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这就跟全家老小会和,连夜离开,”赵三道,“县丞那狗官应该很快就会发现大人不见了,肯定会让衙差来搜捕。”

话音刚落,就听到有人道:“你们这是做了什么?”

……………………

今天

第二章奉上。

来来回回改这几天的存稿,头昏眼花,求安慰。

求月票、推荐票、留言。TT

第三百一十二章 傻娃子

大家纷纷转头看过去。

一袭青色长衫,面容清秀文雅,书生般模样的男子走过来,他看了看三辆马车,上前拆解车上的货物,然后将箱笼打开,一箱子药材顿时出现在他眼前,他皱起眉头一脸不可置信地看向众人,“你们去做什么了?”

杭庭之只记得那天与赵三喝了几杯酒,然后就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再醒过来的时候就在这片树林里。

赵三十分不好意思,没想到堂弟给他的药会那么厉害,杭大人不过喝了几杯掺药的酒就足足睡了两日。

赵三上前一步:“杭大人,我们也是无路可走了,反正过几日我们也会被当做盗匪抓起来,还不如为自己找条活路,我们已经将家中老小藏在了山上,现在将这些东西拿去变卖了,我们就可以用它做盘缠,买些吃的用的带大家离开这里…”

杭庭之明白过来,他目光烁烁地看着所有人:“你们是准备要占山为王吗?”

周围顿时鸦雀无声。

大家都纷纷低下头。

赵三忍不住道:“那要怎么办?朝廷要捉拿大人进京,大人这一去可能就回不来了。”

杭庭之脸上是怒其不争的神情:“所以你们就带着我脱逃,现在我们全都成了朝廷命犯。”

赵三道:“反正唐彬那狗官一定会给我们安上抢军粮的罪名,到时候我们全家老少还不是一样会被拉去斩首。”

抢军粮那是死罪,如果不是被逼得无路可走,他们怎么会这样做。

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谁会愿意冒这个险。

杭庭之舔了舔干裂的嘴唇,他已经很清楚最终的结果会如何,皇帝不会信他的话,唐彬不但安然无恙还会因抵抗金人有功而被擢升,这些百姓都会死在唐彬那些人的手上。他到真定之后,见到朝廷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时,曾答应一定会为他们讨一个公道。

是他辜负了他们的信任。

现在他们走上了这条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难道真的让他们回去送死?

杭庭之没想到他一心报国,力荐皇上整饬吏治,最后的结果却逼得百姓带着他一起落草为寇。

杭庭之道:“你们从真定逃出来,又抢了财物,如今也只能离开,否则落入朝廷手中,定然会被论罪。”

赵三,朱二等人脸上立即露出笑容。

杭庭之捡了一根木棍在地上画起来:“东边虽然有许多荒芜之地,朝廷兵马很少会过去,但毕竟离真定近,万一朝廷出兵围剿,你们很容易就会落网,所以你们走到到海边之后不要停下,一直向北走出了齐地,大齐的兵马不敢轻易追逐到此处,如果不幸被金国人发现,他们也只会抓你们前去耕田,不会要了你们的性命。”

这样看来,已经是最好的选择。

朱二听着这话不禁诧异地看着杭庭之:“杭大人您不与我们一起走?”

杭庭之摇摇头:“我不能走,如果我走了,一定会罪及亲朋,我要留下来与唐彬最后一搏。”

所有人面露不安,这根本就是在送死。

特别是他们都走了之后,杭大人无论怎么解释朝廷都不会相信。

“要不然将杭大人的父母兄弟也接走。”

“你以为杭家是你们家?那是一整个族人…”

听得这话,周围顿时一片安静。

赵三满脸懊悔:“早知道…我们不该做这样的事。”

杭庭之却一脸坦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既然你们自己选了这条路,如今也不能反悔,就只能走下去。”

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去埋怨谁,赵三也好,朱二也好,都是为了能活下来,齐地不让他们活,他们离开也是常情。

“大人,”朱二忍不住道,“说句灭良心的话,不管是去西夏还是金国,现在我们这些齐人还能有条活路,没想到留在家乡…我们却是死路一条,会不会哪一天金国或是西夏打过来,将齐地都变成了他们的。”

“胡说些什么。”赵三差点就将朱二一脚踹出去。

朱二说的话是事实,他杭庭之又何尝不是这样想,这次太子被金国所擒,他忽然有种万念俱灰的感觉,不知道这些年的努力和挣扎是为了什么?难不成就为了这个愚蠢的太子,那个昏庸的皇帝?

可是见到唐彬趁机将多年贪墨的亏空都算在那些军粮上,他忍不住站出来找到了韩璋。

在他心里韩璋已经是最后的希望。

就像韩璋守住了太原,从金国手中夺回了真定一样。

是韩璋让他看到这大齐这个王朝最后的希望。

可是现在,一切依旧会化为乌有,他已经不在乎会不会有人帮他,因为他该做的都已经做了,如今他已经走在了他的归路上。

“走吧,”杭庭之道,“早些上路,候你们携老扶幼行动缓慢,很容易被朝廷兵马追上。”

能活下一个是一个,也算是没有全都赔进去。

赵三和朱二脸上是一副犹疑的神情。

正当他们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放风的人过来道:“不好了,有人围过来了。”

这么快。

赵三惊讶地张大嘴:“一定是那些人找了帮手。”

可是在这种地方,去哪里找帮手过来呢?

杭庭之忙问过去:“是官府的衙役?还是镖局的趟子手?”

那人吞咽一口吐沫:“他们穿着短偈,不像是官府的人,而且,我们抢的人没有雇佣镖局啊,那些人都骑着马气势汹汹地从前面过来…”他说不清楚,那都是什么人。

“快走,”杭庭之道,“拉上车和东西向后走,然后绕出这片树林,快点。”

众人忙去牵马,大家飞快地在林子里穿梭。

也许那些人并不是冲他们来的,而是恰好也经过这片林子。

“前…前面…也有人…”去前面探路的人气喘吁吁跑过来,“他们把我们包围了。”

冯师叔骑着马慢慢地向前走,裴杞堂那小子让他带着一队人马来听顾大小姐吩咐,他还以为会有什么大事,原来就是捉弄这几个看起来不像山匪的山匪。

冯师叔觉得无趣极了,不好玩,真是不好玩,如果真的遇到亡命徒还能活动活动筋骨,现在看来恐怕都不用下马了。

亏得裴杞堂临走的时候百般叮嘱,看顾琅华时又是担忧又是依依不舍,那腻歪的样子,生像个小媳妇似的,让他忍不住想吐。

冯师叔懒懒地吩咐手下:“慢慢合围过去,他们一个也跑不了。”早知道这些人这样没脑子,何必让大小姐去试探他们,他一个人就能将这些傻娃子耍的团团转。

…………………………

今天

第一章奉上。

不多说了,艰难时期大家多多支持,谢谢大家。

裴杞堂打胜仗了,小琅华找到爹了又找到X了,他们都痛快了,我还得不日不夜地码字,什么事啊~

第三百一十三章 营救

赵三他们一定是被人发现了,或者这本来就是一个局,被抢的富户就是饵,等着他们去咬钩。

杭庭之心里一片冰凉,果然如此的话,唐彬真是毒蝎心肠,他想要所有人的性命。

可是如果是唐彬,来的应该是官府的衙役或是禁军,为什么会是普通人的打扮。

这些人到底是做什么的?

这下可怎么办?赵三、朱二等人没有了头绪,整个队伍顿时慌乱起来。

“把马车的东西扔下吧,”杭庭之道,“带着这些东西反而拖慢了速度,大家合力冲撞出去,说不定还能撕开一条口子。”

“如果一会儿走散了,就在陈家村外那片枣林集合,只要冲出去了就千万不要回头,”杭庭之简单吩咐着。

大家收拾好,开始向西边奔去,然而一阵脚步声从四面八方传来,仿佛是一张大网,将他们牢牢困在其中,现在开始收拢,无论是谁都逃不出去。

杭庭之忽然觉得自己很可笑。

挣扎了半天,最终还是别人口袋里的猎物。

合围他们的人却忽然停下了脚步。

朱二向四周看去,看来这次是要栽在这里了。

“是谁?”赵三忍不住喊过去,“你们想要做什么?若是想要东西,我们都留在了林子里。”

一片静寂无声,仿佛那些人根本没有听见他的呼喊声。

他们是一群拿着棍棒的百姓,不可能是那些人的对手。

杭庭之上前一步:“让一条路给我们,今日的恩情,将来我们必定报答。”

“杭大人,您要怎么报这份恩情。”

一个清亮的声音响起来,“这些人命你要怎么还?”

杭庭之诧异地抬起头,远远地一行人马走过来。几个人护着中间的女孩子,阳光透过木叶的缝隙落在她的衣裙上,仿佛镀了层斑驳陆离的纹样,她眉毛舒展,目光清澈,嘴角微微翘起,利落地梳了个单螺髻,让她多了几分的英气。

“你是谁?”杭庭之皱起眉毛问过去。

琅华道:“我是荣国公韩璋的义妹,兄长让我来寻大人,说大人一定会想方设法安抚好那些百姓,等待朝廷审结此案,看来兄长错了,你竟然将他们引上了山匪这条路。”

赵三忙辩驳,“不是杭大人的错,是我们自己走投无路了想出这样的法子。”

杭庭之却愣在那里,真的是韩璋?韩璋的义妹,那不是在太原搭了几十顶军帐的顾大小姐吗?

他没有见过顾大小姐,心中不由地有些怀疑,为什么这些人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可她不是顾大小姐又是谁,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很难有这样的气度,而且他们的马车上带的都是药材,种种巧合让他不得不相信。

琅华让吴桐扶着下了马:“常平、义仓、劝分、不抑价、禁遏籴、驰禁、度僧、治盗、捕蝗、存恤流民、赈济、赈贷…”

杭庭之听得这话,脸上渐渐出现愕然的神情。

琅华道:“这是大人在京为御史时,写的救荒措施,不论大齐遇到什么灾害,都可以用此应对,兄长在京都时看过这本书,觉得大人是个一心为民的好官,所以才会相信杭大人去查唐彬。”

这是他所写,但是却没能被朝廷接纳,吏部和礼部说他所写的《救荒论》与《周礼》的记载大同小异,不过想要借此搏名。

“杭大人,”琅华道,“现在朝廷认定您是畏罪潜逃,真定城里已经下发追捕的文书,这些百姓是被唐彬等人利用了,我也不会骗您,因为您已经没有什么可让人骗的了,只要遇到官兵,就会被抓入狱,也许案卷带了刑部不用过审就会被定罪。”

“而且,”琅华看向赵三,“我们才到真定,都能找到你们,朝廷如果大张旗鼓地搜捕,你们恐怕很难逃脱。”

赵三有些不服,他们本来是很小心的,要不是看上了这些货物,哪里会被他们捉个正着,朝廷总不会那货物来骗他们。

杭庭之叹口气:“都怪我没有事先防范,还以为有荣国公在,朝廷没有定案之前,他们不会无法无天,我倒是忘记了,唐彬身后有庄王有太后的支持。”

赵三道:“那现在怎么办?若不然我去投案,与他们说清楚,大人是我绑来的,绝不是畏罪潜逃。”

琅华摇摇头,唐彬的手下怎么可能给赵三辩驳的机会,就算是案子落在其他人手中,审案的人也只会认为,杭庭之是在朝廷抓捕下走投无路才会回到真定。

杭庭之向琅华一拜:“就请顾大小姐带话给荣国公,杭某感谢他的帮助,眼下的情况,杭某只能去官府投案。”

琅华想到了前世杭庭之的遭遇。

朝廷将其评价为追名逐利的小人,说他被贬为马政官,仍旧怂恿治下的百姓落草为寇,在真定东边打家劫舍。朝廷为了围剿那些人,花费了三年时间,用了上千兵马,最后那些人仍旧逃去了金国,杭庭之也因此被下了大狱,不久之后就被处死了。

金国起兵攻打大齐,那些逃去金国的百姓已经加入了金军,居然打着为杭庭之复仇的旗号攻城。杭家因此蒙羞,民众上门闹事,杭家人吓得闭门不出,杭庭之的母亲吞金自尽,杭庭之的妹妹被夫家休弃,两个哥哥只好借服丧致仕,就连徐松元的妻子杭氏也不再出去走动,徐家的中馈就落在了徐谨莜身上。

所以她在陆家那么多年,没有再见过杭氏。

现在一看,杭庭之就如同兄长说的,是个光明磊落,铁骨铮铮的汉子,这是装不出来的。

如果杭庭之就这样去了衙门,很有可能会死在那里,这些百姓的冤屈可能就无法伸张,一切就又会回到原来的轨道上,即便她出手资助这些百姓,他们这辈子也会隐姓埋名的生活。

而且杭庭之是打开贪墨案的一把钥匙。

琅华看向杭庭之:“杭大人,现在有机会离开真定,你愿不愿意走?不过如果运气不好,您可能一辈子都会成为朝廷钦犯。运气好的话,您就可以揭发唐彬的贪墨案。”

杭庭之眼睛雪亮:“顾大小姐的意思是?”

顾琅华道:“我们是得胜归京的队伍,手中有通关文书,一路上不会被人盘查,杭大人可以跟随我们一起就可以离开真定。”

这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离开了真定,说不定还会有翻案的希望。

顾世衡走过来道:“我们要快一些离开,官路上已经有官兵在巡查。”

这就是她担心的事,停留时间一长,肯定会引起唐彬一党的察觉,琅华看向杭庭之:“杭大人,时间不多了,您要马上下决断。”

……………………

第二章奉上。。。后面就是京城的事情了。

还有两天就要爆更了,忙的一塌糊涂,要修改面前的,还要写后面的。

就请大家帮我守住书,不要抛弃可怜地我。

第三百一十四章 京城

杭庭之点点头,走到如今的地步与其说是决断,不如说他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顾大小姐给了他一个选择。

顾世衡立即吩咐:“将衣物拿出来给杭大人换上,杭大人要扮成我们随行的伙计一起出发。”

赵三急忙道:“那我们呢?”

琅华道:“一部分人随杭大人一起离开,剩下的人要带着你们的家眷老小,暂时作为禁军家眷进入禁军营。”

杭庭之有些担忧:“禁军里毕竟有唐彬的人。”

顾世衡道:“你放心,国公爷在北疆这么多年,一定会保他们平安。”

荣国公府都敢冒着危险为他们伸冤,他们自己还会退缩不成?

如果是别人站在他面前说这番话,他不会轻易相信,但这是顾大小姐,她在太原做的事他们都是亲眼所见。

这样的人绝不会被唐彬一党收买。

杭庭之道:“既然这样,我们就听顾大小姐的安排。”

赵三顿时红了脸,立即将那只红木盒子拿出来递给萧邑,仿佛是交出了一个烫手山芋:“这里面的银钱我们可没有动。”

萧邑不禁哭笑不得,这些百姓明明不是山匪却要装作山匪,说到底都是被贪官逼成了这个样子。

顾世衡将杭庭之请上马车说话。

见到顾氏父女这般,杭庭之不禁满心感激:“还好赵三他们凑巧抢的是顾家的马队,否则…就真的没有了转圜的余地。”

“不是凑巧,”琅华道,“兄长虽然已经赴京,却怕你们会不小心被唐彬陷害,才让我们来接应。”

事实上是因为她十分清楚杭庭之前世的结局,才会带人改道太原来到真定。

到了真定之后,发现杭庭之已经不见了,那些被唐彬说成“偷盗”军粮的百姓也都不见了。想要将这些有意藏匿起来的人找到,还不能惊动朝廷兵马,她才想出了这个主意。

最重要的是,前世的记忆与今生的现实相冲突,她必须加以试探。唐彬的事有关边疆的军资,有关厢军,非同小可,他们必须要谨慎行事。

冯师叔在附近发现了他们的踪迹,这些人盯着官路,仿佛是要打劫的模样,如果他们确然像山匪一样狠毒,冯师叔带着的人就会将他们捉个正着。

琅华简单地将情况告诉杭庭之,“不能调动朝廷的人马,我们就带了二十几个人乔装打扮…”

二十几个人?

杭庭之愣在那里:“大小姐是说,方才我们遇见的是二十几个人?”

琅华点点头,这些人都是跟着裴杞堂打仗,算是裴杞堂的亲信,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她和裴杞堂分开走,她经太原、真定回京都,裴杞堂从银州出发。

她走的时候裴杞堂将这些人交到她手里。

她看着都觉得眼熟,这些人像是在镇江见过一样,也不知道裴杞堂怎么将这些人弄到了西夏的战场上,这些人就像是一条河,从镇江发源,一路吸纳汇聚,再顺理成章地回到裴杞堂手里。

杭庭之道:“那些人可真厉害,我们还以为遇到了真正的山匪。”

杭庭之感觉的没有错。

那些人跟着裴杞堂在江浙躲躲藏藏,经历了许多次朝廷的围剿,可不就是真真正正的山匪。

趁着顾世衡和杭庭之说话,萧妈妈端来了点心:“从真定拿来的豌豆黄,大小姐垫垫肚子,我们还要好一会儿才能到太原城。”

琅华拿起一块吃起来。

萧妈妈道:“小姐慢点吃。”

顾世衡望着琅华吃着点心笑眯眯的模样,心里才觉得宽慰很多,这才像是个小姑娘,每天看她老成地安排萧邑他们做事,他心里就十分的心疼,别人家的女儿都无忧无虑地养在内宅中,琅华却要在外经受风吹雨打。

杭庭之道:“顾大老爷能有这样的女儿,真是让人羡慕,太原、真定谁都知晓顾大小姐。”

顾世衡微微一笑:“我离家早,琅华小小年纪就担起了家事。”

杭庭之有些意外,难道顾太太不管中馈吗?怎么舍得让女儿抛头露面:“没想到顾大小姐也喜欢吃豌豆黄。”

“我家里的姐姐,也爱吃这个味道。”杭庭之想起了徐夫人不由地叹口气,这次要去京城,不知道徐老夫人又要怎么为难姐姐。

顾世衡道:“我听说,杭大人的姐姐嫁去了杭州徐家?”

杭庭之点点头:“顾大老爷如何知晓?”

顾世衡道:“我们顾家与徐家也算是故交。”说着将两家的关系告诉杭庭之。

杭庭之恍然大悟:“原来顾大小姐和我那甥女是一起出生的。”

两人说了这些,关系仿佛也变得亲近许多。

“杭大人,”琅华吃掉最后一块豌豆黄,擦了手过来道,“我在记录卫所伤兵痊愈和伤重不治的数目,也曾治过一些战马,大战过后,还有多少马匹留下来?您是马监应该最清楚,若是能帮我核实一下,最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