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状元养成攻略/农女养夫记/寡妇养秀才上一章:第 1 章
  • 状元养成攻略/农女养夫记/寡妇养秀才下一章:第 3 章

“娘,咱再想想其他办法,总不至于山穷水尽了吧?”赵彩凤心想这会儿有杨老太在杨氏耳边吹耳边风,没准杨氏又要心动了,所以只好采取缓兵之计,等回去之后再好好的再劝一劝杨氏。

杨老太见赵彩凤拦着,也不好再说什么了,毕竟赵彩蝶是他们家的孩子,自己也不好插口,只略略的叹了一口气。这时候杨老头拉完了一团面条,洗了手走过来,在他们娘两的面前坐了下来,蹙眉道:“实在不行,也别送老三去念什么私塾,把他送到我的面摊上来,当我几年的学徒,以后好歹还能会个手艺,这年头多的是念了十几二十年还考不出个屁的穷书生,你们家也费不起这些银子,不如存下来做些正经生意。”

赵彩凤倒是觉得杨老头这话说的还有几分道理,在古代学好一门技术可是傍身的好物,若不是赵彩凤没选好专业,也不至于穿越了过来连自己的营生都搞不定,早知道自己会穿越,当初就应该选农业学,少不得也要每天看个cctv-7致富经节目,现在好了,两眼一抓瞎,啥都弄不成了。赵彩凤正郁闷了,这时候摊子上又来了几个吃面条的人,杨老太和杨老爷又忙了起来,等他们下完了面条,客人们都吃上了,才又把赵彩凤和杨氏吃得基本只剩下面汤的碗端了过去,将那铁锅里头剩下的面条又加了一些进来。

赵彩凤这会儿已经吃的七八成饱了,便把面碗推给了杨氏。瞧这光景嫁出去的闺女回娘家吃一碗面条都不容易,大约也可以知道杨老太夫妇其实也是不当家的,能在这么多客人里头俭省出一碗给自己闺女吃,也是不容易的了。

“舅舅去哪儿了?他怎么不在摊子上?”赵彩凤瞧着老两口这小心翼翼的样子,推测那个吝啬的舅舅估计就在这附近,便装作随口问道。

果然赵彩凤一提起舅舅两个字,杨老头脸上就透出几分恨铁不成钢的叹息来,只开口道:“这个时候他还能到哪儿去,还不是去前头八仙楼里面吃酒去了,一上午赚的银子,也不够他这一顿开销的。”

杨老太的脸上也不好看,但是没像杨老头这样直接就开口数落,见又有客人来,索性也不发话了,直接站起来去招呼客人了。赵彩凤粗略的估算了一下,这短短她们娘两吃一碗面的光景,倒是来了五六个客人了,况且这时候已经过了午市,方才若是在饭点上,没准人还更多些。其实要是能开这样一个面摊,也不错的样子。方才赵彩凤也细细看了,只要一辆手推车,一个炉子,一口铁锅加几张凳子椅子就够了,按照这里的物价,成本应该不会很贵。

不过她如今也只是想一想,毕竟拉面也是技术活,以前她上班的地方下面就有一家兰州拉面馆,她的确是在那边吃过几年的刀削面和拉面,每天也看着那拉面小哥不停的拉,但当真说起来,自己却也从来没拉过。不过眼下杨老头倒是一个现成的师傅,就是不知道他肯不肯教自己了。赵彩凤正一门心思的琢磨事情的时候,杨氏的面条也已经吃完了,杨老太上前收了碗筷,杨氏便走过去要给杨老太洗碗,杨老太忙推开她道:“你快走吧,别一会儿让你兄弟看见了,回头跟那丧门星说了,又啰嗦一顿了。”

杨氏见杨老太这么说,便也不抢着做事了,只道:“爹娘,那我就带着彩凤先走了,等下次赶集再来看你老。”

杨氏正转身要走,杨老太刚拉好了一碗面条下锅,便急忙喊住了杨氏,从衣襟里头掏了一个纸包出来,递给杨氏道:“这是我给孩子们买的猫耳朵,就知道你今儿会过来,在胸口捂一早上了,你拿回去给孩子们吃吧。”

杨氏也不推辞,接过了那纸包,放到自己随身带着的小包裹里头,谢过了杨老头,两人开始往赵家村赶路。

这一路上赵彩凤有意无意的就跟杨氏闲聊了几句,她对之前这个身体的记性零零碎碎的,这时候听杨氏又说了一遍,就更加清楚明白了。

原来赵彩凤这位吝啬的便宜舅舅还是杨老头和杨老太的老来子,今年不过二十五六的样子,最是好吃懒做,又素来喜欢乱勾搭人,竟然把河桥镇上最不知廉耻的女人给勾搭回家了,那女的原来是西街豆腐坊家的养女,从小就抛头露面的出来做生意,这也不打紧,可关键是看见了男人就喜欢乱勾搭一气,最后也不知道怎么的,竟选了杨氏的弟弟嫁了,嫁过门不过八个月,就生了一个小子出来,一家人虽然高兴,奈何那小子长得不像赵彩凤的舅舅,不过这些都是大家伙私下里说的,明面上谁也不敢说。

因的这个事情,杨老头原本就不争气的儿子越发不争气了起来,每天只知道喝酒赌钱,原本这面摊还有一个门面,也只被他给赌输了。那豆腐西施知道了这个事情,更是寻死觅活的,动不动就说要抱着孩子投河,更或者拿着菜刀抹脖子,闹得家里头不可开交,所以杨氏还有一个姐姐,嫁的人家还算不错的,早已经不和娘家来往了。

杨氏起先嫁给赵老大的时候,赵老大在赵家村当赵地主的短工头头,家里头其实还过得去,更胜在赵老大人老实,杨氏也就同意了,且赵老大年轻时候就死了娘,又没有嫡亲的兄弟,几个姐姐也都已经嫁人了。杨氏进门不用受婆婆的气,只有一个公公和杨老头又是故交,最是和气的人,杨老太看中了这一点,才把杨氏给了赵老大的。可谁知道这赵老大究竟也是一个福薄的,前年山洪,赵家村几个男人去方庙村帮忙,别人都回来了,唯独赵老大一个人却没回来,过了好些日子,赵老大的尸首才被人从山谷中找回来,那时候都已经泡得不成样子了,可杨氏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男人。

赵彩凤和杨氏走累了,坐在山路边上的一块山石上歇脚,从这个地方望下去,赵家村就在山谷之中,这时候太阳还没落山,但已经有几户人家开始做晚饭了,赵彩凤想起生前在现代的时候,闲暇时她也喜欢开着车往这样的小山村里头,来体验一下农家乐,可如今到好,只有农家,没有乐了。赵彩凤看看自己的双手,这样一双手去种地的可能性真的是太小了,只怕还是得学一些技术活。

两人起身又走了几步,忽然听见后面有赶车的声音,回头看了一眼,却是王燕的哥哥王鹰,他是村里头有名的大块头,这几年王家在赵家村过的不错,王家二叔虽然去的早,可王家的二婶子熊大胆勾搭上了隔壁牛家庄的刘老三,原本的亲家变成了一家人,那刘老三可了不得,如今管着京城恭王府的一处庄子,日子过的可红火了。因为勾搭上了这一层关系,王家在赵家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王鹰瞧见杨氏母女正在徒步回村,这山路不好走,两人想必已经走的有些累了,便上前道:“赵家婶子,上车来坐吧。”那牛车上装着箩筐包裹,虽然拥挤的很,好在杨氏和赵彩凤都是小身板,也还能挤得上去。赵彩凤这会儿早已经脚底心冒火了,也顾不得许多,便想搭这么一个顺风车。杨氏一开始还有些顾虑,最后瞧见赵彩凤实在招架不住了,便也答应了下来,两人一同在王鹰的牛车上坐了下来,高高兴兴的往山下云雾中的赵家村去了。

第6章

说起来赵凤穿越之后,唯一觉得还算满意的,也就是这赵彩凤的容貌和身条子了,不光年轻貌美,还外加身材窈窕,性感的,这让在现代想尽了办法就差去垫硅胶的赵凤终于找回了一些自信。可偏生这样的容貌却这样的命苦,还真是应验了那句红颜薄命的老话了。

其实这赵家村的男子都知道赵彩凤长得好,奈何他们也知道赵彩凤从小就定了亲,所以再没有什么非分之想的。如今赵彩凤出了这样的事情,便是他们又想有些非分之想,只怕家里头人也忌讳,未必就能遂了他们的心思,所以现在整个赵家村的人其实都在观望,看最后这赵彩凤到底还嫁不嫁人?到底会嫁给什么人?反正至少不可能是自家儿子就成了。

“彩凤,上回燕儿跟你说的那个事情,你怎么不应呢?这么好的机会,你不知道,燕儿才去,恭王府的老太君正巧上庄子上来玩,瞧见燕儿灵巧,如今已经让燕儿上恭王府使唤去了,这才半个月功夫呢,她如今每个月还有一吊钱呢,比我赚的还多。”王燕和王鹰是兄妹,这事情自然和王鹰说起过,可谁知这事情杨氏并不知情,所以听王鹰这么说,顿时就觉得有些奇怪了。

这时候赵彩凤也开始后悔怎么就上了贼车了,这样一来这事情准要说破的,果然她还没来得及开口解释,那边杨氏就已经问道:“鹰哥儿说的是什么事情,我竟没听彩凤提起过?”

王鹰也是一愣,万万没想到这天山掉馅儿饼的事情居然赵彩凤压根没有和杨氏说,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支支吾吾的半日也没说话,那边赵彩凤见瞒不住了,这才开口道:“前一阵子燕儿是跟我说过这事情,说是她二婶的庄子上差两个粗使丫鬟,问我去不去,可我想这家里头老二老三老四都离不开人,娘你又天天外去下地,所以就没应下来。”

杨氏一时间只觉得跟天打雷劈一样,心痛的脸都皱了起来,赵彩凤看她的脸色,就像是强忍着要把自己打一顿的冲动,慢慢憋出一句话来:“你这傻孩子,天上掉馅儿饼的事情,你怎么就没应下来,就算你不想应,好歹也要跟我这个做娘的商量商量,老二老三都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如今也唯有老四还要人带着,过几日等老四走了,你再托人捎个信儿,问问那边还要不要人吧!”

王鹰听杨氏这么说,便知道她是很想让赵彩凤去了,又听她说什么等老四走了,便觉得有些奇怪,这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奶娃子能走到哪儿去?难不成?王鹰正一边赶车一边听那两人说话,果然有听见赵彩凤开口道:“娘,老四还这么小,我不同意你把她送人,过几日我就想办法出去赚银子,但是在我走之前,一定会把老四安排妥当的,她是我们赵家的孩子,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其实赵彩凤知道杨氏自己也舍不得,奈何这日子当真过的清苦,一时没想出解决的办法,所以才会出此下策,而眼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赵彩凤这个劳动力从带孩子事情中解放出来,只要赵彩凤能空出时间做些能赚银子的事情,那么赵彩蝶才有可能不被送人。但是一旦赵彩凤不带孩子了,那么赵彩蝶要给谁带呢?这还真是死结一样的一件事情。

杨氏听赵彩凤说话的口气有些硬,也知道她是真心舍不得赵彩蝶,心里又更难受了几分,只开口道:“可眼下也没有别的法子想,老三已经九岁了,连个大字也不认识,别的孩子九岁都够考童生去了。”

杨氏铁了心要让赵武走科举之路,看来为了这件事情,她是做什么都愿意了。赵彩凤一时也没想出什么好开解她的理由,便道:“娘你别着急,车到山前必有路,办法总能想出来的。”

王鹰坐在车前头听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也确实觉得她们不容易,便只开口道:“彩凤你别着急,我过几日给燕儿带个话,问问看她原来庄子上还缺不缺人,若是缺的话,咱去求一求二婶子,总能让你过去的。”

赵彩凤实在没打算去当丫鬟,不过见他这样热心,也没拒绝,只笑着道:“那就有劳王大哥了。”她说话的时候微微一笑,王鹰看着她微笑的样子,只觉得心都是软软的。

杨氏和赵彩凤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日落西山了,杨氏临走的时候给三个孩子做了煎饼,这会儿揭开锅盖一看,里面还剩下一个没动,赵文还跟以前一样坐在凳子上发呆,赵武已经揣着小篮子回来,里面放满了山坡山的野草,如今赵家穷的快揭不开锅了,所以后院养的这些鸡,全靠山头上的野草过活了。

杨氏见小儿子这么乖巧懂事,只接过他的篮子问道:“你妹子呢?怎么房里不见她。”

赵武便回道:“中午的时候妹子不肯吃饼,哭的厉害,隔壁的许大娘就把她抱了过去,和宝哥儿一起喝了一些小米粥,我出门的时候看见她和宝哥儿一起睡在陈阿婆的炕上呢。”

宋家老奶奶虽然腿脚不方便,但是照看两个孩子的能耐也是有的,杨氏听赵武这么说,也稍微放下了心,喊了赵彩凤去隔壁把赵彩蝶抱回来。两家的栅栏虽然是各自开口的,可中间公用的一部分只有一道,上头原本就开了一个小门,赵彩凤为了方便,就直接将那小门给打开了,从旁边走过去。

这时候天色已经晚了,赵彩凤过去的时候,就瞧见左里间窗户下面放着一张书桌,这个时辰光线昏暗,可宋明轩还在那边看书,他的手边并没有纸和墨,但是手里却捏着一支笔,赵彩凤无意往里头瞟了一眼,见他案前放了一碟白水,他竟是拿毛笔蘸了白水在书桌上写字,等那书桌干了,原来的水迹也就看不见了。

穷的连纸和墨也买不起,看来这宋家和他们赵家真的是半斤八两了。

赵彩凤进屋里去抱彩蝶的时候,陈阿婆也跟着拄着拐杖出来,见了赵彩凤便道:“彩凤,帮我到后院打一桶水吧,后面灶房外头的水缸里没水了。”

赵彩凤便丢下了赵彩蝶出去给陈阿婆打水,那井台只有一尺来高,上面用木头做了一个大盖子,大抵是怕孩子没事会过去玩,为了安全考虑才按上的,赵彩凤这十几岁的身板把它拿下来还花了不小的力气。

赵彩凤以前从来不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但这次她破天荒的就把水给打满了一整缸。等陈阿婆拄着拐杖出来的时候,就瞧见缸里有了满满的一缸水,陈阿婆谢过了赵彩凤,从米缸里头挖了一小勺的小米出来,那清水洗了起来。

赵彩凤见陈阿婆腿脚不方便,便索性蹲到了灶膛里头,帮她把火给点上了,一时间烟雾弥漫,赵彩凤又被呛得咳了好几声。好在古代的空气很清新,每天就烧茶煮饭的时候被浓烟熏一次,应该也没什么大碍的。

陈阿婆见赵彩凤咳嗽得厉害,便道:“彩凤,你回去把,我让我们家二狗来生火就好了,这事情难不倒他。”

赵彩凤闻言只扑哧笑了起来,陈阿婆特意强调这事情难不倒他,那么看来这事情以前对他来说其实还是蛮难的,不过素来都有老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考不上举人进士,那还真就是百无一用了,顶多也就做一个教书先生,还没准没什么人愿意请他呢!

“阿婆你放心吧,这事儿也难不倒我。”赵彩凤生好了火,到前头客堂里领赵彩蝶回家,经过那房间的时候,瞧见宋明轩还在那边用功,只是古代书上的字再大,这个时辰也看不清了。

“天都黑了,你还看什么呢?别状元没考上,白瞎了一双眼睛。”赵彩凤以前可是出名的学霸,高考的时候更是以全市前五的成绩考进了名校,再她看来学习是要讲究方法的,比如这会儿没了光线,看书就会吃力,时间长了还伤眼睛,一举两失。

宋明轩没料到自己窗前会忽然冒出一个声音来,只吓了一跳,想来也是因为看书看得太入迷了,一时没注意到有人经过。这时候被赵彩凤一提醒,他也觉得光线有些暗淡,只伸手揉了揉眉心,似乎是想要解解乏,宋明轩分明长着一张尚未成熟的脸,但举手投足却又异常严肃老成,让赵彩凤觉得很有趣,兴许古代的读书人大多都是这样的。

宋明轩抬起头看了赵彩凤一眼,想起那日许氏跟他说的话,只忽然觉得脸颊有些发热,急忙低头道:“多谢。”

赵彩凤哪里知道宋明轩这时候心里头的弯弯绕,只觉得古人就算讲礼数,可他们这小山村里头应该也不受那些什么礼教所管制,用得着说一句话就脸红这样吗?赵彩凤也不去理会他,只道:“后头正做晚饭呢,灶膛边上火光亮,你可以去那边看书,不过要当心火星子飞出来,把你的书烧着了。”

第7章

赵彩凤走了之后,宋明轩果然就拿着书往后面的灶房去了,陈阿婆瞧见宋明轩拿着一本书过来,只急忙道:“你跑来这里添什么乱,等好了自然喊了你过来吃,趁着这会儿宝哥儿还睡着,你多看会儿书去。”

宋明轩也明白奶奶的好意,只是如今天色黑实在看不清书上的字,便开口道:“房里黑洞洞的,不如这灶膛前亮堂,我特意过来看书,您老到一旁歇会儿吧。”

陈阿婆听宋明轩这么说,才明白了过来,只让出她坐着的一小截板凳,指着边上道:“来这儿坐,不用你烧火,你又不会做饭,一会儿等开了,把你娘早上割回来的菜洗一洗,切碎了放在一起熬,加一些盐巴,就成了,你在这儿看着火,我去外头洗菜去。”

这会儿的北方还没能种稻子,大家说口中的粥都是小米粥,条件好一些的人家可以吃上白面,用白面做成馒头饽饽窝窝头什么的,就着热汤喝一碗,那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了。条件不好的人家,吃不起白面,只能吃小米粥,这小米还都是旧年自己家田里头种的,因没有麦子卖得出价钱,所以才留着自己吃的,没想到如今也算是靠着度过了难关。

赵彩凤回了自己家,瞧见杨氏正在灶台上揉着玉米面,灶上烧了一窝热水,看样子今儿是打算给他们家开开荤,让孩子们吃一回窝窝头了。其实她们今儿回来,除了买了玉米面之外,还买了一些面粉的,但是赵彩凤也瞧见了面粉和这玉米面的价格,所以那些面粉,也不知道要被杨氏藏到什么时候呢!

果然,今晚一家人吃的是窝窝头,杨氏的手艺不错,虽然这古代的面实在是粗得很,但是杨氏做出来的窝窝头还真有几分以前在超市里买的粗粮窝窝头的感觉,只是以前赵彩凤吃这些是为了减肥,如今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杨氏做了大约有二十来个窝窝头,够他们一家吃上好几天的,在灶台上整整排了一整排,看着还挺壮观的。但是窝窝头毕竟太硬了,并不适合牙齿还没长全的赵彩蝶吃,所以杨氏单独用热水把窝窝头煮软了,在边上细心的喂着赵彩蝶。

赵彩凤如今养小了胃,吃了一个窝窝头就饱了,歇下来打算洗漱碗筷的时候,被杨氏给喊住了道:“彩凤,你去隔壁杂物间的米槽里面,看看还有没有麦子?”

赵彩凤昨天去取小米的时候瞧见过,那底下还有大概一拳头深的麦子,虽然赵彩凤不知道这麦子怎么吃,但是既然杨氏发话问起,便回道:“还有大约一拳头深。”

杨氏只叹了一口气道:“你去瓦一升过来,一会儿我舂了,然后拿一拳头买回来的好面粉混合了,一会儿我和好了,明儿早上可以给你们做面条吃。”

赵彩凤明白了杨氏的意思,便去厨房边上的杂物房里头拿了一升的麦子过来。赵家有一个舂臼,这东西赵彩凤倒是认识,是以前在历史书上见过的,但是怎么用她也不太明白。杨氏示意她过来抱着赵彩蝶继续喂饭,自己则到角落里,找出了一个底部嵌着石块的木桩子出来,开始舂起了麦子来。

赵彩凤其实研究过那木桩子很久了,但从来也没有想到是这个用处,这时候瞧见杨氏用起来,才知道原来这东西是派这个用场的。但是杨氏毕竟是女人,那木桩下面坠着石块,铁定是很重的,不过舂了百十来下,她的额头上就已经落下了汗水来了。赵彩凤瞧着过意不去,让赵武带着吃完了的赵彩蝶去外头玩,自己想到跟前帮杨氏一把。

杨氏也不客气,如今只有这么一个成年的闺女,她不靠她,还能靠谁,所以就将手里的舂子递给了赵彩凤,赵彩凤压根没料到这东西居然这样重,还没接稳,整个身子都感觉被坠得要往那舂臼里面倒进去了。一旁的赵文看着好玩,就哈哈的笑了起来。赵彩凤看了眼赵文,虽然是个傻子,奈何四肢发达的很,索性朝着他招招手道:“二弟你过来,拿着这根棍子往这舂臼里面砸,把这麦子砸成细细的粉,咱们明天早上就有早饭吃了,砸不细,那可就没早饭吃了。”

杨氏瞧见赵彩凤这样对赵文说,只笑着道:“你何必哄他,他也未必能听懂?”

赵彩凤想想也是,便换了一种说法,自己揉揉肚子,指着那窝窝头,又指着这舂臼里的麦子,说:“那东西就是这个做的,好吃吗?好吃就砸!”

这回赵文还当真听懂了一样,两眼闪烁着兴奋的光彩,只一个劲的点头,嘴里含含糊糊的应了。男孩子的力气果真是比女孩子大,赵文虽然比赵彩凤还小了一岁多,但是这舂子抓在手上实实的,一下去力道比杨氏还大。

杨氏这会儿也放下心来,只嘱咐赵彩凤看着赵文干活,自己去前头找两个小的,让他们早一点洗洗睡觉。

因为没什么钱点灯油,赵彩凤从灶膛里拿了一根未烧尽的木棍,给赵文照着,瞧他一下一下的舂下去,看着麦子变成细腻的面粉,感觉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可是这老这么舂也不是个办法啊,这样下去这赵文的一双胳膊也是吃不消的,他现在不懂事,这才骗他干一次活,以后要是他胳膊疼了起来,肯定不愿意做第二次的。赵彩凤想了想,觉得改良一下这个舂子和舂臼。

外头杨氏出来的时候,天上正星光皎洁,这时候正是四五月的天,不冷不热,杨氏就瞧见宋明轩手里拿着一个一根树枝,正在教赵武认字,而赵彩蝶正和宝哥儿一起,在边上的一张破席子上爬来爬去玩耍。

杨氏瞧见赵武很用功认字的模样,又看看全然不懂事却又那么乖巧的小女儿,心情一下子又沉重了起来。

这时候许氏正好从屋里头出来,瞧见杨氏正站在屋檐下发愣,只开口喊道:“大妹子,你过来一下,我有些事情,想同你说说。”

她们两人都年轻守寡,平常也经常互相帮衬,感情是极好的,杨氏瞧见许氏这样一本正经的找自己说话,也知道大抵是有什么事情要说,便理了理鬓角,跟着许氏去了后院里头。

两家的后院虽然也各自分开,但中间的木栅栏早已经烂得差不多了,如今又没有男人修葺,眼看着就要倒了。

“宋家嫂子,你有什么话就说吧,我们两也没有什么不好开口的事了。”杨氏瞧见许氏眉间微微有些皱纹,以为是她又遇上了什么为难事儿,只先开口问道。

“这话我说出来不难,只怕大妹子你生气罢了。”

“好端端的,我能生什么气呢!我这辈子的气也生得不少了,男人没了,闺女好好的又守了望门寡,如今还有什么事情值得我生气的呢!”杨氏说起赵彩凤的事情,还是忍不住叹息起来,赵彩凤原本要嫁的那户人家,在朝山村还是个富户,虽然知道那家孩子从小身子骨不太好,可也未料到是要去冲喜的去,当时媒人来说亲的时候,明明说的是他家的老太太只要不行了,怕再耽误下去又要守三年,这样的话两个孩子年纪都大了,也耽误不起,杨氏想着对方也是为了孩子考虑,所以觉得虽然赵老大的孝期还没到,他应该也不会怪罪,所以才应下来,谁知道轿子竟然没进门,新郎官就咽气了…

杨氏想到这里,心里头还带着几分愤恨,一气之下连那家人给的二十两银子的彩礼都退回去了。不过杨氏痛定思痛之后,觉得赵彩凤这一次虽然守了望门寡,可也总比真的到了那户人家,没两天就真的守了寡强,按照这里的风俗,要是真守了寡,再改嫁可就更难了,就算真的改嫁了,也免不了被人嚼舌根,那熊大胆是素来厉害角色,又找了个有能耐的,村里的人赶着巴结她,这才看着风光,其实背地里嚼她舌根的人,可不少呢!

杨氏现在只盼着时间过的快一些,让村里人早些淡忘了这件事,到时候哪怕给赵彩凤找一户远一些的婆家,总也好过一辈子守寡。

许氏瞧见杨氏脸上的表情,就知道杨氏为赵彩凤的事情犯愁,便笑着道:“我今儿为的就是彩凤的事情…”许氏说了半句,又停了下来,只抬起头看着杨氏,眼神中闪烁着无比的真诚;“大妹子,我是看着彩凤长大的,这姑娘模样好,心性也好,在这赵家村也是头一份的,如今遭了这样的事情,虽然不光彩了些,但也不至于没了后路。”

杨氏也是个聪明人,见许氏这么说,心里头微微也有了些想法,只问道:“大嫂子有什么话,还请直说!”

第8章

许氏见杨氏问的直接,自己也不好意思再忸怩,况且方才她的话多少也透露了一些玄机,这会儿再遮遮掩掩也不像话,所以干脆一股脑的将那天许如月临死前说的那一番话原原本本的全说给了杨氏听。杨氏听到一半的时候,心里已经微微有些心动,但终究没露在脸上。

说起来宋家虽然如今也是家徒四壁,可好歹宋明轩是赵家村的两大秀才之一,另一个秀才是熊大胆的儿子,如今他们家发达了,他都到京城里头念书去了,以后没准就能考上个举人也未可知。而第二个,便是宋家的宋明轩,宋明轩从小就喜欢读书,十二岁的时候考上了童生,后来家里头没银子,他辍学了两年,两年后又开始念书,结果又一下子考上了秀才,第二年虽然考举人落第了,但那时候宋明轩只有十五岁,要是能考上那就是天才了,所以今年秋天的这一次乡试,宋明轩是打定了主意要冲刺一把的,可偏偏家里又出了这样的事情,如今连给他买纸和墨的银子都拿不出来了。

许氏说完这些话,也稍稍叹了一口气,继续道:“我知道我们家二狗木讷了一些,你们家彩凤模样好,让她嫁过来是委屈了一些,可是我们家二狗也有我们家二狗的好处。”宋明轩小时候身子不好,所以陈阿婆给他取了个小名叫二狗,希望他能跟小猫小狗一样容易养活,所以虽然宋明轩有大名,但是大家伙还是喜欢喊他宋二狗。

“嫂子你说哪里的话,光你们不在乎彩凤身上这腌臜事情,我都已经感激不尽了,如今整个赵家村的人谁不想看彩凤的笑话,不是我说,我们家彩凤的人品相貌哪里就输给别人了?奈何还就是命苦了些,只是上回已经出了这样的事情,这次却不敢造次了,横竖也不敢在孝期里头做这样的事情,还是等她爹的孝期过了,咱再提这事如何?”

许氏听杨氏的意思是应了下来,心里稍稍放下心来,想想还有一年半赵彩凤也就出孝了,到时候若是宋明轩能高中举人,正好还可以堵着那群村民的嘴,到时候他们没准还说赵彩凤是个旺夫的呢!

“既这样,那这事儿咱两就算是这么商定了吧,彩凤脸皮子薄,你可以以后再慢慢同她说,上回如月提起的时候,她就闹了一个大红脸,况且她那事情也过去不久,只怕心里还有疙瘩,如今只盼着我们家二狗这一次秋试能高中,当上举人老爷,到时候再给你家彩凤下聘,看看还有谁敢说风凉话!”

许氏这一番话说的杨氏是心花怒发,心里头就有一种赵彩凤明儿就当上了举人夫人的错觉,只连眉梢都翘了起来。等她从宋家客堂里出来,瞧见宝哥儿还在地上的草席上爬来爬去的时候,才想起宋家还有一个拖油瓶呢!只是这赵家村人人都知道这宝哥儿不是宋明轩的儿子,所以她刚才被许氏说的一时高兴了,居然忘了宝哥儿的存在!这样想一想,赵彩凤能嫁给宋明轩是不假,可连带着她也要做着宝哥儿的后妈了!

杨氏稍稍找回了一些自我,慢悠悠的往家里走,又站在门口想了好一阵子,这才想明白过来。赵彩凤如今沾了这望门寡的名声,以后要想还嫁的好,可能性也不大,宋明轩虽然如今是个穷秀才还带着个拖油瓶,但万一他要是真的中了举人呢?那彩凤可就真的是正儿八经的举人夫人了,到时候彩凤当了举人夫人,也能呼奴唤婢了,多养一个孩子算什么?杨氏想到了这一点,顿时也觉得心里头又平顺了一些,便推门进去了。

这时候赵彩凤已经哄了赵武和赵彩蝶睡觉了,自己正打了热水坐在小凳子上泡脚。赵家太穷了,只有一个大木盆,一家人的脚都放在一起泡,这让一向有些洁癖的赵彩凤很是郁闷,所以她规定赵文是最后一个洗脚的,这样第二天一早,赵彩凤可以端着木盆到河边上再把木盆给洗干净。

杨氏进来,瞧见赵彩凤坐在那边,娇小秀气的脸上带着放松的神色,虽然她也隐约觉得闺女自从投水之后和以前略有些不同,但是看着闺女一天比一天的开朗,杨氏心里头也高兴。不过许氏说的没错,这事儿不能先让赵彩凤知道了,不然的话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她要是怕起羞来,不肯再往宋家去倒是不好了。

赵彩凤正好也有事情要找杨氏,所以见杨氏进来,便开口道:“娘您坐。”

“彩凤是有什么话说吗?这一本正经的。”杨氏就着赵彩凤身边的小墩子坐了下来,伸手搂着赵彩凤的头,让她微微靠在自己的膝盖上。

赵彩凤对这个姿势其实是很反感的,但是杨氏素来喜欢这样,好像只有这么抱着,才能体现这种母女间的关爱,久而久之赵彩凤也倒习惯了。

“娘,我们家虽然穷,还不至于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我这几日想了想,不如我们也做一些小生意什么的,再镇上卖卖,我瞧着姥爷和姥姥的面摊子生意就很好,一碗面十五文,一天下来少说也可以有一两银子的收入,扣除成本人工,一天纯收入也能有三百文,一个月就是九两银子的收入呢!”

杨氏以前没出嫁的时候,在面条店里头帮过几天忙,一天下来的收入确实和赵彩凤说的差不多,那时候老两口就凭这一家面条店,养活了三个孩子,当时在河桥镇上,还算是过的好的,一年下来有上百两银子的收入,省俭一些,一年还能存下个二三十两的银子呢。可她万万没想到,赵彩凤只今儿去了一回,坐一会儿,吃了一碗面,就已经把帐算的这么清楚,着实让自己吃惊不少。

“你倒是算的精细,收入却也差不多有这些,只是你那个舅舅,你也知道的,成天喝酒赌钱,但凡有些银子,也都被他给糟蹋了,如今你姥姥姥爷,也不过就是辛苦度日罢了。”

“我怎么不知道,自家闺女回娘家吃一碗面条,姥姥和姥爷还精打细算着呢,生怕被舅舅知道一样,可见我那舅舅是有多小气的。”赵彩凤看了一眼木盆里自己泡的红彤彤的双脚,开口道:“我是想和姥爷学拉面,就是不知道姥爷会不会答应,之前听姥爷说,他是想教小三拉面的,可小三是要念书考科举的,自然是没有空去学的,老二那脑子也学不会,不如我去学罢了。”

赵彩凤也不知道她提出这个想法是不是大逆不道,她现在想的就是赶紧找一门自己可以快速学会的手艺,好解决家里的温饱。况且在这样的年代,能提供给女孩子学的手艺实在是不多,最正统的大约也只有学刺绣了,可那东西也不是三天两头能学会的,只怕等学出来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什么年纪了。

“这个…”杨氏有些为难了,他们杨家拉面的手艺其实是传男不传女的,所以杨老头说要教老三拉面的时候,她想也没想就拒绝了,当然首要原因确实是赵武要念书,但其次的原因是,这事情要是让她那个兄弟知道了,只怕又要闹出事情来,更别说如今赵彩凤想要学,那是更不可能的。

赵彩凤瞧见杨氏这眉心的皱纹都快写出个川字了,就知道这事情肯定是相当的为难的,只试探道:“怎么?老三能学?我是个闺女所以我就不能学?”

“也不是不能,只是不能让你舅舅知道,只怕也不方便吧。”

赵彩凤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不过她是现代的应试形人才,学东西还是很快的,只要不是有什么秘方,估计她偷师起来也不会很慢,偷偷的学也不是没可能。

“我就看看,不当着面学。”赵彩凤只斩钉截铁道:“横竖赵家村也没有先生,到时候少不得要给老三在河桥镇上找私塾,只怕要住在人家先生家里头,到时候我在镇上照应着,也放心。”

赵家村确实没有私塾先生,最近的私塾离赵家村还有十几里地,是在朝山村,但是杨氏并不想让赵武去那边,因为原来和赵彩结亲的那家也有两个儿子在那边私塾里头,到时候赵武去了,别说是去念书的了,只怕是天天去打架的,所以杨氏确实打算把赵武送到镇上去念私塾。

赵彩凤接着道:“至于彩蝶,先让隔壁的陈阿婆带一阵子,等熬过这半年,我把手艺学上手了,改明儿我跟着王鹰的车去县城里头看看,能不能在县城里找个地方住下,把小生意做起来。”

杨氏听赵彩凤说的轻巧,心里终究不放心道:“做生意哪里有你想的这样简单,你呀,还是乖乖的在家带好了弟妹们,别的事情你少操心好了。”

第9章

杨氏因为方才听了许氏的那一番话,忽然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这时候也再没提起说要把赵彩蝶送人的事情了。赵彩凤也觉得杨氏从外面进来之后似乎心情好了不少,便问道:“娘,你怎么才出去了一趟,回来整个人都精神了?”

杨氏知道赵彩凤聪明,只怕自己说漏了嘴就不好了,便急忙起身道:“你胡说什么,我去后面灶房里头看看你弟弟的面舂好了没有。”赵彩凤见杨氏着急要走,便也没再多问什么,只拿了一块棉布擦干了自己的脚,端了木盆到门外倒洗脚水。因为只有几步路的距离,所以赵彩凤并没有把鞋袜穿戴整齐,只是趿着鞋跟往外走。

山村里的空气到了晚上就分外的清新,赵彩凤将洗脚水泼在门前的小路上,忽然见不远处槐树下似乎有一个人影动了一下,她伸着脖子辨认了一下,等那人从树影下走出来的时候,借着月光,赵彩凤才认出来这就是她那穷秀才邻居宋明轩。

宋明轩显然对在门外遇上赵彩凤也很是意外,况且这时候赵彩凤的样子,也确实不得不让宋明轩意外,只见赵彩凤的裤管挽到了小腿肚的中间,露出一截白皙均匀的小腿,尤其是那细细的脚踝,总让人有一种柔若无骨的感觉。宋明轩的视线不自觉的就停留在了赵彩凤的脚踝上,这大晚上的,除了月光,便只有赵彩凤脚踝上的这一片白皙,让人觉得有些亮堂了。

赵彩凤此时腰里还顶着一个木盆,瞧见宋明轩愣在自己跟前,便大大咧咧道:“你,这么晚还没睡?”

不说话么,有些尴尬,怎么说起话来,越发尴尬了呢?赵彩凤深深觉得自己这搭讪的本事真是逊毙了,人家一个大活人站在跟前呢,那自然是没有睡的,自己还问什么问呢!

“是啊。”宋明轩尴尬一笑,目光离开赵彩凤白皙的小腿肚子,微微扭过头,把握在手中的书卷揉了揉,“你不也还没睡吗?”

赵彩凤闻言,只忍不住扑哧笑了起来,心道看来这秀才的搭讪手法也有待提高,他这么一问,倒是让自己怎么回答好呢?两个人总不能一直在睡不睡的问题上转不出来。赵彩凤正不知如何回答,忽然看见宋明轩手上的书卷,便笑着问道:“这月亮底下也能看书吗?”

提起看书宋明轩显然兴奋了几分,只开口道:“能啊,从初十开始,只要天气好,这月亮底下就能看书,若是天气不好就看不见了。”

赵彩凤抬起头看了一眼今晚的月色,的确已经是大半个圆了,很符合宋明轩看书的标准,只是这月光再亮,终究还是没有点一盏油灯在旁边看的容易。

赵彩凤那也是经历过九年制义务教育,接受过高考特训的人,自然知道考前冲刺的重要性,眼下虽然才四月份,到八月份秋试其实也已经没有多少日子了,放在现代,教室的墙角早已经开始放上高考倒计时了,这样的学习条件,这宋明轩要是还能考上,那就真的是天才了。

“你去睡吧,这种天气大约丑时末刻就天亮了,你这会儿在月亮底下看书,还不如早些起来赶早看书呢。”

“这几日丑时末刻天还没亮,一般要到卯时初刻天才会亮起来。”宋明轩见赵彩凤和他说了几句话,顿时也不像刚才那样紧张,稍微放松了一点心情回道。

赵彩凤也不过就是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了一下,她哪里知道宋明轩对太阳升起的时间掌握的如此之精准,真是堪称追着太阳的男人…赵彩凤想到这里,忍不住又笑了起来,可她忘了自己如今不是那三十岁的老姑娘了,而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所以这一笑之下,脸上便露出了几分俏皮的神色来,顿时又让宋明轩红了脸颊。

正当两人又为冷场感到尴尬的时候,只听杨氏在房里喊起了赵彩凤,赵彩凤便忙不急和宋明轩打招呼,抱着一个木盆先回去了。她的脚上趿着布鞋,走起来有啪踏啪踏的声音,宋明轩只觉得那声音就像是拍打在自己心口上一样,让他又生了几分紧张。

赵彩凤回到房里,才知道赵文舂米舂的满手都长血泡了。原来赵文因为蠢笨,所以杨氏从来不让他做什么家务事情,生怕做不好反而添乱,所以赵文才空长了一身肉什么事情也不会做,手心连个老茧也没有。今儿赵彩凤拉扯他干活,那还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因为赵文自己也觉得好玩,所以就难免用力过猛,最后的结果就是那木桩子把手心都磨出血泡了。

杨氏点了一盏油灯过来,拿了绣花针在火星上稍稍的烤了一下,逐一刺破了赵文掌心的血泡,将淤血都放出来之后,打了水洗净,为他包扎了起来。偏生赵文还是个很皮实的孩子,并不知道疼,瞧见杨氏心疼,还嘿嘿的傻笑了几声。

杨氏一边给赵文用粗布包扎一起来,一边对赵彩凤道:“你以后可不能再让你弟弟干活,瞧他的掌心都磨破了。”

赵彩凤知道杨氏辛苦,一人养活全家确实不容易,便开口道:“娘,我知道你是为了老二好,可是老二一眨眼也大了,就算你是打算了养他一辈子,那你以后老了,他该怎么办?我让老二干活,并不是欺负他,只是想他就算别的不会,好歹以后能生活自理,不要让娘时时记挂着他。”

杨氏给赵文包扎好了,让他自己出去打水洗漱,只拉着赵彩凤的手道:“娘现在还做得动,等过一阵子,就到了农忙的时候,到时候我和你许大娘一起去给地主家打一段时间的短工,就能熬到秋收了。”

赵彩凤被杨氏握着手,依稀能感觉到她掌心的老茧,心里也生出几分不忍来,觉得自己空读了那么多的书,研究生都毕业了,可是到了古代,连最起码一个能养活自己的营生都没有,顿时又郁闷了几分,只想了想道:“娘,你就让我去跟姥爷学拉面吧,我不想在家里呆着,也不想当丫鬟服侍人,我有手有脚,自己养活自己,不想看人脸色吃饭。”

杨氏见赵彩凤一再坚持,倒也不太忍心拒绝了,毕竟许氏说媒这件事情,她不想让赵彩凤马上知道,省得她不愿意,所以便半推半就道:“你既然认真存了这心思,那我改明儿去问问你姥爷,能不能让你在他的摊子上帮忙,只是学拉面这回事,可千万不能当着外人的面提起来。”

赵彩凤当然知道这里所谓的外人,自然是她那小气舅舅,于是便点点头道:“你放心,就是当着姥爷姥姥的面,我也不提,我就是去帮忙的!”

赵彩凤虽然定下来想去杨老头面摊上帮忙的事情,但是因为赶集十天才有一回,所以并没有着急去镇上,在去之前,她先要把赵彩蝶给安顿好,虽然从昨晚开始杨氏并没有再提起要把赵彩蝶送人的话,但是也要把她安置好了,赵彩凤才能安心的去镇上。

杨氏一早就去了田里,这种日子中午的时候天气已经开始热了,不适合在田里长期劳作,所以只能早晚下地。赵彩凤起来的时候发现灶上已经蒸上了馒头,虽然加了自家舂的面粉,吃上去没那么细腻了,但赵彩凤也慢慢开始习惯了这种粗粮。

就着一碗白开水吃过了早饭之后,赵彩凤把一家人的脏衣服捡了一下,端着木盆打算去河边洗衣服,正这时候忽然听见院子里面赵彩蝶哇哇的哭了起来,赵彩凤出去一看,见赵彩蝶浑身上下都沾着一种黏黏的、黄黄的、臭臭的东西,就连小脸上还沾了一点。只听赵武从屋外跑进来,瞧见赵彩蝶这个样子,哈哈大笑道:“小妹又跌到牛粪里头去了。”

赵彩凤顿时眼前一亮,心道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牛粪?她好像在书上看到过,这牛粪看起来脏不拉兮的,其实还是一种燃料呢!赵彩凤顿时就有了主意,问赵武道:“小武,你知道咱们赵家村一共有几头牛吗?平常这些牛都出门吗?”

赵武平常和村里的男孩们一起野惯了,家家户户的事情都很熟悉,但是赵彩凤冷不防问起来,他还当真要想一想了。只见赵武眯着眼睛想了半日,开口道:“我们村一共有十头牛,白天的时候都在村口的那条小溪边上的岸边吃草,到了晚上各家各户的人才把牛牵回去。”

赵彩凤一听,这些牛并没有养在牛圈里,那实在太好了,方便收集牛粪。

“小武,姐交给你一个任务,你今天带着家里的箩筐,去那牛群出没的地方,只要瞧见那边有晒干的牛粪,全部都给我捡回来。”

赵武一听,不得了了,姐姐自从投河醒过来之后,做事情就奇奇怪怪的,这会儿又让捡牛粪,简直是…

“姐,不要把,你要那么多牛粪干嘛?咱茅房里的大粪已经够浇菜地用的了。”

赵彩凤一听这话,顿时觉得一阵反胃,她也是穿越了以后才知道,原来古人真的是直接就用大粪浇菜地当肥料的,可最后,那些菜全进了他们兄妹几个的肚子里。

第10章

赵武虽然不理解,但对赵彩凤的话还是言听计从的,便从家里带了一把扫帚,一个小簸箕,哼哧哼哧的去了村里人放牛的地方捡牛粪去了。

赵彩凤看着赵彩蝶那一身牛粪,郁闷的叹了一口气。这时候天气还不热,要是直接用凉水洗澡,肯定会冻出毛病的,况且在这种人家,若是生病了那肯定是没有银子请大夫的,所以即便是一场感冒,都很可能是夺命的大病。赵彩凤想了想,就算是浪费柴火,也要烧热水给妹妹洗澡才是呢。

赵彩凤搬了一张凳子,让赵彩蝶在后院坐着,先帮她把手洗干净了,拿了半个馒头过来给她吃,看着赵彩蝶一边吃,那小手一边在身上沾着牛粪的地方蹭来蹭去,然后又全然不知的把馒头塞到嘴里的动作,赵彩凤决定她还是直接躲在灶膛里面烧火的比较好。

赵彩凤的水才烧开,赵彩蝶的半个馒头也已经下肚了,至于还附带着吃下去一些什么别的东西,赵彩凤也没空去理会了。赵彩凤装了满满一盆的热水,急忙把赵彩蝶的衣服给脱了。索性刚才灶房里面生了柴火,所以这时候屋子里都暖融融的,赵彩蝶也不知道多久没洗澡了,高兴的在水里直扑腾,一个劲的咯咯咯笑着。赵彩凤照着赵彩蝶洗干净的笑脸上亲了一口,看着赵彩蝶大眼睛巴眨巴眨的可爱模样,想起昨天说要把她给送人,还真的越发舍不得了。

替赵彩蝶洗完了澡,赵彩凤一看时间,差不多也快到杨氏回来的时辰了。赵家中午不开火,一般直接吃干粮,赵彩凤只要把水烧开了,一会儿有热水喝就行了。赵家的后院里头有纺车,上头还接着线,以前赵彩凤只有在博物馆见过,自然是不知道怎么用的,但是赵彩凤心里觉得原来的赵彩凤是肯定会用的,这会儿她得想办法偷偷的学会了才行,奈何这几日杨氏一直忙进忙出的,从来就没有碰过这东西。

赵彩凤在纺车跟前坐了一小会儿,伸手摸了摸这里,又看了看那里,还是觉得不大敢碰。正着时候,隔壁陈阿婆拄着拐杖出来,瞧见赵彩凤在纺车前摸来摸去的样子,只笑着道:“丫头,你还没学会纺车呢?上回你娘就说你,快出嫁的人,连块像样的布都不会织,那怎么行呢!”

赵彩凤没预料到自己这个原身也当真是不会用纺车的,便索性顺着陈阿婆的话往下说道:“阿婆,你教教我吧,我想趁这几天空,把织布给学会了,虽然这会儿正往夏天去,还用不着,但是我瞧着小蝶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小武以前的旧衣服,女娃娃应该打扮漂亮一些才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