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呀,等以后有空,爹带你们去下面的织坊看看,好不好?”

“好耶。”如芸娇笑着拍手欢呼。

如熙抬起头,看着房梁,温家还真是有钱,她当初还以为就是一个土财主呢,没想到竟然是有着一条龙完整产业链的实业家。

“那老爷你忙,我带着孩子们再出去走走。”

“夫人又要去哪?”

“不是说过完了年要让毅儿读书的嘛,我去看看那些学堂,再过几天学堂也要开学了。”

“嗯?不是已经决定让毅儿去春海学堂读书的吗?”

“可春海学堂是男校,不收女学生。”

“夫人想去女院?”温老爷立刻反应过来。

“是啊,女儿们在乡下野惯了,县里不比乡下,和我们家交往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不能丢了面子。那女院又是专门教导女儿家礼仪修养德行操守的地方,让她们去学学规矩也好,省得将来我们家的女儿找不到婆家。”

“还是夫人想得周到。”温老爷大喜,立刻起身,“夫人快去快回,回头我去望江楼订个雅间,在那等你。等吃过饭我带你到处走走,见见朋友。”

“好的,老爷,那我把毅儿留在这里,女院不方便男孩进去。”

如熙把头枕在如笙肩上,她快昏过去了,女院,听上去好像是类似淑女学院或者是新娘学校这样的一个地方,希望课程不会太难。

出了布店右拐,继续向铜鼓街的另一头走去,走到顶头左拐,连过三个路口,到了一个僻静的小道。

“这里就是书院街,聚集了余元县最有名的四座大学堂,其中一个就是女院。”大夫人边走边介绍。

这书院街确实僻静,除了街边尚未发芽的柳树,这一路走来就没碰到过什么人,这也很可能是尚未开学的原因。

“娘,那女院什么来头啊,为什么非要我去上那个学院,不能请人在家里教吗?”

“这女院来头可不小,当年的创办人是从宫里衣锦荣归的嬷嬷,她用离宫时得的赏赐和自己积攒下的钱开办了这所学院,用宫中的礼仪教导学生,多年下来这学院的名声不说是方圆百里了,就是在京城都是赫赫有名,从这里毕业的小姐有不少是嫁到京城去的。”

“那嬷嬷多大年纪了,现在还在吗?”

“已经不在了,现在的院长听说是从京城某个王府退下来的嬷嬷。”大夫人停下脚步,看着身边的三个女儿,“如果将来想嫁个好人家,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就在这里面好好的学。”

如熙抬头看去,宽宽的屋檐下,用上等木料做成的匾额上两个金色的大字,俊秀柔美,“女院”。

二姨娘走上前,敲了敲紧闭的大门,没等多久,大门从中开了一道缝,一个中年妇人探出头来。

在得知来意后,妇人立刻将门打开,邀请大家进去。

“我们正在做开学前的准备,所以有些杂乱,请夫人小姐不要介意。”妇人一边在前面引路,一边回头解释。

其实不用她说,大家也都看到了,院子里有工匠在修整花圃和池塘,地上堆满了建筑材料。

“没关系,在优美的环境里读书是件享受的美事。”大夫人很是理解的笑答。

妇人立刻眉开眼笑。

这女院的格局像是什么大富人家的后花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随处可见,而功能各异的院落入口也许就掩藏在一棵大树或者一块大石的后头,非得走过去才能看到,而如果只是站在原地,那就只能看到一小段院墙或是一个花窗。

“这设计倒是巧妙,兜兜转转的,像女儿们的心思一样让人搞不明白。”

妇人更喜,喜得脸上的纹路都看得一清二楚,“夫人真厉害,很少有人能够明白这女院如此设计的初衷呢。”

“过奖了。”

妇人带着客人们按顺序参观了一个又一个的院子,院子门口的匾额同时说明了这个女院所开的课程。

“咦,为什么还会有灶房?”这是最后一个院子,如芸看着那匾额站在门口不肯挪脚。

“我们女院的宗旨是要求女孩子出入厅堂、入得厨房,再说女子出嫁从夫,以后的生活就是要围着公婆相公和孩子打转,虽然富家小姐不用天天围着锅台转,可如果自己能做得一手好菜的话,却可以更讨相公的欢心,而且也能让挑剔的婆婆更加满意。”

“说的在理,我们进去看看吧。”

大夫人一脚迈进院子,如芸噘着嘴跟在后头,如笙好奇的打量着这个院子的风景,如熙却在想着什么时候给自己做一份水煮鱼,或者水煮肉也行。

这个训练小姐们厨艺的灶房其实和家里的厨房没什么两样,都是那种半人高的土灶,唯一的区别就是屋子里的布局是一排灶一排操作台,一排灶再一排操作台。

好像厨师学校的操作课教室。

“不错,什么时候开学?”

“二月的最后一天报到,三月初一正式上课。”

“这么晚?”

“您知道的,夫人,我们这个女院不光是招收本地的学生,还有外地的学生,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

“抱歉,这是我失虑了。”

“不碍的,不碍的。”

“那我这三个孩子一共要交多少学费?”

“一个学生每年是二百两银子的学费,食宿另计,三位小姐总共需要六百两银子的学费。”

如熙与如笙相视一眼,对这个学费的价钱都有点咂舌,三姨娘和四姨娘各有一个女儿,她们每月的例银也才三两五钱银子,而没有孩子的二姨娘和五姨娘,她们每月的例银只有二两银子。

不过既然女院是京城都闻名的学院,那昂贵的学费也可以理解。

“另外,本地的学生可以住在家里,而且马车可以直接由侧门驶进院子,这样就不用担心小姐们在外面抛头露面了,毕竟这附近有三座男子学堂。”

“还是你们想得周到,我正担心这事呢。”

“我们女院当然是要优先以学生的安全为重,夫人尽可放心。”

“那我们就先回去了,开学那天再来。”

“好的,夫人,我送各位出去。”

又是一番兜兜转转,转回到了正门,在门口寒暄几句之后,大夫人终于带着女儿们原路返回,去望江楼与温老爷共进午餐。

半个月后,如熙和其他两位姐妹共乘一辆马车驶进了女院的前院,二姨娘带着手下丫头们忙前忙后的办着入学手续,三位小姐则与其他一同入学的同学们在休息室里边喝茶边等着分配课室。

能到这所学院读书的小姐的出身都是大富人家,有的甚至从小在家里就受到很好的教育,一言一行都堪称风范,来这只是镀个金,为将来考虑,像温家三姐妹这样的那是少数。

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大小姐温如芸在这些人面前也不像以前那样随便了,正襟危坐,学着别人的样,拈起兰花指喝茶、抖手绢,抿嘴微笑、与人轻声交谈。

这间休息室根本就是一个社交场,各位小姐在这里面寻找自己的闺中密友与亲密拍档。

不知道那温如芸说了什么,那些刚开始听到是当地大户的温家姐妹时还有人与如笙和如熙说话,可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就没人再搭理她俩,反而与如芸热情起来。

嫡出与庶出,只要那大小姐这么一说,那些小姐们自然知道该和谁保持亲密。

如熙倒是不在乎,可如笙就有点不安,本来就胆小的人,同学们又不待见,那以后在这学院里的生活就难喽。

“好了,尊贵的小姐们,欢迎你们来到女院,现在点名,叫到名字的人站起来应一声。”一个相貌威严的妇人手里拿着一本名册走进休息室,后面跟着一个年轻点的女人,手里捧着一个纸箱,纸箱四周密封,只有上端开了个圆口。

本来还叽叽喳喳热闹非凡的姑娘们立刻就安静了下来,认真的听着上面的人叫自己的名字。

“…温如芸。”

“到。”

“温如笙。”

“到。”

“温如熙。”

“到。”

“…”

“很好,大家都在这,那么现在大家排着队,上来抽你们的学号和课室,然后去你们的课室向导师报到。”

那个捧着纸箱的女人立刻上前几步,将纸箱微微向外倾斜,方便这些娇贵的小姐们将她们的玉手伸进去。

“呀,我是38号,在第二课室。”如芸打开手里的纸条,看了一眼,然后立刻寻找和她在同一课室的同学。

如笙抽到的是12号,在第一课室。

“千万别让我去第二课室。”轮到如熙,她心里一边祈祷一边将手伸进箱子里,随便抓了一张,抽出手来打开一看,是45号,在第三课室。

“呼…”如熙松口气,感谢老天保佑。

“抽到了学号的同学可以去找自己的课室了,不要呆在这里影响别的同学。”

于是这些小姐们陆陆续续的走出休息室,经过长廊前往后面的院子飘香院。

所谓飘香,可不是女子身上的脂粉香,而是指书墨香,也就是教导小姐们学习女子为人处世之基础理论的地方。

走进飘香院的二层主建筑物飘香居,里面是一个天井,站在门口可以看到一楼的左、前、右方向各有一间课室,第一课室在左边。

如熙与如笙分手,右转进了自己的课室,如芸则从左边廊下绕过去,进入第二课室。

既是女院,那这里的主要人员肯定都是女性,所以看到一个女导师一点也不奇怪,纵使她的年纪比较大也更可以说明她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按照学号的顺序找着自己的座位,一坐下如熙就迅速的扫视了一下课室,刚刚好20个座位。

等人都进来了,并都找着自己的座位坐下了,一直端坐在讲台上的导师才慢腾腾的站起来,轻咳一声。

“欢迎各位来到这历史悠久的女院,各位的家长把各位送到这来目的也是为了当你们毕业的时候可以成为一位有着万千风华的淑女,那么你们就来对了,相信我,你们在这里的学习一定不会让你们的父母失望,不会让你们付的高额的学费打了水漂。”

“不知导师怎么称呼?”一个大概和如熙差不多年纪的女孩高举手臂问道,衣袖滑落,露出一段雪白的粉腕。

“这里的老师都被称作‘嬷嬷’,你们可以叫我傅嬷嬷。还有,这位年轻的小姐,请容我纠正你的一个错误举止,就是在公开场合不要将手举过头顶,那会让你的手腕甚至手臂露出来,是有失礼仪的。”

“是,嬷嬷,我知道了。”刚才发问的小姐很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

不是吧,这么严?

如熙心里开始有些着慌,不敢想象她以后的成绩会怎样。

 第一卷 重生(磨刀不识砍柴功) 第8章 变天了

等到傅嬷嬷结束了长篇大论的演讲已经临近中午,如芸和如笙早就拿着发给她们的课本坐在前院的马车里等得发睏,二姨娘甚至打了个瞌睡才透过车窗看到三小姐如熙捧着书本急急忙忙的从里面奔出来。

“对不起,对不起,我来晚了。”如熙把课本往车厢里一扔,踩着凳子就往里头钻。

“真是的,知道自己晚了,动作还那么慢,快点上来啦,我都饿死了。”如芸不高兴的埋怨。

“三小姐,你的导师是姓傅吧?”二姨娘笑眯眯的扶了如熙一把,让她更顺利的进入车厢坐下。

“二娘,你怎么知道?”如熙靠着车厢壁坐下,车厢摇摇晃晃的,已经出发了。

“在给你们报到的时候我顺便打听了一下,那个傅嬷嬷是有名的啰嗦和严厉,你可要当心了。”

“我已经体会到了。”

“啊?你被她抓了?”

“那到没有,是别人,要不然也不会拖这么久。”

“呵呵,这才刚刚开始,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不过从她手下出来的姑娘倒是个个的棒,听说嫁到京城去的那些小姐就以她教过的最多,严厉也有严厉的好处。”

“不是吧,难道来这里读书的终极目的就是嫁到京城?”如熙撇撇嘴角,很不以为然。

“京城繁荣富庶,那里的生活不管怎样都比在县城里好,人不都是往高处走的嘛。”

“二娘,跟她说那么多干嘛,就她那身份,这辈子也别想,了不起做个京城某个官员的小妾,那都是到了头了。”

如熙脸色一拉,如笙赶紧抓着她的手,不让她冲动。

“哎,大小姐,话也不能这么说,也许如熙命好,被哪个京城大员看上娶回去了呢,命这东西,最是说不准。”二姨娘看着气氛不对,赶紧打圆场。

可惜,没人领情,最后只能这么气氛僵硬的回了温宅。

大夫人听了二姨娘的报告,没说什么,只让她下去叫人准备开饭,然后把这个月给各房的例银和物品送去。

这个月的例银比往常要多一两五钱,总共有五两银子,二姨娘说是如今进了城,物价比在乡下时要贵上一些,而且吃穿用度上不能让别人家笑话,丢了老爷的面子。

如熙算了算,刨去日常的开支和零花,还有不少剩。

于是,等吃过饭,如熙安顿三娘睡下后,就拿着刚刚送来的例银悄悄的出了门,并赶在三娘午睡醒来前急匆匆的回来。

二姨娘得了信,转身来找大夫人,她正躺在花园的躺椅上晒太阳。

“夫人,三小姐刚刚回来。”

“买什么东西了?”大夫人眼睛半闭,懒洋洋的问道。

“是书,但书名没看清,要不奴婢回头让人去书斋问问?”

“不用了,我大概能猜到那是什么书。绿柳,我们家里这几个女儿日后最有出息的就是三房的温如熙。”

“夫人,奴婢不明白,为什么?”

“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后福是什么现在还不知道,但可以知道,一个成天用功的孩子和一个只知道与人比吃比玩比用的孩子更有出息,不是吗?”

“夫人,您这话要是搁男孩子身上倒没错,可放在三小姐身上,是不是不太合适?”

“绿柳,对一个女人来说,最有出息的事是什么?”

“那当然是嫁个好夫婿,衣食无忧,父子及第,儿孙满堂,家庭和睦,身为一个女人,这一生也就圆满了。”二姨娘想都不想,脱口而出。“咦?夫人,您认为三小姐日后会过得比大小姐还好?”

“过得好与不好,全看个人的努力,如熙为了她娘已经在努力,而芸儿却还什么事都不懂,只知道成天要吃要玩要好衣裳好首饰,要不是我这么多年的控制,只怕老爷赚再多的钱也不够她用的。”

“大小姐嘛,难免娇贵点,看谁家的小姐不都是这样的。”

“怕就怕她再这样下去就没人要了。”

“那…夫人,您打算怎么办呢?要不要现在就找媒婆定下来?”

“随便找户差不多的就行了,不过不急,毕竟我们才刚来,人家对我们家的这几个女儿都不了解,要是现在订了亲,等过个几年该出嫁了,对方却后悔要来退婚,那脸就丢大了。”

“夫人不必太担心,去了女院,小姐的脾气性子会收敛的。”

“女院是什么地方,那出来的都是未来的富豪、士绅或官家太太,一个个的架子十足,芸儿是我亲生的,我比谁都了解她,她呀,好的学不到,不该学的她学起来特别快,不信咱们就打个赌。”

“哟,夫人,奴婢可不敢跟您打这个赌,不过奴婢相信大小姐长大后会不一样的,不都说女大十八变嘛。”

“唉,要真这样就好了。”大夫人打了个呵欠,向二姨娘伸出手,“扶我起来,最近老觉得身子乏,总睡不醒似的。”

“春困嘛,多走动走动就会好些的。”二姨娘将大夫人扶起来,“要不要走走?”

“不了,回房吧,在太阳下呆着更想睡觉了,还是回屋清醒会儿。”

二姨娘扶着大夫人向房间走去,在步上台阶的时候,突然听到大夫人反胃的声音。

“夫人,您没事吧。”

“没什么,最近几天老这样,也不知道吃坏了什么。”

“要不要找个大夫来看看,春天要多当心啊。”

“不用不用,大夫来了也不管用,我就是有些反胃和看着大鱼大肉的东西不想…”

最后一个字吞进肚里,大夫人与二姨娘对视数眼,两人脸上都露出惊喜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