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状元养成攻略/农女养夫记/寡妇养秀才上一章:第 41 章
  • 状元养成攻略/农女养夫记/寡妇养秀才下一章:第 43 章

杨老头没听出这其中的含糊来,只问道:“那他收你们多少房租,我瞧着不便宜吧?”

杨氏知道这事情也是瞒不过杨老太他们的,便笑着道:“没收租金,只说安利润的百分之五十分成,我们赚多少,他都提百分之五十。”

这提议听着好像是自己亏大了,可做过生意的杨老头知道,这种生意头一年赚不了多少钱的,因为刚开业的时候客人肯定少,得要等一段时间,客源稳定了,才会有银子赚。

杨老头只叹息道:“那这头一年,只怕他连租金钱都要亏了的,这银子哪里就有那么好赚了。”

杨氏便笑着道:“这我就不懂了,这些都是彩凤和他谈的,我也就在边上随便听了几句。”

杨老头只点点头,站在门口看了一眼川流不息的人群,忽然就斗志昂扬了起来,感叹道:“老太婆,想当年我们存了那么多年银子,想在京城弄一间门面都没弄成,这彩凤才到京城两个月,她就把门面给搞定了,看来我们真的是老了,没用了。”

杨老太听了,只笑道:“你少得意了,彩凤这能只是为了我们吗?还不是为了小宋?这以后面店开了起来,有了进账,小宋也可以安心念书考进士了,也不用担心那几个束脩钱了。”

杨老头一个劲说是,又道:“我家里那几两银子也带了出来,明儿咱就把这店里要买的东西买了,等着我外孙女婿从考场里头回来,我让他吃这店里拉出来的第一碗面条。”

杨老太笑道:“你少想这些有的没的,这九天能熬下来可不是好玩的,还吃面条呢,还不得先回家饱饱的睡上一觉,我们还是早些把生意做起来,早些有进账了才好。”

杨老头觉得这次杨老太说的有道理,只点了点头道:“这回我听你的。”

第151章

赵彩凤送走伍大娘之后,把盖房子的成本略略算了算,就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烫,似乎又要烧起来。

赵彩凤实在觉得身上没什么力气,便回了房里又睡了,这种日子不冷不热的,捂着被子又觉得热,不盖上又觉得冷,赵彩凤想着让自己快点好,所以只把自己往被子里头裹紧了,心想如果捂出一身汗来,没准明天就全好了。

杨氏带着杨老头他们看过了店面,稍微整理了一下,也往讨饭街这边来了,因为今儿是中秋节,杨氏心里头想着请钱木匠去家里头一起吃一顿团圆饭的,可爹娘如今都在跟前,杨氏也不好意思开口,站在门口看这钱木匠在天井里头刨木头,最终只小声道:“他叔,一会儿晚上让老二给你送吃的来,你一个人不要在外面随便将就了。”

杨氏这话才说完,杨老头只从她身后冒了出来道:“二姐你说这什么话啊,这样的日子,钱木匠是为了我们家的事情才一个人京城的,你怎么一顿团圆饭也不留人家?”杨老头哪里知道自己女儿的心思,只当她是不懂事呢!

“大叔您说笑了,就算我不在京城,这中秋节也都是一个人过的,都习惯了。”钱木匠只低着头一边干活一边道。

“这都是一个村的,有什么好客气的呢,再说以前我女婿在的时候,和你不还是好兄弟吗?”杨老头只笑着道:“就一块儿过去吃一顿团圆饭吧,没那么多讲究的。”

杨氏听杨老头坚持让钱木匠过去,只低下头不做声,这时候杨老太也过来了,瞧见杨氏略带着几分羞涩的样子,便开口道:“就过去吧,这一年才过一个团圆节,你若是这样,就太见外了。”

钱木匠见老两口都这么说,一时也不好意思推辞了,便只憨实的点了点头。杨氏见了,唇角就忍不住勾起一丝笑来,忙道:“那你们先在店里看一会儿,我去这广济路上的菜市口买一些菜回去,讨饭街那边这个时辰只怕已经没东西卖了。”

杨老太便喊住了杨氏道:“我跟你一起去吧,我们买了就直接回去了,你们两个忙完了,也早些回去,这大团圆的日子,没必要那么辛苦。”

杨氏和杨老太出了店里,杨老太才追过来道:“你这孩子,脸皮也太薄了点吧?这种日子不趁机请他家去坐坐,以后还能有什么机会,正巧也让我和你爹看看人品。”

却说那日下了一天的冷雨,到晚又起了秋风,考生们进门都带的单衣,到了晚上只都冻得不行了。宋明轩因为是第二次考,有了一些经验,知道这身体对于一个人能不能正常发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也顾不着难看,只把带来的衣服一件叠一件的穿在身上,看着别提有多滑稽。

但这样一来,身上果然就暖和了很多,到了第二天虽然天气没放晴,也没有晚上那么冷了。但是左邻右舍着了风寒的人倒是不少,一个个咳嗽的咳嗽,打喷嚏的打喷嚏,原本安安静静的号舍都热闹了起来。

因为是第二场的最后一天,宋明轩前两日早就写过了一遍,今儿便起早开始誊到卷子上。昨晚太冷,他怕自己睡沉了容易着凉,所以这会儿倒是有些困劲上来,只稍稍打了几个哈欠,揉着太阳穴坚持下去。

这时候就听见外头有兵丁的喊声:“快来快来,席字号里头又死了一个!”

“怎么死的?”

“大概是昨晚冻死的?身上衣服还潮着呢,人都僵了!”

“行了,这回好去阴间接着考了!”另一个人只接话道。

“这人昨儿就病了,我劝他下次再来,他死活不肯,我原还好心想救他一命的,结果他自己是个不要命的。”

宋明轩听着两人一路闲聊的慢慢远去,只忍不住摇了摇头,继续誊抄手里的卷子,写了一会儿忽然就停了下来,像是在思考道:“也不知道那阴间有没有考科举这一说?”

宋明轩想到这里,自己也忍不住苦笑了起来,只叹了一口气,继续抄了下去。

交了卷子,就等明儿一早最后一场考试了,宋明轩见天上出了太阳,便把桂花糕拿出来晒了起来,不过这桂花糕的确是耐的住,前两日下雨居然也没有发霉。

这个时候巷子里头可热闹了,到处都挂着晒出来的食物。有风干的鸡鸭、有潮湿的馍馍,还有硬得跟铁块一样的窝窝头。各式各样奇奇怪怪能塞进肚子里充饥的东西都有。

偏生这个时候已经到了最后几天,大家带的东西都不多了,有些人带得少了,就开始想办法顺手牵羊了,这时候你不光得做卷子,还得留神自己吃的东西不能被别人给顺走了,不然自己饿上三天,出去怕是只剩下一层皮了。

宋明轩提前交了卷子,这时候没有这样的难处,便搬了钱木匠做的矮凳子出来,就坐在过道里边晒太阳边晒吃的。他头上还挂着几块咸肉条,几个人从他面前走过去的时候,都留下了羡慕的口水。

宋明轩这个时候忽然有一种感觉,好像自己从来就没像现在这么富余过,他决定今天炖一锅咸肉汤吃。

隔壁的考生见了宋明轩的咸肉,也是离不开眼,只想了半天,从自己面前的油布上里抓了两把干面皮出来,放到宋明轩晒着桂花糕的油布上头,朝着宋明轩笑了笑。

宋明轩知道他的意思,只站起来,拿小刀切了一小条的咸肉下来,放到了对方的油布上头。

那人顿时给宋明轩竖起了大拇指来,所以两人今儿都改善了一下伙食,吃的是咸肉面皮汤。

到了晚上,天气是没前几日热了,可晚上却已经冻得厉害了,宋明轩还是老办法,把自己带的衣服都往身上套,一想到明儿就是最后一场考试了,宋明轩也松了一口气,只迷迷糊糊的就睡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宋明轩便也觉得有些头重脚轻的感觉,还是小看入秋以后晚上的寒气,没想到稍一不留神就中招了。宋明轩只清了清嗓子,烧了一窝热水喝下去,才觉得似乎是好了一些。

没过多久兵丁就放了卷子下来,第三次考的是时政策论,这方面像宋明轩和刘八顺这样的年轻人其实都不是很擅长。治国之道,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说出来了,像他们这样的年轻学子,如果一味高谈阔论,等文章落到了那些经世大儒手里,还不知道要怎么笑话他们不知天高地厚,幼稚可笑呢。

所以宋明轩写的策论,从来都是走中庸路线,只引古人圣贤之语,很少发出自己的论调,目的只在于少被挑刺。但是这样的文章也有一个不好,就是过于滴水不漏,挑不出错处,自然也找不到长处,所以过关可以,想得高分,却也不太可能。

这次的题目出的是世袭权贵,大雍开国之时,太祖爷曾钦封了十几位开国良将位列公侯之位,有的甚至是世袭罔替的爵位,如今过去了几代,这些公侯之家的后人却少有建树,皇上便动了降爵的年头,朝中也争论的很激烈,如今已经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诚国公为代表的保爵派;另一派则是以梁相为代表的降爵派。

宋明轩虽然对这件事情也有所听闻,但也没有料到,礼部会直接出了这样的题目下来,倒是太看得起他们这一帮小秀才了。

宋明轩看着这题目好半天,也没想出什么两全之策来。这关键还是在于,也不知道这一次的阅卷大臣,是属于哪一个阵营的?只要坚持一种想法,那就只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宋明轩想来想去,觉得到这个时候还要用赌来决定自己的前程,真是一件让人纠结的事情。

眼看着天色又要暗了下来,一天的时间就这样悄悄过去了,宋明轩放下笔墨,闭目养神了起来。既然两者都不能得罪,那还不如和以前一样,做一篇四平八稳的文章,这样总不至于出错。

宋明轩只叹了一口气,他如今已是孤注一掷了,若是这次不中,只怕就没有下一次了。宋明轩终究还是蒙蔽了自己的本心,只拿起一旁的墨块,轻轻的碾磨了起来。

蘸饱了墨水的毛笔落到宣纸上的时候,宋明轩又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可就在他要写下第一个字的时候,却想起了赵彩凤来。

宋明轩又放下了笔墨,这时候天空中的乌云散开,东方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升了起来,宋明轩这才想起来,今天是八月十五。可惜今年的八月十五,他只能独自一个人,在号舍里面过了。

银色的月光照耀着一望无际的贡院考棚,宋明轩浑浑噩噩了一整天的思路终于又清明了起来。他为什么会在这样一个团圆之夜在这边应考,而不是在家中和家人团聚,不就是因为要考上功名,封侯拜相吗?如果他身份高贵,一出生就等着世袭封荫,那他今日又如何会在这里呢?

爵位本就是一种荣耀,可若是世袭罔替,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袭得爵位,那这样的话只会毁了一个兴旺的家族,让一个世家越来越沉沦落魄起来。

宋明轩的眉梢略略松动了一下,又想到了赵彩凤被诚国公府的下人掳走的事情,顿时就跟被人痛打了一拳一样,整个人都颤栗了起来。若不是权贵欺人,赵彩凤又如何会遭遇这样的事情呢?枉费自己还口口声声的要给她讨回公道,居然到了这种时候,还想着为了自己的仕途,做一次屈服!

宋明轩再也不敢想下去了,这样的自己,和那些只想着当官贪银子,丝毫不把百姓疾苦放在心里的读书人有什么两样?宋明轩狠狠的抽了自己一巴掌,一拳打在考板上,拧眉道:“彩凤,我刚刚差点儿做了对不住你的事情!”

宋明轩说完,心中早已经定下了主意,只提起笔来,奋笔疾书,只觉得思如潮涌一般,停都停不下来,洋洋洒洒、一蹴而成。

宋明轩揉了揉发胀的脑仁,丢来了毛笔,伸手捏了捏自己算账的手腕,只低下头诵读了一遍方才说写的文章,越发觉得豪情万丈,恨不得马上就能将那些作威作福的权贵们都推下台来。

宋明轩读完一遍,自己都有些忍俊不禁,没料到自己能写出这样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来,只又觉得有几处措辞实在是不妥的很,便稍稍修改了一下。

号舍外是潇潇夜风,头顶上是一轮十五满月,宋明轩只看了一眼那明月,心道也不知道这会儿赵彩凤在干什么呢?是不是也像自己这样,看着月亮,想着对方呢?

第152章

赵彩凤这时候可没心思想宋明轩呢,一家人都围坐在客堂里头的方桌前头,堆着八宝楼送来的这一桌子菜,表情复杂的看着赵彩凤。

原来萧一鸣果真去八宝楼订了一桌的团圆宴,送到了赵彩凤家,可他又是一个不走心的人,也没具体考虑赵彩凤家有几个人,听说八宝楼推出了全家团圆套餐,就订了一个豪华版的过来,结果这一桌子的菜简直吓坏了从乡下出来的杨老太夫妇。

杨氏之前只觉得萧一鸣可能动机不纯良,如今见了这样的阵势,越发就确定了起来,她怕自己说什么说漏嘴了,便只笑着道:“早知道今儿萧公子会送这么多东西过来,我和你姥姥也不用买那么多菜了。”

赵彩凤这时候也是一脑门的黑线,总有一种自己被土豪给傍上了的错觉,可一想起早上萧一鸣说的那些话,他分明是已经快要成亲的人,而自己也算半个有家室的人了,古代规矩森严,料想一定是自己又多想了。赵彩凤只把脑子里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给撵出去了,笑着道:“姥姥、姥爷,钱大叔,你们快吃呀,这么多好吃的,不吃岂不是浪费了。”

杨老太平常就是一个想得多的人,见了这满桌子的菜,也是一肚子的心思了,哪里还吃得下去,只笑着道:“这送菜的人也太客气了,明轩又不在家,只有彩凤一个还送这么多的菜过来,这要是我们没过来,彩凤一个人还不得吃上十天半个月的?”

杨氏听了这话,也觉得脑门上汗涔涔的,只笑着道:“娘,你不懂那些有钱人家公子哥的想法,总是出人意料的很,既然菜已经送来了,那咱就吃吧。”

这时候只有赵文一个人不表发意见,坐在赵彩凤的边上一个劲的吃了起来。赵彩凤看着赵文开开心心不心烦的样子,也受到了感染,只笑着道:“对对,吃吧吃吧,都送来了,那咱只有把这些吃光了,才不辜负萧公子的一片心意了。”

众人见大家都举起了筷子,便也开始吃了起来。杨氏怀着心事,便没多话。钱木匠又是一个闷葫芦,自然也是闷头吃饭的。倒是杨老头今儿心情不错,拿着酒碗和钱木匠喝了几杯,打开了话匣子,所以这一顿饭吃下来,倒也显得热闹了。

大家吃完了晚饭,送走了钱木匠和赵文,杨老太夫妇累了一天了,杨氏只安顿他们先睡了。赵彩凤在客堂里头收拾东西,杨氏瞧她脸上的气色不好,只让她坐到一旁歇着,自己打了一盆水,在外面院子里洗起了碗来。

杨氏瞧了一眼赵彩凤,很想把心里的话吐露一下,可是又觉得以赵彩凤这脾气,若是知道了萧一鸣的心思,只怕那个店面是死活不肯要的,这时候杨老头他们已经来了京城,若是店又开不起来,那可怎么是好?杨氏在心里头悄悄的哀叹了一句,终究还是闭上了嘴,只小声道:“彩凤,你先进去睡去吧,明儿一早姥爷说要去集市上买店里的东西,你要是身子好了,就跟着一起去吧。”

赵彩凤这会儿正看着药炉子,打算等喝过了药就去睡觉,便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了,我也想着快些好呢,不然宋大哥回来了,瞧见我这个样子,只怕也要啰嗦起来了呢!”

赵彩凤这时候想起了宋明轩来,便越发带着几分期盼,只抬起头看了一眼天际那一轮圆月,蹙眉道:“这秋闱也真是有意思,别的时候不能定吗?非要挑在这中秋佳节,让那些在里头考试,好好的一个团圆节,就这样给破坏了。”

杨氏听赵彩凤这么说,知道她是想宋明轩了,一想起赵彩凤和宋明轩这会儿感情这么好,她心里也高兴,只又把萧一鸣的事情给抛到了脑后去,笑着道:“再熬过明天一天,后天明轩就可以出来了,明儿我去借一辆小推车,后天一早就去贡院门口等他。”

赵彩凤只点了点头,笑着道:“喊上钱大叔一起去吧,从贡院回来的路还挺远的呢!”

杨氏心里虽然也有这个意思,但还是忍不住朝赵彩凤嗔了一眼道:“做苦力的事情,你就想到你钱大叔了。”

赵彩凤只眨了眨眼睛道:“哪有,我这不就顺口一说,娘你既然这么说,那咱不喊他就是了。”

杨氏听赵彩凤忽然又改了,只摇头道:“说不过你,喊就喊吧,你钱大叔也不是什么外人。”

杨氏说完这句话,才稍稍有些懊恼…自己怎么就能说这种话出来呢!杨氏顿时脸颊涨得通红,在女儿面前说出这样的话来,实在是不应该的很。

赵彩凤瞧见杨氏那涨红的脸颊,知道她正为方才的失言懊恼呢,也不去揭穿她,见炉子上的药滚了,只笑着道:“娘,我喝完药就进去睡了,你也早些休息,明儿还要早起呢!”

杨氏见赵彩凤没戳穿自己,也稍稍松了一口气,心想女儿毕竟是知心的,只笑着道:“那你先睡,我把碗洗好了,锁上院门就睡了。”

第二天一早,赵彩凤的身子就基本上好的差不多了,只是毕竟病了两天,脚底下还有些打飘的感觉,走起路来总觉得软绵绵的,没什么力气。杨氏瞧见她这模样,便心疼道:“你还是在家呆着吧,买东西这些事情,你姥姥姥爷有经验,让他们办去了,再说了,他们两个在京城混的时候,咱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赵彩凤觉得也有道理,毕竟这是古代,并不是专门挑老年人骗钱的现代,况且杨老头夫妇又是生意人,这些事情自然是能办好的。赵彩凤身上没力气,便想着在家多养一养,等明天去接宋明轩去。

晌午时分,钱喜儿只带了几样糕点过来看赵彩凤来了,原来刘家昨天的团圆宴,也因为刘八顺不在所以显得意兴阑珊得很,越到了最后这几天,大家的心情就都越发紧张了起来。

赵彩凤请钱喜儿屋里坐了,只问道:“守在贡院门口的人有消息回来吗?”

钱喜儿知道赵彩凤也关心这里头的人,便没来得及喝茶,只先开口道:“昨儿派人去送了月饼,说是虽然出来的人比前两天多了,但是并没有瞧见八顺和宋秀才,他们两个应该还在里头应考呢,只是我想起昨晚那天气,还是不由就有些担心了,里头又不准带夹衣,全是单衫,这要是冻一宿,也够他们受的了。”

赵彩凤听了也只能叹息,这八月份的天气也当真是奇怪,前几天还秋老虎一个劲的热,自从下过了那一场雨,整个就冷得跟什么似得了。赵彩凤也不记得那福袋里头有没有治风寒的药,只能祈求宋明轩没给冻着了。

赵彩凤虽然心里也担心,可是看见钱喜儿那一双紧蹙的眉宇,也只能笑着安慰道:“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等明儿我们早一些过去,若是最后一科不难,没准他们还会提早出来,就算是着凉了,坚持个半天总也行的,回来再好好养着呗。”

钱喜儿听了这话,才算是放下了一些心,只叹了一口气,又跟赵彩凤闲聊起了别的事情来了。

却说宋明轩一晚上就把卷子给答完了,反复修改了几遍之后,也觉得没有什么好添加的东西了,见外头太阳不错,便放松了心情,坐在考板上,往外头晒着太阳。

昨晚虽然没有下雨,可晚上还是冷得很,宋明轩这会儿身上还穿着两件单衣,看着抖抖索索的样子。下巴上的胡渣都熬得黑乎乎的,眼中充满了血丝,哪里还有半点读书人儒雅的样子,倒是像极了流落街头的乞丐了。

宋明轩只晒着太阳睡了一会儿,透过耳塞还能听见一片擤鼻涕和打喷嚏的声音,好容易挨到了中午,这才起来去巷口打了水,打算把自己清洗一下。

宋明轩往那木盆里头一看,自己这蓬头垢面的模样把自己都吓了一跳,一双眼圈整个都是乌黑的,就跟从大烟馆里出来的一样,宋明轩自己都看不过去了,只连忙找了一把梳子,把头发重新给梳了梳整齐,烧上了热水开始煮中饭。

考试到了第八天,大家都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脸上的神色也渐渐从一开始的热血沸腾到了现在的一脸麻木。宋明轩看着墙头上挂着的剩下的两块咸肉,只狠下了心思,把肉都丢到了锅里头去了。到了这个时候,考生们都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时候了,有的人更是几天没闻到肉味了,这咸肉在锅里煮出来的味道,简直就跟长了翅膀一样,简直勾引的人都没办法专心考试了。

宋明轩这时候已经做完了题目,轻松惬意的很,也懒得顾及别人的死活了,只抱着锅,在自己的号舍里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没过多久,忽然就有两个巡考的走到了宋明轩的面前,拍了拍他的考板开口道:“喂,你吃快一点,有人投诉你影响他人考试。”

宋明轩看了一眼天上的太阳,这会儿可正好是吃中饭的时辰,哪里有什么好影响的呢?宋明轩瞧见那两个巡考盯着自己锅里的肉看了一眼,顿时就明白了过来,只一个劲的点头哈腰,小声道:“我马上吃完,马上吃完!”

第153章

杨老头和杨老太有十几年没来过京城了,想着两人年轻时候的梦想终于在几十年后实现了,杨老太还觉得有些不可置信。买的碗筷都已经送到了店里头,杨老太打了一大盆的水,坐在后面的天井里头洗完,瞧着头顶四四方方的一片天空,就想起了以前在永昌侯府做丫鬟的日子。

杨氏基因不错,就是随了杨老太。古时候选丫鬟大多是为了个少爷们当通房,给姑娘们当陪嫁丫鬟的,所以姑娘们的长相大多都是又秀气又端庄的。但小厮却不同了,只要力气大,谁管长得好不好看。杨老太嫁给杨老头的时候,也没少人说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了,可当时杨老太的想法很明确,瞧见了那些姨娘争风吃醋的,她就只想和杨老头过安安稳稳的老百姓日子。

在爱情浓郁的年代,所有的物质困难都不是困难,杨老太毅然回绝了侯府老太太想让她当老侯爷通房的想法,跟了那时候只是在厨房当帮厨的杨老头。后来杨老头也确实是争气的,没几年就当上了主厨,家里头又存够了银子,所以听说可以赎身的时候,就拿着银子,帮一家人都脱了籍。

这事情也确实让杨老太的一帮小姐妹羡慕的很,一想到再也不用看主人家的脸色,自己出门过日子,那是一件多么诱惑人的事情啊!但是…相像永远是丰满的,现实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虽然没有遇上天灾,可生了杨振国这样的儿子,也算是人祸了。

杨老太看着自己一双操劳成了鸡爪的手指,心里头的苦涩就隐隐约约的冒了出来。如今,儿子没了,两个老人奋斗了一辈子,最后还要靠着外孙女过活。杨老太想到这里,就越发的伤心了起来,想起之前自己有几个小姐妹,最后没能守得住,嫁给了老侯爷,如今庶子们分了家,带着老姨娘一起过,这一辈子倒算是熬了过来,如今还瞧着儿女成群的样子呢!可自己这一辈子,忙忙碌碌,却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杨老太想到这里,就忍不住老泪纵横了起来。

杨老头却完全没有这种想法,儿子是自己生的,出了这种事情也只能自己认,幸好二闺女是个靠得住的,如今一家人能把日子过好,也就好了。二闺女还有这几个小的要养,小武将来要是出息了,好歹以后也能过上好日子。老杨家算是绝后了,可这日子还得过下去。

杨老头在前头看了一圈,进来时候就瞧见杨老太在那儿抹泪,心里便有些嘀咕,只问道:“你这是怎么了?店都要开起来了,这会儿哭个什么劲儿。”

杨老太哪里敢说,只忙伸手摸了摸泪道:“谁哭了,我这是高兴的,这不等了一辈子,总算等到这一天了。”

杨老头听她这么说,也很高兴,只笑着道:“那你还哭,快把眼泪擦一擦,方才钱木匠还问我这个店要叫个什么名字呢,说是彩凤让我们想的,我想了想我也不是读书人,能取出什么好名字来,不如等明儿宋秀才回来了,我们问问他得了?”

杨老太听了这话,只点头道:“这店名得喜庆点,读书人主意多,还是他取比较好。”

赵彩凤送走了钱喜儿,替杨氏打下手烧火,杨氏把昨晚吃剩下的菜热了热,装好了盘子去广济路上送饭,只嘱咐赵彩凤在家里好好带着赵彩蝶。

赵彩凤这几天因为生病也鲜少出门,可耐不住赵彩蝶想去对门找余奶奶家的两个孩子玩耍,便只带着赵彩蝶一起过去了。

余奶奶是个热心人,也知道赵彩凤和宋明轩之间的关系,奈何昨晚八宝楼的人来送菜的时候,被这巷子里不少人给瞧见了。这巷子里住得都是苦哈哈的人,平常也就指望着几个八卦让她们给笑一笑,昨儿瞧见了那送菜的阵势,早有人已经开始说起了闲话来了。

余奶奶听了她儿媳妇的话,也觉得那萧一鸣是有所图的,便拐弯抹角的问赵彩凤:“彩凤啊,昨儿八宝楼那么多菜,都是你们家自己买的?”

赵彩凤见余奶奶特意来问这个事情,便知道肯定有什么情况。她细细的算了一下昨天那些菜的价格,估摸着得有一吊钱。她们家这个生活水平,怎么可能为了过一个中秋就吃一顿花掉一吊钱呢?

赵彩凤只摇了摇头道:“怎么可能呢,那些菜都是宋大哥的朋友送的,他瞧着我病了,宋大哥又在里头考试,所以替宋大哥关心我一下。”

余奶奶听了,只开口道:“该不会是昨儿早上那个将军家的小少爷吧?”

赵彩凤听余奶奶这说话的口气,就觉得有些不对劲了,只忙问她:“就是他,这有什么不对吗?”

余奶奶见赵彩凤这还没弄明白呢,心里便有些着急了,只开口道:“彩凤,不是余奶奶信不过你啊,这京城可满地都是权贵,你虽然长的好看些,可也不能为了荣华富贵做出对不起小宋的事情来,我瞧着小宋和郭老四不是一样的人,他是真心对你好的。”

赵彩凤听了这话,心里头只咯噔一下,没来由就觉得后背冷了起来,再想一想这几日萧一鸣不正常的那些反应,整个人就已经呆了。她虽然前世恋爱的经验不丰富,但绝对不是一个呆滞的人,她昨天就是因为觉得萧一鸣不对劲,才特意问了他一句,可对方已经说自己要娶媳妇了,那还有啥好说的呢?总不能再继续追着问下去…

赵彩凤只定了定神,开口道:“余奶奶,您想多了,我和宋大哥都定好了等过完年就要成亲了,至于那个萧公子,他是真心佩服宋大哥的文章写的好,才跟我们结交的,况且听他的口气,将军府已经开始给他物色媳妇了,您这想的…倒是让我不好意思了,我以后可就没脸见他了。”

赵彩凤说完,还稍稍装作怕羞的模样,余奶奶见赵彩凤这么说,只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样,我可被我那整日里想着攀高枝的儿媳妇给骗了,还说什么那萧公子是看上了你,才对你家这么上心的,说的有鼻子有眼的,我一想可不是真的了?我心里还担心呢,这几天宋秀才在里头考试,那萧公子可别趁着这几天来撬墙脚,把你给骗了过去,这可大事不好了!”

赵彩凤听了余奶奶的话,心里随笑不出来,也只勉强陪笑道:“奶奶你多心了,我不是那样的人。”赵彩凤说到这里,也警觉了起来,只正色道:“奶奶,这些话你私下里和我说说也就罢了,可千万别和我娘说起,她要是听了这话,只怕是要吃不下睡不着的。我们都是老实人,谁也没想着攀附权贵,这话传出去了不好。”

余奶奶听了这话,只一个劲的点头道:“我就说你不是这种人。”

赵彩凤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气,又道:“奶奶,那余婶子那边,你看看能不能去说一声,让她千万也别吱声了,她在宝育堂里头上工,可能看多了这种碗筷少爷小丫鬟的戏码,可我从没那个心思,让她误解了,可就不好了。”

其实赵彩凤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已经估摸出一二来了。余奶奶平常也不是话太多的人,今儿跟她说出这些来,只怕也是在心里憋了一阵子了。毕竟这讨饭街住的都是一穷二白的穷人,赵彩凤他们来了没两个月,就要去广济路上开店了,这事情落在了这一群穷人的眼里,终究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他们的想法也简单的很,就想着一定是傍上了什么人了…

赵彩凤只轻轻的舒了一口气,心里也纠结了起来,店面已经装修好了,东西也买齐了,眼看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这时候要是和萧一鸣撇清关系,吃亏的还是自己。

可这些流言蜚语一旦起来了,只怕没有那么容易压下去。赵彩凤拧眉想了想,流言止于智者,这讨饭街里头可没住几个智者,少不得还得再传一阵子,如今可以撇清留言的办法只有两个,一个是她和宋明轩马上完婚;第二个就是萧一鸣马上找个人娶了…

赵彩凤想来想去,让别人先成亲似乎比让自己成亲还要不可靠几分,可要是宋明轩中了她就赶不及要送上门去,似乎也太掉架子了。况且赵老大的孝期毕竟还没过,这个时候还是小心些。赵彩凤这会子倒是有几分担心了起来,这次她生病晕过去的时候,心里还隐隐担忧,这要是睡醒了发现自己已经在现代了,到底是喜还是忧呢?

余奶奶瞧见赵彩凤的脸色不太好,只当是刚才说的话触怒了她,见她这样,忙陪笑道:“彩凤,你快别跟我那儿媳妇一般见识,她是个眼皮子浅的东西,见了钱就晕了,这事情我一定跟她说,不住她随便乱说,这世上的人也不是个个像她那样见钱眼开的!”

第154章

赵彩凤回到自己家,一整天都觉得心情不太爽。自己仔细回想了一下这几天的事情,萧一鸣虽然没有对自己做什么逾矩的事情,但自己也确实受了他不少的恩惠,更何况这恩惠也不是受了一天两天的,虽说定下了规矩,可终究还是觉得过意不去的。

这时候店已经等着开张了,也容不得有什么变化,赵彩凤便只好装作没事人一样,心里头却早已经盘算好了,等宋明轩出来的时候,一定要把一百两银子的欠条给打上,还有这店铺的租金,该是多少就多少,一个子儿也不能少。

到了晚上,一家人围着桌子吃晚饭。杨老头一想到今天把店里的东西都安置的差不多了,就觉得心情愉快的很,只笑着对杨老太道:“明儿我们一起去集市上,把面粉摊子、鸡鸭摊子还有肉案子都定一下,谈好了价格,以后每天让他们送货,也省得麻烦了。”

杨老太只跟着点头,又想起明儿宋明轩最后一天,只开口道:“明儿小宋从里头出来,我跟你带着老二去就行了,让钱木匠和彩凤她们娘两去接宋秀才,在里面熬了九天,出来也不知道还有没有个人样了。”

赵彩凤努力回想了一下宋明轩的样子,伸手摸摸自己的脸颊,想象了一下宋明轩若是这脸颊上的两片肉再瘪进去一点,会是什么模样,忍不住就笑了起来。

杨氏瞧见赵彩凤傻笑的样子,便笑道:“这会子还知道傻笑,别明儿见了,心疼还来不及呢。”

赵彩凤听杨氏这么说,只忙就忍住了笑,可脑子里宋明轩的样子却赶不出去,一想到,就又笑了起来。

都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九天下来,赵彩凤还当真是对宋明轩挂念的很呢!这不为了明儿去接他,赵彩凤特意躲在房里,缝着自己明儿出门要用的超大号的姨妈巾。

杨氏从外头进来,见赵彩凤还在灯下做针线,只关上了门,转身道:“你先去睡去吧,一会儿我帮你弄。”

赵彩凤动了动自己僵硬的脖子,在杨氏跟前她也撒起了娇来:“娘,那你可得塞多一些草木灰进去,明儿要出门呢,我可不想走到半道上就血流成河的。”

杨氏听了这话,只忍不住瞪了赵彩凤一眼,笑着道:“我借了小车,你病才好呢,我推你过去就好了。”

“那怎么成呢,这要是让宋大哥瞧见了,又该说我不孝了。”赵彩凤解开包头布,拿梳子梳了梳自己的长发,这家里连个镜子也没有,平常赵彩凤梳头都很简单,跟现代扎辫子一样把头发拢到后面去,然后包上了包头布,两边垂下一些碎发来,越发让人觉得娇俏。

杨氏瞧见赵彩凤梳头,只放下了针线,在房子里唯一的柜子里头翻了翻,找出一根雕刻成玉兰花模样的银簪出来,递给赵彩凤道:“这是你姥姥给我的嫁妆,那时候你爹刚过去,家里困难的时候我当了几个,如今就只剩下这一根了,你给带上吧!”

赵彩凤虽然知道银子不值钱,可杨氏这样郑重其事的那出来,她还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的。赵彩凤这会子又想起了珍宝坊里头那一根银色梅花簪,若是有钱,她是一定会把它买下来的。

“娘,这个你先留着吧,我也不喜欢这些。”赵彩凤把东西推回了杨氏的手中,依旧拿梳子梳理着自己的长发。

这时候杨氏只忍不住叹息道:“你这孩子是怎么了?我还记得你小时候偷偷戴过我的簪子呢,这会儿又说不喜欢了,哪个姑娘是不喜欢这些的?那时候不给你戴,是因为你年纪小,怕你只想着打扮给学坏了,如今你都这么大的人了,也确实要好好拾掇拾掇自己了。”

赵彩凤听了杨氏这话,只觉得后背冷飕飕的,忙不迭就笑着道:“你也说了那时候我还小,没准只是觉得好玩,如今我大了,反倒觉得这些也没什么了。”

杨氏瞧赵彩凤那心不在焉的样子,也确实觉得她似乎对这些不在意,只叹了一口气道:“你如今大了,我越发不懂你了。”杨氏如何知道,如今的赵彩凤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偷戴她簪子的闺女了呢!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赵彩凤只先睡了。杨氏去灶房找了草木灰出来,给赵彩凤做好了姨妈巾,心事重重的也睡下了。

她今儿拿出这簪子来,其实也是想试一试赵彩凤,看看她是不是对这些金银手饰有念想。杨氏尤记得自己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这些东西,赵老大头一次送她的东西,就是一只银镯子。虽然银器不值钱,可在乡下上能有盈余的银子买这些的,也是不容易的了,自己还高兴了很久。

如今见了那个萧公子,简直就是挥金如土的性子,就昨晚那一顿饭钱,可不得够他们几天的开销了。银子这样的砸下来,这赵彩凤但凡是一个没有定性的人,如何能不被银子给勾得心动了?

杨氏见这会子赵彩凤还没悟出萧一鸣的意思,所以才故意拿了簪子出来试试她,她哪里知道,这时候的赵彩凤早已经一门清了!

杨氏瞧着赵彩凤的睡颜,只叹了一口气,把那簪子又重新放到了压箱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