“娘,刚才坐到上首的,就是那知府夫人了?”连宝珠问道。

连太太说道:“可不就是那知府夫人?看着就烦人。”

因为觉得炸赵夫人挡了女儿的道,所以连太太不喜欢赵夫人。可是自家的两个儿媳妇那个巴结的样子,让连太太很看不顺眼。

“也不怎么样,我还以为是什么天仙呢,那赵大人眼睛是瞎了不成,就守着那个女人过?”

她还在为自己成不了赵夫人而耿耿于怀,所以说话就口没遮拦。

连太太却劝她道:“你怎么还想着赵大人,这可不好,你现在已经怀孕了,以后就别想了,自己生个儿子要紧。”

要是女儿没有怀孕,连太太也不会这么劝她,可是都怀上孩子了,还能怎么着啊。

人家赵大人也不会要个大肚子的女人那。

“我就是不生儿子,那陈家又敢将我怎么样呢?还能休了我不成?也不看看,现在能过这样的日子,是谁的功劳?想要嫌弃我,就给我滚蛋!”连宝珠说道。

“也不是这么说,女人那,有个儿子,就是有个终身的依靠。”

“娘还有两个儿子呢,现在又怎么样,他们给你出头了吗?”连宝珠说道。

“可是,至少你爹不敢休了我。”连太太道。

要是没有儿子,男人发达了,早就把你丢在一边了。

“不说这个了,娘,我想见一见赵夫人,你帮我想想办法。”连宝珠说道。

“宝珠,咱们还是算了吧,那赵夫人是知府夫人,咱们惹不起。”

要是丈夫知道了,那肯定不是限制自己出屋的自由了,她都快憋屈死了。

“娘你不帮我,那我就自己想办法!”连宝珠说道,她今天一定要见那赵夫人,非要跟她比比,到底自己哪里不如她了,让那赵大人只有她一个?

简直是不能忍受!

李梨花正在大杀四方,没错,她现在是再打马吊,因为自己是知府夫人,别人跟她打马吊,都给她放水,其实真的不用的,李梨花在心里说道,就是不放水,赢你们,也是小菜一碟啊。

旁边看着的田太太实在是觉得好笑,别人不知道楚楚娘的本事,她难道不知道?这些人竟然小看了楚楚娘,真是到时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啊。

“小心!别被烫着了!”李梨花忙让田太太躲开了,所以那杯茶就被泼在了桌子上。那丫头闯了祸,战战噤噤的跪下来,求着这些夫人太太们原谅。

李梨花淡淡的说道:“罢了,好在没有烫着人,以后小心些,别再出现这样的事儿了。”

这种小把戏也拿出来献丑,真不知道是谁又在搞什么幺蛾子了。

她又不是小姑娘,还怕这个?

和田太太对视一眼,两个人眼里都有戏谑。不知道是连太太还是连家小姐了,除了这两个人,真想不到有第二个人了。

连宝珠是想让赵夫人身上的衣服湿了,然后找地方换的时候,她再过来见赵夫人的,这里是连家的地盘,她找到赵夫人也容易的很。

谁知道这杯茶,竟然被丫鬟泼成了那样,等连宝珠知道消息后,气得大骂蠢货,连这点儿小事都办不好,真是跟猪一样蠢!

再用同样的伎俩,就不管用了,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机会!以后再见到那赵夫人,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我劝妹妹还是安分些,不要弄这些幺蛾子,不然连家的脸面,可就保不住了!”连二奶奶冷冷的对连宝珠说道。

“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来教训我?”连宝珠张嘴就骂。平时都瞧不上这个二嫂,更不用说现在了。

“呵呵,我再不济,也不会做出投怀送抱的事儿,好像也就是花楼的姑娘才会做出这种事儿

吧。”琏二奶奶笑道。

把连宝珠给气的,“我撕了你的嘴!”被人说到痛脚了,连宝珠不气得跳脚才怪!

连二奶奶一把把连宝珠的双手给反剪了,“都怀孕的人了,还这么不知道爱惜身子,万一出个什么事儿,那咱们姑爷可就要心疼了!妹妹啊,我不算东西?那你又算个什么东西?不知死活的东西,你已经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了,不想想怎么和哥嫂搞好关系,反而张嘴就骂,真是不知道妹妹你怎么就活到这么大了呢?”

简直是蠢的不能再蠢了,看不清形势,还以为自己是那个千宠万宠的连家小姐呢。不过是个书吏的老婆,竟然还敢做妖!

海盗

连宝珠被气得脸红脖子粗,以前这个二嫂可不敢这么对她,现在竟然敢把她反剪了!

“你给我等着!”连宝珠放狠话!

连二奶奶笑道:“我等着,看你能如何!”

现在的她还怕这个小姑子,简直是笑话!

就是自家那婆婆过来了,她都不怕,更不用说这个纸老虎了。从来没有认清自己的人,活着就成了一个笑话。

“奉劝你一句,你要对付的人是知府夫人,整个林州城知府夫人在女眷中,说是第一,没有人敢说第二,更不用说,公公还在知府大人手底下当差,你有几个胆子,敢对付人家?你要死可以,别拖累了我们!再让我发现你在我们家做妖,信不信我直接告诉公公,让你再也上不了娘家的门?”

如果可以,连宝珠真的想把这个可恶的嫂子给打的跪地求饶。

这到底是怎么了?原来在自己手底下讨生活的人,现在竟然威胁自己了!

且不说连宝珠如何的想不通,李梨花回去后,换了一身家常的衣服,出去就是有一个不好,要穿见客的衣服,哪里有家常的衣服穿着舒服呢?

大概是春困秋乏,李梨花觉得出去了一趟,感觉就有些困了,就先去歇息了一觉。

谁知道这一觉一直睡到了日头落山,中间赵水生都下衙了,李梨花没有醒,赵水生让下人们不用把李梨花叫醒。

于是李梨花就睡了个长觉。

“醒了?饿了吧。”赵水生已经让人把饭菜给摆好了。

“我这是睡了多久啊,楚楚和瑾哥儿他们都吃了?”李梨花问道。

“已经让他们先吃了,一会儿大夫来了,让大夫给你看看。”赵水生说道。

“我这不是好好的,看什么大夫?”李梨花说道。

“你这一觉睡的有些长,还是看看吧,这样我们也放心。”赵水生劝道。

看看也好,等大夫来了,把了脉,然后告诉知府大人,家里要添丁进口了。

原来李梨花的亲娘过世了,她这个出嫁的女儿只需守百日的孝,毕竟是别人家的媳妇。

现在已经快过去一年了,李梨花又怀上了。赵水生自然高兴。儿女他不嫌多,一切都顺其自然。

楚楚和瑾哥儿对于要多一个弟弟或者妹妹,也都很高兴,尤其是瑾哥儿,以前就是他最小,包括荀哥儿都比他大,如今终于自己要当哥哥了,也不是最小的了!

李梨花又不是第一次生孩子,不过是第一次在外任上生孩子。

而且现在还不到三个月,日子还早着呢,不急着找稳婆。

而赵夫人有喜了的消息,也在林州城传开了,主要是这边也没有说,怀孕头三个月,要瞒着的说法。总之,是喜事儿,大家只要关心亲近的,都亲自上门来恭喜了。

不过,因为赵夫人是孕妇,大家到了也就没有多说话,恭喜后,放下礼就走了。

也就是田太太,因为和李梨花的关系亲近,所以多说了一会子的话。

田太太觉得,赵夫人这一胎,肯定也是男孩儿,跟她以前一样。

她第一胎是个女儿,后面两胎都是儿子,如果李梨花也生了儿子,不就是一样的情况了吗?

大家都有儿有女,所以没有为生儿子而操心。田太太也不会说,你这一胎要是女儿,就把她许配给我家小儿子。这样,不是盼着人家生丫头吗?

大家都是希望儿子越多越好。

秋收忙完后,就没有什么事儿了,冬天的徭役也不算重,没有大的工事需要老百姓来做。

正当大家以为可以过个好年的时候,却在临近的州府里传来了消息,竟然能有一小股海盗登上了岸,然后把好几个村子都给抢了,手段极其恶劣,弄得人心惶惶。

林州虽然不是就靠着海,可是和那个被抢劫的州府离的很近。这下子,大家都慌张起来,生怕那海盗直接朝着内陆就抢了过来,到时候那就是血流成河了。

赵水生他们衙门最近一段时间就忙着这个事儿。

而作为知府夫人,首先是不要慌张,得和平时一样,不然你首先不镇定了,那么底下的人也会恐慌,从而影响了整个局面。

不少人过来打听这个事儿,看看能不能得到什么消息。有的人还打算,实在不行,先去别的地方躲一躲,等事情平息了再回来。

“朝廷已经派了最近的卫所去了,相信很快就能传来好消息,所以大家都不要慌,在家里好好的呆着。”

“我是不打算离开的,林州这么安全,我走了算什么?”

李梨花跟这些人解释,表示自己不会离开林州的,尽管她还怀着孕。

有些人家担心,说道:“我们大人倒是没有什么,只是孩子们,到时候就怕出个什么意外,后悔都来不及。”

对于他们要不要把孩子送走,李梨花也不会强行的阻止,本来这是自家的事儿,想要送走的,也

可以送走。

事实可以证明,到底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

赵水生他们是文官,上战场用不了他们,可是调度是的,他们却在行。

尤其是,赵水生和衙门里的人商量,先把林州库存的一部分粮食,送到临州去,也好帮衬一番。

这次连通判也不反对了,这个时候,还只顾着自己,那岂不是太不像话了?

于是就送了一部分稻谷过去,而这个时候,兵部的人为了这个事儿,也又派了人过来,相当于是钦差。在这靠海的几个州县巡视。

“赵大人,我刚刚得了一个消息,说是上岸杀人的不是海盗,而是镇海侯家的私兵!”田大人急忙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赵水生,这可不得了了,如果是着呢,那这镇海侯可就不知道是个什么下场了!

赵水生听了说道:“镇海侯这样做,难道是知道朝廷要开海防了,所以来了这么一手?”

温如庭告诉赵水生,朝廷上已经有大半的人同意开海禁了,而镇海侯世代是在这海上称王称霸的,如果真的开了海禁,那么到时候镇海侯武家的利益就要受到严重的损失,而镇海侯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

一个没有什么作用的,又手握重兵的侯爷,能有什么好下场?

赵水生在心里说道,那位皇帝恐怕是太着急了,没有循序渐进,于是就把人给惹急了,来了这么一招,本来没有说开海禁的时候,就没有海盗上岸,可是现在还没有开了海禁了,海盗就上岸烧杀抢掠了。

等真的全面的开了,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况,所以这开海禁因为这个事儿,就会受到多方的阻挠。

而且,镇海侯世代镇守在这里,要说不认识海盗,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暗地里引了海盗上岸,也不是会让人觉得特别吃惊。

田大人听了,吃惊的说道:“怎么,朝廷要开了海禁?”这事儿他一点儿也没有听说过。

“只是内阁在商量,还没有确定下来,不过,我看这次出了这个事儿,恐怕得拖延了。”

田大人知道赵大人的座师温大人是内阁的,所以知道这个消息不算什么稀奇的事儿。

“那这次事情就肯定得闹腾很长一段时间了。”朝廷的人肯定要扯皮,不知道哪一方要胜利。

恐怕原来有些同意的,现在也犹豫不决了吧,毕竟发生了这个事儿。

而那些卫所的兵在镇海侯的兵的带领下,果然剿灭了好几伙的海盗,如今镇海侯反而成了英雄了,大家都觉得这海上还是少不了镇海侯。

盛极必衰,镇海侯的举动让赵水生摇头,这种权势已经让皇帝忌惮的人,以后绝对没有什么好下场。除非皇上是不想做这个皇上了。

整个海上,都被镇海侯武家给控制了,就好像自己家里的东西,成了别人家的东西一样,作为掌控欲最强的皇帝来说,那绝对是不能容忍的存在。

镇海侯其实祖上也是海盗出身,只是后来被招安了,然后当时的皇帝就把他们家封了侯,让他们镇守在这一片。

如今已经几代了,在那个地方,可以不知道皇上是谁,但是却不会不知道镇海侯武家是谁。

皇上这次的微服私访,大概就是知道了这种情况,所以更是下定了决心,要消弱武家的权利吧。

只不过,武家不想坐以待毙,就来了这么一出。弄得老百姓这么惊慌失措的。

不管是不是武家弄的,把人命当成一种政治手段,这武家也算是狠了。

赵水生觉得自己现在已经变得很心善了,要说以前,能用一些死人,就能达到目的,他根本就不在乎,他只在乎结果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

半途而废

赵水生去了自己的书房,给自己的老师温如庭写信。有些事儿,还是他这个离海盗近的人说的更清楚一些。

这种情况,应付起来,也很容易,既然镇海侯可以利用海盗来说事儿,那么就成全镇海侯的‘丰功伟绩’,等在他最得意的时候,再给他一记重重的打击。

镇海侯因为平匪有功,被皇上大大的奖励了一番,除了金银珠宝以外,还另外赏赐了他的嫡次子一个伯爷的爵位。因为嫡长子本身就是镇海侯世子,以后要继承侯爷的爵位的,所以多出来一个伯爷的爵位,那绝对是皇上对镇海侯的奖励了。

就连这边的老百姓都为镇海侯高兴,因为镇海侯是大英雄嘛,提到镇海侯都会竖起大拇指,要是没有镇海侯,他们哪里有这样安定的日子?

有时候越是捧得高,越是摔得狠。

镇海侯就是这样,正在大家对大英雄赞不绝口的时候,却传出了镇海侯让自己的私兵扮演海盗,然后上岸烧杀抢掠的事情来。

这一下子,一片哗然,有的人是压根不信,毕竟镇海侯在这些人的心里,那可是高大上,怎么可能做出这么丧尽天良的事儿呢。

但是有人却说,是有证据的。好像最后镇海侯想要杀人灭口,结果有一个人没有死透,竟然活了下来,还是被卫所的指挥使救了,于是这事儿就被传开了。

就有御史弹劾镇海侯,说他是残暴成性,把人命当儿戏,其罪当诛!

御史弹劾的很厉害,甚至有了要押解镇海侯回京审讯的意思。

不过皇帝都留中不发。丝毫没有追究镇海侯的意思。

皇上对镇海侯这么的信任,镇海侯只有感恩戴德的份儿。要是再有什么事儿,那就是镇海侯的不是了。

其实这都是一笔糊涂账,但是呢,只要这心里有了刺了,以后再有了海盗,大家是不是想,会不会真的是镇海侯派人装扮成的呢?不自不觉的就会朝这边想。

而如果镇海侯是清白的,那为什么不去京城自辩呢?难道是因为心虚,所以不敢去?

赵水生心道,镇海侯要是敢去才怪,就怕他去了京城,皇帝那边找个借口,给他留在了京城,再挂一个闲差,明升暗降,让他有苦说不出,这边是镇海侯的地盘,哪怕他做了再大的事儿,也不会害怕。所谓的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就是如此。

而至于镇海侯留在了京城,这边镇海侯府怎么办,不是还有镇海侯世子吗?让他管着就好了。

镇海侯世子到底年轻,比镇海侯好对付多了。

估计镇海侯也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在皇上没有说什么的情况下,就保持了沉默。

“这么说,开海禁的事儿,最后能成?”李梨花说道。

镇海侯已经有了瑕疵了,如果再闹出什么事儿来,恐怕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镇海侯了。

赵水生摇了摇头,说道:“恐怕不是那么简单,至少这几年的时间,是不成的。”

那位皇帝如果有足够的耐性,就不会是这种局面了。

他没有下狠心,把镇海侯给连根拔起,就有些各退一步的意思,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直接开了海禁,给镇海侯大大的没脸。

李梨花好笑的说道:“合着忙活了这么半天,竟然是这么个结果?”

要是楚宣,管你是不是镇海侯,都得给想办法除了,这位周朝的皇帝,心里把镇海侯恨得牙痒痒的,却不敢有所作为,生怕镇海侯造反?

当个太平天子,也只能守业,一旦出现有人造反,那就会吓得不知所措了。

人家皇帝不配合,他们能怎么办?方法出的多,可是却没有执行的人,幸亏赵水生只是跟温如庭暗地里说了,温如庭也很有技巧的和皇上说了。才弄成现在的局面。

赵水生有时候也觉得无奈,他现在不是皇帝,哪怕有一肚子的主意,可是当权者只听一半,另一半就这么含糊着。

这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起码以后温如庭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更重了。这也算是一个好结果吧。”赵水生说道。

好吧,这算是一个好结果,如果温如庭被现在的皇帝更加器重,间接的对他们也是有好处的。

而且这次林州城因为无私的帮助临州的老百姓度过了难关,林州知府衙门的人,竟然还收到了临州送来的匾额,写着四个大字:大公无私。

不仅这样,临州的知府还上折子,把这件事给说了,要不是因为林州送来的那些粮食,他这个知府恐怕真的要焦头乱额了,说不定就要出什么乱子。

人家解了你的燃眉之急,你还一点儿表示也没有,以后谁还会帮你?就是他的这些下属,也表示这个折子该写。

毕竟他们也是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