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是为了家国天下,生,只为让你一人展颜。”

从苏离进京城,到进宫,到皇后、皇帝、江寄水、锦蓝等等人的次第出场,到报仇与纠缠,以及圣国与锦国的纷争,一幕幕波澜壮阔,愈托愈高,然而到了这一句,所有的高潮都瞬间苍白,一切的经历只是布景。

只觉得一直看下来,整颗心脏已被刀气逼近,在这一句里,刀尖终于划上心脏。

这刀尖上的毒药,死伤无数啊!

刚开始看,觉得“哦,这是一个聪明人的故事。”因为苏离很聪明么。我看过许多“聪明人”的故事,包括我自己也喜欢写聪明的人,然而没有一个,比得上《乱红》。

伤到我的,是苏离内心的苍茫,真正聪明的人,就是这种把一切看透却仍然无法脱离局中的苍茫吧?

她应该是坐在梅树下闲翻诗书的女子,她的聪明应该用在诗词歌赋上,那么美丽的一生,她会是被后人称颂的才女吧?然而她的聪明终究用在了阴谋里,用在了人心上。母仇,权谋,纷争……谁让她生在乱世,又爱上了那个乱世漩涡中的锦国质子?

《乱红》,乃至下部《锦灰》,都有一种淡灰的色调,隐隐有珠彩华晕暗暗闪现。无论是在圣国还是在锦国,苏离所处的都是世人仰望的顶端,身边俱是无上繁华,但这繁华深处,仍然是寂寞沧茫,除了那一个,谁也不能靠近她的内心。

就像《锦灰》里面,锦隆忍不住问的:“他真有那么好?”锦蓝真有那么好吗?他虽然锋利而有心机,却太孩子气,再多克制也难免任性冲动。但爱上一个人,真是好不好就能决定的么?在那个大雪的夜里,她迷失道路,走进他的宫殿,一灯如豆,他长身玉立于帏帐旁……那样的相逢,是很美的。

但是忍不住叹息啊,这样的两个人相逢,终于不能坦诚地吐露心事啊。一套衣服,一只锦囊,生命中最看重的东西可以交给对方,却不能真正交出心。

“我到底看懂了你几分?”

“你不曾试过来懂我。”

所幸,在《乱红》的最后,锦蓝拥住了苏离。

那一刻尖刀刺进我胸膛,真甜蜜。T_T

这三个故事里,最令我唏嘘莫过方悦意,最令我花痴莫过容王,最令我可惜,莫过锦隆。

“……此刻却是实实在在的揽她入怀,把整个胸膛都毫无保留地给了她。没有只字片语,只有来自喉间深深一声叹息,似有无限凄凉,无限柔情。

苏离将脸埋入那片天地……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言辞和举措,明天依然未知叵测,真实的唯有此刻……静静相拥的此刻。”

看到这里,我多么希望,男主是这个,笑起来晴光朗朗、拥有温暖胸膛的男子。

锦隆。

果然《乱红》是伤我最厉害的一篇,一说到它我就是变得不受控制地滥煽,且语无伦次起来……MINA桑,忽视吧!其实以上说的全是废话来着。

咳咳,认真一些。贾童一直是我极喜欢的作者,她的《年年年华》、《一直不说永远》,那种清丽的、淡到骨子里的风华,深深地杀伤过我。上天真是不公平,写出那种现代文的作者,写起古代文来竟像换了一个人。负相思像是一幅深黑缎子上的刺绣。黑如墨,黑如漆,黑如珠光,想在这样的底子上显色,非要用尽最极目动心的颜色来。

大气,锋利,光华迷离。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负相思。

我起初以为只有三个故事,《乱红》是深邃之蓝,《月中天》是夺目之碧,《海市蜃楼》是烈焰之红。一打听,才知这样的故事有十个!神,十个!原来我看到的,只是画卷的一角,沧海之一栗。老天,当整个系列完成,到底会是什么样子?

穷极我所有想象力,也不能探知。

唯有等贾童亲手将璀璨色彩刺入这如墨黑缎,将所有惊艳,写入负相思。

让我们一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