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嘉泽自以为十分能理解妹妹的心情——外面的吃食,哪里能跟关府比?

他安抚了妹妹两句,远远地看着茶馆到了,便让车夫停下,自己跟杜锦宁一起下了车。

“奶娘…”关嘉玉看着哥哥的身影走远了,就摇头宋妈妈的胳膊,“你让车夫再往前一点嘛。我也不下车,只坐在车里看。我想看看哥哥他们的茶馆到底是怎样一个红火。”

这个要求也不过份,而且宋妈妈是知道孔氏平时是很宠女儿的,只要不被人发现这车里坐着的是关家小姐,就无大碍。

她便吩咐车夫往前走了一点,停在了茶馆斜对面的巷口处。

茶馆那边,昨日名声还未传出去,虽然也满座,却还不至于让庄越手忙脚乱。可今天的火爆场面让他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只恨不得长着三头六臂才好。见得杜锦宁和关嘉泽进来,他就像盼来了救星一般,忙扔下一群七嘴八舌的人,跑到他们面前来行礼:“两位少爷,你们可算来了。”

“怎么,出了什么事?”杜锦宁见他这样,忙问道。

庄越抹了一把汗:“大事没有,就是吧,客人太多,忙不过来;还有这些客人纷纷提意见,说一天两场新内容太少,要求再加一场。”

其实客人太多这个话谈不上,毕竟茶馆里的座位是固定的,最多也就那么一百来号人。然后一天四场,就算客人来了一茬走了再来一茬,一天下来就四百人。今天跟昨天一样,明天跟今天一样,不会有什么变化。

可问题是,如果一百号人来了,看完就走;到下一场的时候再来一百人。这样好歹他们还能歇息片刻,喘上一口气。但茶馆是全天候开门的,可没有清场这个说法。

每天一开门,哗啦啦就进来一堆人,这就必须上吃上喝地好好伺候着。说完一场书、演完一场杂耍,这些人走了吗?并没有,大家都得再坐一会儿聊聊刚才说书的内容,就像后世那红书的热闹评论区,大家都凑堆儿地聊一个话题,那自然是越聊越来劲儿。

等到终于聊尽兴了,这一场次的人终于大部分离场了,可好嘛,一个萝卜一个坑,走出去一个就立马就有一个人进来补坐到座位上,不消片刻的功夫,整个茶馆又坐满了。即便没到下一场开场,这些人也没闲着,照样聊啊,说剧情,说期待,猜今天这《射雕英雄传》里的人物接下来会如何了,今天杂耍的那两个小子又会演什么样的新戏…

于是王路生和张狗儿就跟那陀螺一般,一时不停地转动着,一整天都不带停歇的。

第161章 是他

鲁小北和钱有财虽说会主动帮忙,但他们要演双簧、相声和小品,而且每一场都是新戏,不可能老呆在下面伺候茶客,得抽时间记台词、排新戏。

最重要的是,鲁小北和钱有财第一天伺候客人还没什么,可到了第二天,就不成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成角儿了。那些茶客们一看这两位小二就是台上演杂耍的那两个,岂能轻易放过?那非得拉着他们说话不可啊,问他们多大了,这杂耍本子是谁写的,接下来会演什么,林林种种。这都是客人,鲁小北他们又不能不答;等答完一个两个,这就得到上场的时间了。他们不光没帮上什么忙,自己还累得不轻。

庄越一看这情形,直接叫他们呆在后台不要出来了。

而庄越自己呢?本来是管着贵宾区的,那里就八张椅子,就算八位贵客各带一个下人,那也仅仅十六个客人,不一会儿的功夫就伺候好了,活儿并不累,庄越还能兼顾全场,看看哪里有什么纰漏的赶紧弥补。

可别忘了,门口还有一堆人在排队呢。即便有赵大虎两人维持秩序,可为了争位置吵嘴、打架的,可不是赵大虎他们能解决的,总得让掌柜的出面去调停,才显得你茶馆看重客人。

这样的日子不要多,只一天下来,除了钱东宝不受什么影响,其他人都累趴下了。昨天累趴下,今天坚强地爬起来继续再累一天,倒也没啥,大家也能挺得住。可这日子没个头啊。现如今口碑传开了,茶馆的生意只会越来越好,人也会越来多。只他们几人这么顶着,一天天地累下去,便是铁人也吃不消不是?

关嘉泽也听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他问杜锦宁:“咱们也别半价了,直接把价钱提上去,会不会好点?”

杜锦宁没有回答,而是转头问庄越:“庄掌柜,你觉得呢?”

庄越直接摇头:“这不好。咱们买卖人,最讲究的就是信誉。说好的六天,那就得六天。即便这六天再累再麻烦再吃亏,也只能硬挺过去。”

杜锦宁也是这么个意思。他之所以问庄越,就是想知道庄越这人如何。

她点点头;“我赞成庄掌柜的观点。”

“那就只能再招人了。只是…”关嘉泽看看外面的茶客,“也不知六天后恢复原价,这些人会不会来。”

庄越没有说话。

虽然他听很多客人说,即便恢复了原价,他们也会过来。但终究只是说说而已。他这做掌柜的,可不能在东家面前夸下海口。

杜锦宁问关嘉泽:“我些话本,如果提价到四两银子一本,你会不会买?”

关嘉泽毫不犹豫地点点头:“买,当然买。”

这是心里话。虽说他一个月的月例银子是二十两,四两一本的话本于他而言也不是小数目了。但有钱难买心头好,他就喜欢看《射雕英雄传》,而且看上瘾了。不要说四两,即便是二十两一本,他都会想办法筹钱来买书,谁叫这是他目前最想要的东西呢?

杜锦宁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

关嘉泽便明白了杜锦宁的意思。

是啊,他喜欢看《射雕英雄传》,这些茶客也多半是冲着它来的。正听上瘾呢,怎么可能为了节省几文钱就不来?能花起得五文钱八文钱来听书的,就不会拿不出十文二十文。为了听书,就算再舍不得也会咬牙过来,除非《射雕英雄传》说完了。

想到这里,他担忧起来,问杜锦宁道:“这《射雕英雄传》,长不长?别只过十来天,它就说完了。到时候这些茶客要是嫌价钱贵,就不来咱们茶馆了。”

庄越顿时十分紧张地看向杜锦宁。

这两天他虽然累,可心里高兴啊。想想昨日的收益,再想想平日里冷冷清清的绸缎铺子,他心里就十分有成就感。只要茶馆再这么继续火爆下去,他一个月的收益指定比绸缎铺里的大掌柜拿的还要多。

“放心,会很长,现在才哪到哪儿呀。”杜锦宁笑道,“没个大半年,都说不完,放心吧。”

说着她又道:“过阵子咱们会再推出别的说书内容。”

“别的说书内容?”关嘉泽的眼眸顿时亮了起来。这岂不是意味着他又有新话本看了?

庄越却是想到了茶馆:“可这一天四场,就排得差不多了。要是再加两场别的内容,咱们就不划算了。”

因为新内容是上午一场、下午一场,两场的时间隔得比较开,那些茶客才会中途离场,不在这里占着座位。可要是中间加新内容,他们肯定会坐着不走的。一杯茶坐一天,茶馆还不能赶他们走,说书先生的月钱又得多付,那岂不是亏大发了?

杜锦宁笑笑,没有多作解释,只道:“这事还早着呢,不急,以后再说。”说着她吩咐庄越道,“你问问鲁小北,看看他还有没有熟悉的品行不错的人介绍过来,如果没有,你再向外面招人。”

因着前面有陈家兴和刘则的例子在,发现茶馆门口没人守容易出乱子,庄越没敢再回关家求助,而是叫鲁小北回勾栏找两个人来守门。赵大虎就是鲁小北找来的。

勾栏的生意并不怎么好,听得鲁小北说茶馆缺人,给的月钱还不少,自然争相着想过来。因要守门维持秩序,鲁小北便点了两个扮武生的粗壮汉子过来。

“行,一会儿鲁小北演完从台上下来,我就叫他去办这个事。”庄越道。

见没别的什么事,杜锦宁便跟关嘉泽从茶馆里出来,径直上了马车。

“咦,哥,你看,那不是三房的宁哥儿吗?”一个少年看到杜锦宁背影,不由得拉了拉身边兄长的袖子。

杜锦程抬头一看,正看到杜锦宁的侧脸,他也是一愣。

印象中的这位堂弟,永远是瘦瘦弱弱沉默寡言的样子,身上的衣衫总是破破烂烂的。可眼前的这一位,脸色似乎比以前红润了些,身上穿着一件石青色细布棉袄。即便是跟身边那位关家少爷说话,他依然神情自若,不卑不亢,举手投足间隐隐有大家风范。

“应该…是他吧?”他有些不确定。

此时杜锦宁转过身已坐了下来,脸朝向这边,秀美的五官一下子映入了杜锦程和杜锦德的眼帘。

“是他!”杜锦德立即很肯定地道。

第162章 跟踪

“你俩怎么还在这里磨蹭?赶紧走。”后来过来一个妇人,正是杜锦程的母亲张氏。她手里跟两兄弟一样,也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

却原来是杜云翼新买的房子就在茶馆附近的小巷子进去不远,他们昨日搬的家,今天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要从老宅子那边搬过来,母子三人提着东西正往新宅子里走。

“娘,我看见杜锦宁了。”杜景德指着慢慢行驶在街道上的马车道,“他跟关家的少爷在一起。”

张氏的脸色变了变。

她盯着越行越远的马车看了看,问道:“他看上去如何?”

“挺好的。穿了新衣服,整个人也跟变了个人似的,和原来大不一样了。”

张氏的表情变幻了几下,见一辆骡车从身边经过,她一咬牙,将骡车叫住,然后将手里的几样东西递给兄弟俩,吩咐他们道:“你们先回家,我去看看。”

说着,她拎着剩下的两样,上了骡车。

“娘,您去哪儿?”杜锦德不解地问。

“别问。你们赶紧回去。”车里传来张氏的声音,骡车启动,朝前驶去。

兄弟俩看着骡车渐行渐远,奔着杜锦宁消失的方向去了,面面相觑。

“娘这是…要去小三房?”杜景德道。

“也许吧。”杜锦程若有所思。

看到来来往往的行人都望着他们手里提着的大包小包,他回过神道:“咱们快走吧,东西沉死了。”

杜锦德这才觉得手累的不行,赶紧快步朝前走。

张氏那头,催着骡车紧赶慢赶,终于看到了前面的那辆马车,上面还有关府的标志,看来是没跟错。她便让骡车车夫放慢了车速,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

看到马车到了书院门口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往前面走,张氏松了一口气,吩咐车夫道:“走慢些,我有些头晕。你一直朝前走就是,我要去书院里的庄子看亲戚。一会儿我多给你两文钱车钱。”

车夫一听很是高兴,立刻把车速降了下来。

先前是大路,人来车往的;过了书院后骡车又离得远,关家的车夫并未注意到身后有人跟着,照着杜锦宁的吩咐,把车直接赶到杜家门口,这才停了下来。

张氏却没敢叫车夫把骡车驶进去,到了庄子口就下了车给了钱,打发骡车回去,自己一个人提着东西朝前走。走一段看到人就打听新搬家的杜家住在哪里,在那人的指引下,找到了小三房的新居。

此时的杜家,陈氏被关嘉泽和关嘉玉的到来吓了一跳,忙把两人迎进屋里,叫杜方蕙烧水,将董婶儿给的茶叶泡上,再拿出一碟子豆干和刚买了准备过年用的花生瓜子拿出来摆上,笑道:“我们庄户人家也没有什么好招待的,只有一些自己家做的豆干,炒的一些花生瓜子,还算干净。两位关少爷不要嫌弃。”

说着,她的目光就落到了关嘉玉身上。

关嘉玉还只是个女童,并没有什么很明显的女性特征,此时又做男童打扮,不仔细看的话根本辨认不出来。但陈氏还是敏感地感觉到了一种违和感,总觉得关嘉玉不像是男孩子。待得她眼尖地看到了关嘉玉耳垂上的耳洞,心里才确定下来。

果然是女孩子。

她心下一动,目光落到杜锦宁身上。

幸亏杜锦宁打出生起就被当作男孩子养,便是她自己都没有自己是女孩儿的意识,这才这么多年没有露馅,否则,不知会惹出多少麻烦来。

“伯母快别这么说,你家的豆干好吃着呢。想来您也知道,我们一起合伙开了一家茶馆,现如今茶馆里的豆干,那是最受欢迎的小食了,每天都供不应求呢。”关嘉泽笑道。

作为世家子弟,这种应酬的礼节他还是应对得游刃有余的,而且他说的也是事实。

因着去茶馆里听书的绝大多数都是中老年男子,这些人对甜食都不怎么感兴趣,倒是对咸口的小食情有独钟,所以杜家的豆干在茶馆里最受欢迎。昨日杜家提供的量已不少了,本来是预备着卖上两三日的,却不想没到最后一场说书,豆干就卖完了。庄越立刻叫了赵大虎过来传话,叫今日多做些。

听得关嘉泽夸自家的豆干,再想想这两日卖豆干得的钱,陈氏便笑得合不拢嘴,指着桌上的豆干道:“这是新做的,刚出锅呢。你既说好,就多吃点。”

说着又招呼关嘉玉:“玉哥儿也吃些。”

关嘉玉从来没有来过这种庄户人家,进来之后对什么都好奇。桌上的小食,她不感兴趣,倒是对院子里种的菜充满好奇,问陈氏道:“伯母,我能在你们家院子里走走吗?”

“没问题,你随意。就只是院子里不干净,看脏了你的鞋袜。”陈氏道。

杜家母女几个都是爱干净的人,以前在老宅,牛氏因着张氏嫌弃鸡鸭脏,就把牲畜养到别人家去。现如今陈氏当了家,有了自家的院子,自然也不愿意让家里脏着。再加上院里还种了菜,生怕被鸡啄了,便在院子后头围了一小块地方,把从董婶家捉来的小鸡崽儿都养在了那里。

所以杜家院子里,农村最常见的满院子鸡屎是不存在的。陈氏这样说,也不过是想着有钱人家那青砖铺就的地面,自己这泥地自是没法比。

“不打紧的,我没那么讲究。”关嘉玉笑道。

见她圆圆的小脸上一笑两个酒窝,大眼睛弯成月牙儿,十分可爱,为人又这般懂事,不嫌弃杜家穷,陈氏顿时对她喜欢得不得了,笑道:“那便随意看。”

关嘉玉便起身,从屋里出来,走到院子里看那一畦畦的菜地。这里有些菜是宅子原主人留下的,杜家搬来后,拔了些菜吃,又种上一些。那些撒了种子的地里此时刚刚冒出芽儿,星星点点地散落在泥土之上,又关嘉玉十分好奇,指着问杜锦宁那是什么。

看了菜园子,听见小鸡崽儿的叫声,她又循着声音就往后头走,不一会儿就看到一群淡黄色的毛茸茸的生物。关嘉玉顿时兴奋地大叫起来:“杜哥哥,这是什么?”

妹妹从屋里出来,关嘉泽不放心,自然得跟着。此时杜锦宁便和关嘉泽跟在关嘉玉后头。

听得关嘉玉的问话,杜锦宁有些无语,转头问关嘉泽道:“你说是什么?”

第163章 来意

关嘉泽仔细看了看,想了想,摇了摇头。

杜锦宁无语,正要说话,忽听院门外有个怯怯的声音响起:“请问,这里是杜家吗?”

杜锦宁转头一看,看到张氏,她的眸子立刻沉了下来。

关嘉玉平素里总是被母亲关在宅子里,除了族里的那些个亲戚,很少见外人。此时见到一个穿着绸缎长袄的妇人站在门口,她眨巴了一下大眼睛,好奇地问杜锦宁:“杜哥哥,这是谁呀?你家亲戚?”

此时陈氏已闻声走了出来,看到张氏,她的脸色也不大好看。她实在是不愿意跟老宅那边的人再有什么牵扯。

听到关嘉玉的问话,她只得按捺满心头的抗拒,招呼张氏道:“大嫂,你来了?请屋里坐吧。”

张氏之所以跟着马车过来,就是想着现如今放假了,关家少爷往这边来,想来不会是去书院,定然是到杜家来做客的。而当着关家少爷的面,杜锦宁和陈氏总不会把她这大伯母赶出去吧?趁着这个机会缓和一下关系,往后也好走动。

所以她才厚着脸皮来了。

见陈氏果真如自己预料的那般,不好拉下脸来,她心下一松,当即笑道:“这不快过年了,我想着你们搬出来了,也不知过得怎么样,年货备上了没有,所以过来看看。”

说着,她转脸朝杜锦宁笑道:“宁哥儿,你如今可好?”又好像刚发现关嘉泽兄妹俩一样,“啊呀,你们今日有客人呀?我来得不巧。”她犹豫了一下,“要不,我下回再来?”

就算明知道张氏打的什么主意,陈氏也不好就这样让她回去。否则关家的那两兄妹会如何看待她们杜家人呢?要说她们现在过得好了,就不认亲戚了,那杜锦宁在山长面前的印象岂不大打折扣?

再说,如果张氏真要没脸没皮的凑上来,今儿个来和明儿个来又有什么区别?

该说的话,总得找个机会说清楚。

她笑道:“没事,这是宁哥儿的同窗,放假过来玩的,他们有宁哥儿陪着就成。大嫂你进屋里来坐吧。”

张氏就猜到陈氏会是这么个态度。

她跟着陈氏进了门,便看到桌上摆放的茶水和豆干等物,她顿了顿,笑道:“刚才门外有一个,应该是关家的少爷吧?我跟程哥儿在街上遇到过他一次,程哥儿告诉我他是关家的少爷。”

“对。”陈氏将两杯茶水挪到旁边去,给张氏倒了一杯茶,心里感慨着,这位大嫂果然不一样。

要是今儿来的是姚氏,看到桌上的茶水吃食,定然阴阳怪气地说他们小三房才搬来没多久,日子就过得这么好了,莫不是以前就藏了私房钱?

张氏这人却精明得紧,她也不见得是个好人,算盘子打得精得很,却从不轻易跟人撕破脸。就说从前在杜家吧,她每年过年回老宅,即便对她们小三房的人,也从不吆五喝六地给脸色看,只是不怎么理睬人而已,这不理睬人,不光是对她们小三房,便是二房的姚氏也是如此。

所以,她现如今还真不好撕破脸将张氏拒之门外。

张氏接过茶杯,道了一声谢,环顾了一下屋子的摆设,笑着对陈氏道:“你现在总算熬出头了,宁哥儿是个能干的,能带着你们分家且从桃花村里搬出来,往后就能让你过上更好的日子。弟妹呀,你的福气在后头呢。”

这话任是谁都爱听,陈氏也不例外。

她笑道:“承大嫂吉言。”

关嘉泽兄妹俩还在门外,陈氏实在不愿意跟张氏打太极。

她干脆直入正题:“大嫂今儿个来,是想…”

“哦,是这样。一来呢我来看看你们过的如何,有没有什么要帮忙的。二来,当初分家的时候,我们不是说我们想换个大点的宅子吗?毕竟程哥儿要成亲了,宅子太窄住不下。这不,前一阵就一直在寻宅子,好不容易找到一处,就在城东的普陀寺进去一点,有条巷子叫柳条巷,进去一打听就知道了。我过来跟你们说一声。”

说着她笑了笑:“我也知道,你们对老宅以及我们小大房的人都不待见,我能理解。但俗话说得好,打断骨头连着筋,宁哥儿跟我们家程哥儿、德哥儿好歹是堂兄弟,又都在这城里,要是有个什么事,也可以互相帮衬帮衬。当然,你要是不乐意,我们也不会厚着脸皮凑上来,我今儿来呢也就表明个态度,顺便告诉你我们家的住址。要是有什么事,你们也可以找得到我们。”

她站了起来,笑道:“你们家有客人,我就不多留了。等过了年,我让程哥儿和德哥儿过来给你拜年。”说着摆摆手,干脆利索地出了门。

走到院子里,她本想跟杜锦宁打声招呼,却没看到人影,只得作罢,提着空篮子离开了。

陈氏站在堂屋门口,望着张氏消失的背影,半天没回过神来。

杜方苓是三个姐妹里最管闲事的,她虽在厨房里忙活着做豆干,可无论是关家兄妹还有张氏到来,她都看在了眼里。

此时见张氏走了,关家兄弟也在杜锦宁的带领下出门玩去了,她便站了起来,正想过去问问陈氏,就见母亲朝这边走了过来。

她忙问道:“娘,大伯母来做什么?”

“来告诉咱们她搬家了,在普陀寺附近的柳条巷。说如果咱们有什么事,可以去找他们。”

“这是什么意思?莫不是现在看着宁哥儿有出息了,咱们的日子也过得好了,就来巴结了?娘,您可别上他们的当。”杜方苓愤愤地道。

倒是杜方菲眉头微蹙,看着陈氏道:“娘,难道咱们往后就不跟他们来往了?”

陈氏坐下来,接过杜方菲手里的石磨,摇摇头道:“我也不清楚。这事儿,还是由你弟弟来做决定吧。”

杜方菲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可看看杜方苓和杜方蕙,把要说的话又咽了回去。

“不管怎么说,我都不想再跟他们来往。”杜方苓嘟着嘴道。

第164章 幸福的烦恼

杜锦宁送了关家兄妹回来,就见杜方苓站在厨房门口朝她招手。不待她走到近前,杜方苓就口舌伶俐地把张氏的来意说了一遍,然后紧盯着她的眼眸问道:“宁哥儿,对于这事,你怎么说?”

杜锦宁想都没想就道:“别理她。”

杜方苓就得意地回到厨房,冲着陈氏和杜方菲两人扬了扬下巴。

对于二妹的脾气,杜方菲再清楚不过,她也没在意,只担忧地瞧着杜锦宁,叹了口气。

三个姐姐里头,最有想法、性格也最外露的就数杜方苓;杜方菲心里有数,却是个不爱跟人较真的温柔性子。她作为几姐妹中的老大,做得多,说得少,家中的一切大小事都由陈氏和杜锦宁说了算,自己是不发表意见的。这会子却露出不赞同的神色,杜锦宁便觉得很是稀奇。

“大姐,刚才关家少爷问我要话本,我昨儿个写的话本还没装订呢,你去给我缝一下。”杜锦宁道。

“好的,就来。”杜方菲原先是磨着豆浆的,刚才被陈氏接手过去了,这会子手正好空着,便跟着杜锦宁去了房间。

进了房,杜锦宁就问:“大姐,大伯母的事,你似乎不赞成?”

杜方菲凝视了杜锦宁一会儿,看了看门外,低声问:“宁哥儿,你这么聪明,应该不会弄错自己是男是女吧?”

杜锦宁顿时失笑:“怎么会弄错?我跟你一样,是女孩子啊。现在女扮男装,不过是权益之计。”

杜方菲看了看杜锦宁:“可我怎么觉得你好像把自己当男孩儿了?娘也是,娘也糊涂了,谎话说了十来年,说着说着自己就相信了。说话做事,总把你当男孩子待。”

杜锦宁眨了一下眼,没有说话。

她自己来自现代,那地方男女平等,女孩子也可以同男孩子一样上学工作,四处乱跑,所以女扮男装啥的,对她而言是正中下怀,她可不愿意跟古代的女子一样,整日被关在家里,长大些就出嫁,一辈子就围着丈夫孩子打转,想要经济独立都做不到,一辈子仰人鼻息。她前世不是这样的人,这辈子也不愿意做这样的人。

至于陈氏,其实也有她的误导——她太能干了,陈氏就不自觉的对她产生了依赖,下意识把她当成家里的主心骨,这很正常嘛。

不过这些话,她不好跟杜方菲说。

杜方菲见她不说话,又道:“宁…宁姐儿,你明日就满十一岁了,再过两年就议亲了,你想过以后怎么过没有?再这么下去,可怎么得了?”

说到这里,她的眼眶就红了起来:“我知道,当初你趁着大伯闹分家之际带着咱们出来,是不愿意让祖母借婚事毁了我,也不愿意让你二姐被二伯卖掉。你都是为了我们好。可你往后怎么办呢?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这一步,逼得你没办法收场,想恢复女装都不容易了。”

“姐。”杜锦宁见杜方菲流泪,连忙从袖子里掏出手帕递过去,“你不用担心我,我自有办法。”

想想杜方菲是张氏来了之后情绪才激动起来的,杜锦宁疑惑地问道:“大姐,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跟我说。”

杜方菲用帕子抹了抹泪,抬起眼来:“大伯母上门求和,我觉得咱们不能跟他们闹得太僵。往后你恢复了女装,有大伯和堂兄他们帮着你说话,总会好一些。否则,书院的先生,不知会拿你怎么样呢。”

想起这个,杜方菲有时候就睡不着觉。

提起张氏她们,杜锦宁就嘲讽地笑了笑:“你觉得以大伯和大伯母的性子,一旦我出了事,他们会出头帮我;还是躲得远远的,生怕受连累呢?”

杜方菲默然不语,良久方道:“万一他们能帮着说一句两句话呢?”

“没必要。他们就算能帮,也帮不了什么。”杜锦宁摇了摇头,“你放心,我知道怎么做的。”便把跟陈氏说过的那番话又说了一遍。

听说杜锦宁要带着陈氏远远地离开这里,以后再也不回来了,杜方菲便瞪圆了眼:“你、你说什么?”

她一把抓住杜锦宁:“不,你不能这么做。你们要这样,我们怎么放得下心?”她连连摇头,眼泪一滴滴地滴掉在衣襟上,“不行不行,我不能让你们这样。要不,我不嫁了,跟你们一起走。”

“胡说什么,不把你们安顿好,我们怎么放心走?再说,这么一群人,就算我想改头换面,也容易被人认出不是?人越少越好。”

杜锦宁拍拍杜方菲的手:“安心啦,这事还早呢。没准以后有什么转机,我们不用走也说不定。你啊,别想那么多。退一万步说,即便走到那一地步,也没什么。只要咱们手里有钱,到别处去买田地铺面,日子还不是一样过得好?等过几年,大家把我忘了,我再叫人来接你们去团聚。”

杜方菲看着杜锦宁,良久没说话。好半晌,方咬着唇点点头:“好,大姐知道了。”

杜锦宁总觉得她神情不对,提醒道:“大姐,你可别做傻事。你原先也说了我带你们出来,是为了你们好。那要是你过得不好,岂不是白费了我这一片心?你现在什么都不要想,等娘给你寻一门好亲,安安稳稳地嫁过去。只有你们都过得好了,我跟娘才走得安心。否则,我岂不是五年十年都得守在这里,给你们撑腰?”

杜方菲垂下眼睑,点了点头;“放心,大姐不会做傻事的。”

望着杜方菲出去的背影,杜锦宁疲惫地揉了揉眉心,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前世她是孤儿,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这一辈有家人了,虽说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但被人关爱的感觉还是很窝心的,这大概就是幸福的烦恼吧。

想到这里,她摇摇头,脸上露出笑意来。

“宁哥儿,齐少爷来了。”外面传来陈氏的声音。

杜锦宁挑挑眉,走出去一看,便见眉目清朗得如同一幅水墨画一般的少年站在院子门口,不是齐慕远还能是谁?

“你怎的来了?”杜锦宁看看天。今天莫不是什么黄道吉日不成?一个两个地往她家里跑。

第165章 提议

杜锦宁让陈氏去忙,自己领了齐慕远进屋,给他倒了茶上了点心,问道:“莫不是去了茶馆没遇上我们,就找到这里来了?”

齐慕远摇摇头:“找你有事。”

“哦?”杜锦宁坐下,望着齐慕远。

“今儿个一早我去茶馆看了一下,便叫人去四处打听有没有出售的茶馆了。”齐慕远道,“城里的茶馆不多,现在又是年关,买卖正好,没人愿意出售。倒是有两处比较宽敞的铺面愿意转让,原先是做酒楼的,面积比博悦茶馆还要大。我来问问你有什么想法。”

杜锦宁一怔,盯着齐慕远,久久没有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