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的私心太重了,她只要在偶尔的交谈中稍加提点,宋氏便能从其中摸出脉络,一点点地教坏沈浩初,再轻而易举地挑拨他们的祖孙感情,他与小陶氏的感情…

她不声不响地呆在沈家,将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慢慢地磨着他们,也磨着自己的早就枯萎的时光,直到五年前重遇乔宜松。

他将黄氏安插进沈家,开始与她有了里应外合的复仇,而这个复仇,从沈家这一代的镇远侯沈浩初开始。

“春子根的毒,是你下的?”沈浩初一桩桩地问,拖延着时间。

他猜,沈浩允一定也对这些乌烟瘴气的事好奇。

“是啊,毒是他带进来的,我让黄氏下的。每一回下毒的方式都不同,下毒的人也不一样,有时是厨子,有时是丫鬟,有时不下,你们怎么查得到呢?不过后来你们有所警觉,你媳妇又聪明,自己开了小厨房,我便暂时罢手了。”林净秀淡道。沈浩初未成亲前的吃住被老太太管着,不容易下手,所以才拖到了他成亲之后,不想成亲之后这夫妻二人反更加谨慎,像早有所觉般。

“你媳妇聪明,老太太有心将家事交给她,而我并不想让她接管家事,刚好你二婶也不想,所以,我就让黄氏将马迟迟的事透漏给你二婶,她知道了果然下手,打算离间你们夫妻感情,污你名声,顺便让你媳妇发作,触老太太的霉头。”林净秀慢条斯理说着,毫无隐瞒。

沈浩初和秦舒的事,是她透漏给乔宜松知道的,而后乔宜松找到了和秦舒相似的马迟迟,用马迟迟来勾引沈浩初,埋颗棋子留待日后使用,本来不会那么快用到,谁知秦婠入了老太太的眼,如此她便提前使用了马迟迟这颗棋子。

可不想…此事又被秦婠压了下来,并没如预料那样爆发,反倒让老太太更喜欢秦婠些,而另一头,马迟迟的姘/头王新竟是林净秀娘家的远房亲戚,早年见过乔宜松和林净秀,不巧的是又因马迟迟的关系将乔宜松认出,便觉二人有所牵扯,便悄悄寻到沈家打算讹钱,却被人赶走。

林净秀生恐有意外,便把此事传给乔宜松知晓。乔宜松是个狠的,知道此事后一不做二不休,找人杀了王新,因而才牵扯出何寄被冤、秦婠替他脱案之事来。

“马迟迟之事后,老太太对秦婠越发信任,果将家事逐步交托,而我亦察觉她在暗中调查春子根、王新之死这几桩事,甚至还查到瑞来春堂头上,连乔宜松利用生意控制你二婶,还有麟角丸、栖源庵这些事,都慢慢被她发现,我怕她越查越多,就让黄氏怂勇你二婶在她常用的香里动手脚。不过算她命大,那香里的毒原不会这么快发作,只会慢慢蚕食她的精神,谁知因为冬日密闭的关系让毒急发,倒救了她一命。”

想起毒香案,秦婠的脸白了白,沈浩初也沉了脸。

“后来,因为毒香之案,你肃清沈家,把全府的人都清理一遍,我也没什么机会出手,就暂时搁下,而乔宜松也已借着栖源庵之事要到庆喜庄,事情都在掌握之中。你离京前往清州之事,乔宜松早就通知清州那边,江南王不会放他回来的。而京城只剩下秦婠,本以为翻不出大浪,谁知竟然查到庆喜庄去,甚至发现庆喜庄地契之事,还找到了沈从山的灵位…”

沈从山的灵位被秦婠带回沈府,还是黄氏在老太太门外瞧见后告诉她的,那日恰是秦婠与邱清露合力布局要揪出黄氏与她身后之人的第一步。

“我又将此事告诉乔宜松,岂料他竟托人传话于我,说…说他把浩允带回来了!往后的事,会由浩允亲自动手!”林净秀提及此事,恨然地看着乔宜松。

就是沈浩允的出现,改变了所有。他比所有人都狠,亲自设计抓走两个孩子,用以要胁控制住邱清露,让她们为了引出背后之人而设下的局成为了污陷秦婠的杀人案。

“黄氏是谁杀的?”沈浩初又问。

“是我!”这回回答的人,是沈浩允。他眼里有兴奋的光,仿佛做了件足以让人称赞的事,像要讨赞的孩子。

威胁邱清露带自己进了沈府,他便藏身二房,又知道沈从远与寡妇间的勾当,索性利用了这个空子,先扮成女人的模样杀了黄氏,再将那衣裳套到昏迷的秦婠身上…

不过可惜的是,时间仓促,有许多地方未能思虑周全,仍旧叫卓北安找到破绽。

但没关系,很快,沈浩初的死讯就传回来,秦婠陷入崩溃,竟放下一切不管不顾跑去广泽,如此一来,整个沈府无人再能绊住他们,他便一不做二不休,将所有人一步步抓了起来。

这才有了今日局面。

乔宜松原要利用他对付沈家,可不料却反被他利用。

“那你为何又要让陆觉烧应天府的卷宗?”沈浩初转头问乔宜松。

“我并不想这么快暴露自己的身份,让你们怀疑庆喜庄,怀疑阿秀。”乔宜松苦笑地望向林净秀,“阿秀,你为何不愿信我这一回?我想报仇,也想带你走,给你风风光光的日子,而不是像从前那样无权无势,连却报个官都被人打出来!”

“你想要的,太多了。”林净秀摇着头,不再将目光分给他,只望向沈浩允,“把火把给我好吗?如果你一定要报这个仇,那便杀我吧,是我将你生下来的,千错万错,只怨我一人!”

话一句句说着,路一步步走着,她缓慢地靠近沈浩允。

沈浩允有些怔忡,任由她的接近,可就在她的手要触及他之时,他忽然转头——

卓北安的人不知几时已悄无声息地把后面一扇窗的封木撬开,正把人往外慢慢地送出,此时已救出一大半人,还剩了几个。

此举惹怒沈浩允,他发狠地将火把往茅草点去,林净秀纵身一扑,将人撞到朝风阁里。朝风阁里剩下的人惊叫着往旁边挪去,沈浩初和何寄见势同时冲去,想要抢出余下的人。

“浩允哥哥——”明烟再也忍不住大叫一声。

沈浩允正要将火把扔向茅草,闻言动作一滞,看到明烟爬满泪水的脸,他惊慌失措地推开林净秀爬起,朝外走了两步,又退回,突然发起狂来:“为什么?你们为什么把她带来?为什么让她看到我这不人不鬼的模样?”

二十四年来,只有这一个人,视他如亲如友,温声细语地和他说话,教他驯鸽,听他说书里的故事,他终于不那么寂寞了,终于觉得在她眼里自己也是个正常人,可今天,这最后一丁点美好都被打碎——她看到他杀人、纵火,亲眼见到他最丑陋阴暗的一面。

她会像其他人一样,深深恐惧害怕他的存在。

沈浩允难以遏制地挥舞起火把来,火舌舔着楼里悬垂的帷帐,火猛地窜起。

“浩允哥哥,你别这样,你快出来,出来——”明烟声嘶力竭地叫着,想要冲进去拉他,却被身后的人死死拉住。

“别过来!”沈浩允阻止别人接近自己,也不管他们如何救人。

尖叫声成片响起,林净秀飞快跑到沈芳润和沈芳善姐妹身边,用尽全力解开二人脚上绳索,拉着两人到楼外。沈浩初和何寄各自抢了余下的人出来,那楼里便只剩下沈浩允一人。

“娘!”

“阿秀!”

芳润姐妹和乔宜松的声音同时响起。

却是林净秀将一对女儿带到楼外后狠狠一推,将两人推离朝风阁,嘴里道了句:“芳润,芳善,我知道你们这些年怨我恨我,是我没能尽好母亲之责,我满手血腥,一身阴暗,不配为人母,日后…没了我这罪孽满身之人,你们好好的活着…”

语毕,她竟转身冲进火场。

帷幔被烧断落下,烧到满是火油的茅草上,顿是窜起一片火海。

“浩允,你怨我这些年未尽母亲之责,如今,我便来陪你。这二十多年的恩怨仇恨,今天便了结在这里吧,刀山火海,母亲陪着你。”

大火之中,温语传来,像熨帖人心的歌谣。

沈浩允怔怔看着她,手里火把“咚”地落地。大火隔开了两个世界,火光之外的尖叫呐喊都成了彼岸遥不可及的纷乱,他终于笑了笑,在大火中转头,看着火光之外朦胧的姑娘,遥遥挥手。

再见,谢谢那满天飞舞的白鸽和无数次的陪伴,只是可惜,他不能再陪她了。

没有他的世界,会更干净吧。

几声扑棱,天际鸽群掠过,飘落数片白羽,像雪一样,覆在这场生离死别之上。

第161章 善后

尘埃落定的感觉,像做了场隔世的梦。

已经过去三天,可秦婠睡醒时,眼前似乎还是浓烟滚滚的天空与炽热的大火,嘶喊尖叫哭泣的声音,像一曲急弦高调,在耳边缠绕不散。火光后模糊的面容,被倒塌的梁柱遮去,最后一面,依稀是个笑容。

死亡于他们而言,大抵是个解脱,痛苦属于生者。

比如明烟,比如沈芳润、沈芳华,比如老太太,还有乔宜松…

秦婠不知道那场大火最后如何扑灭的,她被沈浩初强硬地拉离东园,拉出沈家,送回秦府。火一直烧到入夜,火光映红了兆京的天,整个京城的人都见证了这场可怕的大火。

这场火,宣告着镇远侯府数十年繁华的落败,却又是崭新的崛起。

“还在睡?”帘子外头传来男人压低的声音。

秦婠的回忆停止,手肘撑床支起半身,探出青纱帐外。

“醒了。”在秋璃回话前,她先开了口。

声音有些哑,尾音卷起,全是未散的睡意。

男人掀帘进屋,感受到屋里丝丝沁凉,扫了眼床上的人,眸子一眯。

秦婠怕热,屋里置了冰鉴,凉得像初秋,偏她半倚在床上,身上只有件湖水绿的绸抹胸松松系着带,两条藕臂在青纱帐下晃得人眼晕,一头乌油的发垂肩而落,风情自是无声而洒,可恨她竟不自知。

“你不冷吗?虽是盛夏,你也不该贪凉。”沈浩初踱步上前,顺手抄起桁架上的纱袄,面不改色地坐到床侧。

秦婠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还是午间他给自己后背上药时的穿着,那时困倦,那药抹着抹着她就睡着了,不想竟一觉睡到他回来。她忙将薄薄的寝衣穿上,道:“你怎不唤醒我?”

“这段时日你累坏了,多歇歇吧,外面的事有我。”他将她的长发勾到耳后,又道,“这里住着可惯?委屈你了。”

秦婠摇摇头,她只在秦府住了两天就被他接回这里。这是沈家在南面的别苑,沈府被那把火烧毁大半,一片焦黑,要翻新后才能住人,所以沈府人暂时迁到两处。别苑不大,住不了那么多人,大房与二房分开,二房搬去另一处宅邸,他们夫妻则带着老太太与三房的两个姑娘搬到这里。

“终于不用面对那一大家子人,我不知道多舒服。”秦婠私心觉得,哪怕回不了大宅子,就这么住在小宅里,身边只有可心的人,也比从前舒服,就是辛苦了沈浩初,要几处奔波。

这地方离皇宫远,不管是上朝还是去官衙都不方便。

“累吗?”她抚上他的脸,指尖从他下巴瘦削的线条划过,心疼。

“不累,我回来瞧瞧你的,顺便换身衣裳进宫见皇上。”沈浩初身上穿的是素白丧服,他刚从二房那边回来。沈从远被乔宜松杀了,二房正办丧事,原该他们夫妻都过去的,不过他们这边也有太多事要处理,再加上秦婠箭伤未愈,沈浩初便不让她过去操劳,只打算在最后出殡时让她去露个脸。

“吃了饭再进宫吧,否则进了宫又没得吃。”秦婠更加心疼,这人白天家事公事两头跑,到夜里还要被皇帝召进宫议事,铁打的筋骨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不用了,来不及。”他摸摸她的脸,真想好好陪陪她,可惜那案子还在审,又牵涉江南王,一时半会都了结不了,他不得空闲。

“皇上也是,一点不知道疼人。”秦婠闷闷低下头。

沈浩初失笑:“你知道疼我就可以了。”

秦婠撅了嘴,很快又朝外头喊:“秋璃,包两包点心让侯爷带着路上吃。”

秋璃隔着门帘应了声,自去准备。秦婠已掀被下床,趿了鞋要替他更衣,沈浩初捉住她的手,道:“你伤着,不用你来。”秦婠扫开他的手,自去解他腰间革带,小手轻轻一动,就环着他的腰将革带解下,沈浩初的耳朵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了。

没多久,衣裳已经换好,秋璃亦将包好的糕点拿来,秦婠亲自递给他。

“这包你带着路上吃,垫垫肚,等回来我再给你做别的,另一包…”她顿了顿,低头,“北安叔叔会和你一道进宫吗?”

从大火那日起,她就再没见过卓北安了。

沈浩初明白她的意思:“嗯,我会交给他。”

“沈浩初,我…”她张张嘴,想要解释什么,却又说不出来。

两个卓北安,同样的性情、脾气,双份的好,可她只能回应一个。虽说与那一位之间并无私情,但这段时日他对她的诸多维护,若单纯以恩义来论,却又失之真心,她还不了,给不起,只能略尽绵薄之心,盼他安好。

“我明白,你不必解释。”他摸摸她垂在自己胸前的脑袋,对过去的自己,他何尝没有那份愧疚?

秦婠轻轻推他:“好了,快进宫吧,天色不早,再晚就错了时辰。”

“别等我,早点睡。”他俯头在她颊上啄了一小口,转身离去。

秦婠脸红红地看着人离开,半晌才回过神来。

————

日暮时分的火烧云十分壮烈,让在园子里走到一半的秦婠驻足,她又想起那场大火。

“明烟姑娘可好?”轻叹一声,她问跟在身边的蝉枝。

大火之后,明烟亦被接回这里。

“还好,就是一直在…在浩允公子的灵前守着。”蝉枝回道,按辈份,沈浩允是嫡长孙,她对他的称谓有些拿不准。

秦婠并不在意这些,只道:“让人多照看着她些,劝劝她。”话虽如此,可秦婠知道旁的劝慰大抵是无用的,有些痛,只能自己走出来,一时有些唏嘘,她又问,“芳润与芳善呢?”

“六姑娘和七姑娘,也在三太太灵前守着。”蝉枝回道。

虽说这两人做错了许多,可世俗又何尝对得起他们?既然以命偿还了,那身后的尊严,也该保留,所以秦婠与沈浩初商量后,在园子西边给他们搭了灵棚治丧,虽说不算隆重奢靡,却是简单庄严。

生前未能以沈姓入家门,死后,沈浩允总算堂堂正正地成为沈家子孙。

园子不大,话说了几句,秦婠就走到新安院外。院里很安静,婆子丫鬟们都蹑手蹑脚做事,看到她过来,连礼也行得小声。秦婠站在院里并没直接进去,里面的人接到通禀出来,是正在老太太跟前服侍的小陶氏。

看到小陶氏摇头,秦婠不由叹气:“老太太还是不愿见人?”

被救回之后经历大火,又被揭疮疤,还要面对沈从远、沈浩允和林净秀的死,白发人送黑发人,老太太年事又高,哪里撑得住这连番打击,一下子就倒了,话都说不利索,也不肯见人,哪有半分往日精厉的模样?

“那老太太的身体可有好转?”秦婠又问。

小陶氏还是摇头:“针药都用过,没有好转的迹象,我恐怕…”

余话未尽,却是彼此心知肚明。

秦婠不由想起那一世,老太太是在她嫁来沈家的第三年离世,如今才第二年…她攥了攥拳,松开。

“该备的东西,都备下吧。三妹妹的婚事也加紧点筹备,她年纪也不小了,婚事经不得拖。”秦婠小声道。

小陶氏点头,掩不住眼中忧愁。

秦婠便仔细打量她,她娟秀的脸上已有些细纹,在沈府呆了这些年,唯唯喏喏地活着,眉目还算平和,没有后来的戾气恨意。

沈家腐烂的根虽已拔出,但那枚蝴蝶印痕却始终无法解开。

也许,他们的重生改变了太多轨迹,蝴蝶印痕已不会出现,又或者,它还蛰伏在深处,伺机而动…

秦婠始终担心。

————

沈从远出殡那日,秦婠去了。

宋氏形容憔悴,哭得两眼肿如核桃,行动都要扶着,几房小妾都跟在身后嘤嘤直哭,只有夏茉挺着要临盆的肚子,面色惨白地站着,不知在想什么。邱清露默默垂泪,将两个孩子抱在怀里,看到秦婠时淡淡行了礼,没有多说什么。沈芳龄也回来了,与母亲抱头恸哭,却在沈从远葬下之后与宋氏撕脸大吵。

为了那一万多两嫁妆银子的欠条。

秦婠还未归家,便已听到这母女二人争执的声音,无非是沈芳龄嫁去杜家之后日子捉襟见肘,撑不起她的排场,陪嫁的东西又是次品叫人笑话,压箱银是石头之事也叫人发现,累得她婆婆丈夫在外头也被人取笑,回来她的日子越发难过,哪有半分新嫁妇的和美?她只能回娘家向母亲讨那压箱银。

可乔宜松已伏法被拘,宋氏在外投的银两都打了水漂,此时又分府而住,哪还能再匀出钱来给她?母女两吵得不可开交,听得在外送客的沈浩文脸一阵红一阵白,在沈浩初面前几乎抬不起头来。

她母亲做的那些混账事,祸及儿女,连沈浩文都忍不下去,再看身边神情淡漠的邱清露,她只是紧紧抓着一双儿女的手,什么事都不管,他又满心愧疚。

这情景看得秦婠在回家的路上长嘘短叹,直感慨:“日后我必不要我的儿女受这苦。”

沈浩初斜睨她,重复:“你的儿女?”

在哪里?

秦婠顿时涨红了脸。

哦,他们连房都没圆呢。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可以说一声,倒计时了,虽然后面还有很多东西要交代…

下一篇,我一定要写个轻松点的。

感觉我们要分开很长一段时间了,嘤。

第162章 成亲

林净秀和沈浩允的出殡日,比沈从远晚了两天。虽然沈浩初已经替她挡下许多事,但秦婠仍旧为此忙得脚不沾地。

虽说出这样的事,但隐讳之事不与外人道,林净秀仍是沈家三太太,与沈家三爷从溪合葬一处,沈浩允则另辟了风光秀宜的墓穴葬下。

几抷黄土,红漆石碑,此一生终了,恩怨俱散。

明烟在沈浩允入土之后向沈浩初与秦婠辞行。

“明烟姑娘,你举目无亲,一个姑娘家如何在外独居?不若留在侯府吧,如今府内虽不济,但给你片瓦遮头,让你衣食无忧还是可以的。”秦婠留她,虽然明知留不住。

她连包袱都已经收拾好了,穿的仍是旧日粗衣,头发编成辫,干干净净,没有泪痕,还有些微温和的笑,站在碧空之下,似那只停在枝梢的鸽子。

秦婠怜惜她。

“多谢侯爷与夫人宽厚,容明烟在此为他殓骨收埋,如今心愿已了,再无牵挂。明烟手脚俱全,不会饿着自己的。”明烟笑了笑,又见秦婠仍一脸担心,方道,“我…遇着惠圆师太了…”

惠圆师太便是栖源庵的住持。

秦婠想起秦雅:“你该不会想绞了头发当姑子吧?”

明烟“扑哧”笑出声,露出这个年纪的俏皮来:“夫人多虑了,明烟不打算当姑子,只是眼下…侯府也不需要再供养栖源庵,庵里的师父和收留的孩子没了去处,惠圆师太打算在京郊开间善堂,一则给他们容身之处,二则也救些无依孤儿,她让我回去帮手。”

秦婠松口气——这么年轻的姑娘,绞了头发当姑子,委实可惜。

“实不相瞒,其实先前他与我商量过日后之事,他说待他了结心事,便带我开间善堂收养那些因疾被弃的孤儿…如今,也算是我代他完成夙愿吧。”明烟说着说着,头又渐渐垂下,“今生无德,但修来世。”

这个“他”,指得自然是沈浩允。

秦婠顿时说不出话来,心里酸涩满涨——分明是害过他们的恶人,可如今好像恨不起来。

“也好,总归是条出路。”半晌没开口的沈浩初握紧她的手,温言,“善堂初成,都是使银两的地方,光靠庵里师父们的化缘怕是不够,你替本侯转告惠圆师太一声,侯府的供养不会变,这两个月落下的例银,本侯稍后着人送去,你们若有难处,也只管遣人来告诉我们。”

闻得此语,明烟大喜,她没有推辞,跪下替惠圆师太和庵里的师父们拜谢他二人,被秦婠给拦住。秦婠瞧着她晶亮的眼眸,心中渐安。

————

送走明烟,秦婠又去看望沈芳润与沈芳善姐妹。

两人正在屋里看林净秀留下的东西,各自穿了身素白的孝服,头上戴着白色绒花,身上只余黑白两色,越发显得楚楚可怜。林净秀本是农家女,沈从溪也是不受待见的庶出子,二人手中并无长物,留给姐妹两的东西并不多,无非是些日常首饰,还有一包银两,是林净秀这些年攒的月例。

姐妹两一件件抚过母亲的首饰,暗暗垂泪,沈芳华今日也在,正细声细语地劝慰二人。

“这么多年,竟是我们误会了母亲。如今,连尽孝的机会都没有了。”不知想到什么,沈芳润握起妆奁中的一根簪子细细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