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我就是先知

许氏抬起头一字一顿:“就是裴杞堂。”

皇帝脸色顿时变得阴沉:“你说一遍,是谁?”

雷霆震怒就在眼前。

皇帝杀气逼人,众人仿佛已经闻到了血腥的味道。

一场杀戮即将开始。

许氏道:“裴思通大人第四子裴杞堂,他就是齐堂,庆王养在外面的儿子,一直藏匿在江浙,骗了沈昌吉大人之后,化身为裴杞堂进京入仕,一直在皇上身边,为庆王翻了案,等到时机成熟,他就会扯旗谋反。”

“皇上,民妇说的句句是实情,民妇之所以要将自己的女儿换去徐家,就是知晓顾家与庆王一脉串通,民妇是为了让女儿远离叛党,才不将她养在顾家。”

前世种种从许氏眼前划过:“皇上如此信任一个人,不会知晓他的目的,自然不会提防他,甚至还会让他掌管侍卫司,可是这样一来,他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发动宫变。他会改元为康庆,立顾氏为后,命人诛杀流落在外的前太子,摔死皇上唯一的皇儿,屠尽六宫。”

皇帝的脸色铁青,眼睛里布满了血丝,额头上青筋暴起,整个人散发着浓浓的杀机:“你是说,朕会死在他手里。”

许氏一头磕在地上:“皇上只要您杀了庆王之子,可永保社稷千秋万代。”

许氏话音刚落,皇帝弯起嘴唇,露出阴恻恻的笑容,他从来不怕杀人,惠王、庆王案子死的人不知凡几,只要谁威胁他的皇权,他都会毫不犹豫的下手。如果妇人这些是真的,别说一个裴杞堂,就算是诛杀裴家满门,又有何不可。

皇帝看向孙真人:“这谶言可是真的?”

孙真人脸上一片云淡风轻:“此人就是星象所指之人,至于她的话是否为真,皇上心中自有决断。”

裴杞堂,从小没有在裴家长大,突然出现在京城,第一次带兵去西夏就立下奇功,轻易就杀了轻功了得的沈昌吉,如今又为庆王伸冤平反。

如果他真的是庆王之子,将来必定谋取他的江山。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皇帝吩咐侍卫:“将裴家和顾家围住…等候圣旨。”

许氏紧紧攥住了手,笑容抑制不住从她的嘴角溢出来,她做到了,她真的做到了。

她杀死了裴杞堂和顾琅华,就这样轻易,这样的简单。

从此之后,所有一切都将改变。

“皇上,顾大小姐拿着慈宁宫的牌子进了宫,太后娘娘命女官带她过来,说是要面见皇上。”常安康快步进来,在皇帝耳边禀告。

听到这话的许氏,不自觉地打了个冷战。

不,她不该害怕,该害怕的是顾琅华。

皇上已经信了她的话,让人围了顾家,顾琅华此时此刻出现,面对的也是一个困局。

皇帝扬起眉毛,不禁冷笑,顾氏竟然在这时候找上门来,她当这里是什么地方,岂是她想来就能来的。

并非命妇,根本没有权利请求觐见,也就是仗着有太后撑腰,才能如此放肆。

常安康接着道:“顾氏还说,朝廷这些日子在找的人,是她。”

猝不及防。

皇帝的目光如同刀锋般锐利,这个顾氏,竟然敢来紫金观说出这样一句话。

如此的狂妄。

她是真的知晓内情,还是自不量力。

“朕倒要听听,她为什么会这样说。”

裴家。

门上的下人正在角落里说话,听到一阵脚步声响起,一队官兵整齐地闯进了院子。

裴家下人刚要上前询问,只瞧见大门被官兵合起,为首的武将道:“将所有的门守住,连一只苍蝇也不准飞出去。”

一声令下,官兵立即四散开来。

本来安静的裴家,立即就像煮开了的沸水。

“不好了,太夫人、夫人,官兵来了,官兵来了…”

禀告之声不绝于耳。

裴太夫人望着面无血色的下人,捏着佛珠的手微微颤抖,却还是心平气和地道:“不用惊慌,让女眷都到我屋子里来,他们不会轻易进内院。”

裴夫人咬住嘴唇,不知如何是好:“要不然让他们通融一下,请管事去问问老爷。”

“别着急,”裴太夫人稳稳地坐在那里,“我们裴家立族百年,什么没经过。也不用去找他们父子,想必他们早就知晓了。”

“灾祸,”裴二太太立即道,“长春观的平安符出了事,我就说…这不是个好兆头。”

果然就出了事。

裴家和顾家的这桩婚事果然是不吉利的。

裴二太太感觉一道凌厉的目光落在她的身上,她抬起头对上了裴太夫人的眼睛。

裴太夫人淡淡地道:“我们裴家上下一体,出了事谁也逃不出去,若是有谁多说了话,就别怪裴家不会再护着她。”

裴二太太打了一个冷战,紧紧地闭上了嘴。

“你怎么还在这里。”裴思通在值房里见到了裴杞堂,一颗心立即沉了下去,他今天一早嘱咐杞堂不要进宫,干脆找个借口离开京城,万一有什么风声,也可以随机应变。杞堂若是有了差池,他有何颜面去见王爷。

裴杞堂修长而匀称的手指慢慢地转动着手里的茶杯:“不会有事的,”他的眼睛清澈,目光依旧平和,“父亲放心。”

世上没有什么绝对的事。

皇帝心思难定,谁又能保证这次他们都能全身而退。

不等裴思通说话,裴杞堂接着道:“父亲,琅华进了宫。”

他就更不会离开,即便是天塌下来,他也会是一根立在她身边的柱子,就算是走,他也会带着她一起走。

琅华进了宫,他不会一点不做安排,他已经让张同提前换了班守在紫金观。

他也知道此次凶险。

这些年许氏暗地里安排、谋划了许多不为人知之事。

如今许氏走出来,定然也会掀起一番波澜。

可是,此时的顾琅华再也不是那个一无所知的瞎女,现在她目光明亮,心中通透,她只要站在许氏面前,许氏就只有死路一条。

两世的债,她今日会一并讨回来。

琅华一步步走进紫金观。

两世为人,她的心情从来没有这样平静过。

琅华上前向皇帝行礼。

御座上的皇帝眯起了眼睛:“顾氏,你为何要来紫金观,请求觐见?”

琅华抬起头,脸上是安然的笑容:“因为臣女听说,皇上在寻先知,而臣女就是皇上要寻的先知。”

…………………………

今天更新好了。

请大家投票给教主吧~

第五百八十五章 亡国之兆

皇帝惊讶地看向殿上跪着的顾琅华。

就连莲花座上的孙真人也意外地抬起了眼睛。

皇帝威严的声音震耳欲聋地回荡在大殿上:“你可知晓,你方才说的是什么?”

“臣女不敢欺君,”琅华道,“在江浙大家都将臣女唤作佛子,那是因为臣女总能获得先机。”

琅华看向许氏:“至于她,在江浙也很有名气,人人皆知她是个满嘴谎言,贪得无厌,心如蛇蝎的妇人,不止被夫家休弃,娘家也不肯认她,她在皇城司大牢里假死,尸骨放在亦庄无人收殓。”

听到这话,许氏整个人颤抖起来,忍不住大声道:“你胡说,我…我的娘家人…”许氏刚要说下去,却忽然住了嘴,这是顾琅华设下的陷阱,她不能上当。

许氏再一次叩首:“皇上不能信她,千万不要信她,她说的都是假话,都是假话,我含辛茹苦地将她养大,谁知她就是个中山狼。”

许氏本就少了一截舌头,激动起来更是口齿不清,听起来极为怪异。

御前争吵不合礼数,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刘景臣想要阻止顾琅华,却看到皇帝摇头向他示意,显然皇帝对顾琅华的话产生了兴趣,想要好好看看这出好戏,也正好借此分辨谶言的真假。

琅华接着道:“若你能预知将来,为什么在镇江大战的时候,要逃去杭州避难?你不是应该知晓韩将军必然会打胜仗吗?”

许氏愣在那里,她确实知晓,只不过她通过陆文顕早就将战局透露给太子,太子要借西夏人的手除掉韩璋,韩璋死了,镇江必然被西夏人攻陷。

许氏大声道:“我知晓,我离开镇江是…是为了离开顾家,并非不知晓镇江会打胜仗。”

琅华微微笑着:“你被顾家休弃,与陆文顕有染,送去许家家庵之后仍旧不安分,干脆投靠了沈昌吉,因此被沈昌吉牵连进了大牢,你难道不知晓沈昌吉会被皇上惩办吗?”

许氏的手不禁颤抖。

琅华转过头去,眼睛清澈,目光微盛,带着几分的雍容和威严:“你张开嘴。”

四目相对,许氏恍然回到了从前,那时候的顾琅华就是如此的盛气凌人。

“你张开嘴…”琅华又说了一遍。

许氏嘴唇嗡动。

琅华冷笑:“你这个预知将来的人,最终却身陷大牢,甚至咬舌自尽只求一死,你不觉得可笑吗?相比之下,太祖时,杨太傅推算出了几句谶言,却能因此辅佐太祖登基为帝,南征北战稳固朝纲,与你真是天差地别。”

“那都是因为你,”许氏大喊着,“是你害我至此。”

“与旁人无关,只因为你就是个骗子,”琅华道,“信你的王仁智、沈昌吉,他们如今都在哪里?若你是先知,西夏攻打我大齐时,你为何不说出谶言,救大齐于水火,为何要现在出现?”

冷汗不停地从许氏头上冒出来。

许氏目光渐渐凶狠:“因为…我知道有了你们在这里,将来大齐要遭受磨难,所以必须杀死你们,杀死你们大齐才能换来太平。”

琅华静静地道:“大齐要遭受什么磨难?如何遭受磨难?是这个月的疾疫,还是春天两浙的水灾,还是广南的交趾之乱?”

琅华说的每个字就像一把刀,结结实实地插在许氏的心头。

许氏的脸色苍白如纸,眼睛大大地睁开,嘴唇不停地颤抖,目光中满是恐惧的神情,她伸出手去指琅华:“你…你都知道…你也是重活一世…你…原来你…都知道…”怪不得,怪不得顾琅华能赢,因为顾琅华全都知晓。

顾琅华都知道,所以她定然会输。

会输的一败涂地。

琅华步步紧逼:“你说这些事会不会发生?难不成你并不知道?”

许氏眼角几乎要迸裂开来,顾琅华说的没错,这是将要发生的事,如果她否定了顾琅华的话,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就是她的死期。

大殿里静悄悄的,所有人都等着答案。

琅华道:“若是你不说,我便说了。”

许氏咬牙,“京师大疫,要一直延续到明年三月,两浙的水灾过后,又起饥疫,从两浙蔓延到两淮,这是皇上在位以来的大灾,你会知道因为顾家本就买卖草药。”

琅华不慌不忙地道:“你再说说这大灾什么时候才能平息?”

许家在两淮有土地,再加上这次的灾疫十分严重,所以她记得很清楚。

“十户去八九,易子而食,他们…”许氏指向顾琅华,“是他们…趁机煽动流民,说皇上失德天降灾祸,于是起了民乱,交趾趁机扰边,在广南…广南…”当年在广南西路打了胜仗的人是赵翎,她却不能说出这样的话,如果没有赵翎此战必败,顾琅华就是想要引她说出这话,让皇上以为不管是赵翎还是现在的裴杞堂,都能为朝廷立下功劳。

许氏攥住了拳头才接着道:“朝廷在广南打了败仗…京师大疫延续到明年三月。两浙水灾饥疫却要蔓延到两淮,结果不但十户要去八九,百姓甚至易子而食。”

琅华目光明亮:“那岂不是应了五个字’人间生地狱‘,庆王之子要谋反,四处灾祸不断,大齐甚至输给了交趾这样的属国。”

琅华向皇帝行礼:“皇上,这就是大齐的江山,您的江山不久之后会如此,您相信吗?若是这样,只怕朝廷不该只杀了庆王之子,吏部、户部、京畿、两浙、两淮及太医院的官员全都要提前论罪。”

刘景臣已经脸色铁青,终于忍不住道:“真是荒唐,皇上,大齐断然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

皇上失德,天降灾祸。

皇帝耳边回荡着这几个字。

失德。

皇帝看向旁边的孙真人。

孙真人脸上那闲逸的神情已经去得干干净净,眉眼中有一丝的惊慌。

没有皇帝愿意听到这样的话,就算是南方疾疫真的如此,地方官员也决计不敢如此禀告。因为大灾,是亡国之兆。

……………………

话是不能乱说的。

接着写,一会儿发下一章。

第五百八十六章 惊天逆转

孙真人闭上了眼睛。

许氏这般不堪用。

不,不是许氏不堪用,他没想到的是顾琅华如此伶牙俐齿。

皇上若是信了许氏的话,就等于相信自己治理的朝廷一片混乱,大齐在他手中出现了衰败之兆。

皇上很有可能会失去皇位。不是因为庆王之子,而是因为他自己。

救灾无力,民乱四起,这是皇帝无能的表现。

所以就连刘景臣也要质疑许氏说的话。

“庆王之子,”许氏像是抓住了把柄,脸上露出癫狂的神情,“皇上,她…徐琅华…她知道庆王之子,民妇说的没错,民妇没有说假话。”

听到徐琅华三个字,琅华心中豁然开朗。

她终于又是徐琅华了吗?不是这个名字,也不是这个身份,而是在许氏心中,她已经变回了从前。

只有许氏才知道她是徐琅华时,她到底是什么样子。

她终于找回了丢失了一世的自己。

琅华笑道:“我自然知晓庆王之子,因为我才是先知。”

“你承认了,”许氏面容扭曲,“你和庆王之子将来要谋逆,要谋逆。”

“这话你说的是真的,”琅华道,“不管是庆王之子还是庆王党都是要谋逆的,这些年在江浙抓了成百上千个庆王党,杀了几十个庆王之子,到了江浙想要在三年之内升迁离开,必然要在晋升核考中有这样一笔功劳。”

“难不成如今就连谶书、谶言也要有这样一笔,才可证真?”

孙真人手中的拂尘微抖,他快速地闭上眼睛,调整紊乱的呼吸。

顾琅华的话已经很明显。

庆王已经沉冤得雪,如今却来了个谶书证罪,如果皇上信了许氏的话,捉拿庆王之子,那么皇上如今的作为,与那些用“庆王党”晋升的官员有何不同?

皇上刚刚放了曹嘉等人,现在这样做,无异于提掌自掴,只怕很快就会沦为天下人的笑柄。

而他这个找到谶书的人,就是罪魁祸首。

孙真人的心抑制不住地翻腾,他不想承认,却又不得不承认,他们今日要败在这里。

这么多人,要败给一个十几岁的顾琅华。

他忍不住要怀疑,这顾琅华和那许氏一样,真的能预知将来。

显然顾琅华比许氏更加厉害。

琅华望着许氏:“你妖言惑众蛊惑人心,还要毁损皇上威仪,你是为了什么?又是为了谁?”

许氏不停地摇头,如同被人浇了一盆冰水,冻得她牙齿打颤,顾琅华一定是知道宁王的事,顾琅华要用宁王对付他们:“我没有,我说的都是实话…都是实话。”

琅华眉眼舒展:“我来告诉你什么才是实话,京城不会有什么三月疾疫,因为疾疫已平。明年春天两浙就算真的有水灾,朝廷必然在三个月内稳住灾情,自大齐建国之后,就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易子而食,这一次更不会发生,因为朝廷将会有充足的米粮用来渡过难关,”琅华说着看向孙真人,“真人您说是不是?您存的那些够十万军队吃半年的军粮只要拿出一半,就可以让百姓渡过难关。”

孙真人手臂一抖,臂弯上的拂尘差点掉落在地。

皇帝转头看向莲花座上的孙真人。

孙真人佯装镇定:“道人不知善人说的是什么?道人手中怎会有那么多的粮食。”

琅华道:“那要问问您自己,一个出家之人为何要筹备许多粮食,若不是被维纳发现道观每年赈济粮的数目不对,他也不会用几年时间走遍所有道观的义田,查证实情。所以许氏才敢言之凿凿说,朝廷的赈济无用,因为她知道,朝廷赈济粮一大半不会发到百姓手中。”

孙真人道:“善人何故用此话来冤枉道人。”

琅华垂下眼睛:“那就要问问真人,为何要来陷害我。明知道许氏根本不是先知,还要将她引荐到皇上面前。那许氏换子不过是为了一己私利,她与徐士元生下女儿,却不能送回徐家,于是想到了换子的法子。”

“如果裴杞堂真的是庆王之子,为何许氏的女儿是心心念念想要嫁去裴家,嫁给裴杞堂,甚至不惜上门与我对调身份,这样一来她就成了圣旨中的顾世衡长女。”

许氏不停地摇着头:“你…胡说…你…胡说…”

琅华道:“可惜裴杞堂不但并不准备迎娶徐谨莜,还查出了徐士元与明从信素有往来,怀疑徐士元也参与了科举舞弊。裴杞堂这样敬酒不吃吃罚酒,必然会被人算计,”琅华说着看向许氏,“许氏,我说的可对吗?”

许氏委顿在地上,拼命地摇头:“不…。”

“那就请皇上传徐谨莜对质。”

听到徐谨莜三个字,许氏就像是发了疯般:“不要传谨莜,谨莜跟这件事无关,她什么都不知道,她不知道。”

如果让人知道谨莜是徐士元的私生女,不论是顾家还是徐家都不会再要她。

“怎么会没有关系,”琅华看着许氏,“如果孙真人没有将换子之事说出来,你就不会在这里,徐谨莜也不会被徐家和顾家赶出家门,说到底你和徐谨莜都是别人手中的棋子,你不准备让她明白,到底为什么她从徐大小姐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不,不,”许氏不停地摇手,“谨莜还是徐大小姐,她是徐大小姐。”

许氏癫狂的模样,让皇帝心生厌烦,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先知。

“皇上,裴杞堂裴大人递了奏折,”常安康上前禀告,“请皇上务必要过目。”

皇帝立即想起前往裴家的侍卫司,多亏他没有立即下令将裴家人押入大牢。

皇帝伸出手,常安康立即将奏折递了过去。

奏折缓缓打开,皇帝的脸色愈发难看,终于一掌拍在御桌上:“好一个明从信,好一个孙真人…”

孙真人心中最后一线希望,顿时消失殆尽。

裴杞堂定然抓住了他们的把柄,否则皇上的态度不会瞬间大变。

“传裴杞堂,”皇帝道,“朕要亲自问问他,他到底是不是庆王之子,是不是朕的亲侄儿。”

……………………

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