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在夏至的脑海中一闪也就被她抛在脑后了。珍珠要不高兴的理由恐怕又很多,但肯定不是什么大事。

孙秀芝再次见到夏家的人,虽然还是害羞,却比成亲的那一天好多了。而且她跟夏家的人也显得很亲近,这让夏大姑、郭姑父,还有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都很高兴。

大家到上房说了一会话,因为孙秀芝是第一次来,夏至就提议让长生领着孙秀芝到处去转转。

“往后有空就过来,咱们多说说话。”夏至笑着目送长生和孙秀芝出去。说是让孙秀芝熟悉熟悉宁华堂,其实她也是想给长生和孙秀芝更多的机会单独相处。

我就是这么善解人意,夏至暗暗地给自己点了个赞。

小两口走了,夏老太太就跟夏大姑打听这两天孙秀芝的情形。

“是个勤快孩子,每天早上早早就起来,还上我跟前立规矩。还没让她管事,不过我品着,家里的事她都能抓的起来…”夏大姑就夸孙秀芝。

珍珠在旁边就冷哼了一声。

夏老太太立刻看向珍珠:“珍珠你咋啦?”

“没咋。”珍珠立刻就说,但她的表情显然不是这么说的。

夏老太太虽然跟这个外孙女相处的不多,说实话也不是很亲近。这倒并不是夏老太太不肯亲近珍珠,是珍珠根本不给夏老太太这样的机会。但比起夏家其他人来说,这祖孙俩还算是比较亲近,能说得上几句话的。

所以夏老太太对珍珠是有些了解的。她不相信珍珠的话,就用目光询问夏大姑,珍珠这是因为什么闹脾气。

“没啥事。都是我和她爹把她给惯坏了。…她独惯了,家里多了个人,有点儿不太…这两天就好了。”

夏大姑并不想多说。

夏老太太就皱了皱眉。孙秀芝嫁进郭家,珍珠还是一个人住一个屋子,吃穿用度也不会受到影响。夏大姑这些话说的似乎没什么道理。

看来还是有别的事。

夏老太太就让腊月将珍珠带出去玩,然后才跟夏大姑仔细地询问。

“这孩子,真是让我们给惯坏了。她嫂子也没咋地她,她好像就是看着她嫂子不顺眼。就这两天在我跟前就给她嫂子甩脸子。她嫂子巴结着她,还是一会好一会坏的。”

夏老太太就叹了一口气:“我早就看出来了,珍珠这孩子不能容人。赶紧想法子给掰过来的,现在在家里,在你们眼皮子底下那是没啥事,她往后给人做了媳妇,到人家,这公公婆婆妯娌小姑子的,她再这样肯定得吃亏。”

夏大姑也叹气,然后郑重地点点头:“也就是娇惯点儿,吃穿上惯着些,平时我也管她。她这性子也不知道随了谁。”

这么说着,夏大姑左右看了看,然后才压低了声音跟夏老太太说:“…恐怕是随了他们老郭家的根儿。”

至于老郭家的什么根儿,夏大姑没细说,夏老太太也没问。显然母女俩心里都很清楚。

“可长生就不这样。”夏老太太就说。

“长生的性子是不随他们。”夏大姑也赞同地道,“长生随我。”

夏老太太点头的,然后又嘱咐夏大姑要抓紧时间教导珍珠。她还让夏大姑注意些,别让孙秀芝太委屈。

“新媳妇不是那么好当。人家在娘家那也是手心里捧着的,咱们不能磋磨人家。”

“娘,我知道。我不是那样的人。”

“我知道你不是。我就白说说。”

等孙秀芝和长生从园子里回来,九姑太太也到了。夏家众人忙都出来,真是如同众星捧月一般地将九姑太太给迎到上房坐下。

月牙儿亲自捧茶,夏至亲手给九姑太太剥果子。她们姐妹俩这样殷勤地服侍,将九姑太太哄的直笑。她让月牙儿和夏至都不要忙。

“我今天是来散散的,你们这样,我倒有些拘着,不那么自在了。”可看她的样子分明自在的很。

“九姑,你是长辈,我们是晚辈。我们这么伺候你老人家那是理所当然的呀。”夏至就笑着说。

“九姑太太可一点儿都不老。”夏大姑就跟九姑太太叙起年齿来,然后就说九姑太太长的年轻。

“你们姑侄不愧是一家人,都这么会说话。”九姑太太大笑。

一会的工夫,夏秀才和田氏带着二丫也来了。夏秀才见到九姑就行礼,不注意的人或许看不出什么来,但夏至冷眼旁观,总觉得夏秀才在九姑太太面前有些拘谨。而九姑太太见了夏秀才也跟见别人不同。

而田氏的一双眼睛几乎都忙不过来了,就在夏秀才和九姑太太之间来回的转悠。她的目光是那么的明显,夏至看着都不自在起来。

九姑太太也注意到了:“夏娘子,我早就听十六说起过你了。上次见面匆忙,咱们也没好好说说话。”意思是今天想跟田氏多说说话。

田氏却立刻就多心了,就琢磨着不知道夏至在九姑太太面前都说了她什么坏话了。

其实九姑太太不过是一句客气话。她最先认识的跟田氏关系密切的也就是夏至了。她总不能说听夏秀才说起过田氏吧,也不能说是月牙儿。月牙儿才和田氏相认的。

“夏至…我这小闺女跟我不大亲。她小孩子家,说啥也不做准,九姑太太你别啥都信她的。”田氏就开口说道。虽然她也在脸上尽力带了笑,但说话的语气和神态都显得有些僵硬。

九姑太太微微有些尴尬。上次她也注意了田氏,但真是没时间多了解。田氏给她的印象是相貌真的很不错,怪不得大家都说夏秀才娶了个大美人。她对田氏也是很好奇。但今天这刚刚一接上话茬,她就觉得田氏这个人只怕出色的也就只有外貌了。

田氏以为自己在九姑太太面前没有落了下风,但她并不知道她这样说话已经在众人面前落了下乘了。

九姑太太已经转移了话题,也没再主动跟田氏说话了。

大家说笑了一会,九姑太太就四下看了看:“李夏呢?”似乎李夏本该在这里,不再这里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

“…他说今天要来陪九姑。就是早上突然有事,估摸着得来晚些。他让我替他跟你告个罪。”夏至忙说。

“我说呢。”九姑太太就笑了,“要不是大事,他肯定早就在这了。”

夏至看着时辰不早,一切也都准备齐整了,就请九姑太太到厅中坐了。这宴席就摆在正厅中。因为主客就是九姑太太,所以夏至先请九姑太太点戏,然后她又帮着点了两出九姑太太爱听的戏。

九姑太太这个人按照夏至穿越之前的说法,就是有点儿小资,还有点儿文青。她平时赴席的时候看戏也不能完全按着她自己的个人喜好来,所以看到夏至点的戏目,九姑太太就非常高兴。

“十六,你要是不嫌我烦,我以后有空就上你这里来。”九姑太太跟夏至说。

这个时候的九姑太太甚至有些小孩子气。

九姑太太是性情中人,夏至喜欢这样的九姑太太:“那敢情好。到时候就咱们娘几个,咱就看自己爱看的戏,不用管那些杂七杂八的。”

这话说到了九姑太太的心坎里,她又笑的跟个小姑娘似的。

田氏在旁边瞧着,到了嘴里山珍海味愣是没了味道,就跟嚼蜡一般。好在夏秀才并不在这桌子上。今天大家伙陪着九姑太太,为了让九姑太太自在,夏老爷子、夏秀才一应男子都在别处坐席。

九姑太太已经知道田氏有些尴尬,就不肯再主动跟田氏攀谈。但田氏因为从月牙儿那里打听不出更多的关于九姑太太的事,就想自己试探九姑太太。

“…听说九姑太太是才女,年轻的时候还在文山书院里念过书?”田氏找了个机会问九姑太太。

九姑太太就笑了笑:“才女什么的,那时候还小。小姑娘家认得几个字,亲戚朋友们就都哄着我说什么才女,不过是哄小孩子的话罢了。文山书院我确实去过一阵子。”

“哦,我听、我听我相公说起过九姑太太。”田氏又来了这么一句。

“哦?”九姑太太微微吃惊,不过转瞬间她就笑了。“夏娘子只怕听错了。夏先生我当年是认得他。他可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夏先生要跟你说书院的事,只怕说的也是他那些书。”

田氏又要开口,夏至就担心她会说出什么不好听的来,忙就起身祝酒,将九姑太太和田氏的话打断了。

九姑太太却又问田氏:“夏娘子想来也读过书?”

田氏的脸上就是一红,她素来不肯在人前认输的,但在场众人都了解她,她总不能撒谎书自己读过书。

“我们穷人家,再说姑娘家的,也没念书的道理。”田氏板着脸说道。

九姑太太越发觉得跟田氏没话可说了。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她还觉得田氏长的美,现在却觉得田氏有些面目可憎了。然后,她就将目光转到了夏至的身上。

九姑太太就跟夏老太太说起夏至生辰八字来,说夏至出生的时候正是荷花的花季。“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咱们十六正经是朵含苞待放的荷花。”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夏至虽然出身于庄户人家,但却天生有大家闺秀的范。同时这句话也乐意理解为,夏至虽然是田氏生的,但却没有田氏的那些毛病,尤其是粗俗这一条。

没错,九姑太太给田氏的评语正是粗俗两个字。

夏秀才竟然跟这么粗俗的女子成亲,而且非常恩爱,据说还把这个女子宠上了天,可以说是任由这个女子摆布,连自己的爹娘和亲生儿女都顾不上了。

九姑太太本来挺高兴的,想到这里,突然就觉得有些不是滋味。她自己并不愿意承认,那时因为夏秀才在她心中的影像变化了。她心中的那个夏秀才似乎并不是真正的夏秀才。

可惜这些想法,这些话她注定是没有人可以倾诉了。就是夏至…就是夏至只怕也不成吧。

两出戏唱过,李夏姗姗来迟。

第 455 章 第四五五章 回不回去

李夏来了就先给九姑太太行礼赔罪,说是家里有事耽搁了,没能早些过来陪着九姑太太。九姑太太就笑,然后就说让李夏罚酒一杯。李夏自然痛快地应了。

夏至不知道李夏来之前有没有吃过的东西,她担心李夏如果是空着肚子喝酒对身体不好,所以就很自然地起身先给李夏拿了一块点心,然后才给慢慢地给李夏斟酒。

李夏笑眯眯地吃了点心,然后从夏至手里接过酒盅来一饮而尽。他还夸今天的酒格外好喝。今天的酒也不过是好些的金华酒,李夏在宁华堂喝过不止一次。

九姑太太脸上的笑容越发的灿烂,她觑着李夏说:“这酒自然是好喝的。你喜欢,就再多喝几盅。”

李夏也不答话,只是去看夏至。

夏至就笑了笑,她对李夏说:“你好好陪着九姑吧,可别只顾自己喝。”这意思就是不让李夏多喝。

李夏其实颇有些酒量。但夏至担心他在家里陪客的时候已经喝过酒了。即便是现在的酒,喝多了也不好。

“那我就陪九姑再喝一盅。”李夏说道。

“十六不喝吗?”九姑太太笑着问。

李夏也端起酒盅来,陪着两人喝了一盅。李夏来了之后,桌上的气氛似乎更加和悦了。不过李夏坐了一会,就又去见了夏老爷子,他回来的时候还把小黑鱼儿给带过来了。

九姑太太也喜欢小黑鱼儿。不过这种喜欢跟田齐的那种喜欢又不相同。夏至能看的出来,九姑太太更稀罕的应该是文静漂亮的小女孩。

小黑鱼儿其实也很有眼色的。他跟李夏坐着,就不像平时那么闹腾,虽然还是比一般的孩子活泼。

酒席散的时候,天色已经有些晚了。

九姑太太今天在宁华堂是玩的很尽兴的。她还将身边心腹服侍的丫头们带来了几个,由夏至另外准备了宴席招待。

这些都是月牙儿的同事,夏至的招待自然非常尽心了。

离开之间,九姑太太就到东屋里坐了喝茶暂歇。夏至趁这个机会就跟九姑太太说到了月牙儿的亲事。

“…只怕还得麻烦九姑给做主。”夏至说的很委婉客气,就是一副一切都听九姑太太的安排的意思。

就像夏至猜测的那样,九姑太太对这个话题是有准备的。她本来斜倚在引枕上,这个时候就坐直了身子,显然对这个话题很关注也很认真。

“…你们家可是有了什么合适的人,那得给我看看。”九姑太太就说。

夏至就笑:“并没有合适的人。”他们才刚认回月牙儿没多久,大家伙对月牙儿也不熟悉,都不知道给月牙儿找什么样的婆家好。

另外,夏家在这个问题上是要尊重九姑太太的。

“真要找了啥人,那肯定得让九姑先过目。你点头了,那亲事才有的谈。”夏至笑着说。

“这件事我早就想到了。”九姑太太告诉夏至、夏老太太众人,“是我把月牙儿给耽搁了。”

九姑太太身边的丫头一般到十八岁就会配人。她待贴身服侍的丫头极好,在丫头的亲事上就不肯马虎,对象都是挑好的,然后还会赠送嫁妆。

月牙儿今年十八岁,按照惯例,九姑太太在之前的两年就该为月牙儿考虑了。可这两年九姑老爷闹病过世了。

“我没什么精神。我也问过月牙儿,月牙儿她不肯在这种时候嫁人。”如果做了媳妇,就不能像当丫头的时候那样在九姑太太的屋子里贴身服侍了。

九姑太太现在之所以对月牙儿这么好,好的超过了她对待任何其他的丫头,有一部分缘故就是因为这个。

“我姐没跟我说过。”夏至就说。

“她是个厚道的孩子,平常只肯说别人如何如何对她好,她对别人的好却不肯说。”九姑太太有些感慨。

月牙儿有时候能够让九姑太太想起夏秀才来。当时她并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当知道月牙儿是夏秀才的亲生女儿的时候,她才明白过来。

“不过凡事有利有弊。”九姑太太很快收回思绪,“现如今我们回到北镇府了,月牙儿的婆家当然要在本府找,也省得天南海北的,见一面都难。”

不过也因为她回来没多久,所以目前还真没有她认为特别合适的人选。

“我跟我们大太太说过,她手底下倒是有条件差不多的管事…”九姑太太说到这里就顿住了。

虽然在月牙儿的亲事上她肯定是要说话的,但有夏家人在,她也得征求夏家人的意见,比如说月牙儿嫁给田家的管事好,还是在外面找个富户嫁了的好?

夏至就去看夏老太太。夏老太太忙就让小黑鱼儿去给夏老爷子传话。

夏老爷子传回话来说的很委婉,但意思却并不含糊。他希望月牙儿能够嫁给平人。

九姑太太立刻就明白了:“我回去就跟我们大太太说说,我自己也得给月牙儿留心着。”九姑太太就跟夏老太太和夏至说,她很明白夏家的人担心什么。

“姑娘家年纪到了,大家伙都跟着着急,还是怕耽误了。”月牙儿现在已经有些耽搁了,好在她有九姑太太的干闺女的身份,九姑太太表示绝对不会让月牙儿吃亏,会尽力给月牙儿找好人家,而且还要年貌相当的。

夏老太太就向九姑太太道谢,她一面感谢九姑太太,一面替月牙儿高兴。

她们正说着话,月牙儿就从外面走了进来。刚才为了说话方便,夏至找借口将月牙儿给打发了出去。

结果月牙儿好像听到了她们的话音,并猜测出了她们在说什么。月牙儿的眼圈就红了,她快步走到九姑太太身边。

“我不离开九姑。我知道大家伙为我着急,是为了我好。可是,我、我这辈子就服侍九姑太太我也心甘情愿。”

不成亲,只陪在九姑太太身边服侍,这样的一生对于月牙儿来说已经非常幸福了。

九姑太太知道月牙儿不是说话哄她,所以也有些动容。她握住了月牙儿的手:“傻丫头,你才多大,就说一辈子了。”

这么说着,九姑太太更加坚定了要给月牙儿找个好婆家的心思。

她们说这些话的时候田氏都不在,等她过来,大家也已经说完了。田氏知道了大家说的是月牙儿的亲事,却将她这个亲娘抛在外头根本没人来跟她说说,她又是满心的不高兴

田氏这次没忍住,就跟夏至抱怨了。夏至只是笑笑。田氏的不高兴已经成为常态了。田氏不高兴,恰恰说明大家都过的比较开心。

虽然大家都为月牙儿着急,但月牙儿的亲事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正是有些晚了,才更要好好挑选。

夏老太太知道夏至很关心月牙儿,还跟她说了这样一番道理来安慰她。“…这姻缘的事都是老天早就安排好了的。有的早点儿,有的晚点儿,天生下一个来,就有另一个来配。”

夏至觉得,夏老太太这句话真的能够让她穿越之前的那些大龄男女们满怀希望。不过她也相信,月牙儿这么好的姑娘,又有大家伙为她张罗,月牙儿肯定能够找到合适的人。而且月牙儿还得心甘情愿的嫁。

月牙儿跟九姑太太回田家了,说好了有空就会来宁华堂。而夏家一行人计划中的大事也都办的差不多了。

夏老爷子就张罗要回家。

“爷,你多住几天啊。现在回家也没啥事。在这住哪儿住不惯啊,咱可以改。”

“不是在你这住不惯。”夏老爷子就说。

才离开大兴庄没几天,夏老爷子似乎就犯了思乡病。

夏老太太了解自己的老伴儿,就笑着跟夏至解释:“你~爷是除了在家里,在哪儿他都待不惯。你这啥啥都挺好,是你~爷特性儿。”

能够在宁华堂住上这么好几天,已经是夏老爷子特别的看重夏至了。

夏至就笑了:“要不让我爷上我老叔那宅子里住几天。”

夏老爷子怕夏至误会,忙就跟夏至解释。他也承认自己特性儿。“你老叔的房子我也住不长。我就得待家里,别的地方都不行。”夏老爷子还举了个例子。“就算你老叔往后出息了,要长年住府城或是上哪儿啥的,我也不能跟他住来。”

夏老爷子这还真是想的挺远的。

夏至忍不住笑,她和夏老太太劝着,才让夏老爷子同意再多待几天。第一件事,夏老太太要求,他们好歹得去夏大姑家住上一宿。

“闺女就在这,咱还是为了外孙的事来的。一宿都不住,别人不得讲究啊。”

夏老太太这么一说,夏老爷子就点头同意了。

然后还有一件,就是小黑鱼儿要进文山书院念书。夏至的意思是以后都有他,但小黑鱼儿第一天入学,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难道就不想去送送,去看看。

夏老太太当然想了,夏老爷子这个也点了头。

他们这是有正经事要做的,其他的人就自由多了,夏至就安排了让他们在府城里逛、玩。因为要回去了,他们也开始采买要带回去的东西。

“不用一次买那么多。”夏至就对众人说,“咱这有住的地方。你们往后啥时候乐意来就来。”

宁华堂的大门永远为他们敞开着。

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从夏大姑嫁回来,听见夏至这么说,显然很是赞许、开心。然后就是小黑鱼儿入学的日子。夏家众人都特意收拾的利利落落地送小黑鱼儿进了文山书院,他们还见了小黑鱼儿的先生,也就是李夏跟他们说过的那位族叔了。

第一天上学,功课并不紧张。小黑鱼儿还很开心,全然不知道他将来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夏至暗中偷笑,并不同情小黑鱼儿。

她可是从小各种背诵,泡在书山题海中,走过高考的独木桥。小黑鱼儿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因为预感到小黑鱼儿调皮的性子可能会给先生添很多的麻烦,夏老爷子对先生的态度特别的恭敬,甚至还有些歉意。

回到宁华堂之后,夏老爷子还嘱咐夏至,说以后小黑鱼儿要是不肯好好念书,或者不听她的话,她说不听小黑鱼儿了,就可以揍他。

“你是他侄女,不过我今天就把这话撂在这了。”夏老爷子让夏至尽管打,就算是替他打的。

小黑鱼儿在旁边听的脸都黑了。

夏至只好笑:“爷,奶,你们放心,我肯定照顾好我老叔。”然后她又提议,让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干脆就留在府城。

老两口当然都摇头。夏老爷子还让夏至要经常写信回家,小黑鱼儿也要写信。夏至和小黑鱼儿都答应了。

然后他们就商量起了回大兴庄的事。李夏和月牙儿都提议让夏桥和小树儿也留在府城念书。

这意思,差不多就是让夏至一家都搬到府城来了。

小树儿很乐意留在府城,他就看夏至。夏至想了想就点了头。以后他回大兴庄的日子恐怕会越来越少,任由小树儿自己那么长也不好。她就这么个弟弟了,就留在身边照看教导好了。

至于夏桥…夏桥自己不愿意留在府城。

与其说是不愿意,不如说是夏桥为大局着想,觉得自己更应该回到大兴庄。

“小树儿还小,在这有十六,还有我爹娘,我大姑他们照看着。他念书有点儿晚了,府城有更好的先生。”至于他自己。

他是这一房的长子,当然要承担起这一房的责任来。他要留在家里看房子,侍弄家里的地,然后还要替夏秀才和田氏在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跟前尽孝。

这些话夏桥并没有都说出来。但是夏至明白他是怎么想的。

对于这样的夏桥,夏至还是比较心疼的。

大家伙商量,因为夏桥自己坚持,最后也就这么决定了。

“你写了文章就抄一份给我。我帮你看。我要是看不好,还有书院里这么多的先生,还有我爹。”李夏就跟夏桥说。

夏桥点头,他很乐意听李夏的话。这次来府城,李夏又找出好几套自己的衣裳给了夏桥。夏桥还跟夏至说,他往后根本就不用做新衣裳了,李夏的衣裳就足够他穿的。

第 456 章 第四五六章 初春

因为他们这一股就夏桥一个人回去,夏至还是有些不放心的。夏桥再懂事那也是个少年,如果按照她前世的衡量标准,夏桥还是个半大孩子呢。

夏至就准备了不少的东西让夏桥带回去吃用,然后她还悄悄地跟夏桥商量,让他交一部分口粮到后院,然后就跟着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一块吃。

“反正咱奶也得顿顿做饭,两口人的是做,三口人的也是做。老叔在我这,你过去陪着一块吃饭他们老两口也省的空落落的。”

夏桥想了想,他还是决定自己做饭吃。不过夏至说的要陪陪老两口的话他听进去了。“我往后常到后院去,隔三差五地陪咱爷咱奶吃顿饭。”

夏桥认为他们早就分家了,自己过日子就该有自己过日子的样子。其实夏桥的性子还是比较独立的,而且在某些事情上也挺有主意。

他既然这样说了,那夏至也只能点头。她又嘱咐夏桥:“哥,你一个人在家可别亏待自己。家里鸡鸭鹅还有猪啥的你要是忙活不过来,就卖了。还有地里的活,你也要雇人。”

夏桥回去之后也得进私塾念书,他一个人根本就侍弄不了那么多的地。

夏桥就点了点头:“我知道,到时候我捎信儿问你。”

夏至就笑了:“哥,家里的事你做主就行了。拿不定主意的就跟咱爷商量,不用问我。这一来一回的,我还怕耽误事呢。”

“那也行。”夏桥这样说,心里决定有什么大事还是要跟夏至商量的。这个时候,他根本就没想到夏秀才和田氏两个人。

正月二十三,夏至送夏老爷子一行人离开府城。小黑鱼儿有些舍不得夏老爷子和夏老太太,夏老太太何尝舍得小儿子。可留在府城是为了小儿子好的事,她不能因为自己耽误了小儿子的前程。

而且,夏老太太私心里还有另外一种想法。她年纪大了,将来能照顾到小黑鱼儿的地方恐怕不多。就让小黑鱼儿跟着夏至吧,叔侄俩本来就好,再总在一块,他们的感情肯定会更好。将来他们叔侄两个也可以相互照应着,那样她就能放心了。

她虽然舍不得小黑鱼儿,但表面上并不肯太表露出来,只让小黑鱼儿听夏至的话。夏至在旁边瞧着,心中就有些佩服夏老太太。

夏老太太是个无私的母亲。

夏至见过不少自私的母亲。其中一种就是为了自己将来有所依靠,或者说心灵上有个寄托,就根本不管孩子的未来,而是一味地将孩子拴在自己的身边。于这些母亲,儿子能不能出息都没关系,只要儿子一直陪着她,给她养老送终那就行了。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自私,就是田氏那种了。

“十六啊,我把你老叔交给你了。”夏老太太最后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

“奶,你放心吧。”夏至笑着安慰夏老太太,“你和我爷要是不来,我们有空就回去。”

“哎。”夏老太太立刻就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