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珠点头,“公公太客气。”又跟几个小太监说道,“前日才落了场雨,地面有些滑,下山的时候小心些,伺候好公公。”

小太监们忙不迭的说是。

还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刘公公思忖,更加不懂太妃娘娘的意思。这样的姑娘,连他一个宫里混了几十年的老太监都心生欢喜,同太妃相处五年,太妃还能不喜欢她?可若是喜欢,怎么就不让皇上给赐婚,那可是天大的荣耀。

刘公公坐在轿撵上,侧头看了眼姜玉珠,心里咯噔一声,这小姑娘实在生的美貌,他在宫里几十年,就没见过哪个宫妃能有这个容貌,貌如牡丹,艳丽无双,玉笑珠香,这种娇媚之中却还掺杂着杏花的冰肌入骨,娇羞纯净,含苞待放。

这样的容貌,刘公公或许有些了解太妃的想法,要真是让皇上赐婚,嫁进高门大户,或许会得丈夫喜欢,可婆婆们却说不定,大多数婆婆都不喜儿媳生出这样祸水的容貌的。

反倒不如让姜家自己寻个适合的人家,低门嫁女,婆婆也不敢太给脸色。

下到山脚就有宫里的翠盖珠缨八宝马车等着,刘公公请玉珠上马车,“一会儿由这马车送县君回府,老奴还要进宫复命,车上什么东西都有的,县君自便就好。”

玉珠颔首,“多谢公公。”

刘公公坐上另外一辆马车先行离开,翠盖珠缨八宝马车旁边立着两个穿嫩黄宫装的婢女,扶着玉珠上了马车,也跟着进去伺候着。

双马的八宝马车跑起来格外稳当,玉珠倒了一杯茶水,双手捧着素面淡黄色琉璃茶盅,温热的触感传来,暖烘烘的,她闭目养神,心底有些激动,五年时间,她终于要回家,能见到爹娘,见到祖父祖母,伯父伯母,哥哥姐姐们了。

两个宫婢坐在马车角落的小杌子上,偷偷的看这个县君,见她穿着一身月牙绣梅素色的褙子,一头浓密如绸的发丝挽成少女常梳的发髻,一些发丝垂落在前胸后背,柔顺的晃人眼,衬的少女的肌肤如同上好的羊脂白玉一样。

两个宫婢的呼吸都忍不住顿了下,垂下头,过了会儿又忍不住偷偷打量玉珠。

要两个时辰的路程,玉珠靠着蓝底白牡丹宫锦靠枕打盹。

睡的迷糊时,马车忽然停住,玉珠睡眼惺忪的醒来,迷糊的问,“怎么了?可是到了?”

小宫女挑开帘子看了眼,“回县君的话,这还没到城内,还在山路上,是因着前面有马车拦着…”

有人拦马车?玉珠总算清醒过来,也挑开帘子去看,果不其然,马车正前方有辆黑漆齐头平顶的马车,她心里怔了下,是认识这辆马车的,这是沈羡的车,平日出行总是这辆,她坐过好些次。

玉珠正想着沈大哥为何会在这里,就看见对面马车上下来一抹笔直挺拔的身影,一身石青色杭绸直裰,系着玄色披风,正是沈羡,他早已成一个翩翩少年长成英俊的男人。玉珠是有些激动的,好歹是碰见的第一个亲人,可不,她是把沈羡当成亲人一样的。

这个男人身形颀长,宽肩窄腰,面容还是一惯的冷峻。

玉珠看着他朝着自己走来,方才或许还在想他为何会在这里,现在该知道沈大哥是来接她的吧。她看着他一步步沉稳走来,站在车帘面前,和她面对面。她坐在马车里,只探出半个脑袋,饶是如此,他还是比她高上不少,都须得仰头看他。

她实在太激动,笑的见牙不见眼的,欢欢喜喜的冲沈羡喊道,“沈大哥,你怎么在这里?”

沈羡低头看着她,表情淡然,他开口说道,“早上皇上让人来接你回京时我正好在宫里,侯府还不知你要回的消息,想来路上就你一人,我便先来接你。”

几年不见,他的声音也有了些变化,变的有磁性。人亦如此,漠然不动,位尊势重,气势磅礴。

玉珠却不觉得他陌生,在冷漠也还是那个对她好的沈家大哥,她有很多话想跟他说,于是邀请沈羡上马车,“要不沈大哥上马车来,我正好很多话想跟沈大哥说。”

“去我那边坐吧。”沈羡不习惯别人的东西。

玉珠也想起来,点点头,放下帘子跟两个小宫女打了声招呼,让她们先回宫,拎着包袱提着裙角跳下马车。沈羡见状伸手扶住她的手臂,顺势提了她一把,见她安稳落地才训斥,“还是这么莽撞。”还是当年那个小姑娘,只是出落的让人心惊。

落了地,玉珠才清楚他的身材真的颀长高大,衬的自己更加娇小。

两人一前一后走到黑漆齐头平顶的马车旁,沈羡扶着让玉珠先上,随后一脚踏了上去。他的马车里并无太多花样,只是简洁干净,有两张小榻,一张小案几,两人面对面坐下,玉珠就问,“沈大哥,阿媚现在如何?许久未见,有些挂念她。”

沈媚还是三个月前上山看望过她,大概受不住太妃的冷淡,待了没一会就下山。

“你不必担心她,她在府中过的很好。”沈羡淡淡的回了句,从暗格中取出个八宝攒盒放在案几上,“里面有吃的,你饿的话先吃一些。”

玉珠早上没吃多少东西,这会儿是有些饿,打开攒盒,看见里面各样的零食都有,她拈了颗蜜饯塞进口中,甜丝丝的味道从味蕾化开,这蜜饯比外头买来的好吃很多,想来是国公府的厨子做的。

沈羡见她还跟小时候一样馋嘴,表情柔和不少,拈了颗核桃剥给她。

“那我一会儿回去安顿妥当再去看望阿媚。”玉珠坐在那儿,说着话嚼着蜜饯,看着他骨节分明,修长的手指剥着核桃,就觉得很是赏心悦目。等见他剥好一小把核桃,全部推到她面前来,这才不好意思起来,“沈大哥,你也吃一些。”

原来是给她剥的核桃,她几个哥哥们最喜欢做这种事情的。

沈羡不吃这些东西,看着玉珠小松鼠一样的把他剥出来的核桃仁,瓜子仁,花生,板栗,松子仁给吃的一干二净,有一种给小宠物喂食的感觉。

五年不见,趁着她吃东西的空档,沈羡细细的打量她,眉宇没甚变化,就是小姑娘张开了,眉目如画,明艳动人,却还带透着一丝的稚气。

第85章

玉珠把沈羡剥的坚果仁都吃光,肚子也饱了,拿帕子擦了下手,抬头见对面的男子温和的望着她,倒是鲜少见到他如此柔和的一面。两人五年未见,也不见有多生分,玉珠跟他说话,说了在山上的趣事,讲太妃对她好。

见沈羡听的专心,玉珠问了他的近况,“沈大哥最近如何?前几月阿媚上山一趟,还听她了些你的事情,总跟我念叨你还不成亲,不知道沈大哥中意哪家的姑娘?”

她是有些好奇的,从小一块到大的哥哥,性格冷淡,有些洁癖,不知道会喜欢什么样的姑娘,应该是那样文采了得,纤尘不染,宛若谪仙的姑娘吧。且她记得沈羡比她大了七八岁,这会儿快二十三了吧,早到了说亲的年纪。

玉珠还记得沈媚上山跟她唠叨,“我大哥也是奇怪的很,明明几年前就该说亲,拖到现在都没说,姨娘不敢管他的事,公主娘每日就知道吃斋念佛,爹爹远在千里外,也不是没人上门提亲,全被他总拒了。”

沈媚显得比他这个哥哥还要焦急。

晚春时节有些冷,车帘并未掀开,马车里有些昏暗,有些阴影洒在他的脸上,让玉珠觉得他此刻的表情有些怪异,见他微微眯了下双眼,听见他说,“这事还不急。”

见他不愿说起这话题,玉珠就聊起别的来。

有人陪着,时间过的很快,进入城内,玉珠有些归心似箭,时不时的挑帘子看两眼,身后那辆宫车也紧紧的跟着,看样子是得了皇上的吩咐,一定要送到回姜府。

马车绕过繁华的集市,进入胡同里面,很快在姜府大门口停下。

姜家和五年前又有不同,府邸修缮过,正门的勇毅侯府四个金漆黑底的大字门匾,两侧威猛的石狮子,焕然一新高大厚重的红木府门,都彰显着姜家如今地位的不凡。

沈羡送玉珠下了马车,看着她提着裙角奔到姜府大门前扣动门环,沉闷的撞击声响起,很快旁边的侧门就打开,是个有些年纪的老婆子。见状有些没回过神,仔细一打量,这才惊醒过来,一拍大腿,“四姑娘回了,是四姑娘回来了。”

婆子欢喜极了,冲到府中唤了丫鬟去正院给各房主子通传一声,自个喊来小厮帮着把正门给打开。玉珠站在台阶上回头望沈羡,眉眼都透着笑意,“沈大哥,你要不要一块进去坐坐?”

“不必了。”沈羡望着她,“送你到家就好,我还有事要进宫一趟,你快些进去吧。”

玉珠笑道,“那改日我在登门拜访,今日多谢沈大哥。”说罢微微颔首,拎着包袱进了大门。

沈羡如苍松一样笔直的站在原地,直到姜府大门缓缓合上,他才转身上了马车,淡声吩咐,“回宫吧。”

黑漆齐头平顶的马车缓缓离开胡同。

几房得知玉珠回来的消息俱是一怔,实在太突然。三房的木氏正在翻看账本,一听小丫鬟的话,连账本都给不小心扫落在地,急急忙忙的起身,“可是真的?姣姣真的回了?”

小丫鬟气喘吁吁的道,“回太太的话,四姑娘真的回了,奴婢亲眼瞧见的,这会儿怕已经进府走到鱼池那边了。”

木氏连褙子都顾不上披一件,穿着苏绣月华锦衫,趿拉上绣鞋匆匆走了出去。外头还有些凉意,身边的丫鬟急忙捞起榻上搁着的褙子跟了出去,“太太,天儿还有些凉,把褙子穿上…”

木氏耳中哪里还听得见这些,只剩下一个念头,她的姣姣回了,她的姣姣终于回来了,连何时泪流满面都不知。

正院的老太太跟大房二房的女眷得知,也都忙着去迎人,还是木氏最先碰上的,待看清楚回廊上那个亭亭玉立的姑娘,木氏身子都颤抖起来,“我的儿,我的儿…”声音哽咽的不行。

玉珠也跟着哭了,连她自个都不知道,眼泪已经流了下来,什么都不管不顾的扑到木氏怀中,“娘,娘…”

其他人也都到了,见母女两人如此,都有些心酸。

这五年府中又添几个娃娃,二房的二嫂孙珂君在玉珠刚离开那年就生下一个男孩,三嫂吕淑蕴也两年生下一个男孩,去年腊月长嫂郑绣绣又生下一个男孩。

姜家曾孙辈的就只有蓉姐儿一个丫头,剩下三个全是小子,真真是子孙兴旺,也因就这么一个曾孙女,全家上下对蓉姐儿那是疼爱的不得了。

玉珠走的时候蓉姐儿才两岁多,现在都七岁多,半大的姑娘,长相随了大嫂郑绣绣,娇憨可爱,眉清目秀,而且被教养的大方,不认生,几年不见玉珠都没生分,跟着母亲一块上前喊了声小姑姑,声音清脆,宛若黄莺。

另外三个小侄儿,二嫂孙氏生的姜嘉纪五岁,被喂养的太好,小胖团子一个。三嫂生的姜嘉然两岁,由着乳母抱着跟在吕氏身边。

最小的就是大嫂郑绣绣去年腊月生的姜家瀚,才半岁,这会儿正被她抱在怀中,包的严严实实的一大团,露出一张肉呼呼的小胖脸,正机灵的四处看着。

这一转眼回来就多三个外甥,玉珠心里头有些感慨的。

五岁的胖团子纪哥儿很害羞,不过还是在孙氏的教导下上去喊了人,“小姑姑。”怯怯的,跟个小女孩一般,若是二哥姜珩在怕又是要训斥他的,“你是个男孩,就该有个男子汉的样子,做事大方,不许这样。”

然哥儿才两岁,吕氏抱着他让他喊人,他就憨头憨脑的喊了声小姑姑,声音有些含糊不清,小孩子说话还有些不清楚。

老太太也有些心酸,出声道,“好了,玉珠这一路怕是也累着,赶紧回堂屋说,也快晌午了,正好吩咐厨房做些好吃的。”

一群人簇拥着玉珠去到堂屋,家中的男子都在衙门应卯,晚上才回,家理基本都剩女眷,老太爷也在。老太爷身体还算不错,中气十足,看见玉珠也有些激动,抚着胡须,连连说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去到堂屋,一屋子人坐下,姜府这都四代同堂,人多是肯定的,堂屋都显得有些拥挤。

一大家子人叙旧,蓉姐儿其实对这个小姑姑没什么印象的,小姑姑去皇庙的时候她才两岁大,哪里能记事,但现在才见面,她就觉得投眼缘,喜欢这个小姑姑,就依偎在玉珠旁边听她说话。

纪哥儿害羞,挨着母亲孙氏坐着,然哥儿喜欢玉珠,一直嚷着姑姑姑姑的,还伸手要玉珠抱,玉珠就把小家伙抱过来,沉甸甸的,露出长的小米粒一样的牙齿冲她笑,玉珠拈起一块桂花糕给他磨牙吃。

才半岁的瀚哥儿看见也咿咿啊啊的伸手,正是什么都想要,什么都瞧着新鲜的年纪。

家里的姑娘就只剩下玉兰跟玉珠两个未出嫁的,二姑娘玉香前几年就说了亲事嫁了人,玉兰的亲事也正在挑选着,她是个要强的,奈何眼皮子浅,总觉得嫡母陶氏给她的挑的亲事都不怎样,每个都不答应,就拖到现在快十七的年纪。

这会儿玉兰自然也在场的,自从在回廊上见了玉珠一面,就没回过神,脸色发白的跟着大家一块到堂屋,缩在角落里一言不发。

这几年陶氏也没亏待过玉兰,吃穿用度对她很大方。因为她有个好哥哥,哪怕姜琩是庶出,性子有些孤僻阴郁,但人不坏,也听陶氏的话,感激陶氏对他的好,把这种好记在心中,他会报答陶氏。看在姜琩的面上,陶氏对红姨娘和玉兰都很不错。

当年姜琩不愿参加科举,成亲时,陶氏问了他想做什么,他对经商有些兴趣,陶氏就给了他一间铺子,让他自己折腾。

姜瑞没跟着家族里的人一块做珠宝生意,做了布料的生意,非常成功,生意肯定比不上玉珠开的好几间首饰铺,却也不差,每月盈利还算可以的。

这个时代对商人没有太大的打压,商人家中的子弟都还有考取功名的,只不过皇上也怕官员以权谋私,都不许官员们明面上把生意做开做大,像是姜家这样开几件首饰铺子,布料行都是没大问题的。

玉珠也的确只把她的首饰铺子开在京城,只有这么几家分铺,并没有遍布全国,能做到遍布全国的商行,那都是富的流油,玉珠这些当然比不上。

怎么说呢,有舍有得罢了。

姜瑞也就只开这么一件布行,然后没什么事情可做,陶氏就让几个哥哥弟弟帮衬一把,在衙门上找个了清闲的芝麻官做着,所以他的日子还是很悠闲的。

这些年有陶氏压着红姨娘,她也没干做什么过分的事情,倒是不靠谱的姜二老爷姜安山自从有了纪哥儿,然哥儿两个孙儿竟浪子回头,再也不去外面厮混,整日在家逗弄两个哥儿,还养了两只八哥,日子过的潇洒的很。

二房的日子过的算是非常不错,也没啥闹腾事儿,陶氏看着比前几年都还年轻些。

大房也都是省心的,林氏掌家,大老爷姜安文在朝做官,廉洁自律,儿女都听话,女儿在宫中做娘娘,儿子是皇上身边的人,孙儿孙女也都有了,日子可谓是美满的很。

就是三房的木氏有些操心,玉珠三个亲哥哥,一个都还没成亲,这就够木氏操心的,这五年就连玉珠那几个铺子也是她打理着,不过秋二娘跟陈月娥都有帮把手。

整体来说,姜家的日子是非常好的,家庭和睦,生活美满,实在很难找出这样像姜家这样三房和谐的家庭。

原本姜安文承爵,姜家就该分家,不过他们都习惯一家子住一起,也就没说分家的事情。

玉珠看着一屋子家人,心里满足的很,抱着然哥儿讲着山上的事情,她只挑开心有趣的事情说,也的确没甚不好的事,在山上的日子还是很快乐的,还讲太妃对她的好,“我想着,太妃不愿下山,在山中也挺孤单,隔一月我就去山上陪太妃两日,娘,你们觉得如何?”

这也是应该的,姜家人都很理解,木氏说道,“这个是应当的。”她的眼眶还有些红,声音也微微发哽。

第86章

玉兰一直没出声,这几年她的日子过的舒坦,哥哥有了自己的私产,对她和姨娘也很大方。玉珠去了皇庙没两年二姐也出嫁,这一辈府中就只剩她这一个姑娘,家人也都算宠着让着她。

眼界似乎开阔些,交朋友知道要找世家的姑娘们,也因那次镯子的事情对商户有些偏见,言语中会透着对他们的不屑。

她今儿打算去赴宴的,特意穿的新做的春衫,月牙色领口绣柳叶纹素白褙子,藕荷色缠枝莲花,撒花蝴蝶绣鞋。她人长的眉清目秀,楚楚动人,反而比较适合这种素雅别致的打扮,衬的她人更加我见犹怜。

姜玉兰小时候就知道四妹长的好看,可女大十八变,都说小时候好看的长大反而一般,玉珠离开五年她没见过一面,以为四妹在山上吃苦头,身边连个伺候的丫鬟都没,这样就算是个娇娇美人也会被蹉跎的不剩几分颜色。

哪里知道玉珠突然回家,她连一点准备都没,再见着人的那一刻,心里不知是何等滋味,她竟不知原来真有人穿着素衣带着木簪却还能明媚动人,她心底有些嫉妒,再不想承认都不行,四妹那张脸怕是无人能及,一丁点瑕疵都没,跟剥了壳的鸡蛋一般,光滑白嫩。

在对比下自己,一身特意打扮过的装束还比不上四妹,玉兰心里不好受,缩在角落不说话,听着玉珠继续道,“祖父,祖母,娘,这几年我一直不在身边,不能尽孝,想着这几年就多陪陪大家。”

老太太乐呵呵的道,“你这孩子,我们知道你有这个心,不过你也快十五,约莫要说亲,说了亲事等个一年半载就要出嫁喽,我们玉珠也是个大姑娘了。”

玉珠撒娇,“祖母,姣姣不嫁,姣姣想多陪你们几年。”这算是玉珠一丁点的私心,她可不想十五就嫁人,搁她眼中,十五就是个半大孩子,二十嫁人她都觉得太小,时代不同,她强求不得,好歹也得满了十八后再说吧。

“好好好,都依你。”木氏笑着应承道。其实木氏也是有私心,女儿这五年不在身边,她念的紧,也不想她太小年纪出嫁,姑娘家的太小嫁人生孩子对身体可不好,她是想着等两三年,玉珠十七八,再说亲都是不迟。

林氏陶氏都也笑道,“可不是,多在家里待几年。”两人都是聪明人,晓得木氏的想法,也就顺势说着。

老太太也明了,自然不会拦着,怎么都是她嫡亲的孙女,多留几年也没甚。

堂屋里说说笑笑的,老太太吩咐身边的杏儿,“去厨房吩咐声,多做些玉珠爱吃的菜,前些日子库房买了不少燕窝鱼翅屯着,弄道燕窝冬笋烩糟鸭子热锅,鱼翅煲鸡,野菌野鸽汤,龙井虾仁,烤鹿肉,多炒几个菜,在弄个海参粥。”老太太也是真的心疼孙女在山上那五年的寡淡日子。

杏儿应了一声退了下去,杏儿是老太太身边的大丫鬟,前几年也成了亲,跟了府中的管事,前两年刚生了个大胖小子。

木氏打量女儿,心头酸涩,“姣姣多吃些,都瘦了。”

玉珠握住木氏的手,“娘,我那是抽条呢,哪儿是瘦了,再跟小时候一样胖乎乎的可不成。”

再者,在山上的时候,太妃对她很好,每个月都做几次荤食给她开个小灶,说是“你个小姑娘家的,又不是佛家道家人,只是来山上陪我这个老婆子,不必弄的跟我们一样,荤腥的食物我们沾不得,你吃些没事的。”

可见太妃是真的心疼她,都舍不得她忌嘴。

说起这个,二嫂孙氏也忍不住发愁,摸了摸自家的胖小子,“纪哥儿也爱吃,瞧瞧都胖成什么模样,我实在担心的很。”纪哥儿正眼巴巴的看着桌上的糕点呢,一听母亲说起他,害羞的躲在母亲怀中。孙氏又叹气,“也不知性子随了谁,跟个女孩一样,被他爹瞧见又要说他的。”

姜家人生的都不错,纪哥儿五官很端正,唇红齿白的,就是有些肉,和姜珩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玉珠就很喜欢这小家伙,笑道,“我小时候还不这样,六岁才抽条呢,二嫂放心,纪哥儿年纪小,明天或者后年开始长个就好的。”

老太太也说,“可不是,姜家没胖人。”老人家心疼的看着曾孙子,“他想吃就给一块,看看弟弟们都在吃,他哪儿忍得住。”

孙氏没办法,给纪哥儿拿了一块糕点,小家伙开心的接过去道了声谢谢,坐在小杌子上吃了起来,吃的嘴巴沾了不少糕点碎末。

看的玉珠的心都软成一片。

又说了会儿话,老太太发话了,“玉珠这一路辛苦了,先赶紧回扶云院梳洗休息下,一会儿该吃午膳了。”

各房各院的人都回去,木氏一路牵着玉珠的手不肯放,一路都在说,“一会儿可要多吃点,瞧瞧你瘦的,小厨房什么食材都有,每天让甘草给你煲汤喝,过不了多久肯定能长些肉回来的。”

很多母亲俱是如此,看见儿女的那一刻,只会注意到他们的胖瘦,眼中再也没有其他,这就是母爱的一种。

玉珠这会儿不说话,静静的嗯了声,她能感受到娘对她的爱。一路上木氏又跟玉珠唠叨了些别的话,玉珠只听着都能觉得心底安详温和,这就是跟家人在一起的感受,这份感觉感情是拿再多东西都换不来的。

回到扶云院的厢房,丫鬟们抬了水进房帮她梳洗,五年时间,甘草,白芨,白芍偶尔也会跟木氏上山看望下玉珠的,只是上一次见面都是一年前,她们也有些想念自家姑娘。

玉珠身边惯常伺候的丫鬟就是她们三个,早就升成一等丫鬟,二等三等丫鬟也有不少,不过都不在她身边近身伺候。

浴桶里放满了温热的水,玉珠脱下半旧的素色褙子,衣衫,露出白皙如玉的身子,纤细好看的肩胛骨,盈盈一握的腰身,还是少女,因此整个身子都显得有些纤细的。甘草看了一眼,都忍不住红了脸,姑娘离开时还是个小女孩,现在都是大姑娘了,身子如玉一样白皙温润。

玉珠梳洗好,白芨准备了一身湖色宝瓶妆花褙子,鹅黄色撒花烟罗裙,玉珠看了眼,“颜色会不会太出挑了些?”

待在山中常年都是素色衣裙,好久没穿过这样鲜艳颜色的衣裳。

白芍凑过来看了两眼,“姑娘,这颜色正好,一点都不艳,姑娘穿着肯定是好看。”

玉珠穿上试了下,衬的她更加的明艳,就是觉得有些艳丽过头,她对着铜镜忍不住摸了摸脸。

白芍忍不住喃喃道,“姑娘,真好看。”再也没有比她家姑娘还要好看的。

终于回到家里,这般梳洗后玉珠也不觉困乏,反倒有些兴奋,回头问几个丫鬟,“喵儿宝儿呢?”她还记得那两只大兔子,两个是她从小养到大的宠物。

兔子的寿命是十年到十五年,照顾的好也有活到十八九年的。玉珠这对兔子是她四岁时候养的,如今差不多十年光阴。

甘草笑道,“姑娘放心,它们两个还好好的,就是姑娘才走那段日子它们有些不适应,好几天不吃不喝的。”

引着玉珠去看两只兔子,原本它们还好好的睡在窝中,瞧见玉珠时,两只抬起头,忽然就不动了,过了小会才猛的串了起来,在笼子里头上蹿下跳的。

给几个丫鬟吓了一跳,白芍道,“它们这是认出姑娘来了的,这都五年没见,还都记得姑娘呢,可真是有灵性。”

玉珠打开笼子,两只蹦出来,争先恐后往玉珠身上跳,惹的玉珠直笑,这才把两只抱在怀中,实在有些吃力,这两只兔子的个头可不比成年猫咪小。

玉珠不在,府中的下人们也不敢怠慢两只兔子,将它们伺候的很好,隔几日给它们洗澡,住的笼子也是每日打扫,睡的窝更是两三日就要换洗一次,身上是没半点异味的。

陪了两只兔子好一会,玉珠回房,这两只还非要跟着,一放进笼子里就使劲的叫唤。

玉珠心软,“好了,让它们出来溜达吧。”她没离家的时候,它们也基本是放养状态的。

这倒好,两只兔子就紧跟着玉珠身后了,哪儿都不肯挪,就连去正院那边吃午膳时它们都非要跟着,惹的老太太她们都笑了起来,“真没见过这么聪明的兔子,瞧瞧看,玉珠在山上待了五年,它们都还记得呢。”也越发的肯定,她们家玉珠真的是个有着天大福分的人。

纪哥儿躲在孙氏后面新奇的瞧着两只兔子,就连两岁的然哥儿也在乳母怀中兔子兔子的喊着,憨头憨脑的模样实在可爱极了。

纪哥儿小心翼翼的问孙氏,“母亲,我能跟它们玩会吗?”

孙氏笑道,“自然可以。”

纪哥儿乖巧的跟兔子们玩耍,然哥儿也嚷着要,吕氏让乳母抱着他一块跟纪哥儿他们玩了起来。

用过午膳,各房都准备回去,纪哥儿偷偷跑到玉珠身边,扯了扯她的衣袖,小声问道,“小姑姑,我能常去跟它们玩吗?”

玉珠捏捏纪哥儿脸颊,“当然可以的,以后纪哥儿想来找喵儿宝儿玩,让乳娘带着直接过来就好。”

纪哥儿开心道谢。

回到扶云院,玉珠有些乏,净了手和面躺在榻上歇息会。

才回来事情不少,玉珠也不急,先休息好再说。一觉起来已经申时末,才睁眼,玉珠就对上一抹月白色银丝暗纹团花直裰,再往上是一张英俊的男人面孔,面如冠玉,熟悉的五官,玉珠喃喃道,“澈哥哥。”

谢澈黑亮的眸子温和的望着她,“姣姣。”他伸手替玉珠把额前的发丝拢到耳后,看着她螓首蛾眉,肤如凝脂的模样。

玉珠坐起身子,一旁的甘草取过褙子给她披上,玉珠望着谢澈,脸颊上带着刚睡醒的红晕,“澈哥哥,好久不见。”

她知道他是年少有成,很了不起,很得皇上的看中,是年纪轻轻的吏部侍郎,在朝臣之中也很有声望。

谢澈笑望着她,“是啊,许久不见了,我很想姣姣,姣姣可有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