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旁边的人七嘴八舌,朱八更是心乱如麻。从这些杂七杂八的话中,他已经能够听出不少人已经有了异心,可是,这能怪他们么?明尊确实给穷苦人找了一条活路,只要是入教的人都能每月得到一些钱粮,但是,这都不是能够白白接受的。他们要做的一是发展更多的信徒,二是在能够维持温饱的状况下向明尊献祭表示虔诚。这些做法平时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是,一旦有了比较,那么,人心自然是会变的。

是虚无飘渺的明尊实际,还是一个青天大老爷更实际,对于寻常百姓而言,这个答案无疑是异常简单的。数日之后,一个乡民便偷偷去了余杭县衙。

自从高俅那里有了回文之后,赵鼎便愈发忙碌了起来,原本无意见一个没什么大事的农户,但是,当听说对方的来历之后,他立刻便改了主意。在如今没有更多线索的时候,有人送上门来自然是最好不过的结局。

他没有在公堂上摆出架子接见,而是直接命人将其带到了一间宽敞僻静的屋子,然后便遣退了所有无关人等,这才朝来人点了点头。

“就是你要见本官?”

那乡民也是第一次独自见官,脸上自然是慌慌张张的,原本还站着的他在听到这句问话之后,竟然情不自禁地跪了下来,磕了一个头才结结巴巴地道:“大……大人,小人……小人张二狗,今……今天求见是……是因为……”太过紧张的他一下子卡了壳,不由激动得满脸通红。

“好了好了,这不是公堂,你用不着那么紧张!”赵鼎露出了一丝笑容,适意地摆了摆手,“你起来说话吧,要是渴了,旁边有茶,不妨润润嗓子!”

张二狗打出娘胎就从来没见人对他这么客气,当下便觉得受宠若惊。小心翼翼地爬起来之后,他哪敢去动旁边的茶盏,只是使劲吞了一口唾沫便肃着手站了。

赵鼎鼓励似的点点头:“不用着急,慢慢说,本官决不会怪罪你!”

有了这句话,张二狗顿时多了几分底气,当下便详详细细地把自己信奉明尊教的经历讲述了一遍,末了才很有些畏缩地问道:“赵大人,小人回去之后仔细琢磨了您的话,不敢再信这邪教了。只是这明尊教实在是势力大,当初小人的村里头也有毁谤明尊的,听说那人第二天便暴毙而死,灵验得很,所以村子里几乎没人不信。小人这一次出首,就怕回去之后遭了报应,这一条命不算什么,可小人家里还有妻儿老小,实在是……”

了解大概情况之后,赵鼎只觉得后背心都凉透了。他万万没有想到,明尊教居然已经在乡间发展到了这样的程度,整个村子竟全都是信徒,要是其他村庄都是这样,也就是说,一旦有变,便可以造出巨大的声势。尽管心中惊骇,但是,当着张二狗的面,他却掩饰得滴水不漏,脸上的笑容依旧温和可亲:“你放心,你今天说的事,本官替你保密!你是个本分人,这一次孔庙修好之后,你要是愿意,本官还可以让你寻一点其他差事做。”

送走了感恩戴德的张二狗,赵鼎原本想再写信给高俅,但左思右想却有些不放心。这些民务上的事情向来有轻重缓急之分,要是高俅认为不重要而耽误了,那可就非同小可。想到这里,他连忙命人准备了马车,竟是亲自往杭州城内赶去。

得知赵鼎来见,高俅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直到赵鼎把事情始末来由一一说了,他这才明白了过来。“元镇,看来我果然没有看错人,要是别人,上书一次也就够了,想不到你还亲自跑这一趟。民政无小事,这点道理我还不至于不明白,你放心,一接到你上次的上书,我就移文各县以及两浙路和江南东路各州县,令他们严密注意明尊教的动静。”

“相公远见,下官不能及也。”赵鼎此时方才领悟到高俅早有准备,心中立刻松了一口气。不过,他想想还是补充了一番,“不过,百姓信明尊只是为了生计,和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不同,所以不可一概而论。今后若是真的查实明尊教为邪教,还是应该将普通百姓和真正的教众有所甄别,也可以避免存在冤情。”

“唔,元镇说的很有道理。”高俅赞赏地看了赵鼎一眼,心中暗自点头。二十岁出头便能稳重至此,足可证明赵鼎是可用之才。这样看来,若是此次明尊教一事真能处理得好,自己也该上书朝廷举荐。算起来,自从宗泽之后,自己似乎没有正儿八经地举荐一个人,横竖大宋朝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自己也不算违规。

正踌躇间,他突然想到了另一件事,犹豫片刻,最后还是决定对赵鼎交待两句:“元镇,既然明尊教的事是从你的地头上起的,那么有件事我便得嘱咐你。明尊教在东南一带传播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我早已让小七去查证此事。据他所言,明尊教似乎并不只是意图不轨,很可能还有其他企图,其中甚至有外力干涉。所以,你倘若遇到这类事需要处理,不妨放长线钓大鱼,莫要为了立功而打草惊蛇,你明白么?”

赵鼎已是听得愣了,他原本以为自己是第一个注意到明尊教端倪的人,却想不到高俅早已派人在查,而且注意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等到他领会了这番话,方才醒悟到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刚刚高俅说查证此事的是燕青,那自己原本把他当作衙内岂不是大大地走眼?想到这里,他不由露出了几分尴尬,更是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高俅却不知道赵鼎和燕青之间还有一段隐情,只以为他是在懊恼:“元镇,少年得志原本是好事,你在大事小事上也从未疏忽过,这一次的事我也不过白嘱咐几句罢了。民变是大事,但倘若涉及敌国更是大事,两边都马虎不得。好了,你是余杭县尉,一县的事都靠你打理,用了饭便赶紧回去吧,别让百姓找不到你这个父母官!”

听高俅这么说,赵鼎自然连连点头,只是却不肯留下用饭,直到高俅沉下了脸他才答应了下来,心中自然还是有些窃喜的。寻常宴请暂不必说,但这等随意留客之举,往往只是在极为亲密的亲友之间盛行。

第四十章 连暗示好事渐成

自唐宋以来,士大夫便日益崇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宗旨,每日饮食力求翻新,五花八门的花样足以让前人咂舌。一顿家常便饭,冷热数十道只是寻常事,若是遇着宴请,那更是要让四五个厨子忙上整整一天,而其间浪费的钱粮往往可供普通人家过上一年半载。

身在世间,高俅自然不能免俗,在他看来,既然一分一厘都是自己赚的,那么,民以食为天,在吃上头多下点功夫也是人之常情。不过,他一向的习惯是吃不完的菜肴点心全部赏了家里的下人,而且是内外均得,没有什么厚此薄彼,由是自然是皆大欢喜。

酒醋白腰子、炒鹌子、烙润鸠子、湖鱼羹、田鸡串……连高俅自己看到这一桌子菜肴,都感到没有下筷的地方,更不用说尚未在这上头用心的赵鼎了。

这其中也有一个缘故,自从高俅当日对妻子露出口风,为高蘅选夫婿这个话题不知为何便在府里渐渐传开了,久而久之见主人对赵鼎分外不同,那些下人便都把赵鼎当作了未来的佳婿。毕竟,高蘅是一直被高俅夫妇当作千金一般养在家里的,虽然是侄小姐,但将来出嫁必然是高俅亲自操办,因此厨房里的几个厨子厨娘一听说是留赵鼎用饭,立刻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巴结。

“这些家伙,听着风便是雨,巴结得也太过了!”

高俅情不自禁地笑骂了一句,便示意赵鼎坐下,这才对旁边的高升吩咐道:“你去厨房,每人赏五贯钱!不过,今后没有特别吩咐的全部按照常例,要是换了别人,还以为我是炫耀豪富!元镇以后都是常来的,让他们别把人给我吓跑了!”

赵鼎起初也被那一桌二十几个盘子吓了一跳,及至听出高俅话中有话,他不由心中剧震。他原本就是聪明人,所以才会在当初高俅随口一问之后立刻写信给母亲问讯,如今听高俅似乎有旧事重提的意思,一颗心自然而然地提了起来。

高俅摆手示意高升斟酒,又对赵鼎笑道:“原本只是留你用一顿便饭的,谁知他们竟用了这许多功夫。你回去后还要处理公事,酒便以三杯为限,如何?”

“多谢相公体谅!”赵鼎见高俅亲自递过杯子,连忙欠身双手接了,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我自幼丧父,全靠家母一力抚养,所以一向俭省惯了,刚才一看这架势着实一惊,让相公见笑了。”

“元镇这么说便过了,难不成人人都是生来富贵不成?”高俅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便露出了一丝追思之色,“你乃是朝堂新贵,家底又不算厚实,若是像那些不知轻重的人一样和人攀比吃喝,那即便学问再好也是不足取的!别人都是等到他日腾达之后方才把父母接到身边,你却一中进士便将母亲接到了京城,为人如此纯孝,岂可是那些生于膏腴之家的纨绔能够比拟的?”

高俅的这句赞语正中赵鼎的心坎,他自幼丧父,全凭母亲抚养,因此事母至孝,即便知道东京地高宅鬼,却依旧借了一笔钱先在京城安置了母亲。正因为如此,他的俸禄如今一多半都得用了还债,就连置办家人也是捉襟见肘,如今统共身边也就两个家人而已。

但是,这些苦经他自己知道,却不可对外人道。当下他只是谦逊了一句:“相公谬赞了,身为人子这是应当的。”

“好了好了,你再客气来客气去,这满桌的菜都要凉了。”高俅伸手止住了赵鼎接下来的话,摇头一笑道,“你要是也学那些矫情的只动两三筷子,可就辜负了那些厨子花费的大把气力了!”

当下两人便开始用饭,直到高俅见赵鼎似乎差不多了,这才命人撤去盘子,一一漱口之后方才上了茶。此时,他才斟酌着字句问道:“元镇,此次我南下的时候从数百个进士当中挑选了你们,便是存了一个示范的例子,因此,你们这些天以来的所有政绩,我都一一具折详细禀明了圣上。区区县尉不过是一个起步,今后的仕途之路还很长,你须得有一个准备。”

赵鼎哪里不知高俅正在面授机宜,立刻坐直了身子。同为一科进士出身,名次相近的人也许却会在之后的宦途上大相径庭,一个可能扶摇直入政事堂,另一个却可能永远在地方上蹉跎岁月,这都是常有的事。而高俅如今交待的便是此中关键,他自然是格外上心。

“历来考中进士的,先在中枢放一放,然后便到地方做官,这就比那些一开始便放到各地作县尉的高上一等,但是,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见赵鼎听到县尉两个字似乎有些不自在,高俅不禁露出了一丝微笑,“你不要忘了,蔡元长的宦途,便是自钱塘尉起步的!”

赵鼎旋即感到豁然开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不过是庸人的想法,蔡京能够有如今的地步虽然也沾了机遇的光,但总脱不过手段和才能。他虽然对蔡京的一些行径很看不惯,但是,他却不得不承认,古往今来能够如蔡京这般抓牢君王心意的人实在不多。

“不过,君子重德小人重才,此话虽有偏颇,但历来君王用人以德为重,而以才次之,虽然因此而养成了一批空有德行而无治事之能的庸才,但是,仍然被人认为是用人的正道,这一点元镇却不可忘!”高俅渐渐语气加重,带上了几分告诫的意头,“七县之中,我也早有了一个比较,余杭在你的治下确实显露出了几分新气象,所以,你必定是要再往上拔的。然而,你太年轻,难免不会招人闲话,所以,该做的功夫你一定要做足,千万别给人留下可以攻击的把柄。就如上次的信徒聚众闹事,若是你当日只以安抚为主,便会被人斥之以惠民损上,幸好你掌握了分寸!换句话说,只要有人保举,地方上的政绩反而是最最可靠的!”

赵鼎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事到如今,他终于明白了过来。中枢的水实在是太深了,除非是状元,否则区区一个进士恐怕会立刻被淹没,更不用说名字上达天听。而只要有一个得圣意的举主,只要确实在地方上有政绩,则立刻便能够让天子记住,转眼便是将来拔擢的一个砝码。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再多说什么都是空的,当下他便重重点了点头:“相公放心,下官明白了。”

二十出头的人,正是风华正好的年纪!高俅看着赵鼎沉稳的模样,怎么都没法和当初那个急躁的小伙子联系起来,这不过是区区几个月功夫罢了。

沉吟片刻,他终于还是带出了那个话题:“令堂也已经是有些年纪的人了,一直独居恐怕也有所不妥。最近内子正好有事情要上京一趟,正好可以去探望一下令堂。若是你有什么书信或是话要带的,不妨让她带进京城。”

赵鼎先是一愣,但立刻领悟到了高夫人英娘此行的用意。他毕竟没有想到事情会来得那么快,因此竟不知说什么是好,愣了老半天方才蹦出了一句话:“那便有劳高夫人了!”

宾主又攀谈了一会,赵鼎见高俅似有倦意,顺势起身告辞。高俅也没有起身远送,嘱咐了两句便让管家高丰景送赵鼎出去。

才出了高俅那座小院,高丰景便突然停下了脚步,转头对赵鼎躬身一揖道:“赵大人,夫人交待说,您倘若方便的话,便再过来一次,若有什么话也好当面说,她必定会将原话带给赵老夫人。”

赵鼎原本有些恍惚的心神顿时一凝,高俅刚刚暗示完的当口,高夫人英娘又突然提了这话,无疑是说明此事已经大成。他强自按下心头激荡的情绪,微微点头道:“那便请你回报高夫人,多谢她的好意!”

正房之中,听了高丰景的陈述,英娘便点了点头令他退下,这才对旁边的伊容和白玲笑道:“你们看看,高郎挑中的人真真是聪明透顶的人,这一说他就明白了!要是换作那些一心一意讲究女德的大宅门,要嫁女儿还不是全由长辈做主,哪里有这些多出来的事!就是我当年入门的时候,也没见过他长什么样!”

“姐姐这么说,岂不是说我和阿玲太会折腾?”伊容见白玲笑得促狭,不由狠狠瞪了她一眼,“蘅儿虽然不是我们亲生的,但是这么多年下来,毕竟情分深重,总不能让她就这么糊里糊涂地嫁了,好歹也得知道未来的良人是什么模样不是么?”

白玲起身掀起了内间的帘子,笑吟吟地把高蘅拉了出来,见她手中那条帕子已经绞得不成模样,顿时明白小丫头的心中并不如表面那么平静。

“蘅儿,你过来!”英娘伸手示意高蘅上前,爱怜地替她理了理头发,和颜悦色地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虽然我们高家的千金不愁嫁,但是,要选一个如意郎君实在不容易。我见过赵鼎几次,有才干固然是一桩,最最重要的却是有担当,所以,我才没有反对你二叔的主意。只要下一次你看过之后同意了,我便进京和他的母亲去商议婚事,到时候再知会了公公和你娘,便把事情定下来。”

高蘅的脸色一瞬间涨得通红,好半晌才如同吐出了一句微不可闻的话:“全凭婶娘做主!”

第十二卷 暗潮汹涌

第一章 触景生情泪满襟

入冬之后的东京已经下了好几场大雪,天也一日冷似一日。不过,即便寒风再大,晚上的东京仍旧是热闹非凡,张灯结彩的地方比比皆是,仿佛整个城市都在过节一般。

然而,这不过是十一月二十,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节日。没有宵禁的大宋百姓原本就比从前隋唐五代时自由多了,更不用说住在天子脚下的开封人了。有一等人家一年到头炉灶都是冷的,凡是吃食都从外面买来,日子虽然算不上十分宽裕,照样也是其乐无穷。

既然是吃酒作乐,酒桌上的闲话自然少不了。街坊邻居的闲言碎语,朝堂官员相公的家长里短,就连宫中的事情也有人敢拿出来打趣。

“听说了么,高夫人突然回京来了!”

“高夫人?怪了,高相公不是去安抚东南了么,高夫人怎么独自回来了,难不成在家受了闲气?”

“人家堂堂靖国夫人,诰命中的极品,又是高相公的元配,哪会有人给她气受?听说高夫人此次回京,是为了家里的一桩婚事!”

“高府那位长千金不是才六岁多么?其他两位公子都还小,莫非怎么早就要定娃娃亲?”

“你们可别忘了,高府里头可还有一位侄小姐,虽然出身不怎么样,毕竟是有血缘的,如今也到了婚嫁的年纪!话说回来,高相公出身市井,如今却到了这样的地步,实在是羡煞人啊!”

“谁说不是,也不知是谁那么好运气要娶那位侄小姐,这可是一朝飞上高枝啊!”

外头之所以传得沸沸扬扬,都是因为英娘一回来便进宫去见了王皇后的缘故。王皇后原本就是恬淡的人,清心殿中的宫人内侍的拘束也少,所以辗转听到了风声便开始传,最后是从宫内到宫外,竟是把一件还没有影的事传得似模似样。好在传言中没有直接点出那个好运的人,但猜测却是在所难免的。

英娘对于外界的流言却不以为意,外头闹得越凶,越是说明自家在京城里受人关注,因此她除了禁止自家下人到外头胡说八道之外,便当什么事都没发生那样。只不过,事关高蘅,高太公和大嫂金氏那里却一定得禀告一声。

“大哥死了?”听到高太公的第一句话,英娘心里掠过一丝异样的感觉,面上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几许感伤,“大哥不过四十出头,这也着实去得早了些。”

“他死了我倒省心,免得操心他再惹出什么难以收拾的麻烦来!”高太公却没有多少悲戚,尽管是亲生儿子,但一来没享用到高伸的福分,二来高伸又曾经惹出过莫大的麻烦,因此他自然乐得这个儿子早死。“不过,这样一来,你和二郎便能放心给蘅儿操办婚事了。这丫头在这里呆了几年,无论是性情模样都不比当年,若是嫁了人之后给夫家知道她还有这样一个爹爹,那岂不是丢了我高家的脸面?”

高太公的想法自然和英娘不谋而合,只不过,身为长辈的高太公能这么说,英娘却不能随意指摘。想到丈夫行前的交待,她便把赵鼎家里的状况又复述了一遍,然后便解释道:“赵鼎是今科进士,才学顶尖不说,年纪也和蘅儿正好相配。他家里虽然并没有多少产业,但是,相公和我都以为,他自己求上进方才是最重要的,否则纵使家财千万,败光了也是白搭。再者他的母亲又是贤名在外,想必不会是那种刻薄的婆婆,蘅儿嫁过去之后,一家人也应该也会和和美美,不至于闹别扭。”

“你和二郎认准了就好。”高太公原本还有些在意赵家的家境,听到媳妇这么说,也就索性撂开了手,“我一把年纪了,哪里还有这么多讲究,只希望儿孙都有福也就够了!”说到这里,他突然顿了一顿,然后便轻轻叹了一口气,“英娘,你当年吃了那么多苦,如今也该享福了。除了金氏之外,几个媳妇都有了儿子,可你却至今只有嘉儿一个,虽说二郎决不会嫌弃你,但这样终究不妥。我还是得白嘱咐你一句,别忘了养儿防老!”

听公公说得真挚,英娘也忍不住心里一阵酸涩,只不过这种事情却不是想有就有的。她已经三十五岁了,若是眼下不成,今后便是想生也有心无力,因此也曾经日夜祷祝,希望上天能赐一个麟儿,只是这个心愿却始终不能实现。

离开了高太公的院子,她在门口怔怔站了好一会儿,这才转去了大嫂金氏的住处。金氏本就是个最没有主见的,一听说高俅夫妇已经给女儿找好了人家,她二话不说便答应了下来,甚至连男家的情形也没有多问。倒是英娘觉得有些不忍,解释了一番丈夫的用意后,便将高蘅亲自绣的锦帕拿出来送给了金氏。

“不管怎么说,蘅儿终究是大嫂你的女儿,赵家也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我又和赵老夫人商量过了,你若是愿意,将来可以把你接去一块住。不过,大嫂你也可以留在这里。总而言之,将来的事情大嫂你不用操心。”

自从得知丈夫的死讯之后,金氏便颇有几分兔死狐悲的味道。尽管高伸活着的时候当她如同猪狗一般,但是,那毕竟是她的丈夫。她也只是因为这一层关系方才能够在高府安居下来。她守了多年的活寡,早就习惯了这样清静的日子,再说这里月给一向丰厚,她更没有半分去意。如今丈夫已去,她最怕的就是高家强逼她改嫁或是将她逐出,听英娘这么说方才放下了心。

“弟妹,我都习惯了一个人的日子,只要今后蘅儿能够时时来看我,我就知足了!”她低头望着那锦帕上活灵活现的牡丹,忍不住垂泪道,“我生来命苦,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若非二弟和弟妹好心,兴许我们便要在街头冻饿而死。这份恩情我今生是难以报答的,今后一定日日烧香拜佛,为你们俩祈福!”

英娘心中暗叹,又劝了金氏几句便逃也似的离开了这个院落。同样是只有一个女儿,金氏如今是寄人篱下勉强过活,而自己今后如何,现在也说不准。走着走着,她脚下的步子越来越慢,最后便在院中的一棵梅树下停住了脚步。

“又下雪了……”

她仰头望着渐渐阴暗下来的天空,忍不住想起当年贫贱时,一人在家挨饿受冻的情景,眼泪无声无息地便落了下来。都说人生便和做梦一个样,眼下家中如日中天的盛景,焉知便不是一场梦?

“英娘,英娘!”

听到背后的叫声,她连忙伸手在脸上擦了擦,这才转过身来,却是自己的爹爹宋泰。她勉强挤出一个微笑,低下身子行了一个礼:“爹爹!”

宋泰如今年纪大了,又不像师弟高明那样最喜欢东奔西跑,因此便留在京城很少外出。尽管如此,他的一身功夫却没有落下,但凡进高府的护卫,全都得经过他的一番管教,因此真正算起来,他竟差不多算是一个教头。此时,见女儿脸上带着两道明显的泪痕,他的眉头便皱了起来。

“怎么回事,是有事情不顺心么?”

“只是刚才想到了一点旧事罢了,爹爹不用挂心!”英娘轻描淡写地搪塞了过去,又岔开了话题,“倒是爹爹愈发老当益壮了,这筋骨看上去越来越结实!”

“你就别给你爹戴高帽子了!”话虽这么说,宋泰却是哈哈大笑,“你爹我在这里养了这么多年,自然是红光满面,否则别人岂不是要说女婿亏待了我?对了!”

他猛地一拍巴掌,从袖子中取出一个形状奇特的玉坠递了过去:“前些日子我在集市上遇到了以前的一个老友,他已经落魄得不成样子了,所以我就资助了他几十贯钱,他为了答谢,便送给了我这个玉坠。说什么可以趋吉避凶。我一个老头子留着这种东西没有用处,你自己戴了或是送给嘉儿都成!”

英娘也不好和父亲客气,赏玩了片刻便直接收了起来,又开口问那个老友是谁,宋泰却只是摇头不肯说,她也就不再多问。当她提到高蘅的婚事时,宋泰却叹了一口气。

“如今高家这光景确实是不比从前了,以往哪里能料到一个个都能和官宦人家攀亲,还有资格挑三拣四的?那时候我把你嫁给高俅的时候,人家都说我瞎了眼睛,后来就连我自己也后悔,想不到竟会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只不过,英娘你也得让他注意一些,须知盛极而衰乃是世上常理,不能一心一意只顾着向上,却忘了这个道理。”

“爹爹放心,高郎不是愚人,自然知道这些。”英娘点头答应了,便亲自扶了父亲回房,“您就好好享福,想干什么干什么,就是真的想念以前那些朋友了,也大可以派人去找找,免得一个人闷得慌。您看,高叔叔就从不窝在一个地方……”

宋泰却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我怎么能跟他那个猴精比,人老了,只想守着家就完了!”

第二章 贵妇云集闲话多

既然回到了京城,英娘少不得各处拜会,尚书右仆射赵挺之那里自然是必去的,然后依次便是阮大猷、刘逵、何执中等朝廷重臣的府邸。尽管高俅和这些人或是盟友或是政敌,但是,这并不妨碍一群夫人在后面交往密切。最后,一群顶尖的诰命便相约齐集在阮府的后花园赏雪。

受到邀约的全是各府的正室,往日都是谨守妇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管束着家里的小辈和那群姬妾,今日有这样的机会也确实难得。毕竟,私底下就算有些交情,也得顾忌着丈夫在朝廷中的立场,若不是提议的是英娘,恐怕不少人就会推托了事。

丈夫做到这样的高官,这些人自然已经不再年轻了。尽管脸上都涂了厚厚的脂粉,但是,眼角的鱼尾纹和额头的抬头纹却难以掩饰得住,不过,大多数人仍旧维持着姣好的身段。毕竟,诰命都是要时常进宫的,倘若连女人的最后一点本钱都失去了,落了自家男人的脸面不说,就连自己也面上无光。

尽管都略通一些文墨,但是,要吟诗作对却难为煞了她们,因此,谁也不提那些舞文弄墨的勾当,一面在那里掷骰子掣签取乐,一面便在说着京城中的笑话。虽说阮大猷的夫人李氏乃是此地东主,论年纪也是年长的几个,可她却事事不占先,气氛自然愈加融洽。

聊着聊着,几个女人不知怎的便提起了西北战事,紧接着便唉声叹气了起来。赵挺之的夫人郭氏一想到前几日丈夫回来铁青的脸色,更是忧心忡忡,免不了埋怨了一句道:“圣上什么都好,就是对打仗太上心了。西北已经连年战事,听说陕西六路都差不多到了寸草不生的地步,难道就不能消停几天么?须知有些地方即便打下来也是不毛之地,还要拿钱去养……唉,我家相公如今成日里愁眉苦脸,在家里的脾气也越来越大了!”

听到这句抱怨,英娘顿时心中一滞。尽管秦凤路名将云集,但是西夏晋王李察哥靠着骑兵之利,仍然在秦凤路闹出了一场颇大的风波,甚至连熙河也不断传来急报,这自然使得朝廷焦头烂额。她一个女人不懂得什么军事,可在座的一些诰命或多或少地抱怨了几句,足可见她们家里的男人都在朝堂上承受着不小的压力,这样看来,西北似乎不算太妙。

见几个女人在那边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一旁的蔡夫人吕氏突然轻咳了一声。如今蔡京虽然已经不是宰相,但是,国公的爵位仍在,去职前又留了开府仪同三司,因此吕氏在开封的贵妇圈子中依然是说一句算一句。

“大家都是女人,这些外头的事交给那些男人也就罢了,何必管这么多?这么好的雪景,谈这些岂不是大煞风景,也平白辜负了阮夫人的一片好意?”

听吕氏这么说,英娘便顺势把话题岔开了去。不过,女人家的话题向来就只有这么几个,她们不好学那些年轻的媳妇那般说什么胭脂香粉,最后便说到了哪家姬妾过于骄纵,哪家主妇难以立威,个个都流露出自己治家有方的语气。

见她们自吹自擂,吕氏不禁轻蔑地一笑。她在家里向来是如同菩萨一般不好管事的,所以才会是长子蔡攸揽过大权,但是,要说任事不知,她也白当了这个主妇。尊卑有别,要是身为大妇去和姬妾一争短长,那这大把岁数岂不是活到了狗身上?

见旁边的英娘也微微蹙起了眉头,她便挪动了一下身子靠了过去。不管怎么说,蔡高两家人中间都有着一层姻亲关系,打断骨头连着筋,和一般的盟友关系自然没法比。其他贵妇还在那里唠叨着如何管教家中姬妾,而他们两家却已经有了三个诰命,哪里是那些人可以比拟的?

“英娘,听说你这次回来先去见的王皇后?”

听到耳边这个低沉的声音,英娘登时转过了头,见是吕氏,她便含笑点了点头。因为高傑的缘故,她便比吕氏矮了一辈,以往走动得也相当频繁。见这句话问得蹊跷,她便低声问道:“吕姨说得不错,只不过,这都是应有之义,难不成有什么不妥?”

“原本是没有什么不妥,皇后是六宫之主母仪天下,你既然是为了家里小辈的婚事回来,自然应该先去拜见。”吕氏原本以为英娘知道此中关节,见她神情不似有假,顿时明白对方也许尚未想到那一层,便把丈夫对自己说过的话点了出来,“最近这些时日,圣上常常把京兆郡王带在身边,甚至还领着他见了外臣。须知圣上如今尚未立太子,这一举动的意义,便是不言自明了!”

英娘久别京城,一时间没有想得这么深入,此时不免脸色微变。对于宫中的事,她和伊容一向都是分头行事,所以对于郑贵妃和王淑妃那里,她走动得自然就少。如今王皇后郑贵妃王淑妃都有一子,倘若真的立太子……

想到这里,她连忙欠身道谢:“多谢吕姨提点,我改日一定代伊容去拜会郑贵妃和王淑妃!”赵佶突然亲近京兆郡王赵桓她也曾经听高俅提起,只是两人一直认为是赵佶对王皇后有所愧疚,并不以为赵佶会这么快立太子。只是,吕氏都已经这么提点了,难道真的是事出有因?

一下午的时间很快便在一群贵妇的闲侃中过去了,自吕氏开始,一个个诰命便纷纷起身告辞,脸上俱有掩不住的得色。今日的事情只要传出去,她们在自己那个小圈子里就会更加水涨船高,若是运气足够好,那些带回去的消息说不定能够让自己丈夫的位子挪动一下。见英娘和阮夫人李氏依旧在那里说话,她们都不以为意,毕竟,谁都知道阮大猷算是高俅在京城的铁杆死党。

见旁人都走光了,李氏便命人前来清理房间,自己却和英娘并肩走到了雪地里。“妹妹,那一日崇政殿中的争执确实是针尖对麦芒,我家相公回来之后脸色都是白的。何相公虽然是蔡相公的人,但往日在政事堂一向不显山不露水,却不料想会这样和刘相公针锋相对。”说到这里,她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却不知道是被这寒风冻的还是想到了当日的情景,“总而言之,我家相公说,圣上决不会放弃西北,高相公尽可放心,只是这朝局如何却难说得很。”

英娘心知这都是阮大猷通过李氏的口通风报信,当下便一一应了,但随后便想到了另一件事。“李姐姐,既然赵相公和刘相公都建议止息西北之兵,那么,为何台谏那里就没有动静?”

“听说台谏那里被压住了,其实就连陈谏议也认为西北连年动兵劳民伤财,朝廷应该为万民考虑,不可好大喜功。”李氏对于这些大事原本就不懂,话从嘴里说出来便很有些生涩,此时不免歉意地一笑道,“这些事我也说不好,他有一封信让我转交给妹妹,说是要紧的话都在里头。”

“那我便代我家相公谢谢了!”英娘连忙道谢,两人便又扯了几句别的。

突然,李氏猛地想到另一件事,立刻停下了脚步:“话说我今日也邀了阿娴,她怎么没来?”

英娘这才想到刚刚一直觉得不对劲的是什么,确实,她当初和李氏定名单的时候便写了严均的夫人霍娴的帖子,谁知她竟没有来。由于今日的客人太多,两人一时昏头,居然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想到这里,英娘连忙问道:“我记得早先阿娴便很少在外面走动,如今还是这样?”

“可不是么?自从她生了一个儿子之后,便成日里在家守着儿子,很少外出,你在京城的时候,她还不时到你家和我这里,如今竟是连我这里都不常来了。”说到这里,李氏顿时有些懊恼,“只不过,像今日这般下了帖子反倒不来的,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英娘却本能地心中一紧:“莫非那边出了什么事?”

“不可能吧?”李氏此时也觉得有些不妥,沉吟片刻便建议道,“这样好了,我和你一起去严府看看,若是没有事最好,若是有事也能帮着出出主意。”

英娘自然不会拒绝,李氏当下就吩咐家人备车,很快,一辆严严实实的马车便驶到了严府。见是两个平日便常常来此走动的夫人,门房上的仆人很快便奔出来迎接,当头第一句话便把英娘和李氏吓了一跳。

“阮夫人,高夫人,我家公子昨日一大清早便发起了高烧,好几个大夫都束手无策,夫人这两天急得连饭都没吃过,还请二位去劝劝吧!”

英娘和李氏大惊之下也来不及追问事情来由,急急忙忙地进了霍娴的正房。一看到病榻上那个满脸通红的孩子,两人便觉心头咯噔一下,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第三章 沧海桑田无定数

茫然无措的霍娴过了好一会儿方才发现多了两个人,回头一看是英娘和李氏,她立刻站了起来。只见她一向梳得纹丝不乱的漆黑秀发显得蓬乱无比,而未施脂粉的脸也是蜡黄蜡黄的,眼睛中根本不见多少精神。

“二位姐姐……”

英娘已经拿开了孩子额头上的凉手巾,把手搁在了孩子的额头上,随即被那滚烫的温度唬了一跳。等不及霍娴把话说完,她便一口打断道:“孩子是最娇贵不过的,若是不能尽快退烧,即便将来治好了也说不定会留下后患!阿娴,你都是请的什么大夫!”

霍娴被英娘这串连珠炮似的话一轰,顿时更加慌了。“我都是让他们去请的京城名医,还有大哥也代请了一位大夫来看,都说是寻常的发热,吃两剂药就好了,谁知到现在还是没有退下去!如今严郎一个人孤身在外,还说不得将来如何,若是他这点唯一的血脉有什么万一,我……”

“别说那么多了!”英娘当机立断地拿起了一旁的披风,急匆匆地奔了出去,临走时还不忘嘱咐道:“我去请杏林国手刘克勘!你们都在这里看着,千万别再用那冷水敷头了,这么一个小孩子,哪里经受得住!”

霍娴早已乱了方寸,自然是连连点头,而李氏则多了一个心眼,命人拿来药方细细查看,待到看完几张字迹不一的药方之后,她的眉头登时紧紧蹙成了一团。

“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她硬是把霍娴拉出了房间,脸色严厉地问道:“阿娴,难道你用药之前就连看都没有看一眼么?这其中有的说是虚火太盛,有的说是热炽太盛,有的说是邪热在表,就没一个能够看准的,有重有轻,你若是全都照着方子上的药用了,肯定是要出事的!一个不满两岁的孩子哪里经受得起这般折腾,你也太糊涂了!”

见霍娴闻言摇摇欲坠,她不由在心中暗叹了一句关心则乱,随即命人把那几个前去请大夫的家人叫来问话。一问之下,这些人却说是在大药堂请的坐堂大夫,这顿时让她又好气又好笑。并不是说大药堂的坐堂大夫不济事,而是哪个官宦人家的小儿生病不是请固定的大夫医治,看来,这严府的下人还真是谈不上训练有素。

小半个时辰之后,英娘终于带来了刘克勘。他把过脉之后便陷入了沉思,好一会儿才徐徐开口道:“小公子的病还是给耽搁了,若是早些救治,也只是几针发发寒气的功夫,如今要用药就有些难了。先前的药方还有么?”

李氏连忙递过药方,正如她所料那般,刘克勘一看药方便冷哼了一声:“这是哪个庸医开的药?简直是荒唐!”他又仔仔细细看了一遍药方,然后又把了一次脉,最后方才缓和了脸色道,“三位夫人放心,小公子的病至少还有七八分可治,我当尽力而为。但是,我有一句话得说在前头,用药一定得照着我的方子,别去请那些庸医了!”

连番打击之下,霍娴反而镇定了下来,当下便重重点了点头。英娘和李氏则在那里看着刘克勘写药方,不外乎是一些生地、麦冬、沙参、青蒿、鳖甲、玄参、天花粉、地骨皮、白芍、玉竹之类滋阴清热的药材,而分量都控制得精准无比。药方写完之后,李氏也不用严府的下人,而是唤了护送自己来的一个家人,命其照着药方去药铺抓药,然后便回转了来。

“小儿发热最讲究的便是对症下药,若只是微微发热而用了重药,效果自然会适得其反。不过,令郎病愈之后,严夫人也该好好换一换这些下人了。我也看过不少官宦人家的病,少有这样不经心的下人,若都是如此,岂不是害了主人家一家性命?”

一番话说得霍娴脸色青白,而英娘和李氏对视一眼,心中却都有些疑惑。她们是不得不往深处想,要是换了别家,姬妾想要谋害大妇子嗣的兴许还有那么一丝可能,但是,毕竟严家只有霍娴一个女眷,这便是无稽之谈了。联想到在西北事务上栽了跟斗的一大堆人,两人都生出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当天夜里,孩子的烧终于退了,霍娴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便立刻命人送李氏和英娘回去。临走前,两人却依旧不放心,李氏嘱咐霍娴重新选用一批信得过的下人,而英娘则暗示霍娴要注意朝中动向,别只顾着管家而忽略了其他。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仅仅是次日,朝中便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尚书左丞刘逵罢职!

京城中人人都很清楚,刘逵虽然出自京党,但是,在上位之后他便疏远了和蔡京之间的关系,最后和赵挺之结成了联盟。两人在朝堂上便和当日蔡卞章惇一样,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刘逵事事充当着赵挺之的喉舌,每每有大建议便都是出自刘逵之手,此番刘逵被罢,焉知不是赵挺之即将落马的一个信号?再联想到天子官家在西北战事上不依不饶的立场,所有人都醒悟到,身为天子而没有太后在一旁掣肘的赵佶,在很多事情上都是独断专行。这一点优势,就是连神宗皇帝也无法比拟的。

在这种震惊的消息下,严府一下子开销了二十三个家仆自然掀不起任何风浪,闲暇之余也就是有人随口提起一句罢了。只有寥寥数人心中清楚,这其中有不少值得深究的猫腻,而当事人既然没有宣扬,旁人自然也就不去管了。

这一日,英娘终于前去拜会了郑贵妃和王淑妃。郑贵妃和往日一样,照例只是说了些平常话,谁料王淑妃却在她的面前露出了几分抱怨,这顿时让她大吃一惊。

在郑贵妃没有生下七皇子的时候,赵佶最疼爱的便是王淑妃的儿子高密郡王赵楷,因此王淑妃一直在心里深藏着一个愿望,那便是希望赵楷能够入继大统。结果,先是郑贵妃生了一个皇子,然后又是王皇后的嫡长子京兆郡王赵桓被赵佶刻意培养,种种对比下来,赵楷所受的重视自然就不比从前,这怎能不令她心中不平?这样一来,要让她话里面不带出一丝口风,便成了不可能的事,尽管面前的是英娘而不是伊容。

正因为如此,英娘在王淑妃面前自然是如坐针毡,出来之后已经是一身的冷汗。在她印象中,王淑妃一向都掩盖在郑贵妃光芒中,显得并不起眼。谁会想到,真正论起词锋来,这位王淑妃竟然一点都不比郑贵妃逊色。什么立储乃是国之大计,立长不若立贤;什么如今诸皇子都还年幼,看不出德行才干;什么官家春秋鼎盛,用不着急于一时……这一句句敲打分明是在暗示,作为次子的高密郡王赵楷,同样也有希望被立为储君。

突然,她发觉前面两个领路的小黄门似乎有些不对劲,一抬头方才发现不远处有一队人朝这边走来,当中的那人正是赵佶。她顿感心中一惊,只是这时要避开已经来不及了,思量片刻,她便索性站住了,待到人影渐近的时候方才跪下迎候。

不多时,她便感到赵佶在她身前不远处停了下来,紧接着,便有一个声音轻轻地钻入了她的耳朵。

“哦,是高夫人进宫来探望皇后和皇妃么?”

“是,妾身拜见圣上!”

“你回去后告诉伯章,京城里的事情朕自有安排,他自管放手去做,不会有人给他掣肘!”

“是!妾身遵旨!”英娘连忙俯首应答,一只手却悄悄抓住了袖中的一份奏章。这是临行前高俅交给她的,并嘱咐她看情况再确定是否要上呈,如今刘逵既然倒台,那么,原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计划就有些不合适了。想到这里,她便拿出奏章双手呈上道:“圣上,妾身离开杭州时,外子有一份奏章让妾身转呈圣上,伏乞御览!”

“嗯?”赵佶闻言不禁有些奇怪,按照惯例,大臣的奏折都是应该经过政事堂那一关,而自他登基以来,已经破坏了不少祖宗制度,例如几个近臣便都有直书之权。而高俅不直接上书给他,反而托夫人直奏,这捣的什么鬼?

他见左右没有旁人,便示意英娘起身,然后自顾自地当场拆了弥封,只看了第一眼便神色大变。一路看完之后,他便将奏折放在了袖子里,沉默了许久方才一字一句地道:“告诉伯章,朕既然给了他经略安抚使的职分,军权上他就可以放胆入手。但凡有心怀不轨的,有一个杀一个!不管事涉何人,朕都给他全权,务必把贼子连根拔起!只有一条,东南乃朝廷粮仓,绝不能乱!”

英娘见赵佶说得斩钉截铁,脸上又露出咬牙切齿的味道,连忙躬身应了。才欲告退的时候,她突然又听到一句淡淡的话:“朕记得你和伯章的女儿如今六岁,却能博闻强记唐诗数百首,甚至还能够出口成章,可是真的?”

第四章 观互搏巧言激将

尚书左丞刘逵落职!

琢磨着这个刚刚到来的消息,再联想到先前赵挺之刘逵在西北战事上的态度,高俅不由深深叹了一口气。

慧出长空,给不少人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也让朝堂上出现了无穷无尽的变数,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天子官家的心意有任何改变。说得不客气一点,他是亲眼看着赵佶从一介懵懂顽童渐渐成长起来的,所以比任何人都了解这个皇帝。从一个喜欢书画的闲散亲王一跃而登大宝,成为一个九五之尊的天子,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而眼下从哪一个方面来看,赵佶都还算得一个称职的天子。

“没有了那个昏庸的道君皇帝,就连蔡元长都没有把握独霸朝堂,又何况是赵正夫?”

他摇头又叹息了一声,随后便坐在了书桌前。算算日子,妻子英娘到京城也应该有半个多月了,依照计划,她除了去赵家商谈婚事之外,还要在贵妇圈子中再活动一下,探听那些正面渠道无法获得的消息。最最重要的是,还得判断是否该上呈奏折的时机。

后世虽然盛传江南富庶,但是,寻常百姓却依旧困苦,所以才会有明尊教大行其市。不过,若是官府能够更好地行使职责,那么,邪教活动的空间便会缩小,这是不争的事实。赵鼎只不过以一种比较公正的态度对待朱八等人,数日之后便有人主动出首,这无疑证明了百姓并非是真正笃信此教。真正的信徒即使有,也不会超过十中之一之数。

而据燕青所查,所谓的明尊教,虽然起初是由几个富民从中出资,但是最后还是由一帮贫民供给的。靠着一种类似于共济会的模式,他们从信徒处收集用不着的物资,然后再分配给能够使用的人,由此而囤积了一大批物资,最后以此为基础把触角伸到了城市。尽管还不知道各州县中有多少酒肆饭庄是他们的产业,但可以肯定,那个数字绝对不小。

这些还都可以徐徐图之,但是,有一件事却一直让他寝食难安,那就是明尊教仍旧在不遗余力地追查完颜阿骨打等人的底细。尽管他已经让连家人设法把这些女真使节换了一个又一个住处,但是,却依旧无法阻挠探查的人。若是再这样下去,恐怕不出多日便会走漏消息。无奈海路不比陆路水路能够说走就走,不到明年季风起来的时候,这些人就是想走也走不成。更何况,有关细节他到现在还没有最终确认。

“全权处理……若是真的出了什么纰漏,恐怕我这个全权处理女真使节事务的人便要负全责!”他终于不耐烦地把几个幕僚整理出来的公文扔在了桌案上,然后又闭上了眼睛。女真上一次起事的时间足足比历史上早了将近十年,虽然得以取胜,又获得了大批军器马匹,但是,只有一样东西是需要时间来积累的——那就是人口!

后世的清兵凭数万八旗子弟便席卷中原,那是需要重大契机的,而女真眼下便没有那个契机。不到一万的兵卒,要对抗的是已经有准备的辽国,即便是完颜阿骨打这样的英才也难以轻言必胜,但是,这对于大宋来说却是莫大的好事。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辽国即使再腐败,大宋要吃下它也绝不可能,因此,那就需要有外力或内力的因素。倘若女真不能耗光辽国的家底,那么,什么收复燕云就全都是一句空话!

沉吟良久,他终于沉声喝道:“来人!”

一刻钟之后,一辆马车径直从高府的后门行出,很快混入了大街上的车流人海之中。那车夫是个警醒人,七弯八绕确认无人跟踪之后,方才把车停在了东城一座大宅的边门,然后便有人从车中跳下叩门。不多时,大门缓缓打开,车上又下来四个披着斗篷的人,很快便跨门而入。

从一个地方转到另一个地方,其间又不允许外出,一帮女真汉子早就是满身不耐烦。若不是连家父子设法从外边请来了几个武技不错的好手陪他们练武,恐怕这些人早就打将出去了。因此,高俅一行才踏入院子,便听到了一阵叫好声。待走近了,之间场中两人正在角力,其中一个溜溜的头上只留着一撮辫子,显然是女真人,而另一个则是标准的力士装束。两人全都是赤裸上身,正扭打成一团。

“大人!”

陈无方一看到高俅便连忙迎了上来,由于这些人都是他带回来的,因此,他这回也没下成南洋,只能在这里陪着他们。这些天的工夫,他整个人已经瘦了一圈,显然是苦不堪言。

高俅只是微微颔首,却饶有兴致地看着两人角力,见到己方的力士稍占上风,他更是眉毛一扬很是振奋。然而,正当他以为那个宋国力士即将取胜的时候,却不知那女真汉子用了什么手法,竟一下子将对手掀翻在地,随后便耀武扬威地朝天挥拳大吼,以示胜利。看到这一幕,他不禁皱起了眉头,神情颇有异样。

“唉,又是这种招数!”陈无方却不像高俅这样诧异,反而是司空见惯地摇了摇头,“天天都是这样,也就是石头这家伙还肯陪他们对练,旁人都是避之唯恐不及。”他不欲暴露高俅身份,因此仍旧只以大人称之,“大人有所不知,我朝的相扑都是有章法的,哪像这些人一旦兴起便不管不顾,什么阴招都使出来,所以,那几个我们找来的力士都不肯和他们再较量了。不过这些蛮子现在也懒得和别人较量,往往是几个人打成一团,蛮子就是蛮子!”

从陈无方的抱怨中,高俅却突然心有所悟。这些女真汉子根本就没有学过真正的技击之数,他们从生下来开始便是学习打猎,一旦成年学的都是杀人之法,哪里懂什么给别人取乐的搏击?正因为无畏无惧所以才悍勇,可是,等到他们有了土地牲畜牛羊的时候,那股悍勇之气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也是所有统治过一个时期的游牧民族的宿命。

想到这里,他又朝地上那个败者望去,就在此时,似乎被摔晕了的那个力士突然迅疾无伦地伸出了手,一把抓住了庆祝胜利的女真汉子,一压一扣之下,立刻把对方掀翻在地。这还不算,他还猛地把身子压在了对方身上,浑然不顾对方在那里嗷嗷直叫。

“哈哈哈哈!”高俅终于大笑了起来,倒不是觉得对方此举为己国长脸,而是认为这力士实在憨厚。在他看来,那些表演给人看的技击之道着实无聊得紧,若是常年习武只是为了搏君王一笑,早就失了练武的本意,真正的战场杀人若是也讲什么规矩,只恐怕行军打仗就是笑话了。

“你……你耍赖!”

来到杭州几个月,几个不懂汉话的女真汉子也渐渐学会了几句,纷纷在那里大嚷了起来,其中甚至有骂娘的。而在一旁观战的完颜阿骨打早就看见了高俅,只是没有主动过来打招呼,此时见场中有变,又听到高俅的笑声,眉头一皱便站了出来。

他先是用女真话厉声呵斥了几句,然后便大步朝高俅这边走来,用汉礼拱拱手道:“他们不懂事,让大人见笑了!”

几次交道打下来,高俅早已不再像第一次那般装模作样,此时便含笑点了点头,但是话语却带着一丝尖刺:“刚才这一场对战颇为精彩,只是我看你的部属都有些不服气,似乎是对结果有所质疑?”

完颜阿骨打的目光中闪过一丝精芒,淡然答道:“战场上胜者为生,败者为亡,在对手没有完全丧失战斗力之前,他原本就不该放松警惕!他败了也是活该,有了这一次的教训,他在下一次面对对手的时候,就会知道一击致命不留余地的道理!”

“不错,战场上瞬息万变,只有生死没有胜败!”高俅毫不示弱地回敬了一句,突然抬头提议道,“我也听说女真人的悍勇,今日便让我的护卫和你的部属较量一次如何?”

完颜阿骨打和高俅打了这么多次交道,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不符合中原礼仪的要求,不由微微一怔。不过,这种要求正是他求之不得的,当下他便慨然应诺道:“既然大人有这样的兴致,宗濑!”

随着他的呼唤,一个女真汉子便大步走上前来。只见他的装束和众人并无二致,生得高大自不必说,而且又是虎背熊腰。不仅如此,高俅甚至本能地感觉到对方那身躯中隐藏着一股极度的彪悍,不由有些后悔自己的决定。他今天来得匆忙,并没有带什么了不得的高手,若是真的出丑,恐怕面子上也下不去。

“区区一个蛮子,我还不放在眼里,大人你就放心好了!”

轻轻嘀咕了一句之后,高俅旁边的那个护卫便猛地一拉身上的斗篷,随后将其往后一抛,同样是迈开大步向场中走去。见那个背影异常熟悉,高俅一瞬间呆了一呆,随手抓住旁边另一个护卫低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大……大人,您刚刚吩咐下来的时候,恰逢七公子正好在,所以……”

高俅闻言顿时气结,然后,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哪有收回的道理。只不过,以燕青传承宋泰的搏击技巧,传承高明的轻巧腾挪,不管怎么说都不会斗不过一个女真蛮子。想到这里,他顿时轻松了下来。

第五章 颜面存亡孰轻重

打量了一阵高俅派出的那个护卫,完颜阿骨打的脸色渐渐变得无比凝重。不懂武的人只看体格,稍通皮毛的人则看肌肉骨行,只有真正杀过人的才知道,别的东西都能够通过后天锻炼出来,只有精气神一定要在搏杀中造就,别的都是空话。大宋的相扑他也曾经听人提起过,技巧固然远胜于己方,只不过,好看纵然好看,要说气势就差远了。

宗濑作为完颜部中百里挑一的勇士,杀场上丧生于他手的至少已经有上百条人命,论悍勇乃是此次随行者中数一数二的。阿骨打一向认为,南人虽然富有,但却秉性积弱,否则也不会以如此一个辽阔的帝国却无法奈何区区西夏。然而,这个即将下场的护卫却让他感到一阵不妥。

燕青傲立场中,目不转睛地盯着对面那个高大壮硕的女真汉子,脸上依旧挂着满不在乎的微笑。虽然这是高俅一时兴起提出的建议,但陈无方唯恐吃亏,飞也似地叫来了一群力士。当下便有一个力士充当部署,其余的则在旁边围成了一圈,助威呐喊声越来越高,场面一时热闹非凡。

身在朝堂,高俅也看过多次左右军相扑,深知时人对相扑的喜爱。天子御前便有内等子三十六人,这些人都是徒手侍卫,于殿步诸军选膂力者充,俗称虎贲郎将。每遇拜郊明堂大礼,驾前只顶帽、鬓发蓬松、握拳左右行者,就是这种相扑力士了。

《水浒传》中的那个浪子燕青便是天下第一相扑能手,自己这个义弟虽说和卢俊义扯不上半点关系,却也是货真价实地出身河北大名府地域,又经名师调教,论真本事便是御前上等的虎贲郎将,也不见得是对手。此时,他便在几个护卫的簇拥下占据了最好的看处,刚才的那点不安渐渐扔到了九霄云外。

那部署既然是连家雇来,隐约知道事关官府,生怕出了生死祸及自身,便欲弃了生死文书那一条。谁料那宗濑和一群力士厮混了两个月,早已把相扑社条背得烂熟,当下就不耐烦地喝道:“既然是比斗,便需定下生死文书,有什么可罗嗦的!”

那部署无法,只得目视陈无方讨对策,陈无方见高俅只是眉头一皱,并没有反对的表示,只得轻轻摇了摇头。当下这部署只得把生死文书给两人签了,见两边都已经做好了准备,便一声喝道:“看扑!”

两人先是一左一右站了,听得这一声喝,宗濑便立刻冲了过去,两只大掌直抵燕青下腰,显然是准备一招致敌。而直到对手扑到面前的一刹那,燕青方才如同泥鳅一般地扭腰一滑,堪堪从大掌中逃脱,一个闪身便到了宗濑背后,伸手便朝其腰背扭去。说时迟那时快,宗濑仿佛背后长了眼睛似的冲势不减,待冲势减缓时一个漂亮的左旋,恰恰躲过了这一击。只是这第一回合,便激起了阵阵喝彩,就连高俅也忍不住叫了一声好。

见首次出击无功,宗濑不免发急,见燕青似笑非笑似乎在讥诮他无用,更是心头火起,登时拿出了当初在白山中猎熊的气势。大喝一声之后,他又放低了下盘,步子左右晃动着朝燕青逼去,上身却纹丝不动。这一次,燕青也不敢再托大在原地站着,照样挪开了步子,目光只是紧紧锁在对手的脚下。

呼地一声,宗濑又扑了上去,此番他学了乖,出手的时候留了三分余劲,脚下更是含而不发,就怕燕青再如刚刚一般溜开了去。这一扑果然到手,然而,他还来不及高兴,手上边传来了一股反震的力道,随后便觉有些抓不住手。大惊之下,他正想使力,眼前突然一花,下一刻,他只觉整个人被人从后背顶了起来,然后便重重地砸在了地上,一时间人事不知。

“好!”

尽管看清那顷刻间动作的人没有几个,但是,这并不妨碍那些力士拍手叫好。他们都是杭州城内的相扑好手,被高价请到这里陪人玩耍原本是愿意的,怎奈何这些女真人虽然不用暗器,可一旦到了胜负交关的时候却往往会用阴手,一来二去人人都吃了苦头,尤其是败在宗濑手下的人最多。今日有人为他们出了气,自然是人人高兴。

“果然是强将手下无弱兵!”虽说败了,但完颜阿骨打脸上却没有多少沮丧。这相扑之术原本就是他们这两个月闲极无聊才学的,不是人家的对手也是平常。谁料他话音刚落,那边摔得不轻的宗濑却摇摇晃晃地爬了起来,大声叫道:“我不服,有本事我们刀剑上见真章!”

刚才只是略施小计便得了胜利,却是不过瘾头,听宗濑这么说,燕青也觉得心痒,当下便耸了耸肩道:“不管你来什么,小爷我奉陪!”

“够了!”完颜阿骨打却知道宗濑是个执拗性子,也不愿意真的闹出人命,因此厉声呵斥道,“败了就是败了,难道我族勇士就连败都败不起吗?退回去!”

高俅也不愿意把事情闹得更大,因此点到为止正符合心意,遂也向燕青丢了个眼色。见没法继续,燕青只得退了回来,脸上仍然挂着招牌式的懒散笑容。

陈无方自去遣散了一帮力士,而阿骨打则示意完颜娄室把所有族人带回,这才和高俅走到了厅堂。见高俅只留了刚刚那个相扑的护卫在身边,而把所有其他护卫都撂在了外面,他顿时心中一动,又朝燕青多看了几眼。

“大人,我在杭州已经盘桓了两个多月,你却一直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若是再这样下去,恐怕我们再留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彼此交锋多次,阿骨打也知道对面的这个官员难对付得很,因此便开门见山地道,“确实对于大宋而言,女真诸部太过遥远,而且除了海路别无陆路可通。海路确实凶险,但是,多了女真这个盟国,对于大宋有利无害,不知大人和贵国皇上为何举棋不定?”

数次交涉之中,阿骨打提出了相当有诱惑力的条件,若不是高俅心中太过忌惮女真,兴许早就一口答应了。然而,他渐渐发觉了拉锯战可以榨取更多的情报,于是便次次装作莫测高深,借以试探阿骨打的底线和反应。如今看来,火候已经差不多了,再耗下去就显得太假了。

“你前几次提出的要求,我已经上奏了我朝圣上。”他见阿骨打露出了冷笑,便不紧不慢地道,“据我所知,你们上一次大胜辽军之后,军器似乎并不缺,战马也虏获了不少,自给自足绝无问题。而此次你提出要求我朝派工匠官员,我朝大臣却认为我朝和辽国多年交好,若是被辽国得知此事,则辽主必移书问罪于我国,所以,这并非可以商谈的条件。”

拖了这么多天,得到的却是这样一个冰冷的答复,饶是阿骨打城府再深,此时也不禁大失所望。正想出言反驳时,他突然又瞥见了对方嘴角挂着的一丝笑意,随后想起了中原人的奸猾,干脆就反问道:“大人便干脆说章程好了!”

“工匠我朝可以提供,只不过,圣上听说辽东盛产黄金……”

高俅慢悠悠的一句话还没说完,阿骨打便勃然色变。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辽东的特产也就是蜜蜡、名马、海东青以及人参等物,但是,少有人知道其中还有黄金。自从二十年前发现了黄金开始,完颜部便一直在秘密派奴隶采矿,又好容易找到了懂得精炼矿石的匠人,然后再通过种种渠道变换成军器。如果不是宋国的商船突然自海上来,他们恐怕仍旧不得不用高额的黄金从黑市渠道换来甲胄军械。然而,这种极度隐秘的事,怎么会传到大宋皇帝的耳中?即便是那些到了女真领地的商人和宋人,也应该一无所知才对!

他转念一想便认为高俅是在诈他,当下坦然一摊手道:“大人你在开玩笑吧?若是有黄金,恐怕辽主早就发兵平了整个辽东,哪里还会等到今日?”

“噢,似乎不尽然吧?”高俅早就知道辽东黄金藏量不菲,而后来又从隐秘的渠道探知女真居然找到了一个金矿,而且每年能够有不少黄金,他自然就有了主意。当然,那样一个金矿虽然可能会有每年数十万贯的收益,但对于大宋却不过九牛一毛,他所想到的,却是由此而产生的另一条路。

一番长谈之后,两边终于勉强就一些事情达成了一致,然而,所谓文书之类的东西却并没有签下。女真原本就是强者为王,只要强大,什么协议都可以作废,而高俅则看多了后世的作废合同,对于一张纸的约束力也就更不看重。倒是一旁的燕青见两旁你来我往颇感无聊,最后和高俅一块出门的时候竟打了个呵欠,谁料一个高大的人影却一闪而出,把去路堵了个结结实实。

“我要和你公平地再打一次!”

第六章 允再战借势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