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洪家是江湖上讨生活的下九流,被人瞧不起是正常,可元娘也是她们两口子捧在手心娇宠长大的,自幼也是锦衣玉食、奴婢成群,如今却要受如此委屈。

偏元娘这孩子不忍心让父母为她挂心,不管在婆家受了怎样的委屈,她也从不跟家里诉苦。

两年前的‘二房’事件也好,还有一个月前的‘意外’也罢,洪元娘都没有写信提及,洪家反而是从旁人口里得知的。

段氏一听说女儿怀着六七个月的身子出了‘意外’,顿时就怒了,若不是洪问天死死拉着,她早就抄起她的大刀,一路从京城杀到扬州了。

洪问天当时是这么说的:“太太,元娘是我的宝贝女儿呀,她出了事,我焉会不着急、不挂念?然这件事不寻常,还需谨慎处之呀。”

再说了,那时正是腊月,天寒地冻的,根本无法出行,而自家太太亦是有年纪的人了,洪问天不想让段氏如此奔波。

夫妻两个吵来吵去,最后还是洪元娘来信,说二月十九日是女儿谢向晚三岁的生日,山光寺的慧远大师亲自给谢向晚相过面,说她与佛有大机缘,要亲自给她赐小字。

慧远大师是当世名僧,能得他亲自赐名是极大的荣耀,洪元娘的夫君谢嘉树觉得很有面子,便准备给女儿办个极大的生辰宴,广邀亲朋至交前来观礼。

洪元娘在信中诚邀母亲和妹妹前来,她倒没说是给个三岁小娃儿庆生,只说自己出嫁几年,甚是想念亲人,偏她怀有身孕,不能回娘家探望,若母亲得闲,便带着妹妹来扬州玩玩儿,既能一家团聚,还可以散散心。

洪元娘没有提及那件让她险些丧命的‘意外’,段氏和洪问天却在女儿的字里行间感觉到了不对劲,这次夫妇两个没有异议,一起打包行李,安排船队,次日便启程赶赴扬州。

被唤作翠枝的婆子见段氏越说情绪越低落,忙笑着转移话题:“哎呀,我的好太太,您就别担心啦,大小姐有‘观音童女’做女儿,定是有大福气的人,有小小姐在,大小姐定不会有事儿的…”

提起好久不见的外孙女儿,段氏总算露出了笑模样,她点点头,道:“可不是,连慧远大师都这么说,向晚那孩子定是个有福气的,希望元娘能沾沾她的福气,熬过此劫。”

第003章 谢家旧事

“什么‘观音童女’?”

洪幼娘好奇不已,捉着楚姨娘的袖子小声询问。

自从发现这具身子的生母不似表面显现的这般简单后,洪幼娘就整日黏在楚姨娘身边,像一株小幼苗似的,努力从人家的一言一行中汲取知识做养料。

而楚姨娘呢,到底是亲妈,她也希望女儿能抓住这次机缘、自此过上好日子,所以将自己所知道的、这些年在内宅打磨出来的东西毫无保留的全都教给了洪幼娘。

这日,客船驶入了运河的扬州段,眼瞅着要到达目的地了,楚姨娘再次提起了此行的主要目的(至少是官方说辞)——给大小家所出的小小姐庆生。

既然提到了谢向晚,也就说到了她那个整个扬州都知晓的美名‘观音童女’。

楚姨娘听了女儿的问题,微微一笑,端起茶盏轻啜两口,“自己想!”

洪幼娘瘪了瘪嘴,然后努力回想这些日子打探来的消息,忽然间,她脑中灵光一闪,问道:“难道是因为这位小小姐的生辰?”

段氏身边的小丫鬟说了,谢家小姐生于二月十九日。

段氏也曾貌似炫耀的提到过,今年二月十九日谢家将举办盛大的庆生宴,专门为那个即将满三周岁的小女娃儿庆贺生辰。

而洪幼娘在古代呆了近一年的时间,对彼时的历史、风俗等情况了解了个七七八八,在这个时空的诸多传说中,大名鼎鼎的观音菩萨生于二月十九日,这一日被世人称作观音诞日。

每逢二月十九日,人们便纷纷去寺庙、庵堂上香祈愿,庆贺观音诞辰。

而且据传说,这一日许愿、算命什么的最灵验。

所以,每年观音诞日都有数不清的信徒庆贺,时间久了,竟也形成了一个风俗。

洪幼娘没机会出门,但并不妨碍她从一干丫鬟婆子嘴里打听故事,故事听得多了,她也就知道了二月十九这个日子的涵义。

楚姨娘满意的笑了笑,放下茶盏,伸手捋了捋女儿的鬓发,继续道:“我儿就是聪明。呵呵,小小姐与观音菩萨同日降生,端得是好福气。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你知道吗,小小姐眉间长了一粒红色胭脂痣,更难得的是这粒胭脂痣是细长水滴形的,远远一看,竟与观音菩萨的白毫相光一般无二呢…”

楚姨娘一边说着,一边双手合十虚空拜了拜,似她这样整日无所事事的内宅女子,几乎个个礼佛拜神。

故而,对于那个传说当中的‘观音童女’,也是从心底里敬畏。

不过她这番做派落在洪幼娘眼中,却是另一种心思——亲娘,您老太厉害了!

洪幼娘是真心佩服呀,啧啧,不愧是混迹内宅多年的老手,哪怕是背地里非议旁人,也断不会留一字把柄。

瞧瞧人家楚姨娘,不管心里对段氏母女如何怨恨,提及她们的时候却仍是用尊敬的语气,绝没有半点儿诋毁,即使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也如此。

这样一来,就算被人发现,告了密,太太也寻不出半点错误来。

越是这么想,楚姨娘的形象在洪幼娘心目中就愈发高大,现在她几乎是把亲娘当偶像来崇拜。

闻听此言,忙点头:“原来如此呀,照姨娘这么说,小小姐没准儿是观音莲座上的玉女转世呢。”

不敢说菩萨转世,就是段氏再为外孙女的佛缘骄傲,也不敢如此说,毕竟这年头名声太响了也犯忌讳。

楚姨娘见女儿如此灵透,愈发满意,笑道:“可不是,小小姐降生那日,大小姐和姑爷也是这般说呢。一来二去,小小姐也就有了‘观音童女’的美名。”

洪幼娘用力点点头,心道,这便宜姐姐和便宜姐夫倒也不是笨人,没有被喜悦冲昏了头脑而做出给自家招祸的蠢事,比红楼梦里的贾母等贾家人聪明多了。

毕竟在古代,唯有皇帝、圣人降生的时候有祥瑞之兆,你丫一小民,又是白毫相光、又是衔玉而生的,你让人家龙子龙孙们咋办啊?!

更不用说谢家的地位还有些尴尬。

“姨娘,您再给我说说谢家吧,”

洪幼娘暗自思忖,面儿却不显,继续汲取‘养料’。

“这谢家呀,说起来也是扬州赫赫有名的大户人家,”

楚姨娘早就想好好跟女儿说道说道谢家,只是一路走来,前半段时间她摸不准女儿的心思、不敢乱说话,后半段母女两个把话说开后,她又忙着教授女儿各种内宅常识,没时间细说。

现在眼瞅着要到地方了,她必须赶在船只抵达扬州码头前将谢家的一切都跟女儿说清楚。

“姨娘,您不是说谢家是盐商嘛,”

洪幼娘不屑的撇撇嘴,过去总听段氏说什么‘扬州谢氏’、‘谢家如何’,害得她以为谢家是个什么了不起的大家族。

即便不是世代簪缨,好歹也是百年望族。

没想到,整日被段氏夸来夸去的谢家,竟是个盐商。

盐商,盐商呀!

她又不是无知的穿越女,上辈子穿越小说看了那么多,起码的常识还是有的。

比如古代阶级分明,比如古代重农抑商,再比如…

就是当下她身处的朝代,历史书上没有出现过的大周朝,也是严格按照‘古代’的社会规范,遵从严格的礼教规矩。

在大周朝的阶级中,‘商’依然是垫底儿的存在。

虽然开国的周太祖比前朝暴君开明些,放宽了对商人的种种限制,但整个社会大环境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士农工商,商人仍旧备受轻视。

盐商就更不用说了。

人家书商可以勉强算半个文化人,人家粮商也勉强能与‘农’拉上关系。

而盐商呢?

与官勾结、倒卖私盐、唯利是图、扰乱盐税…

罪名一抓一大把,且几乎没几个是干净的,绝对是最不受待见,最让人诟病的一类商人呀。

洪元娘的夫君谢嘉树,便是扬州,哦不,应该说是整个两淮最大的盐商。

谢家也成为扬州首富,绝对是富可敌国的人家。

“啪——”

楚姨娘敛住笑容,用力拍了下洪幼娘的手背,低声叱道:“浑说什么呢,盐商怎么了?人家好歹是上九流。而咱们呢,说得好听些是漕帮,说得难听些就是混下九流的。而且这谢家,更不是一般盐商,想当年太祖起兵之时,谢家曾倾尽家财鼎力相助,太祖龙登大宝后,犒赏功臣,钦赐谢家‘义商’二字…”

第004章 兼祧两房

倾尽家财?!

次奥,这个够生猛。

洪幼娘暗自咋舌,不自禁的低喃:“姨娘,谢家、谢家这位老祖宗是个人物!”

可不是吗,一个贩私盐的小贩儿,在乱世中不但全须全尾儿的活了下来,还攒下偌大家业,这故事本身就够励志了。

结果人家这位老爷子,眼光还奇准,在起义的群雄中愣是选中了实力并不强的周太祖,还破釜沉舟的将全部家产捐出去,这、这眼光,这决心,真心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来的呀。

楚姨娘横了女儿一眼,道:“那位老爷子当然是个人物,而这谢家也不是普通盐商可以比拟的。”

这是自然,谢家祖宗押对了宝,待周太祖坐稳江山后,立刻便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无他,盐引!

没错,就是盐引,通俗讲就是卖盐许可证。

在盐务上,大周朝沿用前朝的中开法,即商户贩运粮食到边境,用粮食换取盐引,然后再凭盐引去指定的盐场支取食盐。

而周太祖为了奖赏谢家当年的资助,大笔一挥,特许谢家每年可有一千引(每引二百斤)不必遵循中开法。

换句话说,周太祖承诺每年白白赏给谢家二十万斤食盐,这绝对是一笔不小的赏金。

不过,据谢家老祖宗手里拿到的‘欠条’的时间来看,那时周太祖还没有彻底打下江山,他肯如此大方,绝对是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周太祖的心思也好理解,反正那时的江山还不是他家的,拿来赏人并不心疼,毕竟他自己都不确定能不能笑到最后,用一张空头支票换来白花花的白银充军资,他何乐而不为?

‘慷他人之慨’什么的,做起来不要太顺手哦。

由此可见,周太祖最后能问鼎天下,绝不是运气好呀。

周太祖够聪明,谢家老祖宗也不笨。

待到周太祖当了皇帝后,谢家老祖宗并没有傻呵呵的拿着‘欠条’去收账,而是让家里请的幕僚代他起草了一份上书,托人送到了太祖的御前。

在奏章里,他隐晦的表示当年资助太祖,绝对是被太祖的‘王八’之气所折服,知道太祖是潜龙,早晚有一天会飞龙在天,他帮助太祖是顺应天意,绝不是交易,那一千引的免费盐引不过是笑谈。

谢家老祖宗还表示,若是太祖想奖赏他,不如将东北边境的上千顷荒地赏给他,好让他在那里种个田,收了粮食再去换盐引。

另外,谢家老祖宗还坦言,他就是个盐贩子,不求大富大贵,只希望后世子孙能平安富贵,若是能代代做盐商也不错。

太祖那时还没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心思,看到谢家老祖宗的上书,不由得想起当年征战时,是谢家老爷子不辞千里、不畏艰险的自掏腰包给他筹粮运粮,着实帮了不少大忙。

这样的功臣,原该好好犒赏的,虽然太祖也对自己当初贸然许诺免费盐引的事儿有些后悔,但看谢家这般懂事,他欣慰的同时不免有些愧疚。

人家毕竟是功臣呀,如今那些跟着他打江山的人封王的封王、得爵的得爵,唯有谢家,因为出身不好,而且只负责后勤保障,不好拿到明面上赏赐,如今连当初的许诺人家也不敢要,着实有些可怜啊。

唉,实在是亏待人家了。

太祖一边心里愧疚着,一边爽快的答应了谢家老祖宗的‘恳求’,收回了免费盐引的‘欠条’。

不过作为补偿,太祖将燕州外上千顷的荒地赐给谢家,并钦赐‘义商’的匾额,许诺谢家世代为盐商,在同样的条件下,优先获得盐引。

就这样,有了皇帝的许诺,谢家的生意好得不得了,不过短短两三年的时间,便一跃成为扬州首富、两淮第一盐商。

给子孙挣来了一个可以世代相传的金饭碗,谢家老祖宗觉得自己也算对得起后世儿孙了,兴盛家族的任务也完成了,于是他很放心的闭上了眼睛。

“谢家老祖宗膝下只有一子,取名万金…”

楚姨娘讲完谢家的历史,然后开始分说谢家的家族成员:“万金老爷便是你姐夫的祖父,这位谢老爷子膝下二子二女,长女谢元娘、次子谢利是庶出,长子谢亨、次女谢贞娘皆为嫡妻万氏万老太太所出。”

“谢利英年早逝,承继家业的是谢亨,也就是你姐夫的父亲。”

洪幼娘点点头,努力记着,因为不出意外的话,以后她就要在谢家混了,能多了解下未来的生存环境,对她尤为重要。

“四年前,谢亨老爷也故去了,所以现在当家的是你姐夫谢嘉树。”

楚姨娘说了大半天,有些口干舌燥,目光微转,似是在寻找茶壶。

洪幼娘极有眼力见儿,忙亲自起身来到圆桌前,提起茶壶给楚姨娘添了杯茶。

楚姨娘满意的笑了笑,伸手接过茶盏,小口小口的喝着。

洪幼娘猛地想起从小丫鬟那儿打听来的消息,低声问道:“我、我怎么听说两年前姐夫纳了二房?据说还是两淮都转运盐使司新上任的都转运使的亲戚?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楚姨娘挑了挑眉梢,她没想到女儿连这个消息都打探到了,看来她的女儿果然很能干呢。

放下茶盏,楚姨娘笑道:“其实也不能算是二房。当初都转运使新官上任,大力整治两淮盐务,两淮的盐商叫苦连天,就是谢家也受到了波及。你姐夫为了生意,便常去都转运使府上做客,而都转运使的夫人正巧有个远房侄女…”

谢家想巴结都转运使,而都转运使也不是真的清官,两下里接触久了,便达成了共识——亲,你有钱、我有权,咱们合作一下呗!

维系合作的最牢靠的途经便是联姻,偏谢嘉树已经娶妻,而洪氏也为他生下一双儿女。让他休掉洪氏另娶,他一是不舍、二也是不敢,毕竟他的生意离不开漕帮帮主老丈人的帮助。

可让人家都转运使夫人的侄女儿做妾,谢嘉树也不敢这般托大。

无奈之下,谢嘉树急中生智,硬是想出了一个法子——

“兼祧两房?!”

洪幼娘傻眼,呆愣愣的说:“姐夫不是嫡支独子吗,兼祧什么两房?”

兼祧两房的概念她懂,托后世穿越小说科普员的福,对这些‘常识’她都清楚。

可问题是,兼祧不应该是庶子(或小宗)承继嫡子(或大宗)的吗?哪有反过来的道理?

因为谢嘉树兼祧的是谢亨、谢利这两房,如果谢亨、谢利是同母所出,这还能理解。可谢利是庶子呀,这、这也太不符合常理了吧?!

洪幼娘就不信谢家老夫人万氏会答应自己的亲孙子变成情敌的宗孙!

第005章 恶毒妇人

谢老太太自是不肯的,尤其是她的老情敌冯老姨奶奶还活着,她怎么可能愿意让自己的嫡亲的孙子认贼做祖母?!

不过,谢嘉树的口才极好,跪在老人家跟前哭诉了几日,终于说服了谢老太太。

用他的话来说,这不过是为了能拓展姻亲关系,是个权宜之计。

妻子还是他的妻子,儿女还是他的儿女,只是名义上换个称呼,其它的还跟原来一样。

但这样一来,谢家却可以在原有姻亲的基础上,多一个更有利的姻亲,有利于谢家生意的开拓,何乐不为?

更何况冯老姨奶奶早就被谢老太太折磨得只剩下半条老命,她能苟延残喘,绝对不是谢老太太心慈手软,而是老人家想慢刀子割肉。

谢嘉树悄悄跟谢老太太说,让自己兼祧两房,把自己另娶的一房妻室分到谢利这一支,这本身就是对冯老姨奶奶的一种折磨。

“祖母,您想呀,我的儿女在她眼前不停的晃荡,不就时刻提醒她,她那引以为傲的谢二郎早就死了,如今连个嫡亲的血脉都没有留下来嘛…”

冯老姨奶奶是个丫鬟出身,没什么文化,她才不管什么宗法、规矩,在她看来,就算是过继来的孩子,也不是自己的亲人,跟他们母子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倘若过继来的孩子竟还是情敌的子孙,这对她更是一种莫大的羞辱。

谢老太太和冯老姨奶奶斗了大半辈子,对她的性子也算是了解,听了儿子的这番话,深觉有理,反复思忖了大半夜,次日便同意了这个听着有些荒唐的建议。

于是,谢嘉树便顺顺当当的又娶了一房娇妻。

洪幼娘听得目瞪口呆,喃喃道:“没想到,姐夫竟还有这份心机!”

连自家亲娘都能忽悠,谢嘉树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呀。

楚姨娘听了微微一笑,道:“这也没什么,正如谢家大爷所言,这不过是个权宜之计。”

古代讲究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平妻、贵妾什么的,归结到底还是妾,并不是妻。

漕帮、都转运使这两个姻亲关系,谢嘉树一个都不想放弃,更不想得罪任何一边,所以他想到的‘兼祧两房’便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毕竟这样一来,两边都是正妻,在宗法上都受保护。

洪幼娘点点头,“姨娘,这么说来,是都转运使夫人的侄女那一支过继到了谢利名下?!”

凡是都有个先来后到嘛,再说,听楚姨娘方才提到的,谢老太太对谢向荣这个嫡长孙非常疼爱,应该不会轻易把洪元娘母子三个让给老情敌。

楚姨娘却摇了摇头,“不是,是你姐姐母子三个归到了谢利这一房。”

洪幼娘瞪大了眼睛,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姐夫不是忌惮咱们漕帮嘛,怎么会?还有,母亲和父亲竟也坐视不理?”

先来的给后来的让路,这也太、额,洪元娘也太特么委屈了吧?

楚姨娘唇角勾了勾,露出一抹嘲讽的笑容,压低声音道:“那位都转运使夫人的侄女是官宦人家的小姐,虽已家道中落,可好歹也是读过书的千金小姐,最是讲究规矩,她说了,若是让让她认一个婢妾生的庶子为父亲,她宁肯不嫁。”

“可、可大姐也是读书明理的大家小姐呀,又给谢家育有一双儿女,她怎么就肯退让…还有,谢家也太欺负人了…”

洪幼娘越听越觉得她那个便宜姐姐太没用了,明明有靠谱的娘家,有丰厚的嫁妆,还有儿子做靠山,完全可以在谢家混得风生水起。

结果,却被个后来的女人压得翻不过身来,真是太给洪家丢人了!

楚姨娘无奈的叹了口气,低声道:“没办法,一切还是因为咱们出身太低呀。咱们洪家虽然势大,可终究是跑江湖的下九流,能嫁入谢家已是高攀,又如何跟官家小姐相比?”

“…”洪幼娘没有说话,心里充满了无奈,是呀,该死的古代,讲究的就是门第、出身。

似漕帮这样的组织,放在后世那就是船运公司,而似洪家这样的规模,完全能混个船王当当咧。

结果在古代,却成了人人看不起的下九流,连盐商这样备受轻视的人家都能踩一脚。

母女两个沉默良久,还是楚姨娘首先打破这压抑的气氛,“其实谢家倒也厚道,知道你姐姐受了委屈,便在银钱上多给了补偿。”

因为要兼祧两房,谢嘉树便提前将谢家的家产做了分割,明面上,他将谢家的产业一分为二,两房妻子每人一份儿。

而事实上呢,谢嘉树除了账面上的财产外,还攒了不少私产,这些产业分落大江南北,全都是他外出做生意的时候置办下的,他从私产中拿出三分之一,悄悄给了洪元娘,算是额外的补偿。

这份补偿,谢嘉树是当着前来问罪的洪问天夫妇的面儿给的,所以洪家的主人们很清楚。

楚姨娘也是在无意间听了一耳朵,说完这话,她便拎着女儿的耳朵叮嘱:“这事只有你姐夫和咱们洪家的人知道,西苑袁氏并不知情,你到了谢家后,千万别说漏了。”

袁氏便是那位都转运使夫人的远房侄女,嫁给谢嘉树后,被安置在谢家大宅的西侧建筑群,因与洪氏都是谢太太,为了区别,扬州城的人们以及谢家的下人们便称呼洪氏为东苑谢太太,而袁氏便是西苑太太。

楚姨娘再三叮嘱,“北苑那位可不是好相与的,自入了谢家后,哪怕与你大姐一西一东的分居两处,仍是给大小姐制造了不少麻烦。”

说着,她忽的站起身,推开船舱的门,左右看了看,确定没人偷听后,这才折回舱内,关上舱门,凑到洪幼娘的耳边轻声道:“我听说,这次大小姐‘意外’险些流产,便是袁氏的手笔呢。”

洪幼娘咋舌,据她所知,洪元娘此时已经有七八个月的身孕了,这时‘意外’,绝对能一尸两命呀。

“这个袁氏够厉害、够恶毒!”

洪幼娘得出如此结论,心中更是暗暗记下袁氏的名字。

楚姨娘母女并不知道,就在她们谈论袁氏的时候,袁氏也正在谋划一件事,而这件事当真不负她‘恶毒’的美名!

第006章 是福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