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夫人啊,赶紧进屋,奴婢这就去找大夫。”

傍晚时分,温老爷回到家,一进大门,就感觉家里的气氛不太一样,每个人都面上带着喜气,看到他个个都笑呵呵的向他问好行礼。

温老爷给勾起了好奇心,家里这是怎么了?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老爷,老爷。”才刚走到东苑的门口,二姨娘从里面飞奔出来,“老爷,有喜了。”

“什么什么?我有喜了?”

“哎哟哟,看奴婢这张嘴,一高兴起来什么都不顾了。”二姨娘眉飞色舞,作势轻拍了一下自己的脸颊,“是夫人有喜了。”

“夫人有喜了?夫人有喜了!”温老爷咋一听没反应过来,几秒钟后才明白那话的意思,赶紧一撩衣摆,就往屋里冲。

“老爷,慢点,天黑,当心台阶。”二姨娘追在后面喊。

温老爷推开房门,撩开内室的珠帘,大夫人身上盖着被子正坐在床上休息,看到温老爷进来,夫人脸上出现了两片桃红。

“夫人,真的?”温老爷小心翼翼的在床沿坐下,伸出左手放在大夫人的腹部。

“大夫来过了,是真的。”

“呵呵,哈哈,好啊,好啊。”温老爷已经乐得合不拢嘴了。

“好什么啊,我都快羞死了,女儿都到了要找婆家的年纪了,我却偏偏还怀了个孩子。”大夫人娇羞的捶了一下温老爷。

“哎,有什么好羞的,这正证明我们夫妻恩爱啊。”

“老爷~~~”大夫人娇嗔一声,羞红了脸,埋着头,不看温老爷。

温老爷乐呵呵的伸出双臂抱着爱妻一边哄着,一边开始给这尚未出世的孩子筹划着起名字的事了。

大夫人怀孕的事温宅上上下下都知道了,大多数人是为之高兴的,也有个别的是嫉妒,自己年轻力壮的还没怀上,那个老蚌又准备生第三胎。

如熙在最初听到这个消息时也没像三娘那么感到惊喜,大娘才30岁,正是女人的黄金生育年龄,加上温老爷自从小年前回了乡下后,天天都在主屋里睡,偶尔才到西花苑来找五姨娘,所以大娘怀上第三胎在她看来实在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另外,她也没有精力去好奇大娘要如何生产,明天就是女院正式上课的日子,那个傅嬷嬷才是她要打足十二万分的精神来小心应付的人物。

春来秋往,冬季悄然降临,在立冬那天的晚上,二少爷如玉降临人间,为这突然降温的寒冷夜晚增添了一把喜庆的柴火。

温老爷又有了一个儿子,那绝对是喜事一桩,第二天一早,大大的红包就发给了家里的下人和店里的伙计,生意场上往来的朋友也相继过来道喜,温家上下一片喜乐融融。

可是不等吃过二少年的满月酒,县衙收到京城发来的公文,建鸿帝驾崩,全国进入为期一个月的服丧期,禁一切娱乐活动。

老皇帝崩,让这平凡的冬季变得更加的寒冷,楼堂馆所全部停止营业,店铺里五彩的绸缎统统收入库房,换成白色的棉、麻,举国披麻带孝。

半个月后,县衙再度收到一份紧急公文,新皇登基,改年号为载庆,从明年初一正式为新皇纪年。

国家有了新主子该是一件举国欢腾的事,可由于还在服丧期,所以也仅仅是允许被迫关门歇业的楼堂馆所开业三天,然后再继续关门直至服丧期结束。

对于如熙来说,经过这一年的时间,她已经完全平静下来,对于建鸿和载庆,这两个根本不存在于中国历史中的年号她已经没有了最初的那种吃惊,甚至在于她从同学口中知道了这个国家的名字叫“大齐”时,也没有表现得很无知。

其实,从最初得知年号时,她心里就已经默认了这很可能是一个全新世界的想法,只是一直以来心底深处都不肯承认而已,直到得知国号再也无法否认下去为止。

不过算了,就算不是地球上又怎样,反正这里的文化和生活都与中国古代大同小异,生活了一年,她已经适应了。

如熙低着头,无奈的摇头笑笑,然后继续用力捣着她的药锤,药钵里放着的是几片已经看不出原形的黑色颗粒,她要尽可能的碾成极细的粉末。

“熙儿,休息一会儿吧,都忙了一早上了。”三娘躺在床上,轻轻的咳着,身上盖着厚棉被,屋里生着两个火炉,可她依然手脚冰凉。

“没事的,娘,马上就好了。”

三娘的病症在这一年里继续恶化,大夫来过无数次,每次都摇头,说是寒毒已入骨,活不了几年,叫家人好生侍候,让她走得安心。

听到大夫这么说,所有人都为三娘可惜,大娘则将三房每月的份例提高到十两银子,让如熙多买些好东西哄三娘开心。

如熙却将那些钱全部换成了各种医书和药材。

当初在学校的时候那些中医理论、经典著作就已经烂熟于胸,来到这个世界,为了不让自己忘记这唯一的赖以生存的手段,每日都要在心里默念一遍,一年下来,这些理论和著作都化成了本能。

现在再结合这个世界的医书和药材,如熙经过几个月的试验,琢磨出数种膏药一一用在三娘身上。

虽然有拿三娘做药物实验的嫌疑,可是三娘的病症奇迹般的出现缓和却是个不争的事实,只是这药不能停,一停就复发,所以每天都要敷。

另一个缺点是这膏药的味道非常重,让人不由自主的会退避三舍,所以自从用了如熙的膏药后,三娘就彻底的不踏出房门一步,连到院子散步这唯一的运动方式都取消了。

所以现在如熙的研究方向是如何让药效不减的情况下,让药味能更加的柔和,三娘不能一直呆在房间里,缺少必要的运动,对她的身体百害无一益。

如熙放下药锤,抹了把汗,这房间里生着两个火炉,对她来说,实在是太热了。

细心的将药钵里的黑色粉末倒在一张干净的草纸上,然后再将纸略微对折形成一道沟,最后以这沟为桥,将那粉末装入一个小盒中。

这是一种叫做乌青子的高级香料,香味绵软悠长、经久不散,常用于妇人用的高级脂粉中,若是用于薰香的话,这香味可以起到镇定安神的作用。

而如熙选中乌青子的原因是乌青子的药性平,不会与三娘现用的方子起太大冲突,所以如熙打算把这香料添加在药材中制成膏药试试看。

“娘,我去厨房给您熬药,您想吃点什么吗?”如熙把那个装了乌青子粉末的盒子放入窗边的一个柜子里,柜子的上层已经有好几个差不多大小的盒子,然后如熙从柜子下层拿出一包药,这是大夫开的,外敷内服,双管齐下,这也是三娘病情缓和的原因。

“不想吃,没胃口。”三娘摇头,味觉麻木,什么味道都尝不出来,好吃与难吃也不知道。

“昨天学院教了杏仁酥的做法,正好下课的时候在街上买了一些杏仁,我给您尝尝吧。”

三娘皱眉,还想拒绝。

“娘,我手艺很好的,学院的师傅们都夸过我呢,您安心躺着,我很快就回来。”说完,不等三娘再说什么,如熙抱着药迅速的离开。

第一卷 重生(磨刀不识砍柴功) 第9章 采选

三娘喝了药,吃了几块杏仁酥后,丫环又抬进来一个火炉,然后端进来一盆刚煮好的生姜水给三娘擦澡。

擦过澡后就轮到如熙给三娘做全身推拿,帮她发汗,然后再擦洗一遍,最后敷上膏药。

每天都是这样的程序,一步也不能少,平时上课的话就是晚上做,休息的日子就在白天做,因为三娘心疼女儿每天都弄到那么晚,要是睡不好的话,上课会受到影响,会挨嬷嬷骂的。

温老爷很满意自己女儿对娘亲的孝心,没少在大夫人面前表扬她,可就是对于一个女孩子如此用心的钻研医术这件事深不以为然,女孩子嘛,迟早要嫁人的,学那种东西没什么用处,总不能也像男大夫那样开堂问诊吧。

但大夫人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妇道人家有些病对着男大夫是难以启齿的,有道是男女有别。可如果家里有个懂点医理的女儿在的话这种情况就会好很多,而且将来也可以为她找个好婆家增加点筹码。谁家没有女眷,谁又不会生病呢?

温家分工明确,生意上的事由温老爷负责,家里的事由温夫人做主,既然夫人都这样说了,那温老爷更是没有意见,只要别闹出人命来就行。

如熙的药都是外敷,因为用药不当而闹出人命的可能性不大,温老爷也就那么一说,过后再也不提了。

温家依然过着富足的生活,温家的三位小姐和少爷也依然每天按时去学堂上课,只是如芸嫌如熙身上药味难闻,早就不跟她们同乘一辆车,而是每天单独一辆马车上下学,时常也邀请一些朋友来家中做客联络感情。

如熙也因为身上的药味被学堂的同学孤立排斥,这让她灵机一动,想到拿自己做实验,如果她的想法没错,那她身上的药味就会减淡很多,不至于让同学们感到反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女院第一年的学习即将结束马上放假前,如熙终于成功做出一款香粉,单独闻不觉得什么,但若是用在身上,则她身上的那股药味就奇妙的消失了。

如熙大喜,立刻给三娘用上,然后裹得密不透风的三娘终于走出了密闭了几个月的屋子,呼吸着室外寒冷而干燥的空气。

“娘,怎样,还是外头好吧。”如熙喜滋滋的搀扶着三娘在院子里溜弯,三娘因为长时间不活动,肌肉都萎缩了,行动起来非常的困难,但她还是在如熙的搀扶下一步步的在院子里挪着。

“不行了,走不动了。”三娘摇头,腿上关节疼,不能再走了。

“那,娘,我扶您进屋去吧。”

三娘点头,用极慢的速度蹭回了房间。

“娘,现在觉得怎样?”

“腿上关节疼,还是不能走啊。”

“没事的娘,那只是你太久没有活动而已。”

如熙脱下三娘的鞋袜,用热水给她泡脚,三娘的脚部骨头已经出现轻微变形,有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出现。

如熙有点伤心,如果她能弄到针灸针的话,或许还能再度延缓三娘的病情,可是就算有钱做了一套针灸针,她一个十来岁的丫头片子也无法堂而皇之的使用,因为她无法解释她为什么会懂这些东西。

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三娘渐渐的虚弱而亡。

“娘,您会好起来的,别担心,一切有我。”

“没关系,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娘只希望能看到你穿上嫁衣坐上花轿就心满意足了。”三娘倒是很平静,也许是这么多年的病痛已经让她看开,如今唯一让她舍不下的就是这个女儿。

“娘,您一定能看到的。”如熙笑着,她可没打算15、6岁的时候结婚生子,所以从某一方面来讲,三娘或许真的能活到寿终正寝。

“好,一定。”三娘眼里泪花闪闪。

为了实现自己说的话,如熙更加拼命的研究药理,让三娘平安的过了年、过了春天、走入秋天、迎来又一个冬天,并继续顽强的活下去。

当日历翻到载庆三年的春季时,大小姐如芸还有两个月过16岁的生日,一旦过了这个生日,就预示着她可以嫁为人妇了,只要不出意外,父母要把女儿在18岁之前嫁掉,否则就没人要了。

而在年前,温家三位小姐都已顺利的从女院毕业,走在街上个个都是风姿卓越水灵动人,一过完年,风拥而来的媒婆把温家大门的门槛硬是生生的踩坏了。要不是大夫人发了话,只为大女儿如芸找亲,只怕这些媒婆还得更加的忙碌。

不过翻翻那些帖子,男方都是外地的,本地的没有一个。

“娘啊,人家不要去外地啦,人家要在娘的身边。”如芸坐到大夫人身边撒娇。

“可是这些帖子里没有本地的呀。”

“那大不了人家不嫁就是了。”

“那可不行,你是我们温家的大小姐,你都嫁不出去,那你下面的两个妹妹还有人要吗?”

“管她们干什么啦,反正她们也不可能嫁得比我好。”如芸是从心眼里看不起那两个庶出的妹妹。

“这样吧,我也不强迫你,给你个期限,到你16岁生日那天,如果没有媒婆拿来本地人的帖子,那你就得乖乖服从娘的安排。”

“娘啊,干嘛这么急嘛。”

“不急?别说是18岁之前了,哪怕你就是刚刚过了17岁的生日,上门求亲的人也会比现在少一大半。你是不是真的想一辈子不嫁?”

“不是不是,芸儿没这意思。”温如芸又是摇头又是摆手,开玩笑,一辈子嫁不出去,那多丢脸。

“那就这么说定了,把你嫁出去了,你下面的两个妹妹才好找人家。”

“哦。”芸儿噘着嘴,在堆了一桌子的帖子里东挑西拣。唉,这么多外地的,怎么就没有一个京城的呢,哪怕就是州府的也好啊,她可不想嫁到别的县城去,那多没意思。

如熙这三年也越长越漂亮,只是由于她发育缓慢,快14岁的姑娘还是孩子般的身材,所以也就无人问津,大家宁可把目光放在她的两个姐姐身上也没人愿意把余光投诸在她的身上。

如熙乐得自在,天天就在药铺、书斋和家里三点一线,余元县几大书斋的老板和如熙都熟得不能再熟,一有和医学相关的书籍进货,都会通知她来。

这三年下来,如熙收集不少了各类医书,看书页都已卷角纸张都有破损,就知道这些书如熙已经反反复复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了。

药铺就更别提了,她闭着眼睛也能说出那些药铺他们的药柜里都放着哪些药,而且顺序都不错一个。

可是她对这些熟悉又如何呢,大夫们说的没错,三娘因为寒毒入骨,已经是药石无效,如熙费了三年时间延缓了她的病症的恶化,但也只是延缓而已,该来的还是要来的,只是时间早晚罢了。

温家上下都知道,所有人心里都很清楚,三娘很可能过不了今冬。她已经失去了行动能力,只能坐在一把特制的轮椅上,每日由丫头推出去晒晒太阳。而只要稍一变天,哪怕那乌云还没出现天上还是阳光明媚,三娘全身筋骨都是酸痛难忍。

一天,趁着天好,如熙去药铺抓药,三娘去了大夫人的院子。

“你要我给如熙订门亲事?”

“大姐,这是我今生最后的一个愿望,希望您能满足我。”

“三妹,我能理解你的心情,想在闭眼前看到女儿有个好归宿。我尽量想想办法,不过要等到解决了芸儿的婚事再说,可以吗?”

“可以可以,长幼有序,我明白的。”三娘低下头,压抑的咳着。

“我让人送你回屋吧,否则等如熙回来看不到你,她会着急的。”大夫人站起身,叫在外面的二姨娘绿柳。

“谢谢大姐。”

二姨娘掀了帘子进来,推着轮椅把三娘给送回了她的院子。

从药铺回来的如熙丝毫不知道三娘与大娘之间刚达成的协议,只是尽心尽力的服侍着自己的母亲。

大小姐如芸的生日如期到来,一些在学堂里与如芸玩得好的姐妹纷纷带了礼物过来庆祝,一群小姐丫环们在内院叽叽喳喳嘻嘻哈哈。

满了16岁,对女孩子来说就意味着不再是孩子而是成人了,如芸对此是又喜又忧,喜的是可以嫁人了,忧的是她依然没有见到有本地人的帖子,也就是说她必须得履行她与娘亲之间的协议,找个外地夫婿了。

大夫人行动干脆利落,挑了一个位于余元县南边的叫做义县的姓孙的人家,他们家和温家在生意上有些往来,但不是很密切,挑中他们的原因是因为孙家的生意跨了好几个行业,不像温家只做布业。

两家联姻的话,有利于温家涉足新的行业,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孙家下面的大小数个成衣铺也可以获得更加低廉的原料。

如芸要嫁的是孙家的三子,孙家的长子和次女都已成亲,小儿子刚刚19,长得一表人才,与如芸倒也蛮相配的。

未来姑爷的人选一确定,后续工作立刻就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可是就在准备纳吉礼的时候,一年一度的秋季采选开始了。

这个国家的采选就是从身世清白的百姓家中挑选容貌秀丽、素质上乘、年龄13至17岁的未婚配的女孩入宫做宫女服侍皇帝、后、妃,服务期十年,期满后可自行返家婚配。

余元县所属的裕州府府台是个为官多年的老油条,他把他治下的10个县一年一个的轮着来,今年就轮到了余元县。

正好头年冬天余元县的女院毕业了一批学生,除了温家三位小姐,还有一些也是当地人家的女儿,余元县令笑得合不拢嘴,今年他的政绩又要重重的划上一笔了。

负责采选的官员敲开了温家的大门,温夫人亲自接待,刚坐下那官员就开门见山的要求温如芸去指定的医馆参加体检。

温夫人于是说了温如芸婚事的事,言明温家已经收了孙家的聘,温如芸如今已是孙家未过门的媳妇,现在只差一个仪式和官府的一道手续而已,故不能参加采选。

官员摇头,说只要手续未办,那温如芸就不能算是已有婚约,她仍旧要参加今年的采选。并且口风一转,说以温大小姐的素质,就算是做宫女,要想得到皇帝的青睐也是轻而易举的事,到那时温家的地位…

话未说完,大夫人端起桌上的茶杯递到了官员的面前,对方只要打住话头接过杯子,杯子一入手立刻就感到手心多了点东西,心里顿时明白,喝了一口茶后放下茶杯,手心里的东西也就自自然然的入了他自己的口袋。

“夫人说的也是,都收了对方的聘礼这会儿再反悔就说不过去了,那不知夫人打算让哪位小姐上京呢?”采选官员笑得很和气。

“民妇打算让三女儿温如熙上京,她这些年照顾患病的母亲颇有心得经验,让她入宫也能更好的服侍那些贵人妃子们。”

“好,既然夫人这么说,那肯定就没错,我就把三小姐的名字给写上去了。”

“有劳大人了。”夫人行礼。

事情办完,官员立刻告辞,然后又急匆匆的去了下一户人家。

第一卷重生(磨刀不识砍柴功) 第10章 出发

如熙刚给三娘全身推拿结束,一头大汗,见是夫人进屋,连忙过来迎接。

“大娘。”

“看你这满头大汗的,累了吧,你二姨娘正在屋子里做冰菊汤,去,找她讨一碗喝解解燥。”大夫人一边牵着如熙的手,一边拿自己的手绢给如熙擦汗,然后将她推出门去。

如熙虽然是个14岁的姑娘,可她体内的灵魂却是已过30岁的许愿,她怎么会不知道这是大夫人故意支开她,要单独与三娘谈话呢。

既然不想要她听她就不听,先去二姨娘那里喝凉茶,等回头三娘自然会告诉她。

二姨娘那里不但有美味爽口的冰菊汤,还有好吃的点心,而且如笙也在那里,两个人吃吃喝喝又打打闹闹,等到二姨娘把她们都轰回去的时候,大夫人早已离开。

“娘,我回来了。”

如熙抱着一包东西坐到三娘的床前,一边打开包装一边说:“这是二姨娘做的点心,您尝尝。”

三娘就着如熙的手吃了几块,淡淡的桂花香溢满口腔,香气上行到鼻腔,让她鼻子突然一酸,眼睛就红了。

“娘,您怎么了,点心不好吃吗?”看到三娘好端端的流下泪来,如熙赶紧从三娘的枕下摸出手绢擦拭。

“没,点心很好,你二姨娘的手艺是顶好的。”三娘从如熙手里抽走手绢,自己擦干,同时平静一下情绪。

“娘,大娘来跟您说什么了?”如熙拈起一块点心放进嘴里,装作无意的问道。

“没说什么,也就是问问病情罢了。”三娘心里一惊,手一抖,强自镇定下来,用一种平静的语气回答女儿的问题。

“娘,您有事别瞒着我。”

“怎么会呢,娘要是有事,一定第一个告诉你。”三娘咬着牙,强忍着才没有告诉如熙刚才大夫人过来时跟她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