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乐和看得又心疼,一个刀眼子给青木:“还不赶紧扶着你家少爷?这么没眼力界儿。”

被迁怒的青木默默上前扶起杜锦宁的胳膊。

“不用不用。”杜锦宁拔开他的手,“就是腿麻了,走几步就好了。”

果然,多走几步她走得就利索了。

关乐和这才作罢。

“去厅堂坐吧,我那书房里乱七八糟的,全是装书的箱笼子。”关乐和解释着,把杜锦宁领进了厅堂。

虽说关乐和不责怪自己,进了厅堂后,杜锦宁还是又跪了下去,诚恳道:“老师,我错了,我昨日不该看到关嘉兴,还故意将话本的事嚷嚷出来,在您面前耍心眼子。”

本来,关乐和心里是有些不舒服的。虽说这事杜锦宁根本算不得错,错的是关嘉兴。他听了杜锦宁的话,不该跑去向陈主事透露,更不应该回家挑唆关正祥。但杜锦宁故意在关嘉兴面前说那话,确实有挑事之嫌。

如果杜锦宁今天不来,关乐和虽仍会对她好,但想起这件事,心里终会有个疙瘩。

可被杜锦宁这么一认错,他心里什么疙瘩都没有了,剩下的唯有宽慰与熨贴。

这个弟子,虽会耍心眼子,但对他这个老师足够尊重与坦荡。他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第619章 朝庭用官分析报告

“行了,起来吧。其实这也不是坏事,好歹让我看清楚了一些人。”关乐和叹了口气,上前亲手扶起杜锦宁,“要不是来这一遭,我还真狠不下心从那个宅子里搬出来。”

他凝视着杜锦宁:“你倒帮我做了个决断。”

杜锦宁不好意思地笑笑,没有说话。

“好了,天很快就黑了,夜路不好走,你赶紧回去吧。这里乱糟糟的,房间也没收拾出来,就不留你在这里住了。等我买了新宅子,第一时间派人去告诉你。”关乐和又道。

“是,弟子告退。”

从关家别院出来,杜锦宁没有回家,直接让汪福来送她回了太学。

关嘉泽正焦急地在宿舍门口来回踱步,见得杜锦宁回来,他忙迎上去:“你去哪儿了?这么晚才回来。”

“去你家别院了,看看老师。”杜锦宁道。

关嘉泽这才放下心来:“我还以为你家里有急事呢。以后去哪儿,好歹跟我说一声,免得我担心。”

杜锦宁心里一暖,温声应道:“好。”

关嘉泽见杜锦宁径自回房,忙叫住她:“锦宁你等等,去我房里坐坐吧,我有事要跟你说。”

杜锦宁停住了脚步,看了关嘉泽一眼,转身进了他的房间。

她自己的房间,轻易是不让人进去的。要是不定下这个规矩,就关嘉泽这大大咧咧的性子,肯定会经常擅自闯入。要是让他看到什么不方便看到的东西就糟糕了。

所以两个人有话说,基本都是去关嘉泽的房间。

进了屋,杜锦宁在靠窗的位置坐下,看向关嘉泽。

关嘉泽在她对面坐下之后,用力揉了揉眉心,开口道:“我现在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杜锦宁知道关嘉泽此时只需要一个聆听者,便没作声,静静地等着他说下去。

今天早上回太学,关嘉泽只跟杜锦宁说了关乐和搬家的事,对于关正祥的事一字未提。他觉得这是丑事,而且事关父亲,他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提起,以免家丑外扬。

可今天他越想越不安,不知道自己这个决定对不对。他对杜锦宁又十分信任,觉得这样的事,或许杜锦宁这个智慧超群的旁观者能给他一个比较中肯的建议。

因此他不再隐瞒,将昨晚关乐和跟他说的话说了一遍,然后满怀期待地问杜锦宁:“锦宁,你说我这样做,对不对?我犟着不回关家,由着皇上责怪我爹,这样做真的好么?”

杜锦宁皱眉。

先前杜锦宁尽管非常看不惯关正祥宠妾灭妻,尤其是不把关嘉泽和关嘉玉这一双儿女放在心上、只宠黄姨娘生的儿女的渣男行径,但因为是关家的事,所以她一直忍着不插手。昨天顺势嚷那一嗓子,她已算是僭越,为此她已付出了代价,在恩师心里落下了个耍心眼的坏印象。

现在关嘉泽把这个问题问到她面前,她便有些为难。

毕竟人家是父子,血脉相连,就算关嘉泽一直说他恨极关正祥,但在他的心里,他对于父爱也是有期盼的吧?现在她给关嘉泽一个建议,关嘉泽照着做了。等以后父子合好,他会不会在心里埋怨杜锦宁,觉得就是因为她的建议,他才做下错事,害了自己的父亲呢?

可望着关嘉泽那期盼与信任的眼神,再想想关正祥对他的伤害,杜锦宁又不忍拒绝他。

她想了想,道:“你们父子之间的事,我一个外人,不好说什么。不过我可以帮你分析一下状况。”

关嘉泽听到前面那一句,眼眸里透出失望。可听到杜锦宁说可以帮他分析一下,他的眸子又亮了起来。

杜锦宁道:“我先问你,在你娘的心目中,是你重要,还是你爹重要?”

关嘉泽一愣,不过旋即答道:“自然是我重要。”

早在新婚时被冷落,后来一双儿女出生后差点被黄姨娘害死,而关正祥不仅不惩罚黄姨娘,反怪孔氏没看护好孩子时,关正祥在孔氏心里就已死了。所以她才带着儿女回了漓水县。后来领着儿女再踏入京城,也无非是为了儿子而已。

这一点,关嘉泽是很清楚的。

也因此,他才特别憎恨父亲。

杜锦宁点点头:“那么我要跟你说一下我统计出来的一个数据。”

关嘉泽不由睁大了眼睛。统计出来的数据?这话有些怪怪的,他不大听得懂,但感觉好厉害的样子。

“闲来无事,我将朝庭中的官员的品级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统计了一下,发现父子或兄弟同朝为官的,都只有一个能出头。拿周家为例。他们家因为会读书,历年历代出的进士不少,现在仍在朝中做官的,也有八九人。但这么多人中,只有一位官居三品,其他人等,要不品级就只到四品,且四品品级的只有一个,官职只是闲职;超过四品的都是外任官。”

“另外,现在齐爷爷任吏部尚书,朝中的官职都由他调派。可你看看,他提拔的人中,有多少是他的门生故旧?再看看齐慕远他爹,在齐爷爷上位之后,他的官职是不是退了一步,不再担任要职?”

见关嘉泽听了这话一直在发愣,杜锦宁不由挑了一下眉:“你听懂我的意思了么?”

关嘉泽点点头,神色凝重起来:“听懂了。”

“这也好理解。比如你爹是礼部尚书;如果你家再出个厉害的人物,人事管理能力十分了得,皇上忍不住要封他做吏部尚书。那么三卿六部里,你家就占了两部。如果你家的儿郎还有出色的,有的在工部任职,有的在户部任职,虽说没做到尚书之位,但仍占了比较重要的位置。那么你说,你们家是不是就隐形地把持了朝政?皇上想要施行什么政策,对你家不利的,你们一出面阻挠,这事就办不下去?哪个皇帝敢这么任由一家子父子兄弟把持各个重要部门?所以他们在用人时才有了这么个不成文的隐形规定,也才更喜欢用寒门学子。”

关嘉泽一脸恍然地点了点头。

第620章 三生有幸

“所以,你爹一直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老师不管做得再出色,他现在这个官职就已是他的极限了,他再没有出头的机会。而你…”

杜锦宁顿了一下,给了关嘉泽一个思索的时间,这才缓缓道:“就算你中了进士,入仕做了官,而且政绩十分出色,除非外放,也是没有出头机会的。毕竟你爹、你四叔还在京城任职。除非他们致仕,否则你就得一直熬着。”

“但你爹现如今也不过四十岁不到,如果他长寿身体又好,做官做到六七十岁都不成问题。二三十年的时间,你还剩多少斗志往上爬呢?”

见关嘉泽愣愣地不说话,杜锦宁再道:“你道你四叔这么多年隐居漓水县,是真不想做官吗?那是给你堂兄们让路而已。前阵子为了避开夺嫡斗争,他们都外放了,你四叔生怕京中无人能帮他们说话,你爹又指望不上,这才入了京做了官。而在适当的时候,我相信他为了你堂兄,定然会向皇上乞骸骨,再次罢官不做,好把机会让给你堂兄的。”

关乐和的三个儿子,原先老大在翰林院做编修熬资历,老二、老三是举人没有入仕,但在上一届春闱时他们都纷纷中了进士。当时正是夺嫡之争十分激烈的时候,关乐和担心他们年纪太轻,被人所利用,遂叫他们都纷纷选择了外放,去做了个小小的县令,老大也调去福州市舶司任了个五品的官职。

“而你爹,就算他官瘾不大,愿意致仕,到底是把机会让给你大哥,还是给你,那就不好说了。毕竟在你大哥有机会调回京得以提拔,还是你有机会调回京有机会得以提拔时致仕,受益人是不一样的。只要你大哥回了京,不管你在任上做得再出色,也很难再入京为官了,你的路算是被堵死。毕竟如果你在外面做到了四品甚至三品的位置,调入京后不可能再让你做六品或五品。”

说到这里,杜锦宁没有再说下去。她站起来沏了两杯茶,一杯给自己,一杯推到了关嘉泽面前。

关嘉泽这个房间跟她那边的格局是一样的,而且这里她来过不少,熟门熟路的,跟自己房间一样。

关嘉泽愣愣地看着眼睛的茶水,不动也不说话。

杜锦宁呷了两口茶,这才又开口道:“所以最开始我问你,你娘更看重你,还是更看重你爹。她这一辈子不容易,如果有机会将你爹从官位上扯下来却心软,等以后发现他堵了你的路,反而便宜关嘉兴时,你娘心里的感受,你想过吗?”

关嘉泽这一回眼珠子终于有了神采,他抬起头来,朝杜锦宁看来。

杜锦宁向他点了点头。

她知道,在这以孝治天下的时代,要让关嘉泽干掉他爹,给他让路,他心里绝对过不去那个坎。不管他有多痛恨那个渣爹,他所受的教育都不允许他这样做。

可如果让他从孔氏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他就比较容易接受。父亲与母亲,他自然更亲近孝顺母亲,为了母亲,让渣爹罢官贬职,这同样是孝道;反而,如果为了顾及渣爹的前程,而不顾对他掏心掏肺、视他如命的母亲的感受,他这才叫禽兽呢,这才是天下之大不孝。

关嘉泽一笑,这笑容里带着轻松释然:“我明白了。”

他站起来,深深朝杜锦宁躹了一躬:“多谢你,锦宁。能跟你做朋友,我三生有幸。”

杜锦宁跳起来避开他的礼,一掌拍在关嘉泽厚实的背上:“你小子,少给我来这一套。”她抓起关嘉泽果盘里的苹果,咔嚓啃了一口,对关嘉泽挥了一下手,“走了。”转身出了门,回自己房里去了。

关嘉泽在房里静默片刻,这才关门歇息。

第二天中午,关嘉泽去了孔府一趟,跟母亲谈了许久,出来后神色十分轻松。

杜锦宁知道他去了一趟孔府,他跟母亲谈了什么,他没说,杜锦宁也没问。不过她知道,孔氏是个有手段的有魄力的,否则也不会把家务事闹到皇帝面前。只要她知道关正祥阻了自己儿子的路,关正祥就完了。

关嘉泽是孔氏的软肋,同时他也是孔氏的逆鳞。谁阻了关嘉泽的路,她就能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果然,隔了还没两日,就见有人来报:“少爷,少爷您快回去,太太叫人给打了。”

这时太学里还在上课,夫子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关家的下人就这么直通通地闯进了教舍里,把大家都吓了一跳。

关嘉泽更是七魂去了六魄:“什、什么?”

杜锦宁忙在旁边问:“伤得重不重?有没有性命之忧?”

下人见关嘉泽脸都白了,连忙安抚他:“不要紧,没有性命之忧,郎中说养养就能好。少爷您别太担心。”

可要是伤的不重,也不会让下人闯到太学里来唤关嘉泽。

夫子觉得下人那话不过是在安慰关嘉泽,忙开口道:“关嘉泽,你赶紧回去看看吧,学正那里我会帮你告之一声的。”

杜锦宁借着搀扶关嘉泽的功夫,在他的胳膊捏了一下。

关嘉泽朝杜锦宁看去,便见她对自己眨了眨眼睛。

他心念一动:莫非这是假的?母亲无缘无故怎么会被人打?为防意外,母亲出门时可是带足了护院的,身边更有婆子和丫鬟会点功夫。难道这是母亲给黄姨娘做的陷阱?

这么一想,他的心就静了不少。

关嘉泽朝夫子拱了拱手:“多谢夫子体恤。”这才在下人的搀扶下,匆匆出了教舍。

杜锦宁和齐慕远担忧地目送他离开。

好不容易熬到中午,两人就吩咐下人去孔府走一趟,打探消息。

青木回来,先禀报道:“关太太没事,关少爷让你们别担心。”

到了晚上,齐慕远回了家,杜锦宁从太学里出来,青木这才悄声道:“泽少爷说,让少爷别担心,他娘没事,而是在将计就计呢。”

其实关嘉泽让青木避开齐慕远,让他单独跟杜锦宁说这话,不是不信任齐慕远,而是家丑不外扬,他不想让更多人知道他家的丑事。

跟杜锦宁说实话,纯属是他真心感激杜锦宁对他们母子的点拔,不想让她太过担心。

第621章 后悔啊

此时的孔府里,孔氏躺在床上,头上包着布条,布条上还渗着血迹,一副重伤的样子,不过待来看望她的人一走,她就坐了起来,把关嘉泽的妻子打发走,再吩咐秦嬷嬷道:“你去外面守着,我跟泽哥儿说两句话。”

秦嬷嬷依言去了。

“娘。”关嘉泽在床边坐了下来,望着孔氏苍白的脸,“您有什么话尽管说。”

做戏做全套,其实孔氏额头是真受了伤的,只不过伤的并不严重罢了。

后宅的手段,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关嘉泽回家跟孔氏把杜锦宁的分析一说,孔氏立马有了决断,当即遣人往关正祥面前递了一封信,说如果想让她回家,那么关正祥需要将黄姨娘休弃,并将关嘉兴赶出家门,否则她是不可能搬回关家的。

若说以夫妻关系,孔氏对关正祥了解并不多;但彼此作为敌人,她对于关正祥及黄姨娘却是了解个十分透彻。

关正祥此人说好听点是书呆子气重,说难听点就是十分意气用事。他跟孔氏闹成这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听黄姨娘的挑唆,觉得孔氏不柔顺不听话,一心争强好胜想把他压倒,做这宅子的主人,好把黄姨娘踢出关家,而不是顺着他的心意跟黄姨娘好好相处。

黄姨娘,却是个心比天高的,自觉自己更胜孔氏几分,只在家世上差了一截。但她有关老太太撑腰,有关正祥的宠爱,孔氏在她眼里只是一个战败者,离下堂妇也不远了。

可这样的女人,竟然用关正祥的官职来威胁他们,这叫他们气愤到了极点。

关正祥看了孔氏的信,一把将其撕得稀烂,还安慰黄姨娘道:“别怕,我就不相信皇上真能因为这种内宅之事就撤我的职。”

黄姨娘却不敢赌。皇上一言九鼎,要是关正祥不把孔氏弄回关家,皇上肯定是要处罚他的。就算不撤职,也要降职处理,好维护他作为皇上的尊严。关正祥被撤职或降职,她儿子怎么办?

她左想右想,觉得如果孔氏这时候死了,那么这一切就解决了。

这两年,她成功地在孔氏身边埋了颗钉子,这会子时间紧迫,她也顾不上布置周密了,递了信叫那边的钉子想办法唆使孔氏尽快出城去烧香。

孔氏本是个精明人,又正好是这种时期,她一根神经都是紧绷的,忽见一个不常在她面前走动的婆子老往秦嬷嬷面前凑,还给秦嬷嬷出主意,让她劝自己出城烧香,好保佑关正祥能顺利地接她回去,她哪里还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她做了一番布局后,二话不说第二天就出城烧香去了。

于是就有了现在这个情形。

孔氏看着儿子那担忧的神色,展颜一笑,拍拍关嘉泽的手道:“别担心,娘没事。只是看着吓人,其实不过是一点小伤,做给人看的。毕竟今天我是跟刘御史夫人和黎尚书夫人一起去的,如果不做得真一点,让黎尚书夫人看穿就不好了。”

孔氏所说的这个刘御史,就是一直帮着孔氏在朝堂里弹劾关正祥的人。

虽说刘御史跟孔家交好,孔老太爷出面相求,他也会为孔氏上折子弹劾关正祥。但他之所以这么卖力,跟他的夫人脱离不了干系。

如果让杜锦宁遇上刘御史夫人,定然为孔氏鼓掌叫好。因为这女人隐隐有女权主义的倾向。

刘御史夫人一向觉得女人不应该是男人的依附,应该自尊自爱,自强自立。所以她自己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在家里也把刘御史管得伏伏贴贴,平时最看不得有女人被丈夫欺负,每每遇到这种事都是执言仗意一番。

当初孔氏进京有意进夫人圈中交际,刘御史夫人得知她的处境后就一直支持她把丈夫给收拾掉。

孔氏也知道这种人生性耿直,眼里揉不得沙子,今天搞这么一出,她也将底全盘托出告诉了刘御史夫人的。

而黎尚书夫人则是户部尚书夫人,她倒是跟这件事无关,不过正可以做得证人。

关嘉泽正要说话,就听外面秦嬷嬷的声音传来:“姑娘,这药给老奴就好,老奴端进去给太太喝。”

“不用了,我自己端就好。”这是关嘉玉的声音。

关嘉泽就闭上了嘴,站起身打开了帘子,关嘉玉那张漂亮的脸出现在了门口。

两三年的时间,关嘉玉从当初那个天真活泼的女孩儿,已变成了一个十四五岁端庄秀丽的少女。父亲的冷落,母亲尴尬的处境,让她迅速成熟起来,性子变得沉静许多。

她进了门,将药从丫鬟手里接过,递到孔氏面前:“娘,这药的温度刚刚好,您趁热喝了。”见孔氏接了药碗,她又从旁边拿过个小匣子,打开来放在孔氏手边。

匣子里面装的是各种蜜饯,是关嘉玉专门买来给母亲送药用的。

看着自己的一双漂亮懂事的儿女,孔氏倍感欣慰。她拿起药碗来一饮而尽。

“行了,我有话要跟你哥哥说,你早些回去歇着吧。”孔氏对关嘉玉道。

关嘉玉点了点头,收拾东西带着丫鬟退了出去。

关嘉泽望着妹妹的背影,心怀愧疚。

他知道母亲收拾父亲是为了他。可父亲罢职或是降职,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关嘉玉了。

毕竟有个做二品大官的爹,关嘉玉以后嫁到郑家,就不容易受婆家的气;关正祥被罢官或降了职,没准郑家就有那势利眼要给关嘉玉气受。

“你不必内疚。为怕你妹妹嫁过去受气,在订亲时我就托媒人跟郑家说过了,你爹根本不管我们娘儿三个,我们完全不受宠。郑家如果想打着沾你爹光的主意订这门亲事,还是趁早歇着吧。听了这话郑家照样订了亲,可见不是看重这个,所以不用担心。”孔氏安抚他道。

关嘉泽摇摇头:“那不一定。”

孔氏嘴角露出一抹嘲讽:“就算他们真打着沾光的主意,一旦发现不能得好处,他们可不管你爹是不是在高位,该给你妹妹气受照样给气受。”

第622章 免职

她长叹一口气:“这也是我当初不愿意给你妹妹订亲世家子、而想要找一户人口简单之人结亲的缘故。要是你妹妹能跟杜锦宁订亲,你我哪儿还有这样的担忧?杜锦宁一介农家子,却能一眼看透你我都看不透的政局,可见是个了不得的人。你妹妹嫁了他,以后是享不完的荣华富贵。”

听了关嘉泽回家告诉她的杜锦宁的那番分析,她虽然不愿意承认,但内心深处已觉得杜锦宁以后的成就会远远在关嘉泽之上了。想想杜锦宁现在跟他那什么都没有的表妹订亲,她就后悔当初没有多坚持。她当初看低了杜锦宁,没有把这件事重视起来,以至于现在只能担忧着自家女儿的婚事,一面眼睁睁地看着杜锦宁娶别人。

“爹被降职后,如果郑家有不好的反应,咱们就帮妹妹退亲吧。总不能眼看着前面是个火炕,还让妹妹往里跳。”关嘉泽坚决地道。

孔氏点了点头。

“娘您将我留下,是有何话要说?”关嘉泽问道。

孔氏凝视着自己的儿子,缓缓开口:“明日,刘御史就会再次弹劾你爹,我现在再问你一次,你可有后悔?”

父子天性,血脉之亲,她生怕以后儿子为此而怨恨她。在孔氏心里,一双儿女比她的命还重要,她宁愿慢慢收拾关正祥,也不愿意让儿子对自己心生怨怼,母子之间产生隔阂。

关嘉泽摇摇头:“不后悔。”

如果父亲与母亲之中只能选一个,他当然是选至亲至爱的母亲。

这个问题,那晚杜锦宁已经让他抉择过一次了。现在再问一次,他依然是同样的答案。

那个男人从未把他放在心上,眼里完全没有他这个儿子,他又何必为他着想,让母亲伤心呢?

孔氏欣慰地笑了,点头道:“那便好。”

她长长地吐了一口气,闭上了眼睛:“行了,天时不早,明儿一早你还要去上学,早些回去歇着吧。”

有云:“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

宋承唐制。所以关乐和自升了职后,每日都要上朝。

别院离皇宫远,过了子时他就起床了。洗漱完毕吃过早饭,他便乘了马车前往皇宫。

像他这样的五品官,基本都是站在每一列的最后面。如果没有要事,基本都不开口。工部有什么事,皇帝只会向工部尚书询问,除非具体涉及到他管辖的内容,才会提他上前询问一番。

不过关乐和自升职这么久以来,还没被皇帝询问过。

这日,他依然站在最后一个,听着前面的大臣跟皇帝对答。

很快,奏事者渐稀,早朝已到了尾声,眼看就要散朝了,刘御史出列,弹劾关正祥纵容妾氏谋杀妻子。

满朝皆惊。

关乐和更是惊讶得差点叫出声来。

这满朝文武之中,宠妾灭妻者有之,后宅混乱者更是大有人在,今天妻子药死了个庶子,明日妾氏设计谋害嫡子,种种阴私不一而足。可后宅妇人闹归闹,却总是依附于男人生活的,为了顾及男人面子,没谁会闹得人尽皆知,更没勇气和渠道闹上金銮殿来。

所以刘御史此言一出,大家的目光都落到了孔稀身上。

这位兵部左侍郎孔稀,正是关嘉泽之母孔氏的大哥。

虽说孔稀自己是正三品,但有个正二品做礼部尚书的妹婿,是多少值得庆幸的事。要是换作他们,除非自家妹妹被关正祥虐待而死,否则是不会跟这样的妹婿作对的。可孔稀此时怎么回事?前一阵闹到皇上面前来,为他妹妹作主已是十分出格了,怎么现在还真要致关正祥于死地?

难道他就不顾及他家女孩儿的名声么?有这样不依不饶的岳家,稍不如意就闹到圣上面前让人丢官,谁还敢娶他家女孩儿?

莫不是他妹妹真被那妾氏杀死了?

这么一想,大家的目光就转移到了关正祥身上。

赵晤正看着奏折,待看到里面写着京城府尹的插手了孔氏被伤一案,发现那些貌似土匪的男子都是孔正祥的宠妾黄氏所雇,奏折上还有京城府尹对此案的判词,他当即摔了折子。

京城府尹是他的心腹,此人断案能力十分了得,为人刚直不阿,从不徇私,所以赵晤才把京城交到他手上。

此案既有了京城府尹的判词,他都不用再传人来问了。

他当即道:“礼部尚书关正祥宠妾灭妻,罢官免职;其妾氏因涉及雇凶谋杀正妻,斩立决。”

在刘御史上折子时,关正祥就一头雾水,他还心存侥幸,以为这次又会像上两次一样,皇上只会私下调解,不会对他做出惩罚。这毕竟是他的后宅家务事,他既不徇私舞弊,又不违犯大宋律例,皇上最多不过是训斥他几句,让他在其他大臣面前没脸。所以他并不如何惧怕。

没想到就听到皇上这样的处罚。

他吓得腿都软了,差点软倒在地:“皇、皇上…”

赵晤一挥手,便有殿中侍卫上前,将关正祥架了出去,扔出宫门。

关正祥既被免职,就是白身一名,没资格再进皇宫。

他失魂落魄地上了马车,忽然想起自己落得这样的下场,都是黄氏那贱人自作主张,派人去杀孔氏,他恨恨吩咐车夫:“回家。”

回到孔府,他还没进门,就有下人急急迎上来,道:“老爷老爷,您快去救救黄姨娘吧。您今早上一走,京城府尹就派了人来,把黄姨娘抓走了,至今没有消息。”

关正祥一听这话,顿时脸色煞白,整个人木在了那里。

皇上下令杀人,他又怎么有这本事把黄姨娘从铡刀下救出来呢?以前他还是礼部尚书都办不到;此时官职已免,就更做不到了。

怒气早已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痛彻心扉。毕竟两人青梅竹马,更是做了二十几年的夫妻。

“拿纸来,我要给孔氏写休书。”恍惚间,他听到自己咬牙切齿地这样吩咐下人。

第623章 被打了屁股

隔了不到小半个时辰,孔氏就收到了关正祥叫人送来的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