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姑看了一眼夏老爷子,又看了一眼夏老太太,心里头立刻就明白了。

夏二叔和夏二婶应该确实有这样的想法,而夏老爷子对这一点说知道的。

夏老爷子想了想就对夏大姑说:“你那个大伯子是啥样的人我早就品出来了。现在你二哥回乡下了,背后也没有啥有钱的大靠山让他们借光。他们要是返回了,就把亲给退了吧。”

夏老爷子不愿意强人所难。毕竟婚姻大事要的是双方你情我愿的。再有一件,夏老爷子有有他的骄傲。

“你二哥和你二嫂没啥出息,可咱们老夏家的孙子那也不愁定不上媳妇。”

“那是,那是。”夏大姑赶忙笑着点头,然后又看了一眼夏至。

夏至明白,这是夏大姑想让她说几句话。

“爷,你二上就给定了,我二叔和我二婶能乐意?再者说了,当初定亲的时候是玉环家想借光,他们也借着光了。现在借不着光,用不着我二叔了,就打算退亲。啥事都依着他们的意思来,他们当他们是谁啊?”

大家伙就都看夏至。

夏至的意思,竟是支持夏柱娶郭玉环的!

夏老爷子就跟夏至说:“人家不乐意,做了亲往后也麻烦。他们是那样的人,咱们不是。咱们不跟他们一般见识。”

其实夏老爷子对夏二叔和夏二婶的打算心里明镜儿似的。郭喜两口子只有郭玉环一个闺女,往后也不可能再生养了。夏柱跟郭玉环成亲之后,郭喜的家财就都落到夏柱的手里了。

虽然正如夏至所说的,当时夏二叔和郭喜给儿女定亲,都存了要占对方便宜的心思。但事到如今,以夏老爷子的为人,是做不到跟郭喜家勉强做亲的。

而在这一点上,夏至就跟夏老爷子有了分歧。她的想法比较实际。夏柱和郭玉环已经定亲了,少男少女也没有别的心上人。郭喜和夏二叔这两个人,还是很相配的一对亲家吗。

夏大姑往窗外看了一眼。她之前特意把郭姑父打发出去,就是因为事关郭喜,有郭姑父在大家伙说话不方便。

对于夏柱和郭玉环的亲事,夏大姑也有自己的想法。“爹,我看十六说的也挺有道理的。”

“啊?”夏老爷子愣了愣,“你们啊,别总惯着老二了。”

“爷,这不是惯着我二叔。我二叔的想头咱们大家伙都知道。可玉环的爹娘也不是省油的灯啊。就算是说到他们家的家财,其实也没多少,往后也不是我二叔的,那肯定是二柱和玉环他们俩的后代的。”

从这方面来说,两家谁也没占便宜,谁也没吃亏。

“我看玉环家绝不会退亲,我二叔和二婶肯定也不乐意。爷,你的想法有些古板了。这件事啊,咱们顺其自然就挺好。”夏至笑呵呵地说。

夏老爷子就笑了:“我孙女这是连我也管上了。”

“爷,那我可不敢。”夏至笑。

“你有啥不敢的。”夏老爷子呵呵地笑。说起来,虽然大儿子和二儿子很多地方都不如他的意,但是这么多年以来,他说什么,夏秀才和夏二叔还真没反驳过,更别说指出他哪里不对、古板了。

自己这个孙女的胆子是真大,也是真有主意、有想法。

“或许吧,”夏老爷子反思了一下自己,然后就问夏大姑,“这件事你和长生他爹是咋想的?”

“他大伯跟你女婿抱怨是抱怨,过后还让我们帮着说和,让给二柱和玉环早点儿把亲事给办了。”

郭喜的想法是,亲事办完了,夏家人也好出力让他回到府城,从此以后继续安安生生地做生意过日子。

“我和你女婿也商量了。都定亲了,当时他们两家好的跟一家似的,后来落难又是咱们家收留的他们。他们要退亲那也是亏心。他大伯那是占便宜没够的人,依着他,这天下啥都是他的了。成亲就成亲,两家都不亏。”

夏老爷子听了,就想了一会,然后做出了决定:“他们爱咋办就咋办吧。”

夏大姑就又看向夏至。

夏至笑眯眯地点头:“我看行。”

那么这件事的大方向就算是定下来了。

“我看玉环一家三口在大兴庄待着也不是长久的事。不是我们不乐意收留他们了,是他们自己过不了庄户人家的日子。”夏至又说。

夏大姑会意地笑:“你们不用细说,我都能猜着。”郭喜那一家三口都是肩不能挑手不能拿的,做事还拈轻怕重,而夏家人又不可能把他们当大~爷似的伺候。

别说夏家人了,谁家也不可能把他们当大~爷似的给供起来。

所以,还是早点儿让郭喜一家三口回府城来比较好。

“这定亲吧,将来是怕出啥岔子。要不就先成亲,等俩孩子再大一点儿再圆房。”夏大姑就提议道。

这个建议也只有夏大姑提。夏至是想到了这里,然而她怕说出来吓着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

“长生他爹也这么想?”夏老爷子又问。老爷子别的不担心,就是担心郭姑父有别的想法,这件事处理不好再影响了夏大姑和郭姑父两口子的感情。

“我和他都商量好了。他还能有啥别的想法。你女婿那个人不是十全十美,他是本分人。”夏大姑就说道。

有些话就不好说的太露骨了。

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都点头。然后大家伙就商量要什么时候给夏柱和郭玉环办亲事。

当着大闺女的面,夏老爷子也不给二儿子遮羞了。“他们是乐意越早越好,还打算让我给掏钱办事情。嘿!”

夏至就说:“办可以办,咱给贴补点儿。不过他们赶上这个时候了,那就只能俭省点儿,别想着大排场。”

夏大姑就点了点头。

夏老爷子想了想,也点了头。他再次觉得,有些事情上夏至比他更为有决断。作为一家之主,他有时候就是太心软,不够果断。

至于成亲的时间,夏至和夏大姑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她们都没说话。这家事,还得夏老爷子还拿主意。

夏老爷子就说等春天种完地之后。虽然说庄户人家在春种秋收之间都没闲日子,但春夏之交还是能腾出几天的。而且既然已经打算简办,那就更不耽误工夫了。

“给他们办完了亲事,估摸着二柱就得搬到府城来住了。”夏至就说。

夏二叔和夏二婶一定会坚持这一点儿,弄不好他们还想跟着一起来呢。

夏老爷子叹了一口气:“那些咱就不管了。他们几口人自己商量着来吧。”

夏大姑就笑了,事情就这样决定了下来。然后夏大姑才找了郭姑父来。郭姑父知道夏家人商量的结果,他也没有任何异议。

到了晚间,夏大姑和郭姑父家里就摆了几桌酒席。这是北镇府办事情的风俗,提前一天的晚上要办了小宴席,请各种帮忙主事的人,大家在桌面上还可以把明天的流程再确定一下,确保不会出任何的纰漏。

吃过了饭,天色已经有些晚了。

夏大姑就想留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住下来。“…这老些年了,咋请你们二老你们二老都不来。好不容易来一回,咋地也得在我这住两天。别人我就不虚让了,我这地方确实不宽敞。”

夏老太太在两可之间,夏老爷子在这方面却有些特性,他不爱住闺女姑爷家里。所以他就说让夏老太太留下,他带着小黑鱼儿回宁华堂去住。

夏老太太知道夏老爷子的这个特性。她想了想,就跟夏大姑说不用忙。

“等你办完事情的,我在你这住一宿。”

夏大姑想想这样也好。她这明天就办事情,夏老太太住下来怕也歇不好。夏家众人就坐上马车,长生跟着给送到宁华堂才返回去。

李夏已经等在宁华堂了。夏至看见他的时候,他正在逗大青玩。大青今天留在家里,没跟着去夏大姑家。

“晚饭吃过了吗?”夏至问李夏。

“早吃过了。”李夏笑,一边在撸~着大青的背毛。

“家里没事儿啦?”夏至又笑着问。

“没事儿啦。”李夏告诉夏至,昨天来的客人今天已经走了。他在家里又陪着李山长见了几个客人,吃过晚饭没什么事,就顺路来宁华堂来。“估计你们该回来了。”

李夏就问夏至:“今天挺忙?”

“是我大姑他们忙,我能有啥事。”夏至坐下跟李夏喝茶,然后就自然而然地把夏柱和郭玉环的事情跟李夏说了。

别说这个年代了,不论哪个年代这个世上因两~情~相~悦而成亲的男女终究是少数。

夏至没有这样说,但可能她的神态和语气中流露出了这样的情绪。李夏默然了一会,然后就说:“那终归是有的。”

爱情这种东西当然存在,不过是比较稀有罢了,所以才是奢侈品。

“明天我大姑那儿你有空去吗?”夏至转而问李夏。

“我早上跟你们一块过去。”李夏早就已经随了份子了。“不过,我大概不能跟你们坐席。”

“你能去大家伙就高兴了。我大姑改天肯定专门请你。”夏至就笑。

“那倒不用。我没少在大姑家吃饭。”李夏笑呵呵的,说的好像夏大姑真是他姑似的。

小黑鱼儿换了衣裳跑来,李夏陪着他闹了一会,看天色不早才回去了。

第二天,田氏早早地就被夏大姑派人接去了西市街。夏至他们没那么早,夏大姑本来他们去吃早饭的,他们觉得太过麻烦,还是在宁华堂吃过了早饭才往西市街来。

李夏果然如他所说的,跟着夏家人一起来了西市街。

夏大姑和郭姑父迎着,连说贵客贵客。郭姑父的喜悦尤其明显,李夏在这样的日子到来,让他的脸上特别有光彩。

不过李夏也说了自己今天有事,稍微坐了坐就告辞走了。

贺客们陆续登门,田来宝一家三口都来了,还有田富贵也到了,大家伙坐在一处说话。很快,迎亲的队伍就回来了。

夏至就和腊月、孙兰儿、孙秀儿、小黑鱼儿、小树儿等几个跑到最前头去看新娘子。

新娘子蒙着盖头看不到脸,但能看得出身段苗条修长,跟长的高高瘦瘦、穿着一身大红喜服的长生站在一处,显得很是相配。

之后就是鞭炮齐鸣,大家伙分分坐席。

夏至他们早早地吃完了,就跑到新房里去见新媳妇。

长生和孙秀芝的新房就在长生原来的屋子里,不过重新收拾了一番,添的家具都是新娘子带来的陪嫁,又齐楚又体面,据说是从南面买回来的流行的样子。

孙秀芝已经掀开了盖头,由她娘家的一个嫂子辈的女人陪着,羞答答见夏家的人。除了夏至和小黑鱼儿,其他的人都是陌生的。

新媳妇都是最害羞的,不过来的都是女眷,孙秀芝也不是个特别腼腆的人,所以虽然脸上红红的,但喊人都喊的大大方方。

夏老太太就很喜欢孙秀芝。她打量孙秀芝的脸庞,又握着孙秀芝的手看她的皮肤,然后还特别关注了一下孙秀芝的身材。

她这番打量,孙秀芝的那个嫂子就看见了,然后就大笑着说道:“老太太,你老人家看着,咱们秀芝这身段,屁~股大,绝对好生养。”

孙秀芝的脸立刻成了一块大红布。

第 452 章 第四五三章 姑嫂

从这里开始,话题的节奏就被这位嫂子带的一直围绕着生儿子展开了。孙秀芝的脸几乎都被烤熟了,而夏至她们几个小姑娘根本就接不上话茬。最后这位嫂子还说孙秀芝第一胎保准生儿子。

夏老太太就笑了笑:“第一胎生儿生女都没啥,先开花后结果的有的是。只要他们小两口和和睦睦,好好孝敬父母,好好过日子。”

孙秀芝就感激地看了一眼夏老太太。夏至猜测,孙秀芝对这位姥姥婆的观感一定是非常好了。然后这位嫂子也笑了起来,说夏老太太是通情达理的长辈。

“…我大婶别看有点儿岁数了,可还是头牌人儿。我看我大婶的长相随大姥。哎呦,大姥年轻的时候不知道得有多好看。”

她口中的大婶指的是夏大姑,然后还跟着孙秀芝喊的夏老太太,管夏老太太叫大姥。

“你这孩子就是嘴甜,会说话。”夏老太太笑了笑。

夏至在旁边暗笑。她已经看出来了,她不信夏老太太品不出来,其实孙秀芝的这个嫂子有点儿二。孙秀芝家族里没什么人,估计是找不到更为合适的人选了。不过这位嫂子倒不是个坏人,而且看出来还是比较热心肠的。

夏老太太随后就转开了话题,也就是跟孙秀芝闲聊一些家常。夏至她们终于可以跟孙秀芝说上话了。

“后天我那儿请了戏班子热闹一天,到时候你跟长生哥一起来。”夏至就跟孙秀芝说。

孙秀芝本心当然非常乐意接受夏至的邀请,然而她是崭新的新媳妇,当下正是要树立起孝顺的姿态的时候,而且刚进郭家的门,她还得一步一步试探着走。所以她就把意思跟夏至说了,到时候还要看夏大姑是怎么个安排。

“我大姑和大姑父都去,我请的就是你们一家子。”夏至就笑着低声说道。她今天特意跟孙秀芝说,不过是在亲戚关系之外表示她还很愿意发展跟孙秀芝之间的私人友情。

孙秀芝这下再没有任何顾虑了,当即就点头答应了,说她很乐意去。

孙秀儿有跟孙秀芝说话:“咱俩还挺像的。”

这个相像不是指的长相,两人都是家中的长姐,下面都只有一个弟弟。孙秀芝已经成亲,孙秀儿年底也要嫁进陈家,而且两个人往后肯定都是当家的媳妇。

结果两人这么一说,竟然十分投契。

反倒是孙秀芝的正经小姑子珍珠跟孙秀芝的话并不多。不过珍珠就是这个脾气,孙秀芝倒是很照顾她,但作为新娘子总还是有些矜持的。

一会,孙秀芝的娘带着小儿子过来了,说是孙秀芝的爹正在牵头陪着夏老爷子说话,她带着儿子来见见夏老太太。

孙秀芝的娘比夏老太太矮了一辈,就挺亲热地喊夏老太太做大婶,然后孙秀芝的弟弟也喊夏老太太做姥。夏至早就准备好了一个荷包,当下就替夏老太太给了这个小孩子做见面礼。

孙家母女瞧着那个荷包精致鲜亮,当即都非常高兴。夏老太太也觉得夏至想的周到,一件小事让大家的脸上都有光彩。

孙母跟夏老太太闲聊,还让夏老太太多在府城住几天。“你老人家一看就是福相。多在你外孙这住些日子,又闺女孝顺你老,如今还多了个外孙媳妇伺候你老人家。她有啥错,你老就说她,有你老提点着她,她也能出息出息。”

这位孙母倒是个很聪明到了去的人,而且也很善言谈。

等到宾客们都散了,孙家的人也都回去了,夏至她们才从孙秀芝的屋子里出来。她们回到夏大姑的屋子里,夏大姑的屋子里有些乱,有些贺礼虽然已经上了账,但还没有归置,就先摆在夏大姑的屋子里。

长生成亲这件大事这就算是办完了,但还有很多后续的事情得要夏大姑和郭姑父处理。夏大姑虽然忙,但是并不乱。她一直就是个能干的女人。不过她还是跟夏老太太抱怨了一句。

“要是珍珠有十六一半能干,我有能轻省些。”

夏大姑说话的神态和语气,其实这里面抱怨的成分并不多。珍珠养的娇惯,那还不是被夏大姑和郭姑父给娇惯出来的。

“别说珍珠的,就是你这一条街人家的小姑娘,恐怕也没有谁能敌得住我们十六的。”夏老太太就笑,然后她还跟夏大姑指出来,“珍珠让你们公母俩给养的太娇了。你往后是咋个打算?”

夏大姑就笑了:“我的闺女我知道,哎,好在她还小,往后家里的事有秀芝帮忙,我抽~出空来慢慢地教她。以后的事,看她出息成啥样了的。”

没有外人,夏老太太就跟夏大姑说起了孙秀芝。

“挺懂事的一个孩子,心里挺灵透,也挺稳当。”夏老太太夸孙秀芝,对于这个外孙媳妇她是很满意的。

“挺能干的一个姑娘。杂货铺这一摊子事她都清楚,往后长生能省不少心。”夏大姑就说。

夏老太太就点头,然后还帮着夏大姑整理起了那些礼物。夏至抽空和孙兰儿、腊月她们在西市街又逛了一回,回来之后她也帮着夏大姑整理了一会。珍珠也在旁边帮忙,却是看中了某样东西跟夏大姑要。

夏大姑似乎就有些犹豫,没有立刻答应,说是先入库,等忙过这几天再说。这其中的意思,大概就是不想给珍珠。或者是当着众人的面不好这么惯着珍珠。

可珍珠却是任性惯了,她也不管有谁在,当即就拉下脸来跟夏大姑说她一定要。“我找不爹去。”这么说着话,珍珠却没动地方。她相信夏大姑会把东西给她的。即便是夏大姑现在不给,她一会去找她爹,那东西也肯定是她的。

夏大姑当即作势就要发作。

夏至见机的快,当即就把珍珠给拉走了。回到珍珠自己的屋子里,珍珠还噘~着嘴,似乎委屈的只有她。

夏至暗中叹气,只好点拨来珍珠几句:“…这么多人,大姑她一时忙不过来。你想要啥,你先记下来,等我们走了,你跟我大姑一说,她还能不把东西给你啊。”

什么忙不过来,不过是夏大姑觉得刚收的礼珍珠当着人面就要不成体统罢了。但夏至没有那么说,但后来她也说了‘我们走了之后’,珍珠只要灵透点儿,就能明白她真正的意思。

可珍珠显然没有明白:“我知道她忙,可我也没给她添麻烦啊。直接把东西给我,还省得先入了库,再拿出来,费那二遍事儿…”

夏至只好又劝她:“你说的也在理。可大姑都说不给你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你就别要了。缓过这一阵,你看她高兴再要,她肯定也能给你。”

珍珠不觉得有这么多人在跟她要东西这件事有什么关系。

最后夏至只能哄她:“好了珍珠,你别噘~着嘴了。反正那东西最后肯定是你的。今天你哥成亲,你嫂子第一天到你们家,一会你可得高高兴兴的。不看别人,你得看长生哥是不是。”

“我也不是因为她不高兴!”珍珠就说。

夏至几乎要无奈了。“那过年过节是不是该高高兴兴的,道理都差不多。一会你可不能噘嘴。”

珍珠勉强答应了,但还是可以看的出来她不大高兴。

晚饭夏至他们依旧留在夏大姑这里吃。一般办事情大方的人家,都会多做出两桌席面来准备着,万一来的客人比预计的多不会难看。就算是这两桌席面没用上那也浪费不了,比如夏至他们晚上吃的这顿,就是那两桌没有动的席面。

一般的风俗,像他们这种远道而来,而且还是特别亲近重要的亲戚,都是要在办事情的主家连吃上几顿席的。这还多亏了有夏至的宁华堂,不然这么多人在夏大姑家住下,那可就更麻烦了。

不过如果没有宁华堂,夏家也不会一下子来这么多人就是了。

普通的人家没那么多的规矩,晚饭孙秀芝也出来跟大家伙一起吃。虽然大家伙都已经见过了,但是坐在桌上孙秀芝还是有些羞答答的,也不大说话。珍珠虽然听了夏至的劝,但脸色依旧有些难看。她还就坐在孙秀芝的身边。

孙秀芝似乎觉察到了一些什么,说话动作就更加小心翼翼了。夏大姑将这些都瞧在了眼睛里,当即就瞪了珍珠一眼。

珍珠噘嘴,她还在跟夏大姑生气呢。

夏大姑无奈,只得更加和颜悦色地对待孙秀芝,然后她还跟孙秀芝说到了珍珠。

“你们就这一个妹子,她年纪小,有点儿娇惯。往后你做嫂子就担待她一些,她做的不对了,你教导她。就像在家里你对你弟弟那样就好。”

这是夏大姑的好意。但是珍珠却觉得嫂子刚刚进门,她娘似乎就偏心向着嫂子了,还让她嫂子教导她,分明是说她不好的意思。

珍珠当下更加生起了闷气。不过好在她还没有任性到大胆的地步,这么多人在,她并没有按着自己的心意离席而去。

除了珍珠这一点儿小小的不和谐,大家伙这顿晚饭都吃的很不错。

饭后,夏家人就告辞回了宁华堂,走之前夏至跟夏大姑说好了后天都到宁华堂去吃席看戏。

晚上,月牙儿依旧跟夏至一起住。她们几个小姑娘就说起今天长生成亲的热闹来,又说到了新娘子孙秀芝。她们都觉得孙秀芝的模样长的还挺俊,很配的上长生。

“我看她挺有做姐的代价的。”孙秀儿就说,意思就说是有做姐姐该有的担待。

大家也都品出来珍珠的性子不太好,不过也只是委婉地说说,并没有说透。

转天,夏至一大家子又去了田来宝家。田来宝家安排了丰盛的宴席,田富贵也在,大家伙热闹了半天。因为说到小黑鱼儿要留在府城念书的事,小黑鱼儿还挺惦记田来宝的,说要不然田来宝也跟他在一处念书好了。

能和小黑鱼儿一起在文山书院念书当然好了。不过田来宝毕竟已经念了几年书,小黑鱼儿的却是特意办的启蒙班。田来宝的爹娘也没办法,就让田来宝跟小黑鱼儿、夏至多多来往。

“发小,发小,这交情是一辈子的。”田富贵还笑着说了这一句。

从田来宝家出来,马车路过原来田监生安置张巧儿的外宅,夏至还特意掀起车帘来让夏老太太众人看。

如今这宅子大门紧闭,门外一个人影也没有,显然是里面已经空了,并没有住人。

落下车帘,夏老太太就低声地问夏至田监生现在怎么样了。

“不死不活的。听说监生太太过的还不错。”夏至简单地说道。

夏老太太若有所思,当即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也不再说什么了。

回到宁华堂,夏老太太就偷空跟夏至说起月牙儿的事来。她说的是月牙儿的婚事。“我和你~爷这心里头都惦记着,可我们也使不上劲儿。”

月牙儿的婚事,只怕夏家都不好做主了,得看九姑太太的意思。

夏老太太的意思是月牙儿这个年纪,哪怕不赶着立刻就成亲,也得找个合适的人家把亲事给定下来。

夏至明白夏老太太的心思。月牙儿这个年纪在这个年代绝对是大龄剩女了。跟她年龄相仿的少年们大多不是成亲就定亲了,还有很多都做了爹的。

月牙儿如果现在不抓紧找门好亲事,往后…只怕就得找那种条件特别差定不上媳妇的,或者是给人家去做后娘了。

这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你跟九姑太太熟,我看你说啥话九姑太太也不多心。”夏老太太建议夏至等明天九姑太太来了,就跟九姑太太提提月牙儿的亲事。

“月牙儿是她救的,服侍了她这些年,也受她照顾这些年。她对月牙儿的恩典咱们肯定记着。也不是咱们只为自己想啥的,她要是真疼月牙儿,肯定也能想到这件事。”夏老太太说的入情入理。

夏至就点点头:“我明天提一句,九姑那个人,不用我多说,她肯定得有个安排。”

第 454 章 第四五四章 都是姓田的

夏至这边跟夏老太太商量定了,回到里屋的时候,她就找到月牙儿,并不是十分委婉地把这个意思说了。上次她跟月牙儿说要帮着月牙儿攒嫁妆,结果月牙儿闹了个大红脸。现在她直接说起要寻婆家的事来了,月牙儿更加害羞。

不过好在夏至比她年纪还小,是她的妹子。所以月牙儿虽然红着脸,但话还是说的很利落的。月牙儿说她还没想过这件事。

“我就想陪着九姑。这件事,也都凭九姑安排。”月牙儿对夏至说。她在成亲这件事上,是真的没有任何自己的主张的。

夏至早就看出来了,月牙儿就是个没主意的人,而且她还比较没有自我。当初她特别担心认回月牙儿后月牙儿会受田氏的摆布,主要就是因为月牙儿的这个性子。

“也别都靠九姑给你安排啊。”夏至就劝月牙儿,“姐,你自己有啥想法没有。这里没外人,你就跟我说说,我不跟人说。”

月牙儿还真仔细地想了想,然后还是摇头。长长久久地陪着九姑太太,其他的事情她根本就没有去考虑。

夏至叹气:“姐,那你现在开始想想好不?”因为了解月牙儿的性子,夏至还紧接着补充了一句,“也省的咱爷咱奶操心愧疚的,还有我们肯定也放不下,心里总寻思着。”

月牙儿听夏至这样说,就点点头:“那我想想。”

月牙儿这一想,就到了夏至宴请九姑太太的日子。她从聚贤酒楼定了最好的席面,然后还请来了府城里最红的戏班子。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夏大姑一家人最先到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夏大姑和郭姑父都面带红光。长生和孙秀芝离的不远不近,两人似乎都有些害羞,但目光却忍不住时不时地望向对方,颇有些含情脉脉的意思。

看来这对新婚小夫妻之间是很融洽了。夏至可以预料得到,只要不出什么大事故,这小两口的感情会越来越深,将会是一对恩爱的夫妻。

珍珠自然也跟着来了。她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就是看起来没有别人那么高兴。夏至就想到她向夏大姑要的东西,应该是要到了吧,那为什么还不高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