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的挺妥当。”夏大姑说了一句,就抱着梳妆盒往西屋去了。

“大姑,这是给我的?”夏至看着夏大姑抱到面前的梳妆盒。

这梳妆盒和珍珠梳妆台上的那只式样一样。不过珍珠的那只是粉红色填漆平螺牡丹花的,夏大姑给她拿来的这只是大红色填漆平螺折枝梅花花样的。

“就是给你的。你姑父怕你到了这使唤东西不应手,特意让我拿了这个给你用。跟你珍珠妹子那个是一样的。”夏大姑笑着说,又让夏至把妆盒打开来看看。“快看看,稀罕不?”

“十六,你大姑和姑父给你的,你就收着。快打开看看。”小黑鱼儿在旁边催夏至。夏大姑给夏至东西,他看了比自己得了东西还高兴。

夏至就将妆盒打开了。

三层的妆盒,最上面一层应该是放梳妆用品的,里面除了成套的梳篦,还有白瓷瓶装的头油,红色、粉色、蓝色的头绳,还有头花。

第二层应该是放首饰的,最底下一层的空间略大一些,外面还配了锁匙。

整个妆盒又精美又实用。

珍珠靠过来,往妆盒里面看了一眼,一张小脸就又有些发阴。夏大姑也不知道看没看见,她没理珍珠,只是让夏至将梳妆盒收下,然后还告诉夏至,那些梳篦头油头花都是她给夏至挑的。

“也不知道你稀罕啥样的,我就拣的小姑娘爱买的给你挑了。你要是不稀罕,明天让你珍珠妹子带你去铺子里头自己再挑。”

“大姐,你挑的挺好。”小黑鱼儿就替夏至做了主,“十六,赶紧收下吧,我看这都正合用。等以后我挣钱了,还给你买更大更好的。”

珍珠实在忍不住,在旁边轻轻地哼了一声。

小黑鱼儿听见了,就朝珍珠瞧了一眼。他想了想,觉得外甥女可能是挑理了。“珍珠,往后我也给你买。”

珍珠的嘴角动了动,似乎是想要扯出一个笑容,却终究没有扯出来。对于姥家的家境,她听爹和娘私底下闲谈,都是很了解的。姥家没啥钱,而且都上岁数了,往后她这老舅长大了都得靠自己。他哪里来的钱,只怕自己生活都不够的。

“还是小龙知道疼侄女、外甥女。”夏大姑笑了笑,嘱咐三个孩子早点儿睡,就出去了。

夏至早就瞧见珍珠的脸色不大对,但夏大姑十分殷切,小黑鱼儿一片热心肠,她就没有太推辞。

珍珠吹熄了蜡烛,三个孩子在炕上躺下。小黑鱼儿一会的工夫就睡着了。夏至也迷迷糊糊的,就听见珍珠在她旁边小声的嘀咕,什么三四两银子的货,又什么常州的篦子多少钱。夏至暗地里笑了笑,翻了个身睡了。

东屋里,长生离开之后,夏大姑和郭姑父也吹了灯躺下。

郭姑父长叹了一声:“长生这孩子,也不知道随谁,大手大脚的。这个家业迟早交到他手里,让我怎么放心得下哦!”

夏大姑漫应了一声:“长生心眼好。”

郭姑父又叹气:“就是心眼太好了,手太松。”

夏大姑知道郭姑父这话头是因为什么而起的,就跟他商量:“我娘家就这几口人,平时谁也不来刮连咱们。就这两个孩子来这一趟,以后再来还不知道是啥年月。我跟长生他姥都说了,不能亏待了他俩。”

“我没让你亏了俩孩子。”郭姑父小声地说。

“我是这么打算的。今天给十六一个梳妆盒,你要实在心疼,我把钱给你。”夏大姑语气还是平平淡淡的,没有丝毫的火气。

郭姑父却听出不对来:“啥你的钱我的钱,那还不都是咱家的钱。我可不是那样小气的人,你说这不是憋屈我吗?”

“好,好,你不小气,那以后就别再絮叨这个事。”夏大姑笑了笑,不再说给钱的话。“…除此之外,我还打算给小龙和十六一人做一套衣裳,也用不了几个钱。然后就没什么花用了。俩孩子在这,就是多两双筷子的事。我在这个家里,这个脸面还有吧。”

“这说的啥话!都听你的,都听你的。”

两口子又絮絮地说了一会家常,这才歇下了。

转身早上,夏至起身,她打开梳妆盒,就只将里面的梳篦取出来用了,其余的东西分毫未动。夏大姑早起过来看他们,见夏至和小黑鱼儿都收拾的利利索索的,就很高兴。

夏至就将梳妆盒还给了夏大姑。“大姑,我梳子和篦子我用得着,就留下了。别的东西我都用不上,给我也是浪费了东西。”

这么说着话,夏至用眼角的余光瞟了珍珠一眼。珍珠正坐在梳妆台前梳头,一双耳朵却听着夏至这边的动静。听夏至这样说,她的脸色就有些异样。

昨天夏至还痛快地收了东西,今天早上就不要了。夏至的理由似乎也说的过去,当时看着喜欢就收下了,现在要用的时候发现用不到,就还给她。

但夏大姑怎么会相信这样的话。她不是不了解自己女儿的性子。夏大姑脸上依旧笑吟吟地也没有去看珍珠,她只将梳妆盒又塞回到夏至的手里。

“怎么用不着?你这孩子,跟大姑也这么小心,大姑可要生气了。”

夏大姑的态度,是不容忍拒绝的。夏至略微犹豫,小黑鱼儿已经从她手里将梳妆盒抱了放在炕上。“大姐,你别管十六了。我说她。”

“就该这样。”夏大姑笑了笑,就去厨房看早饭。

小黑鱼儿耷拉着眼皮,只对夏至说了两个字:“收着。”

夏至点点头,没吭声。她要是再说什么,小黑鱼儿肯定会爆发,到时候可有人要倒霉。

夏大姑家的早饭比较简单,粳米粥,白面咸菜猪肉馅的包子,还有炸花生米、咸鸭蛋等两三道小菜。

郭姑父草草地吃过了饭,就带着长生往前头去了。夏至和小黑鱼儿吃过了饭,就坐在一起低低的声音商量事。

“你们俩头挨头地商量啥呢?”夏大姑笑着问,又告诉两个孩子,“今天长生有事。你们俩昨天坐车也累了。今天先在家玩,明天让长生带你们出去逛逛。”

夏至就对夏大姑说:“大姑,我和老叔想自己出去逛逛。”

“那怎么能行!”夏大姑立刻就说道,“这可不是乡下,十里八村都沾亲带故。你们俩往哪里走都没事。这府城地方大,人多又杂,什么人都有。你们出去走丢了,遇到坏人,那可怎么办?”

“我们不到处乱走。”夏至笑着跟夏大姑商量,“我和老叔就想上文山书院去看看。”

夏大姑明白过来:“十六,你想去看你爹?”夏至刚到府城,就要去看夏秀才,这也在情理之中。

“我爹估计挺忙。我就去书院里看看,也不耽误我爹的正事。”夏至就说。她要往书院去办些事,见不见得到夏秀才都是次要的。但是这话不能跟夏大姑说。

小黑鱼儿也在旁边帮腔,说他们绝对不乱走,就不会走丢。而且他们还打算带上大青。有大青在,他们不怕遇上坏人。

夏大姑犹豫不决,正好长生从外头进来听见了他们的话。

“要不,我送我老舅和十六过去吧。”长生说。

夏至刚才听夏大姑说长生有事,就不肯麻烦他。“告诉我们怎么走就行,我们慢慢的走过去。”

“文山书院在城东呢,离这里可不近。你们俩小孩子走过去哪能行。”夏大姑说着话,就看了看长生。

长生就又说要送夏至和小黑鱼儿过去。

夏至想了想,如果不让长生送,夏大姑肯定不放心让她和小黑鱼儿自己去,哪怕他们带着大青也不成。可她必须得早点儿去文山书院,有些事情等不得。

“要不就这样。”夏至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来,“长生哥把我们送到文山书院就回来,这样不会耽误长生哥的事。我和老叔打算在文山书院待一天,傍晚回来的时候,我爹肯定能给我们安排好,也不用长生哥去接我们了。”

将两个孩子送到文山书院,其余的确实就不用担心了。夏大姑觉得这个法子还不错,就点了头。

夏至拿了钱袋,小黑鱼儿牵了大青,两个孩子跟着长生往前院来。马车是套现成的了,原来长生本来就要出门的。

“先把你们俩送到文山书院,然后我再去办事。”坐在车上往城东走,大刘赶车,长生陪着夏至和小黑鱼儿坐在车里。

车帘没有落下,夏至一边看街道两边的景色,一边暗暗记着路。大青趴在车辕上,也左看右看,还时不时地用鼻子嗅一嗅。他也很会记路啦。

长生就跟夏至和小黑鱼儿介绍府城。

“咱们府城有两大姓,老叔,十六,你们知道不?”

“我知道。”小黑鱼儿抢答。别的他不清楚,这件事他是听说过的。“是东城李,西城田,对不?”

“没错。”长生笑,又仔细地跟夏至和小黑鱼儿说起了这句话的来历。

府城两大户人家最为出名,也最有势力。其中李姓的一家是。李家先祖是两兄弟,先后中了进士入朝为官。哥哥做到了文渊阁大学士,入阁为首辅。弟弟做了左都御史,后来外放都督两广,是朝廷数一数二的封疆大吏。

两兄弟后来致仕回乡,共同办了一所书院,教导家中子孙读书,就是如今的文山书院了。李家的子孙代代相传,大都走的是读书科举的路子。两兄弟之后,虽然子弟再没有入阁拜相的,但也出过十来个翰林,每一代都有官至二三品的朝廷大员。

如今,文山书院已经不仅仅是李家的族学了,而是广收天下的学子。而李家的子孙在府城世代繁衍,枝繁叶茂。因为他们主要在城东聚族而居,所以被称作东城李。

西城田,则是府城李姓之后的第二大户。

要论富庶以及人口数量,田家并不在李家之下,之所以排在李家之后,是因为李家门户清贵,而田家则是以商贾起家的。如今田家的子弟也多有走科举仕途,在朝为官的,但总体来说,他们的根基和主要的富贵还是在商贾。

西城几乎所有的大铺面都是姓田的。而李田两家相互为姻缘,亲戚关系那也是盘根错节。东城李贵且富,西城田富且贵。

“这么看来,这府城就是李田两家的天下了。”夏至听了长生的讲述,微微点头说道。

这么说着话,马车早已经进了东城的地界,很快就到了文山书院的外头。文山书院,顾名思义,是因建在文山而起名的。

据长生说,文山原本不叫文山,而是叫做丘山,因为山并不高。是李家的两位先祖看中了这里,在山上广栽树木,又圈下了周围的土地,建立书院。他们觉得丘山不好听,就改成了文山。书院也就叫做文山书院。

进山是一条青石路,可容两辆马车并排而行还颇有富余。

夏至让长生将车停在了书院的门口。

(未完待续。)

第 90 章 第九十一章 东城李

长生是要将夏至和小黑鱼儿送到书院里,见到了夏秀才他再离开。但是夏至坚决拒绝了。长生要去办事和文山书院其实一点儿都不顺路。送他们过来,长生已经耽误了不少工夫。再耽搁下去,怕是事情就办不成了。

“都到书院门口了,长生哥你还有啥好担心的。我和老叔两张嘴,还怕我们找不到我爹吗?”如果长生把他们送到夏秀才跟前,夏至还怕她要办的事情不好办了呢。

长生无法。他也听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说了夏至如何聪明能干,而且书院里头人口单纯,夏至和小黑鱼儿两个还真出不了什么事。

“那我办完事再过来接你们回去。”长生就说。

夏至忙摆手,让长生不用来接他们。“有我爹呢,肯定把我们安排好了。长生哥,你放心去办你的事吧。”

长生只好笑笑,看着两个孩子进了书院的大门,他才吩咐大刘调转车头走了。

夏至和小黑鱼儿带着大青进了文山书院,她悄悄往后看了一眼,见长生的马车走了,她才松了一口气。

“十六,咱咋办?”小黑鱼儿到了新地方,东张西望,跃跃欲试。大青似乎也感受到了小主人的情绪,围着小主人打转,样子也颇为兴奋。

就有学生打扮的年轻人从旁边路过,看见大青就远远地站住了。

“老叔,咱牵好大青的绳子。”夏至嘱咐了小黑鱼儿一句。夏至早就给大青准备了牛皮颈圈和牵绳,平时在家用不到,这次进府城来就用到了。

府城人口密集,他们要带大青到处逛,用绳子牵着一方面免得大青走丢了,另外一方面则是免得那些怕狗的人害怕。

那看见大青就站住的人看到了小黑鱼儿手里牵的绳子,似乎就松了一口气的样子,慢慢地走了过来。

文山书院很大,院落套着院落。现在貌似是上课的时候,书院里不见什么人行走。

等到那个人走近了,夏至就迎上去冲他福了一福。

“这位相公有礼了。”夏至客气地招呼。一般书生考中了秀才之后,就会被人尊称为相公。夏至进了书院看见这年轻人做学生的打扮,就称呼他相公,这也是很客气的意思了。

“还礼,还礼。小姑娘有什么事啊?”年轻人冲夏至还了一礼,笑眯眯地说道。

夏至抬起头,忽然觉得眼前这个人有点儿眼熟。十五六岁的模样,长的唇红齿白的,一双桃花眼。这个人,她肯定在哪里见过,就是一时想不起来了。

既然想不起来,夏至就不想了。她很客气地问眼前的少年:“我们有事找书院的山长,请问相公知道怎么走吗?”

少年似乎有些惊讶,但依旧笑眯眯的。“小姑娘,不要叫我相公,我还是白身。你年长你几岁,你叫我一声大哥哥吧。”

夏至就微微眯了眯眼:“叫你大哥哥,你就领我们去找李山长吗?”

“当然。”少年见夏至露出菜刀眼,似乎觉得非常有趣。“你们是找大李山长,还是小李山长,还是老郭山长,我都能带你们去。”

文山书院还有这么多位山长?她可没听夏秀才说过。这也在情理之中,夏秀才回家的次数本就不多,谈起文山书院的时候就更少了。

夏至心里有些迷惑,但是面上丝毫不显。“我要找一把手,说话最算数的那位李山长。”

“一把手,哈哈,这个说法好。”少年大笑,一双桃花眼简直乱飞起来。“你还没叫我哥哥哦。”

“大哥哥,请你带我们去找李山长好吗?”夏至将菜刀眼转换成弯月眼。十二岁的小姑娘,也是萌萌哒。

“好,够甜。大哥哥带你们去。”那少年立刻说道,转身让夏至和小黑鱼儿跟着他。

“大哥哥,这是我老叔。按照辈分,你也要叫一声叔叔哦。”夏至跟上少年,状若无意地弯着眼睛说道。

少年一副吃了大亏的模样:“怎么,这不是你弟弟,是你叔?小妹妹,你逗我的吧。”

“辈分问题,我怎么会逗你呢,大哥哥。大哥哥,你是懂礼貌的人对不对?”

少年看看笑的跟只小狐狸似的夏至,又看看旁边仰着下巴,一脸得意的小黑鱼儿,夸张地垮下脸来。“哎,吃亏了,吃亏了。”然后,他竟真的叫了小黑鱼儿一声:“老叔。”

小黑鱼儿脆生生地答应了,还问少年:“你叫啥名啊?”

“我叫…”少年说了这两个字就顿住了,脸上闪过一个莫可言状的表情,然后他就突然转换了话题,“这花开的挺好啊。你们要找的李山长就在过去那个院子里。对了,你们要找李山长做什么?”

“我们要找李山长…”小黑鱼儿答了一半停下来,抬头看着少年,“你还没说你叫啥名呢?咋地,不能说啊。”

少年炸了眨眼,心想小孩还挺机灵。

“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吧。”夏至看见少年的表情,心中好笑,就故意说道。她还劝小黑鱼儿,“老叔,咱别问了。你看人家都害臊了。”

小黑鱼儿哦了一声,还挺善解人意地安慰少年:“这没啥,名字都是大人们给取的,咱们自己也没办法。我们村里狗蛋、狗剩啥的,我们都不笑话他。”

夏至看了一眼少年尴尬的脸,忙低头掩住脸上的笑意。

少年低头瞧瞧夏至,又瞧瞧小黑鱼儿,他叹了一口气,想要不说自己的名字,又怕两个小家伙误会他也是狗蛋、狗剩之属,那还不如他的名字呢。

“我的名字叫做田括。不是西瓜的瓜哦。”

“甜瓜,是甜瓜的瓜了?!”小黑鱼儿立刻就道。

少年的脸色有些黑。

夏至忍俊不禁:“是不是纸上谈兵,赵括的那个字啊。”

“正是。”少年有些惊异地看着夏至,“小姑娘,你读过书啊。”田括真没想到夏至知道这个典故。今天夏至将头发编了一条大辫子利落地盘在了脑后。她穿了夏老太太给她缝制的新衣裳。海棠红的宽松裤褂,衬得夏至眉目如画,身材纤细苗条。

小姑娘长的是真好看,不过这身打扮,全身上下没有一件头面首饰,这显然不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只怕家境非常非常普通。这样的人家,男孩子读书只怕都困难,又怎么会让女孩子读书呢。

可如果不是书读了不少,又怎么知道纸上谈兵这个典故的?

田括对夏至的身份疑惑了。

“没怎么读过,只是偶然听人说的,就记住了。”夏至一语带过,就告诉田括,“我叫夏至,这是我老叔夏云龙。”少年虽然样子显得轻佻了一些,但是经过交谈,不仅没什么城府,还颇有几分性情。他肯带他们来找李山长,为人还很热心。而且,这个人他还有点儿好玩。

所以,夏至也就痛快地告诉了田括她和小黑鱼儿的名字。

田括就乐了,心里更加喜欢夏至。他带着夏至和小黑鱼儿又穿过一层院落,一面问夏至:“夏至,你们找李山长有什么事?”

这件事,夏至不能告诉田括。她也不想跟田括编个假的,所以就没说话。

田括瞧了夏至一眼:“什么事,跟我说说。我保证李山长能答应你们。”

这句话对夏至颇有诱惑力,她就看了田括一眼。田括很期待地回视夏至,就等着夏至把实话告诉他。夏至想了想,还是决定不说出来。

“我只想跟李山长说。”家丑不可外扬,虽然跟李山长是没法子隐瞒了,但是夏至暂时还不想扩大影响。

“哎呦,那是秘密啦。”田括就笑,抬手摸着下巴,他更想知道这两个小孩找他姑丈到底是为了什么了。

“也不算。但还是只跟李山长说比较好。”夏至就道。

“夏至你这么说,我还真就不好问了呢。”田括的桃花眼又乱飞起来,心里盘算着等一会夏至他们跟他姑丈谈完了,他就去谈谈他姑丈的口风。

这两个孩子能有什么事找他姑丈呢,还真是想不出啊。

“不好问什么?”随着一声低沉的问话,一个青衫的少年拦在了田括的面前。

田括正在想心思,被突然出现的少年吓了一跳。他抬起眼来,才看清楚少年是谁。

“凤凰,你怎么突然跳出来了?你不是走了吗?”

“我哪里走了,我一直在等你。”青衫少年没好气地,他话说了一半就顿住了,因为看见田括身后的两个孩子。

夏至和小黑鱼儿都露出吃惊的表情来。

“李夏!”小黑鱼儿先反应过来,高高兴兴地叫了一声,就扑了过去。

“哎呦,老叔,你们咋来了!”李夏忙接住小黑鱼儿。因为小黑鱼儿手里还牵了大青。,大青看见李夏也认出来了。他很兴奋,也跟着往前扑。李夏接住了小黑鱼儿,又被大青猛力地一带,好不容易才站稳了。

“老叔?”田括呆了一呆,“凤凰,他俩真是你家亲戚啊!”

李夏没搭理田括,他走过来跟夏至说话:“十六,你们啥时候来的?咋知道上这来找我?”

上次三个人在临水镇上分手,李夏给两人留的府城的地址是聚贤在府城的总店。所以他没有想到,夏至和小黑鱼儿能找到书院来。

“我们不知道你在这里。”夏至笑着回答。

“哦。”李夏顿时明白过来,又看了一眼田括,然后才问夏至,“十六,你和老叔过来是闲逛逛,还是有啥事。…走,咱们屋里说去。”

这么说着话,他就抱着小黑鱼儿率先往旁边厢房里走。

“原来你叫十六。”田括笑着跟夏至说。

“是我的小名。”夏至只得说道。

李夏就转过头来,朝田括瞪了一眼。“甜瓜,山长找了你半晌,你还不快去,可小心山长夫人知道了。”

“死凤凰,你不说,姑姑怎么会知道。”田括愤愤地,随即脸上露出纠结的神色。他没纠结多久,就跺了跺脚,转身往上房去了,临走之前还嘱咐夏至,“十六,你们别急着走,等我回来陪你们说话。”

李夏瞧着田括进了上房,嘴角若有若无地露出一丝笑意来,然后忙招呼夏至进了厢房。厢房里临窗摆着一张贵妃榻,旁边还有书桌椅子,上面整齐地摆着文房四宝,除此之外,就都是高高的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书卷。

“这是山长的小书房。”李夏让夏至和小黑鱼儿在榻上坐下,然后就叫了小厮端了茶水和点心进来,让夏至和小黑鱼儿吃。

等两个孩子都喝了些茶,李夏才又问他们:“什么时候来的府城,怎么来了书院,可有什么事?”

夏至都简略地答了,并告诉李夏,她是有事来找李山长。

“你们找他?是什么事,能跟我说吗?一般的事,我就能给你们做主。”李夏立刻说道。

方才田括说了类似的话,李夏的语气更为笃定和自信。

“李夏,你在这里念书?还是管事?”夏至就问。

“我在这里念书。一般的事我不管,但是你们的事,我可以管。”李夏就说道。

“那我还是找山长吧。”夏至想了想,就问李夏,“这里先生发薪水的事,是李山长负责吗?”

李夏没回答,反而问夏至:“十六,你们是来讨要薪水的?书院从来不会拖欠先生们的薪水。你们…你们家里有人在这里做先生?”

“嗯。”夏至点头,“是的,不过我们不是讨要薪水。我想跟山长要求一件事,请他不要预支薪水给…我爹。”

“这…”李夏立刻听出这里面必定是有故事的。“十六,到底是怎么回事,能跟我说说吗?放心,我一定会为你们保密。你们的要求,我也可以去跟山长说,要他答应。”

夏至略微犹豫。

小黑鱼儿挺开心,因为遇见了李夏。“十六,就跟李夏说了吧。李夏不是外人。”

李夏的脸上就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十六,老叔都这么信我,你不信我吗?”

她不信李夏吗?李夏比同龄人要沉稳许多,她相信他待他们是诚挚的。

事情说来话长,夏至只能简短截说。李夏还是听的睁大了眼睛。“竟然有这样的事!”

(未完待续。)

第 91 章 第九十二章 釜底抽薪

求月票,求进月票榜前十

****

夏至和小黑鱼儿都冲李夏点头,用眼神告诉他,这样的事真的有。李夏再看夏至的眼神就有些不一样。

夏至自然发觉,她微微挑了挑眉:“李夏,你那是啥眼神?我告诉你这些,可不是为了让你同情我。”

李夏略一愣怔,立刻就明白了夏至的意思。夏至这小姑娘有志气的很,不喜欢也不需要人的同情。他不想让夏至生气甚至讨厌他,立刻就收敛了方才的眼神,朝夏至微笑拱手:“对不起,十六,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

夏至就摆了摆手,示意李夏不用再解释。李夏方才看她的目光中固然有同情,但更多的是愤慨。李夏很为她不平。

事情都跟李夏说了,夏至就问他:“李夏,你说,如果我把这些事跟山长说说,山长会不会同情我们,答应我的要求?”

这话似乎问的有些矛盾。方才她还不要李夏的同情,现在却担心是否会得到李山长的同情。但是李夏并不觉得矛盾,他明白,夏至之所以不要他的同情,是因为把他当做了朋友、自己人的缘故。

他略微沉吟,才跟夏至说道:“你父亲的事情,我从来没听山长提起过。书院里也没有类似的风声。我想,山长应该是不知道。”

夏至点头:“我爹应该不会说实话。”夏秀才筹银子是为了给田大宝买媳妇,但这里面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他预支薪水和借钱的时候,应该另外编了更为合适的名目。但是夏秀才究竟用的是什么名目,夏至说不出来,她也猜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