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想离开,毕竟赵家的生活比外面不知道要好多少。

而且赵大人的官是越做越大,当赵家的下人你,比当一个不知道未来在哪里的人,当然是选择继续跟着赵家过去了。

另外,林州的这些大户们,可不会觉得人去楼空,以后就没有牵扯了,人家赵大人是去安州当官的,成了林州这边地方官的长官,更是不得了了。

林州还属于西南省呢,大家谁不知道个轻重?

光是送程仪的就不知道有多少。

安州离林州只有两百里左右,在这个时候也不算远了。

大家以后去省城安州,也说不定有了这个交情,就能上门拜访,谁家会没有个事儿呢?

田太太对于丈夫升官,而且还能和赵家在一起,更是高兴,再过几年,她大儿子就要娶亲了,如果一直在一起,那么这到时候娶儿媳妇,可不就方便多了,不然天南海北的,也只能大家都回到京城操办了。

至于林州这边的房子,李梨花和田太太商量了,以后他们回来林州的可能性,是很小很小了,这房子留着也没有什么大用处,所以就想直接给卖了,按照市价卖了就成,也不指望用这个赚钱。

当初买房子,只不过想着是自己的房子,住着想怎么改变就怎么改变。

如今卖了,虽然有些可惜,但是让它一直空着,也不是个好方法。

所以等赵家和田家把要卖房子的消息传出去后,竟然有好几家都上门,要买这宅子。

本来,李梨花的意思是,等新知府的人过来了,把房子直接卖给他们,也算是行个方便,但是等新知府的家人提前到来,人家直接收拾了知府衙门后面的宅子,就知道新知府肯定是不会买外面的宅子了。

于是也不等了,李梨花不想多赚别人一文钱,也没有那个必要,就用了一个市价把宅子给卖了。

卖给的是林州本地的人,钱是一文钱也没有赚。

田太太那边同样一样。

早前几天,两家的家人就去安州那边先看去了,房子自然是要重新看,然后还有别的都要打点。

好在也就二百里的路程,不算远。快马加鞭,只要一两天就能到。按察使司那边肯定也有给官员准备的宅子,不过呢,能做到三品的官员,自然是不会再住在官宅了,又不是地方行政官员,而是代表着京城朝廷。想赵水生这样的官员,除了每年的俸禄外,另外还有专门的养廉银子,也算是对官员的一种福利。

赵水生他们只要赶到年底到达就可,时间上并不急。

按照这个时间起来,他们完全还可以回一趟老家的,不过想着这天气也冷了,还拖儿带女的,回去后,大家都要操心,于是就没有回去。

京城那边就更不用说了,又不用回京述职,回去就来来回回的浪费时间。

赵水生对老赵头也没有多少父子之情,只要把他的吃喝穿戴弄得好就成,感情上,真没有。

本来田大人家里,是想着能回一趟永州的,不过田老大人却来信,让他不必回来,他会带着人过来看望他们的。

田老大人是没有想到儿子能在这几年里升的那么快,听说还有赵水生的提携,所以很想见一见赵水生。

再有,他当了几十年的官,判的案子不知道有多少,好歹也有经验,所以想把自己的经验说给这个三儿子听,也能帮帮他不是?

再有,就是他顺道把自己的大女儿给送回去,这都在娘家这么长时间了,女婿那边也来信了,让把人送来,弄了这么长时间了,也受到了教训,他这个当岳父的亲自把女儿送回去,也算是诚心诚意的了。

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赵家的闺女要嫁给他孙子,他们也是姻亲了,田老大人这趟来,觉得是再正确不过。

黄太太和孙太太等人对李梨花依依不舍,这几年,大家在林州,已经很熟悉了,从心里来说,赵大人当这个知府,他们林州比过去要好过多了,这再来一个知府,万一是个扒皮呢?

意外出现

大家都希望赵大人能在林州多任几任,可是赵大人却只任了一任,就要离开了。

这也不是赵水生能够控制的住的。

赵水生离开的时候,林州城机会大部分的人都来相送,而且那在下面的长平县的老百姓也过来相送。他们没有忘记,当年是因为赵大人,他们长平县的老百姓才不至于活不下去。

赵大人是他们的再生父母,这几年,赋税从来都没有增加过,反而在有天灾的时候,都免了不少,这样的好官,老百姓哪里不尊敬?

老百姓们十里相送,当官的能做到这一步,也是很可以的了。以后就是对后辈提起来,也是可以夸奖的资本!

赵水生踏上了马车,和林州的老百姓告别,远远的离去了。

瑜哥儿现在能走路了,可是还不能说话,李梨花暗地里有些着急,田太太道:“有的孩子两岁多才开口说话,瑜哥儿这样正常。”才一岁多点呢。

李梨花说道:“我看他是能说话,只是不想说话。”因为不说话,别人都能给他办好了,他不说话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就不说话。

田太太说道:“这怎么可能?难道还憋着不想说?我看你是想多了,孩子们早晚会说话的,也不急于这一时。”

两家一起离开的,田大人一点儿也没有因为赵大人受人尊敬而觉得嫉妒,这是赵大人应该的。

李梨花笑着说道:“以后得称呼你为田夫人了。”正四品的诰命,是可以称呼为夫人了。

田太太,也就是田夫人听了笑道:“呵呵,没想到我也等到这一天了,被人太太太太的叫,感觉我都老了好多。这下子,我在妯娌面前也都能抬起头了!”

她家两个妯娌,诰命一个跟她一样高,一个却没有她高,她再也不是那个垫底的了。

以后回到老家,她也不会再做鹌鹑了。

就是儿女们也能扬眉吐气了。

想当年,自家丈夫一直在翰林院熬着,连个正七品的官都没有,每次回老家去,都觉得低人一等,现在好了,真正是翻了身了。

两家选的宅子,是一个大宅子分成了两个宅子的,原来是一个皇商的宅子,只不过后来这个皇商犯了事儿,宅子就被充公了,像他们这样的,就可以从官府里直接买回来。价格也公道,还不会有什么官司缠身。

这也算是朝廷对官员的一种优待了。

“听说跟江南那些园林差不多,亭台楼榭,假山湖泊都有。还挺大的。”

李梨花点头,也不再是四四方方的几进几进的,处处都有景儿。在京城和林州,买的宅子都是有正房,厢房,然后前前后后都是一样的格局,所以就成了好几进,这次的宅子是一个院子,一个院子的隔着,每处院子种的花草都不一样。

有的是种了竹子,有的是种了花,总之,看个人的喜好选院子。

“就怕皮小子们更无法无天了。”一个人住一个院子,这还不闹翻天那。

“小子们,调皮一些好一些,这样才活泛。”

他们在中间,只在一个驿站住了一晚上,第二天赶一赶,就可以到安州了。

只是没想到遇上了下雨。

西南这一片,天气冷了,不下雪,反而下雨,雨势还越来越大,早上起来都没有停。

因为不赶着时间,所以大家就决定了,等雨停了再继续赶路。

这个驿站的驿官只带着两个手下,不过却很会说话,见到了公文上的内容,知道这二位是两个大官,这态度真殷勤,简直是让一般人受不了。

不过,赵水生和田大人都稳坐钓鱼台,没有多久就从这驿官的嘴里问出了自己想知道的事情。

驿站的饭菜不能说是好的,不过在途中,也就将就着了。

西南这边山多,等雨停了,就有人直朝这边跑过来,那驿官呵斥道:“都干什么呢。这边是驿站,闲杂人等不能过来!”只有朝廷命官,或者替朝廷办事儿的人,才能在驿站住呢,一般人都不能进去的。

当然,如果富商们出得起银子,也是可以例外。

“不得了了,前面的山塌了,把路给堵住了!”

下雨了,这山上的土有的就会被冲垮,然后就从山上下来,把路给堵住了。

赵水生一听,就让人问话去了。

“有没有人员伤亡?”如果当时有人在,那岂不是正好被冲到了?

那些人都摇头,不知道有没有死人了。不过有个人却是在最前面的,他说道:“有几两马车个压倒了,也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了,真是造孽!”

赵水生和田大人商量了一下,让家丁们带着人过去看看,是不是有幸存的人,然后再让人去把地方官那边报信去,这种事儿,也只有地方官管的才更有效果一些。

大家看着赵水生这些人,这么有气势的,还是在驿站的,肯定是当官的。

田太太只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幸亏咱们没有急着赶路,不然真的,老天保佑,老天保佑!”

想想都一阵后怕啊,那条道,也是他们要走的。

过了半个时辰,就已经有了结果了,那马车下面果然是死了十来个人,只有两个人还活着,不过也受了伤,是一对母女,这边所属的县太爷也亲自过来了。

见到赵水生,那县太爷不由的一愣,“赵兄?”

原来这人是以前的马举人,这几年后,自己努力,考上了进士,然后托人托关系的,就到了这个地方当了个县太爷。

马县令对赵水生只有感激的份儿,当初要不是他帮着找了京城的书院,他也不会在后来的会试中,能进了二甲,如今还能当上县太爷。

“原来是马兄,我们是从此地路过,遇到了这个事儿,你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表示自己不会插手。

马县令听明白了,然后就去忙活了。

那被救的母女二人被带到了驿站,小姑娘收到了惊吓,整个人都木呆呆的。

李梨花他们知道的是,这两母女是跟着丈夫一起去安州的,她丈夫是做生意的,这下子好了,丈夫也被压在了马车下面死掉了,仆人也没有一个逃脱。

李梨花因为考虑到有幸存者,所以早就让人请了大夫,那大夫给这母女二人看了病,只说是受惊过度,需要安神,其他的倒是不严重。

田太太看着这母女二人,就觉得可怜,好好的一家子,就成了现在这样,天灾比人祸,更让人难以接受。

“不看别的,也得看在孩子的面上,现在孩子就只有你一个亲人了,你要是不好了,她以后怎么办?”

田太太安慰这个女子。

李梨花说不出这么安慰人的话,不过让楚楚过去陪着这小姑娘,因为这小姑娘和楚楚年纪差不多大。小孩子更亲近一些。

那女子好不容易才反应过来,这反应过来,一下子就大声痛哭,田夫人说道:“哭出来就好,哭出来就好。”哭出来,这口气就出来了。

“谢谢两位夫人,你们的大恩大德,冯氏永生难忘。”

因为冯氏的丈夫和仆人都去世了,加上又不是有人故意把人害死的,所以这事情也很好解决,官府出面,帮着把冯氏的丈夫的尸首给装殓了,接着就是要送回去了,冯氏本来就是和丈夫去安州的,可是他们的老家却并不是安州,孤儿寡母的,要送丈夫的棺木回老家,也不是个事儿。

赵家这边准备派几个人帮着送回去,冯氏却摇头,“相公的老家也没有人了,我们也决定以后就老死在安州,在安州也买的有坟地。”

马县令说道:“既然这样,本官就派几个捕头,跟着你一起送你丈夫会安州。”

冯氏说道:“我一个妇道人家,跟着官差一起,岂不是让人说闲话?”

那怎么办?她的下人也一个没有了,李梨花说道:“从我们这边抽出几个婆子过去,陪着她一起回去吧。”

冯氏倒是想跟着这两家人一起回安州,不过到底是带着丈夫的尸体,跟着一起走也不现实,于是只能同意这么办。

马县令把冯氏等人安排好了,也送走了,对赵大人说道:“下官叨扰大人了,大人有空,不如去县衙住上几天如何?内人也挺想念夫人。”

“这倒不必了,我们晚上一天,就出发,道路都清理好了没有?这样的情况,是不是还会发生?”

马县令说道:“已经让人在一路上排查了,没有再发现问题。发生问题的路段,是因为不知道谁私底下把几棵老树给砍了,还连根都挖了出来所以才导致了现在这个情况。”

新的开始

真是防不胜防,马县令决定回去后,就要彻查有没有人在卖树根,查到了严惩不贷,都死了这么多人了,虽然这些人不是本县的。可是万一再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他的乌纱帽还要不要?

赵水生也没有让马县令陪着自己,办公事要紧,田大人问道:“这挖树根和这事儿有什么关系?”

赵水生道:“因为根雕,或者说,因为利益。”好的根雕弄好了,上千两的银子都可以卖到,尤其是老树根,更是难得,可是这树根弄多了,土就容易松动,下雨下的够大,泥土就容易被冲走,如果严重了,真的会引发灾难。

田大人叹道:“说起来是天灾,其实是人祸啊。”

银子这个东西,是好东西,也是坏东西,真的让人又爱又恨。

一下子死了那么多人,找谁算账呢?只能算是老天爷的事儿了。

田夫人也感觉那个冯氏想跟自己家一起走,不过虽然同情归同情,只是这有个棺材在队伍里总不是那么吉利,且两家都有小孩子呢,万一被吓着了,那可怎么办好?

冯氏再可怜,也没有因为她的可怜,而损害自家的利益的。

田太太对李梨花说道:“冯氏这以后孤儿寡母的,可怎么过日子?”

虽然从那被埋着的马车里,挖出了不少东西过来,可是当家的男人死了,连个支撑门户的都没有了,要是她还有个儿子那还好说,可是却是个女儿,倒不是说女儿不好,真是女儿不能算是户主。

李梨花说道:“朝廷又不是不让寡妇改嫁,等三年孝期一过,她乐意改嫁也不见得是什么坏事儿。”

就是她那个大姑子,那样的人,还不是改嫁了?

田太太咳了一声,没想到赵夫人这么放的开啊。

“这倒也是,我看那冯氏的颜色也好,改嫁应该不成问题。只是她那女儿。”那可是拖油瓶那。

“女儿也不争家产,到时候给她留够了嫁妆,也不算什么难事儿,关键是她要改嫁的人,得人品好。”如果找个无赖,那真是掉到火坑里去了。

尽管路上遇到了这么个事儿,可是因为没有让孩子们过多的接触,大家看不到,就不觉得这么惨了。

又赶了一天的路,终于到了各家新买的宅子里,也没有功夫欣赏这美丽的园林,送那冯氏的婆子们也回来了。

“回夫人的话,冯氏在安州有一出宅子,是四进的,不过她说现在只有母女二人,用不了这么大的宅子,就拜托我们把宅子给卖了,换一个小院子。”

李梨花点头,“这事儿可以答应下来,还有什么事儿?”

“就是冯氏说,怕有人上门捣乱,说能不能让我们时不时的过去看一看?”

这倒是用上关系了。李梨花说道:“只要不是过分的事儿,遇见一场,也是缘分,你三五不时的,带着家丁多去一趟,最好和他们那附近的差役打上交道,有他们照应着,比我们这些人要强。”

所谓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就是这个道理。

“太太就是心好。”那婆子笑着说道。

李梨花道:“遇到了这种事儿,恻隐之心还是有的,只要她不打坏主意,对我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对他们来说,就是大事儿了。你跟我说说,这个冯氏怎么样?”

“那奴婢就直说了,奴婢觉得这个冯氏有些顺杆爬的意思,一路上还问我们,老爷是干什么的,是什么官,总觉得有些市侩了。”

反正这一方面,她有些不喜,虽然吧,遇到了这种事儿,是很可怜,可是哪里有才认识这么短的时间,就一直在打听主人家是干什么的?

悲伤都来不及呢,还问这个?果然是商人家的,这么快就想着利益的事儿了。知道自家老爷是干什么的,那眼睛就亮了呢。这个,这婆子可不敢乱说,免得夫人知道了生气。

丈夫才死呢,应该不会有那个心思,再说,一个寡妇,怎么着自家老爷也看不上呢。

老爷和夫人感情这么好的,别人送美人老爷都没有接受,更不用说这样一个带着一个女儿的寡妇了。

李梨花点点头,赏了这婆子钱,然后叫来了知春,“你去打听打听,这个冯氏到底是干什么的。”

当初没有调查,只不过是看在她和那个女儿那么悲伤的情况下,不过听着这个婆子这么一说,李梨花觉得有必要把人的背景调查清楚,免得什么都不知道,被人利用了,就后悔也来不及了。

知春对李梨花的话绝对是听从,什么都没有问,就安排人去查去了。

因为有丈夫永安,查外面的事儿,也方便,知春生了个小子,如今也快一岁了,到时候长大了,就可以成为瑜哥儿的书童了。

赵水生忙着接手按察使司,因为副手是田大人,所以接手起来也很快,下面的佥事,经历,知事等官员,最高的佥事也才正五品,大家都是初到按察使司,没有什么资格老和资格新这一说,赵水生是所有人的上官,还真没有人要和他做对的。于是这公事就进行的很顺利。

按察使司也是在各县州府,把案卷送上来后,他们再进行最后的审查,如果已经没有问题了,就直接上报给刑部。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找不到他们。

就是永州这个地界,有什么事儿,也得到永州知府衙门这边先过堂再说。

先不说这个,到了永州这边,买的房子也合适,李梨花和赵水生带着瑜哥儿住进了桃花坞,因为这个院子的外面有很多桃树所以得名。

而楚楚和瑾哥儿都是自己选的院子,楚楚喜欢桂花,所以选的是种着桂花树的院子,原本的牌匾上的字她没有用,自己给起了个名字,叫做山水居。

而瑾哥儿不喜欢这些花啊,草的,直接选了一个种着常青树的院子,名字嘛,他想了想,叫做瑾园,反正是他住的地方,叫这个名字正好。

没想到荀哥儿也觉得这个名字起的不错,回去就把自己的院子盖成了荀园,还让他哥哥把自己的院子也改成蒙园。不过田蒙却没有答应,因为觉得蒙园听起来不好听,就叫做田园居,倒是和山水居相互呼应了。

瑾哥儿因为有自己独立的院子而高兴,也兴致勃勃的要自己打扮自己的院子,他喜欢的东西,都搬进来。

不过嘛,他那匹小马却还是放在马厩里,自然是不能带到院子里了。

瑾哥儿现在已经能骑着马跑了,可以说,进步很快。

刚用了几天把东西收拾好,就有客人上门拜访,没办法,这就是人际来往,到哪里也少不了。

好在也不是第一次,熟门熟路的,当初才来林州的时候,赵水生也不是一把手,在这永州,除了按察使司,还有布政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左右布政使都是从二品,比赵水生大个半品,都指挥使是正二品,都指挥同知是从二品,这几个人的品级都比赵水生的要大那么一个半个品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