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信你们这几个县令也会时不时的派夫人过来跟赵夫人说说话。

赵水生等人到赵家庄的时候,赵家族里都已经准备妥当,一些赵家的小辈见到老赵头的棺木,跪下来就哭了起来。

赵二叔和老赵头是亲兄弟,如今兄长过世了,比别人更伤心一些,他红着眼对赵水生等人说道:“金生,水生,木生,你们回来了,族里已经把灵堂给安排好了,就等着你们了。”

他和自己这位哥哥都多少年没有见面了?如今的见面,却是这样。

有那年长的劝赵二叔,“这个年纪去了,是喜丧,你也别太伤心了,让他入土为安吧。”

赵二叔听了,点头,说道:“几个侄儿在京城已经给大哥做了水陆道场了,现在就看他们几个孩子的安排了。”

其实回到老家赵家庄,最要紧的是,让赵家和与赵家有亲戚关系的人过来祭拜祭拜,因为大部分的事情已经在京城都办好了,不过京城的赵家人没有赵家庄的多。而且老赵头过世的日子也已经长了,拖着不入土,对死者也不好。

于是商量,在老家再停灵七天,七天后,就要抬去山上去。

很快的,灵堂就布置好了。除了赵家族人,一一祭拜后,何壮这个当外孙的,也带着妻子过来,老赵头是他的外祖父,何壮与外祖父的感情也很深,没有想到这次竟然是死别。

何莲看到自己的哥哥很是激动,只是这个场合也不好说什么话,何壮也和赵琪他们跪在了一处,赵琪他们作为孙子,这个场合是要在灵前跪着烧纸的。

然后附近的几个县令,还有各乡绅,全都过来祭拜。

其他的赵家庄的人看着老赵头的丧事这么风光,都不由得啧啧感叹,“赵家老爷子这一辈子也值了!估计以后几十年都没有这么风光的丧礼了!”

攀扯

“可不是,看看,不仅咱们县的县太爷到了,其他几个县的县太爷也到了,还听说,有知府老爷也赶过来了,啧啧,我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样的事儿。”

“知府老爷也来了,不会是假的吧。”有人不相信的问道。

“怎么不是?听说,要不是因为赶不及,来的知府大人不止这么少呢。咱们赵家庄那位当官的,听说比知府老爷的官还要大呢,你说这个时候不上来巴结,什么时候来巴结?”

“这倒也是,说起来,也是咱们赵家庄的风水好,出了这么个大官,不然就是几辈子也见不到这样的事儿。”

要说赵家从京城回来,最兴奋的人,应该是赵家庄的人。

赵家庄的人或多或少都和这赵家有些关系,不说别的,虽然知道人家现在是和以前不一样了,可是如果能入得了赵家人的眼,那么到时候差事和银钱都有了。

只是到底赵家不是以前的赵家,连宅子门口都有人守着,也不是随随便便的就串门的。

老百姓对当官的天然就有一种敬畏,更何况,还是当大官的,听说连皇上都见过呢。

这皇上可是天底下最大的官,赵家的人那更是高高在上了。

就是无赖也不会不长眼的非要过来找赵家的麻烦,没有听说,连知府都过来见赵大人了吗?

这样的人物,可不是无赖能惹得起的。

赵家这边,七天之后,抬了老赵头的棺木上山,大事情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深居简出的守孝了。

赵水生已经明确的跟找他的几个县太爷说了,这三年,他不想被人打扰,要好好的守孝。

意思这些人也明白,谁家守孝也不希望人频繁的过来拜访的,这样不是把关系弄亲密了,反而是会厌烦。

不过,既然赵大人在这赵家庄要留二十七个月,那么逢年过节的,送礼也不会少,这也是拉进关系的好机会,所以这几个县太爷也并不着急,人在这里不会跑,三年的时间,也足够了。

赵家庄这边的宅子,是根据以前李梨花他们这边的老屋子慢慢的修起来的,总共有四进,四四方方的,没有什么假山流水。也是因为大家不常在这里住的原因,所以主要还是房子。

再有,赵家庄这个地方,也不适合小桥流水的园林景致。

因为是三房人,虽然已经分家了,可是也没有分开住,就在这房子里,各家选了一处院落住了下来。另外赵琪已经成亲生子,所以也有单独的院落。

这样一分下来,房子不多也不少。幸亏带的下人不多,不然还得给下人另外找地方安置。

虽然有原来大房住的那个老宅子,可是分开住到底不方便。

就这些人,在外人的眼里,看起来就是很多人了。

大家更深刻的认识到,赵家和他们的不同了,不是那十几年前的穷的不得了的赵家了。

看这赵二叔家里,听说光是送的绫罗绸缎都成批成批的送,看得人眼红的不得了,他们怎么就不是赵家的亲戚呢?

人进不了赵家看个究竟,可是赵二叔家就不一样了。他们如今还在村子里过日子,和赵家庄的百姓们关系也不错。

所以来赵二叔家的人比以往多了起来,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赵家的事情。

赵二婶不喜欢别人说这些事儿,就是她几个侄子有权有势,可是那也是他们自己个的,这些人弄得好像自己不多找几个侄子要东西,那就是不对一样。

“二婶啊,听说赵二老爷的大儿子现在也是个官?比县太爷的官还要大?”有人问赵二婶。

这也不知道是听谁说的,反正知道了这个事儿,啧啧,那赵二老爷的大儿子才多大啊,就已经当官了,这还得了?

有在丧事上见到赵二老爷的两个儿子的样子的,看人家两个少爷长得那么好看,虽然是穿着孝衣,可是和这周围的人一比较,就看出很不同来。

真正是天上的仙童一样的人,哪里像他们家的小子们,都是泥里来,泥里去的,一天下来,衣服都脏的不成样子了。

赵二婶觉得说出来这些人更不会打什么主意,就说道:“是啊,是宫里的皇上给我那侄孙官当的。”

众人听了都啧啧的赞叹,这赵二老爷家真的和他们家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那些还有仗着和赵家有些年轻时候情分的,这下子都知道差距了,自不量力这样的事儿,干都不能干啊。

赵二叔和赵二婶对几个儿子说道:“现在你大伯家的几个同兄弟们都在守孝,你们可不能仗着亲戚情分,就给别人办什么事儿,要是真的那样做了,你们想一想,你们有没有脸!”

赵木生忙说道:“爹,那种事儿,我们沾都不沾的。”

他知道,现在外面的人知道水生他们回来了,不好直接找水生他们,反而想着找他们这些堂兄弟办事儿,其实说白了,也就是通过他们找到水生他们,然后让水生看着他们的面子,把事情给办好了。

这样缺德的事儿,他是不会干的,这些年,因为水生的关系,他们过着地主的日子,做人不能太贪心,不然,眼前的日子都保不住。

收了别人的好处,就要替人说好话,可是他们本身就是凭着大伯家才能过上好日子的怎么能因为贪心,就做出这种帮着外人的事儿呢?

就从最现实的想法来说,从大伯家得到的好处,也比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好处要多的多吧,为了别人的一星半点的好处,而损失了大的好处,这是傻子才干的事儿呢。

只是,世上的傻子还是很多,总以为收了别人的好处,那边也不会知道,两方面好处都得了,不过是说句话的事儿。

岂不知,情分就是这样一次次的用光的?

赵二叔一家子都是好的,本分老实,也没有说有那种吃大户的想法。

能在赵水生的帮衬下,过上现在的日子,都已经很满足了。

如今,这赵家庄上上下下,谁不尊称他们一家子?

所以见过来的人每天都有增多,赵二叔家里也不再出面见人了,他们现在也有下人伺候,一旦有人过来,就直接让下人上茶,反正人不出来见面,渐渐的大家都晓得赵二叔家的意思,来这边的人就少了起来。

也不缺那些背地里骂赵二叔一家子的人,认为他们现在日子过的好了,就忘了穷亲戚,可是赵二叔家里却纹丝不动,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背地里让人骂两句总比让人上门求着办事儿要好。

要说对赵水生他们回老家,最激动的人是谁?那就是赵春花,她听到老赵头过世了,也是流了一会儿眼泪,不过,相比较而言,她更想见到赵水生等人,如今已经和儿子闹翻了,见到自己的几个兄弟,她肯定是要哭诉一番的,到时候几个兄弟绝对会把自己安排的好好的。

但是因为她是除了族的,老赵头停灵的那几天,也没有让她回来祭拜。

这之后,也根本就没有赵家的人上门去见她。赵春花就知道,事情不是和自己想象的那一样了。

而正当赵春花要想方设法的出去见自己几个兄弟的时候,何壮又过来了。

赵春花对这个儿子如今是恨得牙痒痒的,觉得就是自己个这个儿子阻碍了自己去京城的路,那简直不是儿子,那就是仇人了。

“你又过来干什么?”她如今吃的喝的穿的都是何壮提供的,可是赵春花却丝毫没有一点儿感激之情,反而都是满满的怨恨。

何壮对赵春花说道:“外祖父已经过世了,你好好的给外祖父守孝吧。”

何壮表示,这三年期间,赵春花吃的和用的,都要严格按照守孝的标准去做了。

一般守孝,除了前面三个月是热孝,不能吃荤吃酒外,等三个月过后,就不会管这方面了,毕竟这三年不吃荤,那不成了修行的人了?

倒不是说不吃荤不好,可是这人从生下来,就已经吃过肉,让她三年不吃肉,那无疑是痛苦的。

赵春花一听,怒了,她对何壮说道:“你这个不孝的东西,你想让我给饿死还是怎么的?我都已经不是赵家的人了,凭什么要守孝三年!”

当初可是老赵头同意把赵春花给出族的,赵春花见如今老赵头不在了,也帮不了她了,所以就把这个事儿说出来,只是何壮现在根本连和自己这个娘说话的意思都没有了。

他现在管着自己这个娘的衣食住行,不给她供荤菜,也是他一句话的事儿。

不说别的,外祖父对她够好的了,为了她,把几个儿子都得罪了。

就为了让她能到京城去,难道他这样做,是为了自己个儿好?绝对不是!说来说去,都是为了她这个当女儿的。

可是,现在只是说让她三年吃素,她就不干了,连出族的事儿都拿来说,这样的娘,他真的是一句话都懒得跟她说了,心里已经麻木了!

亲戚

何壮对身边的一个女子说道:“现在你已经见到她了,以后你还见不见,我也不会阻止。”

那女子豁然是何莲,穿着丫鬟的装束,那赵春花哪里会注意到一个丫鬟,所以根本就没有认出来。

而何莲之所以要打扮成这样,也是因为何壮的提议,他怕自己这个妹妹一时心软,然后被赵春花说动了,到时候自己的妹妹麻烦就来了。

他妹妹如今有丈夫和女儿,要是被自己这个娘给缠住了,以后哪里有好日子过?

可是母女天性,不让他们见面,也是不成的,何莲如今也回了老家,不见一面是不会死心的。

何壮就劝何莲先打扮成这样,看看自己这个娘到底是什么情况,到时候再决定见不见。

何莲痛苦的说道:“以前我都知道她是个只顾自己的,可是心里总有点期待,希望她这几年能够改好了,可是,怎么还是这个样子呢?”

能那样说一心为她好的外祖父,这还是人吗?

她自己在京城,可是见到过外祖父为了这个娘,把几个舅舅都得罪了的事情。

可是,自己这个娘,竟然连给外祖父守孝三年都办不到,难道在她的心里,除了她自己,就没有了别人吗?

她记得自己小时候,她娘还不是这样的,好歹有好吃的还能顾着他们,可是这十几年过去,她记忆中的娘就成了这个样子。

哥哥这边安排的房子也不差,还有人专门伺候她,她有什么不满意的?

何莲还想着,自己已经有了女儿了,让女儿见一见外祖母的,可是现在她才知道,自己不该心软。

自从当了娘以后,她觉得养儿不易,所以才对自己的娘有了期盼,可是这次见面,把这个期盼给彻底的打碎了。

何壮对何莲说道:“你也别多想了,在家里和妹夫好好的过日子,这边不管怎么说,我也会养着她的,她是人心不足,总想着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却从来不想着自己到底对不对。她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劝也劝不回来。现在外祖父不在了,她以后就没有依仗了,只要你不再心软,她做不出什么事儿来。”

几个舅舅对自己这娘根本是不搭理的,她就是再闹腾,也没有什么效果。

何莲最后点了头,说道:“哥,等热孝过后,我再去看你和嫂子。”

何壮说道:“嗯,以后就跟着大舅母行事,她毕竟是你的婆婆。”

大房自然不能和二房比,不过看大舅母像是个明白事儿的人,何壮就放心了。

对于佟氏来说,她还是第一次回老家,要说不适应也有,可是也不是特别不适应。

她秉着多看少说的原则,更是深居简出的。

守孝的人家,总不能天天都出去逛门子,守过这三年后,就可以了。

只是她还不知道,老赵头临终前,问了赵金生以后的打算,是留在老家还是回京城。

其实赵金生自己也是矛盾的,在私心里,他还是更喜欢老家的生活,可是京城那边条件更好一些,不为了他自己,也得为了孙子辈的,毕竟他现在连孙女都有了。

可是如果回到京城,就还是要靠着自己的兄弟。

以前是有爹在,是长辈,大家住在一起,还说的过去,可是现在爹已经去世了,如果他还依附这自己的二弟,那就说不过去了。

家是早就分了的,他也不是那么厚脸皮的人,一直靠着比自己小的弟弟,他心里这个不得劲儿,真是越来越厉害。

要是留在老家,凭着这些地,他这一房也能过上好日子,只要要求不那么高,自己的二弟在京城当官,他在老家也不怕被人欺负了去。

再说,他是大房,守着祖宅也是应该的。

可是,儿子在京城都生活惯了的,真的让他也留在老家,他能习惯吗?

还有妻子佟氏,她还是第一次回来这边,让她留在这里,她乐意吗?

赵金生为着这个事儿心烦意乱的,不过好在还有三年的时间可以考虑,倒是过得去。

李梨花这边,收到的帖子都好多张了。

都是想要拜访她的,基本上是这附近的几个州府的夫人递来的帖子。只不过李梨花都以要守孝为由,写了回帖拒绝了。

这些人的目的李梨花也知道,无非就是像拉近关系,到时候官场上的人脉就多了一个。

但是李梨花秉着深居简出的原则,把家里的人和下人都约束的很好。

事实上,赵家的下人见识过的好东西多了去了,主人家给的月钱和红包都多,所以这一般的人给的东西,他们也不会放在眼里。

什么该拿,什么不该拿,这次带过来的人都做的心中有数。

就二门上的人,这段时间都被不少人塞东西,包括鸡鸭鱼肉等农家常见的东西。

只是这些人见这些门子东西一概不收,才知道赵家的规矩极严,这才没有在赵家门口找人了。

赵家祠堂这边,老赵头的牌位也排在了桌案上。

这些年,因为有祭田的原因,族里也不缺这祭祖的钱,赵家的族人也都得了不少好处。

族长如今是赵四爷在当,他已经没有当赵家庄的里正了,而是让给了小辈。

对于赵家祭祖的事儿,他慎重了又慎重。

按说,赵水生读书了,更懂这祭祖的规矩,不过赵水生以守孝为借口,没有插手过。

就是祭田每年的收成,他也没有看过,对他来说,这出钱买的祭田,他根本就没有要掌握在手里的意思。

他不用想也知道,族里的族老们,每年从祭田的收成里,得了不少好处。不过只要不过分,他就不会去管这个事儿。

赵水生看了从京城来的信,一切正常。这也是在他的预料之中,现在皇帝还正值壮年,皇子们都还不大,就是想要夺嫡,也得再过个几年了。

到了祭祖的日子,赵水生也没有强出头,按照规矩,在赵金生后面跪了下来。

其实按照这身份,他是朝廷命官,正三品,也该跪在最前面,不过这样的风头他也不乐意出,就这样过去,也是低调的做法。

至于在前面说话,赵水生早就明确了,他没有这个打算。

于是,一场祭祖下来,大家觉得这赵家二老爷更低调了。话也不多,可是谁也不敢上赶着跟他说话。

祭祖是男丁们的事儿,李梨花和楚楚他们都没有资格,不过,对李梨花来说,这样倒是省事了。

她现在连手镯都没有戴,只是头上带了点银首饰。楚楚更是连从京城带过来的绢花都不戴了。

不光李梨花收到了很多帖子,就是楚楚这边,也有单独的帖子,像知府家的姑娘,还有张县令家的姑娘,都给楚楚送了帖子,表示如果有空的时候,可以去他们家来做客。

楚楚连认识都不认识对方,可是楚楚也知道,既然回来了,这些就少不了。

姑娘们在一起,无非就是谈些衣服胭脂水粉之类的,但是楚楚现在要守孝,这些就不合适,虽然春天到了,但是以往那些踏春的事情,就不是赵家人该做的了。

在这边事情忙完后,李梨花的嫂子陈水莲带着自己的儿媳妇过来这边,老赵头办丧事的时候,李家的人都来了的,可是那时候忙乱的很,陈水莲没有和自己这个小姑子说上什么话。只好等这边都忙完了,才带着人上门。

陈水莲的儿子石头去年的时候娶了亲,是李梨花的爹一个好友的女儿,娘家也姓陈,石头媳妇的祖父是个秀才,倒是比李梨花的爹强一些。可是也就止步于秀才了。

因为去年的时候,老赵头生病着,他们这边就没有人回来参加石头的婚礼。不过,李梨花让人送了贺礼的,包括新娘子的见面礼。

陈水莲对有小姑子这样一门显赫的亲戚很是自豪,本来还有那当官的人家想要把女儿说给自己的儿子,只不过最后被自己公爹给否决了,自家公爹说什么有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他们家本来连个官身都不是,娶个那样的媳妇回来,到时候算怎么回事儿?

虽然陈水莲不以为然,可是自从自己妹夫发达了,自家公爹在家里的地位就是最大的,他的话家里人没有人敢不听的,这些年,每年京城里就给公爹送很多好东西,那补品跟不要钱的一样送过来,说起来,他们都是沾了公爹的光了。

而且,小姑子对他们好,大部分还是因为有个爹在他们家,不然等公爹不在了,这关系就没有以前那么亲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