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状元养成攻略/农女养夫记/寡妇养秀才上一章:返回列表
  • 状元养成攻略/农女养夫记/寡妇养秀才下一章:第 2 章

状元养成攻略/农女养夫记/寡妇养秀才 作者:苏芷

文案:

种田甜文。。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三个寡妇就是戏中戏,现代学霸赵凤穿越成了村花赵彩凤,还没出嫁就守了望门寡,眼瞅着就要嫁不出去了,被隔壁的穷秀才一家惦记上了。

瞧着小鲜肉一副上进的样子,赵彩凤养着养着竟也养出了感情,只不过…你这一副大男人要护着小媳妇的模样究竟要闹那样呢?姐可是御姐!少来这一套!

直到有一天,小鲜肉告诉她:娘子,你当状元夫人了…

本文又名:《家有考生》、《赚钱养夫两不误》、《如何当上状元夫人》…

家长里短种田文,没有什么真正的极品,乡野村妇,不过就是小奸小恶,俗话说,贱人自有天收拾,看文图个心情愉快,好心情,最重要~

内容标签: 穿越时空 种田文 宅斗

金牌编辑推荐:

现代学霸穿越成了村花赵彩凤,家徒四壁、专业不对口也就罢了,还是一个望门寡,眼看着就要嫁不出去了,隔壁穷秀才来接手了。身为学霸赵彩凤深知考试之苦,所以打算凭一己之力,帮助穷秀才拿下科举,成为考霸。两人在此过程中濡以沫,携手共进,渐生情愫,最终修成正果。所以,这是一个女主负责养家糊口、鞭策监督;男主负责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的正能量满满的故事。

本文文笔流畅,语言趣味生动,读来轻松惬意,在家长里短的日常生活中,讲述着细水长流的市井百姓故事,无刻意极品、无逆天金手指,看小人物一步步奋勇向前,最终走向人生巅峰。

第1章

赵凤坐在木栅栏围城的小院中,手里的粗布衣裳在搓衣板上用力的揉了几下,听着隔壁又传来男子呜呜的哭声,只气的把湿衣服往木盆里头一扔,嘴里没好气道:“哭哭哭,整天就知道哭,一个大男人怎么就这怂样。”

话才说完,从隔壁的院子里走出来一个六十岁开外的婆子,是赵村老李家的婆子,这村里头最热心的人。只见她一边走一边回头望那房里看了一眼,开口道:“二狗他娘,你别着急,我再去把郎中请来,给如月再瞧一瞧,这孩子还小,若是能留住一条命也是好的。”

赵凤这时候面无表情的看着她出来,隔壁人家很惨是不错,可她现在顾不得同情别人,得先同情同情自己。说起来也真是倒了八辈子霉了,别人穿越不是当公主小姐,贵女嫡妻的,偏她穿越到了这样一个鸟不拉屎的村子里来,家徒四壁也就算了,这原身的死因,也恨不得让她买一块豆腐一头撞死。不过眼下就这家里的光景,只怕多余买豆腐的铜板也没有呢!

原来这原身名叫赵彩凤,和隔壁村的林家一小就结了娃娃亲,只等着成年了把事情办一办,也就完事儿了。可谁知道那短命鬼竟然活到了十六岁就开始病了起来,林家眼见着儿子活不成了,就急忙连蒙带拐的撺掇着赵家把婚事给办了,正好可以冲一冲,二十两银子的聘礼也送了,可谁知道轿子抬到半路上的时候,林家那小子就咽气了。这赵彩凤年轻轻的闺女,还没过门就守了望门寡,这在当地可是极不吉利的事情,所以退亲的轿子还没抬到家门口呢,她一个想不开,投河死了。

她死了原也不打紧,可作为二十一世纪高知青年的赵凤却莫名其妙的来了。赵凤认命的揉了揉手中拿几件快要被她搓破的粗布衣服,抬头的时候还像往常一样反射性的想要抬一抬眼镜,忽然就想起自己这会儿已经不是赵凤了,而是叫赵彩凤了。赵彩凤年方十五,豆蔻年华,从来没经历过高考的压榨,目测视力能达到1.5…

赵凤叹了一口气,从今以后,她就是这守了望门寡的赵彩凤了。

院子里没有井,所以的衣服都要到院外半里地之外的河边上过干净,但是之前赵彩凤投的就是那条河,所以赵彩凤的母亲,守寡的杨氏不敢再让赵彩凤一个人过去,生怕她一个想不开,又直接奔河里去了。

这时候李阿婆已经到了赵家门口,看见赵彩凤在门口洗衣服,就上前打起了招呼,自从赵彩凤被人从河里救起来之后,在家里病了一场,又鲜少出门,所以李阿婆瞧见她的时候,还带着几分小心翼翼,深怕触到了赵彩凤的伤心事,弄的大家伙心里不痛快。

“彩凤,身子可好了?弟妹们都在家不?你娘在家不?”

新的赵彩凤对这赵家村的人实在不算熟悉,但按照她观念里的想法,这些个古代的农民,应该都比较淳朴才对,所以见她来搭讪,也没有露冷脸,只是不咸不淡的回道:“弟妹们都在家呢,我娘下地去了。”

这赵家村最大的地主是赵地主家,但是赵地主迷上了大烟,这天地卖的卖,租的租,李阿婆的儿子是个能干的,如今她们家也成了赵家村的富户了,李阿婆说起话,腰杆挺得笔直,一张长着皱纹的圆脸看上去倒也和蔼可亲,就是那双小眼睛一个劲儿的在赵彩凤的脸上瞄来瞄去的。

不得不说,赵彩凤可是这赵家村的美人啊,比起前些年赵老地主从牛家庄娶回来的方巧儿也差不了多少。要不是赵彩凤那时候年纪小,没准还真能给赵老地主给惦记上。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漂亮姑娘,有几个命不硬的,那个方姨娘也不过就嫁过来小半年,赵老爷就蹬腿了。如今赵彩凤也是个苦命的,好端端的弄出来一个望门寡来。

李阿婆看着赵彩凤的眼神就带着几分同情,又往她们家门口走了几步,这时候隔壁宋家的许氏从屋里头走出来,瞧见李阿婆还没走远呢,只急忙从木栅栏里走了出来,上前喊住了李阿婆道:“李奶奶,我想着,这大夫不如还是不请了,我们家也剩不下几个银子了,这钱要是都花在了治病上头,万一孩子去了,连一身体面的衣裳都没有,我如何对得起她死去的父母。”

许氏说着,只又哭了起来,瞧见赵彩凤在院子里坐着呢,才稍稍收敛了一点,从袖中拿了一个荷包出来,递给李阿婆道:“李奶奶,这里还有几两碎银子,麻烦你家全大兄弟去城里,买一口薄皮棺材回来,剩下的,给孩子做一身体面衣裳吧。”

李阿婆听许氏这么说,也只点头应了,不免眼眶又红了几分起来,待正要走的时候,忽然一个年轻男子从那破茅草屋里头给冲了出来,只几步上前,拦住了李阿婆道:“如月还没死呢,娘你不能这么做,李大叔说了,明儿他会去京城走一遭,去请了宝善堂的大夫来给如月瞧病,如月的病一定能治好的!”

“你别傻了,请宝善堂的大夫,你知道得花多少钱吗?你爹留下的那些钱是给你考科举用的,要是全搭在这上头了,我们这家子怎么过?我们大人饿肚子也就算了,你忍心让宝哥儿挨饿吗?”

这一席话说的那人半点反驳的言语也崩不出来,赵彩凤朝着那人的跟前看了一眼,顿时就忍不住要笑出来,只见那男子虽然长得瘦瘦高高的,但是脸上还带着几分稚气,形容样貌看起来绝对不会超过二十,不过就是一个高中生模样的男孩子,偏生那话说的这般义正言辞,真是瞧着极不和谐的很。

那人迟疑了片刻,咬了咬牙道:“钱没了,可以再赚回来,可是人没了,宝哥儿就没有娘了。”这话才说完,那人的眼眶就哗啦啦的落下了泪来,赵彩凤一听这呜咽声,就知道刚刚在那屋里传出来的哭声都是拜他所赐的了。不过也是,不过就是个高中生,这就要死了老婆,哪里有不心疼的道理。

李阿婆听了这话就有些为难了,只扭头看了一眼许氏,开口道:“二狗的话也有几分道理,但是看那孩子的情形,终究是不好了,只怕也是熬不过这一关的,不如这样,这些棺材寿衣,我先备着,省得孩子一闭眼,什么都没有,倒是让人心疼。至于你说的宝善堂的大夫吗?我家全哥儿明儿倒确实要去一趟京城里头,虽说隔壁村刘家的闺女如今是宝善堂的大少奶奶,可跟我们赵家村还差远了,能不能请来,也不知道,倒是去试一试,若是大夫肯来,那就把大夫带回来,咱们再让大夫瞧一瞧,毕竟姑娘还年轻呢!”

赵彩凤这会儿听得倒是有些不明白了,哪里有喊生过孩子的女人还叫姑娘的,不过她这几天光顾着郁闷自己的事情了,也没来得及管别人家的闲事,自然是不知道的。

原来这宋二狗口中的如月并非是他的媳妇,而是许氏娘家的侄女,前年因为许家欠下了地主家的租子,所以这如月被邻村的地主给看上了,抢回家给儿子当了半年的小老婆,他那地主儿子可是有原配夫人在的,这不去年发山洪的时候,地主和地主儿子都给山洪冲走了,这丧事还没办完呢,原配夫人就把许如月给赶了出来,偏生她的爹娘也在山洪中横死了,所以许如月走投无路,就来投奔了自己的亲姑姑许氏。

所以,她们口中的宝哥儿,其实并不是这宋二狗的儿子,这许如月也不是宋二狗的媳妇,偏生宋二狗倒是一个多情之人,小时候又和这如月青梅竹马的,所以一直想着娶她进门,奈何许如月还守着父母的孝,三年之内不能改嫁,所以这成亲的事情就这样耽误了下来,可谁知道这一耽误,倒是又要耽误出一条性命出来了。

许如月生下了宝哥儿之后,身子骨就一直不好,病病歪歪下不了地,前不久村里头农忙,这宋二狗又是个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她勉强起来每日烧茶煮饭,又要照顾自己的孩子,不过一月劳碌下来,这病就又重了几分。

赵彩凤听杨氏说了那隔壁宋家的事情,倒是也忍不住对他们家多了几分同情,杨氏瞧见这几日从来不过问别人家事情的闺女忽然问起了这个事情,心里头也是一阵高兴,只劝慰道:“彩凤,我前几日听说有个跟你一样守了望门寡的姑娘,最后还嫁到了大户人家当少奶奶呢,彩凤,你又生得不丑,年纪也不大,千万别想不开,这活着以后才能有好日过啊”

赵彩凤瞧了一眼杨氏,不过三十五六的模样,眼角却早已经有了几道深深的皱纹,她没穿越前过了年也就三十了呢,怎么那时候还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小孩子模样…

杨氏给赵彩凤又添了一碗粥,拿筷子夹了一块酱菜在她的碗上,看了一眼坐在一旁一个大儿子一个小儿子,并远处在地上草席上爬来爬去的小女儿,开口道:“你们大姐姐这几天病着,要多吃一些的。”

赵彩凤想了想,拿起粥碗,将里面能数得出米粒的粥分到两个弟弟的碗里头。

其实在经历了几天这样的事情之后,赵彩凤发现,前世她的减肥理念完全是错的,什么运动啊、代餐啊、郑多燕啊,哪里有比直接饿肚子更管用的减肥方法?虽然这个身子已经瘦得剩不下几两肉了,可看着下头的弟妹们,她实在张不开口,就算张开了口,也咽不下去呢!

前年的山洪死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赵家当家赵老大,原本这赵家还有一个老爷爷的,听说儿子死了,一口气没上来,也跟着去了。那时候杨氏还不知道自己还怀着小的,等把男人和公公的丧事给办了,才知道自己的肚子里还留着一个呢!原本这次赵彩凤嫁人,村里头就有人说呢,父亲死了是要守孝三年的,可如今刚过两年赵彩凤就要出嫁,怪不得她男人死在她出嫁的半路上呢,一定是赵老大觉得女婿不孝顺,所以干脆把他给弄去了亲自在身边调教去了。

杨氏对这说法将信将疑的,去佛堂里烧了几次高香,如今见赵彩凤已经没什么大碍了,也放下了心来。正这时候,就听见有人在外头喊着杨氏。赵彩凤一听这声音有几分耳熟,应该是隔壁许氏的声音,杨氏在田里累了一天,这会儿正迈不动腿呢,赵彩凤便先迎了出去。

第2章

却说一家人正吃着晚饭,赵彩凤虽然这几天刚穿越过来,还有些水土不服、还食不知味,但是也不得不祭这五脏庙,不然半夜叫唤的连她自己都睡不着。这时候听见门外有人叫唤,正好也吃的七七八八的,所以就放下了碗筷,迎了出去。赵彩凤一看,正是隔壁的宋大娘。

许氏瞧见是赵彩凤出来,脸上稍稍有些尴尬,只笑着道:“彩凤啊,你娘呢?”

“我娘里面坐着呢,这一天在地里怪累的。”赵彩凤其实很想为杨氏分担,但是她上回背着杨氏拿了一回锄头,结果差点儿把自己的大脚趾给锄掉了,从此以后她也只能心甘情愿的在家里带孩子了。

许氏依旧还是带着尴尬的笑,稍稍抬眸看了一眼赵彩凤,硬着头皮道:“我家的鸡今儿也不知道怎么了,竟没下出个蛋来,宝哥儿饿了一天了,我想给他做个鸡蛋羹吃的…”

许氏把来意说明白了,赵彩凤就知道了,他们两家前院后院都靠在一起,家里头养了几只鸡,每天下几个蛋都时常会交流一下。不过赵彩凤刚醒那会儿,知道宋家的鸡也不少,后来没几天就越来越少了。如今今天竟然没有鸡下蛋,只怕是后院已经没剩下几只鸡了。

赵彩凤今天煮粥的时候,瞧了一眼一旁的竹篮,里头倒是有好几个鸡蛋的,她并不像小孩子一样嘴馋,反正该吃的好东西,上辈子也都吃尽了,总不至于对着几个鸡蛋流口水。不过听杨氏说,这一篮子的鸡蛋是要存着给老三当束脩的,这个时代的人全靠科举翻身,她小时候学过,里头的秀才即便考不中进士,就是中了举人,那都可以鸡犬升天的了。所以,对于杨氏要把老三送去上私塾,她心里是很同意的。

至于老二么…也不知道是杨氏怀孩子的时候吃错了药,还是后来孩子小病了没在意,如今已经十四岁了,这智商还只有七八岁的样子,所以虽然老二叫赵文,但他这辈子只怕文不起来了,老三按排行叫赵武,倒是真的要从文了这是。

虽然一个鸡蛋算不得什么,可是赵彩凤如今还没进入角色,总觉得赵家的东西也不是她自己的东西,不好做这主,所以干脆让许氏在门口等了一会儿,进去问杨氏道:“娘,许大娘来借个鸡蛋,说是宝哥儿今儿还没吃什么东西,想做个鸡蛋羹吃。”

想想现代的孩子,再穷再苦,好歹还有三聚氰胺奶喝呢,这古代的孩子要是没了母乳,那可真是要饿死的节奏啊!杨氏闻言,果然忙应道:“那你快从篮子里拿两个过来给许大娘送过去,让她好好给宝哥儿蒸一个蛋羹吃。”

其实杨氏现在还奶着老四赵彩蝶,但是她又在外头忙,奶水也不丰厚,所以也不够跑去给宝哥儿吃一顿好的了,便只这么吩咐赵彩凤。从赵彩凤这几日观察下来,发现杨氏是一个极好的人,是一个有着中国传统美德的劳动妇女,在家里任劳任怨,如今虽然守寡了,养着四个儿女,却也从来没说一句累的,赵彩凤是打心眼里佩服她的。

赵彩凤这几日每日睡醒的时候,都想着睁开眼的时候是自家房里的那张大床,可每次最后睁眼看见的都是这赵家房顶的几根茅草。日子久了,她也觉得似乎是回不去了。所以便开始有心想一些办法,看看能不能让这家里的日子过好一些。

可是想象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对于一个学法医鉴定的现代人来说,赵彩凤一点儿穿越的专业特长都没有,她的那个专业,明显就不是古代常用专业。看着自己纳出来坑坑洼洼的鞋底,赵彩凤自我安慰道:“只要没把针留在这鞋底里祸害人,都是好的。”

这日她正在院子里借着阳光做针线,就瞧见不远处停着一辆豪华的马车。其实那马车也算不得豪华吧,比起古装剧里头那些豪门府第的马车还是寒酸了些,可这样的马车停在他们赵家村这样一个连瓦房都没有几间的村子里头,那也绝对能称得上豪华了。

赵彩凤如今已经适应了不带眼镜的日子了,远远就瞧见那宋二狗引了一个相貌俊美的男子往这边来,原来通往他们两家的路太窄了,马车进不来,所以他们只能徒步走进来了。

待那两人越走越近,赵彩凤才看清那蓝衣男子有多帅气,他大约有二十五六的样子,但是看起来沉稳英俊,除了身子有些单薄,并没有那种健美之美外,简直是赵彩凤心中完美男人的化身,不过如今她穿越到了这样的人家,对着这种男人,不过也就是流几滴口水而已了。

他们两人从赵彩凤门口经过的时候,赵彩凤才又看清了一点,把视线移到宋二狗的脸上,其实宋二狗也不算丑,但是一个没长开的孩子,站在一个成熟的成年男子身边,用赵彩凤这样一个剩女毒辣的眼光下,高低立见。

赵彩凤低下头,继续做自己的针线,听见宋二狗彬彬有礼的对那来人道:“能请到杜太医亲自前来,宋某真是三生有幸,只可惜家中简陋,让杜太医见笑了。”

别看那人穿着华丽,但脸上倒是神色淡淡,并没有半分嫌贫爱富的做派,只开口道:“无碍,先进去瞧一瞧病人的好。”

赵彩凤见人进去了,便也没再仔细看,可没过多久,忽然瞧见许氏从房里走出来,脸上神色悲戚,一时没绷住,站在院子里捂着脸就哭了起来。

赵彩凤前天也去瞧过那个病人,按照她的判断,那姑娘的病也确实没得治了,这时候见宋家也不知想了什么法子,连太医都请来了,还只是哭,想必是真的没救了。

果然没过一会儿,宋二狗送了杜太医出来,脸色已没了刚才那带着几分希望的样子,一下子阴沉了不少,只听杜太医劝说道:“夫人的病已是药石罔效了,只怕再好的药也救不过来了,还是准备后事吧。”

一直强自按捺住哭声的许氏这时候哭的更凄惨了起来,宋二狗这时候双眸通红,声音也有些哽咽了起来,但还是强自忍住了悲伤,继续道:“多谢杜太医肯跑这一趟,你的恩情,明轩没齿难忘。”说完这句,那人眼中的泪也已夺眶而出。

赵彩凤这时候才听清楚他的自称,原来这宋二狗还有除了宋二狗之外别的名字。她早就奇怪了,听说宋二狗还是一个秀才,就这二狗的名字,岂不是要让教书先生炸毛…

这时候整个宋家都处在一片悲伤之中,赵彩凤坐在自家的院子里,分明是想过去安慰几句的,却又不知道怎么安慰,人都快死了,说什么也都是废话了。

送走了杜太医,这时候赵家村老老少少的人都过来瞧许如月,虽说许如月并没有和宋明轩正经成婚,但毕竟在赵家村住了这么长时间,和几个小媳妇之间的关系都不错,大家看她如今瘦得只剩下皮包骨一样,也都忍不住红了眼,又不想勾起她伤心,所以大家伙没坐多久,就都走了。

临走的时候,王家的三姑娘在赵彩凤的门口停留了半刻,见赵彩凤忙进忙出的做晚饭,只开口道:“彩凤,我爹说王府的庄子上打算请几个粗使丫鬟,你要是想去的话,我让我爹带上你一起去瞧一瞧,如今我原来的二婶子成了我原来姑父的续弦了,那庄子我姑父管着呢,好歹还能说的上几句话,听说王府里头每年还到庄子上选丫鬟呢,要是弄不好还有机会进王府去呢!”

赵彩凤从这个身体原来的记忆中得知,她和这王家三姑娘是手帕交,两人要好的很,能有这样的机会,简直是天上掉馅儿饼了,可是赵彩凤一想起自己这痴呆的弟弟,走路还走不稳的妹妹,以及算起来最懂事不过也才八九岁的赵武,还是摇了摇头。

“我家里头没人,要是我走了,我娘又要下地,又要带孩子,脱不开身,到了农忙的时候,还要去给赵地主家当短工,家里没有个烧茶煮饭的人怎么行呢!”

王燕听赵彩凤这么说,也觉得有些道理,她可是真心想帮着赵彩凤才特意过来说的,可彩凤家目前这光景,也确实抽不开个人手。

“不然你再跟你娘说说,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今年难得庄子上那几家佃户家里都没有丫头,这才到外面来找的呢,要是错过了,以后可没这么好的差事了。”

第3章

赵彩凤当然也知道王燕话说的有几分道理,所以当她离开之后,赵彩凤对去庄子当上丫鬟做了一个可行性分析。她今年已经十五了,王燕小她两岁,才十三。按照她前世看的那些宅斗小说上面讲的,大户人家一般都挑比较小的小丫鬟买,一是为了买回去之后年纪小好调教,二是为了培养丫鬟的气质,很多大户人家的丫鬟出来能比小户人家的小姐看着还高贵。

可按照赵彩凤和王燕的年纪,明摆着是做不成那种丫鬟了,那只能做在庄子上服侍的粗使丫鬟,就算是主人家来巡查的时候,也不见得就能在跟前端茶递水,无非就是做一些洒扫的粗使活计罢了。这种丫鬟最累人不说,钱还拿的最少,虽然收入稳定,可等过了几年,放回来了就是一个老姑娘。虽然赵彩凤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当一个老姑娘了,但是主动剩女和被动剩女到底是有区别的。

赵彩凤想来想去,自己还是不能去,虽然眼下她还没想明白能做一个什么营生,可过几天她也总会想起来的,万一想起来了,自己还在庄子上做丫鬟呢,反倒就不自由了。这年头能做一个有自由之身的良民那都是祖上积德的事情,这也是赵彩凤觉得现状还没有糟糕到无法挽回的一种感叹。

灶台上熬着小米粥,昨天杨氏从田里头摘了一把青菜回来,虽然上面都是被小虫咬过的洞洞,但是赵彩凤本着有机食品分外营养的想法,一一洗干净了,用菜刀切碎了,放到了粥里头,这才开了两滚,已经有淡淡的菜香出来了。吃了这么多天白粥加酱瓜的赵彩凤一时没忍住,肚子咕噜一声,居然叫了起来。

怪不得古人有一碗饭饿死英雄汉的说法,这吃不饱肚子当真是让人觉得很忧伤的一件事情。昨天见杨氏痛快的给了许氏两个鸡蛋,也知道她们这两个寡妇平常很是互相照应的,没想到小小的一个赵家村,寡妇还扎堆了。加上那个快活不成的和宋家的老奶奶,她们五个寡妇凑一桌麻将还嫌人多呢!

赵彩凤熬好了粥,见杨氏还没带着老二赵文回来,就让赵武先看着赵彩蝶,自己寻了一只看上去好一点的碗,盛了一碗粥给隔壁送过去。赵彩凤观察了一天,今儿宋家的烟囱就没冒过烟,大人也不打紧,这小孩子可是饿不得。难得今儿熬了像样的菜粥,她寻思着就打算给许氏送一碗过去,好歹让娃儿给吃饱了。

赵彩凤端着粥到宋家院子里的时候,来瞧过许如月的人都先后走了,许氏这会儿也伤心过了,神色淡淡的,见赵彩凤端了一碗粥进来,忙不迭道:“怎么好意思又让你们送吃的过来。”

赵彩凤便笑着道:“方才听见宝哥儿哭呢,许是饿了,正好我家里刚熬了热粥,就端过来给他一碗。”

许氏看着那一碗粥,心里到底是感激的,这宋家除了宝哥儿一个小娃儿之外,还有一个断了一条腿的奶奶,平常也弹动不得,赵彩凤上次来的时候见过,所以盛粥的时候故意多了一口,这样孩子吃不完,正好老太太也能吃一些。

许氏接过了碗,赵彩凤等着她把粥到出来之后再把碗拿回去,实在是家里头也没有什么像样的碗,所以也只好先等一等了,好在宋家的后院有一口井,许氏洗起来也很快。赵彩凤瞧见许氏拿着碗出去,正预备略等等,就听见里头房里有一个气若游丝的声音开口道:“是赵家妹子来了吗?进来陪我说说话吧…”

赵彩凤知道这许如月的病,横竖不过就是这两天光景,现如今她还能说出一句整话来,大概也是因为回光返照的缘故。想想她不过十七岁的样子,就要死了,这真是可怜。赵彩凤便生出了一些恻隐之心,撩起了挡在面前的一块土黄色门帘布,往里头进去。

房里头搭着一个台面,放着很多瓶瓶罐罐的,许如月就躺在炕上,里头还有一个大约十来个月的孩子,正安然睡在她的边上。她看见赵彩凤进来,勉强撑了撑身子,却没能起来,赵彩凤连忙上前道:“你快躺下吧,好生歇着。”

赵彩凤没穿越前看的都是死人,难得看到几回快死的人,反倒觉得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一时间就有些冷场了。许如月如今瘦得已是皮包骨头,见了赵彩凤,眉梢却还透出些许的笑意,只开口道:“以前常听姑母说,隔壁赵家妹子是个好模样,如今当真是越发出挑了。”

赵彩凤瞧着她这说一句喘三下的光景,都什么时候来,还竟想着聊什么长相,莫非还真的要同我闲聊不成?赵彩凤正想接她的话茬,却听她继续道:“只可惜,和我一样,是个苦命的人儿。”

赵彩凤看了眼许如月,心想我好歹比你还强些,至少还活的好好的身体倍儿棒,至于别的那些,如今也是不敢想的。正说话间许氏已经洗好了碗,见许如月拖着赵彩凤说话,便开口道:“你歇着吧,还有几个力气说话,快别折腾了。”

许如月这时候却只是摇头,忽然一把拉住了赵彩凤手说:“我表哥虽然木讷了些,可我知道他是个好人,我这辈子怕是瞧不见他过好日子了,赵家妹子,你若愿意,我倒是可以给你保个媒,让我那表哥娶了你如何。”

赵彩凤哪里知道这一碗粥居然引发了如此惨案,吓得差点儿就临阵脱逃,幸好她也算是素来镇静的人,才没真的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来,但那许如月一双瘦成了鸡爪一样的手一直拽着她的衣襟,也一时间没办法脱身。

“这哪行呢,许姐姐是病糊涂了吧,等过年出了孝,你就要和二狗哥办喜事了,这时候怎么乱说这些浑话呢!”

赵彩凤给许氏递了个眼色,许氏方明白过来,只急忙道:“乖孩子,你又吓想了,你和二狗虽然没成礼,可你在我心中已经是我们老宋家的人了,再不能乱说这些话,一会儿让二狗听见了,可要不高兴了,彩凤还是黄花闺女的,你这样说,让她怎么好意思呢!”许氏虽然这样劝着,可她抬起头看了一眼赵彩凤,心里却忍不住有了和许如月一样的想法。赵彩凤虽然如今算是守了望门寡,名声上不太好听,可这跟她自己压根也没什么关系,当时那边提亲的人没说清楚男方家的病情,这才吃了这么大一个闷亏,已经够可怜的娃儿了,弄的又是投水又是病的,如今好容易好了些,也是该把以前的事情放一放了。

许如月这会儿已经没了什么力气,松开了抓住赵彩凤的手,只伸手摸了摸躺在她身边熟睡的宝哥儿的脸颊,干涸的双眸中涌上了热泪,似乎完全没有把许氏和赵彩凤的话听进去,自顾自道:“我没有什么好求的,只求你善待我们家宝哥儿,他没爹没娘的,以后要怎么活呢…我的宝哥儿要怎么活呢…”

说话间许如月的气就弱了下来,赵彩凤本能的就上去翻了一下许如月的眼皮,只见她的双眸微微睁开,瞳孔已经开始放大,赵彩凤一惊,急忙喊了许氏道:“许大娘,快去打水来,只怕许姐姐熬不过今晚了。”

许氏闻言,捂着嘴哭了起来,只急忙往外跑去,一边跑一边喊:“二狗,你表妹不行了。”

这时候两人都忘了方才许如月说的一番话,赵彩凤伸手摸了一下许如月的手,还带着温度,但再她耳边喊了几句,却已经是半点反应也没有了。宝哥儿还在边上睡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许如月就要咽气,总不能让个孩子和一个死人睡在一起,赵彩凤想了想,伸手把宝哥儿抱了起来,打横抱在怀中。宝哥儿这会儿正睡的香甜,感觉到有人抱他,便又往怀里钻了钻,模样甚是可爱。赵彩凤只觉得鼻子有些酸,眼泪就忍不住落了下来,这时候宋明轩正好从门外进来,就瞧见赵彩凤抱着孩子,满眼含泪的模样,顿时就有了些愣怔。

许如月安安静静的躺在床上,许氏请了李婆子过来,把一早准备好的寿衣鞋袜都拿了出来,又请了村里有经验专门帮人操办丧事的人来,大家伙等在外头厅里,等着许如月咽气。这时候杨氏也已经回来,和许氏两个人一起帮许如月擦身子,赵彩凤一手抱着宝哥儿,一手抱着自己的妹妹彩蝶,坐在厅里头的小凳子上等着里头的消息。

约莫过了半盏茶的光景,房里头传来许氏撕心裂肺的哭声,等在大厅里的众人虽然见惯了这样的场景,还是忍不住都带着几分伤心,赵彩凤这时候也觉得分外伤心,一半是为了许如月,另一半却是为了自己,也不知道穿越到这样一个医学不发达的时代,自己还有没有机会寿终正寝。

第4章

许如月的丧事办的很简朴,可再简朴该少的东西一样也不能少。在宋家停灵五天之后,李阿婆托自己儿子想了办法,在许如月娘家的方庙村找了一块坟地,正好就在许如月父母坟头的边上,也好让许如月入土为安了。

原本宋家是想让许如月就埋在赵家村宋家祖坟那块地里的,可许如月并没有和宋明轩完礼,自然算不得宋家人,且宋家和住在桥北宋家老宅的人又不交好,据说是已故的宋老大和原来的几个兄弟闹的不开心,且宋老太爷又偏袒续弦的那几个儿子,宋老大搬出了宋家的祖宅,自立门户了。如今宋老大死了,留下许氏一人,娘家又不兴旺,她也指望不上那些小叔子,而宋老大一母同胞的两个妹子,都嫁出了赵家村,因为不待见后娘,也渐渐少了联系。

宋家本来就贫苦,办完了许如月的丧事,原本就一贫如洗的家里越发没了一点生气,许氏坐在堂前的一张破旧的椅子上,看着自己儿子宋明轩从里头出来,他眼睛浮肿,双眸带着血丝,一看就是几日未睡的样子,这时候瞧见许氏愣怔怔的坐在里头,只当没看见一样往右边他平常看书的次间里去了。

许氏便叫住了他:“我知道你心里怨我,没把你表妹葬在宋家,可是你那几个叔伯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你们毕竟还没有走过明礼,她还算不得是我们宋家的人,若是葬了进去,确实也不合情理,况且这事情怎么都还要你爷爷点头,当初你爹下葬,他都是那副样子,你还能指望他们会让宋家的祖坟里葬一个外姓人吗?”

宋明轩抬起头看了许氏一眼,愣是没有说话,但脸上似乎还带着几分幽怨,许氏瞧他这副样子,忍不住落下泪来,捶着胸口道:“原也是我命哭,你舅舅舅母死了之后,我原本以为我们一家合力,以后总能有好日过,你安心念书,如月又会针线,再加上你爹的那些积蓄,我们娘俩死活也是要把你供出来的,可如今倒好,银子全花光了,人也没了,还欠了好几家的外债,这日子要怎么过下去,入秋就是乡试了,你拿什么去考举人去?”

宋明轩看见自己的母亲这般样子,也早已泪流满面,只跪下来道:“娘,是孩儿不孝,可是孩儿实在舍不得月表妹,孩儿从小和她一起长大,如何能舍得她年纪轻轻就去了呢!”

“这世上难道就你一个人舍不得她?只是她这病,是治不好的。”许氏见自己儿子跪在地上哭的伤心,也不忍心苛责他,只起身将他扶了起来道:“好了,这日子再穷还是要过下去的,若是没有宝哥儿,我去附近的庄子上打个短工,也算是个营生,如今倒是迈不开腿了,你又从小不会农活,我更是走不开,我说一句你不爱听的话,我细细想了想,我们这家里,当真还缺一个人。”

许氏虽然对许如月的死很伤心,但她很快就恢复了镇定,相反的,这几日忙过之后,她把那天许如月临死前说的话想了想,发现许如月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的。如今赵彩凤守了望门寡,想要再嫁,也是难上加难的,除非对方人家不在乎她这过往,可如今真正不在乎的人家又能有几家呢?可自己家虽然穷,但儿子是秀才,以后没准还能考上举人,眼下正是家里度难关的时候,也就不计较这些了,好歹赵彩凤是她看着长大的,知根知底的也放心些。许氏的如意算盘打的极好,她料定了杨氏肯定会应下这门亲事的,却不知道赵彩凤早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彩凤了。

宋明轩听许氏这么说,当即就拉下了脸道:“月表妹尸骨未寒,我如何能做这等事情,断然是万万不可的!”

许氏见宋明轩不肯,只忙道:“你以为这是我的主意吗?这是你月表妹的主意,人她都帮你看好了,就是隔壁的彩凤,你若是不嫌弃她是个望门寡的,等你月表妹过了七七,我就帮你求去?”

宋明轩只急忙摇头道:“娘,此事万万不可。”

许氏倒是没料到宋明轩会连赵彩凤也看不上,以为他嫌弃她是望门寡,便开口道:“你一个读书人,怎么也信这些东西,如何就嫌弃起你彩凤妹子了?”

“娘,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宋明轩急得直跺脚:“我如何敢嫌弃彩凤妹子,可如今我不过就是一个穷秀才,家里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彩凤妹子青春年少,一进门就让她带上一个拖油瓶,这不是耽误了人家吗?”

“这有什么好耽误的,她在自己家也还不是带孩子吗?带一个是带,带两个三个一样是带。”许氏这会儿心里头已有了念想,便打算等着许如月过完了七七,就去提这件事情,宋明轩一时也拿她没有办法。

赵彩凤这几日在家里也没闲着,正绞尽脑汁想着怎么才能找一个合适的营生,把这一家人的生活改善起来。这日正巧杨氏攒了两篮子的鸡蛋,这天气往热里头走,鸡蛋时间长了也就摆不住了,所以杨氏便带着赵彩凤,去了离这边最近的河桥镇上赶集。

河桥镇虽然也是个不小的镇子,但是赶集也不是天天有的,一个月也只有缝一的三天,才有大集市。赵彩凤这还是第一次在古代赶集,虽然前世看书的时候听说赶集都是要走几十里山路的,可当赵彩凤抄着一篮子鸡蛋走完十几里山路的时候,她还是头一次觉得原来写书的作者也没算太夸张。

河桥镇在两座山的峡谷中间,又靠近附近的几个庄子,虽然地方不大,但也还算繁华,赵彩凤和杨氏天没大亮就开始走,走到镇上的时候,已经是中午的时候了,杨氏熟门熟路的把鸡蛋卖给了一个酒楼,便带着赵彩凤到处逛一逛,买一些油盐酱醋回去。两人一路上只啃了干粮,这会儿早已经饿了,这时候杨氏带着赵彩凤来到一处面摊边上,靠近了面摊才喊道:“爹娘,今儿生意可好?”

赵彩凤抬起头,看见一个胡子白花花的老人正在一旁的木案上拉面,另外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正在一旁下面条,面摊很捡漏,不过就一个炉子一口锅,边上放着几张小桌子,是给客人吃面用的。

“刚忙过了午市,这会儿正歇着呢,今儿你怎么出来晚了。”杨氏的老爹杨老头问道。

“彩凤说想跟我一起出来,所以路上就多歇了一会儿。”

赵彩凤听了这话,未免就有些脸红了,原来杨氏是因为照顾自己,才一路上停了好几次的,不过也是,这一路走来,自己脸上分明就写着“我很累”三个大字呢。

杨老头看了一眼彩凤,眼里有些心疼,这时候杨老太已经端了一碗热面条上来,送到了杨氏和赵彩凤的跟前道:“趁着你弟弟和弟媳妇不在,你们快吃吧,我方才偷偷的藏了一勺子肉末,就放在这面下头呢!”

当那碗热腾腾的肉卤面端到自己跟前的时候,赵彩凤第一次不受控制的咽了咽口水,这时候杨氏递了筷子过来,对她道:“彩凤,快吃吧。”

赵彩凤瞧着杨老太只端了一碗面来,又听见方才她说的话,心里便有些明白了,她大概是有一个吝啬的舅舅,以至于杨氏回娘家吃一碗面都要背着他们。赵彩凤也抽了一双筷子给杨氏,虽然她以前是一个很有洁癖的人,可是和填饱肚子相比,这些旧习惯似乎一点儿也不重要了。

“娘,咱一起吃吧。”

杨氏瞧着赵彩凤的样子,心里一阵高兴,母女俩个就着一只碗吃起了面来。这会儿正好没什么客人,杨老太就坐在两人对面,和她们闲聊了起来。

“听说你们村王大虎的闺女去了恭王府的庄子上当丫鬟了,凤姐儿,那燕姐儿可是你的好姐妹,她二婶如今是庄头刘老三的续弦,你有没有让她问问,他们庄子上还缺人不?”

小地方没啥新闻,但凡有一点,倒是比微博传播的还快,赵彩凤听到这个,没来由就噎了一下,她都差不多快把这件事情给忘了。

“我好像听她说起过,说是去庄上做粗使丫鬟的,还要不要其他人我就不清楚了,家里头人多脱不开身,我也就没问了。”

杨老太听了,脸上便透出了几分可惜,只开口道:“你应该问问的,要是有个正经差事,也比呆在家里强些,你娘一个人如何养得了你们四个!”

这话没说错,赵彩凤也正愁这事儿呢,可她初来乍到的,还没完全适应古代生活,况且又没自带灵泉空间什么的,再大的志向也要慢慢开始。

“姥姥说的话是没错,我也正想找个活,看看能不能既照顾家里头,又能赚些银子。”

“天底下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依我看你还是老实些,趁着这几年你这事情没淡,没人敢向你提亲,不如出去找个活计,给你娘分担分担。”

天底下没有不心疼闺女的娘,所以杨老太这么说,赵彩凤也很理解,只听杨老太又继续说道:“蝶姐儿我已经帮你联系好人家了,就在这河桥镇上,不是本地人,是前几年来这镇上做小生意的,家里虽然算不上富贵,可好歹有生意傍身,养一个孩子也是不成话下的,你若是愿意,过几日就把蝶姐儿抱来吧。”

第5章

赵彩凤听这两老的意思,竟是要把老四赵彩蝶送人去,而且这事儿似乎杨氏也是知道的。赵彩凤这几日穿越过来,虽然吃不饱穿不暖的,可每日里在家里帮忙照顾那几个孩子,也生出了几分感情,这会子听杨老太提起这个来,顿时就不答应了,只放下筷子,转头问杨氏道:“娘,你真的要把小四送人吗?她才刚会走路,前两日才会喊娘呢!”

“这会子送人最好,既不吃奶了,也会走路,不然养熟了,你们越发就舍不得了。”杨老太只开口道。

“家里就差小四这一口吃的吗?”赵彩凤虽然知道家里头清苦,但还没到食不果腹的地步,她如今都习惯了一天只吃两顿,顿顿都是小米粥的日子了,觉得熬一熬也能过下去,真的没必要弄到卖儿卖女的田地。

“这事情我也想了很久了,可眼下也没有别的法子,总不能为了一个小四把你困在家里,以后小三要上私塾,家里的开销还要大,光靠我一个人,实在有些应付不来。”杨氏说的是实话,她这样没日没夜的干,身子也是吃不消的,古代是男尊社会,为了赵武那个摸不着边的将来,把赵彩蝶卖了这种事情,古代人是绝对做得出来的。

赵彩凤心里却还是不忍心的很,孩子卖掉说的轻巧,以后却不是自己家的人了,是死是活都和赵家没关系,她虽是个现代人,也不至于冷血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