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三个孩子的小名定了,金夫人也告诉全家上下以后就按小名叫,没多久,李家从上到下便都安安、俊俊、壮壮的叫了起来。

晃眼间一个月就过去了,顾大娘子满月,身子倒养的挺好,面色红润,身材丰润,三个孩子也长的越发可人疼。

这日一早,宫中便有人来传旨,叫李鸾儿并顾大娘子带上孩子进宫,太后想要瞧瞧这一胎三个的小子长的什么样。

接了旨,李鸾儿和顾大娘子都打扮了一番。

李鸾儿选了身葱绿的衣裙,顾大娘子特意往喜气打扮,弄了身罗兰色的衣裙,三个小子全都穿的红包一样,额上也点了胭脂,叫人一瞧就喜爱的不成。

收拾好了,两个人又带上甄巧,三人一人一个抱着三个孩子就坐车进宫去了。

同样,这次也是从后门进宫,绕着御花园一路快步行去,约摸小半个时辰才到了寿安宫中。

王太后已经在宫中等着了,白姑姑和郑姑姑站在寿安宫外的门廊下侯着,见到李鸾儿赶紧笑着过去:“太后娘娘已经催了几次,奴实在被催的受不住了,就出来瞧瞧,正巧奴才出来,李大娘子便和令嫂子就来了。”

“真真是巧。”李鸾儿笑了一声。

白姑姑低头去看李鸾儿怀里抱着的小子,伸手逗了一下,那小子竟扯开唇笑了起来,白姑姑瞧的稀罕,忍不住问:“你抱的这个是老几?”

“我抱的是老大。”李鸾儿笑着回答:“小名叫安安,嫂子抱的是老二,小名俊俊,巧儿抱的是老三,小名壮壮。”

白姑姑和郑姑姑一个个看过去,逗了好一会儿才赞了一声:“这三个小子倒真是机伶的,说不得长大有一番作为,李太太可真是个有福的。”

顾大娘子赶紧谦逊了一番,白姑姑就引着几人进了屋子。

本来天已经入春,今儿外边的天气有些热燥,几个人走到寿安宫已经出了一身的汗,等进到屋里,就觉得阴凉阴凉的,似乎很是舒服。

第三三七章 见面

太后着一身淡紫绣浅蓝碎花的衣裳歪在榻上,一个瞧起来很是面生的宫娥跪在地上轻轻的给她捶着腿,白姑姑几步过去轻声道:“娘娘,李大娘子带着她嫂子和侄儿来了。”

太后睁眼,挥了挥手,那个捶腿的宫娥静静退了下去,她由白姑姑服侍着坐起身朝李鸾儿瞅了一眼,笑道:“鸾丫头来了。”

“见过太后娘娘。”

李鸾儿和顾大娘子一起见了礼,太后笑着对两人招手:“快些将你那侄子抱来哀家瞧瞧。”

李鸾儿和顾大娘子一人抱个孩子上前,白姑姑抱着甄巧怀中的孩子过去,太后笑着瞧了两眼,那孩子也知趣,竟对着太后笑了,太后更是感兴趣,一个个接过来全都抱了抱,又逗弄了好几下,不住点头:“好,好,这三个小子好,长的真真是好,又壮实又机灵。”

“您过奖了。”李鸾儿笑着恭维一声:“将来官家生的皇子定然更壮实机灵。”

太后将孩子交还,抬头看了顾大娘子一眼:“这便是你嫂子了,瞧模样便知是个实诚人。”

顾大娘子轻笑一下,李鸾儿爽利道:“太后慧眼如炬,我这嫂子是真好,又温婉又是知书识礼的。”

太后又看了顾大娘子一眼,只觉得面前这女子有些面熟,不知道怎么的,瞧到她心里就很是亲热,真真是瞧着她哪里都顺眼:“我瞧着也好。不是那等孤媚妖道的。”

白姑姑在一旁笑道:“奴瞧着李家太太很是面熟,也不知道在哪里见过。”

太后扭头看她:“你也觉得面熟,我也看着面善呢。”

太后若不扭头还罢了。这一扭头,白姑姑大吃一惊:“娘娘,奴知道怎的面熟了,这,这李家太太长的与您有些仿佛呢,说起来,和您年轻的时候很相像。只没有您年轻时候长的好看。”

“你呀。”太后笑着一指白姑姑:“不过是碰着我的心胡说的,人家花般的年纪。我都老眉老眼的了,怎么能比。”

白姑姑旁边的郑姑姑此时也道:“奴也瞧着与娘娘有些相像呢。”

李鸾儿皱着眉头瞧了半晌也点头道:“我瞧着也像,尤其是眉眼。”

三人都说像,太后就重视起来。叫人拿了玻璃镜子过来,将顾大娘子拉到身旁,两人对着镜子一照,太后都吓了好大一跳:“别说,还真是像呢。”

顾大娘子有些无措,垂着头不知道说什么好。

即是瞧出顾大娘子长的像自己,太后便对她更是亲热,拉着她坐到身边一个劲的问顾大娘子是哪家的,父亲是谁。母亲是哪里人,顾大娘子轻声一一作答,声音温柔。坐姿端庄,面上也一直带着笑,叫太后看了更加的喜欢。

一时宫娥端上茶点,太后叫李鸾儿和顾大娘子用些,不经意问起:“宛儿,你外祖家可是在东城?”

顾大娘子笑着点头:“正是呢。我外祖和外祖母一直没有孩子,眼瞧着岁数越来越大。两人急的什么似的,刚巧那年下大雪,外祖和外祖母准备去庙里进香,哪知道一出门便捡了个大胖闺女,两人瞧着喜欢,就养了起来,说也怪,自收养了我母亲没多长时间外祖母便怀了胎,第二年就生了个大胖小子,自此之后,外祖与外祖母更是疼爱母亲,虽然说是收养的,可对母亲的疼爱丝毫不比舅父差。”

“哦?”太后挑了挑眉:“这么说,你母亲并不是钟家亲生的?那你母亲即是知道,就没想过寻找亲生父母?”

顾大娘子摇头:“我听舅舅说起过,我母亲知事后便说即是亲生父母抛弃了她,那她便也不想,再者,生恩不如养恩,钟家将她养大,她就是钟家的女儿,自该为外祖外祖母养老送终的。”

“你母亲倒也是知恩图报的。”太后笑了笑:“你可还记得母亲是什么样子?”

“不记得了。”提起钟氏,顾大娘子有些怀念:“只是听舅舅说我长的像母亲,尤其是眉眼,和母亲几乎一模一样。”

“是吗?”太后直起身子。

顾大娘子点头:“是舅父说的,究竟如何,我也不知道。”

又说一时话,李鸾儿和顾大娘子见太后脸上懒懒的,就知趣的起身告辞。

临走前,太后对顾大娘子笑笑:“即是来了,就带着孩子见见他们姑姑去,想来凤儿也是极想见侄子的。”

两人谢了恩,抱着孩子出去向永信宫方向走去,才走了没几步路,便见白姑姑带着人追了出来,她追过来见到顾大娘子便道:“李家太太,太后体恤你才刚满月,说是这里到永信宫路可不近,你抱着孩子怕要累着,便叫奴带了软轿过来,你坐着轿子去吧。”

顾大娘子险些吓着,脸上微变了色,不过还是强作镇定谢过太后,又谢过白姑姑,在白姑姑的搀扶下坐上软轿。

一路走着,李鸾儿越想太后的态度越觉得奇怪。

太后似乎是对嫂子的母亲很是关心,且对嫂子也越发的关注,还有,这软轿是怎么回事?

李鸾儿可不相信太后是体恤她嫂子才叫了轿子的,若是真体恤,那她们进宫时怎的没见轿子,要知道,从顺安门到寿安宫路可远的紧呢,怎的反倒要去永信宫了,才叫了轿子呢?且还是只给嫂子一人的?

越想,李鸾儿越是不明白,后又想到,难道是嫂子的舅舅立了大功,太后才如此优待?想了好一会儿又觉得不是,只得摇头叹了口气不再多想。

过不多时,轿子就进了永信宫,李凤儿已经等急了,正带着银环在院子里转圈,看到软轿进来倒是吃了一惊,仔细去瞧,赶紧过去准备行礼,哪知道帘子一掀,轿子里出来一个她并不认识的年轻女子。

随后,李凤儿瞧到轿子后边的李鸾儿,急忙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太后的轿子怎么…”

抬轿子的小太监一笑,给李凤儿见了礼:“贤嫔娘子,这是太后赏给你家大嫂坐的。”

李凤儿更有些不明白,不过也没有再多问,她瞧了一眼顾大娘子,心知这便是自家嫂子了,赶紧笑着过去携了顾大娘子的手:“我还没见过嫂子呢,今儿一见果然如姐姐说的那样瞧着性子便是好的。”

顾大娘子也是一笑:“见过贤嫔娘子。”

“一家子骨肉,见什么礼。”李凤儿随意一摆手,拽着顾大娘子就往屋里走。

李鸾儿抱着孩子也跟了上去,甄巧在后边也不敢多瞧,低头进了屋子。

屋内已经摆了许多的点心果子,茶水也泡好了,李凤儿亲自倒了茶给顾大娘子捧了过去:“嫂子喝口茶吧,小侄子与我抱一抱。”

说着话,李凤儿已经从顾大娘子怀里抱起俊俊:“这是老几?”

“这是二小子。”顾大娘子喝了口茶:“妹子小心些,他怕是快尿了。”

“小孩子嘛,尿多是正常的。”李凤儿抱着孩子坐下,笑着逗弄一会儿,看着俊俊打起呵欠来才将她交到银环手上:“这小子怕是困了,你将他抱到床上睡去,对了,前儿咱们做的那小褥子小被子还有小衣服什么的你也寻出来,等嫂子走的时候带回去,也算是我这个做姑姑的一份心意。”

银环笑着应了一声,抱着俊俊进了屋,随后,李鸾儿怀中的安安和甄巧抱着的壮壮也都困了,等将三个小子安顿好,看着他们都睡熟了,几个人才出来坐下。

李鸾儿和李凤儿还有顾大娘子相对坐下,喝了杯茶之后李凤儿才问:“家里一切可都安好,哥哥这一去也不知道多长时间,倒是苦了嫂子,姐姐得空的时候多帮衬嫂子一些,莫叫人欺负了去。”

“我岂不比你明白。”李鸾儿笑着瞪了李凤儿一眼:“你管好你自己便成了,家里的事情别惦记着。”

顾大娘子放下茶杯,拉着李凤儿左右瞧了半晌笑了起来:“方才进来抱着孩子也没时间瞧妹子,这会儿子仔细一瞧,妹子当真长的标致,难怪凡见过妹子的都夸你长了一副好相貌,我瞧着也好,我拙嘴笨舌的瞧着好也不知道怎么夸奖,总归心里爱的不成,嘴里却是说不出来的。”

李凤儿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歪头俏皮的问顾大娘子:“嫂子瞧我和姐姐哪个长的更好一些。”

顾大娘子抿嘴笑了笑方道:“哪个好我也说不出来,我瞧着你们姐俩个竟是春兰秋菊,分不出谁长的更标致些。”

“还说拙嘴笨舌。”李鸾儿捻了颗果子:“嫂子若是拙嘴笨舌,我们成什么了。”

三人说笑一时,李凤儿将宫娥打发出去,只留银环守门,李鸾儿这才压低了声音问:“凤儿,你与我说老实话,这段时间你在宫里日子过的如何。”

李凤儿笑着拍拍李鸾儿的手:“姐姐莫担心,我过的还好,现在皇后对我不错,也没有淑妃总是来找磋,总归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你过的好我就放心了。”李鸾儿点点头,思量了一会儿将她前次进宫在冷宫看到淑妃被凌虐的事情讲了出来,她这里一行讲,那里李凤儿和顾大娘子脸上都有些变色。

顾大娘子紧紧握住李凤儿的手:“妹子在宫中一切小心,有什么事就托人往家里传话,咱们一家子一起替妹子打算,可莫…莫惹了官家…”

第三三八章 探查

“嫂子不用担心。”

李凤儿扬唇冷笑一声:“我可不是淑妃,能由着人摆布的,再者,只要我不犯错,官家又能将我如何。”

“万事小心就是了。”顾大娘子还是有些不放心。

李鸾儿跟着笑了:“嫂子不必太过担忧,凤儿说的是,她可不是淑妃,嫂子不知,淑妃进宫前官家已经厌了她,再者,淑妃那孩子怎么来的,想来嫂子也知道一些,光凭这一点,官家就不会轻饶了她,说起来,淑妃进冷宫也是罪有应得的。”

顾大娘子细一想也是这么回事,便将忧心去了几分。

顾大娘子和李凤儿头一次见,姑嫂两人慕名已久,便有许多话要说,一时间,两人说了好多话,李凤儿瞧着顾大娘子,再从那些话中分辩她的性情,心中对于哥哥李春的愧疚也就少了许多。

原李春是因为救她而发烧烧坏脑子的,李凤儿就怕李春因着头脑不好以后连新妇都讨不到,可如今李春不只讨了新妇,还生了三个儿子,便是这位嫂子性情模样也是一等一的好,李凤儿觉得哥哥有顾大娘子照顾着,以后三个儿子长大了也能孝顺他,倒是不必别人多操心了,这是一件天大好事。

大约是因为这种想法,李凤儿对顾大娘子说话更是和颜悦色。

顾大娘子心中的紧张也没了,她从还没嫁到李家就听人说起宫中贤嫔最是得宠。又听人说贤嫔容貌绝俗,就想着这位贤嫔怕是不好相处的,在进宫之前心下还是惴惴的。就怕贤嫔瞧她不顺眼,如今一瞧,这位贤嫔娘子确实是个绝色,长的是真的好,更难得的是说话和气,没有一丝傲气,也怪道官家那般宠爱了。

一时间。顾大娘子对于李凤儿的印象也是好的不得了。

李鸾儿瞧她二人投缘,心情也是大好。

又坐了一会儿。眼瞅着时候差不多了,李鸾儿就提出告辞,李凤儿叫进宫娥到内屋去帮着抱孩子,她却拉着李鸾儿和顾大娘子的手一副舍不得的样子。

“姐姐。嫂子,以后得了空多来看看我。”

说话间,李凤儿眼中有泪光闪现,顾大娘子也有几分不舍:“妹子且放心,只要太后和皇后允准,我和你大姐必然会来瞧你的,你在宫里万事小心,缺什么少什么的记得往家里捎个信,咱们家虽然不说多富裕。可寻常一些东西还是不缺的。”

“嗯。”李凤儿重重点头:“我记得呢,如今哥哥不在家,嫂子在家就多操些心。干娘年纪越发大了,我出不得宫门,便有劳嫂子多加照顾孝顺,三个侄子又小,还要嫂子教养,这一家子的事情也要嫂子管着。我稍一想,也替嫂子烦累。我旁的帮不上忙,在这里只能给嫂子见个礼,您多劳累些吧。”

顾大娘子看李凤儿要行礼,赶紧相扶,硬搀起她来:“说的什么话,这些都是我该当的,哪里能叫你…妹子太见外了些。”

李鸾儿见李凤儿越发舍不得,只能笑道:“那是你嫂子,你与她客气什么,我们今儿回去,说不得明儿就能又进宫见你,又不是什么生死离别,少跟我掉金豆子。”

一句话说的李凤儿和顾大娘子也都笑了起来。

李凤儿笑了一声:“姐姐说的是,以后你们也能常来常往的,我伤心个什么劲。”

说话间,李凤儿叫银环拿了三把金锁递给顾大娘子:“我也没什么稀罕物,这三个长命锁是我叫人特意打造出来的,算是我给侄子的见面礼吧,嫂子收着。”

顾大娘子也没客气,将金锁收好,抱起孩子和李凤儿道别。

李凤儿一直将几人送出永信宫还依依不舍的,李鸾儿瞪她一眼:“少在这里摆出那副哭丧状,赶紧回去吧。”

一阵风吹来,李凤儿只说吹迷了眼,抹了抹眼睛这才扭身回宫。

顾大娘子瞧瞧那偌大的永信宫,长长叹了口气:“我如今想来,我倒是真真有福的了。”

“嫂子这番感慨越发叫人不明白了。”李鸾儿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拉着顾大娘子小声道:“即是出了永信宫,咱们还是莫多话的好。”

顾大娘子这才突的想起如今可身在皇宫中,万事都需小心的,便赶紧点头,笑了笑,叫神情显的愉悦些:“妹子,咱们快些走吧。”

哪知道,她们才走了没多远,白姑姑竟又追了过来,又是带了太后的旨意,叫顾大娘子坐轿子走。

顾大娘子坐着软轿,一直到出了宫门还有些不明所以,坐上自家马车,顾大娘子抱着孩子凑到李鸾儿近前:“妹子,我瞧太后娘娘真是个好人,这样的体恤人,亏了我进宫前还害怕来着。”

李鸾儿笑着摇头:“谁知道呢,说不得哥哥在边关立了功劳,太后娘娘才如此善待嫂子的吧。”

“但愿。”顾大娘子一边笑一边说:“我就盼着相公多立功劳,盼着边关早日安宁,相公早日回归,最起码,我家三个小子都能取个正名。”

她们这里一边走一边议论太后,那边,白姑姑将李鸾儿一行人送出宫门,转回寿安宫面见太后。

太后一见她便急着问:“怎么样?送走了么?”

白姑姑一笑:“送出去了,奴瞧着那顾大娘子一副感恩的样子,怕是极感激娘娘您的。”

太后摆了摆手:“哀家不求她感激,就求着,万一她是…不要怪哀家就是了。”

“如今也不能确定啊。”白姑姑想了一时,说了几句有些打击太后的话:“这天底下长的相像的多了去了。谁知道那到底是不是,娘娘还是莫太在意的好。”

太后也长叹一声:“找了那么些年没有一丁点音信,哀家都要放弃了。哪知道…哪知道…哀家老是觉得这个顾宛儿怕是就是她的孩子,哀家见了她,不知道怎的心里总是觉得很亲近,大约便是骨肉亲情吧。”

“要是真的就好了。”白姑姑笑着过去给太后按着肩膀:“真要是的话,老夫人大爷不知道该多高兴,就是老爷子在九泉之下也安心了。”

“是啊!”太后点了点头笑了一声:“你命人赶紧查查,还有。找个机会见见钟家那个小子,好好的打问一番。”

白姑姑答应一声。想了一时道:“娘娘,奴说句越矩的话,娘娘莫怪罪。”

“说吧。”太后笑着端起茶来喝了一口。

白姑姑一边思量一边道:“您要查顾大娘子的事情,奴觉得还是叫于公公去查为好。到底他如今掌管东府,消息比咱们灵通的多,娘娘您也有人手,可大多都是宫内的,要是查询的话,有些不便,哪里比得过东府方便。”

若是别的事情,说不得太后真得训斥白姑姑几句,那东府是朝庭专设的机构。官家有权命令东府,可是她是太后,王太后向来不乐意干政。是极不愿意动用东府的。

可是,如今查的是她的骨肉至亲,又是她深深亏欠的人,王太后便觉得破一次例也是应该的,只要早日知道那孩子的消息,便是干了政。想来官家也是能理解的。

她点了点头:“你去寻官家过来,我和官家谈谈。虽然说咱们叫于希去查,他也得好好的查,可越过官家终是有些不好。”

“娘娘真真是替官家着想的。”

白姑姑夸赞一句,转身便寻了个小宫娥去找官家过来。

太后一笑:“那是我唯一的儿子,我若不替他想,谁还能替他着想。”

过不多时,官家带着柳木进来,给太后见过礼便坐在一旁,太后想了一下,便将想动用东府帮她查个人的事情与官家说了。

德庆帝立时笑了:“母后要查什么便直接叫于希去,哪里用得着专门告诉儿臣。”

“我虽是你的母后,可是,你如今是九五至尊的皇帝陛下,后宫的事情倒也罢了,可要用前朝的官员,怎么都得与你说一声的,这是规矩,万万乱不得。”

王太后几句话叫德庆帝又笑了:“母后说的极是,还是母后疼儿子,什么事都替儿子打算。”

王太后白他一眼:“你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能不疼你。”

说话间,母子两个都笑了起来。

德庆帝又坐一时才告辞离开,一出门便叫人寻了于希过来,叮嘱了于希一番,叫他好好的替太后办事,另外,将太后要查什么人什么事,查的结果是什么都要汇报过来。

于希领了命去见太后,得了太后的吩咐立时便叫了东府探子去查。

大雍朝立朝百余年,东府探子遍布全国,尤其是京城,东府的探子多如牛毛,于希前脚吩咐下去,后脚关于钟家的事情就摆上了德庆帝的案头,同时也到了王太后手中。

广宁卫

李春站在严承悦的营帐外,与冯贞儿大眼瞪小眼。

冯贞儿捧着一碗粥,眼泪汪汪的哀求李春:“李大人,奴求求您让奴见见严公子吧,奴并没有旁的心思,只是严公子救了奴的性命,奴想着边关苦寒,严公子身子又不好,为报答严公子这才想要多照顾他一些的,难道,李大人连奴这一点点小小的心愿都不能满足么。”

见李春不为所动,冯贞儿继续哭喊:“李大人家中也有妹子,您想想您家的妹子,难道就不能体恤奴一丁点么,非要…这样迫奴。”

冯贞儿这些话说的好似她多委屈似的,若是换个人,说不得要心生怜惜之意,可李春越看冯贞儿越觉得假惺惺的弄的他浑身不自在。

说起来,越是表面看起来痴傻的人,其实内心越是敏感的,因着他们心思纯透,才越能感受到旁人的善恶。

李春便能从冯贞儿身上感受许多的恶意,他觉得很是恶心:“我有妹子,你不能比,我家妹子好,你…恶心人。”

第三三九章 姨母

“呜!”

冯贞儿捂脸大哭:“李大人,您怎么可以这样?奴自认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您怎么如此辱骂与奴。”

李春皱皱眉头:“你对不住我妹妹,就是,对不住我。”

见冯贞儿还在哭,李春一指她:“你怎么不跑?”

呃?

冯贞儿有些弄不明白,也不哭了,傻傻的问:“跑什么?”

“别人,我一骂,就边哭边跑,你不跑,脸皮厚。”李春断断续续说着:“我妹妹说过,你这样的,心眼最多,最毒,叫我碰到离远点。”

冯贞儿连哭都哭不出来了,打了个嗝:“李大人如此中伤与奴,奴家实在是没脸见人了,奴还不如死了好。”

“去死。”李春扔过一把刀:“你要不死,我帮你。”

过了好一会儿,李春见冯贞儿不动:“你,死不死。”

说着话,李春拿起刀来就往冯贞儿脖子上比划着,吓的冯贞儿尖叫一声连碗都不要了,撒腿便跑,李春很是不明白,看着手中的刀:“她不是要死么?怎么我帮她,她,还害怕了?”

在营帐后面偷瞧的严一这会儿实在忍不住笑出声来:“李大郎,我真是服了你了,那个冯贞儿哪里是要死的,她不过是哭闹一通叫你知难而退罢了,你倒是当真了,哈哈,我算是瞧出来了,对付冯贞儿这种人,就得你出马才成。”

严一几步走到还在面带不解的李春面前。拍拍李春的肩膀:“莫再想这些事了,跟我进营帐去,我家大少爷正好有事寻你呢。”

李春一笑:“妹夫找我?有事?”

严一低头小声道:“可不有事么。我们这次来主要是押运粮草的,如今粮草已经运到,也没有我们什么事了,自然是要回京去的,这不,少爷叫我来问你要不要往京里捎东西捎信什么的。”

“要,要。”李春一迭的点头。

他在边关呆了这么长时间。也算瞧出一丁点门道来,边关苦寒。再者周围山多,山上猎物也多,这里好些士兵得空的时候就去山上打猎,弄回猎物剥皮吃肉。那皮子硝好了聚成一堆托人卖出去,如此得的钱财比之当兵的响银还要多,时间久了,倒能拿着卖皮子的银子娶妻生子。

李春自认为他还是能打猎的,在不打仗的时候就上山打猎,如今他已经硝了好些皮子,正好托严承悦带回京城,另外,他不像那些士兵家里穷没钱。他来的时候可带了不少银子的,他在集市上转过,这里的皮子比京城要便宜好多。他也买了些好的,这次也打算捎回去,另外,他还打算再去一封信,问问他家娘子孩子生没生呢。

跟严一进了营帐,见到严承悦。李春咧嘴一笑,笑出两个酒窝来:“妹夫。”

严承悦推着轮椅走近:“大哥请坐。刚才督军派人送信,叫我们捎些东西回京城,我想问问大哥要不要往家捎些什么?”

李春笑道:“捎,有皮子,有信,都捎。”

“我叫严一帮大哥整理一下,后日我们便要走了。”

严承悦也跟着笑了起来:“这边皮子比京城便宜许多,我也买了些要带回去,等走的时候,将大哥的与我的放到一处一并带回家。”

“妹夫放一起吧,回去,给妹子挑些。”李春憨笑着说了一句:“有火狐皮,给二妹。”

这意思便是其中有一张火狐皮子,那是留给李凤儿的,其余的叫李鸾儿随意挑。

严承悦看李春说的大气,不由和他开了句玩笑话:“大哥不与大嫂留些,怎的叫鸾儿先挑了?”

“她是大嫂,让着妹子,应该的。”李春摆了摆手,后来想了想又道:“白熊皮,给大嫂。”

严承悦点头表示自己记下了,又与李春说了几句话,严一拿了笔墨来叫李春写了封信,才将墨迹晾干要装信皮,便听到营帐外有声音传来:“李大郎可在?有他的信,京城来的。”

李春一听再也坐不住了,蹦着便要往外走,哪知道严一比他还快,钻身出去接了信,等李春走到营帐口的时候,严一已经带着信回转。

“给我。”李春伸手便要。

严一将信奉上,李春心急的当下就打开来看,这一看立时欢蹦乱跳起来:“宛儿,生了,三个小子,我,当爹了!”

严承悦一听便也替他欢喜,又想知道李鸾儿的情形,急着问:“鸾儿如何了?嫂子生产她可伺侯着…”

李春看完信折起来又装进信封:“妹妹,好,要不是她,孩子,生不下来。”

严承悦更加奇怪:“夫人不是在家么,怎就难产了?鸾儿又不是大夫,怎的就能帮到大嫂?”

他虽然奇怪,可知那信必是写给李春的,他看也不合适,便也没要了去看,李春欢喜劲过去又担心顾大娘子,更加没心情给严承悦解释到底是怎么回事,说起来,就算是李春要解释,恐怕也是说不清楚的,李鸾儿说的那些话他可学不来,可要是丝毫不差的学出来,也形容不出当时的情形。

严承悦问过后见李春一直不回答,便也不再去问,拱手笑道:“恭喜大哥喜得贵子。”

“同喜,同喜。”李春这时候倒是机灵,也冲严承悦一抱拳:“你也当,姑父了。”

这倒真是,严承悦失笑,心说自家这个大舅子这会儿倒是算计的清楚的很,还知道自己是孩子的姑父呢,瞧起来,这大舅子脑子似乎越发灵光了。

和严承悦互相道完喜,李春这才想到信中还要他给孩子取名呢。他是知道自家事的,也晓得他脑子不灵光,哪里来的文才给孩子取个好名字。瞧瞧严承悦,心说现成的人选不就在眼前么,自家妹夫那可也是孩子的长辈,再者,妹夫文才武略都是顶尖的,必能给孩子取个好名字。

“妹夫,帮咱家小子取名。”

即是有所求。李春这话就拉的更近了些,不说是他家的小子。竟用了个咱字,这个咱用的好啊,叫严承悦都不好推辞。

严承悦心下更是暗惊,暗暗算计着。要照如此发展下去,说不得用不了多长时间,自家这个大舅子就能和常人一样了。

“这是大哥家的儿子,自然也该由大哥取名的,我凑什么热闹。”严承悦笑着推辞一句。

李春将脸一拉:“你,要不要,做姑父?”

软的不成就来硬的了,竟然连威胁都会了,严承悦失笑:“那成。我取名,不过,取的不好大哥莫恼了。”

“不会。不会。”李春连连摆手。

严承悦想了好一会儿才道:“我听鸾儿说起,按祖谱来算,大哥家的小子似乎是浩字辈,那老大就叫浩宇,老二叫浩轩,老三叫浩越吧。”

李春念了一遍:“浩宇。浩轩,浩越。都好听,都好听。”

自己取的名字被承认了,严承悦一时也心情大好:“大哥觉得不错便成。”

得了名字,李春又欢喜一阵,想到要给自家小子选个礼物,便跟严承悦说了一声,出了营帐寻了匹马跃上马背便直奔集市。

等他再回来的时候已经到了入夜时分,李春赶到严承悦那里,从怀中摸出三块玉佩交给严承悦:“给我家小子,捎回去。”

严承悦郑重收下,叫严一拿了个精巧的木盒子将玉佩装好,又放置妥当,这才问李春可用过晚饭,得知他还没用,便叫严一准备了些饭食,两个人一起吃了。

京城李家

李鸾儿和顾大娘子瞧着传旨的小太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才进宫没几日,太后竟然又传旨要她们进宫去,且这次没叫带孩子,实在叫两人想不透是为的什么。

“太后娘娘今日心情如何?”

李鸾儿给小太监递了块银子,小声问道。

那小太监一脸笑容:“娘娘心情很不错,早起的时候吃的饭多了许多。”

李鸾儿点头,顾大娘子给小太监道了谢,又安排人陪小太监吃茶,她二人各自回屋换了一身衣裳,又收拾一番妆容,出来之后已经备好马车,便跟着小太监进宫。

这次,并没有叫她们从后门进去,而是从侧门进宫,从这里进去,离寿安宫倒是不远,起码比从后门进去近了不少,李鸾儿和顾大娘子进了宫,走了没多长时间便到了寿安宫。

同样是白姑姑等在寿安宫前,见到李鸾儿和顾大娘子过来,赶紧过去见礼,她对李鸾儿一笑:“贤嫔娘子正等着大娘子呢,似是有事情要与大娘子商谈。”

李鸾儿先是一惊后来便明白了,太后应该是单独要见顾大娘子的,这是特地叫白姑姑将她支开。

笑了笑,李鸾儿道:“正好我也有事见贤嫔娘子,太后这里倒是失礼了,还望白姑姑帮着美言几句。”

“您客气了。”白姑姑一笑,引着顾大娘子就往里走。

顾大娘子回头看了李鸾儿一眼,见她神情淡然,脸上带笑,不知怎的便放心了。

李鸾儿眼瞅着顾大娘子进了寿安宫,带着满腔的疑惑往永信宫走去,等见到李凤儿,她还是不明白太后叫顾大娘子过去所为何事。

将心中疑虑说与李凤儿,李凤儿一时也搞不明白。

这两人正商议着,却不知寿安宫内太后一见顾大娘子便忍不住站起身来,等顾大娘子走近了要行礼,太后几步过去扶住她:“宛儿快起,快起。”

顾大娘子抬头,小心看了太后一眼,似是有些惊吓,微垂着头不敢说话。

太后拉着顾大娘子坐下,轻声询问:“你可还记得你母亲?”

顾大娘子摇头:“我娘亲去的早,我那时候还小,又哪里记得。”

“这些年,你过的怎样?”太后又问。

顾大娘子一时为难,不知道要如何回答。

太后想到于希所查的那些事情,也情知顾大娘子这些年过的又何止是不好,见她为难的样子,知她不好回答,若是说过的不好,这便是指责亲父,便是大不孝,可要说过的好,又有些违了心。

想到顾大娘子的难处,再想想她本来是有好姻缘的,却被一个姨娘用着庶女换了与她订好的亲事,将她嫁了个傻子,太后一时悲从心来,搂了顾大娘子哭了起来:“我苦命的孩子,你怎么这般…”

顾大娘子吓傻了,支煞着手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白姑姑见了一旁帮腔,对顾大娘子一笑:“您许还不知吧,太后自那日见了你,总觉得你面善,又听你说你母亲不是钟家亲女,就叫人查了一下,哪里知道,真真是巧了,你母亲竟然是太后娘娘失踪多年的亲妹子,太后娘娘是你的亲姨母。”

第三四零章 相认

王太后想到丢了多年的妹子一面没见着就这么没了,再瞧瞧坐在面前眉目和她有些仿佛的顾大娘子,一时没忍住,又抱住顾大娘子哭了起来:“儿啊,可疼煞哀家了。”

“姨母?”

顾大娘子还在发呆,有些没反应过来:“您真是我的姨母?这…怎么可能?”

“傻孩子,这还有假不成。”王太后抚抚顾大娘子鬓边的头发:“你娘亲是我嫡嫡亲的妹子,这是万万错不了的,那年,先帝还在宫外住着,和我家是近邻,时常与我一处玩,那天下了大雪,他就邀我一处玩去,当时母亲没在家中,我也是稀罕,就叫丫头抱了你娘亲一起出去,结果…唉,是我和先帝对不住你母亲,也对不住你啊。”

原来,顾大娘子的母亲钟氏丢的也是巧了。

先帝文宗皇帝也便是王太后的相公明启帝那时候也还小,因着宫中的田贵妃,他只能在宫外养着,那天他和王太后带着钟氏一起出去玩,哪晓得田贵妃不知怎的知晓了高宗皇帝还有一位皇子养在外边,田贵妃气不过,便命人抓他。

明启帝虽然小,可防范意识挺高的,他自己是知道身份的,也晓得他的身份若是曝了光恐怕会招致杀身之祸,因此,在看到有陌生人要带他走的时候,明启帝便拉着王太后转身就跑,抱着钟氏的丫头也赶紧追上去。哪知道她跑的慢了,就被人将怀里的钟氏夺了去,之后钟氏到底如何了。谁也不知道。

等到王太后和明启帝脱险,再加去找的时候就再找不着钟氏了,钟氏丢了,王太后的母亲一时接受不了,又气又疼立时病了,自此之后长年卧病在床。

这么些年,王家可一直没放弃过寻找钟氏。只是一丁点线索都没有,他们也寻不着。

明启帝因着这事。深觉对王家有所亏欠,从登基之后就很优待王家,他更是觉得亏了钟氏,敢时常派人去寻。明启帝活着的时候还和王太后商议过,若是将钟氏寻回来必然要好好待她,起码得给她寻个好婆家,再照料她一辈子,只是明启帝去的太早,临死之前都没有得到钟氏的消息。

王太后一行说一行哭,说起明启帝更是泣不成声:“先帝爷若是在见到你该多高兴,你不知道,你母亲没丢的时候。他几乎天天到家中玩,对你母亲很是疼爱,你母亲丢后。先帝这半辈子都愧疚异常,一直没放弃寻找你母亲。”

顾大娘子这会儿子才从震惊中清醒过来,她虽然早忘了钟氏长的是何模样,可看着王太后,打心底里觉得很是亲近,便想着。这大约便是血脉亲情的缘故吧,又想着。若是母亲活着该有多好,她能和王太后姐妹相认,又寻到真正家人,说不得有多高兴。

顾大娘子听钟鸣鹏说起过,说她母亲钟氏一直以为她应该是出身贫家,家中大约是重男轻女或者太穷了养活不了孩子,这才将她扔了的,顾大娘子也信这些话,可又哪里知道她的母亲出身竟然如此的…显赫,竟是太后的嫡亲妹子。

“儿啊。”王太后见顾大娘子还有些愣神,便又哭了起来:“你是不是怪姨母?”

白姑姑在一旁瞧着,这时候赶紧给王太后递过一张帕子,又推推顾大娘子,顾大娘子醒过神来紧紧握住王太后的手:“我…我,就是想起我娘来了,我娘要是活着,能够见到太后该多欢喜,只我娘命苦的紧,没等到这一日。”

说话间,顾大娘子也哭了起来,她一哭,引的太后又是痛哭不已,这姨甥俩几乎是抱头痛哭。

白姑姑一瞧这可不成,赶紧笑道:“娘娘,您也真是的,李太太这可才满月没多久,您就引着她这样哭,万一哭坏了身子落下病根可就坏了。”

太后一听赶紧抹了一把泪,拉着顾大娘子强笑道:“儿啊,咱们都甭哭了,说起来,我活着的时候能认下你,能知道你娘一些消息,也算是,算是足慰此生了,你啊,赶紧收拾收拾,我带你见先帝去,也给先帝念叨念叨,我虽没找着五儿,可却找着了五儿的女儿,也叫先帝在九泉之下能,开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