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货色,大内禁中藏着的绝对不少,而且,他并没有听说天子官家有招一群女乐习演秘戏的,如此看来,赵佶在登基之后已经收敛了当日那种作为。但是,这一切并非无懈可击,天雷勾地火,倘若能够勾起天子昔日怀念,说不定还能有些效用,但问题在于,以外臣干预内宫之事,很容易出麻烦。若要做到这一步,只怕还得从内侍那边入手。

思来想去,童贯两个字突然跃上了他的心头,但再转念一想,他的眉头又微微皱了起来。这几天童贯也同样是蔡府的座上客,只是相对那些阿谀奉承不断的文官,这一位始终保持着低调。尽管他知道童贯是内侍出身,但并不认为对方是因为身份而有所避讳。

能够在天子登基之后走到如今这地步的内侍,可是找遍大内禁中也没有第二个!从这种角度说起来,若是小看童贯,只怕会吃大亏。

但是,他又一时间想不到更好的人选,毕竟,宫中内侍虽说不计其数,但秩位低的无法时时刻刻面见天颜,秩位高的他又和人家没有交情。最后他咬咬牙,很是郑重地写了一份拜帖,然后也不顾已经是深夜,竟是亲自坐车来到了童府。

“王黼?”

下人的禀报让童贯眉头紧皱,心中充满了迷惑。虽说同在蔡攸府上见过,但是他和这一位并没有交情,甚至连话也没有说过两句,怎么对方会没来由找上了自己?

颠来倒去看了几遍那拜帖,他还是把那拜帖往袖子里一揣,快步迎了出去。如今这种关键时刻,还是小心为上,别得罪任何一个人才是正理。若是真的有什么关节,到时候他亦可以反手卖给别人。这种事情在他做起来,已经是再熟悉不过了。

王黼在童府足足逗留了一个时辰方才离去,而此时已经是接近子时了。他前脚刚走,童贯便提着一个包袱出现在了自家后门,随口嘱咐了几句便上马疾驰而去,不消一刻钟便出现在了高府的后门,敲打了一阵便有人将他引了进去。

“这是什么东西?”

高俅接过童贯递来的画册,只翻了几页便大吃一惊,情不自禁地抬头盯着童贯,心里不由得泛起了嘀咕。童贯可是真正的内侍,居然会去买春宫画这种没法解饥渴的东西也太奇怪了,而把东西眼巴巴地送到自己这里则更让人琢磨不透了。

童贯清清嗓门,一字一句地道:“相公,这是王黼今夜送到我那里的!”

第二十章 欲隐欲现春宫图

没有无耻,只有更无耻!

童贯在那里详详细细地说明情况,而高俅已经忍不住翻起了白眼。好嘛,终于有人把这一套弄出来了,果然不愧是人称善于察言观色,最是风流倜傥的王黼,居然把主意打到了春宫秘戏上,了不得,真是了不得!

当然,这种事情他不是没有干过。想当初为了麻痹别人,他和赵佶没有少在青楼楚馆晃悠,而那时候端王的风流之名只怕是满京城的青楼行首都是传遍的。当然,真风流还是假风流,这他却不好品评,毕竟他还不是赵佶肚子里的蛔虫,而赵佶怎么看也不像是坐怀不乱的柳下惠。

这些登基前的荒唐自然都是可以允许的,而本着为尊者讳的宗旨,以后写史书的时候多半也不会写进去,但是,要在皇宫里头那么搞就不行了。如今教坊司的规模虽然未曾裁减,但其作用仅限于在元旦上元天宁节等节日上表演,或者在诸国使节来朝的时候用来炫耀国威。而后宫嫔妃这两年也没有添过。如果让王黼这么一搞,赵佶万一迷上了这种道道,那要纠正过来就难了。

谁都不会是生来的昏君,倘若不是有小人奸臣在旁边蛊惑,倘若不是日积月累的堕落,倘若不是本身的心志不够坚定,一个真正昏君的养成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但是,一旦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就是很简单的事,因此绝对小觑不得。

“这一次多亏道夫警醒了!”高俅真心实意地道了一句谢,“奉君乃是臣子本分,但若是连这种事情也要经手,士大夫尊严何在?你且小心敷衍了王黼,切记别让他起了疑心。我看此人心机极为深沉,此番不过是以为你能够帮忙,否则未必会将如此大事托付给你。宫中我会让人注意一下,也免得他走了其他路子。”

“相公精忠体国,这样的小人自然要提防。”童贯心中也在那里打鼓,但更多的则是没好气。王黼主意没有打错,只是,在他这个仪容俊伟的“男人”面前展示那些春宫画,不是故意寒碜他么?只凭这一点,他不给对方上眼药就不叫童贯了!他如今权虽未极,名声财富却一样不缺,何苦去做这等让人戳脊梁骨的事?

末了,他还不忘补充了一句:“那王黼还说,他手头还有更好的东西,让我去打听打听,他好伺机呈献。”

更好的东西?不消说,是什么东西作为男人全都心里有数。

童贯走了之后,他又回到座位坐下,闭目养神地思量了起来。蔡京虽然已经告老致仕,但是,他高俅要重回政事堂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今政事堂尚书左右仆射之职全都空缺,盯着那个位子的人不在少数,即使是阮大猷郑居中,也难保不会有什么想法。

这是很自然的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更何况一个人走上仕宦之途,又有几个不希望达到人臣极致?希望为民做主造福苍生而去当官的也许确实有,但想必只是凤毛麟角吧?

因此,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一个契机,而且是一个重大的契机,这不仅仅是他所等待的,更是赵佶这个天子官家所期待的。名不正则言不顺,世上之事从来就是如此,倘使当初赵佶继位的时候没有赐他进士出身,那么,凭借哲宗皇帝的那个同进士出身,他一辈子就只能在边缘上转悠,绝对不可能入主中枢。规则的力量是强大的,有些规则可以一点一滴地去撬动,但是更多的规则却严丝合缝永远无法撼动,否则便会激起无穷无尽的反弹。

“高郎!”

听见耳边传来一个低低的呼唤,高俅便睁开了眼睛,见伊容俏生生地站在旁边,脸色绯红一片,他顿时有些奇怪。再看桌子上一本春宫图赫然翻在最关键的一页上,他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不禁哑然失笑。

这下可好,敢情自己这位小娇妻认为自己是在暗中学习揣摩了!

想归这么想,他却懒得为自己辩解,端详了伊容一阵就突然起身揽住了伊人,然后半是强迫地让其坐在了自己的大腿上,这才凑在她的脖颈处低声问道:“怎么,害羞了?”

“谁……谁知道你在看这种……这种下流的东西!”伊容的脸不禁红彤彤一片,想要挣扎偏生浑身无力,只能狠狠地用手指在高俅手臂上掐了一下,“人家还以为你在这里考虑什么大事,特地和姐姐阿玲在那里给你备办宵夜,哪知道……哪知道你这么不正经!”

“我哪里不正经了!”高俅故意将头更凑近了些,从那如雪肌肤和如云秀发上,一股隐隐约约的馨香悠然传来,入鼻竟有一种怡情的感觉。他刚刚看那春宫的时候就已经有些忍耐不得,此时佳人在前哪里忍得住,一只手不禁就摸到了伊容的腰带上。

“喂,这里可是书房!”伊容这下可是真的让丈夫吓住了,转过头色厉内荏地斥道,“姐姐和阿玲还在外头,要是她们呆会进来的时候看见……”

下半截话却被高俅立刻封了回去,吮吸着那两片丰润的红唇,他压抑许久的情欲终于完全被挑动了起来,一只手更是顺着衣衫探了进去,当触及那滚烫的丰腴方才停手,喘息也渐渐粗重了起来。

偏生在这个时候,大门那里传来了吱呀一声,紧接着便传来了两个说说笑笑的声音。正纠缠在一起的高俅压根没有注意到这些,而情欲正浓的伊容毕竟小心些,一眼就瞥见了双双进门的英娘和白玲,顿时又羞一急,推了高俅一把没有反应,最后干脆狠狠在丈夫的肩膀上咬了一口。

“哎哟!”高俅吃这一下方才勉强醒悟了过来,抬眼看到对面呆若木鸡的两个人影,顿时讪讪笑了起来。而英娘和白玲脸上全都飞上了红云,站在那里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眼尖的白玲更是看到了桌子上的春宫图,连忙悄悄在英娘耳边嘀咕了两句。这么一来,英娘的脸顿时更红了。

“高郎,鸡汤搁在这里,你……和伊容妹妹趁热用了吧!”好容易憋出这么一句话,英娘把条盘往桌上一放,飞也似地逃了出去。

白玲自然不像英娘那般,嫁人多年却依旧脸皮嫩,站在那里饶有兴味地打量了高俅伊容一会,突然噗嗤一声笑道:“我就不在这里碍眼了,待会我到外边说一声,不让任何人进来打扰你们!”说完她笑吟吟地转身去了,很快门外便传来了一阵吩咐声。

伊容好半晌才反应过来,不由气急败坏地捏着高俅的腰肉一阵死掐,而高俅好容易抓住了她的手,嘿嘿笑了一声:“都是老夫老妻了,你这么扭捏干什么?再说了,往日你又不是没有……”

“不许说!”伊容闻言更是气急,若不是人在高俅怀里不能落地,怕不是要狠狠一跺脚,“都让姐姐和阿玲看见了,你以后还要我怎么做人?都是你不好,看什么东西不行,非得看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是宰相呢,哪个宰相像你这样不正经?”

见伊容干脆数落起了宰相,高俅索性把那只手从娇妻的衣襟中退了出来,人却依旧保持着那种亲密暧昧的状态。

“你弄错了,我要是真的看这些,不会晚上再去试验活春宫,非得看这些死硬的画册?这是刚才别人送过来的,说是有人准备拿这画敬献给圣上,说得好听那是助兴,说得不好听就是邀宠媚上,我正在这里想主意呢,谁知道你就来了,这不,天雷勾地火……”

“你还说!”虽说知道自己误错了意,但伊容还是忍不住娇嗔道,“明明是你自己定力不够……”

“好了,我的娘子,我定力不够,放着娇妻在前,我的定力当然不够!”高俅好歹才哄了伊容露出笑颜,心中盘算着今晚的事,嘴里却说,“赶明儿入宫去见郑贵妃的时候,你把这件事提一提。宫闱虽说如今无事,保不准不会有人煽风点火,毕竟,哪一朝哪一代的后宫里头都难有如今这么多身份复杂的嫔妃娘娘,小觑不得。”

“行了,我明白!”伊容点了点头,才想趁机脱逃而去,孰料腰身却被高俅紧紧箍住没法动弹,只得回瞪了他一眼,“放开,我去睡觉了!”

“嗯,那我也一起去睡觉好了!”高俅笑吟吟地站了起来,手却依旧没有放开,“天色也已经晚了,确实该好好安歇才是。对不对,我的小娇妻?”

面对丈夫这种死皮赖脸,伊容心里颇有些欣喜,面上却自然娇嗔满面。等到这二人离开书房之后不久,两扇门却突然打开了,一个黑影悄悄地溜了进来,翻了一会桌上的春宫画,突然轻轻呸了一句,很快又溜出了门。

第二十一章 上阵夫妻母子兵

淑宁殿中,郑贵妃和王贵妃一左一右翻看着那画册,脸上无不是红通通的。当年钦圣向皇后令她们两个伺候赵佶的时候,方才有年长女官前来教导这些,宫中秘藏的春宫画没少看过,但说要像这般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秘戏图,她们却还是第一次看到。

“这个王黼真是可恶,居然想用这种法子来蒙蔽官家!”

王锦儿终于迸出一句话,然后硬是把头别开了去,但那些姿势花样却早已牢牢刻在了心中。如今后宫之中多了三个身世不凡的女人,哪怕是为了敷衍,赵佶也不可能像以前那般独宠她和郑瑕了。因此,她也品尝到了很久以来没有察觉到的寥落滋味。

一旁的郑瑕淡然一笑,合上那春宫图之后,便唤来侍女先行收好。见王锦儿和伊容都面露不解,她便解释道:“一物总有一物的用处,若是外臣用来邀宠,自然是不可助长这种风气。但是,此物看上去精致得很,到时候交给那些女官也就是了,他日说不定还能派上用场。刚刚听伊容姐姐这么说,这王黼很会投其所好,这样的人万万不能让他沾惹官家。”

伊容这一日特意进宫,就是为了这件事,此时听郑瑕这么说,心中便松了一口气。“说实话,后宫的事原本轮不到外臣插手,我家相公只是担心有人蛊惑了官家。如今天下太平,圣上的功绩已经隐隐有盖过开国太祖的势头,可是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一旦有奸佞小人带坏了圣上,将来的事情就保不准了。如今正宫虚位,两位贵妃都有权责,这种事情我不好找别人,自然只能请你们从旁想想办法。”

正宫虚位这四个字在郑瑕和王锦儿听来,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后宫不可一日无主,历来天子只要丧后,外朝必定有臣子进言定立继后母仪天下,然而此番却没有一个大臣在这件事上指手划脚,无疑已经说明了此事的难度。

从深处说,此事只不过是耶律燕和郑瑕的较量,高丽王贤妃和大理段婉仪不过是陪衬,王锦儿虽然得宠,但在性情和人望上略逊一筹。赵佶虽然更喜郑瑕温婉可人博闻强记,而辽国已经大不如前,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是贸然册立皇后而令辽国公主屈于人下,在外交上就有很多事情不好处理。于是,这件事就拖了下来。

“此事我自然会劝谏官家。”郑瑕沉着冷静地点了点头,面上没有任何为难之色。后宫不能干政不假,但是,在有些事情上,她并非一句话都不能提。况且王黼的邀宠很可能危及后宫中的大多数人,那么,她更没有理由放之任之。

“启禀两位贵妃,嘉王来了!”

闻听这一声,郑瑕和王锦儿同时脸露欣喜。郑瑕固然有亲生儿子,怎奈那个孩子先天体弱三灾八难不断,她虽然也爱他,另一半的心思却也放在了赵楷的身上。即便不指望赵楷将来一定能够继承帝位,但是,却也希望其能够平平安安。

“拜见二位贵妃娘娘!”

赵楷一进门就看见有外人,到了嘴边的亲昵称呼立刻改了过来,起身之后才看到是伊容,立刻笑道:“我还以为是哪家命妇来了,原来是姨娘,姨娘最近身子好么?”

早在赵楷下拜行礼的时候,伊容便起身避到了一旁,她和郑王二女交情深重不假,但是可不敢生受一个亲王的礼。听赵楷这么说,她少不得又打了个招呼,却不想和这位身份大有干碍的嘉王多说,又坐了一阵便匆匆辞了出去。

此时,其他内侍宫女全都蹑手蹑脚地退了出去,赵楷便低声问道:“姨娘来干什么?”

“还不是为了外朝那些烦心事?”郑瑕抢在王锦儿之前接上了话头,又招手示意赵楷过来,替他整理了一下衣冠,这才轻轻叹了一声,“如今朝中风云突变,便有不少人动起了歪脑筋,想要借助旁门左道升转。你伊容姨娘便是进宫来分说这个的,这种时候少不得要借助你娘和我的力。那些大臣哪个都不让人省心,不过你还小,这些事情只可听,不可多理会,明白么?”

“我明白,郑姨放心。”赵楷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这些道理你和娘都说过无数遍,我不会贸贸然当出头鸟的。只是,如今蔡相公既然已经罢相,为何父皇没有重新复召高相公?政事堂只剩下三个人,无论如何也是不够用的。我听说这些天外朝已经有些忙不过来了,就算宰相暂时虚设,执政至少也该补进去几个吧?想当初神宗皇帝和哲宗皇帝的时候,政事堂可是至少有六七个人呢!”

听到赵楷提起这个,郑瑕和王锦儿对视一眼,同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王锦儿见四面没有外人,便轻叹一声道:“想当初政事堂有蔡相公和高相公,他们两个都是勤政的人,所以一个人至少可以抵两个,一应政务井井有条,官家自然就不会想着增设人手。可现如今这两个人全都去了,自然有些忙不过来。至于官家为什么不立刻复用高相公,这却是外朝的事,别说我和你郑姨都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好对你说。记着,你不是太子,读书上进固然好,却不可对政务太过上心,明白么?”

这都是听过无数遍的大道理,赵楷自然懂得,当下便唯唯诺诺地应了。然而,等到出了淑宁殿,望着灰蒙蒙的天空,他的脸色却渐渐阴沉了下来。十岁出头的年龄对于寻常孩子自然是任事不懂,但是对于他这样的皇子而言,从小父皇和母妃的教导早已深深刻在了心里,尤其是他这个得到了父皇最多宠爱的人更是如此。

他和赵桓的关系还不到彼此容不下的地步,但是,照这样发展下去,谁能说得准将来?当初太宗是如何对待自己弟弟和侄儿的,他早就听内侍们说过,而如今表面的友爱能维持多久,他自己也不知道。

“嘉王殿下!”

他转头望去,见是一个福宁殿的内侍下拜行礼,立刻收起了满心的思绪,点头示意起身:“可是父皇找我?”

“圣上让嘉王去福宁殿一趟。”那内侍显然收过赵楷的好处,见四周几个全都是赵楷心腹,便悄悄上前一步低声说道,“圣上还派人去叫了太子殿下,小人刚刚听到,似乎是圣上要派人督促两位殿下习武和练习马术。”

赵楷闻言一呆,随即欣喜不已。父皇重武他是知道的,所以私底下自己也没少习练过马术,至于练武他却没有多少办法,那些班直侍卫全都不敢和他较量,他顶多也只能练练那些花拳绣腿,现如今父皇居然再次挑中了他,无疑表示在其心目中,他和赵桓并没有太大差别。

匆匆赶到福宁殿,赵桓却已经来了,赵楷上前给赵佶见礼毕,又给兄长见礼。等到一圈礼节行完了之后,赵佶方才含笑点了点头:“朕问过你们两个的师傅,无论文章还是书法,你们都比其它宗室子弟优秀得多,朕心里很是欣慰。只是如今不单单需要好才华,同样需要好身体。朕上次看过你们两个比试,全都是些不中用的花拳绣腿,架子好看却一点不实用。就是那所谓的马术,也比不上一个寻常小兵。上次禁军大比的时候,朕觉得刘琦不错,以后让他每隔一天来陪你们两个习武,再从禁军之中找一个教头就好。”

这一席话说出来,赵桓赵楷兄弟自然是心中欢喜,而旁边的一群内侍却全都是面面相觑。禁军教头全都是训练禁军的,手底下的功夫固然扎实,但问题是面对两个金尊玉贵的皇子,那个教头该怎么教?再说了,宫中侍卫当中拳脚高明的不在少数,若是不想学花拳绣腿,嘱咐一声不就行了,还有哪个人敢藏私?

然而,天子官家的心意自然没人敢去违逆,因此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而当消息传到童贯耳中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欣喜,而是忧心忡忡。诚然,赵佶看重刘琦是一件好事,但是,牵扯上那两位主儿就有些麻烦了。储位已经确立不假,但是,大宋朝可是曾经有过废太子往事的,夹杂在一位太子和一位得宠的亲王中间,万一弄出什么名堂来,别看如今风光,将来转眼便是倒霉的下场。押对宝当然万事大吉,可押错了宝呢?

带着这种忧心,他回到家里自然没什么好脸色。等到晚间用完饭之后,他让人将刘琦叫到了自己的书房,把这件事好好解释了一遍,然后才郑而重之地问道:“九郎,你读过多少书?”

刘琦已经被童贯的警告弄得七上八下,乍听见这一句顿时莫名其妙:“自六岁起,爹爹就给我请了先生念书,四书论语全都念过了,其它的也略读了一些。童叔你问这个干什么?”

童贯话才出口,突然想到高俅那边有个义塾,眼睛骤然一亮:“从明儿个开始,我找个地方让你再去读读书,是否能当个儒将没什么要紧,要紧的是该明白的事你须得尽快明白。你要知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来你若是不能胜过你爹,那就没意思了!”

第二十二章 掀黑幕连番准备

蔡京致仕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代州,而种师道在听到此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额手称庆。倘若不是他没有做出错误的选择,只怕蔡家到时一垮台,他同样会遭殃。朝中那些文官可不管你这个武将有怎样的功绩,只要能攻击,这些人是绝对不会吝惜火力的。

好在自己没有给他们留下这个机会!

他放下手中远道而来的公文,微微一笑便命人去请赵鼎。可以肯定,这一位必定比他得知消息更早,说不定心中早就计议过了。以现如今他们手中掌握的证据来看,有八成的把握能够一击制胜,但是要如何把在弦上的箭射出去,还是需要某些技巧的。

“种帅!”

几日不见,赵鼎的脸上出现了少有的红光,不久前还纠结在眉宇间的愁绪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很显然,京城传来的好消息对于他是莫大的鼓励。虽然抱着决心一定要藉由这次的事将蔡攸拉下马,尽管知道蔡家父子已经反目,但是,只要蔡京还在政事堂一天,很多事情就会充满了变数。父子连心,一旦蔡攸真的要遭难,蔡京哪怕不是为了这个儿子,为了蔡家也一定会做出相应的举措。

“看赵大人春风满面,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种师道出口取笑了一句,见赵鼎满不在乎地回以一个笑容,遂不再多卖关子,“朝廷中的情形很清楚了,现如今老蔡相公去位,便是表明了圣上的决心。只是,倘若我们这个时候把那件事呈报上去,会不会激起的反应太大?要知道,老蔡相公的党羽在朝可是不少,就是趋附蔡居安的人也绝对不在少数。我横竖是武将不打紧,你这一次可是要惹上很大麻烦的。”

和种师道相处这么多天,对于这位战功彪炳的老将,赵鼎早已从最初的提防变为了如今的信任。虽说种师道调防代州只不过数年,但如今河东路禁军对其心悦诚服,足可见其带兵本领。若没有身兼知代州之职的种师道对其的支持,只怕他此番调查寸步难行,毕竟,朝廷官职并不是走到哪里都有成效的。给事中在有些人眼里极大,在有些人眼里却不过是芝麻大小。

听种师道口气中满是为他打算,赵鼎自然心有所动,然而,他早在临行之前就下定了决心,如今蔡京既然已经不再能够把持朝堂,他更没有退却的道理。“种帅好意我心领了,只是蔡居安枉顾圣恩在先,欺上瞒下在后,若是不能绳之以法,只怕别人亦会群起而仿效。最最可恨的是,他身为朝廷大臣,居然与别人私相授受,我朝士大夫的脸都被他丢尽了!”

种家累世忠良,并非人人都是武将,就是种师道自己,当初也曾经拜在大儒门下,所以并不完全以武人自居,听到此话立时激起了共鸣。“若是武臣在前方浴血沙场,文官却在后方卖国求荣,这确实难以容忍。蔡相公当年虽然有些事做得过头了些,但此种大节却并无亏损,想不到会养出这么一个儿子!”

赵鼎微微点头,随即郑重其事地问道:“事情重大,是我即刻回京面奏,还是先直书圣上呈报,我想向种帅讨个主意。”

“这……”种师道不禁有几分迟疑,若是赵鼎直接回朝奏事,那么,此事他不过就是从旁协助而已,若出了事情也轮不到他顶缸,但是这样一来,颇有一种袖手旁观的感觉。可若是真的先联名呈报,朝廷上下必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赵鼎是文官,扬名天下是好事,但是他若在这种事情上扬名,会不会激起有些人的同仇敌忾?

一时间,饶是他阅历丰富,也有些拿不准主意,脸上便露出了踌躇之色。一旁的赵鼎见种师道久久没有回答,不禁也觉得奇怪,抬头一看这位老将脸色变幻不定,立时明白了对方的考虑。

他自己是言官,原本指斥时弊,监察百官行止就是应当的,而这种事若是种师道牵涉太深,无论是功是过都不是好事。想到这里,赵鼎连忙站了起来:“种帅,此事原本就是我份内之事,你此番多次相助,我心中自然感激,但其他的事情还是请种帅静候佳音的好。我现在就回去先写奏折,随后动身上路!”

见赵鼎一揖之后转身便走,种师道连忙开口唤道:“元镇留步!”

他紧追几步,拦下人之后便语带双关地告诫道:“蔡居安如今只怕是一心想入政事堂,你这奏疏直入必定会招来麻烦。依我之见,你递上奏疏之后,立刻派人将事情始末向高相公转达一遍,让他在京城再想想办法。须知以一人搏众人之力,勇则勇矣,却显得无谋,不可一味逞匹夫之勇,将自己和家人置之于险地。”

见赵鼎似乎还有些犹豫,种师道不得不加了一句:“你要知道,狗急跳墙并非只是一句空话,你不但坏了蔡居安富贵,可能还要让他流放岭南或者天涯海角,难道他还会轻易放过你么?”

赵鼎并非一味迂腐的人,此时顿时恍然大悟,点头道谢之后便径直去了。而种师道却仍然不放心,亲自手书一封,用火漆封口之后便叫来两个心腹亲兵,嘱其立刻送往京城。人还没走,他却突然又改了主意,从密格之中找出了自己郑重藏好的蔡攸密函,一咬牙就另外封了一个封套,这才将其交给了那两个亲兵。

“此中物事非同小可,你们哪怕是丢了性命,也得把东西给我送到了高府。若是路上有事,尽管向州府报我的名字,至少在这河北河东一带,还不至于有人敢扣我种师道的人!”

两个心腹亲兵知道事关重大,将信函贴身藏好,又领了路上盘缠带好了兵器方才匆匆上路。而赵鼎在回到自己下处之后,一夜之间完成了一份奏折,又写成了一封私信,分成两拨令人火速送进京。

三日后,高俅便收到了种师道的密函,而在匆匆浏览了整封信之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仰天大笑。他对赵鼎的代州之行固然非常期待,但是,他绝对没有想到这赵鼎种师道携手,居然能够挖出这样惊人的事实——这已经是不单单勾结契丹马贩这样无足轻重的小罪名了,而是真正地涉及到蔡攸里通敌国高官。有一封来往的书信作证,上头有明明白白的魏王耶律淳大印!

换成别人,他肯定要怀疑此事有构陷的成分,但赵鼎的秉性刚正,种师道也不像那种奸猾小人。从此次还是种师道的信函先到这种情况来看,只怕是这位老帅亦知道事情严重,不敢有丝毫马虎。而赵鼎的脾气他知道一点,大多数是会不管不顾地进言,大约奏疏也就在这两天之内了。

思量良久,他高声吩咐道:“来人,去请阮大人和郑大人!”

由于政事堂缺人,这一天郑居中和阮大猷足足忙到日落,方才将手头上的事大致告一段落,但已经是筋疲力尽了。两人结伴走出大内禁中,彼此便道了一声告辞上了各自的马车。

一刻钟之后,两辆马车在太平桥高府门口停下来,阮大猷和郑居中几乎同时下车,对视一眼后不禁全都是心下诧异。虽说都和高俅走得近一些,但是,那种关系却是不同的。阮大猷和高俅相交多年,彼此之间即便够不上挚友,但是,密切的盟友自然还是算的。至于郑居中毕竟资历还浅,因此高府来的并不多。

“达夫,想不到我们竟是不约而同啊!”

“呵呵,原来阮兄也接到了信。”

心照不宣地点了点头,两人便一起进了高府,自有仆人上来将他们领到了书房。而彼此寒暄之后,高俅没有一句题外话,立刻把代州的事情抛了出去。

一时间,阮大猷和郑居中同时愣在了当场,随即全都露出了难以抑制的喜色。尽管他们都是城府深沉的人,尽管往日在外人面前都能勉强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但是,在这样巨大的好消息面前,若是再摆着个死板脸就太不像话了。

蔡京虽然已经致仕,但还算不得扳倒。但是,若这件事情证实了,那么,蔡攸固然必定落马,就连蔡京也绝对逃脱不了罪责。

通敌卖国,这可是通敌卖国!这种时候,谁管你辽国和大宋还算姻亲,谁管你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当初蔡家造出高俅里通大理一事就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害得高俅不得不辞相自保,如今若是蔡家的人出了这样的丑闻,他们倒要看看蔡京能怎么打算!

“这么说来,赵元镇的奏疏只怕就在路上了?”

问出这句话后,见高俅微微颔首,郑居中不由心下狂跳,脑际一阵阵发热。他如今不过是执政,但是,若是蔡攸落马牵出蔡京,少不得何执中也要受到牵连。到了那时,倘若阮大猷因为年纪问题而退出争夺……

他已经不敢想象下去了,因为,那完全是一条金光无限的大道。

第二十三章 假戏真做剖心腑

深夜的蔡学士宅并不安静,事实上,由于蔡攸如今日渐位高权重,每日的宾客都是络绎不绝,哪怕是夜里也同样有人登门。而年纪轻轻就成为高官,蔡攸自然也不会低调,对于朝中官员的来访,他几乎是来者不拒,只要是肯趋附他的,他即不在乎对方的出身来历,也不在乎对方以往是否和他老爹做过对。

因为他非常明白一点,那就是他已经和自己的父亲蔡京对立了,倘若不能在手心里攥上一把朝廷官员,那么,他是无论如何都斗不过在宦途中浸淫了几十年的蔡京。

正因为如此,美酒笙歌绝色美人,蔡学士宅中一点都不少,更为难得的是,每逢夜宴,蔡攸必定会让两个最最美貌的侍妾出来陪酒作乐,而哪怕周围的人对她们俩露出再色迷迷的神情,他也是但笑不语。久而久之,甚至有胆大的人对两女动手动脚,似王黼这样的更是每每言笑无忌。

眼看庭前管乐齐作美女作天魔之舞,蔡攸的脸上充满了得意,眯缝的眼睛中尽显得意。仅仅几个月,他的声势就一下子达到了顶点,而如今父亲致仕,更直接导致不少人转投他的麾下,现如今他的信心已经空前高涨了起来,颇有几分舍我其谁的态势。

“学士。”

蔡攸转头过去,见是王黼,便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即挪开了一点位子,而王黼则顺势在蔡攸身边坐下,甚至还肆无忌惮地在旁边那个美貌侍妾的大腿上摸了一把。看到这一幕的人不在少数,但全都知机地别开了头。蔡攸府中不单单是这两个美貌侍妾,就连一干使女也全都是胆大得很,这种情形已经出现得多了。

漫不经心地看着眼前几个舞伎的曼妙舞姿,蔡攸便随口问道:“听说你派人在坊间搜集那些秘戏图,怎么,你准备仿效前人杨素公在府上搜集百美么?”

王黼顿时脸色一呆,随即又恢复了满脸笑容:“学士说笑了,我不过是寻常人,哪里敢有这么大的想头?这不过是我儿时的一点爱好而已,当初上有父母管束,还有老师时时刻刻看着,不敢太过恣意。如今托学士的福得以拔擢,若是还学那些自命清高的大臣,岂不是太没了趣味?不瞒学士说,我最近可是看到了一个绝妙的人儿……”

听到这里,蔡攸便立刻打断了他的炫耀:“好了好了,我知道你喜欢寻花问柳,但也得注意些,别让朝中的御史抓到了把柄!”

见蔡攸似有些不耐烦,目光又重新投注到了歌舞上,王黼顿时松了一口气,怦怦直跳的心也渐渐平复了下来,暗道一声好险。他原本就知道蔡攸不是那种只会玩明面上手段的人,却万万没有想到蔡攸会连这些也廖若指掌。

倘若真的如此,那么,只怕自己今后的行动就要加倍小心了。荣华富贵虽然重要,但是,在这种时候舍弃一棵大树,那可绝对不是智者所为。他已经得罪了蔡京和何执中,而后者眼下仍然在位,倘若这个时候蔡攸再对他产生恶感或怀疑,那么就很难挽回。

沉吟了好一会儿,他终于找到了今次的话题,立刻向蔡攸身边又挪了挪:“学士,赵元镇去代州也已经有些时候了,到如今还没有消息么?”

这句话登时击中了蔡攸的心病,代州之事是他现如今最大的软肋,亦是流露在外边的最大把柄。虽然郑居中那边的清查已经最后有了结果,赵佶也已经认可,但是,这并不代表此事就已经结束了。要是真结束了,赵鼎还去代州干吗?

尽管有自信代州并未留下什么蛛丝马迹,但是,赵鼎这一去就是将近两个月,他仍旧免不了心中嘀咕。此时此刻,他又想到了当初刚刚得知此事时的心惊肉跳,藏在袖中的拳头不由紧紧捏了起来,脸上却微笑道:“赵元镇是高伯章的侄女婿,说不定是想玩点花样出来,只不过,若是明目张胆地构陷大臣,他的前途也就完了。”

王黼天生最善于察言观色,尽管蔡攸神色未变,但那种蕴含凶光的眼神还是让他品出了一点苗头,心中愈发深信不疑。他和蔡攸的来往比刘正夫蔡薿等人都要晚,之所以越过两人成为蔡攸最贴心的狗头军师,就是因为他比两人更熟悉蔡攸的心理。

什么廉耻礼义,什么忠君爱国,全都是屁话?他知道的只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倘若他能够处于庙堂的最高点,那么,他也会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但现如今,为了往上爬,要他做什么都行!

“学士不可小觑了此事,须知借题发挥,最是防不胜防。”他告诫了这一句之后,见蔡攸眉头一挑,便又顺势添油加醋道,“如今尊大人虽然已经去位,但是,政事堂毕竟还剩下了三个人,何伯通虽说不是什么大才,但胜在资历;郑阮二人又和学士你是过不去的,未必就肯引你入朝。惟今之计,学士只有从下层入手,让百官行推举之事,方才有可能大功告成。而这种时候,就连一丁点的纰漏不能有,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你说的是。”

蔡攸此时完全忘了开始的初衷,愈发对王黼深信不疑。在他看来,王黼如今位卑职小,除非跟着他蔡攸,否则决不会有人肯相信这样的人。他望了一眼场中载歌载舞的歌舞伎,突然起身站了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就往后堂走去。对于这一情景,其他官员没有一个为之侧目,倒是王黼沉吟片刻立刻起身追了上去。

两人一前一后走在庭院中,蔡攸想的是当初留在种师道手中的那封密函,虽然没有什么十分关键的言辞,但是一旦现世必定会引起无穷无尽的麻烦;而王黼则在揣摩蔡攸在代州马案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要是牵扯太深,他又是否应该抽身而退袖手不理。

一前一后进了书房,蔡攸方才对王黼点了点头:“既然你都把话点透了,我少不得要请你为我谋划一番。依你看,倘若赵鼎真的查到一点乱七八糟的东西,我该如何应对?”

这句话自然是问得蹊跷了,然而,王黼却丝毫不惊,落座之后便泰然自若地道:“这就要看学士如何自处了。赵元镇虽然为人刚正,但要说油盐不进却也未必,再这么说,他亦有需要顾忌的东西。至于河东路那位种帅,那就更好办了。以武臣告文官,朝中那些士大夫会怎么看?只要能够把事情牵扯到文武之别的立场上,就是圣上亦会怀疑,进而投鼠忌器。”

“好,好!”

听到这里,蔡攸忍不住击节赞赏道:“果然看得通透,再过几年,指不定政事堂中便要多了你一个!想我爹自诩老谋深算,此番也被你一步步诱入彀中,仅仅这些,你就足以自豪了!若是这一次你能够帮我谋划成功,三年之内,我必定保你至御史中丞!”

尽管明白蔡攸这是有心示好,但是,王黼却仍旧喜形于色地欠身谢过。蔡攸不同于蔡京,在封官许愿这一方面向来是说到做到,就如上一次将他引见给赵佶一样,从来没有任何拖延。倒是蔡京时常给人画饼充饥,在这一方面让人诟病无数。

“学士说我神机妙算,这我却不敢当,只不过因为学士如今胜算充足,我当然能够出得好计。河东路那边,学士可曾有人?”

对于这个问题,蔡攸不免有些谨慎,毕竟,让人知道他暗中在代州安抚司那里布置了人手,将来一个不好就会出现莫大的问题。然而,他对于王黼还有七成放心,所以只是沉吟了片刻便出言道:“种师道的安抚司那里有两个小吏,如果我传个话,他们兴许会听。只不过为了不启人疑窦,我已经很久没有给他们俩传信了。”

“这种时候,学士万万避嫌不得!”王黼这才知道蔡攸居然很久没有派人了解过河东路情况,心中不由暗骂其迂腐,脸上却还得做出一副惋惜的神情,“须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万一种师道和赵鼎合流,那么只要他们能够费心编造一套谎言,到时候天衣无缝也不是难事。学士,这种时候若是不掌握他们的动向,那到时候可就是你失却先机了!”

自从赵鼎出马远赴代州的时候,蔡攸就暂时掐断了和代州那边的联系,毕竟,种师道执掌代州军政大权,他如若稍有不慎给人抓住了小辫子,到时候只怕是有十张嘴也难以分辩清楚。可是,此时一想王黼的说法,他又觉得深有道理,立刻点了点头:“我知道了,明日便让人去代州联络一下。我身正不怕影子斜,难不成怕别人胡说八道?”

身正不怕影子斜?

王黼在心中连连冷笑,却顺势把玩起了蔡攸搁在桌子上的一个墨玉笔筒,露出了爱不释手的神情。而蔡攸自然看在眼中,临走的时候便慷慨地将笔筒送了出去,对此王黼自然是连声道谢。

第二十四章 摧眉折腰又何妨

王黼出门上了自己的马车,吆喝车夫动身之后,他却随手将笔筒随便往角落里一扔,再也没有多看一眼。尽管爱财贪色,但是,这全都不能掩盖他对于权势的渴望。蔡攸这种人面上虽然大方,其实心胸极其狭隘,他在其面前表现出了善于谋划的一面,少不得也得多流露一点劣处。只有蔡攸对他真正放了心,他才能真正取信于人,才能真正一步步接近自己梦寐以求的位置。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斜靠在马车的厢壁上,口中轻轻哼唱着这一句,眼睛渐渐闭了起来。看如今的架势,再过一段时间,他便能完完全全得到蔡攸的信任。只要能够抓住这个自命不凡的蔡家大少的把柄,还怕不能飞黄腾达么?

他一路无事抵达自家宅门,一个家人便喜笑颜开地奔了上来:“大人,殿帅府童帅来访。”

童贯!王黼眼皮一跳,心中着实大喜。对于先头求童贯帮忙去办的事,他一直极其不放心,毕竟,论及交情,他和对方昔日连点头之交都没有,枉论深厚与否,因此最初早就做好了被人拒绝的准备。

他可不像蔡攸那么大的架子,童贯虽说如今不过暂代殿前都虞候,而且因为内侍的身份所碍很难晋升上去,但是,只要天子宠信还在一天,那么就活脱脱是一个炙手可热的新贵。这样的人只有折节下交曲意笼络,那里有大咧咧地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道理?

“童帅,今晚我在蔡学士那里呆得晚了,有劳久候,恕罪恕罪!”

见王黼一上来便是端着笑脸连连告罪,童贯也觉得妥贴,心中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往日在高府所受的待遇。只不过他亦是心机深沉的人,自然不可能被这种态度所动,连忙起身迎道:“哪里哪里,是我事先来的时候没有打个招呼,好在也没等多久,贵府的家人又是殷勤招待,王大人倒是客气了!”

童贯的这种态度自然让王黼觉得有戏,一面嗔怪着仆人不上好茶,一面又甜言蜜语地寒暄了一阵。等到戏味做足了,房间中再没有外人,他才试探着问道:“不知道上次我拜托童帅的事情有眉目了没有?”

童贯心中冷笑一声,却不忙着回答,微微呷了一口香茗,悠然自得地吐了一口气,这才慢条斯理地道:“王大人这话问得好不心急,这样的大事情若不能好好谋划,轻易出手不但落不得好处,还会牵连到你我,你说我能不好好布置一番?”

王黼心中有些失望,但一想到此事也惟有童贯能做,面上的笑意便更深了:“是是,我倒是忘了这一岔。说起来圣上和童帅也着实是君臣相得,这情分实在令旁人羡慕啊。以前听人说高相公如何如何,在我看来,只怕是高相公亦不像童帅这样深得信任。”

这充满了阿谀味道的话语一入童贯之耳,顿时让他大生得意之感。当然,得意归得意,他还不至于完全丧失自知之明。在深宫呆了二十多年,又在西北之地待了近十年,他对于世上之事早就看得透了。大树底下好乘凉,他的背后是赵佶这样一棵永远不会倒的大树不假,但这也要对方永远不会舍弃自己。所以,另外找一棵却等闲不会倒的小树作为依靠也很重要。他选择了高俅的同时,对方也选择了他,在这份联系没有崩坏的预兆之前,他可不愿意两面三刀——毕竟,那位主儿的手段他也曾经听人提过。

“王大人这话说得……”他微微一顿,随后语带双关地道,“你托付的这件事要成功,一来要时机,二来要靠人。后宫诸位娘娘几乎都是大家出身,要她们去按照这上面的法子讨好圣上,只怕拐的弯子就大了。与其如此,倒不如找一个根基浅薄的,或是在宫外找几个人调教好了,想办法让圣上见一面,兴许把握还大些。”

“可是,圣上即便出宫,又怎会……”王黼犹疑地皱了皱眉,突然看到童贯眼角含笑,顿时恍然大悟,“多谢童帅提点,我明白了!”

两人密议一阵之后,童贯便匆匆告辞。他眼下是多家大臣府邸的常客,却等闲不在任何地方停留超过一个时辰。皇城司的能耐别人可能不清楚,他却深深忌惮。别看天子官家如今没有拿这些侦缉到的事情来处置文武百官,但一旦翻脸,那可都是天大的把柄。

为了显示自己的武臣作风,他在京城向来都是骑马而行,甚至有时不带随从。好在京城治安一向很好,久而久之,他那匹高头大马不少人都认识了,路上遇到的时候都会让路而行,这更让他体会到了一种权臣的风光——统军大将固然为人尊敬,但到了京城却绝对没有他这样风光,从这种角度上来说,哪怕这暂代两个字没法去掉,他也认了。

行到州桥附近,看到热闹的夜市,他一时兴起便跳下了马,一手执缰缓缓而行。彼时夜市上尽是满满当当的人,但看到他这个衣衫光鲜的,人们还是纷纷让路,甚至有认出的人在那里悄悄嘀咕。

随便买了几块糕充作夜宵,他正想找个地头坐下歇歇,便突然听见背后传来了一个声音:“道夫真是好雅兴,居然一个人逛起了州桥夜市!”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童贯先是心头一震,随后便笑容满面地转过了头,装作惊讶地叫道:“原来是赵公子!”

赵佶对童贯的知情识趣很是满意,笑嘻嘻地上前从童贯的手中夺过一块糕来,自顾自地咬了一口。此时,他身后扮作随从的几个班直也纷纷上了前来,却因为四周都是人不好给童贯见礼,只是各自称呼了一声童帅。

换成别的大臣,此时只怕是不止规劝天子回宫,亦免不了一通劝谏,可童贯却是天生胆子大。忖度如今京城乃是太平世界,又有人随行保护,他早就将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这种古话扔到了九霄云外,只顾着哄天子高兴了。

“公子今晚可有什么安排?若是没有,不妨找个地方热两角酒,再叫上几个歌姬陪坐,虽说不如家里头那些雅致,却也别有一番趣味。”

“罢了罢了,我可不想遇到熟人,到时被人在耳旁唠叨个半天。”赵佶至今仍然难以忘记那几次撞上大臣的情景,哪里还有兴致去那些烟花之地纵情风流。虽然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但他当初混迹于青楼楚馆的往事还有不少人清楚,要是冷不丁被哪个行首认出了人来,只怕是第二天就要满城风雨。

见赵佶对此没有兴趣,童贯眼珠一转,登时又有了主意:“那公子既然出来了,不妨去臣家里坐坐?臣那里可不比那些车水马龙的门庭,清静得很。”见赵佶有所意动,他突然拍了一下巴掌,露出了满脸歉意,“我倒忘了这些天九郎白天读书晚上还要做功课,公子去了也放不开,还是算了吧。”

童贯一提起刘琦,赵佶就想到初次真正练习马术就累得不成样子的两个儿子,不禁轻叹了一声。无论对赵桓还是赵楷,他都倾注了不少心力,自然希望他们能够成才。但是,和文章不是一日就能做好的一样,武艺和马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练成的。好在赵桓和赵楷没有说什么再也不去习练,倒是都赞了刘琦一番,他也就渐渐放下了心。

“那就算了,反正我都是出来逛逛。”赵佶并未看见童贯失望的眼神,而是冷不丁问道,“如今刘仲武连战连捷,西北局势大约也快定了。到了那个时候,朝廷少不得要把西边的兵渐渐放到北边来,你对此有什么意见?”

童贯没有料到赵佶会问到这个,一时间颇有些措手不及,谁能想到赵佶出来逛逛还在盘算这些大事?然而,他毕竟是读过书的人,又曾经在战场上呆过,很快就醒悟到了这个问题的关键——往日西夏每每寇边的时候,在西边保持强大的常备军非常必要,但是,一旦西北安定了下来,若是还有大量的军队掌握在武将手中,那么身为人君者不担心出乱子就不可能了。

原本天下兵将轮换驻防就食是太祖立国时的祖制,但是西军不一样,那里的很多军士都是祖祖辈辈与西夏拼杀过来的,父子两代祖孙三代效力于一军之中的并不在少数,若是一下子将他们全都调离陕西,关中会显得空虚不说,而且就是对军心也是不利的。而且,水土不服这种原因也不得不考虑。当然,还有一种办法就是换将,然而,这亦算不得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早在几年前,朝中就已经有言论抨击将不知兵这种状况了。

“公子……”

他一句话还没有说完,一个班直便突然疾步上前来,毕恭毕敬行过礼后便低声报说:“启禀公子,政事堂几位相公联袂求见,说是有紧急大事,因此内廷派了人来通知!”

既然有事,赵佶自然来不及再问,带着众人匆匆离去。而童贯则在原地思忖了开来,究竟是什么样的紧急大事,需要如此十万火急?

第二十五章 闻急讯火烧火燎

夜色下的大内禁中并不静谧,这里四处可以见到提着灯笼走动的内侍,时不时还能出现几个穿紫着绯的大臣。盛世之下无宵禁,连带宫中下钥的时间也晚了很多,换作前朝,只怕是赵佶要晚间出宫,到时候就进不了门了。

匆匆入了宫门,赵佶一行还没到福宁殿,便有内侍匆匆迎候了上来,深深施礼后禀报道:“圣上,政事堂何相公、阮相公、郑相公都已经在福宁殿等候多时了。小人原本想瞒着三位相公,孰料他们说有大事耽误不得,小人只得差人去外头……”

“好了,朕不会怪罪于你!”赵佶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脚下步子又加快了一些,心中着实感到不可思议。如今政事堂仅剩三人,尚书左右仆射尽去,算得上是群龙无首,而百官中对那两个位子虎视眈眈的人不在少数。要不是他心中还有顾虑,断然不会让首相次相之职空缺那么久,但是,不得已之下也只能暂时将就了。

可是,这么晚的时候,究竟有什么事要劳动三位执政一起在那里等他,而且还一刻不能耽误地差人去报信?

带着满心疑惑进了福宁殿,赵佶就对匆忙上前行礼的三人微微颔首,示意他们不必拘于礼数。落座之后,他也不忙着先发问,而是用目光在三人脸上扫了一圈,而这一看果然看出了些许端倪。

何执中是镇定中带着几分惊惶,阮大猷倒是表情不变,而郑居中那得意的眸子一看分明。这三位宰辅如此神情各异,究竟是什么事?

“三位卿家连夜求见,究竟是为了什么大事?”

闻听天子发问,底下的三个人彼此对视了一眼,阮大猷和郑居中同时保持了沉默,而何执中不得不硬着头皮站了出来。要说今晚的事以他立场最为尴尬,因此在都堂中看到那份奏章开始,他就有了告病的打算,但经不起阮大猷一番晓以利害,他又想保全儿孙身上的富贵,最后只能选择了和两人一起来福宁殿面圣。

当着赵佶炯炯的目光,他便呈上了那一封奏疏,待内侍转交的时候方才沉声道:“今天傍晚,给事中赵鼎的折子已经到了,里头弹劾宣和殿学士蔡攸七大罪,其中第一条便是勾结辽人出卖朝堂机密。臣和阮郑二位计议了一阵,虽然不知道其中内容是否属实,但赵元镇乃是奉了圣上旨意前去代州查案,因此不敢怠慢,所以惫夜来见,还望圣上恕罪。”

又是勾结辽人?

关于先前代州马案的经过,赵佶并非一无所知,毕竟,这案子郑居中亲自经手,又是满京城的风言风语,都已经好一阵子了。但是,尽管审案的时候牵扯出来一个蔡字,毕竟不能光凭这一点定人罪名,所以他心存怀疑,却没有轻信。然而,这一次何执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说赵鼎弹劾蔡攸,那么,事情便就此急转直下!

他也顾不得听何执中在说什么,径直将奏折展开详详细细地看了起来。而何执中略说了几句,抬头见天子官家脸色铁青地埋头看奏本,索性不再多说,退后一步眼观鼻鼻观心地思考对策。

对于他来说,事情来得太过突然,一个处理不好就可能引起天大的麻烦,毕竟,他和蔡京的关系太近了。父罪必会祸延子孙,而蔡攸若是有罪,蔡京这个当父亲的同样逃不掉,倘若赵鼎真的查到了真凭实据,那么,蔡攸这回就全都完了。而他何执中唯一的要求就是保住自己,不要陷入到此事当中。可即便是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也有可能是办不到的。

“真真是天下最大的奇闻!”

尽管赵鼎墨迹淋漓洋洋洒洒数千言,但是,赵佶还是很快看完了,脸色亦一变再变,最后定格在了惊怒之上。虽说他寄希望于用蔡攸平衡朝中势力,然后免去蔡京的相位,但从心底来说,对于昔日还算是看得顺眼的蔡攸,他并没有完全过河拆桥的意思——宣和殿学士的职位虽说清贵,但毕竟只要没有宰相或是其他的头衔,就不能真正涉手实务,到时候让蔡攸顶着这个名义干下去也就成了,而这样的话,天下士林的声音也能够更小些。

但是,赵鼎在这奏章上写的事情也太惊人了——勾结辽人奸细私通外国,甚至是和南京魏王耶律淳暗通款曲,这样的罪名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一个死字,何况一个蔡攸?从这奏章上,他看不到一丝一毫的狂热,无疑,在写奏折的时候,赵鼎肯定是非常冷静的,这从那工整的小楷上就能够看出来。而以他从前对此人的印象来看,说是平白无故构陷大臣绝对不可能。

赵佶的神色变化郑居中都看在眼里,而听了那句充满着惊怒和不安的话,他沉吟片刻便站了出来:“圣上,赵元镇这封奏折是通进司呈递进来的。以臣之见,事关重大,为免消息泄露惊动外间大臣,也为了防备万一,乞圣上立刻下旨让有关人等三缄其口。臣等三人先前商议过,已经让通进司众人先行留在司院之内,只是这毕竟有违规矩,还请圣上……”

“罢了,这个时候还管什么遮口!”赵佶恨恨地一拍桌子,厉声吩咐道,“既然赵元镇是循正途将此奏疏送上来的,便没有欺瞒天下人的意思,朕若是遮掩,岂非还及不上一个臣下?不必多说了!”

郑居中原本只是因为谨慎方才提出此议,见皇帝驳斥便没有再碰钉子的兴致,而阮大猷原本就存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思,自然更不会站出来多事。只有何执中站在原地进退两难,神情越来越尴尬,几乎都想立刻找个缘故退出。

“朕自即位以来,即便不能算是勤政爱民,至少事事亲为还是有的,不管是颁布政令还是整军开疆,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为了国之大业。原本想所有臣子都和朕一条心,亦拔擢了不少人出任要职,谁知道一而再再而三冒出这种事情!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些人难不成都把朕当成了三岁小儿么?”

一番暴怒过后,赵佶终于渐渐冷静了下来。他往日亦不是喜怒无常的性子,今日只是因为被气得重了,方才在大臣面前如此失态,而镇定之后往细处思量,他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刘正夫蔡薿王黼等人乃是蔡攸家里的座上客他是知道的,而遥想当初刘正夫义正词严弹劾高俅那一回,他顿时有一种拨开云雾的感觉。想当初自己在看到刘正夫奏折的时候何尝不是惊怒交加,和现如今何等相似?如今高俅去位,蔡攸保了刘正夫升任礼部尚书,而倘若是高俅指使赵鼎……

这不可能!

他狠狠摇了摇头,竭力将这些思绪驱出了脑海。不管怎么样,他都得把眼下这件事搞清楚再说。他实在很难相信,已经日暮西山四分五裂的辽国,蔡攸居然会去费力勾搭!

三位政事堂执政齐留宫中的消息自然很快散布了开来,当夜,王黼就从温热的被窝中被人唤了起来,心不甘情不愿地来到了蔡攸府上,等到看见那齐集的一圈人之后方才觉察到了事情的严重。而这一次蔡攸亦没有再顾左右而言他,开门见山地道:“赵鼎那小子加急送了一份折子进来,如今政事堂那三个都在福宁殿商议。我也不瞒大家说,这十有八九是冲着我来的!”

闻听这话,在座的官员当中便有数人勃然色变,其中就有刘正夫,而王黼和蔡薿最为镇定。王黼是早就从蔡攸那里品出了滋味,而蔡薿则是因为左右摇摆得罪的人多了,不管出了什么问题都只能紧紧靠在蔡攸身边。沉默了许久,刘正夫终究资格最老,轻咳一声开口问道:“那学士可曾知道赵元镇的奏章中说的是什么?”

蔡攸最想知道的就是这一点,而他偏偏没法得知详情。通进司的官员到现在还没有出来,政事堂那三个执政同样还在宫中,照这样的情形来看,事情绝对不小。而偏偏前来给他通风报信的人乃是宫中的一个内侍,并不知道究竟如何,他便不敢轻举妄动。

“这我也不清楚,只不过他既然告了刁状,必定不会轻易放过我。再说他是高伯章的侄女婿,如今高伯章倒了,他自然连带我一起恨上,真要罗织罪名必定非同小可。”那都是蔡攸埋藏在心中最深的隐秘,并不想别人知道,因此轻描淡写地形容了一下就调转了话题,“各位认为,我应该如何应对?”

这样的模糊其辞,又有谁能够出什么好主意?几个善于溜须拍马的立刻站起来表了忠心,言说天子对学士深信不疑,不会听信小人之言,请学士暂且放心云云。而刘正夫同样是持保留态度,毕竟,他当初弹劾高俅势头虽大,但也没见赵佶真正以这个罪名对高俅怎么样。倒是蔡薿在思量许久之后,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建议。

第二十六章 为前途卑躬屈膝

“依我看,此次之事虽然不知道如何,但是,学士却万万不可小觑。上上之策是立刻进宫晋见,以昔日之情份打动身上,顺便试探事由。否则失却先机,到时候要隐瞒就难了。圣上登基以来,对学士的恩遇只有昔日高相公能够与之相提并论,足可见恩宠之隆,等闲小事肯定无法动摇圣上对学士的信任,但是却不可不防万一。”

这个悲观的说法顿时引起了别人的群起而攻之,而蔡薿毕竟年长,对那些质疑只是淡然一笑并不以为意,而王黼却看在了心里。他虽说年轻,心眼却活络,当年蔡薿和高俅一起下江南的事他早就听说过。正因为如此,此人的揣摩兴许就有几分是准确的。

果然,一番商议最终还是没讨论出一个所以然来,而各自的瞌睡就上来了。蔡攸也不好多留众人,刘正夫等人便先走了,而蔡薿临走之际还不忘提醒蔡攸万万不可掉以轻心。等到只剩下自己一个的时候,王黼便上前问道:“学士究竟准备怎么办?”

尽管外表装得镇定,但蔡攸着实方寸已乱。此时,他不免想到自己几次求助于萧芷因的情形,顿时生出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而为了不受制于萧芷因,他还派人出去干了另外一桩大事,要是真的暴露了,那么,他就是有天大的宠信也是枉然。

王黼见蔡攸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心中陡地涌起一种不祥的预感,不禁开口又叫了一声:“学士!”

蔡攸这才回过神来,勉强笑道:“我刚才走神了,你说什么?”

王黼不得不将问题重复了一遍,最后又提醒道:“学士,蔡文饶的话不无道理,我也认为学士当务之急得立刻入宫。一来能够获得更进一步的消息,二来则是对圣上表示诚意。不过,此中时机也得把握好,否则圣上追问学士为何会得到消息,这就有些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