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现在鲁小北跑到京城去做自己的事了,且他做为杜锦宁的姐夫,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管着杜锦宁的大小事。杜锦宁身边的这个大管家的职位就空缺下来了。

虽说做大掌柜很好,地位高,受人尊重。但姚书棋知道自己的本事。他打理的这些茶馆和书铺虽然不错,生意比漓水县的还要好,但这是照着当初杜锦宁和庄越做出来的模子照搬过去的。要是杜锦宁只提一个想法,让他自己把这生意给做起来,能不能像现在这般成功,那还是个未知数。他做生意,守成有余,开拓不足,头脑也不见得有多灵活。否则当初就不会因为被人排挤而被老东家赶出来了。

有本事的人,可不是那么容易被人排挤的。

他既本事不足,以后出现了更有本事的掌柜,这大掌柜的位置他就得让出来。这位置不是凭资历就能立住的,而是凭本事。

可杜锦宁身边的大管家位置就不一样了。只要忠心,细心,能诚实地执行少爷的命令,凭他最先跟着少爷这一点,就没人能抢了他的位置去。而他的性子,似乎也更适合做大管事。

所以现在有机会能把原先的担子放下,挑起另一副重担,他自然得争取一下,试一试看看这个想法可不可行。

杜锦宁现在缺的不是赚钱的点子,而是得力的人手。此时见姚书棋主动挑起重担,她很是高兴:“好好,那就有劳你了。”

她摸了摸下巴:“这两天你去打听一下哪队匠人好,要价多少,材料如何算,我把大致的建造图纸画出来。”

“是。”姚书棋得令,便匆匆去了。

杜锦宁去找了齐慕远:“你们家能不能抽个账房先生来帮我两个月?建宅子这么大个事姚书棋一个人做不来,还得再找个人帮着管账打打下手什么的。”

“没问题。”齐慕远一口答应下来。

杜锦宁便又回去画她的图。

齐慕远好奇地跟过去看,问她道:“你这画的什么?”

“宅子的建造图啊。”杜锦宁头也不抬地道。

闻名中外的苏州园林,许多都是根据文人所画的画来建造的,所以她便用小写意的方法,把她要建造的园子画出来。看上去是一幅画,实际上是园林建造图,她用了许多园林设计手法,把这处不大的宅子设计得处处都是景致,而不是像这时代的人那般,建个宅子都是中规中矩,前面是一片片的屋舍,一进两进三进院落,后面再留块地方来做后花园,挖个池塘弄个假山种些花木,就已是讲究的人家了。至于园林建造设计,那是完全没有的。

在现代的时候她对于苏州园林就十分眼馋,但她一个硕士生,能在三四线城市买个面积不大的两室一厅就不错了,那种事情也就做做梦而已。

现在到了古代,她有钱又有机会能做这事,而且没准还能开发出一项营生来,她自然得试着做一下。反正钱赚来不就是花的么?

作为一个理科生,她这画当然不是单纯的文人风景画,她还根据宅子的面积,计算出各处景致与院落的大致面积来,并且标注在上面,以免在建造时出现乌龙事件。至于在哪里种什么树木花卉,她都画出来并标注了植物名称。

齐慕远看她画的画,一脸佩服:“画得挺好。你这图画的,我都想建一处这样的宅子了。”

“只要不怕花钱,你想建自然没问题。”杜锦宁道。

姚书棋在府城呆了两年的时间,又是在茶馆这种消息灵通人脉极广的地方做掌柜,打听事情十分容易。他也知道杜锦宁不好在这里久呆,不到两天的功夫他就带了两个匠头过来,跟杜锦宁见面。

“这两人做的活儿口碑都是不错的。少爷看看要哪一个。”姚书棋道,又介绍这两人,“这位是莫敬明,这位是张根发。”

杜锦宁便把自己的画给他们看了:“我想建个这样的宅子。”

张根发看了,完全不能理解杜锦宁的想法,老想把她往沟里带:“杜少爷,不是我倚老卖老,实则我做的宅子多了,自然知道哪个好哪个不好。你那宅子要是这样建,好看是好看了,但不实用啊。以后你娶妻纳妾,家里人一多,这些屋舍就住不开了。不如前面建两进宅院,后面建园子。大家都说后花园后花园,这花园子可不就得建在后面吗?照你那样建,从园子里面走出来吃个饭,估摸着就得走一盏茶的功夫,这要有个急事,那可不就得急死个人了。”…

想看好看的小说,请使用微信关注公众号“得牛看书”。

第382章 确定

莫敬明却是两眼放光,看着杜锦宁画的这幅画,连声称赞“哎哟,要是照着少爷这幅画建出宅子来,估计城里有许多人都想去您这逛一逛呐。我看着这幅画就觉得景致好,不知道建造出来是个什么样的美景呢。”

“怎么个好法你细说说给我听。”杜锦宁也不知他是有意奉承自己,还是真的觉得这样建园子好,便打算跟他多聊聊。

莫敬明显然是个读过书的,还有些绘画功底,审美也不错,遂把他觉得好的地方都说出来,有些不合理的或是工程量太大、花费太多的地方他也指了出来。

末了他道“如果杜少爷能把这处宅子交给我来建造,我只收二百两的建造费,材料到位及时的话,两个月能完工。”

张根发听了这话,目瞪口呆,一句话脱口而出“你疯了”

他们手下的工匠要吃饭,要赚钱,他们自己还得赚上一笔,建这么大面积的一处宅子,起码得收费四五百两银子。二百两就是个成本,完全不赚钱的那种。莫敬明这是要疯么赔钱的买卖也肯干

莫敬明却完全不理他,只是满脸希翼地看着杜锦宁,等着她的回答。

“莫大叔,你是个聪明人。”杜锦宁笑道。

这一刻,她终于放心了。

莫敬明完全看懂了她这园子的好处。他帮着杜锦宁建造了这处宅子,以后那些人看到杜家的景致,也想建造这样的园子时,岂不是还得找莫敬明别人都不会造这种园子,只有他会,而且有样板在那里,以后他的生意岂不是源源不断,即便要价高些,估计别人也会请他。

所以他一定会用心做这个园子的。

眼看莫敬明跟杜锦宁似乎把生意谈成了,张根发顿时急了,道“杜少爷,我手下的匠人多,施工进度快。我可以向你承诺,不用三个月的功夫,就能把这宅子做成,而且你坚持要这样的园子的话,我也完全做得出来,不输他人。我刚才只是提个建议而已。而且,价钱也好商量。”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杜锦宁自然不会把能占的便宜推掉。

杜锦宁朝张根发点了点头,表示听到他的话了,然后看向莫敬明“莫匠头的工期是多长呢”

我们”莫敬明沉吟片刻,迟疑了一下,“我们可能要四个月。我手下的匠人没张匠头的多。”

杜锦宁对莫敬明的好感大增。

这是个老实人,不讲花头。把宅子交给他,她很放心。

这宅子不说住一辈子吧,至少也要住上几年。建得好的话,名声在外,到时候想卖掉也能赚个一倍两倍的价钱,甚至更多。要知道,如果喜欢这园子的话,能喜欢到骨子里去,便是花再多的钱也愿意。她现在把它交给靠谱的人,多花一个月的时间来建造,完全值得。

她便没再继续说下去,直接拍板“还是莫匠头吧。”说着对张根发拱了拱手,“对不住张匠头了。”

张根发的脸色很不好看。不过想想对手竟然亏钱做这笔生意,他就心里冷笑。起身对杜锦宁拱手回礼“好说好说。”便告辞离开了。

“多谢杜少爷对我的信任。”莫敬明对杜锦宁满心感激。

杜锦宁摆摆手,转头对姚书棋道“材料那块,你去找找梁家,我记得他家是做木料生意的。不过他家内斗厉害,现如今梁少爷又去了京城,你得小心辨别。要是对方不是梁少爷这一系的,你就不要报我的名字了,免得做了被殃及的池鱼。”

“是,小人明白。”姚书棋恭敬应下。

“梁家杜少爷说的可是漓水梁家”莫敬明惊喜地叫道。

杜锦宁转头,意外地问道“怎么,他家很有名吗”

“何止有名。”莫敬明脸上浮起激动的红晕,“咱们省的木材生意都归他们垄断。建造宅子的木料,都得向他家购买。我这生意小,在他那里排不上号,所以拿木材比较困难。如果杜少爷能跟那边说得上话,让他们及时给咱们木材的话,三个月内我准能把这宅子建好。”

这时代都是木结构建筑,只要木材充裕,木匠的人数足够,技术娴熟,建起一幢屋舍用不了多少时间。

杜锦宁对姚书棋道“那你尽量找一找梁少爷这边的人吧。”

“是。”

杜锦宁和齐慕远毕竟还是个书院的学生,秋天的时候要参加院试,不可能在外面呆太长时间。确定姚书棋和莫敬明都能领会建造的园子的各种构思后,杜锦宁便收拾东西准备回县里了。

江北领着江南眼泪汪汪地来找杜锦宁“少爷,我们怎么办”这段时间杜锦宁根本就不理会他们,这让江北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少爷真的嫌弃他们。

哦,她都差点忘了这对兄妹了。

看着这两人,杜锦宁都有些头疼了。

带回去吧,她家没有两进院落,到时候江北这么个外男总不能跟杜方苓和杜方蕙住两隔壁、朝夕相对吧把杜方苓嫁给鲁小北是因为鲁小北好,家里也需要这么个无父无母的男子撑门户;江北这么个蠢萌蠢萌的性子,可不适合做她的四姐夫。不是她多想,少男少女,朝夕相对,擦出爱情的小火花不要太容易哦。

放在府城也不是个事儿啊。齐府肯定不能呆;放到府学附近的小院去,难道她买这对兄妹是要养他们做闲人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还不算,每个月还得给他们发月钱;住的还是两个院落的好宅子,然后一点活儿不用干。她这是要买了两个祖宗供着么

陈氏和杜方苓她们都还住着破宅子每日累死累活地赚钱呢。

她转头问姚书棋“你这里需要人跑腿么”

姚书棋连连摆手“不需要不需要。”少爷自己都还没个小厮呢,他敢说需要跑腿的人吗

生怕杜锦宁把江北安排去做伙计,姚书棋劝道“少爷,你也需要个小厮了。你现在也家大业大的,出出进进总一个人也不好,连个跑腿传话的人都没有。你就带江北回去吧。要是不方便,你就让他吃住在董大成家里,到时候给董叔点食宿费就行了。江南也可以这样安排。平时没事也可以叫太太安排他们做事,总不能老这么养着闲人。”

想看好看的小说,请使用微信关注公众号“得牛看书”。

第383章 班底

说到后面,他的目光就往汪福来身上溜了一圈。

打算做大管家了,自然得把少爷身边的人的底细摸清楚,所以他这两天趁着有空,便跟汪福来聊了聊。然后发现这汪福来的活儿太过清闲,除了偶尔杜锦宁要用车的时候他跟着跑一跑,其余时间都呆在庄子上睡大觉,每个月拿的月例银子还不少。

要只汪福来这个人这样就算了。这人杜锦宁也用了一段时间了,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可江北和江南可不能这样了。少爷身边的人都这样,以后别人有样学样,想要再管起来就难了。

姚书棋的目光隐晦,汪福来倒没发现,但姚书棋这话也没避着他说,他自然是听到了。

他以前也是特别勤劳的人,每日早出晚归地出车,想多挣些钱来养家;也就是跟了杜锦宁这大半个月,他才过上了舒坦清闲的日子。他又是那种本份老实的人,只拿钱不做事的习惯又还没养成。乍一听姚书棋这话,他心里就惴惴不安起来。

他似乎好像…就是少爷养着的闲人呐。

“少爷,回去后您也安排我多做事吧。你不要车的时候,我可以帮太太干活的。田里的活儿只要吩咐一声,我也可以干。”他主动请缨道。

杜锦宁看看汪福来,再瞥了姚书棋一眼,点点头,答应了汪福来的请求:“好。”

看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剥削阶级份子,还是一门大学问啊。

增加一名管家还是很有必要的,以后这种鸡零狗碎的事就由管家去安排了。她只管念书考功名,然后赚赚钱,研究研究植物。而这个管家,需得忠诚可靠,踏实稳重。

她的目光不由又移到了姚书棋身上。

庄越既准备投奔她了,她也得拿出相应的职位来表达她的招揽诚意。就让姚书棋做她的大管家,让庄越做大掌柜吧。庄越无论是能力还是魄力上,都比姚书棋强,眼光还老好了。从世家大族跳槽出来跟随她这个一无所有的小童生,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至于鲁小北,那就在外面开拓市场好了。

就这么一瞬,她愉快地决定了自己这个未来新贵的大致班底。

“姚掌柜,咳,以后我还是管你叫姚叔吧。你到人牙子那里看看,买些人回来。要五个有厨子基础的,然后送到齐府来,让沈大娘教他们做菜。我打算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府城开个酒楼。另外五个机灵能干的,你带在身边也行,送到各铺子去使唤也行。咱们以后的摊子越做越大,需要的人手越来越多,自己培养的人在忠诚度上比外面招来的人强些,这方面你就多费费心。你要是觉得其他地方还需要人的,也买些来培养。”

少爷这是信任自己,往自己肩上压担子了呀。

姚书棋一阵心潮翻涌,情绪激动地道:“少爷放心,我懂你的意思,我一定把事情办好。”

杜锦宁颔首:“那就没什么事了,你回去吧。明儿一早也不用来送行了,我们天一亮就出城。”

见姚书棋答应一声要走,汪福来也准备出去了,江北顿时急了,他的事情少爷还没有个明确的答复呢。

“少爷,我们呢?”

杜锦宁这才想起这两人,道:“你们明日跟着我一起回县里去。”她转头吩咐汪福来,“你到时候载着他们回去,我骑马跟齐少爷他们走。”

姚书棋一听这话,想起少爷身边连个护院都没有,他又道:“少爷,咱们还得买几个人来做护院。您身边没个人懂拳脚的,来来去去小的也不放心。”

江北一听这话,就举起了手:“我我我,我会一些拳脚功夫。我来保护少爷。”

姚书棋和杜锦宁的目光都落到了他的身上。

“我行的,真的,别看我瘦,一块几十斤的大石头我都能搬得动。”江北把胸脯拍得砰砰响。

汪福来见状,一阵迷茫。

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了?这江北刚被救回来的时候,虽说挺感激少爷的,嘴里也说着愿意做下人,但一看就知道他只想报个恩,并没有完全做下人的觉悟。

可这会子却是一副生怕少爷不要他做下人、哭着喊着急于表现的模样,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那就让刘师父与马师父试试你的身手如何吧。”杜锦宁道。嘴里说没用,是骡子是马得溜溜才能知道。

江北急于表明自己是很在留下来的价值的,在这个小会散了之后,他就去纠着刘高和马彪,让他们试试自己的身手如何。

在练武场试了一番,刘高停下手,对站在场边看江北表现的杜锦宁和齐慕远道:“这小子还行,把他交给我调教上一阵,遇到个歹人时好歹不用杜少爷保护他,他能跟杜少爷并肩而战。”

江北顿时傻了眼,看着杜锦宁:“什、什么?少爷也会功夫?”

他最自傲的就是他的身手了。

以前在老家的时候,他可是打遍镇上无敌手的孩子王。后来带着妹妹出来,两个半大的孩子能一路找到姑姑家,也全靠着他这身不错的身手,所以刚才少爷叫他跟刘师父他们练练,他还挺自信满满的,却不想竟然听到刘师父这样的评价。

这位少爷能不能不要这么能干,什么都他们强?比他聪明也就罢了,毕竟是要考秀才的读书人么,跟他妹妹长得差不多好看他也忍了,那是天生娘养的没法子,可现在连功夫都跟他一样,这可叫人怎么活。

他心里泪流满面:幸好他的身手没比少爷的差,否则少爷就该不要他了。

“行吧,那就凑合着用用,看看表现吧。”杜锦宁淡淡道,心里对江北的功夫还是挺满意的。至少比汪福来那半点功夫都不会的强多了不是吗?至于刘高的那句话,她就当勉励的话听听了,不会往心里去的。

自知之明她还是有的。她虽跟刘高学了一阵功夫,打的拳也似模似样,但终还是缺少最基础的东西,只能学些花架子。要不是她记忆力强悍,反应也快,而且心理学也学得好,能够揣摩对方的心思,估摸着对方的意图做出相应的对敌应对,她那学的也就是个花拳绣脚。

想看好看的小说,请使用微信关注公众号“得牛看书”。

第384章 一起成长

齐家在府城自然是有产业的,抽个账房来给杜锦宁使唤也不是难事。当天晚上那个叫周至聪的账房就来跟杜锦宁见了一面,杜锦宁当着他的面,把两千两银票交给了姚书棋,算是将建宅子这事全权委托了。

第二日她跟齐慕远就打道回了漓水县。

依然是她跟齐慕远一行人骑马,汪福来则拉着江家兄妹俩在后面慢慢走。

有了来时那一路的锻炼,回去的时候她骑马比当初更加娴熟,这一次只用了半天,他们就回到了县里。

杜锦宁并没有跟陈氏说买宅基地重新设计建园子的事,她知道陈氏过惯了苦日子,舍不得花钱。要是知道自己放着一千多两银子的宅子不卖,却花一千多两银子买一处破宅子,还得拆了重建,想住进去起码还得再花个一千两,她定然唠叨个没完。

她只告诉陈氏,她已把宅子给买好了,花了二千多两银子。

不过陈氏也没太多功夫念叨杜锦宁,她的注意力全放在了江北兄妹的身上了。

这还是他们家第一次买下人呢。

首先对于江北江南的外貌她就十分满意。

杜家人都长得好,她自然不希望买的下人歪瓜劣枣的。不说长得多好吧,相貌周正那肯定要的,否则看着辣眼睛。

而江北和江南的相貌超过了她的期待,所以给满分。

然后是江北和江南一进门就唤太太,看到她家这破宅子也没露出什么不好的神色来,态度十分恭顺,这更让她十分满意。

其实江北和江南在住了府城里的齐府后,现在没有对“杜府”表现出什么来,全都归功于汪福来一路洗脑的功劳。

杜锦宁可没有特意吩咐汪福来这么做,在她看来,主人与下人那也是十分讲究缘份的。要是江北与江南嫌弃杜家,不愿意在杜家做下人,她转手就能将他们重新卖给回人牙子。她不是什么大善人,也没那么多精力去调教看不起她家的人。合则聚不合则散就这么回事。

可汪福来一心以跟随杜锦宁为荣,生怕江北和江南到了庄子上看到杜家住的宅子,会看不起他家少爷,便将自家少爷有多少产业,今年连续考了县案首、府案首的事情一股脑儿地在江北兄妹俩面前吹嘘了一通。

其实杜锦宁在府城买那处破宅子,后来又递了两千两银票给姚书棋让他建宅子的情形,江北可都是看在眼里。即便看到杜家这小农家院子时会有一瞬间的惊诧,也不会对杜锦宁有丝毫看不起的。如今有汪福来事先做的介绍,他连点惊诧都没了,表现在外的,就是老老实实恭恭敬敬的。

其实杜锦宁家不是深宅大院,没有奴仆成群,他还松了一口气呢。

凭少爷对他们的看不上,要是有别的下人在,估计把他们兄妹往后宅粗使下人堆里一扔,就再也不看他们第二眼了。要是杜少爷还有兄弟,看上他妹妹想把她弄去做通房,那就更糟糕了。

现如今看到杜少爷就中家中的独子,太太和小姐们都十分和善,看向他们的目光里竟然还带着些好奇,他那一路上悬着的心就落到了原处。

挺好的,这种情况再好不过了。

看到江北这表情,杜锦宁对他也很满意。

至于江南,一直都不怎么说话,存在感不强,杜锦宁对她没什么印象。不过杜锦宁现在是男孩子身份,江北又是一副护妹狂魔的架式,她也不好再过关注江南。

反正她也不需要丫鬟,江南以后是要跟着杜方苓或是杜方蕙的,这丫鬟就让她们去调教去吧。

“宁哥儿,如何安顿他们兄妹俩?”陈氏避开江北兄妹,悄悄问杜锦宁。

“你去问问董婶,看她愿不愿意让江北吃住在她家。我这次去府城学了两种做点心的方法,要是她愿意,咱们出两人,她家出两人,咱们两家一起合伙做这生意,收益五五开。如果她不愿意就算了,咱们再找人。”

董大成夫妇俩生了三个儿子,最大的十六岁,还没娶妻;最小的才五岁。没有女儿。因董大成是庄头,住的宅子比一般人的都要大些,足有九间房,他们一家五口完全住不完,拿出两间房子来,一间做作坊,一间给江北住,完全是没问题的。

拿两间不用的空房子来换取两个点心方子,想来只要董大成夫妇不傻都知道怎么选择。

这两个点心方子,其实就是杜锦宁对他们家的回报。

以后杜家搬到府城去了,那两种点心就是董家的独家生意了。而销售渠道都是现成的,那就是杜锦宁名下的茶馆。茶馆能增加两样新鲜的点心,这对杜锦宁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两人?让江北江南都去董家做点心?”陈氏迟疑道。

董大成的儿子可十六岁了,江南比江北小一岁,也已十四岁是个大姑娘了。他们这样安排江北江南去董家,是不是不大好?

“不是江南,江南就留在家里帮你们干活,你们也轻省一些。跟江北一起去干活的,还有汪福来。”杜锦宁道。

“汪福来?”想起平时汪福来整日没事在别人家里睡大觉的情形,陈氏点了点头,“是该叫他做些事。不过,他愿不愿意?”

“愿意就做,不愿意拉倒,让他再回去拉车就是了。”杜锦宁觉得这个没什么好纠结的。

一想汪福来也没跟自家签什么契约,陈氏顿时放松下来;“好,就照你说的做。”

“这件事,你来安排。我明天教会你们做点心,之后我就不管了。院试越来越近了,我得专心读书。”杜锦宁道。

说着,她又道:“娘,以后咱们家的下人会越来越多,事情也越来越杂。你得学会如何管理下人,如何安排他们合理的干活,奖惩也得分明,最好拟出些规矩来,让他们遵守。”

这个家不是杜锦宁一个人的,而是一家四口的。她在为这个家努力念书赚钱,陈氏和杜方苓、杜方蕙也得努力成长起来,不能事事都得由她来操心,让她护着。

这番话让陈氏心神一震,她这才意识到,随着江北、江南的到来,这个家跟以前已不一样了。或者在姚书棋、汪福来等人唤她作“太太”时,就已经不一样了,只是她当时没有太多感受而已。现在,她得学着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太太”,为杜锦宁分忧解难,让她没有后顾之忧。

想看好看的小说,请使用微信关注公众号“得牛看书”。

第385章 老师您厉害

“三姐,四姐,也应该学些更有用的东西,而不是整日忙忙碌碌地把时间都花费在赚这点小钱上。所以豆干和茶叶蛋的生意,我打算交给大姐。她是把方子直接交给她婆婆,还是自己熬制最关键的卤水,那就是她的事了。”

听得杜锦宁要放弃做了这么久的豆干和茶叶蛋生意,陈氏有些舍不得。不过杜锦宁说的在理,她也无从反驳。只问道:“那那个江南怎么办?她总不能闲在家里吧?”

“怎么会闲呢?家里的一日三餐交给她,洗衣服收拾屋子收拾菜园子的事也可以交给她。三姐、四姐要学的东西挺多,以后也没多少时间来做这些杂事。娘你以后要管一大家子的事呢,也是不得闲的,要习惯把这些琐碎事交出去。”

“好,我知道了。”陈氏点点头。

“田里的稻谷,收完这一茬就还给庄子上了。你提前跟董叔说一声,让他安排人来种晚稻。咱们田里育的秧苗送给他们。”杜锦宁又道。

早在汉代,粤、桂两省就出现了双季稻;到了宋朝,稻麦双熟制逐渐形成,双季稻得以推广。庄子上的稻谷都是一年两熟。现如今是六月,正是早稻收割的季节。趁着这时候把田地还给庄子上,时间倒是赶得刚刚好。

其实他们自来庄子上后,就没怎么正经种过田,那些田地都是雇人种的,这让陈氏一直觉得惭愧,对不住庄子上的人。

这会能把田地交了,陈氏反而松了一口气,笑着道:“我一会儿就去找你董叔,把这事给说了。”

见杜锦宁没有什么要叮嘱的了,陈氏直接去了董家,回来后跟杜锦宁道:“你董叔董婶都很高兴,没有什么不同意的。”

第二日,杜锦宁便去了书院,下午回来后,这才开始教陈氏等人做点心。她打算先把她们教会,然后陈氏如何去教江北他们,那就是她的事了。

她教陈氏她们做的第一种点心是蛋糕。戚风蛋糕好做的很,到时候垒个烤炉,把鸡蛋打泡放入低筋面粉就可以烤出来了。家里养着羊,一直都有羊奶,杜锦宁烤过蛋糕,但没制过奶油,方法依稀知道一些。她打算把方法说一说,让汪福来他们慢慢摸索,做得出自然好,做不出就卖戚风蛋糕。

她要教的另外一种点心就是姜撞奶。庄子上有水牛下了小牛,每日可以挤出一些水牛奶来,制作姜撞奶十分方便。如果获利颇丰,到时候让他们专门去买两头下奶的母水牛便是。

江北、江南和汪福来对于安排他们干的活也没什么异议。江北和江南颠沛流离这么久,如今格外珍惜现在的安定生活,陈氏的和善与慈祥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汪福来本来就对自己白拿钱不干活有些惴惴不安,现在有了活干,这心反倒定了下来。

见陈氏把杜方菲的事及点心作坊都处理好了,杜锦宁就不管了,她去找了关乐和:“老师,书院的事安排得如何了?”

关乐和一切都收拾妥当了,只等关嘉泽考完院试,便启程去京城。书院这边,他也开始陆陆续续做着交接。

关乐和点点头:“已交接妥当,过几日我就可以不用来书院了。”

想起书院的事,杜锦宁就忍不住给关乐和竖了个大拇指:“老师,您可真厉害,让严家的算盘落了空。”

因书院的进士就关乐和、袁修竹和严松涛三人。袁家在京中的势力不如严松涛,袁修竹对于权力也没什么渴望,所以她以为这山长的位置必然会落到严松涛手中。

却不想关乐和出其不意,与齐伯昆一番密谈之后,从他县调了一个姓郑的致仕官员来博阅书院做山长。这位官员可是做到了三品大员的位置上的,两榜进士出身,自身才学也十分出众;最重要的是,他是齐伯昆的姻亲,齐伯昆的侄女就嫁给了这位郑山长的长子。

郑山长自身过硬,背后又有齐伯昆撑腰,书院里还有袁修竹和关乐和的一众拥趸支持他接应山长,严松涛在这位面前完全不堪一击,直接败下阵来。

守候书院这株桃树多年,眼看着敌人主动离开,自己可以成为这株桃树的主人了,谁知竟然有人直接伸手来摘桃,自己眼睁睁地竟然还不敢阻拦,这份憋屈让严松涛一口老血喷了出来,直接病倒了。

杜锦宁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直叹姜还是老的辣,她家老师的手段还是扛扛的。

关乐和看向杜锦宁的目光却满是慈爱:“要不是你给老师挣脸,让咱们博阅书院的名声雀起,超过了郑山长所在的书院,他还不愿意过来呢。所以这里也有你一份功劳。”

因是齐慕远和杜锦宁连续两年拿了府案首,年纪又这么小,前途无量,博阅书院这两次府城的成绩也很不错,让博阅书院成为了桂省诸县书院里的头一份。郑山长舍弃差的书院到好的书院来任山长,才能够顺理成章。

“老师,临走之前,咱们再送书院一份大礼吧。”杜锦宁道。

“哦,什么大礼?”关乐和对自家徒弟这脑袋瓜子也是服气的,一听这话就兴致勃勃地问道。

“咱们书院名声在外,想来以后不光咱们培养出来的学子,便是许多童生也会幕名来书院里念书,争取考过院试。三年两次的院试,书院参加的考生会越来越多。我想着,这考试不光要脑子里有货,考场上是否能发挥出水平来也很重要。多少考生就是因为不适应考试而名落孙山的。所以对于考生的应试能力,咱们也应该作为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

关乐和点点头。他对杜锦宁说的这种情况感触太深了。有许多平时表现很不错的考生,到了考场上就一塌糊涂,考不出应有的成绩。一次两次考不上,就怀疑自己怀疑人生,从而慢慢消沉下去。

“如何训练?”他期待地问道。如果有什么方法能提高学子的应试能力,那他们师徒对于博阅书院,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第386章 模拟考舍

“您现在还没走,可命人在书院僻静的地方建出一个院子来,这个院子就摸拟考舍的种种情形,上等考号、中等考号、下等考号都建一些出来,下等考号适当多些,让参加院试的学子进入其中,关上三天,这三天就与院试或是乡试时一模一样的对待。除非病急病重,概不理会。如此训练几次,让他们都适应呆在考号里的情形,到时候去府城去参加考试,才不会因不适应环境而出现大的失误。”

“好好好。”关乐和一听这话,激动得坐不住,站起来在屋子里面走动起来,待得消化了杜锦宁的提议,想明白这诸多的好处,他这才又坐下,脸上却仍十分激动,“好徒儿,真难为你能想到这些。老师这就叫人去办。以后虽说咱们师徒不在书院了,但咱们为书院做出的这桩贡献惠及历届学子,他们定然会记住咱们的。”

杜锦宁知道自家老师并不是那等特别看重名利之人,但能施惠于人,被人铭记,谁能不高兴呢?她对老师这份激动便十分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