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状元养成攻略/农女养夫记/寡妇养秀才上一章:第 80 章
  • 状元养成攻略/农女养夫记/寡妇养秀才下一章:第 82 章

郑五姑娘只嗔怪的戳了一下那丫鬟的脑门,笑着道:“就你会说话,得了,等我量好了尺寸,也让赵掌柜给你们也量一下,横竖接下去应酬多,我拿体己钱给你们添补两套行头,这下可高兴了?”

第293章

丫鬟们不过是玩笑话,但听五姑娘这样说,自然是高兴的,只笑着道:“那奴婢就替大家伙儿谢过姑娘恩典了。”

说话间已经靠到了郑五姑娘身边,只将她扶下了榻,整理好了衣衫,笑着道:“姑娘的燕窝应该熬好了,奴婢让小丫鬟去厨房看一眼,好了就给姑娘送来。”

郑家这一辈行的是玉字辈,郑五姑娘故名郑瑶,因为大姑娘郑莹夭折了,所以对这个五姑娘郑瑶视为掌上明珠,更是掏心掏肺的好,如今虽然眼见着五姑娘就要及笄了,这亲事到底还没定下来,只想着能再挑好些,才能配得上自己家姑娘。

郑瑶从小被人捧在掌心长大,自然娇惯些个,却也难为她娇惯却不娇气,虽然年纪小,到底能压住上头另外几房的堂姐,在姐妹中也是说的上话的,侯府里面除了世子爷,便是连郑玉看见这个妹妹,也要礼让几分的。

郑瑶只站起来,走到一旁的红木圈椅上坐了下来,见王妈妈还站着,只吩咐道:“还不快搬凳子让王妈妈和赵掌柜坐一会儿,你也不着急催燕窝,今儿起的早,我在老太太房里用的早膳,这会儿倒是有些饿了,你去厨房传几样小吃过来,我正好和王妈妈一起尝一些。”

王妈妈只连连推说不敢当,郑瑶就笑了起来:“在我这边,妈妈有什么不敢当的,妈妈还是我的奶母呢,吃我一些东西算什么,妈妈先坐着,我和赵掌柜的先聊起来。”

赵彩凤瞧着这郑五姑娘倒是一个好相与的,便笑着把自己带着的册子拿了出来,推到郑瑶跟前让她翻看。这次册子带的齐全,还添了好几本新的,郑瑶看的津津有味的,只开口道:“两本倒是没在雅香斋看见过,这几件也好看。”

赵彩凤便忙不急介绍道:“这是我近日新画的册子,还没送去雅香斋里头,让姑娘先一睹为快了。”

郑瑶看的起兴,又瞧见赵彩凤手边是还摆着好几叠的面料样子,只问道:“那这些是做什么用的?”

赵彩凤便推了过去道:“姑娘选好款式,直接在这边选衣服的料子就好了,若是喜欢什么颜色的,可以直接配出来,喜欢什么花样的,我也可以直接帮姑娘画下来。”

“那真是太好了,难为你想的这样周到。”郑瑶正要选面料呢,另外一个看着年长些的丫鬟只在她耳边提醒道:“姑娘,上个月老太太才赏了几匹料子,说是给姑娘们上巳节做衣服用的,要是到时候姑娘们不穿,老太太可要不高兴的。”

郑瑶闻言,只略略蹙了蹙眉,开口道:“年年都是一样的东西,每次出去,二房三房那几个穿的都一模一样,是生怕外头人不知道我们是永昌候府的姑娘吗?”

那丫鬟听怔瑶这么说,面上非但没有尴尬之色,还笑着道:“这是老太太的一片心意,姑娘心里自然明白,奴婢瞧着赵掌柜这衣服画的好,不如姑娘就用老太太赏的面料,做几件赵掌柜册子上的衣服,这样一来,太太那边也就交代过去了。”

这丫鬟话说的没错,可赵彩凤却还是高兴不起来,她做衣服手工费再贵能赚几个银子,无非就是多赚些面料银子罢了。可人家这么说了,倒也不好意思推了,赵彩凤只想了,眉梢一挑,笑着道:“既然这样,姑娘不妨把那写面料拿出来,我看看给姑娘怎样搭配一下,才能既穿出心意来,也让老太太知道,你孝顺她的一片心。”

郑瑶听了,果真连声倒好,只让那丫头开了库房去拿料子,不多时,两个婆子便搬进来两大箱子的绫罗绸缎。赵彩凤上前看了一眼,见虽然都是一些名贵的云锦、蜀锦,还有提花缎子,可到底并不是时兴的花样。

古代人虽然没有赶时髦的说法,并且有的人家还觉得有些年纪的老料子做出衣服来压的住人,可对于这些年轻姑娘,到底还是喜欢新鲜好看的。

“这面料上的花纹,确实有些年纪了,便是朱雀大街上的锦绣绸缎庄,今年也找不出这样的花纹来了,只怕这是老太太拿了自己的体己货出来了吗?”赵彩凤只不过随口说了一句,没想到郑瑶的脸色居然微微有些一些不悦。

原来府上每年老太太那边赏的面料,都是二房的太太家的绸缎庄里头拿的,二房太太只说的天花乱坠的,说是最时兴的面料,便是有的面料瞧着真的有些了年岁,也只说是特意为老太太留下的,显得她家有多孝顺一样。

以前郑瑶便觉得这些面料没她说的那样好,可到底也确实是一些名贵的面料,几两银子一仗,这要是她还说不好,侯爷和侯夫人也要说她不懂事的,如今听赵彩凤这个行内人一说,才知道这么多年她是穿了多少人家穿剩下来的料子做的衣服,自然这脸上就越发没了光彩。

“店里都不卖的东西,留着孝敬老太太,她还真是孝顺呢!”郑瑶只嘀咕了一声,赵彩凤察言观色的本事也是一流,听她冒出这样一句话,显然是对这些面料很是不满,只忙笑着道:“虽然不是现下最流行的样式了,可却都是一些名贵的面料,放着也不会贬值,只是不时兴而已,姑娘可以用这些做外面的氅衣之类的,穿着也体面,里面的衣裙,再选别的面料,需比这个面料轻薄一些,穿着才有层次感。”

郑瑶原本很是不快,可听赵彩凤这么说,倒是觉得有些道理,这些厚重的面料做成贴身的外衣穿,体面是体面了,到底不过舒服,一身行头下来,少不得几斤的分量,说起来郑瑶还是比较喜欢轻薄的杭绸的。至于棉布面料,大户人家的丫鬟也是不穿的,古代的染色技术不发到,棉布上色不牢固,洗上两水就跟旧衣服似得,没有人喜欢穿。

赵彩凤见郑瑶的面色缓和了起来,便开始上前挑面料,年轻姑娘穿戴都靓丽一些,好在这些面料虽然从纺织花纹上看有些老气,颜色倒是还算鲜艳,应该也是有名的布料坊染出来的,不然放了好些年,不会还有这样的色泽来。

赵彩凤挑了一块鸭黄色的、一块银红色的、一块湖绿色的,还有一块胭脂色的,都是姑娘压得住的颜色,鸭黄和湖绿色的料子稍微轻薄一些,可以做衣裙,银红和胭脂色的就厚重许多,做氅衣看着富贵又喜庆。

至于其他的面料,赵彩凤也觉得有点选不出来了,好些面料确实有了年头,颜色有些暗沉。郑瑶瞧着赵彩凤选出来的这几块面料,嘴角微微勾出一丝笑意来,老太太赏下来的时候,她就看着这几块面料算是不错的,其他的那些,压根入不了她的眼。

郑瑶见赵彩凤选好了料子,只笑着对她那几个丫鬟道:“剩下来的,你们几个也选一匹,我让赵掌柜一并给你们做了。”

那丫鬟见闻,只开口道:“那可怎么好,我们的衣服,不计是自己做,还是请府上针线房里的人做一下就好了,怎么能劳动赵掌柜的呢?”

这年长的丫鬟推脱,方才那个年少娇俏的丫鬟却笑着道:“那就谢谢姑娘了,姑娘,上回恭王府三少爷带的那两个丫鬟,穿的衣服可好看了,奴婢想做那样的,姑娘可准了?”

赵彩凤只拧眉想了想,似乎是想起这么一回事儿,去年恭王府丫鬟们秋装、冬装还有今年的春装都是红线绣坊做的,衣服的款式都是赵彩凤设计的。

“姑娘原来喜欢那样的?说起来那衣服也是旧年的时候,红线绣坊的管事请我设计的,如今大户人家的丫鬟也越发体面了,她那边都是一些老款式的,便想着让我画几个新样子,所以我就设计了几件,没想到恭王府的世子妃都给看上了。”

郑瑶一听,只笑了笑道:“那感情好,你帮我这几个丫鬟做几件出来,不用太花哨的,只要瞧着比恭王府那几个丫鬟强些就好了。”

两个丫鬟闻言,顿时就红了脸颊,赵彩凤瞧着倒是觉得有些奇怪,但是既然郑瑶这么说,秉着顾客至上的原则,她自然是答应了下来。

量好了尺寸,选好了面料,确定了衣服的款式,将里料配料花纹绣样都定下来了,郑五姑娘很阔绰的给了定金,赵彩凤也该起身告辞了。

王妈妈亲自送了赵彩凤出来,又请了几个婆子帮她搬选好的面料,两人一边走一边闲聊了起来。赵彩凤这才知道,原来永昌候府给郑瑶选的夫婿是恭王府二房的嫡子,恭王府的三少爷,而方才那两个丫鬟,是都要陪嫁过去的,怪不得提起三少爷都面红耳赤的,反倒郑姑娘自己觉得没什么好怕羞的,倒是一个豁达的性子。

王妈妈送了赵彩凤到门口,几个搬面料的婆子也跟着出来了,赵彩凤方才走在前头,并没有注意身后跟着的人,这一回头才发现,怎么杨老太的大闺女,也就是赵彩凤的姨娘大杨氏,正穿着粗布衣服,跟在她身后搬面料呢?

大杨氏正跟边上几个一起搬东西的人唠嗑,只听说是请了外面的制衣坊的老板娘过来量衣服,哪里能料到这老板娘就是赵彩凤呢,只一下子就愣在了当场,手里打了一个抖,差点儿把面料都给掉到了地上。

王妈妈见了,脸上顿时就皱了皱,开口道:“福顺家的,你这是做什么,难道我还差使不动你了?”

第294章

赵彩凤的视线和大杨氏稍稍接触了一下,便只当没瞧见一样避过了,心下却早已经有了计较。前两次大杨氏去她们家参加婚礼的时候,哪一次不穿金戴银的,看着还当真有那么一些管事妈妈的样子,可如今瞧着,一身寒酸的粗布衣服,跟在王妈妈的后面,分明就是一个打杂的下等仆妇。

赵彩凤心下微微一笑,这打肿脸充胖子的人,果真倒是让自己给遇上了。只听站在大杨氏身边的一个中年仆妇笑着开口道:“王妈妈说的什么话,这府里除了正儿八经的主子,哪里还有您指使不动的人呢!我们这不好奇吗,怎么针线上人做的衣服又不合姑娘的意思了,竟是请了外头绣坊上的师傅进来量尺寸了?”

王妈妈见这妇人倒是老实,只笑着道:“主子喜欢什么,我们就怎么做,再说了,针线上的那几个人也忙得很,这马上上巳节要穿的衣服,这会子送去,只怕也来不及赶出来,不如请外面师傅做的好。”

王妈妈心里如何不明白,府上针线房的管事肖妈妈是二少爷房里翠香的娘,从来只对二少爷和老太太房里的事情热络,虽说五姑娘是受宠的,可这一层层的排下来,等轮到五姑娘的时候,只怕这时间也来不及了。再说五姑娘也看不上她们做的衣服,素来都是从外面定做的多一些的。

那仆妇听了这话,也没什么话要说了,只一味的陪笑起来,不多时便到了后角门口,几个人便把面料往马车上装上去。赵彩凤一边陪着王妈妈说话,一边又听见那几个妇人和大杨氏闲聊道:“听说你们家黄莺要升一等丫鬟了,有没有这回事儿?”

大杨氏自遇见了赵彩凤,这脸上的神色一直都僵着呢,尴尬劲儿还没缓过来,如今听那人这么说,总算是找到了有些长脸的地方,只笑着道:“这个,我也不清楚,不过上回莺儿倒是说过,她们房里自从燕儿走了之后,一直就留着一个缺儿,原本以为老太太要赏人过来的,没想到老太太一直没动静,估计是等着太太赏,太太也没发话,二少爷觉得身边缺人伺候,就提了说是让莺儿顶了燕儿的缺,也不知道当不当真。”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只怕就算主子是随口说的,她们也是当了真的,若是不当真的,大杨氏如何感这样光明正大的说出来?

赵彩凤虽然入了耳,却也只当没听见,那个什么燕儿的,要是自己没记错的话,应该就是当初那个被侯夫人发卖了,正巧被诚国公府给买下了,打算卖到南方的姑娘,照这么说来,那姑娘到底还是被候夫人给弄走了。

古代的姑娘本就薄命,若是投生在大户人家也就罢了,总好过一辈子为奴为婢的,若是投生在了穷人家又偏生脑子不清楚的,落得像那燕儿那样的下场,实在也是稀松平常。赵彩凤想到这里,总觉得那黄莺只怕也是逃不过这一劫的,瞧着她那心高气傲的样子,没准早已经把自己的目标定在了二少爷的床榻上了。

赵彩凤只在心里叹了一口气,见仆妇们已经装好了东西,便和王妈妈打了一个招呼,转身上了马车。

马车才走了几步,方才和赵彩凤有说有笑的王妈妈便冷下了脸来,见大杨氏还在那边高兴呢,只开口道:“这儿用不着你们了,回去忙吧。”

大杨氏等几个仆妇听了,也只恭恭敬敬的开口称是。说起来大杨氏的婆婆以前是在老太太身边当差的,倒的确是有头有脸的,但是只可惜生的儿子不成器,有一些喝酒赌钱的癖好。后来太太当家之后,老太太身边这群老人也就跟着退休了。大杨氏就落得个两边不靠,偏她男人也不成器,太太很不喜欢,所以连带着也对大杨氏没啥好感。如此一来,别说管事媳妇,大杨氏连一个上些台面的差事也没混到,如今只在府上打杂跑腿。

大杨氏唯一值得骄傲的,也只有生了个闺女黄莺,容貌比自己年轻时候胜了几分,虽然算不上什么美人坯子,到底在侯府那么多丫鬟中,还算是起眼的,只是也就是起眼而已,到底没有原来二少爷房里那几个丫鬟标志。但是那燕儿走了之后,二少爷房里也确实多了一个缺儿,眼看着也有些日子没补上了,这一双双眼珠子可都盯着呢!

王妈妈送走了赵彩凤,便去候夫人的院子里回话,给闺房小姐到外面的绣坊做衣服穿,她们自然是谨慎的,深怕混了一些闲杂人等进来,损了姑娘的清誉,所以王妈妈才送了人走,就来回话了。

候夫人约莫四十出头的年纪,雍容华贵,微微靠在了身后宝蓝色的缎面大引枕上,听王妈妈赞赵彩凤好,便笑着道:“我正想说,那老板必定是好的,不然才让你出去看一看,你倒是把人给请回来了。”

王妈妈便笑道:“奴婢也是瞧着这赵老板面善,年纪又小,又这样能干,所以才领了回来,顺带让姑娘也瞧瞧的,这赵老板说了,一年半前揣着二十两银子带着相公进京赶考,如今她相公中了举人,她也在京城这地界上赚了一间铺子了。”

候夫人听了,倒是也有些好奇了起来,只笑着道:“二十两银子,不过就是寻常姑娘家半年的零花钱,她居然能凭着二十两银子立足?倒是有些能耐。”

王妈妈见侯夫人听得有些意思,只笑着道:“就是这么一说,谁还能知道她到底有多少银子,不过终究是穷人家出来的姑娘,到底能干些,她相公还是上一届的解元,如今和二少爷一起在玉山书院念书,好像是姓宋来着?”

侯夫人一听姓宋,顿时也想了起来,只拧眉道:“难不成,就是和老二同一届考上了解元的那个姓宋的?”

王妈妈只蹙眉想了想道:“好像还真是这位。”

候夫人本家就是清贵之家出身的,对读书人也敬重几分,尤其是这样会读书的人,等考上了进士,历练个一段日子,将来的前途可是不可限量的。侯夫人想一想自己那没出息的二儿子,只叹了一口气道:“这次若是她们给姑娘做的衣裳好,你记得多赏些银子。”

王妈妈顿时就明白了候夫人的意思,见侯夫人垂下了眼皮,似乎是在想事情,便稍微试探着开口道:“说起来,二少爷如今年纪也大了,以前和他玩的好的萧三少爷,如今也已经定了亲了,老奴多嘴问一句,太太怎么看着倒是不着急呢?”

侯夫人听王妈妈这么问了起来,扶着额头只开口道:“你以为我不着急吗?为了他的婚事,我可没少伤脑经。”王妈妈见侯夫人蹙眉,只急忙送了茶盏上去,候夫人喝了一口道:“他是家里的老二,虽说也是永昌候府的子孙,到底没有爵位傍身,只能依靠科举入仕,可他偏偏不争气,连个举人也没考中,真是让人操碎了心。”

侯夫人放下茶盏,只继续叹息道:“你瞧一瞧如今的二房三房,就知道以后老二要过的日子,不正途入仕,便是捐了官,到底不好迁升,不过就是熬日子罢了,还不如人家外放的七品芝麻官,如今是还没分家,靠着侯府这大树,还能过的体面些,只怕分家之后,还不知道要落魄到什么样子呢!我是想着,好歹让老二考上一个举人,到时候再求一门好一些的姻缘,有了岳家帮衬,他以后的路也能好走些。”

王妈妈听侯夫人这么说,也明白了她的一片苦心,只拧眉想了想,又道:“太太这样想是好的,可是如今二少爷毕竟大了,房里的丫鬟们年纪也大了,太太之前把燕儿给撵了,可那也是一年多之前的事情了,老奴是担心,可别又出个不省心的,把二少爷给教坏了。”

侯夫人听了这话,到底有些奇怪,只开口道:“燕儿的下场还不够她们怕的吗?当初那一碗落胎药可是当着她们小姐妹的面儿给灌下去的,我以为那些丫鬟也该老实了。”

“谁说不是呢,奴婢也是这么想的。”王妈妈眼观鼻鼻观心,见侯夫人这么说,只又试探道:“不过燕儿走了也有一年多了,太太怎么没想着给二少爷房里再添补一个丫鬟呢?虽说二少爷如今在书院住的日子不少,可回来的时候,也不能只就那么两三个伺候着,终究不像样的。”

侯夫人闻言,只无奈道:“你以为我不想吗?当初那燕儿就是老太太赏的,为了这事情惹恼了老太太,如今好容易有个缺儿,自然是让老太太再赏一个过来,到时候任她赏了谁过来,我们慢慢调教罢了,谁知道老太太这回倒是没有了动静。”

王妈妈听侯夫人这么说,这话明显跟大杨氏说的有出入,王妈妈心下便有数了,只笑着道:“还是太太想得周到,我竟没想出来,这里头还有这么一层意思。”

话说大杨氏在侯府遇上了赵彩凤,这一口气一直就没顺下来,便抽空去了二少爷的院子外头,找了黄莺出来说话。她分位低,在侯府人人都能喊她做事,所以见了黄莺脾气就特别大,只开口道:“死丫头,喊你出来这会子才出来,在里面做什么不要脸的事情呢?”

第295章

黄莺以前不过就是一个二等丫鬟,等闲也是凑不上二少爷跟前服侍的,那还是燕儿走了之后,那几个大丫鬟被侯夫人吓得不行,心里头都戚戚然的,所以二少爷回来的时候,也不像以前那样殷勤了。

俗话说老虎不在家,猴子称大王,之前太太没给二少爷娶亲,燕儿和另外一个丫鬟都是老太太赏的通房,寻常在二少爷房里,就把自己当主子一样,原本就惹一群小丫鬟们记恨。若是没个错处呢,其实太太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可谁知道那丫鬟心大,好好的避子汤不喝,竟然跟二少爷暗结珠胎,要知道大户人家规矩森严,庶子是绝对不能在嫡子之前出生的,更何况二少爷这还没娶亲呢!

这样一来,原本对二少爷房里的事情向来算是睁一眼闭一眼的侯夫人可就真的生气了,只下令灌了落胎药,直接把燕儿给发卖了出去。这件事情侯府人人知晓,说起来的确也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更何况后来燕儿虽然被解救出来了,到底再没能进侯府,最后去了哪儿也没有人知道,想来也不是什么好去处。

黄莺见大杨氏这样凶她,心下也有些不高兴,只横了横眼皮道:“你怎么往这儿来了,这里寻常不让人进来,要是被人看见了,也不好。”

侯府下人等级森严,没有主子们的传唤,下等的仆妇是不准在后院里面乱跑的,黄莺这话也没有说错。可大杨氏如今正在气头上,听了便觉得是黄莺有意看低自己,只气呼呼道:“别人瞧不起我也就罢了,连你这个亲闺女也瞧不起我吗?”

黄莺瞧见大杨氏这一脸怒意的样子,到底按住了火气,问道:“谁又瞧不起你了?二少爷说了,等他下次去书院回来,就跟太太说,让我顶了燕儿的缺,到时候再看看府上有没有什么既清闲又有油水的地方,让你呆着,便是去庄子上当管事的,也比现在好些。”

大杨氏听黄莺这么说,只急忙开口道:“这是当真的?我只当是二少爷唬你开心的呢,燕儿虽然是一等丫鬟,可她究竟是二少爷的通房丫鬟,闺女,你跟我说说,二少爷有没有对你?”下面的话有些说不出口,大杨氏便没再往下说。黄莺只睨了她一眼,转身道:“娘啊,这些事情你就少管了,横竖我心里有数的很。”

“你能有什么数啊,依我看,你那表姐才真是人精呢!当初隔壁那穷秀才才考中举人,也不顾家里头才出了三年孝,就急急忙忙的嫁过去了,白白被她捞了一个举人太太做,你姐夫那样貌我瞧过,将来必定是能当大官的,你说她凭什么就能当官太太,你就只能当个姨娘呢?”大杨氏想起赵彩凤方才略略瞥了她一眼就收回的眼神,越想越觉得她是在鄙视自己。

黄莺听大杨氏说起这些来,只郁闷道:“娘你又说这些做什么?我姐夫将来能当什么我不知道,可我就知道他现在可还是一个穷举人,大婚只办了几桌酒水的穷书生,也让你羡慕的跟什么似得,你可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大杨氏听黄莺这么说,只越发就觉得气愤,偏生黄莺的说的这话也有道理,宋明轩如今可不就是一个吃软饭的吗?她再贪他将来能当大官,那也是将来的事情,这会子他就是一个穷书生!

大杨氏一时也不知道怎么跟黄莺解释,只叹息道:“算了,不跟你说了,反正你自己争气点,得让二少爷早些点头,让你升一等丫鬟是正事。”

黄莺只笑着点头道:“娘你就放心吧,我什么时候让你操心过,二少爷如今可听我的了。”

赵彩凤回家就把大杨氏的事情给忘记光了,只一心给郑瑶做起了衣服来。款式虽然选定了,但是这些式样都是新的,红线绣坊的绣娘也是第一次做。赵彩凤在工艺上面确实不算内行,便请了钱喜儿过来助阵,大家忙活了五六天,第一套衣服总算是做好了。

红线绣坊的管事名叫红姑,平常有什么大活儿才亲自上阵的。虽说她们平常也做一些贵妇们的华服,但在这方面的经验,终究是比不上彩衣坊,所以虽然接了这一单的生意,其实心里头到底也有些忐忑。

“赵掌柜,你说这衣服要是侯府的五姑娘不满意,那该怎么办呢?”红姑看着衣服架子上摆好的衣服,就练袖子的边上都用金线绣了柳枝的图案,这样一套衣服,光做工也要五两银子,再加上这些面料,这一套衣服坐下来,少说也要三四十两银子的,况且这面料还是侯府提供的,这要是做的不合郑瑶的心意,光这些料子,她们也赔不起啊!

赵彩凤伸手摸了一把那如丝一样光滑挺秀的面料,只开口道:“放心吧,这身衣服五姑娘肯定喜欢。”赵彩凤前几日特意让钱喜儿去了一趟彩衣坊,看了一下时下彩衣坊做的春装,这时节为了上巳节,彩衣坊里面自然也是花团锦簇的,但没有一个款式是和这件衣服相似的。

赵彩凤之前也曾去观察过几次,彩衣坊的衣服做工是没话说的,面料也是一等一的好,但是在配色方面还是矜持了一些,并不讲究搭配,所以衣服穿在身上,贵气倒是贵气了,但是体现不出少女气息来,总少了一些什么。赵彩凤配色的这几套衣服,穿在身上不显得反复,难得配色也好看的很。

银红色的外袍上镶这月白色的袖口,上面用金线绣花,里面是一件月白上衣,反过来用银红色做衣襟,白色衣裙做成小曲裾若影若现,底下是浅银红色的流仙裙,裙裾上绣了桃枝、桃花和花瓣,穿在身上走起来的时候,就像是满地桃花散落,美不甚收。便是红线绣坊里面的年轻绣娘们,看了这样的衣服,没有一个不说好看的。

钱喜儿见衣服已经做了一件出来,上面的绣花样子和自己给绣坊里面绣娘的小样也没有什么不同,便也放心了几分,只笑着对一旁的红姑道:“还有一套豆绿色的,和鸭黄色做成一套,上面秀的是茉莉花,白色的小花,方才我给的样子,你们可知道怎么绣了?”

红姑只一个劲的点头道:“难为姑娘每次都那了绣花样子给我们看,不然如何做的这样快,说起来我们也是小作坊,以前做做王府里面的下人衣服,还要被挑三拣四的。”

赵彩凤也知道她们是没做惯好衣服,心里头没底,只劝慰道:“彩衣坊一开始也不都是做好衣服的,凡事都是一步步来的,我瞧着你这里几个绣娘的绣工都是很好的,只要以后多做些,经验多了,自然也就会做了。丫鬟的衣服大一些小一些不打紧,反正她们没多少衣服,一年四季也就这几套,但姑娘家的衣服就不成了,有钱人家没人稀罕这一两套的衣服钱,若是你做的不合身了,她就不穿了,若是不穿了,自然没人会说这衣服好,没人说着衣服好,那咱就做不成下一次生意了,所以红姑还要在尺寸上多在意些。”

红姑听了赵彩凤这话,终究觉得有些道理,只笑着道:“原来彩衣坊的生意这么好,是这样得来的,到底我是见的世面太少了。”

赵彩凤心道:这若是你还叫见的世面少,那她就整一个土鳖了。这些设计还是凭借了她前世的一些记忆,也不知道能不能讨了五姑娘的欢心,要是这套路走不通,赵彩凤怕也只能安安心心的买布料了。

这一晃就到了二月底了,因怕郑瑶觉得有哪些地方不合意,还要修改的,所以赵彩凤特意提前了三天把衣服送到了永昌候府上。这样一来,若是衣服有不合适的地方,还有两天时间,好歹可以修改一些。

赵彩凤怕把整烫好的衣服给弄皱了,特意拿了红线绣坊里头专门装衣服的木盘子将衣服放在里面,上面还用红色的绸缎面料盖着,喊了一辆马车亲自送过去。广济路上因为商业发达,马车来往也勤快,有专门让人雇佣的驿站,在城里头走一趟,倒也花不了多少银子,赵彩凤算了一下成本,见这一次还有的赚,这才没心疼银子。

才到了门口,请了人通报,便有人迎了出来,这次来的不是王妈妈,而是上回郑瑶身边那巧嘴的大丫鬟,名字叫什么赵彩凤也不清楚,但瞧着她身后跟着的几个老妈妈都规规矩矩的,也知道她在府上必定也是得脸的人。

郑瑶原本以为那样复杂的衣服,十几天若是要做出来也不容易的,所以虽然心里着急,也没派人去催,只是私下里想着,这要是赵彩凤误了她的事情,那她下次定然是不会再找她做衣服的。谁知道这衣服送来的日子,还比自己预想的要早了两三天,真是让郑瑶喜出望外了。

那丫鬟瞧见赵彩凤把衣服给送来了,只笑着道:“我们姑娘才念叨呢,说是也不知道新衣服什么时候能到,倒是想看看了,可巧赵老板您就来了。”

赵彩凤瞧她这一脸欢喜的样子,只笑着道:“姑娘的衣服今儿一早才从针线上下来,我瞧着还算可以,就先拿过来给姑娘试试,若是有什么不合意的,好歹还能有时间修改修改。”

第296章

郑瑶换上的衣服,便有几个老妈子从西边的厢房里头搬出来一个高高重重的东西,放到了郑瑶的跟前,待那东西放平稳了,便有丫鬟上前,把那东西上的帘子给揭了下来。赵彩凤一看,原来是一架落地的穿衣镜,这东西古代很是罕见,她也就是在看《红楼梦》的时候,知道贾宝玉的房里有这么一架。这样一看,这郑瑶在永昌候府的受宠程度,也确实可见一斑了。

众人的视线都落在了郑瑶的身上,这一身银红色衣裳太过耀眼了,又有月白色的镶边,原本太过艳丽的颜色反倒让人觉得雅致了起来,尤其是裙裾上带着渐变色的桃花和桃枝,更是让人看出设计者的细心。众丫鬟看了,竟是连眼珠子都移不开了,就连一向会说话的那小丫鬟,也闭上了嘴巴。

“这衣服究竟怎么样,怎么你们都不说话了?”郑瑶虽然是询问的语气,但赵彩凤已经在她的眼神中看出了几分惊喜来。郑瑶见众人都不说话,只又开口问道:“春梅,你先说说,这衣服到底怎样?”

原来这巧嘴的丫鬟名叫春梅,赵彩凤一下就记住了,只听她笑着开口道:“姑娘还问奴婢做什么,这衣服好看的让奴婢话都不会说了!”

郑瑶闻言,只哈哈笑了起来,自己抬起头往那镜子中照了一下,少女本就是最好看的年纪,又有这样好看的衣服陪衬着,自然是美不胜收的。

“我也觉得,这镜子里的人究竟是不是我呢?”郑瑶说完,微微有些脸红,只低下头道:“赵掌柜,这衣服很合身,不用改了。”

赵彩凤听她这么说,这才稍稍换过了一口气,又道:“还有一套鸭黄色配豆绿的,姑娘要不要试试?”

郑瑶只点了点头,又跟着丫鬟们进去试了另外一套,虽然配色素淡,但是鸭黄色活泼,郑瑶又是一个小巧俏丽的美人,穿在身上当真是好看呢,下头豆绿色裙摆上绣的茉莉花一簇簇的,难得用了对称的图案,看着活泼中不失规矩,当真是让人觉得清新可人。

那丫鬟见了,越发就称赞起来道:“姑娘,这套也好看!”

郑瑶在镜子前头走了几步,嘴角的笑意也越来越放大,只开口道:“这套果真也好看,不如上巳节就穿这一套好了,到时候大家都是花红柳绿的,我穿这个颜色,没准反而更出挑些呢!”

赵彩凤见郑瑶这么想,倒是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只笑着道:“姑娘这想法当真好,银红那一套喜庆够了,但是踏春也不是吃酒宴,到底不用那么喜气,这一套虽然没有大红大紫,但胜在活泼可人,姑娘穿着,让这身衣服都增色不少。我原先就觉得姑娘会选这一套衣服,所以给丫鬟们做的是水红色的比甲,这样就不撞着姑娘的颜色,丫鬟们也不会被别家的丫鬟给比下去。”

郑瑶听了这话,越发觉得赵彩凤想的周到,只连连点头道:“那就有劳赵掌柜的,什么时候把丫鬟的衣裳也送过来吧!”

赵彩凤只忙回道:“丫鬟的衣服明儿就能好了,到时候我派人送过来。”

赵彩凤在大厅里头喝了一盏茶,丫鬟们已经服侍郑瑶去里面换了衣服出来,郑瑶只开口道:“春梅,你派小丫鬟去王妈妈那边说一声,说是天衣阁的衣服已经送来了,我满意的很,让她记得去账房支银子送过来,我还要留赵掌柜说会儿话呢!”

郑瑶平素也有不少闺蜜好友,但古代姑娘们深居简出,便是再好的朋友,一个月能见上一两回也是不得了的,所以郑瑶见赵彩凤年纪尚轻,倒是有心想跟她交个朋友的。

“瞧赵掌柜的这身打扮,是已经出阁了?”郑瑶头一次见赵彩凤的时候,就好奇的很,像她们这样的姑娘家,便是商贾家的女儿,也不可能没出阁就出来招揽生意的,可赵彩凤原本就长相娇俏,虽然如今虚岁也有十八了,但还是像十五六岁的样子,只是待人接物的时候,就成熟了好些,淡淡看样子,真是看不出来的。

“我成亲都快一年半了。”赵彩凤说完这句话,忽然觉得时间过的飞快了起来,这一眨眼功夫,居然已经和宋明轩在一起一年半了?赵彩凤只抿着笑了笑,又道:“不过我家相公如今在玉山书院上学,我跟他也是聚少离多的。”

郑瑶一听,只好奇问道:“玉山书院?不就是京郊那个吗?他们每十天就有一次休沐,我二哥也在那边念书,经常回家里来,怎么你家相公平常都不回来吗?”

赵彩凤只摇了摇头,无奈道:“去年就腊八之后回来了,直到今年二月初二龙抬头之后走的,下一次回来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了。”

郑瑶见赵彩凤颦眉蹙宇的,知道她必定是想念她相公了,只开口道:“你相公叫什么?这两日我二哥正好在家,我去对他说一声,让他下次回来的时候,带上你相公一起回来,这样你们也好团圆了呀!”

赵彩凤见郑瑶如此热心,到底有些不好意思了,只笑着道:“我家相公他内敛的很,况且这样跑来跑去也不利于他复习功课,他喜欢念书,就让他安安静静的念书好了。”

郑瑶正还要开口,忽然大厅的帘子一闪,从门外出来一个小丫鬟道:“姑娘,二少爷那边派了丫鬟过来,说是要借姑娘那架穿衣镜过去用用,说是用好了就给还回来,请了几个婆子,在外头等着搬走呢!”

郑瑶见闻,脸上的笑就收敛了几分,还没开口呢,就听她身边另外一个大丫鬟开口道:“二少爷只怕又不知听了谁的唆使呢,上回问姑娘借的青花白地瓷梅瓶,说是回去要插梅花用的,这会儿梅花都谢了多久了,也没见还回来,上次我偶尔提了一下,那边屋里小丫鬟却说是被莺儿给摔坏了,二少爷非但没让她赔,居然还赏了她半日的假,说是让她压惊。”

这丫鬟的话才说完,另外一个丫鬟也开口道:“方才姑娘要搬穿衣镜,我远远的看见福顺家的在,就喊她过来帮忙,结果她跑的比老鼠还快,只当没听见一样,真是气死人了,她还真当自己是二少爷的丈母娘了,真是笑死人了。”

郑瑶见丫鬟们说的越发不堪了起来,只皱了皱眉头,但念在郑玉好歹是自己的亲哥哥,他的事情终究轮不到自己来管,便开口道:“算了,你让婆子们进来,把那镜子搬走吧,只告诉她们一声,当心着点,过两日上巳节,我这边还要用呢,让她们用完了就还回来。”

赵彩凤坐在一旁沉默不语,没过多久,果然见小丫鬟领了人进来搬镜子,大杨氏分明就在其中。方才那个数落大杨氏的丫鬟见了,只气着道:“福顺家的,方才我喊你搬东西,你跑得那样快,这会子给别人干起差事来,倒是跑的快呀!”

大杨氏瞧见赵彩凤也在厅里,倒是没像上回一样尴尬了,抬头挺胸的回那丫鬟道:“春竹姑娘说笑了,都是一家人,什么别人自己人的,说起来见外,我方才是没听见,若是听见了,一准跟着你进来了。”

那丫鬟气的胸口疼,可当着郑瑶的面儿也不敢发作,只好眼下这口气来,郑瑶见了,只开口道:“福顺嫂子可要当心着点抬,那东西精贵着呢,可千万别磕着碰着了。”

大杨氏只连忙面带笑容的回道:“姑娘放心,奴婢知道的,等二少爷那边用完了,奴婢马上就给姑娘送回来。”

郑瑶只点了点头,便示意让丫鬟带了她们几个区屋里头搬东西。

二少爷的院中,郑玉躺在廊下的软榻上,黄莺手里托着一盘新鲜的瓜果,正一口一口的喂给他,外头小丫鬟只上前传话道:“回二少爷,五姑娘那边的穿衣镜借回来了,婆子们让问问二少爷,先放哪儿?”

郑玉拿起帕子擦了擦嘴,开口道:“就放你们莺儿姐姐房里好了,过几日上巳节她要跟了我出门,让她好好选几件衣裳。”郑玉说完,只抬眼看了一旁的莺儿一眼,见她脸颊微红,眉中带笑,真是让人赏心悦目,只抓着她的手,揉了几下道:“去吧,把我给你买的新衣服都试一试!”

黄莺起身福了福身子,笑着道:“那就多谢二少爷了。”转身便带着小丫鬟,去看那穿衣镜去了。

大杨氏指挥几个婆子将穿衣镜放好了,便放了她们出去,见黄莺进来,只忙迎上来道:“你这回可算是帮我出了一口气了。”

黄莺见大杨氏脸上那得意洋洋的样子,只冷笑道:“这算什么,二少爷疼我,再好的东西也愿意给我,上回我砸了五姑娘的花瓶,他非但没骂我,还安慰了我好些呢,这回不过就是借一面镜子而已,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原来大杨氏瞧见赵彩凤来送衣服,心下又不满了几分,偏生郑瑶房里的丫鬟又请她搬镜子,她怎么愿意在赵彩凤跟前低声下气的呢?所以便过来找了黄莺诉苦,黄莺便仗着郑玉疼她,开口说要借了五姑娘的镜子过来照照。郑玉自然不知道今天郑瑶也正用着镜子,见黄莺说要,便派人去借去了。

第297章

郑瑶房中,那几个婆子才把镜子搬走了,去王妈妈那边传话的丫鬟春梅便回来了,正好在路上遇上了大杨氏等人,进门就瞧着郑瑶的脸色不好,只蹙眉问道:“我怎么瞧见二少爷房里的人过来把咱们五姑娘的穿衣镜给搬走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方才那小丫鬟只憋了一股气没敢说,被春梅这么一撩,也只憋不住了,气呼呼的开口道:“那福顺家的分明就知道我们姑娘用着镜子呢,不跟二少爷说一声也就罢了,还跑来给二少爷房里搬镜子,她不是明摆着故意的吗?以为我们姑娘好欺负,我们一群都是傻子呢!”

这话虽然很是燎火,但郑瑶是大家闺秀,虽然娇养,但是名门闺秀的气度还是有的,只放下了茶盏道:“有什么话,一会儿再说,别在这儿让赵掌柜的看了笑话。二少爷是我嫡亲的哥哥,不过是一面镜子,别说是借,便是他要了去,我也舍得,这事情就这么过去吧。”

赵彩凤低头听着郑瑶这话,倒是在理的很,可稍稍抬眸看她的眼梢,终究是年纪下,那几分怒意,还是没能收敛得住。赵彩凤便笑着道:“姑娘说的是,兴许二少爷并不是知道姑娘您这边还用着,都是下人不长眼色,姑娘若是生气了,倒是弄的亲兄妹生分了,那就不好了。”

几个大丫鬟正怕郑瑶动气呢,这样的事情便是告到了太太那边,郑瑶也占不到好处,听赵彩凤这么劝她,只都松了一口气道:“赵掌柜说的有道理,二少爷十天半个月才回来一次,太太每次都念着,姑娘的衣服也试好了,借他一两天也就罢了。”

郑瑶面上只淡淡的笑了笑,倒是看不出什么喜怒来,又和赵彩凤闲谈了几句,赵彩凤看着丫鬟们的神色多少有些紧张,也知道郑瑶只怕没有面上这般和气,遇上这样的事情,说不生气,只怕也是难的,便就起身告辞了。

郑瑶只让春梅送了赵彩凤出去,正巧遇上了王妈妈进门,王妈妈便喊了轿子,送赵彩凤回绸缎庄去了。

赵彩凤刚走,王妈妈便进了郑瑶的院子,就听见门外头几个丫鬟在那边叽叽喳喳道:“二少爷一个大男人,要借了穿衣镜过去做什么?难道他的丫鬟们不帮他更衣吗?我瞧着,肯定又是哪个狐狸精唆使二少爷来借的!”

“那房里有几只狐狸精,一只手都能数的出来,你说这回会是谁?是翠香,还是黄莺?”

“我觉得是黄莺,你们没瞧见今儿黄莺她娘过来搬东西那样子,好像那镜子是她家的一样,那得瑟样,真是让人作呕!连个一等丫鬟还没挣上呢,就想着当丈母娘了。”

王妈妈听了只觉得实在不堪,只走过去清了清嗓子,那边几个丫鬟只吓的连忙就噤声了,瞧见是王妈妈来了,便恭恭敬敬的上前来行礼。王妈妈只找了一个平常老实些的小丫鬟问了话,才弄清楚了今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