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风雨交加,是个惊雷之夜,闪电劈裂天际,一下子照亮男人的背影,仿佛在清洗他这些年手上沾染过的鲜血,而如今他又要沾上自己儿子的血。她霎那间醒过来,在他身后撕心裂肺地喊:“那是你的儿子——”他踉跄一步,仍是头也不回地走了。她心里清楚,这个孩子留不得,留下了就是阖府灾祸,可不管如何,那也她怀胎十月生下的孩子,不论有什么缺陷,也是她的亲骨肉

后来的事,她不知道他是如何处理的,她只知那一夜除了医女纪华和阿音外,所有在场的人都死了。纪华是当时的皇后派来的稳婆,不能死,他不知拿什么威胁纪华,叫纪华回宫后隐瞒下这件事,只禀说她这一胎出生后便夭折。

“他抱着孩子离开后就没了音信,我大病一场,病得浑浑噩噩之际,他终于回来,抱着我说,念娘,没事了,以后都不会再有事了。我问他孩子呢?他只说他处理了,让我不要再问。等我病好后才知道,他已将虎符交还皇帝,悉数交回兵权,原打算带我解甲归田,然则皇帝还是忌惮于他,便赐了镇远侯的爵位,要他一辈子呆在兆京。他戎马半生,却甘为我放手权势之争,到最后只剩下个镇远侯的名头。”

念娘是老太太的闺名,她到现在都还清楚记得,沈毅卧床弥留之际,握着她的手唤她闺名,说自己对不住她,除了这“镇远侯”的虚爵,他什么都没能留给她与儿孙,甚至还给她带来一世之痛。可他故后,她却只剩下“镇远侯”这三个字,那是他挣扎了一辈子唯一留给她的东西,叫她如何能弃?

浑浊的眼眸里滚出泪,在皱纹横生的脸上浸出道痕迹,像被雨水打湿的枯木。

秦婠撇开头,看着灵牌上的字,声音沙哑:“那后来呢?”

“我们绝口不提这个孩子的事,第二年,我怀上从海。那一胎很不安稳,我每夜都做恶梦,梦到那个孩子满身鲜血回来找我,于是我彻夜无眠地坐着,哪怕是他守在身边也无济于事。后来,他先忍不住,告诉我那孩子没死,被他送到一处庵庙里养着,他又捐资修建了那座庵庙,名为栖源。修庵时他寻了堪舆先生,先生说那孩子生而不祥,获罪于天,是沈家的罪孽,也是他的罪孽,是他这些年手上沾染过的性命来寻他报仇,若想化解,便只能筑塔安之,将那孩子永远囚禁塔内,方得安宁。于是,就有了佛骨塔,塔里供的不是佛骨,是沈家的罪孽,也是我和他的嫡长子,我们还是叫他从山…”

秦婠想起那座高耸的塔与洞黑的塔门,还有那根锁在脚踝上的铁链。

“所以,你们把他用铁链锁在塔里?”

“嗯。从山不止身有畸缺,性情也很古怪,一时平静,一时发疯,若发起疯来,庵里的人根本制不住他,照顾他的人被他打伤过好几回,所以就用铁链将人给拴起。”老太太说着忽自嘲一声,老泪纵横,哭声渐大,“像个畜牲一样拴起来…我的儿子,在那样暗无天日的地方像畜牲一样活了二十几年…我没尽过一丝为母的责任,我愧对于他…”

“老太太,不是您的错,不是您的…”许嬷嬷走到她身后,一边劝解,一边拍着她的背。

秦婠垂下头去,待到老太太声音暂歇,她还是咬着牙继续问了下去:“那浩允呢?”

老太太浑浊的眼被泪浸得浊红,听到这名字略微一滞,有了些闪烁之意,良久方回她:“那是从山的儿子。从山长到成年,我与侯爷商议着也该给他寻房媳妇,所以从人牙子那里悄悄买了个丫头,许给从山。第二年就有了浩允,他虽没从山那般面目可怕,却也生有六指,且脾气与从山一模一样,时好时疯。侯爷便说罪孽未完,在浩允长到五岁时就也锁入了塔中,而同年,从山病故。像他那样的人,生来便活不长久。”

她的儿子,孙子,都要在那个不见天日的地方终老一生,想来便让人彻骨的冷。

“那浩允的母亲呢?”秦婠问道。

老太太眼神一闪,看向了许嬷嬷:“生完浩允没多久就病故离世了。”

“听老太太所言,咱们府里应该没人知道这件秘辛才是,可为何三婶娘却能几次三番去栖源庵?”秦婠仍有疑惑。

“她是庆喜庄的人,嫁进府里前就对栖源庵有些怀疑,后来更查到了浩允头上。我见她发现秘密,便日夜命人监视于她,不让她把这事说出去。再往后阿音年岁渐大,也不能替我去栖源庵看浩允,索性将此事交予她料理。”老太太的话,没有破绽,也解释了三房这些年都被监视的缘由。

可秦婠仍旧觉得哪里古怪:“已故了的三叔父,就是当年先祖皇帝赐给老侯爷的妾室所出之子吧?”

“是。”老太太并无隐瞒,干脆点头,“秦婠,你问的这桩事,与先前那两个庄子被卖并无关系。你说事关沈府兴亡,又是怎么回事?”

“有关系。老太太,这庄子到底卖给谁了?”秦婠目光灼灼地盯着她。

“卖给瑞来堂的乔宜松。”这事也没什么可藏得,老太太直言不讳。

“浩允的脾气时好时疯,应是脑部问题所至,羚角丸可以控制他的情况,乔宜松用羚角丸来接近你?”秦婠忖道。她一早就觉得乔宜松眼熟,仔细回忆后方想起,上辈子她在丰桂堂见过他一面。那是老太太病故前一日,乔宜松借送药之机与老太太说过几句话,隔日老太太便病故了。

“此子心思太深,想要那三处庄子做药田,便千方百计打听了庄子的事,不知怎地就发现栖源庵的隐秘,以此来要胁我将田庄售予他。”沈老太太谈及乔宜松,恨恨捶榻。

“药田?”秦婠嚼着这个词。

“是啊,他说那三个庄子土地贫瘠,种不了稻粮,却正好是种药的好地,想买下来做药田,可以省掉从外地进药的大批成本,所以才非拿下这三个庄子不可,逼我卖庄。我寻思着庄子既卖,再留着栖源庵恐生变化,便令他们择址搬离。”

“呵。”秦婠轻嘲,“老太太被他骗了,他不是什么正经药商,买下那三处庄子,并非为了种药。他与江南王有莫大牵连,夺庄乃因要替江南王行事。”

“什么?”沈老太太大惊失色,她经历过朝野动荡,最能明白一旦时局有变,都是举家牵连,全府性命忧关之事,再不是后宅阴私可比了。

“老太太莫急,此事尚未确认,我还在追查,今日来此不过为了让老太太说出真相以便调查。府里近期多事,上年侯爷被人下药,今年我被下毒,就连原该是罪魁祸首的二房,两个孩子也接连遇事,孙媳心里难安,也不知这种种可有前后因果,故想查明还沈家清静。”

秦婠起身福了一福,又道:“几位族父来此只是为了商议沈家祖坟修葺之事,雁歌姐姐让蝉枝请去喝茶了,老太太可以放心。不过浩允之事,并非孙媳所为,孙媳只是请人将大伯牌位取回,没做别的。”

沈老太太愣了愣,慌忙站起,叨念着“不是你,那会是谁?”一边连声吩咐许嬷嬷“多派些人去找。”

秦婠垂手于侧,并无多言。她现在最担心的,是沈浩允会不会落入乔宜松之手。可一个连名字都没上族谱的子孙,对乔宜松又有何用?

以及,到底谁才是上辈子杀了沈浩初,又纵火焚宅的凶手?

作者有话要说:…T.T…

第126章 生辰

请族父们吃了顿酒,又好生送走,已是入夜时分,秦婠方回蘅园。灯火把身影拉得老长,孤伶伶地落在地上,院里如往常那般,廊下站着两个丫鬟嗑着瓜子说话,声音细细小小,屋里烛火被纱橱蒙得似轻烟,里边人影晃动着,是秋璃领着人在布饭。

时已入夏,天气渐闷,秦婠的胃口不佳,满桌子菜只挑了两样清淡的胡乱对付两口就罢筷。秋璃眼见着人消瘦下去,又急又愁,别看她家夫人在外边精明厉害的模样,回了蘅园就跟泄气的皮球一样,恹恹无力,她自是知道症结何在,却也无能为力。

秦婠吃了饭就一头扎进沈浩初屋里,坐在书案后把先前他寄回来的信找出,一封封读过后就开始发呆。

今日老太太说,他离家前就已写好合离书,放在老太太那里,给她安排了最后的退路。若搁从前,她一定万分高兴自己终有机会能脱离沈家,然而现在,她毫无喜悦。

离她的十八生辰,只剩两日,可他竟然音信全无。

隐约的不安让人寝食难安。

————

五月二十,花神节,秦婠的十八生辰。

她起个大早,换上新做的衣裳,鲜亮的洋红交领袄,胸口肩头双臂各绣了织金五瓣梅,下头搭了条十六幅的蜜合色绉纱裙,脸上仔细地上了妆,头发也让秋璃挽成垂云髻,又亲自拣了只时新的凤簪与两朵现切的芍药上头。

这一身打扮出现在众人眼前时,只叫人眼前一亮。

她甚少如此盛妆过。

虽说向老太太说过这个生辰不过,但到了日子,虽不大肆操办,该有寿面寿桃与寿礼,各房都送了过来,连老太太屋里也赐了好些东西过来,她自要去老太太那里磕个头,再与诸人谢寿。

只是这妆容衣裳,却不是为了别人。

她只想在这一日给他瞧见最漂亮的自己而已,虽他那承诺,也不知能否兑现。

去丰桂堂之前,她打发人备了份厚厚的寿礼送去了云庐——这么多年,秦望恐怕都不知道自己是哪日出生的吧。她的生辰,一样也是他的生辰,收到礼,他应该会很高兴。去丰桂堂磕过头后,老太太开恩放她出去逛花神节,一并连三个姑娘和邱清露母子三人都放出去玩耍。

午饭过后,沈府的马车就浩浩荡荡出发了。兆京的花神节由来已久,是京城里的姑娘最钟爱的节日,到了这日都要点花钿簪鲜花,摘鲜花做花糕祭拜花神,以求得遇良人。花神庙外头有热闹庙会,各色小吃杂耍齐聚,日暮时分有民间选出的花神娘娘游街,晚上可以在河里放莲灯,是个极有意思的节日。

秦婠的生辰恰逢花神节,从前每逢生辰,她娘都要笑她,说自己生了个花神娘娘,每每会给她备下许多鲜花供她赏玩。花神节她也年年都看,已不稀罕,倒是沈嘉敏和沈泽念两个孩子与三个姑娘鲜少出门,遇到这样的节日,怎不新奇?两个孩子在庙会里已玩得疯,邱清露拉不住人,只能跟着跑,不多时就跑得远了,秦婠只好命下人赶紧跟上。

小孩子的精力旺盛,秦婠自叹弗如,她只能在后面慢慢地走,三个姑娘年纪相近,这段时间玩得好了,便喜欢聚在一起,她也插不进小姑娘们的话题中,便有些意兴阑珊。

日头一点点沉去,要等的人却始终没出现,她撑了一日的笑慢慢蔫下去,街巷间的热闹也似乎与她再无关系,正毫无目的地走着,耳畔忽传来男人声音。

“秦婠。”

她一喜,转头,却见人群间高瘦挺拔的男人提着藤篮过来。她唇角回落,复又扬起,唤道:“何寄哥哥。”

“本想下午去府上给浩武上课时送的,去了才知道你出来了,给你,生辰寿礼。”何寄把藤篮递上,双眸如星,满眼只剩下秦婠。她今天很美,娇艳鲜嫩,水灵得像枝上含苞待放的芍药。

“谢谢。劳你挂心了。”秦婠笑着接过,篮子实沉,拽得她手往下沉,“嗬,好沉啊。是什么?”她说话间将篮子上盖的布掀开,篮中是累累果实,半青半黄的鹅蛋物,散发出独特香味,她的身体却突然僵硬。

何寄为了追她,起了身汗,额头亮晶晶一片,道:“是你喜欢的,我费了不少力气才得来。”

话音没落,那篮子就叫秋璃劈手夺走:“何公子,我家夫人几时喜欢过小考了?她一碰小考就全身起疹发痒,你又不是没见过?你又来捉弄她吗?”

何寄蹙眉,他明明记得,上辈子她说过她喜欢这东西。那年夏天,宫里也赐了这样一篮子小考下来,他送到老太太那里,老太太要他分予各房人,偏巧她和沈芳龄等人也在丰桂堂里,她只看了一眼,就说自己是极爱小考的。那时他们闹得僵,举凡她喜欢的东西,他都不给,所以那篮小考,最后散给各房人,却一颗也没留给她。

“秋璃,不可无礼,这是何寄哥哥的心意,收下吧。”秦婠没说什么,又客气笑了。

这世上觉得她真喜欢吃小考的,大概只有一个人吧。上辈子在沈家,丈夫不疼,小姑无理,那一篮送到丰桂堂的小考,她说了自己喜欢,沈芳龄果然与她抢果,他也任之随之,没有给她留一颗。早知道他们不愿遂她心意,她那般说也只是反其道行之,为了不叫小考近身引发自己的疹子,但真看到了,还是寒心。往后几年,宫里年年都赐小考,她就再没见过。

防她防到这般田地,连一点欢喜都不愿叫她得着,她又能期待什么?所以早早死心。

“秦婠…”何寄失语。将上辈子之事前后一联想,他也想到原因,心口像塞入沉甸甸的巨石,压得人喘不过气,他想解释,却又无从说起,半晌只道,“对不住,改天我再给另给你补一份。”

“生辰年年都过,何必在意这些。”秦婠神色淡淡的,转了话题,“你近日可有发现?”

她已将那三处田庄是乔宜松设计买下之事告诉予他了。

“我已让人两头盯着,乔宜松近日没有异常,只在京城几个铺面间走动,一次都没去过那三处田庄。至于庆喜庄那边,我已带人查过,他们凿洞为了种植部分喜阴药物,并无过分处。”听她谈起正事,何寄也只得暂时按下情绪回道。

“会不会是掩人耳目之举?”秦婠道。

“眼下还看不出,有待追查。他们防得紧,殿下离京时交给我的人手不够,需要多些时日。”何寄又问她,“你呢?你那边可好?沈浩允的下落找到没有?”

秦婠摇头,与他走过一段小桥,桥下窄细的河流漂来几盏莲灯,随水而远。

“找不到。”她探身出桥,水里倒映出她的轮廓。

何寄想将人拉回,却见桥对面忽走来个佩刀的衙差,正是他在大理寺时的旧同僚,那人走到他们面前拱手行礼,何寄回礼问道:“康哥在巡逻当值?”那人便摇了头:“是卓大人派把衙门里的人派到这里来寻侯夫人。”

秦婠惊奇:“寻我?”

“还请夫人随我走一趟大理寺,卓大人有事急寻夫人。”那衙差道。

“可知何事?”能让卓北安派出大把人到闹市来寻她,定是要紧之事。

“不知。”那人道。

秦婠略作思忖后朝身后跟的人吩咐几句,命他们前去寻三个姑娘与邱清露,自己则带着谢皎、秋璃并两个护院往大理寺去,何寄也跟着去了。

————

天色暗透,官衙里的大多少人已经回去,只剩西侧厢房的灯还停着,几人立在房外说着话。衙役将秦婠与何寄等人领到院中后便向其中一人复命:“卓大人,侯夫人已到。”

廊上立刻走下一人,身着孔雀绯袍,神色凝重,正是卓北安。

“卓大人。”秦婠行个礼,问他,“不知何要事请我过来?”

卓北安今日神色与前几次见面不同,透着肃杀:“有劳夫人跑这一趟,实乃有位重要的人要见夫人。”

“是何人?”秦婠道。

“工部的都水郎中唐枫。”卓北安语毕侧身让出路来,请秦婠入内。

秦婠心头一惊。唐枫是随沈浩初离京之人,如今唐枫回来,可沈浩初却没回来…她心中不祥之感越发强烈,走的步伐很急,竟越过卓北安便进了屋子。

屋子不大,一眼望见,木架子床的青帐下躺着个男人,年约二十,头上缠着绷带,有血色透出,床边坐着大夫正替其扎针,另有两个杂役,一个捧水,一人捧盂,候立床尾。受伤那人秦婠没见过,但她已猜着,应该是唐枫。

唐枫闭着眼,也不知道醒没醒。秦婠走到堂中就止步,回望卓北安:“北安叔叔,这…”

“唐大人是今日午时被护送回京城的,他身上多处伤,到大理寺时已昏阙,入夜前醒过一回,说要见夫人。”卓北安道。

“那…那其他人呢?”秦婠大急。

卓北安摇头:“不知。本官派出的人找到他时,他只身一人被马驮着往京城方向跑。那匹马,应该是侯爷亲随沈逍之马。”

秦婠手颤了颤,发间一朵芍药滑出鬓角,被她一脚踏烂,她冲至大夫身边,急道:“大夫,唐大

人他…”

大夫还没回话,床上的唐枫就慢慢睁开眼。

“可是…侯夫人…”

“是啊,镇远侯夫人来看你了,唐大人有什么话就对夫人说吧。”大夫小声一语,退到旁边。

秦婠忙凑上前,一股血腥味夹着药味齐扑鼻间,唐枫脸色惨白,气若游丝,看到她却露了丝笑:“夫人来了?”

“来了,我就是秦婠。”秦婠微低了头道。

“我…见过侯爷画的夫人小像,一模一样…认得夫人…”他说得很慢,手又摸摸索索向胸口,“夫人,侯爷与下官分别前曾托付下官一句话并一样东西。”他缓缓将胸口处的东西摸出,将到秦婠手中。

“小婠儿,生辰快乐,来不及替你贺寿了,只有此物,托唐大人先带回京城,愿你年年岁岁人如花。”唐枫一字一句,说得极慢,口气却与沈浩初如出一辙。

秦婠眼眶已红,抖着手把唐枫带回的香袋打开,探指拈出几片轻飘飘的东西,却是形态不一的花瓣。花瓣已干枯,没了颜色。

“这是一路上侯爷替夫人收的各色花瓣。他…咳…发愁夫人的生辰不知要赠何物…路上艰辛,他没空闲去给夫人挑礼物…说夫人生辰乃是花神节…后来他就把沿途看到的花各取一瓣收进囊中,足有九十九种,无一重复…”唐枫说得接不上气来,断断续续地。

“侯爷人呢?”秦婠只觉香袋沉重滚烫,落在心间烙铁般疼。

“他…他与我分开了…不知…”又说了两句,唐枫精力实难支撑,忽又阙了过去。

大夫忙上前号脉施针,秦婠被迫离开床头,呆呆握着香袋站着,卓北安从后上来道:“秦婠…”才唤出她的名字,秦婠便倏尔转身,双手拽住了他两袖,眼眶通红地看他:“北安叔叔,告诉我,沈浩初人呢?他去哪里了?为何他没有回来?”

何寄见状忙上前想拉她,嘴里劝道:“秦婠,别这样。”

秦婠却不理会,只看着卓北安。卓北安道了声“无妨”,便以双掌托起秦婠手腕,肃杀的神色总算柔和下来,眼里只剩意味不明的复杂。

“秦婠,实不相瞒,我们也在找侯爷。侯爷与唐大人在回京路上遇到些难事,所以分道而行,唐大人先抵京,侯爷恐怕还在路上,我已广派人手去找,若一有侯爷下落,我便命人通知你,你莫太忧急。”卓北安的声音沉敛温厚,有着安抚人心的镇定。

秦婠唇嗫嚅两下,眼眶里的泪硬生生忍住:“北安叔叔,求你…求你一定把他找回来。”

卓北安看着她,她眼里情深一片,皆为“他”而起,忽然心痛难忍,可偏偏他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答应她:“一定!我一定替你找回侯爷。”

秦婠这才失魂地松开手,何寄瞧着同样五内俱焚,他知道她对那个人动心动情,却未料已情深如许,不由又是心疼又是嫉妒,恨不得把错误的时间再翻转过来。

一时间,屋里诸人心思各异,复杂难明。

秦婠将那香袋护入怀中,想着沈浩初的贴心温存与生死安危,一时喜,一时忧,心如火焚。

他到底,在哪里?

作者有话要说:T.T…………………

第127章 旧冤再现

隔着一条街巷,喧闹声传来,灯笼的光芒将黑暗的天映红,热闹的花神正在收场,她的十八岁生辰马上就要过去。沈浩初说过,等到她的十八岁生辰,要她给他一个明白的答案,是不是愿意成为他真正的妻子。她今天盛妆打扮,就是为着亲口告诉他,她愿意嫁他为妻,心甘情愿留在他身边,放下昔日种种恩怨…

不管他是谁,是真正的沈浩初,还是另一个人,她都不在乎,他只是她这辈子遇到的良人。

可这番话,她却没机会说出口。

“秦婠,你没事吧。”

耳边有另一个温柔声音,她转头,看到何寄年轻的面孔,眉扬目清间剑骨侠肠,最是少年洒脱时,却有牵肠挂肚的绵绵情意,化作隐忍微光,似夏夜萤虫,一夕即枯。

“何寄,这条路很长,很黑,我们别再往回看。”她望着前路,话说得平静。

大理寺外的街巷很长,两边有幽窄曲折的小弄堂,像大树的枝丫,灯火只能照出脚下的路,却照不出那些四通八达的分岔,像命运的巨网,稍有不慎便走迷了道,踏上错途。可哪条路是对的,哪条路是错的,谁也不知道,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回头看。

人生没有回头的路,即便重生,再走的路也是崭新并且未知,难以预料。

何寄见她将那香袋紧紧按在胸前,眉目疏落,对自己的态度已没有开始时的亲近依赖,越发连“哥哥”都不唤了,连名带姓地喊他,他心里隐约焦灼不安,听到她的话,他脚步一顿,她就已越过他去。

背影清瘦,果然没有回头。

走一段路,又坐了阵马车,秦婠终于到府,沈府的大门吱呀打开,秦婠从马车上下来,朝何寄颌首礼过:“多谢护送。”

何寄抿着唇,见她客气得不像从前,心里刺挠难当,想问个清楚,又怕有些事捅破后再不能回到从前,便只能艰难咽下,挤出个笑:“怎么忽然如此客气?你我兄妹多年,还说这些?”

秦婠便不作答,转身进府,挑灯的人簇拥着她进去,沈府的大门在她背后阖上,偌大的侯府门口霎时又只剩他一人一马,与静立左右的两只石狮。

回到蘅园,秦婠未更衣卸妆,只将一干人都遣退,独自坐在烛下将那袋花瓣倒白宣上。花瓣枯黄发脆,她小心翼翼地一片片拈起,生怕稍有大力就将花拈破。

花瓣有胖有瘦,有尖头有圆边,有长有短,每一瓣都不同,是他这一路南下所遇的花,不拘品种,不拘颜色,或许是田垠的野花,或许是山野绽放的春色,他踏泥而下亦或纵身上树,每每遇见便摘入囊中,将所行所见与相思一起纳入,赠予她知。

“傻子。”秦婠拨弄着满纸的花瓣,忍了半天的眼泪终于滚下,在宣纸上晕开。

梆——梆——

子时的更声敲响,烛火爆了朵灯花,她的生辰彻底过去。

起身,洗漱更衣,摘去簪环,散下长发,头上的芍药已蔫…她沉默地上床,拥被而卧,将青帐落下。

————

是夜,夏风忽至,扑得檐下灯笼一阵乱晃,廊下值夜的小丫头在地铺上睡得实沉,风声啸起,她不过翻个身继续睡着。屋里的正主却已醒来,她长年浅眠,稍有风吹草动就睁眼。对面锦榻上的丫鬟也睡得实沉,屋里只有她细微的鼾声,正主放开挑开床帐的手,盯着漆黑的床顶发呆。

醒了,就再也睡不着。多少年了,这毛病仍旧改不掉。

窗外树影摇摇晃晃,天边有电光驰过,似有暴雨将倾,她才要闭上,那电光劈下,床帐中间一双手被照得阴森灰白。她蓦地瞪大眼,刚想叫,床帐被撕开,有道黑影扑来,紧紧捂住她的嘴。

“嘘…是我。”

床上的人巴着他的手,胡乱蹬床的腿渐渐停下,只有眼眸仍瞪着,试图在黑夜里看清来人的脸。

“我来了。”那声音阴柔,听不出男女,“你们动作太慢,并且已经打草惊蛇,黄氏已经曝露,外面有人在查她的来历,马上就会查到这里,他让我来帮你了…接下去的事,交给我吧。”

“你想留在沈家?这里没有你的藏处。”她安静下来,他终于松手。

“我不会藏在你这里,我有别的藏处。”他似乎在黑暗露出笑脸,“不欢迎我回来吗?母亲。”

“你想做什么?”她拽住他的手甩开,从床上坐起。

“镇远侯回不来了,镇远侯夫人也没必要留下,让他们去阴间再做夫妻吧。”

电光劈裂天际,窗口白光一闪,照出他阴郁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