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的第一天,天还没亮,夏至听见堂屋一阵细微的悉悉索索,她立刻就睁开了眼睛。天还黑沉沉的,一点儿亮光都没有。可是旁边孙兰儿的被窝已经空了。

孙兰儿已经起来,并且在堂屋开始烧火做饭了。

夏至轻手轻脚地起身,没有惊动睡在另一边凉席上,肚皮上搭着条薄被的小黑鱼儿。她走到堂屋来,就看见大丫正在灶下烧火,孙兰儿已经将煮好的饭从锅里盛出来了。

“十六,咋没再多睡会?”看见夏至出来,孙兰儿就笑着小声说。

“醒了,睡不着了。兰子姐,你起来了咋不叫我?”夏至说道。

“我起的早,你多睡会呗。做饭也不用你。”孙兰儿理所当然地,“赶紧去洗把脸吧,我都给你把水预备出来了。别从井里打水,凉。”

“哎。”夏至答应一声,就往外走。

这个时候,田氏、二丫、夏桥和小树儿也都起来了。大家谁都没有高声,也没有点蜡烛,只借着微弱的天光默默地行~事,还没到地里,就已经有抢收的紧张气氛了。

等夏至快手快脚地洗漱好了,小黑鱼儿也起来了。他昨天晚上过来睡,今天也要跟夏至一起去收麦。

小黑鱼儿能够自理,三把两把地就把脸给洗了,然后也不用毛巾擦,而是甩甩头,就打算那么自然干了。夏至在旁边忍不住笑,觉得小黑鱼儿甩头的样子,分明就像一只毛茸茸的小狗崽。

当然了,她可不会把这个想法告诉小黑鱼儿。

夏至硬是将小黑鱼儿抓过来,重新用香胰子给他仔细地洗了手脸,然后用自己的毛巾擦干净。庄户人家像小黑鱼儿这样的皮孩子,往往个人卫生都不太好。

但小黑鱼儿是个例外,不是因为他特别爱干净,而是夏老太太爱干净,每天都必须将小儿子给打理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才行。只要小黑鱼儿身上脏一点点儿,夏老太太就看不下去,必须立刻收拾。

小黑鱼儿在夏至这,夏至自然也仔细地帮他收拾。因为这一点,夏老太太就对夏至非常有好感。

夏至家今天的早饭是高粱米水饭,凉拌豆腐,还有夏至腌制的两样小菜。这边饭菜摆上了桌,小树儿已经去隔壁孙家将孙老五请了过来。

夏至要请短工帮忙收麦,最后就请了孙老五和孙兰儿父女两个,这也是为什么孙兰儿昨天夜里就睡在夏至这的缘故。

夏至要请人,孙老五要带着孙兰儿趁麦收的时候打短工赚钱。虽然不待见孙王氏,并且遇见到了会有些麻烦事,但夏至还是做主请了这父女两人。

主要为的是孙兰儿。给谁家干活都是干,可给她这边干活,夏至可以保证会让孙兰儿更自在些,有更好的待遇。

对于夏至请孙兰儿父子来做短工这件事,田氏是支持的。她现在跟孙王氏来往更密切了。孙王氏那边自然也没有任何异议。

请孙老五和孙兰儿干活,夏至也不吃亏。虽然孙王氏讨嫌,但孙老五干活可是把好手,而且还非常实诚。孙兰儿那就更不用说了,给夏至家干活,她愿意出力。

吃过了早饭,大家就披星戴月地出发了。

只有田氏一个人留在家里,她负责做饭,其余众人除了小黑鱼儿之外,都是一人一把镰刀。大丫和二丫在家里也没收过麦子。田老头家虽然买了地,但靠山屯儿的地薄,种不了麦子,只能种高粱、苞米和地瓜这些。

虽然没收过麦子,但姐妹俩无论如何都要求帮忙。没做过,他们可以学。她们会用镰刀。在家里的时候,给猪割草,下地割高粱、割苞米这些活,他们都已经做的很熟练了。

这姐妹俩无论别的方面如何,干活方面还真是两把好手,而且也不偷奸耍滑。

这阵子的相处,姐妹俩虽然还有些拘谨,但似乎是发现夏至不喜欢她们明显献媚讨好的样子,所以姐妹俩就收敛了许多。而夏至虽然对她们还是淡淡的,却已经比刚来的时候好了很多了。

当然,这是姐妹俩主观的观感。

这么浩浩荡荡的一大群人,虽然成年劳力只有一个孙老五,次成年劳力是夏桥和孙兰儿。这一路上,就遇到不少也是下地收麦子的。看到夏至家这个排场,众人都善意地笑。

等夏至他们赶到地里的时候,就看见地头上已经站了好几个人了。

夏老爷子、夏三叔一众人比他们早到了这么一会,正在地头商量着要这个麦子要怎么个收法。

夏至带着众人走过去。

“刚才看见看见你们也收拾了要来,就没招呼你们。”夏老爷子跟夏至解释了一句,然后还跟孙老五打了个招呼,“老五啊,这可多劳动你了。”

虽然是花钱雇的短工,但是乡里乡亲的,必要的尊重还是有的。这是夏老爷子做人的谦逊和周到之处。

孙老五就喊大叔,然后憨憨地笑。

腊月和小夏林也跟下地来了。小夏林是自己要来玩,腊月却是手里拿着镰刀,和夏至一样,她也要下地割麦子。

两个孩子看见夏至,就都凑了过来。

那边就有两个半大的小子朝夏至这边笑,那是腊月的两个表兄弟,跟夏桥差不多的年纪,这次跟着他们爹娘过来,帮着姑姑家收麦子。

夏三婶的娘家,这次总共来了七个人。夏三婶的老爹陈老爷子亲自带队,将正当壮年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媳妇都带来了,最大的两个孙子也跟来了。

这个阵容,那是相当“豪华”了。说起来,夏三婶的娘家也是山里的,但那边山里的条件比靠山屯儿好。

夏三婶家里虽然地也少,但是果树多,另外家里面每年靠卖山货,也能卖不少的钱,日子过的相当不错。

今天看她娘家来人帮收麦这个气势,陈家人还是挺心疼闺女的。

陈老爷子一家是昨天傍晚到的,夏至自然都跟他们见过了。大家伙商量的结果,是先收夏老爷子的十亩麦子。

这主要是陈家老爷子提出来的,夏三叔当然不反对,夏至这边更没意见。夏老爷子也没推辞,这种事推辞也没意思,反而显得矫情。

大家伙加在一起,一共将近二十口人,虽然其中孩子占了一半,可全部在地里铺开了,一人一把镰刀,那情形还是颇为壮观的。

天还没亮,大家借着微弱的天光,就都挥起了镰刀开始收割麦子。

夏至跟哥哥夏桥挨着,这是夏桥安排的,是要照顾和带着妹妹的意思。一旦夏至有些落后,夏桥的镰刀就会越界而来,帮夏至割上一部分,等夏至跟上来,夏桥才回去割他自己的。

大丫和二丫两个,却都跟着孙兰儿。孙兰儿教了她们怎么割麦子,这姐妹两个学的很快。二丫略差一些,但是大丫已经快要能追上孙兰儿了。

孙老五闷声不吭地却是抢在了最头里,就连夏三叔和他的两个舅子,也都落在孙老五的后面。而且孙老五干活还很干净利落,他割过的就没有被漏下的麦子。

夏老爷子也是个恨活计的人,但毕竟年纪大了,跟年轻人没法比。而且,他还要照顾着他的老兄弟陈老爷子。

要是他抢在前头了,陈老爷子必定不肯落后的。老亲家大老远地把家里的壮劳力都给带来了。这份情谊那是沉甸甸的。夏老爷子可不能让老兄弟累坏了。

这不,他正停下来,和陈老爷子站在一处抽旱烟,喘口气。

“老五是真能干,我们整个村子里,他是数得上的了。”夏老爷子看着孙老五的背影,跟陈老爷子夸奖道。

“是个好庄稼把式。”陈老爷子点头,他当然也是识货的。“可惜,好汉没好妻啊。”

(未完待续。)

第 196 章 第一百九十七章 抢收(二)

夏至路过夏老爷子和陈家老爷子附近,就听见了陈家老爷子这句话。不过,两个老爷子很快就注意到她和夏桥割麦过来了,立刻默契地终止了话题。

陈老爷子笑呵呵地跟夏老爷子夸夏桥和夏至,说别看两个孩子长的白白静静的,看着不像庄户人家的孩子,却都很能干。

夏老爷子笑眯眯的,心中是很得意,但是嘴上却不肯承认。他就夸陈家老爷子的两个孙子,说那两个才是真的能干,而且长的结实。

这一点上,夏老爷子还是挺羡慕陈家老爷子的。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的几个儿孙长的都属于瘦削形,即便是小时候也只顾抽条,不往胖里长。只有小夏林是个例外。

而现在看来,小夏林这个例外,还是因为他姥家那边骨血的缘故了。

陈老爷子就哈哈大笑:“老哥哥,你这不能怪孩子们呐。你可不就是自小就瘦吗,吃多少都长不胖。”

夏老爷子嘿嘿笑了两声。

从旁边经过,将这些话都听见了的夏桥和夏至都忍不住笑了。

“水来了,水来了。”这个时候,就听见小黑鱼儿清亮的嗓子在地头喊了起来。

大家从天没亮就来割麦子,如今早就日上三竿。割麦子耗费体力,又是伏天,大家出的汗多,很快就喝光了带来的水。

然后,地里唯二的两个小闲人小黑鱼儿和小夏林就被打发回家提水去了。

庄户人家的规矩,家里是没有闲人的。小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帮着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小黑鱼儿在地头喊了两嗓子,就和小夏林一起拎着水罐子走进地里来。小夏林拎着水罐子先给夏老爷子和陈家老爷子。小黑鱼儿则把水罐子拎到了夏至身边。

“十六,歇歇吧。”小黑鱼儿招呼夏至,一面就放下水罐子,倒了满满的一碗水递给走过来的夏至。

夏至也没客气,接过水碗就喝。水入口清凉,还有些甜丝丝的。“老叔,你在水里加糖啦?”夏至就问。

“嗯呐。”小黑鱼儿点头,然后还问夏至,“好喝不,我让你奶多给加了点儿糖。还是咱上回买回来的呢。”

“好喝。”夏至点头,将一碗水都喝了,觉得浑身上下每个毛孔里都舒畅的不得了。她又问小黑鱼儿,“老叔,你喝水了没有?”

“我在家就喝了。十六,你再多喝一碗。你出了不少汗。”小黑鱼儿很体贴关心夏至。

“先不喝了,这就够了。”夏至说着,就将水碗递给夏桥,然后又招呼不远处的孙兰儿、大丫和二丫过来喝水。

“十六,先歇口气。”小黑鱼儿就不管水罐子了,他带着大青陪着夏至拣了一块空地坐下来。“十六,刚才我回家,你奶说了,要是累了,就让你回家去。这老些人,用不着你割麦子。”

夏至如今是家里除了小黑鱼儿之外,另外一个受到特殊优待的孩子。她知道,如果她不愿意来割麦子,谁都不会说让人她来,就是最喜欢勤快人、恨活计的夏老爷子都不会说她什么。

但是夏至还是主动来了。

割麦子这活计是苦了些,累了些,但苦和累,也是一种经历啊。大太阳地下挥汗如雨什么的,这也是另类的一种享受。

反正割麦子也就这几天的事。

小黑鱼儿看夏至笑呵呵地啥也没说,就又说道:“你奶还让你回家帮做饭呢。”

“哦,”夏至这才点头,“那一会我早点儿回去。”

“嗯。”小黑鱼儿就很高兴,“做晚饭咱一块儿来送饭。”

“那一定的。”夏至笑。

夏桥,孙兰儿、大丫和二丫都过来喝水,也跟着歇口气儿。大家的衣裳都汗湿~了,脸上也都是汗。不过没人喊苦喊累,大家伙都笑呵呵的。

再看远近其他地里面收麦的庄稼人,也都是如此。

今年的麦子丰收。收获的季节,越是累大家心里越是欢唱。而且,一大群人一起干活,似乎也就没那么苦和累了,大家伙还标着劲儿,干的更加有劲头儿。

略歇了一会,夏至就让小黑鱼儿领着大青和小夏林去荫凉地方抓蚂蚱玩,然后他们又开始割麦子。

割麦子这个活计,壮劳力一天最多能割一亩地。他们这群~干活的人里头,孙老五、夏三叔,陈家大舅和二舅用全力,一天都能割上一亩地,至于其他的人,那就不行了。

将近晌午的时候,夏至抬头看了看进度,就在心里默默地算计了一下。这个时候,小黑鱼儿就跑过来,催着夏至回家。

晌午,也是割麦子的人一天中最苦最累的时候了。

夏至就走到夏老爷子跟前,和夏老爷子说了一声。

夏老爷子当然没有别的话,就嘱咐夏至:“赶紧回去吧。回来再带点儿水来。今天热啊,水都不够喝。”

夏至答应了,就问夏老爷子:“爷,你估计咱这麦子,大概几天能收完?”

夏老爷子心里早就在计算这件事了。“要照这么干下去,四天工夫就差不多了。十六,回去跟你奶说,这饭菜一定得顶上去,别怕花钱,你看大家伙这活干的,都挺卖力啊。”

“那肯定的。”夏至笑着点头,“爷,我说你也是爱操心。我奶比你还知道心疼人呢,这话都不用你嘱咐。”

她这话音落地,陈家老爷子就哈哈笑了。“十六说的对啊,老哥哥,你总是这样。我老嫂子多周到的个人,你还总跟着瞎操心。”

夏老爷子呵呵地笑。

陈老爷子也笑,却多看了夏至一眼。夏老爷子别看平时说话挺温和的,其实私底下是个暴脾气。家里面从夏老太太算起,就没人敢跟他开玩笑,包括最受宠爱的小黑鱼儿在内。

可刚才看夏至是怎么跟夏老爷子说话的!

这也就是夏至了。看来,夏家如今最受宠的,是这个小丫头了。不过,这孩子是怪机灵讨喜的,怪不得人稀罕她。

夏至带着小黑鱼儿,夏林就先往家里来,他们身后还跟着大青。三个孩子的头上都戴了草帽,大青热的把舌头吐出来老长。

回到家里,夏老太太和田氏已经将馒头给蒸好了。今天蒸的是两和面的馒头,白面加苞米面。这种馒头特别顶饿,而且还挺香的。

夏老太太做面食是一把好手,馒头蒸出来宣腾腾的,还是非常漂亮的浅黄色。

除了馒头,夏老太太和田氏还熬了一大锅的绿豆粥,这是解暑和解渴的。

“十六回来了,”看到夏至带着两个孩子回来,夏老太太擦了擦手,笑着招呼她,“十六啊,把你腌的那小咸菜多切出一些来,大家伙都特别爱吃,还下饭。”

“哎。”夏至痛快地答应了,又将夏老爷子话转告了一番。

夏老太太对夏老爷子的话那可是非常看重的。她有些犯难地告诉夏至,本来她今天是打算买干豆腐炒的,但是麦收时节,人家做干豆腐的人家为了收麦子,就比平时走的少了,有的人家还干脆就不做了。

可是买干豆腐的人却多了,因为这东西卷点儿大葱就能下饭,还挺香的。夏老太太晚了一步,就没买着干豆腐,心里就很担心会被夏老爷子责怪。

“没干豆腐咱就做别的呗。”夏至笑道。下地干活这几天,伙食一定要跟上去,但主要还是主食。这个时候,是不能吃大鱼大~肉的。吃了大鱼大~肉,下地干活反而会没有力气。

“奶,我那不是卤了些豆干吗,干脆都炒了吧?”夏至提议。

卤豆干是足可以代替干豆腐的,不论是从哪方面讲都是这样。

“那敢情好。”夏老太太一颗心落了地,“明天一大早我就得把干豆腐买了。”

“奶,你抢不过那些人啊。买不着就算了吧,要不然等我三叔回来,让他跟人家去定几斤也行。”

“对,让你三叔去定。”夏老太太立刻点头,“十六,豆干咱加点儿啥一起炒不?”

“就加芹菜呗。”

祖孙两个三言两语地把事情定了下来,就把田氏给冷落在一边了。田氏心里很不自在,但确实是插不上话,只能闷闷不乐。若是以前,她恐怕撂手就走了,但是现在她可没了这么做的底气。

夏老太太摘了芹菜,又切了豆干,香喷喷地炒了一大锅。夏至这会工夫也将小咸菜都切好了,又拿香油、花椒、醋等调了味,还没吃,就能闻见诱人的香气来了。

对于夏至特别会做菜,而且还总是别人夸奖这件事,田氏似乎有些吃味。她在也一边就低低的声音吐槽:“啥菜搁那老些香油能不好吃啊。”

似乎是夏至腌制的小菜之所以好吃,都是因为后来加了香油调味的缘故。

夏至听见了,却只当没听见。她腌制小菜的手艺那可是多年磨练出来的,就算是不加香油也同样是好滋味。但她就是喜欢加香油。

她加的起,也喜欢加,就让田氏自己生气去吧。

这边饭菜都做得了,馒头用布裹着放装了两大篮子,炒菜装了一个三层的大提盒,小咸菜另外放,还有绿豆粥,则是装了两个大罐子。

这老些东西,夏至三个孩子可拿不到地里去。

“娘,正好你也跟我们上地里看看去。”夏至将两个绿豆粥的大罐子交给田氏。

“我?”田氏没想到,她也要下地。她到夏家这几年,不仅一次都没下过地干活,甚至连家里的地在哪里她都不知道呢。

“是啊,娘,你不想去地里看看啊。今年的麦子可长的挺好。”夏至温和的语气说着商量的话,但看着田氏的眼神却并不是那么回事。

田氏抿了抿嘴,最后还是提起了罐子。

“我也跟你们一起去。”夏老太太收拾利落了,只把大门一合,根本就不上锁,她也提了个篮子要一起往地里去。

这下子,田氏就更没话可说了。

一路上,夏至就碰见几户也是往地里送饭的。大家都很亲切地打招呼。看到田氏竟然也提着罐子往地里去,众人无不露出纳罕的表情来。

庄户人家不大能遮掩自己的好奇心,有的就自认拐弯抹角,其实很直接地问了出来,怎么秀才娘子也下地了呢。

“我下地看看…,孩子们都在地里。”田氏笑的有些僵硬。

“收麦子啊,家里哪有闲人。没看我奶都来了。”夏至笑眯眯地跟众人说话。

众人就说夏老太太好,又说夏家日子过的兴旺。“就你们家地里人多,估计你们家都最先收完。”

到了地头,小黑鱼儿就扯开嗓子喊开饭了。夏林也跟着凑热闹喊,然后大青也汪汪地一阵狂叫。

夏老爷子带着众人从地里走出来,大家用夏至带来的水胡乱洗了洗手,就围成一圈席地而坐。夏至帮着夏老太太和田氏将饭菜都拿出来。

“大老远就闻见香味了。”陈家老爷子笑道,“老嫂子,劳动你给我们送饭了。”

“你们才劳累,我这都不算啥。”夏老太太就笑道。

都累了半天,吃饭的时候就大家也没假客气,尤其是壮劳力们,简直是狼吞虎咽的。大丫和二丫也没在瞧着谁的眼色,也都吃的挺香。

夏老爷子最为细心:“咋不是干豆腐,是豆干?”

“干豆腐卖光了呗,这个时候。爷,我卤的豆干好吃不?”夏至就说。

“好吃。”夏老爷子笑呵呵的,也不提什么干豆腐的事了。

夏老太太就感激地看了夏至一眼,然后他还没忘记嘱咐夏三叔,让他抽空去卖干豆腐的人家定几斤干豆腐。

“这时候,人家估计也忙着收麦子,还不一定做不做干豆腐了。干啥非得买干豆腐,大葱蘸大酱就挺好。干活的时候,就大葱蘸大酱最爽快。”陈家老爷子就说。

“她们爱做啥菜就做啥菜,咱不管她们。”夏老爷子就跟陈老爷子说。

吃过了晌午饭,夏至帮着把东西都送回家,又回到地里。这个时候,夏老爷子那边就安排了人手出来,开始往场地上运麦子。

陈家老爷子不仅带了人手过来,他们还赶了车过来。两头骡子拉的大马车,一趟就能运上将近千斤的麦子。

夏老爷子看着进度快,心情格外舒畅。“老兄弟,多亏了你啊。”(未完待续。)

第 197 章 第一百九十八章 齐心协力

“咱们老哥们,还说这些客套话干啥。”陈家老爷子笑,他负责来回赶车,夏三叔和陈家两个孙子负责押车卸车。小树儿也跟了去,这是夏老爷子心疼他年纪小,让他跟着车来回跑,也是不做闲人的意思。

小树儿虽然也拿了镰刀跟大家割麦子,但他才九岁,远远比不上夏至能干。至于为什么这样也要让他来,这个象征的意义,要大于实际上的意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是要他自小就养成勤劳和爱惜物力的习惯。夏家的家教如此,大多数的庄户人家也是这样的。

而将麦子送到场地上晾晒之后,就可以用磙子压出麦粒来,然后就是扬场,将干净的麦粒装袋。

这一整套程序下来,麦子才算真正收到家里了。

小黑鱼儿一直在地里,他也不怕晒,大家让他回家他不回去,让他随便去哪里玩,他也不肯去。他就围着夏至转,看夏至出汗了,他就拿了个帕子出来给夏至擦汗。夏至说不用擦,因为刚擦干净,马上又会流汗了。小黑鱼儿就用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大叶子给夏至扇风。

然后,他还带着小夏林一趟一趟地给往地里送水,送绿豆汤。他竟是不嫌这麦子地里扎脚。

当小黑鱼儿围着夏至转的时候,大家伙瞧见了就都笑。小黑鱼儿这么着,还挺耽误夏至干活的进度的。也就是有夏桥和孙兰儿帮忙,所以夏至才没有落后。孙兰儿在教会了大丫和二丫之后,就换到夏至身边了,心里打的自然是照顾夏至的主意。

“十六啊,要不然你就带你老叔回家吧。”夏老爷子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是啊,十六,咱回家呗。”小黑鱼儿仰着脸看着夏至。夏至干这么累的活,小黑鱼儿可心疼了。他还抢夏至的镰刀,想替夏至割麦子来着。奈何他才七岁,这活计他实在干不来。

“爷,我没事。”夏至咧嘴笑道。

夏老爷子笑着摇摇头,因为夏至肯吃苦,他心里头对夏至的疼爱又深了一层。

夏桥和孙兰儿也让夏至回家去。

“你帮着咱奶和咱娘做饭去吧。她们俩恐怕干不过来。我多干点儿,就把你的份儿带出来了。”夏桥从来都是心疼照顾妹妹的,以前下地干活他都是这样。

孙兰儿在旁边也点头,表示她手脚再利落些,就能帮着把夏至的份儿割出来。

那边大丫和二丫听见了,也都跟着附和。

夏至不肯应,她还告诉大丫和二丫,她们第一次割麦子,或许需要慢慢适应,也不用着急一定要跟上大家伙。“你们俩在这,已经帮了不少忙了。”

大丫和二丫都忙说着是她们应该做的。

陈家老爷子赶着马车,又拉走了满满一车的麦子。夏老爷子看着大家都很累,就招呼大家伙暂时歇一口气,喝口水。

夏至喝了一碗水,就和小黑鱼儿走到夏老爷子身边说话。

“爷,我看咱家也该拴辆大车。”夏至就跟夏老爷子说。刚才夏老爷子感慨有多亏有陈家老爷子带着人来帮忙,而且还多亏陈家老爷子带了大车来的那些话,夏至都听见了。

还有夏老爷子看大车一下子拉了那么多麦子时的热切眼神,夏至也看在了眼睛里。

往年收庄稼的时候,没有大车,夏家都是用平板车的。平板车一次只能运及三两百斤,而且还是人力拉车,一天下来,将人累的够呛,可却远远比不上大车的效率。

今年是多亏有陈家老爷子这些人带了大车来帮忙,要不然,夏桥也得拉车。割麦子还罢了,夏桥拉车实在是有些勉强。

夏桥才十四岁,身量还没有长成。这个时候做拉车这样的活计,很可能会影响他的正常发育。夏至看见过一些庄稼汉子,就是因为太早做不合适的重活,结果就驼了背,更严重的,还有落下病根,到老来非常受罪的。

夏至如果是手里没钱就算了,她手里有钱,就不忍心看着夏桥去受这样的苦。

拴了大车,不仅可以解放家里的人力,还可以大大的提高劳动效率。夏至觉得这笔账是划算的,所以就过来跟夏老爷子商量。

夏老爷子还真没想过拴车的事,不过经夏至这么一提,他难免也有些心动。

“拴辆大车就是好,不过可不是简单的事。”夏老爷子就一件件地跟夏至解释。要拴一辆大车,首先就要买牲口,然后还得买木板车,因为家里的平板车比较小并不适合用牲口拉车。买牲口和木板车,再加上车上需要的一些零碎,这加起来,就得十几两银子。

另外,牲口买了回来,也得有人精心照看着。还有牲口吃的粮食,也是一笔开销。

“爷,那咱三家合起伙来拴一辆大车,你看行不行?”夏至想了想,就跟夏老爷子商量。

如果说一家出钱栓车经济压力比较大,那么他们一家,夏老爷子一家,再加上夏三叔一家,他们三家合起来,经济压力就一分为三。而大家轮换着照顾大牲口,这人手方面的问题也就不用担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