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希望他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哈!哈!哈!写快一点吧,我也想我家沈叔叔了…

第114章 生杀

草木扑簌簌作响,有风吹过,秦婠汗涔涔的身体一阵发冷,倾泻过多情绪的眼眸飞快沉下。约是意识到何寄不过一片好意,他刚刚还救她一命,而自己的态度委实太差,秦婠半垂下头,道:

“对不起,刚才我急了些。我的脚没事。”

何寄不再接话,面无表情地拾剑站起,长步迈开,擦着她的肩越过了她。秦婠只得跟上,可他步子走得飞快,她瘸着脚每走一步脚踝都刺疼,怎么也追不上他,没几眼他的身影就消失荒草间。秦婠心道他这是生气了吧,她有些内疚,闷闷走着,幸好还记得路,只是没走几步就听得荒草尽处有“笃笃”声音传来。

拔开草丛,她就看到何寄站在一棵小树前,正以剑劈下段儿臂粗的树枝,又以剑锋削去枝叶,将粗刺刮干净,递到她眼前。

“拿着上山吧。”何寄平静道,眼中风雨尽去。

秦婠道声谢接过树枝,放在地上试拄两步,心中已是五味杂陈难以言喻,他此时将步子放缓,带着她从来路慢慢回去,只是一言不发。秦婠不习惯这样的沉默,她与何寄从前有说不完的话题,总是吵吵闹闹没有停歇,愈发让这沉默在她心里显得异样起来。

“何寄哥哥,你将来有什么打算?”秦婠找了个话题缓和两人间的气氛。

何寄不解她的问题,她便解释:“你打算当一辈子大理寺捕快?”

倒不是她看不起这份差使,只是捕快这行当几乎没有升迁的可能,俸禄微薄,也不能再参加科举,以何寄的本事做这差使,算是屈才了。

“你觉得我还能做什么?”他反问她。上辈子是个纨绔,这辈子是个武夫,纵有年少轻狂的意气也早被磨平。

“我记得你说过,习武者保家卫国,要么济世苍生惩恶扬善做个大英雄,要么便征战沙场为国效力做个大将军,难道你忘了?”秦婠看到他眼中棱角摧折的失意,像硬生生剪翅的鹏鸟。她便又觉得,他不是她想象中的那个人。

何寄笑了笑,她是了解他的,或者应该说,她是了解何寄的,而他恰巧与何寄有那么一星半点相似。

“我已经向卓大人请辞了,下月起正式转投燕王殿下麾中。”

秦婠的树杖重重撞向地面,她眸中惊喜:“真的?!恭喜你,有燕王殿下的赏识,你何愁有志不得展?”

“但愿吧。”他道。沙场征战,离京万里,也许他有生之年,真能见到她心里的大漠雪山,只是再不能见到她…

————

四月樱花始盛,兆京皇城内的十几株樱花都开了,不过京城气候不合,那樱花开得并不繁盛,这几日又逢雨季,风雨飘摇打落满地樱花,枝头上开的只剩些残花。难得今日天晴,玉福宫的主子张婕妤带着两个宫娥到此采些樱花回去入食,一时兴起,又状似无心地在樱花树下作舞。

初夏的天还凉,她却着轻薄襦裙,臂间挽着长长的披纱,梳着小丫头一样的发髻,转起圈子时裙摆打开像伞一样,确有几分风情,若树上的花开得再好些,这动情起舞的画面,也许就不那么突兀了。

“皇上不下去看看?”燕王霍宁陪着皇帝站在半山腰的凉亭里,居高临下看着起舞的人。

霍熙饶有兴致地盯着张婕妤,神色温和笑若动情,只那一双眼,凉薄沉冷,未将那舞那人看入心中。

宫中女人的小心思在他眼皮下无所遁形,哪有什么巧遇?哪有什么无心舞花?不过是事前买到他的行踪,在这里上演一场所谓缘分罢了。霍熙心情好的时候,会配合她们做个温存体贴的帝王,心情不好的时候,连看一眼都懒。

“花都败了,有何可看?”今天他心情不好也不坏,虽然看了却不打算理会,“今日找皇兄进宫,是有事交给你去办。”

“皇上请说。”霍宁道。

“曹星河进京已逾半年,前些日朕收到西北来信,曹家要接她回去完婚,朕想派你送她回西北。”霍熙缓道,目光落在霍宁渐渐攥起的拳头上。

可这不是他要给霍宁的主要任务。

“皇兄,我希望你在送她回西北的路上,杀了她,以江南王之名。”

“啪”霍宁手里拈的瓷盏被捏碎,开口时声音喑哑:“为什么?”

“曹星河此人不能嫁入回纥,西北曹家早有勾结回纥外部之心,曹星河手段非比常人,若和亲回纥,迟早酿成大患。西北掖城我不想再受制于人,而皇兄你征战多年,难道不想远驱外患,永保大安平安?”霍熙知道,他解释的所有内容,霍宁心里都一清二楚,甚至比他更加明了,西北的局势还有江南的局势。

内忧外患,看似平静的大安,恐怕要迎来一场大乱。

霍宁攥着一掌碎瓷,久未言语,戎马半生早就习惯将心事沉敛于胸的人,第一次将情绪形于色。

他明白,他怎会不明白?

“皇兄,我知道你心仪曹星河,若是你下不去手,我可以换人。”霍熙神情仍旧平和,甚至看着樱花树下被风吹得瑟瑟发抖的张婕妤还露了个笑,“但你也该清楚,今日就算我放走她,来日你们也必将为敌,西北之地我志在必得,你们终究要在战场相逢。让她回去,无异于纵虎归山,你不该有妇人之仁。”

霍宁记得得,这句话是很多年前,他教给年幼皇帝的。那时候,霍熙才刚回宫,尚无自保之力,还要保护幼妹霍皎,仁慈不能帮到他们,所以他将屠刀递给他们。

转眼已经十一年。

“妇人之仁?这句话,是我教给你的吧。”霍宁声音像一抷沙砾。

“嗯。”天子点头。因为这句话,他把知道他身份的,从小带大霍皎和“霍熙”的嬷嬷杀了,从那时起,他与皎皎之间离心便生。

“好…臣,领命。”霍宁单膝落地。

“朕就知道,皇兄不会叫朕失望。”

霍熙神情温和,三言两语间定下生杀予夺,再也不是昔年在宫中如履薄冰的少年方稚。

————

为了安全起见,秦婠没去庆喜、庆源和旺平三处庄子,拄着杖一瘸一拐地回到马车后她便令马车调转方向,沿原路回栖源庵,再由栖源庵直接回聚合庄,带着众人回京。

何寄只送她到聚合庄外,便与她分开。他并没回京,心中自有一番计较,却未告诉秦婠。

抵京时已星月满天,秦婠身乏体沉,回蘅园便要来热水沐浴。温水暖着肌肤,热气氤氲间宛若有

人走来。那人散着满背乌发,着宽大的寝衣,一步一步靠近她。

她听到他的呢喃:“小婠儿,十八岁生辰,嫁我好吗?”

她一时心急,顾不得自己未着寸缕,自水间站起,唤道:“沈浩初,是你吗?你回来了?”

那人便低低地笑了,人影又渐渐消失。

秦婠想追,抬脚爬出浴桶,却不妨脚下一滑她摔回水中,被水封了口鼻,呼吸顿难。

眼眸猛地睁开,哗啦一声,她从水里钻出,脚踝刺刺的疼,外头侯着的秋璃听到动静急忙冲进净房——哪有什么男人,她不过累到睡着,做了个梦。

她想沈浩初了,每晚都想。

————

翌日,她去丰桂堂向老太太回禀庄子的事,提及庆喜、庆源和旺平三处庄子,老太太面无异色,只是说天灾难避,生计艰难,要秦婠减免他们租子,再赐些米粮过去。

秦婠一一应下,没从老太太话里探出什么事来。

退出丰桂堂时,她心里还在想,若地契不是老太太所卖,那还能是谁?她又想起沈芳龄的压箱银子,足有八千两之多,来历不明。

揣着心事回到蘅园,才踏入门槛,就听到里头有孩子笑声,沈浩武拉着沈嘉敏站在园子里,蝉枝正捧着梅花攒心盒,拿里面满满的果子哄他们,一抬头就看到秦婠就唤起:“夫人回来了。”

沈嘉敏手上正有吃了半块的红薯干,一听她的声音忙把剩下半块都塞进嘴里,转头飞过来抱她。沈浩武站在原地,有些尴尬地道:“嫂子,是嘉敏缠着要我带她过来找你的。”

被何寄教了两个月,沈浩武待她不再像从前那样充满敌意,也懂事不少,只是见了她难免想到从前荒唐,多少还是不自在。

“婶娘,我想你了。”沈嘉敏抱着秦婠的手臂直晃。

秦婠一下子便笑了,捏捏小丫头的脸蛋,又叫人把前些日子宁非送来的那一大匣子小玩意儿找出来。

“来,挑一个,婶娘送你玩。”她把一只木头鸭子放到地上,拧好机簧。

鸭子笨拙行走,逗得沈嘉敏满面惊喜,又是跳又是鼓掌,最后把这只木头小鸭牢牢抱在怀里,怎么都不松,脸上笑出两团肉,围着秦婠直转,不停问她为什么木头小鸭会动。

秦婠被这小丫头追问得不行,没几回合就败下阵来,躲到廊下看她玩,一时又想沈浩文与邱清露夫妻,沈浩文虽把邱清露请了回来,到底夫妻感情已伤,邱清露待他也不是从前百般温柔,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地处着,听说宋氏又向邱清露施压,说她没照顾好沈浩文,邱清露这回倒大方,直言要将两个丫鬟开脸,等沈浩文春闱结束回来就收房。

父母感情不睦,苦得便是孩子,沈泽念似乎被送去宋氏那里,邱清露自己无心教养,沈嘉敏又扔给乳娘和丫鬟,这回过来,怕也是偷着出来的。

正感慨着,谢皎却悄悄递来一封信。

秦婠低头一看,那信是曹星河所书,约她见面。

作者有话要说:霍熙是个充满野心的政治家,肯定不会是《白月光》里面那种散尽后宫的皇帝了,童话我写过一次,不会再写。

扔个《窃皎》的小段吧,大家看着玩。今天有事赶着出门,来不及回复评论,回来再回。么么哒。

惊蛰的闷雷惊得山野四动,磅砣大雨敲出刺耳的碎玉声,官道上有马车飞驰而过,车夫挥着鞭子驱马,车轱辘转得几乎要离地。车顶四周的金铃摇出支离破碎的声音,被雷声和雨声掩盖。

方稚将帘子挑开一角,潮气扑面,视野模糊,四周风雨飘摇,不见追兵形踪。

“皎皎别哭…”气若游丝的声音响起。

方稚回身,看到车里躺的人睁了眼。那人年岁与他相当,穿着绛紫衣袍,头束玉冠,剑眉星目甚是英挺,只是此刻面色灰败,再无昔日睿智清朗。方稚有些痛心,更多的却是惶惑,他追随霍熙有两年时间,本以为颠沛流离的生活已经远去,谁知转眼却是性命攸关的宫闱剧变。

“皇兄。”嘤嘤哭声响起,梳着双髻的小姑娘一手抹泪,一手紧紧用白布按住霍熙小腹,那张脸已被血糊得看不出本来模样。

车里充斥着血腥气,白布转眼被浸透。伤成那样,活不成了。方稚心里想着,却没敢开口,只听到霍熙安慰了霍皎两句,又唤他名字:“方稚,你过来,我有话同你说…”

方稚挨到霍熙另一侧跪下,听他断断续续地说话:“方稚,答应我一件事。”

他用力握住方稚的手,方稚心道这人都要死了,若是不应允怕要死不瞑目,便点了头:“殿下请说,方稚必在所不辞。”

“我只有皎皎…这一个妹妹了…我把她…交托给你…”

“皎皎是公主…”方稚一惊,到底也年幼,沉不住气,叫了霍皎小名,又偷看她一眼,小丫头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甚是可怜。

“你听我说!此去兆京,必是虎穴龙潭,若我不在,皎皎年幼,无人可依,况我母妃谢氏一族也须要皇子在宫中为附,所以,霍熙死不得!”他话说得有些急,像回光返照最后那口气,“方稚,你是个聪明人,我相信你…能当得好霍熙,我把皎皎,把谢氏一门交给你,如果你有足够的胆识,未来的荣华富贵就是我给你的酬金,替我…照顾好皎皎…”

方稚怔住,心脏骤然紧缩。霍皎年幼,这方话似懂非懂,却已心生不祥,扑到霍熙身上哭成泪人:“我不要别人做我皇兄,我只要皇兄,皇兄说过要照顾皎皎…”

“答应我!方稚,我知你有野心,我给你机会,从往后,你就是霍熙,替我回宫!”霍熙手掌抚上霍皎后脑,猩红的眼珠却瞪着方稚几乎离眶。

“我…好…我是霍熙…”方稚方寸大乱,只知先应承他。

霍熙点点头,声音弱下来,又对着幼妹道:“皎皎,记住了,以后,没有方稚,他就是你皇兄霍熙。回了兆京,进了宫,你得听他的话。进京之后,会有人教你们该怎么做…皎皎,母妃一族你的性命,便在你二人手中,记住我的话!”

霍皎泣不成声,霍熙拼着最后这口气逼得方稚点头,如今已无余力,目光渐渐涣散,只残留着一口气嘱咐:“方稚,抵京前把那车夫杀掉,把我埋了…”

声音渐渐小下去,再无气息。霍皎一声凄厉“皇兄”,哭倒在霍熙身上。

方稚看着霍皎,心乱如麻。

这一年,霍皎七岁,未改姓“谢”;方稚十岁,成为大安皇子霍熙。

世间再无方稚。

深宫四年,步步为营、生死扶持,终逃不过野心权斗。他窃国为帝,她遁世而避,死生不复再见。

第115章 临别

接下去几天,秦婠却都没空。

春闱结束,沈浩文回来,紧接着就是沈芳龄的过大礼,杜家也算京中高门,礼节做得周全,请了四位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着浩浩荡荡的聘礼队伍敲打而来,排场铺得老大。

宋氏与邱清露负责接待杜家的人,秦婠则前前后后忙碌府中应对礼仪并宴请等事。一天忙下来,累得秦婠腰酸背疼,刚回院就听两个小丫鬟和青纹嚼耳根,说起沈芳龄和沈芳华的亲事。

“今儿杜家可给三姑娘长脸,我瞧三姑娘那笑都快咧到耳朵了,听说杜家那位公子生得也好,三姑娘那么个脾气,不想福气竟这么好。”

“可不是。可怜我们四姑娘总被三姑娘压着,今天在老太太院里,二太太与三姑娘没少嘲笑咱们四姑娘和段公子的婚事,真叫人不痛快。”

两个小丫鬟闲扯着,青纹刚想接话,眼角余光看到廊下身影,忙肃脸起身:“夫人。”

天色已暗,秦婠自灯下走来,面色如常,只略颌首便带秋璃进了屋。

对她而言,沈芳龄越快嫁出去她越开心,家里有这么个不长心又爱闹腾的小姑子并非好事,不管沈芳龄嫁谁,反正出去了就好。只不过宋氏大抵又会借沈芳龄的婚事出现在众人眼前,恐怕还指着这事翻身,想想也怪烦人的。

“秋璃,你让奉嫂煮锅羊肉,再收拾两盒果子,拿两坛好酒,明天送去云庐。我这忙得脚不沾地,把春闱都给忘了。如今春闱结束,宁哥哥也该回去,送点酒菜慰劳一下他,权当我这做妹妹的心意了。”秦婠想着,又同秋璃说起另一事来。

“那段公子呢?”秋璃问她。

“段公子自有四妹妹操心,你还怕他短了吃食不成?”秦婠打趣她。

秋璃“嗤嗤”笑了,一边替她摘耳珰,一边道:“四姑娘也嫁出去了,夫人才算真正能歇歇。”二人正聊着,蝉枝忽来禀事。

“夫人,按您交代的,我去找夏茉打听过二老爷的行踪。”

秦婠坐正身体,面上笑容一收:“说吧。”

当初无意间放到二房的人,今天终于派上些用场。

“夏茉说这半年来二老爷确曾在暗中频繁接触雁歌姐姐,似乎有意收她进房纳为妾室,不过老太太曾放出风来,绝计不会让雁歌嫁给家里几位爷为妾,所以目前为止二老爷还没敢向老太太要人。”蝉枝低声道。

雁歌是沈老太太身边最贴身的丫鬟,其重要程度仅次于徐嬷嬷,手里握着老太太的库房钥匙,对老太太的事十分熟悉。

如果田契不是从老太太手上流出去,那就只可能是有人偷走田契。

“二老爷还常常往雁歌姐姐家里跑,送些尺头首饰过去,好些人都看到雁歌姐姐的老子娘陪着笑送二老爷出来,外头都传二老爷看中雁歌姐姐。”蝉枝又道。

秦婠解下手镯,思忖出声:“嗯…”

“另外夏茉说了,二老爷与二太太如今关系非常差,二老爷几乎不去二太太屋里,都在几个姨娘屋里宿着。前两月两人还大吵一顿,听说是二老爷管二太太伸手要钱,二太太一文钱都不肯给。”蝉枝继续说着。

秦婠却是清楚二叔沈从海的钱银状态,沈浩初离开前肃清沈家,就已将沈从海在外的情况查个底朝天。沈从海在外头本就喜欢挥霍,年前又染上赌石的嗜好,跟着几个玉石商人瞎混。据崔乙查探的消息,沈从海因为赌石已经欠下大笔银两,被几个玉石商联名追债,时间就刚好是他向宋氏伸手讨钱的那会。这事二房没人敢告诉老太太,怕老太太知道了动怒,一直都还瞒着,以为瞒得滴水不露,岂料早都在人眼皮下了。

“行了,我晓得了。”秦婠听完蝉枝所言,便要遣她下去,却见她脚步犹豫,就又问道,“怎么?还有事?”

“夫人,夏茉托我带两句话给您。她说她后悔离了您,后悔当初没听您的教诲,如今在那边院里每日担惊受怕,生不如死。她也知道自己回不来了,只是夜夜都记起夫人从前恩情,还有蘅园姐妹,每常思至泪下,如今只盼夫人身体康健,万事顺心,便余愿足矣。”

秦婠正从秋璃手里接过绞干的热帕,还未盖到脸上动作便停下,露了丝笑。

谈不上是嘲讽还是开心,蝉枝觉得那笑更像是夸奖。

秦婠觉得夏茉是个聪明人。她怀着孩子进了二房,又与宋氏结下大仇,在二房的日子定不好过,二老爷又是喜新厌旧的男人,哪能真的护着她,不过看着她腹中孩子的份才另眼相看罢了。夏茉这么说大约是投诚来了,又想借她之势。

“她也快生了吧,不容易。你拿二两燕窝…啊不,还是别送吃的了,出了事谁也说不清…”秦婠自言自语思忖,而后才吩咐,“去挑两匹我上月刚买的尺头,再拿对虾绞镯给她,让她好生养着吧。”

“是。”蝉枝应声而退。

————

翌日,秦婠总算得空,与曹星河约在状元街的裕园吃酒。临出门前正好有人前来禀事叫她耽搁了一些时间,到裕园时便过了约好的时间。

裕园不是普通酒肆,是专供达官显贵饮酒作乐的场子,常有皇亲贵戚出没其间,建得与一般家宅无二,曲榭回廊、花木成荫,几处馆院分门而立,隐于各色松竹藤葛间,各有名目。

“夫人请。”领路的小丫鬟将秦婠带到香萝苑外就退下了。

秦婠领着谢皎往里走,刚走到垂帘外,就听堂间发出“铮”地拔剑音,她急急挑开帘子,却见堂间曹星河与燕王相向而立,那剑握在星河手中,剑刃却架在霍宁颈上。这阵仗把秦婠吓了一跳,劝架都不知要说什么,幸而曹星河看到秦婠进来便把剑收回,在空中轻灵灵挽个剑花后送入鞘中。

霍宁站得笔直,脸色无异,只朝曹星河沉道:“少喝点。”说完便转身出屋,直到他走到廊下,秦婠才想起来要行礼,不过人已远去。她不知出了何事,皇家之事她又不敢多问,便踏进屋里,唤了声:“曹姐姐。”

秦婠与曹星河已数月未见,她被皇帝下旨拘在宫中已有三个多月,人清瘦不少,除了寒星似的眸子依旧慑人,她的光彩似乎一下子隐藏起来,锋芒尽收。

“霍宁是皇帝派来监视我的,不过也亏得有他,否则皇帝还不放我出宫,怕我跑了。”曹星河不以为意地坐到桌边开口,“我讨厌他。”

秦婠听出来,这个“他”说的便是燕王。听到“皇帝”二字,谢皎目光闪了闪,低垂了头。

“坐下来陪我喝两杯吧,过了今天我们恐怕再无饮酒相见之日。”曹星河斟酒三杯,请她与谢皎入座。酒菜满桌已微冷,她已在此等了有一阵子时间。秦婠于她是旧日情谊,谢皎却是惺惺相惜,在京城呆了半年,幸好还得了这两挚友。

“姐姐,可是发生何事?”秦婠一边入座一边惊问。

“你不必担心,只是我家中来信要我回去完婚,皇上命燕王送我回西北。”曹星河自饮一杯。

“什么时候动身?”秦婠问她。

“再十日。此别后我怕是再无机会踏入兆京,小婠儿、皎皎,你们可要记得给我来信。”她笑道。

秦婠想起多年前她回京时,星河也是这般叮嘱她的,可惜后来却断了音讯。此回西北,她要和亲回纥,那信…怕更加难到。一时间,秦婠胸口发烫,眼眶也见红,只是不语。倒是谢皎干干脆脆地端起酒杯敬曹星河:“写信这种婆妈事不适合我,我陪你喝酒。”

语毕,她饮尽杯酒。

谢皎本性情冷清,遇上曹星河这样火似的人,倒勾出她早被磨灭的热情,虽面冷心却热,寥寥数面相惜之情已生。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西北局势和霍熙对掖城的盘算,可她却什么都不能说…

除了共饮这酒,她们什么都做不了。

秦婠情绪也低落下来,有一口没一口地饮酒,曹星河却一掌拍上她的肩膀,哈哈笑道:“苦着脸做什么?姐姐要回去成亲了,你们这些做妹妹也不祝福一下?送我个添妆礼?”

“哪有你这样厚着脸皮向妹妹讨要添妆礼的?”说着,秦婠却也笑了。

“好了好了,给你说件开心事,省得你老苦着脸。”曹星河摸出封信拍在桌上,“我父亲来信时一起寄来的,给你。”

秦婠接过信展开,逐字读过,眉目陡亮:“这是真的?”

那信中所书乃是其兄秦望下落。

“千真万确。我父亲的人确认过,你哥哥当年流落街巷,确是被大儒卢湛先生所收留。不过卢先生是隐世大儒,其下落并不好找,你也多派些人去寻。”曹星河温道。

得了此信,秦婠心中自是大喜地望,又感激曹星河,连饮了三杯酒,直喝得脸颊通红方罢。

“你我之间无须客气。”曹星河眉梢一落,也开始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