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的卢八娘要理智得多,她想要的不只是这个人了,而是更多,这里面加入了更多的利益的思量。他们共同经营着一项事业,养育了一个孩子,还打算再生一个,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良好而稳定的合作关系无论对哪一方都是必要的。

当然卢八娘也不能否认自己的情感,她实在舍不得放开司马十七郎。过去的她太骄傲了,“感君离别意,特来相决绝。”只要司马十七郎有了别的心思,马上就会放手。但现在的她要放下自己的骄傲,主动铲除前面的障碍,保住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家,多年的融合,他们早就成为彼此的骨中骨肉中肉了,根本分不开。

卢八娘虽然不会放松自己的底线,但她觉得在夫妻间不必有太多的骄傲。

而且对于自己的设想,她很有信心,无论是大环境的严峻,还是自身的责任,都让司马十七郎并没有心情纳几个美妾享受,这次薛侧妃的事情也不是出于他的本意,而且他也在这其中受到了打击。

第七十二章 十七郎出资招兵马薛祺娘被骗露真容(二)

果然,当卢八娘提起薛九娘的时候,司马十七郎有些不耐烦,薛表叔多送一个表妹的意思他当然懂,就是想保证薛氏女能为他生下儿子,将来扶助薛家,他可不想配合。如今他刚有了嫡子,怎么会急着要个年纪相仿的庶子来添乱呢?

“我说不要,他一定要送。”然后他语气一转说:“不过也好,我们这边没有家室的人不少,我们直接把她发嫁出去吧。”

目前的淮北军大营,男人的数目要远远超过女人,尤其是士族出身的女子,可以说是相当稀缺的资源,司马十七郎根本不舍得放弃,马上就开始想合适的人选,“二十四弟还没有娶妻,又一路跟着我到淮北,婚姻的事我自然要管,王妃,你说怎么样?”

卢八娘原就想到这一层,闻言做出不胜佩服之状,表扬道“王爷你的头脑真灵活,我怎么忘了跟着我的几个人还没有娶妻呢?陈勇的妻子死去一年多了,他好象也想娶个身份高的女子呢。还有朱夫人,她的三子今年也有十五六了,前两天还在我面前说要挑媳妇一定要出身士族的,还有…”

“我先说的二十四弟,你可不许抢人。”司马十七郎笑着问:“薛家九表妹有没有带嫁妆过来?”

“带是带了,但是太少了,”卢八娘知道司马十七郎对于自家兄弟都是极维护的,便大度地说:“若是真要嫁给二十四弟,我帮她按京城里的贵女通常的标准备上一份嫁妆。只是二十四弟的亲事总要先与父王母妃打个招呼,再通知宗人府记个档,我派个人去京城办好吧。”

司马十七郎非常满意,王妃从来都是心胸宽大目光深远的贵女风范,对自己的兄弟姐妹非常大方,不计较金钱。他知道王妃一定会给二十四弟媳置上一份像样的嫁妆,而且这份嫁妆,最后也会进自家兄弟之手。

身为本时代的男人,司马十七郎不仅愚忠愚孝,而且还对自己的家人非常照顾。他虽然对岳家也好,但是在他的骨子里还是认为兄弟才是一家人,而王妃嫁过来当然也是司马家里的人。

而卢八娘呢,对这一切心知肚明,怎么应对她也有经验得很,只要不影响她个人的利益,她一贯喜欢做出非常贤良的样子,不只司马十七郎对她感念不已,整个淮北军的人都认为她再贤良不过。

于是幸运的司马二十四郎后来就娶到了士族女为妻,还带着丰厚的嫁妆,更觉得自己跟着异母兄长到淮北来是完全正确的。若是留在齐王府里,谁又肯为自己打算呢?在他走之前,二十三兄的亲事还没有着落,听说最末流的士族也不愿意把女儿嫁进齐王府,这也是他当时才毅然决然出了京城的原因。

忙着薛九娘亲事的同时,卢八娘当然没有忘了司马十七郎真正的侧妃薛祺娘。一天趁着司马十七郎比较空闲时,她笑着说:“我们一起去看看祺娘吧,你还一次没去过吧。”

司马十七郎一次也没有过去看看薛祺娘,忙只是个借口,他并不愿意面对薛祺娘,一个有缺陷的女人,没有哪个正常的男人会喜欢。但薛家毕竟送来了粮食,祺娘又是他的表妹,他已经对薛家的表妹有种隐隐的歉疚,这种感觉他自己并没有认清,但卢八娘却看得明明白白。

这种歉疚,卢八娘不能放任着,由着它发酵,那样会酿成祸患的,于是她要及时阻断一切隐形的不利因素。

司马十七郎带了些不情愿,但是他还是听了王妃的话,毕竟薛氏进门已经好几个月了,他还连院门也没迈进过一次呢,作为夫主,确实说不过去。

进了薛氏的小院,看到整齐的布置,司马十七郎先点了点头,王妃一点也没亏待薛表妹,小院的布局用品都要比正院还用心,进了屋子,他就更是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自从出了京城,他就没有再见过如此的风雅。

磊成一面墙的书简,放在窗前的古琴,正摆着的棋谱残局,白瓷瓶中的鲜花,这一切都与军营形成了相当大的反差,更突显了一种魅力。

这其间的薛家祺娘,身着淡雅的曲裾,手执一把素面纨扇,只露出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美好得不似人间凡物。

因为薛祺娘的问题,司马十七郎和卢八娘并没有带下人进来,而祺娘的婢女送了茶也赶紧下去了,屋子里就只有三个大人,还要加上旭儿一个小孩子,卢八娘在出来时顺手将儿子抱了带过来。

薛祺娘请淮北王和王妃在上面坐了,行了大礼,然后在王妃的示意下忐忑不安地在淮北王的下首坐下,整个过程她并没有开口。心中一直回荡着母亲在送她出门前对她讲的话,“粮食被劫了,淮北王一定因此恨上你了,你到了王府一定要顺从听话,如果淮北王来看你,要记住,那是你唯一的机会。”

“你要恭顺,不管是对王爷还是王妃,让他们可怜你,还有你不要开口说话,掩住面容,只让王爷看到你的眼睛,王爷不是铁石心肠的人,也许他会看在你姑祖母的面子上给你一个孩子,这样你这一辈子就再没有遗憾了。”

薛祺娘想着母亲的话,脸已经不由得红了,她那双纯真的眼睛也带了些羞意,卢八娘在心里感慨了一声,关在深闺中女孩的娇弱必会引起男人的喜欢,真是我见忧怜呢。怀里的旭儿一直向薛祺娘的方向挣着,还发出咿咿呀呀的叫声,卢八娘将他那双不安份的小手拿了下来,告诉他,“叫表姑。”

刚过一岁的小儿哪里会叫人,旭儿依旧吵着向薛祺娘的方向扑,卢八娘便笑着说:“世子平时不肯理陌生人,今天见了表姑却很亲热,想来是血缘亲人的关系。”

薛祺娘几乎没见过外人,现在更加局促了,不知应该如何回答,不只脸全红了,就是两只露在外面的耳朵都红通通的。

司马十七郎见状心中略有不忍,薛表叔是可恨,但他失去了积攒几十年的家财,回到楚州就病倒了,也算得到了报复,薛表妹是娇养在深闺中的女孩,她哪里有什么罪过,只是被连累了。便笑着给她解围,问她到了淮北可好,又说:“要什么吃的用的玩的,只管使人对王妃说。”

薛祺娘连连点头,动作过于紧张,使她行云流水般的举止失掉了些从容的风度,但却更显天真可爱乖巧。

卢八娘也问了几句,看怀里的旭儿一直在闹,便笑着说:“旭儿今天有些不听话呢,如此我们便先走了,过几天再来看表妹。”

待司马十七郎先一步走出去,卢八娘特别落后一点,等薛祺娘离得近了,笑着同她说些保重身子的话。这时她怀里的旭儿成功地扑到了薛祺娘的身上,一把将薛祺娘手中的纨扇抢到了手中,咯咯的笑声刚刚响起便戛然中断,变成了哇哇的大哭。

司马十七郎被引得回了头,就见薛祺娘手中的纨扇已经被旭儿抢到手中,露出了她的整个面容,唇上的缺陷如此地令人触目惊心。而旭儿已经丢下手中的扇子,张大了嘴,露出了几颗莹白如玉的小牙嚎啕大哭着,一串串眼泪落了下来。

而王妃,因为这个突发的事件,整个人都呆住了,一动不动地抱着儿子站在那里,茫然地看着薛侧妃,薛侧妃也如一桩木头般呆呆地站立不动。

司马十七郎顾不上别的,几步上前将他爱如珍宝的长子接到了怀里,掩住了他的眼睛,快步向外面走去,“旭儿不哭,不哭,父王带你玩。”

卢八娘看着父子二人的身影飞快地离去了,弯下腰捡起了那把扇子,递给了薛祺娘,“真是对不住了,旭儿还什么也不懂。”

旭儿是什么也不懂,但是卢八娘懂。她专门用了几天,躲着人用素色纨扇训练旭儿,只要他抢到扇子,就会得到喜欢的玩具,或者好吃的东西,很快就建立了条件反射,聪明过人的旭儿只要见到扇子就会去抢,而淮北军大营里这个季节用扇子的只有薛祺娘一个。

旭儿见到薛祺娘的兴奋也是来源于此,他一直以为眼前的这个人在逗着他玩,所以跃跃欲试。但最终抢到了扇子后,不但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好玩意,反被丑人吓了,所以大哭起来。

安抚了薛祺娘两句后,卢八娘走出了薛祺娘的小院。她可以肯定,亲眼见到了薛祺娘的真面目,司马十七郎再也不会对这个表妹产生一丝同情了。事实也是如此,司马十七郎从此以后,终生未再见薛祺娘一面。

卢八娘利用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坑了可怜的薛祺娘,但她一点也没有愧疚或者良心不安。弱肉强食,大自然的竞争规则,她只有这个办法压制住薛祺娘的天真无辜对司马十七郎的影响,也便这样做了,为自己好,也是为旭儿好。

她虽然还不能确定,但心里已经有了□□分的把握,她又有身孕了。在这种时候,卢八娘只要出手,就必然要一击得中。

当卢八娘回到正院时,司马十七郎早已经到了,其实从薛侧妃的小院到正殿,不过百十步远,几息时间就能走到。屋子里宁姑姑已经将旭儿接了过去轻轻哄着,而旭儿依旧在小声地抽泣着。

“你怎么不快些回来,我正要回去找你。”司马十七郎有些不满地说:“就不该带旭儿过去,把孩子吓到了。”

“我也没有想到,”卢八娘歉然答道,接过听到她的声音转过头来的旭儿,“这孩子也是太淘气了。”

“小孩子不就是这样的吗?”司马十七郎心疼极了,一见儿子被吓到了,他不顾父亲不应该抱儿子的说法,马上将儿子抢了回来,然后才想起王妃还留在原处。不过王妃总归是成人,而且也见过薛家表妹,大约不会被吓坏吧。但还是问了句,“你没事吧?”

卢八娘向宁姑姑等人挥了挥手让她们都退下,然后对司马十七郎诚恳地说:“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薛表妹的脸,当时吓呆了,也忘记旭儿吓坏了,心里就是想,我当初就不应该答应薛家表婶!”

“你也是被骗了。”司马十七郎如是说:“以后有什么事就让下人去办,你不要过去了。再有,那院的人要看好,不许人随意出入。”

薛侧妃的相貌其实就是家丑,传出去他们夫妻的名誉都会大受影响,卢八娘当然知道这其间的厉害,于是答道:“王爷只管放心吧,我专门拔了得力的人手管着呢。”

第七十三章 乐陶陶父子显天性情深深夫妻论时局(一)

解决掉了心腹大患,卢八娘抱着旭儿坐了下来,重新将儿子逗笑了,然后指着司马十七郎教他说:“爹,旭儿叫爹,这就是你爹。”

旭儿抱着手中的玩具摆弄了一会儿,然后非常清晰地叫了一声“爹”。

司马十七郎原本没有十分在意,被这一声童音叫得赶紧凑了过来,“旭儿,再叫一声,再叫一声‘爹’。”

“爹”旭儿非常给面子地叫了,司马十七郎高兴地把儿子抱了起来,抱过一次,突破了界线,下一次就容易多了,他把儿子举得高高的,“儿子会说话了,儿子会说话了!”

过了一会儿,放下旭儿,司马十七郎终于想起来,“儿子,叫声娘给你母妃听听。”

旭儿并不会。卢八娘笑着说:“他刚刚一岁,哪里一下子就能学会。听说男孩子说话都晚一些呢,学会叫爹是用了好多功夫才教会的。”

这也是卢八娘精心准备的,司马十七郎果然就在旭儿稚嫩的声音里骨头都快酥了,一直哄着儿子叫他,结果最终旭儿烦了,再也不理他。

看着第一次这样亲密地凑在一起互动的父子,卢八娘放下心来,看来司马十七郎一点也没怀疑过自己。原本她怕司马十七郎发现什么,便特别准备了两个补救的方法,让他的感情重新偏回自己这边,一个是让旭儿说话叫人,另一个就是她自己了。

于是卢八娘懒懒地靠到了炕里面,并不完全是假装的,这几天她确实觉得疲倦。刚好晚饭端上来了,她随便夹了两样便放下,一点胃口也没有。

“你这是怎么了,是不是刚刚吓到了?”司马十七郎感觉出她的异常,也对自己只抱了旭儿出来有些后悔,“我那时就是想旭儿太小,怕他吓坏了,急着把他抱出来,没有想到你竟然也是第一次见面。”

看到薛家表妹时,司马十七郎心中不是没有产生怨念,只听别人说过和亲眼所见的震憾是完全不同的,司马十七郎很气王妃竟给他弄回这样一个侧妃!而且儿子毕竟太小,又哭成那样,于是他想也没想地抱了儿子就跑回来,现在听了王妃的解释,又觉出她的不对,才想到过去王妃有那么多的怪癖,不由得担心起来。

“我并没有被吓到,只是吃了一惊。”卢八娘没精打采地说:“你先吃吧,我想躺一会儿。”

问题严重了,司马十七郎赶紧叫人,“快传个医生过来,王妃身子不舒服。”

淮北军中自然是有医生的,给卢八娘诊了脉,又问了宁姑姑几句话,便对司马十七郎说:“王妃大约是有身孕了,只是时日尚浅,现在还诊不出,过五日再诊一次,就能确定了。”

宁姑姑也在一旁说:“这个月到了日子就没有换洗,我原来在心里就嘀咕着,应该就是如此。”

司马十七郎这一喜又非同小可,旭儿满了周岁,正是应该再要个孩子的时候。他一直觉得子嗣过于单薄,结果王妃就有了,如果是个女儿就好了,他就儿女双全了,当然是儿子更好,儿子越多越好,尤其是嫡子。

他拿手在王妃的脸上轻轻抚着,只见她神情倦怠,一双凤目也没有了过去的精光,半睁半合地看着儿子,听了喜迅也只是淡淡一笑,于是司马十七郎突然想起了王妃上次怀孕期间是如何娇气别扭,自已整日如何哄着她的时光。

可是现在,只隔一年多的时间,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太大的变化,王妃再次有了身孕后病恹恹地躺在床上,正是因为她整日为淮北军操劳,为自己的事情操劳累的,而自己也没有时间多关心她。

“王妃…”司马十七郎握住王妃的手,无比内疚地说:“你瘦了,一定是累的。有了身子多歇歇吧。”

“瘦了?”卢八娘生过孩子后确实慢慢瘦了下来,基本恢复到有旭儿之前的身材,也许比那时候还要稍瘦一点?她摸了摸司马十七郎的脸颊,微笑着说:“你也瘦了。”

从京城出来到淮北这半年时间,对于司马十七郎来说,是巨大的考验,相比较而言,以前的坎坷完全算不得什么,陌生的土地,松散的部下,饥饿的威胁,潜在的敌人,他面临着的困难实在太多太多了,所费的心力精力都非同小可。

于是司马十七郎不只是瘦了,而且在嘴角两侧出现了很明显的竖纹,在他板起脸时,整张脸看起来都像是刀斧所刻一般,线条完全是硬的。虽说他过去也不是个风流人物,但现在却已经完全脱去了京城王孙公子的风采,成了一个严肃的领导者。

是谁说的,岁月就是一把杀猪的刀。

想到了这里,卢八娘让人拿过镜子,还好,镜中人虽然精神有些萎靡不振,但还是美貌如花,又嫌镜子不够清晰,便拉住司马十七郎的胳膊问:“你看看我是不是也有皱纹了?”

司马十七郎笑了,“哪里有皱纹?你还是和刚刚嫁给我时一样美貌!”但其实司马十七郎也知道王妃还是变了很多的,毕竟七八年的时间过去了,就是再娇嫩的花儿也不会一如往昔。

但是他细细地看,却觉得王妃更加美艳动人了。她的华丽高傲似乎被岁月磨去了一些,却依旧卓尔不凡,加上成□□人温和而甜美的魅力,这些气质混合在一起,让人在熟悉她美丽的容貌后,在心中更长久留下的是最难忘的气质。

就是亲近如夫妻,司马十七郎面对这张脸,也会生出怎么看也看不够,越看越觉得被吸引的感觉。

看到司马十七郎爱慕的目光,卢八娘确信了自己保养得还好。这时已经送来专门为她重新准备的几样吃食,由着司马十七郎亲手喂着勉强吃了些,然后卢八娘喟然叹道:“我好想吃孟表兄家里的点心啊!”

就是卢八娘在淮北军中过着最高标准的生活,但是与在京城也是完全没有可比性的,不用说孟府的点心,就是精致一点的吃食都很难得。司马十七郎愧疚极了,因想起卢八娘怀着旭儿时只想吃青杏的往事了,便说:“我让人拿杏脯给你吃吧。”

“也好,”卢八娘靠着司马十七郎温声答应了,但杏脯拿了过来,她吃了半个就放下了,“我就是觉得没精神。”

“一定是这些日子累坏了。”司马十七郎再次如是说,便让卢八娘将手中的事务分出去一些,“现在大营里总算理顺了,你也可以把事情都交给别人,府库里的帐要是不放心就交给十兄他们。”

卢八娘想了想,最终将军中的粮饷发放的帐目等交了出去,至于所有物资的统筹管理她还是没有放手,“总帐还是我掌着好,别人我不放心,你又没有时间一直盯着。”还有一个原因她不好说出来,那就是想保持住自己的权力。

司马十七郎看着王妃面露疲色,但却依旧帮着他把握着所有财权,实在感动,可是这样重要的事放在别人手中总没有王妃管着放心,再加上管着财物的多是过去王妃手下的大管事,别人想统管他们也难,便也只有默认了,“你只看看总帐就行了,若是还累就交给我,我也会看帐的。”

“军营的事就不少了,你又在练重甲骑兵和车阵,哪里有时间和心思?”

练兵确实是重中之重,在淮北这片土地,胡人一直虎视眈眈,战火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燃起,他的压力非常之大。但是他也意识到自己对王妃的关心比起以前远远少多了,因此这阶段他尽量多来陪卢八娘。

而看到一连几天司马十七郎都住在内院,卢八娘也不禁奇怪了,“军营中的事情那么多,你怎么每天都要回来呢?”

看着卢八娘要把睡熟了的旭儿抱起来,他赶紧上前拦住她,“怀着身子要小心些。”自己将旭儿送到了床上。

卢八娘身边有四五个人近身服侍,又有十来个人负责外围的杂事,虽然没有各种便利设施,但怎么也不可能累着。前世的女人不但要上班,还要带孩子做家务,还不是样样都搞得来?而且自己的儿子,少假手于别人总是好的。

“我舍不得旭儿嘛。”

旭儿是卢八娘一手带大的,司马十七郎也得承认,自己的儿子看起来又活泼又可爱,而且身体还很结实,比起别人家的孩子要聪明得多,这一切都是王妃的功劳。他体贴地说:“现在夜里很冷,旭儿有什么事你又总是自已做,我是怕你着凉。”

楚州一行后,卢八娘养成了与旭儿住在一张床上的习惯,但其实旭儿半夜很少醒来,而且与旭儿住在一起,就像抱着一个小火炉,一点也不冷。可是卢八娘却听懂了司马十七郎的借口,其实他是想多陪陪自己吧。于是她配合地说:“我就是觉得身子疲乏,你帮我按按腿。”

司马十七郎扶她躺下后,帮她在腿上轻轻地按着,有了怀旭儿时的经验,他已经很熟悉了。按过了腿,又问:“用不用按按头?”

“好。”卢八娘闭上眼睛享受着,有多久司马十七郎没有这样关切自己了?不过只要他还记得,卢八娘就非常开心了,娇声说:“我想起了过去,你第一次帮我按头的时候。”

“你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对我越来越亲密了,”司马十七郎笑着说:“其实我还想像那时候一样,天天跟你腻在一起,可却是不可能了。”

“我都懂的,”卢八娘依在他胸前说:“不要天天回来了,只管做你的事,我会照顾好自己和旭儿的。”

司马十七郎明白王妃说的是对的,但是他还会担心,便轻轻拍了拍她说:“你安心养胎,我已经想好了,这几年后院不进人了,我们多生几个嫡出的子女。”

第七十三章 乐陶陶父子显天性情深深夫妻论时局(二)

没想到这样快就得到司马十七郎的保证,卢八娘怔了一下,她顺利地解决了薛氏姐妹后,并没有放松。淮北复杂的形势注定她的孕期不可能风平浪静,而她早已默默做好准备,要把打算进淮北王府的女人都一一处理掉。

想联姻的各方势力,最重视的联姻的结果,只要达成目的,就不会有人追究送来的女人幸福不幸福,而卢八娘也不会取人性命,只要不让司马十七郎接触就可以了。

最近几天,她虽然没有在正式的场合出面,但是已经听说尚家已经派了人,要将尚家夫人所生的三娘许给司马十七郎,而陶家也派人过来流露出联姻的意思来。

因为司马十七郎并没有公布这些消息,她只能装做不知道,于是便问:“若是有合适的人家,又有相当的条件怎么办?”

“什么合适的人家,相当的条件?”司马十七郎说:“与薛家联姻的这番经历还看不清吗?若是只想靠联姻取得些好处,忍气吞声不算,也未必真能达成目的。反过来,凭着自己的实力去取,才是真正的王道。你只看历朝历代的王侯将相,谁又是靠着女人上去的,就是真有三五个小丑,也绝不能长久。”

“眼下淮北军较刚渡淮河时境况已经好多了,起码立住足,有了自己的地盘,现在我们最主要的是尽快发展起来,拥有雄厚的实力,我这个淮北王才会真正地名符其实!”

没想到司马十七郎这么快就悟透了这个道理,而且已经有了主意,把靠自己发展势力放在了首位。于是卢八娘便赞同地说:“很有道理,不过你这样说一定是原因的,难道最近真有想联姻的人家?”

“你这几天没到前营去,恐怕还不知道,尚家和陶家都派了过来说要联姻,不过我都没有答应。”

“尚家?陶家?你给我讲讲?”

“这些天不是让你好好养胎吗?就不要听这些了。”

“我不过是当成趣事听听,也不会累的。”卢八娘很坚持,她虽然对尚陶两家也多方打探,但总不比司马十七郎知道得多。

司马十七郎就告诉她,“先说尚家吧,尚爽今年五十多岁,那年我们联手将苏峻合围击败,得胜还朝后他与陶耀光一样得了朝廷刺史的官位和忠武将军的封号。其实单论实力,尚家略逊于陶家,当初在苏峻之乱时所出的力量也小于陶家,但朝廷出于平衡的目的,将他们一直等同对待。”

“尚爽现在要把女儿嫁过来,其实是他的继夫人的主意。他第一位夫人是士族女,可惜家势早已经败落,生下了几个儿子,最大的叫尚喆,已经年过而立,当年合围苏峻时他就已经带兵了,我也与他有过几面之缘,听说他在尚家军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势力。而续娶的夫人姓蒋,父亲是尚爽手下的大将,出身虽然不显,但却是实力一派,蒋夫人进门后也生下一个儿子,今年十四岁了,据说天生神力,非常得尚爽的喜爱,现在蒋夫人想让她生的小女儿嫁过来。”

说到这里,尚家结亲的目标已经很明显了。

两个异母兄弟争夺掌家大权,嫡长子一方占居年龄和伦理道义两方面的优势,而小儿子一方有实力雄厚的支持人。现在又想出与淮北王结成姻亲,取得淮北王的支持。

“蒋夫人的女儿能有多大?”虽然这个时代十三四岁成亲的也有,但是蒋夫人明显是为了儿子,要把没成年的亲女儿许配出去,心还真狠。

司马十七郎一笑,女人的想法与男人总是不同的,“大约十二三岁吧,不过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你说尚喆能同意吗?”

“当然不会了。”

“所以我可以肯定尚喆很快就会亲自来见我。”

“怎么办呢?”

“我刚到淮北时,他们都不愿意过来拜会,现在想利用我了,我也没那么好利用的。王妃,你说是不是?”司马十七郎说着拍了拍卢八娘。

“那当然。”卢八娘听着司马十七郎轻快的语气,笑着说:“你一定高兴吧,原来淮北军没有什么实力,也没有人重视你,现在尚陶两家的行为就说明了淮北军已经不容小觑了!”

正是这样,司马十七郎到了淮北后,陶尚两家先是不以为意,然后间接打压,到现在开始想联姻,这期间的变化靠的正是淮北军实力的不断增强。虽然从地盘的大小、人口的多寡和多年基础等方面,司马十七郎还比不了陶家,但与尚家已经很接近了,甚至综合实力未必差于他。

所以形势也就变了。

听了尚家的故事,卢八娘心花怒放,然后她冷静了一下就更明白了,司马十七郎的转变主要原因并不是形势的变化,而是他体贴自己。那么他体贴自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应该是因为自己有了身孕,看来扮娇弱是非常有用的一招!于是她柔柔地靠在他身边,用无限崇敬的语气说:“王爷,你真行,这才多久,尚家已经开始怕你了!”

对于卢八娘的赞美,司马十七郎一直是非常看重的,现在他也不例外,当然为了面子,他总不会表现出来,就将王妃揽在怀里,“你要多休息,快睡吧。”

卢八娘当然还要听陶家的故事,于是她带了些兴奋地在司马十七郎的胸前抚了抚,“我现在还不困呢,也愿意听你说这些事,你再讲讲陶家是怎么一回事?”

“陶耀光这个人比尚爽要年轻一些,心思却要深得多。”司马十七郎便没有推拒,“他派了一个人来对我说了半天苏秦张仪的故事,特别强调了什么远交近攻,攘外必先安内之类的。”

“他是想和你一起把尚家平分了,只是不敢明白说出来而已。”

“是啊,陶耀光有很大的野心,一向对朝廷阳奉阴违,他说不上什么时候就是另一个苏峻。”司马十七郎还知道,“陶耀光的长女就是尚喆的嫡妻,不过去年病死了,陶家不只想让我纳个陶氏侧妃,还想要尚喆再娶个陶氏女呢,因为尚喆还没有嫡子。”

“情况还真很复杂呢。”不过乱世中,谁又不为自己打算?卢八娘问:“你想怎么样呢?”

如果王妃不是这样善妒,那么司马十七郎会同时接受这两家的侧妃,两不相帮,然后因势力导,将这两部分势力早日收到自己麾下。但是想到王妃,司马十七郎便决定两家的女人都不要了,然后还是一样的两不相帮,将他们收服。

其实有没有两个联姻的女子并没有什么关系,真正靠的都是实力。多两个女子,不过是后院多两个玩物,司马十七郎虽然有点遗憾,但也没什么大不了。比起王妃的身子,比起她肚子里的孩子,孰轻孰重他还分得很清。

从董氏到薛氏,王妃每一步做得都很完美,可是司马十七郎还是品出了王妃的心思,想到王妃对自己尽心相助,他实在不忍再让她心里不快。他完全可以再等上几年,多生几个嫡子,那时候王妃也会更加放心自己,人也会更成熟懂事,再提侧妃的事她也许就能接受了。

“具体要看他们怎么做了,不过尚陶两家的地盘早晚都要属于淮北军管辖,他们也要真正臣服于淮北王!”

卢八娘再是精明,也没有想到就是刚刚司马十七郎的思路还在纳妾上转了一圈,但是就是她知道了,也不会有多吃惊,司马十七郎从来没有答应过自己不纳妾,他骨子里就认为那都是应该的。

不过卢八娘从来没有反省自己的问题,她只会围追堵截,却从没有想过从思想深处去帮他改变,因为在潜意识里她并不相信他能改变,也不认为自己能够改变他。说到底她也不过是想多维持一段现状而已。

她并不真懂感情,更关键的是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不懂。

但听了司马十七郎的承诺,她完全放下心来,这个男人还算有节操,答应自己的事,如果没有特殊原因轻易不会改变,自己可以相信他。卢八娘自己的节操肯定不够,但她特别喜欢与坚守道德的人打交道的原因就在于此。

就在这种温馨的气氛中,卢八娘慢慢过了怀孕最难过的头几个月,身体很快就没有任何不适了。一天,她正在屋子里看帐,就见司马十七郎领着孟白和卢苘进来了,不由得惊喜万分,“怎么不先送信过来?我好准备一番。”

“准备什么,就是想看看你在这里的真实情况。”孟白说完后就大笑了起来,“若不是淮北王带路,我还真不敢相信这就是淮北王府!”

所谓有淮北王府,就是在淮北军驻扎的后营修起的一个两进的小四合院,外面一进是司马十七郎的书房,里面一进是卢八娘的内院,院子西北角还隔出一个小院子,就是薛侧妃的住所。如果在整个院子的外面绕着走一圈也就是一会工夫的事儿,实在是小得连个花园都没有。

小还只是一方面,整个房子都是夯土筑成,又低矮又简陋,屋子里面光线极差,孟白眯着眼睛细细打量了一回,外间明显是待客用的,最显眼的就是占了半间屋子的大炕,炕上铺了红地暗花的锦褥,中间摆了两个案几,上面放了几样杯碗茶具等物,一丝装饰性的东西也没有。

三四个一两岁的小孩子在炕上玩闹着,两三个妇人在一旁照料,而屋子唯一的小窗前摆了一张没上漆的方桌,放了一张木椅,卢八娘就坐在窗前,眼前摊着一本打开的帐目。

所有的人,包括卢八娘在内都穿着很普通的绢帛做的衣服,这种便宜的绢帛色彩暗淡,更显得屋子里灰扑扑的。且不说孟白在前世见过的世面,也不说京城里王侯世家的府院,就是来到了这个时代他改为孟姓前生活的孙家住得也要比这里好多了,穿得也要好得多了。

一向有着严重的洁癖,又骄奢淫逸的卢八娘竟然过着这样的日子!孟白一声长叹道:“卢八娘,没想到你竟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

第七十四章 煮酒笑谈京中旧事排戏展现淮北新貌(一)

不必去看,卢八娘也知道司马十七郎的脸色肯定不太好看了,男人都是要脸面的,而且公正地说司马十七郎一直努力想让自己和儿子过上更好一点的生活。

要知道他自己在军营中与军士们吃着简单的饭食,却让人每天都要给自己和儿子炖一只鸡;他穿着粗糙的军服,可自己和儿子贴身的衣服都是用细绸做的;就是现在这间小小的院子,也是淮北军后营里最好的建筑。

处于创业艰难的阶段,每一处都似巨大的无底洞般地吸收着财富,却还没有多少产出,所以卢八娘保持着节检,至少在外表上是如此。

但卢八娘也理解孟白对自己有着一种类似娘家人的关心,他们曾经生活过的世界里,物资是那样的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便捷,所以他以为自己一定很难忍受眼下的日子。但其实,卢八娘不是孟白那经历单纯的学生,她生存能力之强大,会远远超出孟白的想象。要知道前世创业过程中她的受的苦要远远超过现在,而且那时她是一人独行,所有的苦都要自己来扛,而现在司马十七郎总还是挡在她的前面的。

她心里还是很甜的。

于是她微微一笑答道:“孟表兄现在越来越有名士风范了。”

孟白也觉出了自己的话引起了司马十七郎的不快,相处这么久他自然知道卢八娘选的丈夫还是很关心她的,便尴尬地笑笑道:“什么名士风范,不过是说话直接不经大脑而已。我到了你们这里还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其实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名士的说话方式和方法了。”卢八娘一针见血地指出,孟白成为当世之一名士才子后,也被这个时代文人的风气所感染,疏狂放任——但也许这正是他骨子里的性格。

她这样说,是告诉司马十七郎根本无需介意孟白的语气。然后她便转向卢苘,“你怎么出来的?”

卢苘已经二十岁了,性格象四老爷和四夫人,非常温和,但好在他不完全是四老爷和四夫人那种一点主意都没有的人,闻言道“当时姐夫带着姐姐到淮北时我就想跟着过来,只是那时知道后已经来不及了。这次听说孟表兄到淮北宣旨,我便跟着来了。”

对于自己一母同胞的姐姐,卢苘反而总觉得有些疏远,但是他对司马十七郎这位姐夫的感情可不一般,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几年,他就完全在姐夫的羽翼下长大的,他还跟着姐夫出征过,这也让他对姐夫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心追随姐夫,不管是在京城还是在淮北。

司马十七郎既能感到孟白的不满,当然也能感到卢苘的景仰,他的不快已经消散了,拍了拍卢苘的肩让他坐下来,“小舅子,走了一路累不累?”

“一路上请孟表兄的宴会不少,所以并没有急着赶路,一点儿也不累。”

就在他们对答间,屋子里经过一通小小的忙乱,细君几个把各自的孩子们都带走了,宁姑姑下去安排晚饭,又有人倒茶过来,卢八娘拉了儿子过来让他叫表舅和舅舅,现在旭儿说一两个字的话已经说得非常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