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满意

汪福来没想到自己的骡车还会坐上关家的小姐,高兴得眼都眯成了一条缝,问一声关嘉玉是否坐好,便启动骡车,缓缓前行,像是怕颠着了关嘉玉似的。

关嘉玉对这样的车速再满意不过了。如此她正好跟走在车外的杜锦宁说话。

她将车帘直接掀起挂到挂勾上,露出脸来对杜锦宁道:“杜哥哥,你这是要去我家找我四叔吧?”

“对。”

“你这次真的考了府案首吗?太厉害了,我娘没少拿这个唠叨我哥哥呢。杜哥哥,你下次参加院试一定要再得个院案首,拿个小三元回来才好呢。”

“呵,这个可能有点难。”

“你肯定能做到的。”

“杜哥哥,下一册话本你什么时候写出来呀?小龙女真的死了吗?你能不让她死吗?你一定不能让她死啊,要不杨过该多可怜啊。你让他们在一起嘛,好不好?”

其实从巷口到关家大门,也就百来步的距离,杜锦宁愣是被关嘉玉念叨得头大。

本着不剧透的原则,她本来不想答应关嘉玉的请求的,最后愣是被她撒娇卖萌的举了白旗,答应了不把小龙女给写死,最后还会让小龙女跟杨过有情人终成眷属。

要不是原著里小龙女本就没有死,最后她也跟杨过在一起了,杜锦宁估计自己也会毫无原则地把原著的结局给改了的。她终于理解了孔氏和关嘉泽对关嘉玉的毫无办法了。

因为杜锦宁答应了让小龙女活着,关嘉玉高兴得下车的时候都一蹦一跳的。听到宋妈妈一个劲儿地在身后咳嗽,关嘉玉这才想起自己的大家闺秀身份,蹦蹦跳跳变成了轻移莲步,假装成了一个淑女。

要不是碍于自己“男孩子”的身份,杜锦宁都想去揉揉关嘉玉的脸蛋了。这孩子太可爱了。

看到杜锦宁含笑看自己的眼神,关嘉玉忽然红了脸,瞪着大眼睛娇嗔道:“杜哥哥,不许笑人家。”

“好,不笑。”杜锦宁说着,忍不住终于笑出了声来。

“啊呀,你太坏了。”关嘉玉跺着脚,脸色越发红了。

宋妈妈的脸色微微一变,看向杜锦宁的眼神都带上了审视。

“杜锦宁,你终于来了。”关嘉泽的声音在门房响起,紧接着他从屋里跑了出来,看到关嘉玉一愣,“妹妹你不是去袁家了吗?怎的跟杜锦宁一起回来了?”

“啊,我是在巷口遇上杜哥哥的。我的车坏了,杜哥哥就把他的车让给我坐,自己走路进来的。”关嘉玉小嘴巴拉,三言两语声音清脆地就把事情说清楚了。

“哦,原来是这样。”关嘉泽点点头,“走吧,咱们进去。”转头示意一个小丫鬟进去通禀。

待小丫鬟跑远了,他才转头对杜锦宁道:“本来是我四婶想见见你,可不巧三房的七叔和七婶过来说点事,四婶便顺道留了饭。一会儿你跟我去见见她们。反正都是本家,不是外人,见见也无妨。”

“没事,我省得。”杜锦宁点点头。

她并不怵与人打交道,再者陆氏见了她,也无非是问上几句家常便放了行,一会儿她会去前院跟关乐和、关嘉泽和那个七叔一起吃饭,没什么不自在的。

“七婶过来了?那娘在四婶那里吗?”关嘉玉问道。

“娘过来打了声招呼就回去盘账了。你跟七婶问个安再回去吧。”关嘉泽道。

“好。”关嘉玉便跟着他们,一路去了小四房的后院。

师母陆氏是个美丽温柔的妇人,杜锦宁一行人进门时,她正坐在内厅里跟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说话。见得杜锦宁几人进来,待彼此见了礼,忙安排他们坐了,叫人上茶上点心。

她又问关嘉玉道:“月底事多,你娘回去盘账了。你一会儿是回去,还是在这里跟四婶一起吃饭?在这里吃饭的话,四婶叫厨房给你做几样你爱吃的。”

关嘉玉大眼睛乌溜溜转了转,摇头道:“谢谢四婶,我一会儿还是回去陪我娘吃饭吧。我哥一会儿陪杜哥哥,就剩了我娘一个人,我得回去陪她。”

关七太太便笑道:“这孩子就是贴心,还知道掂着娘亲。”

“溶姐儿也很懂事啊,跟玉姐儿一样都是贴心小棉袄。不像我,一生就是三个臭小子,没有福气享闺女的福。”陆氏虽不大爱跟人交往,但一般的人情世故还是懂的,说话也甚是得体。

关乐和没有纳妾,跟陆氏夫妻恩爱,膝下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如今已二十二岁了,前年中了进士,在京中做了个翰林院编修;二儿子十九岁,三儿子十七岁,均是举人,都成了亲,如今在京城的国子监念书。陆氏生三儿子时伤了身子,便再也无所出,所以才会说这样的话。

关乐和跟陆氏上京去定居,也算是一家人团聚了。

陆氏说完那句话,便转过脸来跟杜锦宁道:“听得你取了府案首,你不知道你老师有多高兴,得了消息那晚上一个人在书房里喝了一顿酒,回来一直跟我唠叨说他收了个好弟子。”

杜锦宁忙站了起来,拱手道:“是老师教导的好,我总算没叫老师失望。”

“坐,坐下说话,别动不动就站起来。”陆氏压了压手掌,见杜锦宁听话地坐下,又问,“你娘高兴坏了吧?你祖父祖母知道了,可有来闹腾?”

“自是高兴的。我祖父祖母现如今对我们挺好的,我回来的那日,他们跟我伯祖父亲自过来道了贺。我下午还回去了一趟,跟着伯祖父和祖父一起去上了祖坟。”

“那就好,那就好。家人和睦,你的路才走得更顺。”陆氏道,有意无意地看了关七太太一眼,又问杜锦宁,“你大姐夫家是县里的吧?你大姐嫁过去可还好?”

“挺好的,昨日回来,我娘还跟我说我大姐有身孕了,她那婆婆现在恨不得把她捧在手心里,不叫她干一点活儿呢。”

“你三姐现如今也快十六岁了吧?可说了婆家了?”

“还没有,正相看着。”

“现如今你考上秀才指日可待,每年家里的进项也不少,你三姐的亲事肯定比你大姐还顺当吧?你娘打算给她说个什么样的婆家?”

“呃,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您也知道,我要考学,家里的事我娘不让我操心。”

关七太太听得陆氏跟杜锦宁一来一往地拉着家常,杜锦宁一直都是眉眼含笑,态度恭敬,没有半点的不耐烦。

再看看这孩子个子挺高,容貌长得十分出众;身上穿的衣料虽只是夏葛布,但那衣料也算是不错的,并不是那等低劣的面料。最难得的是衣衫裁剪得当,针脚细密,领子和袖口还绣了云纹,穿在身上十分体面。再加上杜锦宁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气质,既清雅出尘,举止里又带了几分洒脱,就这么往人前一站,说他是京城来的世家大族的子弟,都没人不相信。

关七太太不由得点了点头。

第341章 很是满意

聊了几句,陆氏便放人了,挥手道:“行了,去吧,你老师和七老爷在外院里等你们呢,我就不久留你了。”

杜锦宁便起身告辞,跟关嘉泽施了一礼,退了出去。

待两人出了门,关嘉玉也站起身来,跟两位长辈打声招呼:“四婶,七婶,我也回去了。”也告辞出了门。

看着关嘉玉的身影消失在回廊处,陆氏这才转过头来,问关七太太道:“如何?”

关七太太点了点头:“确实是个好孩子。”顿了顿,又带了点遗憾的口吻道,“就是家底子薄了一点。”

陆氏静默了片刻,忽然笑了起来,道:“你说的也对。作母亲的,自然是希望女儿嫁过去过好日子。咱们世家的女孩儿,吃穿用度无一不精,杜家虽有点薄产,但跟咱们还差得远。是我家老爷唐突了,他只想着他学生如何出色,却是忘了他们家一穷二白,现如今还住着庄子的宅子,佃着庄子的地呢。”

“我…我不是那个意思。”关七太太有些窘迫,怪自己不会说话,“毕竟挑女婿么,总是处处挑剔,总想着每一样都令人满意才好。可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不过是挑着自己最看重的那一处去罢了。这孩子聪明机灵,不过十二岁就中了府案首,秀才也指日可待,必然是个有前途的,否则四哥和四嫂你也不会跟我们提这事。他们家的情况,你也跟我说过的。如果我特别在意这个,今日就不会过来了。我刚才也就随口一说,并不是嫌弃这门亲事的意思。”

陆氏这才释然,倒也能理解关七太太的想法,笑道:“可不是这样?不说嫁女,只说娶媳,我当初也是挑来挑去,觉得这个有这样的不足,那个有那样的缺点,总不满意。你的心情,我很理解。”

“正是这话。”关七太太见陆氏没有误会自己,松了一口气。

关家虽是世家,但不是每一支都有出息的。他们这一支就不如关乐和他们这一支显赫。关乐和觉得自己的弟子有出息,能找到关七老爷提这门亲事,关七老爷和关七太太还挺感激。这至少说明关乐和认可他们的为人,也觉得他们的女儿品貌俱佳,配得上自己的弟子。

要不是他们疼爱女儿,希望女儿能嫁个好人家,凭着关乐和的为人,他们连相看都不用就能直接答应这门亲事。

见关七太太真不是嫌弃杜锦宁,陆氏便好心好意给关七太太分析:“你别看杜锦宁现在还住在庄子上,佃着庄子的地,其实他并不是没有钱的。这孩子能干着呢。当初分家的时候全家连吃的粮食都没有,真正是一穷二白,穿着一身破烂衣衫,抱着两个破铺盖去的庄子。可不过两年的时间,你看看这孩子置下了多少产业?”

她数给关七太太听:“现如今他名下,开在府城、各县的茶馆、书铺已有十几二十间。生意如何,每日有多少进项,你只管叫你家老爷去看看博悦茶馆和书铺就知道了。另外,当初他创制出炒青绿茶,咱们县的这几个世家,可是一家给了七百两银子买他这个制茶秘方的。他用这些银子,自己买了一个山头种茶树,还跟袁先生和齐大人到徽州那边合伙置办了茶园。那茶你也喝过的,卖得可贵着呢。咱们这里就卖了六两银子一斤;运到北边去,价钱要翻一倍。”

关七太太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些情况,陆氏当初并没有跟她说过。

她不由得暗暗后怕。要是刚才她没把话解释清楚,估计这些话陆氏就不会跟她说了。

他们这一支虽说是世家,却也只是名声上好听一些,遇上事儿也有家族庇护罢了。真要说有多少家底,却也不见得。

就比如他们家,也不过是几百亩田地,几个铺面,外加一两处宅子。如果杜锦宁名下的产业收益很好的话,那这孩子的家底子并不比他们关七老爷家差呢。

这么一想,关七太太心底里那仅剩的一点遗憾就没了。

她感激地起身,朝陆氏福了一福:“多谢四嫂,给我们溶姐儿说了这么一桩好亲事。我替溶姐儿多谢您。”

“呀,这是干什么,快莫多礼。”陆氏忙起身相扶,“我们老爷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己有出息的弟子,当然得娶咱们关家的女孩儿。”

两人对视一眼,俱都抿嘴笑了起来。

外院里,关七老爷考校了杜锦宁一番,也对她十分满意。

他是男人,可没有关七太太的那种纠结,他更看重的是杜锦宁是否有出息。一旦这孩子考上了进士做了官,还怕没银子使吗?而这孩子能考上进士吗?那肯定的呀!智商情商都极高,还有关乐和的提携、齐伯昆和袁修竹的赏识。除非时运不济,否则不到十年,这孩子就能考上进士当上官。

杜锦宁他们在外院吃饭,其乐融融;陆氏也留了关七太太吃饭。饭罢,关七老爷夫妇这才相携离开。

关乐和酒意微醺地回到后院,问清楚关七太太是个什么意思后,满意地点头道:“行,过两日我把这事跟锦宁那孩子说一说。”

在他看来,这门亲事就没有不成的。

杜锦宁没父亲,他这个老师就算是担当了父亲的角色。他为杜锦宁挑的妻子,虽有一点点私心,想让杜锦宁跟关家联系更紧密一些,不让其他世家占了他们师徒俩的便宜去。但他更多的还是为杜锦宁着想。

杜锦宁既说了站队问题,那他以后娶妻子就会很麻烦。娶个小门小户人家的女孩儿吧,那指定配不上杜锦宁。依关乐和看,杜锦宁这孩子注定会走得很远的。他需要一个知书达理能帮他处理一些事情的妻子,而不是畏手畏脚上不得台面、拖他后腿的。娶个世家小姐,势在必行。

可娶世家小姐,就涉及到政治阵营的问题。除非杜锦宁能遇到像他们这样不站队的纯臣,否则会很麻烦。

所以两全其美的,就是娶他们关家的小姐。

关七夫妻两人为人正直敦厚,知书达理。他们的女儿关月溶,性情温柔,品貌俱佳,琴棋书画都不错,是个连眼界高的陆氏都赞赏的孩子。依关乐和看来,她跟杜锦宁两人郎才女貌,十分般配,成亲以后,定然能像他跟陆氏一般,琴瑟和谐。

他为杜锦宁考虑得这么周全,杜锦宁没理由拒绝这门亲事。

第342章 春心萌动

关嘉玉那头,吃过饭回到自己的院子,看到宋妈妈已回房歇息后,关嘉玉就拉着她的丫鬟嘀嘀咕咕起来:“你去四婶那边打听一下,问问七婶过来做什么。”

“姑娘…”名作喜福的丫鬟可怜巴巴地望着自家小姐。

关嘉玉沉下脸来,可漂亮的小脸上一点威严都没有,反倒如同炸了毛的小奶猫,十分可爱:“怎的,宋妈妈的话你就听,我的话你就不听,你是不是想换个主子?如果想,我就把你送给宋妈妈,我不要了。”

喜福能被关嘉玉喜欢,提为一等丫鬟,也是个淘气的。她是家生子,心眼子一点也不少。见得关嘉玉连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便知道她是真的恼了。

她连忙道:“姑娘,怎么会呢?我是您的丫鬟,您叫我做什么就做什么。”

关嘉玉这才转怒为喜:“那快去。”

喜福便跑了出去,过了大约小半个时辰才回来,凑到关嘉玉耳边说了好一阵话。

“你说什么?四婶要把关月溶许给杜哥哥?”关嘉玉瞪大了眼睛。

喜福点了点头。

“七婶可同意了?”

喜福又点了点头。

关嘉玉咬着下唇呆坐了一会儿,跳下床便打算开门出去。

“啊呀,姑娘,您去哪儿?快穿衣服鞋子。”宋妈妈正好进来看关嘉玉睡了没有,就见她赤着脚站在地上,身上只穿了一件睡觉时穿的中衣,不禁大惊,又喝斥喜福,“你是死人呐,看姑娘这样你都不管一管,要你们这些丫头做什么?”

喜福连忙拿了外衣和鞋子伺候关嘉玉穿上。

“你要去哪里?要方便的话去净房就好,不用跑到外边去。”宋妈妈又道。

唠叨完,她还想再说话,忽地瞥见大滴大滴的眼泪从关嘉玉眼里滚落下来,她顿时唬了一跳:“姑娘,姑娘,你这是怎的了?”

关嘉玉摇摇头,咬着嘴唇只不说话。等得喜福帮她把外衣鞋子穿好,她拉开门就往外跑。

关嘉玉脾气好,向来都是笑嘻嘻十分快活的样子,即便跟小伙伴吵嘴,嘟着嘴在房里嚷嚷几句气便消了,宋妈妈把她带这么大,还从未见过关嘉玉这副样子。

她便不敢阻拦,只紧紧地跟在后面,见得关嘉玉往孔氏的院子而去,她才松了一口气。

孔氏管着家,上上下下大小事不少,这会子还没歇下。听得外面仆妇们唤“姑娘”,她便知道女儿来了,忙示意丫鬟去开门。

待得看到关嘉玉走进来,她问道:“怎的还不睡?小孩儿要早些睡才能长得好。你不是总说还要再长些个儿吗?那就得多吃早睡。”

关嘉玉也不作声,走过去偎到孔氏怀里,委曲地唤了一声“娘”,就吧嗒吧嗒掉眼泪。

孔氏吓了一跳,忙抬头问宋妈妈:“这是怎的了?”

宋妈妈摇头:“老奴回去吃了个饭洗了个澡,回房时就看到姑娘这样了,问她她也不说,当时是喜福伺候的。”

说着,她便看向了喜福。

孔氏的目光也移到了喜福身上。

喜福缩了缩脖子,身子不由自主地往后退了两步,想缩到灯火照不到的阴影里,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关嘉玉紧紧地揪着母亲的衣服,哭得上气不接下气,闻言哑着嗓子道:“娘,您让她们都出去。”

孔氏挥了挥手,宋妈妈等人连带着孔氏的丫鬟们全都退了出去,屋子里只留下了孔氏母女两人。

“好了,她们都走了,有什么话你只管跟娘说。谁不好惹了你,娘去骂她,替你出气。”孔氏柔声哄着女儿。

“我…我不要杜哥哥娶月溶姐姐。”关嘉玉抽泣着道。

孔氏愣了一愣,旋即眉头慢慢地蹙了起来。

见母亲不作声,关嘉玉不由急了,又喊了一声:“娘,我不要杜哥哥娶月溶姐姐。”

孔氏回过神来,望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女儿,眸色沉了沉,声音却仍跟刚才一般温柔:“好,你说不要就不要。不过娘问你,你为何不让你月溶姐姐嫁给你杜师兄?你月溶姐不好吗?”

关嘉玉摇了摇头。

“那是为何?”

关嘉玉的哭声顿了顿。

她抬起脑袋来,小心地看了孔氏一眼,见孔氏满脸温柔,眼里也满是宠溺,她才低下头去,揪着孔氏衣襟上的一颗盘扣,小声道:“我就是不想嘛,我不想杜哥哥成亲,我不要他娶别人。”

自己的猜想得到证实,孔氏的一颗心跌落到了谷底。

她压抑住满心的怒火,声音仍然是那么的柔和:“你喜欢你杜哥哥?”

关嘉玉虽受宠,但该受的教育一点也没少受,她自然知道一个女孩子不该对男孩子萌动春心。

然而孔氏这温柔的声音,含笑的表情给了她莫大的勇气。尤其是她想到杜锦宁要娶别人,她就受不了,犹如自己最心爱的东西被人抢了一般,心里空落落的难受得紧。

她鼓足了勇气,轻轻点了点头。

孔氏的声音依然温柔如水,充满了甜蜜的诱惑:“那他有没有说喜欢你?”

这一下关嘉玉半点犹豫都没有,直接摇了头,声音里带着些许失落:“没有。他平时很少来,我都见不着他,我也不知道他喜不喜欢我。”

听得不是杜锦宁蓄意接近关嘉玉,获取她的芳心,仅仅只是关嘉玉这个小女孩对男孩子产生的朦胧好感,孔氏松了一口气。

“那你都见不着他,你怎么确定你喜欢他呢?”

关嘉玉拔弄着那颗盘成蝴蝶状的盘扣,神色有些忸怩地道:“他那么有才,考了府案首;话本又写得那般好。”说到这里,她偷偷看了母亲一眼,又低声补充了一句,“长得还那般好看…”

孔氏听了这话,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她放开关嘉玉,扶正她的身子让她坐好,表情严肃:“玉姐儿,你见过几个外男呢?娘以前有没有说过,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什么是父母之命?那是因为父母年纪长,经历得多,看得远,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良配。而女孩儿家年纪不大,经历有限,眼光自然有限,见到一个稍微平头正脸的男子就萌动春心,跟人约定婚盟,到头来却发现识人不清,被人辜负,落得凄惨下场,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所以婚姻才由父母作主。”

第343章 答应吧

关嘉玉听得这话,急急辩解道:“可杜哥哥不是那样的人。四叔四婶常夸他好,哥哥也跟他是好友。要是他不好,四叔能夸他吗?再者你看他写的话本,笔下的男子都是有情有义的。那杨过对小龙女一往情深,即便人人都说小龙女死了,他也不离不弃…”

听得女儿滔滔不绝地说着话本里的情节,以此来证明杜锦宁就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孔氏大感头痛之余,也满心的无奈。

她是不想让女儿看这些话本的,但架不住关嘉玉哭闹打滚撒娇卖萌。

不说关嘉玉,便是她自己也很喜欢看杜锦宁这几部话本的。只她没想到女儿因此对杜锦宁产生了男女之情。

“玉姐儿,你听我说,我不否认杜锦宁不错,但他并不是良配。”孔氏企图劝说女儿,“你看看你住的宅子,穿的衣服,再看看你吃的食物,使唤的奴仆。杜锦宁家里是个什么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在一起过日子,远远不像是想象中的那般美好。你们生长的环境不同,生活习惯也不一样,你想想家里那些粗鄙的男仆们,他们那种不好的生活习惯,没准杜锦宁就有。他家还有个母亲,还有三个姐姐,要是他母亲和姐姐的生活习惯不好,你难道要跟她们整日吵架生气吗?”

“可…可我听哥哥说,杜锦宁他赚了好多钱,他定然能买得起大宅子、养得起奴仆的。而且家里不是女人说的算的吗?四叔吃什么,穿什么,还不都听四婶的。有什么不好的生活习惯,我说说他,他改了就是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且,我听先生说,咱们这样的世家,也不是从一开始就存在的,都是祖辈们一点一滴地打拼来的。杜锦宁那么能干,能赚钱,还会读书,以后他考上了进士做了官,那不是也跟咱们家一样了?没准他以后官做得比爹爹还大呢。再者,您看三姐姐、六姐姐她们,即便嫁了门当户对的,日子也不见得有多好,前儿个我还见着六姐姐回娘家哭,说她夫君整日在外头赌钱,还养了个外室,日子过不下去了呢。”

孔氏听了这话,心念一动,忽然觉得关嘉玉说的好有道理。

她眉头微蹙,陷入了沉思。

见孔氏不说话了,关嘉玉抬起头望向她:“娘。”

孔氏摸摸她的头,笑了笑:“你先回去,让娘好好想想这事。”

关嘉玉见母亲态度似有松动,顿时高兴起来,不过还是不放心地叮嘱了一句:“娘,您可得想快些。要是月溶姐姐跟杜哥哥订了亲,这事可就没有回转的余地了。”

“嗯,好。”孔氏有些神思不属,站起身送女儿到门口,吩咐喜福,“好好跟着姑娘回去,伺候她睡了,不许再胡闹。”

“嗯嗯,太太,奴婢知道了。”喜福见太太没有追究自己的意思,心下大松了一口气。

“阿荷,你留下。”孔氏唤住欲要跟关嘉玉回去的宋妈妈。

待宋妈妈跟她进房里坐下,她便把关嘉玉的事跟宋妈妈说了,然后道:“本来我一听说此事,本能就反对。一个腿上的泥还没洗干净的农家小子,就算考了个府案首,又哪里配得上我女儿?可被玉姐儿那么一说,我竟然觉得这杜锦宁还是个不错的。你说,我是不是晕了头了?”

宋妈妈原是孔氏陪嫁过来的一等大丫鬟,后来成了亲、生了子,正好关嘉玉出生,她便做了关嘉玉的奶娘。她与孔氏名义上是主仆,实则比姐妹还亲。宋妈妈也一直把关嘉玉当成自己的女儿看待。

听得这话,她也不由仔细思量起这门亲事来。

末了她微笑道:“姑娘年纪不大,平日里天真烂漫的,似乎永远都长不大,可思量起事情来,竟然这般通透。这门亲事,可不正如她所说的,是门不错的亲事么?那位杜小郎君能入四老爷的眼,让四老爷巴心巴肺地帮着张罗亲事,可见是个样样都好的。他们家我也去过,虽是个农家小院,却打扫得干干净净,还种了许多花,看上去竟然十分雅致,跟一般农家不同。杜小郎君的母亲容貌秀丽,举止也跟一般农妇不同,倒有几分七太太的味道;为人也十分和善,我看她看姑娘那眼神,那是打心眼里喜欢呢。”

说到这里她笑了起来:“当然,这也是因为我们姑娘可爱,走到哪里,就没有不喜欢她的。”

听得这话,孔氏也笑了起来。

宋妈妈敛了敛笑容,正色道:“太太,我劝你答应这门亲事。你瞧瞧少爷的亲事,老爷没跟咱们打招呼就在京中给他订下了,那订下的还不知是什么样的人呐。姑娘的亲事你可不能这么着了。有京里那位挑唆着,老爷能给姑娘订个什么样的亲事?无非是能对他们有好处的。至于姑娘嫁过去后日子过得好不好,估计根本没在他们考虑之列。现如今姑娘也有十二岁了,您这边把亲事订下来,到时候写信告之老爷一声也就是了。杜小郎君是四老爷的弟子,老爷即便对这门亲事不满意,也不好说什么。”

说到这事,孔氏的脸色便沉了下来。

她就这么一双儿女,儿女的亲事自是她十分看重的。关嘉泽到了该议亲的时候了,她这里看中了一个世家的姑娘,可还没等她写信去京中跟关二老爷商量这事,关二老爷就写了信来,说他已在京中已给儿子订了一门亲事了。

孔氏被气得当场晕倒在地。

她就这么一个儿子,儿媳妇人品如何,与她是否脾性相投,这关系到她后半辈子能否过得好。却不想京中那位连这一点都不肯放过,非得把她逼到墙角不可。

玉姐儿的亲事,再不能重蹈覆辙了。女孩儿嫁人,可不像男子娶妻,那是半点错都不能有的。

“你说的对,玉姐儿的亲事,宜早不宜迟。”孔氏道。

不过稳妥起见,她还是唤人叫了关嘉泽过来,询问他的想法。

第344章 好女婿就得抢

关嘉泽听闻母亲想把自家妹妹许给杜锦宁,一下子瞪大了眼睛:“娘,妹妹还那么小气,一团孩子气,你怎么舍得让她出嫁?”

听得这话,宋妈妈就忍不住想笑。

不说关嘉玉,就是关嘉泽自己,都十五、六岁的人了,仍还是一团孩子气呢。

想到这里,她敬佩地看了孔氏一眼。

要不是孔氏这个母亲护得好,关嘉泽和关嘉玉哪能这样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长大呢?不管以后他们要面对什么,至少他们的童年是快乐的。缺失的那一部分父爱,关乐和这个作叔叔的也帮着弥补了,他们并没有因为父亲的缺失而把性子养歪。

孔氏对孩子也并不是一味的溺爱,该教的她也会教。

现在关嘉泽长大了,她没再把他当孩子看待,有些事情她会跟他商量,慢慢地让他参与到家族之事中来。

她也没隐瞒,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地都跟关嘉泽说了。

关嘉泽的表情严肃起来。

他点头道:“娘,您考虑得对。别说妹妹,即便我自己,想着自己这么被塞了一门完全不知底细的亲事,我这心里就发怵呢。等上了京,能退亲的话我都打算把亲事退了。我是男孩子,皮实一些,又是娶媳,对方即便糟糕些还不打紧,妹妹这是要去人家家里生活一辈子的,咱们的手又不能伸到别人家去,所以必须要给她挑一门知根知底的好亲事。”

说完这个,他这才道:“杜锦宁是我的好友,他的脾气还是人品,那都是顶顶好的。他又有能耐,你别看他年纪小,我们四人在一起玩,往往都是他拿主意。即便他现在穷些也不打紧,咱们给妹妹陪嫁丰厚些,给一所大宅子,再给些田地铺面,也委曲不了妹妹。”

“他娘我也见过,顶顶和善的一个人,必不会给妹妹气受的。再说,杜锦宁可是四叔的弟子,不说门第高低,就是看在四叔的面上,杜婶儿也不敢对妹妹不好。这门亲事,我觉得很合适。”

“你赞同就好,我明儿个一早就去跟你四婶说这事。”孔氏道。

“可这样好吗?”关嘉泽皱起了眉头,“四叔四婶才帮七叔家牵线,七叔七婶今儿个还来相看了杜锦宁。要是他们不满意倒也罢了。可我看七叔对杜锦宁满意的不行,一直拉着他说话,言语里不乏夸赞。咱们这样半路截胡,到时候被人说起来,怕是不好听,保准又有人乱嚼舌根子,说咱们仗势欺负老实人了。”

要是别的事,孔氏可能还要掂量掂量;可这事她既打定了主意,就没有可犹豫的。

“娘这一辈子,唯有你们兄妹二人而已。你的亲事是娘失策,娘已悔之晚矣;你妹妹的亲事,无论如何都不能再有任何闪失。要是大家觉得这杜锦宁不好,还没什么。既然你妹妹喜欢他,你又对杜锦宁极力夸赞,那娘没什么好犹豫的,这恶人娘做了。为了你们兄妹俩人,便是让娘去杀人放火,娘也眼睛都不眨一下,更不用说仅仅只是被人背后嚼舌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