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锦宁从书本里抬起头来,瞥了关嘉泽一眼:“说的那么好听。你小子是想让我给你分析题目吧?”

关嘉泽脸色一红,却嘴硬道:“谁说的?题目有什么好分析的?”

“哦。”杜锦宁又低下头去,看自己的书。

“喂,你能不能别看了?”关嘉泽抓起杜锦宁桌上的那本书,收到身前合拢握住,生怕杜锦宁过来抢似的,“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看这种书。”说着,他把封面在众人面前晃了一下,以获取认同。

方少华一看,竟然是一本游记。他也十分无语。

“你不是说不用分析吗?这是干嘛?”杜锦宁问道。

“我是说不用,不过你如果分析一下,对你来说也有好处不是?”关嘉泽道,“再说,许成源你总是帮一帮吧?他可是你大姐夫。”

许成源当初没能入太学,而是去了京城一家比较好的书院。这半年来大家都忙于功课,也就是沐休的时候他会去杜家找一找杜锦宁,让她帮自己看看文章,跟关嘉泽几人倒是很久没见面了。

而关嘉泽、许成源当初院试的时候,可是靠杜锦宁猜中律法试题过的关。所以关嘉泽现在很希望杜锦宁关注一下主考官,好分析出一些题目类型,以便于会试的时候文章写得心应手。

有了杜锦宁给他分析的那一大通做官的事,关嘉泽现在对杜锦宁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了。不听一听杜锦宁的分析,他就感觉心里没底。

杜锦宁却摇摇头:“主考官都不知道是谁,有什么好分析的?再说,都是写策论,平时你文章写得如何就如何。难道分析题目还能让你的文章写得更好不成?”

“那也不一定。”方少华真不愧是关嘉泽的好朋友,两人最是臭味相投,这时候就力挺关嘉泽,“有好些人都会猜些题目,然后把文章写好,再拿去给长辈批改。如此精雕细琢,肯定要比在贡院里写的强上许多。一旦遇上相同或是相近的题目,那么就占大便宜了。”

“别人那样做,是因为平时文章写得少。你们要跟别人比吗?”杜锦宁无语。

关嘉泽和方少华对视一眼,一下子无言以对。

这一个月以来,杜锦宁时不时地弄些题目出来,让他们写文章,而且以一天三篇文章的速度交上来。平时大家还要上课,空闲的时间本来不多,尤其是两人都是成了亲的,回家的频率要高一些,杜锦宁的这个要求让他们十分吃力,有时候晚上要写到很晚,才将当天的任务完成。

而他们的文章写出来了还没完,第二天放晚学的时候还得去听陆九渊三人点评——陆九渊他们两个月前就进了京。不过没有进书院里去做先生,而是赋闲在家里,只帮他们看文章。

杜锦宁不仅要求他们跟齐慕远这样做,就连许成源也不放过。

经过这么一个多月的强训,他们写文章的速度越来越快,水平也越来越高。

坐在一旁一直看关嘉泽和方少华耍宝的齐慕远这才开口道:“考过这么多试,你们也知道不同的主考官,喜欢的文章风格是不一样的。今年是恩科,皇上对这一次会试尤其重视,估计不到最后一刻,都不会宣布主考官是谁。那些备好文章进了考场后硬套的,写出来的文章能迎合主考官的喜好吗?咱们平时多练,到了考场上根据实际情况写文章,岂不比他们要好?”

方少华点点头:“有道理有道理。”他看了关嘉泽一眼,鼓励道,“陆先生他们不是说了吗?以咱们的文章,拿个进士不难的。”

“他不是只想拿个进士而已,他想考到前十呢。”杜锦宁笑道。

关嘉泽脸色一红,找了张椅子坐了下来:“难道你们就不想?”

“我们虽然也想,但这种欲望并不强烈。”杜锦宁说完,正色道,“考这种试,不光考水平,还要考心理素质。你给自己太大压力,发挥不出水平,倒还不美。放松心情,要抱着‘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心态去考,你才能考出好成绩。”

关嘉泽一呆,旋即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给杜锦宁行了一礼:“多谢师弟提点。”

第632章 主考官名单

杜锦宁赶紧站起来扶起关嘉泽,然后拍拍他的肩,心里十分感慨。

她现在知道孔氏带着儿女回乡的用意了。

如果孔氏不带关嘉泽兄妹俩回乡,而是一直留在京城,关嘉泽和关嘉玉长期处于现在这种愤懑的心态里,很容易养成偏激的性子。回乡后,他们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生活后养成豁达的性子,即便回到了京中,只要稍稍一点拔,就能从牛角尖里走出来,很快调整好心态。

孔氏在母亲这一职上,做得实在是尽职尽责。

因为要谈科举大事,关嘉泽和方少华怕隔墙有耳,并不敢在太学里说,而是特地等了个沐休日,约了齐慕远一起来杜家,所以此时他们是在杜锦宁的书房里说话的。

杜锦宁让关嘉泽坐下,一边坐下一边道:“虽然我这里没有题目,不过倒有些东西给你们看。只是…”

他望了望门外:“许成源和梁先宽怎么还没来?”

“你约了许成源和梁先宽?太好了。”关嘉泽高兴道,“我好久没见着他们了。”

杜锦宁正要说话,就听院门被拍响,青木的声音在外面响起,“少爷,大姑爷来了。”

“快请进。”

她的话声刚落,院门就被推开,身穿青色绸缎衣衫的许成源走了进来。

京城的书院,无论是太学还是普通书院,能来这里念书的大多是家境不错的。那些人自打出生起就绫罗绸缎,京城里穿布衣的基本都是贩夫走卒,所以杜锦宁一行人一改以前在漓水书院里养出来的朴素习惯,将衣服的料子都改成了绸罗,如此也避免了一些麻烦。

否则满太学的人都穿锦罗,就你穿布衣,别人不奚落你奚落谁?这又不是杜锦宁前世看的男频打脸文,明明是一条龙,非得扮成猪,然后在老虎欺负你的时候装逼打脸。杜锦宁觉得,那不是制造爽感,而是制造麻烦。

屋里几人都纷纷站了起来,跟许成源打招呼。

许成源也满脸欢喜地跟大家叙旧。

杜锦宁见他没有丝毫的局促自卑,暗自点头。

在这一群人中,就她跟许成源家世最差。不过她是穿越者,心态是这些人所不能比的;而且她凭本事赚的钱,虽比不上关齐世家的底子厚,但光从个人能支配的钱财上来看,她比这些人还强上许多。

唯有许成源,无论是出身还钱财,都是最垫底的。现如今又一个人去了普通书院,一旦心态上没能好好调整,在见到关、齐、方三人,未免流露出自卑之意。一旦他把自己看低了,关、齐、方三人既便个人素养再高,也很难再将他归为同类人。

可现在看来,许成源还好,没有让她失望。

杜锦宁是不知道,许成源是一切以杜锦宁为圭臬。见杜锦宁无论是在这些世家子面前,还是面对静王赵昶,都永远不卑不亢。而这些人因为她这从容气度以及她的才学,不光没有一丝轻视,还打心眼里敬服于她。于是许成源从中悟出了许多道理,从而一改自己的小家子气,变得气定神闲起来。

大家许久不见,自然要问候寒喧一番,问问彼此的近况。没一会儿梁先宽来了,又是一番寒喧,好不容易等大家安静下来,关嘉泽迫不及待地问杜锦宁:“你说有东西给我们看,是什么?”

杜锦宁这才从抽屉里拿出一迭纸,分发给众人。

大家低头定睛一看,纸上竟然罗列了许多人名,人名后面是他们的学派、文风及政治派系等等信息。

比如第一列的内容就是这样:

顾汐年:皇子太傅、少师、内阁大学士;文风绮丽、好骈体;孤臣,除其下四子之外再无政治联家。

大家一惊,抬起头来,望向杜锦宁:“这是…”

杜锦宁点头:“对,这是恩科有可能做主考官之人选。”

说着她看向齐慕远:“这个是我跟齐慕远一起弄出来的。”她将手里的纸抖了抖,“别看上面只有十个人,但要把他们从几十个官员里甄选出来,很不容易。”

关嘉泽等人看着自己手中纸张上的十来个人,纷纷点头。

可不是。先要把正三品以上的官员扒拉出来,再将跟二皇子、四皇子关系密切的剔除掉,还要将与今年参加春闱考生有直系亲戚关系的找出来。前两步还好办,可要查清楚今年的考生名单以及他们的家世,不知要花费了多少力气。

以杜锦宁和齐慕远的才学,根本不需要做这些,只需在考试时正常发挥水平即可。两人之所以要费这么多功夫,无非是为了他们。

“感谢的话我们就不说了,这份心意,我们铭记于心。”关嘉泽道。

梁先宽道:“别的且不说,以后做了官,咱们守望相助。”

“对对。”方少华和许成源纷纷附和。

杜锦宁一摆手:“自家兄弟,说这些做什么?难道没有今天这张纸,我以后做官时落了难,你们就不伸手相助不成?”

“怎么会?”关嘉泽一听就要站起来表忠心,被杜锦宁一个眼神定在了那里:“关嘉泽你坐下,废话少说。”关嘉泽只得讪讪地坐下。

其他人都“哈哈”笑了起来,书房里一片轻松惬意。

梁先宽问道:“这张纸上,是不是越是排在前面,做主考官的可能性就越大?”

齐慕远点点头:“正是。”

关嘉泽就皱起了眉头,盯着第一个名字:“顾汐年,这个名字怎么这么熟悉呢?”

方少华没想那么多,道:“他在朝中做这么大的官,你听说过他的名字很正常。”

关嘉泽却摇摇头;“不对,我总觉得这个名字对咱们有些不怀好意。”

“莫不是关半仙掐指一算,算出这个名字对咱们不利?”方少华开玩笑道。

他话声未落,就听齐慕远道:“顾汐年的女儿,当年曾跟你四叔订过亲。”

电光火石间,关嘉泽就明白了其中的关窍:“周东平当年就是因为他女儿,才对我四叔怀恨在心,从而在府试上为难杜锦宁的?”

众人的目光都落到了杜锦宁身上。

杜锦宁点头道:“正是。”

“靠。”关嘉泽想骂娘,“那咱们跟他岂不是冤家路窄?”

第633章 运气不好

“咱们不会这么倒霉,遇上他做主考官吧?”方少华道。

许成源皱着眉头,道:“周东平那是小肚鸡肠,现在这个顾汐年能做到太傅少师的位置,想来没这么心胸狭窄。二十多年了,还将以前的事记在心上,况且当年错的也是他家,为此而为难咱们,不怕别人翻出当年的丑事吗?”

“没错。”齐慕远道,“关山长来京城许久,也没见顾汐年出手做什么,更不用说为难咱们这些小辈了。再者,既是恩科,那么咱们这一届考生就皆是新皇第一届门生,皇上一定比所有的时候都关注着科考。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动手脚为难咱们,他就不怕落了把柄,像周东平那样落得个不好的下场?”

众人皆点点头,放宽了心怀。

其实如果顾汐年真要为难人,最大可能的就是为难关嘉泽和杜锦宁两人。关嘉泽是关乐和的侄儿,杜锦宁是关乐和的弟子,他们的关系最近。其他人跟关乐和是同乡,最多是关乐和任山长时书院里的学生,顾汐年还不至于揪着他们不放。

不过话又说回来,关嘉泽与其担心跟关乐和有过节的人对他不利,不如担心与关正祥有过节的人对他不利。关正祥这人一看就是糊涂的,平素得罪的人也不少。估计哪些人是仇家,关正祥自己都不清楚。关嘉泽是防不胜防。

至于杜锦宁,她一切都心中有数,完全不用别人来担心她。

好不容易大家能聚在一起,大家便没有立刻散去,而是把各自长辈和夫子的提点都拿出来说一说,跟大家共享一下。杜锦宁干脆又出了三个题目给大家写文章。

关嘉泽不由哀嚎:“平日就算了,今天好不容易是沐休日,你能不能让大家好好歇一歇?”

方少华耸耸肩:“你不想写可以先回去,不强求。”又转头问杜锦宁道,“对吧?”

“对。”杜锦宁回答得十分干脆利索。

关嘉泽嘟着嘴:“那还是算了吧。没准今天你们写的文章,就是会试时要考的呢。”

杜锦宁没理他:“齐慕远、方少华,咱们三人一人出一题。”说着又补充道,“就按着我那张纸上前三位主考官的风格要求来出题。”

“好。”齐慕远和方少华点头答应。

杜锦宁铺好纸,稍一思索,在纸上写下了一个题目。

题目倒还罢了,关嘉泽一看上面的文体要求,竟然是骈文,不由又哀嚎起来:“为什么又是骈体文?我最不擅长写这个。”

这段时间,杜锦宁没少出题目要求他们写骈文。

“因为顾汐年好骈体。”许成源原先还不明白为什么杜锦宁一再要求他们写骈文,现在终于知道杜锦宁的苦心了。

骈文盛行于南北朝。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即为源自骈文的律赋。唐代公文亦为骈文。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韩、柳去世之后,骈文的影响又起,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就是骈文的好手。入宋之后,在欧阳修等人率领之下,古文运动掀起第二轮**,散文大家迭出,骈文自此渐衰。

拐了弯的历史延续到现在,散文已成主体,已很少再有人写骈文。所以许成源原先一直没能理解为什么杜锦宁要求大家写骈文。

关嘉泽叹了口气,认命地写起文章来。

这么一写,就是一天的功夫。

他们这一群人以前在桂省府城时没少在杜家聚会,陈氏听得他们过来,自然十分高兴,亲自送了些点心水果来,跟大家打了声招呼,中午又置办了丰厚的饭菜,让他们在杜锦宁院子里享用。大家终于在太阳落山前把文章写好,这才婉拒了陈氏留他们吃晚饭的好意,各自散去。

杜锦宁则派了小厮把大家写的文章送给陆九渊三人批改。

在他们紧张的准备中,会试终于来临。

杜锦宁参加科考早已身经百战,心态依然保持平静,不过陈氏却紧张得很,又怕影响杜锦宁,只能百般掩饰,不让自己露出端倪。

她表情平静地将东西检查了一遍,又问:“还有什么没带的么?”

杜锦宁不由好笑:“都带齐了。其实也没什么好带的,笔墨纸砚里面都有,铺盖也无需带,只穿一身衣服即可。而那身衣服鞋袜,娘您已检查过五遍了。”

陈氏脸色一红,嗔怪道:“娘还不是担心你在里面被冷着。现在刚过腊月,天寒地冻的,你却要在那阴冷潮湿的考舍里呆三天,娘怕你冻出个好歹来。”

“是是是,我知道娘您担心。但这些年我一直勤于锻炼身体,倒也不甚畏寒,有这些衣物也尽够了,您不必担心。”杜锦宁笑道。

陈氏转过身来,凝望着自己这个比男子还要能干的女儿,欣慰地点了点头:“那就好。”

当初杜锦宁要跟齐家护卫们学习武功,陈氏是不大愿意的。现在她无比庆幸自己当初没有阻拦成功。

杜锦宁练的武功,虽不是特别厉害,但起码能强身健体;而且她行走于外面时,因有几分自保之力,她也不用那么担心。果然,有付出,就有收获。

“少爷。”青木的声音在院门外响起。

杜锦宁走到门口,问道:“什么事?”

“齐少爷派人送来一封信。”

杜锦宁的神色凝重起来:“拿进来。”

明日子时就要去贡院了,齐慕远却在这时候送信来,内容只有一个,主考官的名单出来了。

青木送了信进来,杜锦宁没有马上拆开,问道:“是谁送来的?还说了什么没有?他人呢?”

“刘高送来的,他已经走了。没说什么。”

杜锦宁挥手让青木出去,把信拆开,只见上面只写了六个字:“顾汐年、蒋统。”是齐慕远的字迹。

杜锦宁微一挑眉。

她的运气似乎不大好。

顾汐年跟关乐和有旧怨,而这个蒋统,却是祁元道的亲家,祁思煜的外祖父。他曾任国子祭酒,后因身体不好,辞了官在家休养。

也不知赵晤是怎么想的,竟然把他重新请出山,担任这一届恩科的副主考官。

第634章 被撩了

这个消息倒没影响杜锦宁的心情,她伸头叫住青木:“你让刘大庆他们几个过来。”

“是,少爷。”

陈氏从杜锦宁的脸色上没看出什么来,忍不住问道:“怎么了?”

“没什么。”杜锦宁摇头道,“是齐慕远派人送来的,告诉我谁是主考官,谁是副主考。”

想了想她叮嘱陈氏:“这种消息都是保密的,就怕走漏了什么风声。所以娘您可别往外说,免得害了齐爷爷和齐慕远。”

陈氏吓了一跳,忙摆手道:“放心,我不会说的。”

杜锦宁点点头,走到书桌前,将这两个名字写在几张纸上。

写完蒋统的名字,她盯着这两个字看了许久,思索着要不要把蒋统的信息写上去。

蒋统虽是已致仕的官员,但因为是祁元道的亲家,祁思煜的外祖父,杜锦宁还是关注了他一下的。这人挺有才学,否则先皇也不可能让他做国子监祭酒。他的文风比较平实,跟顾汐年的文风刚好相反。

杜锦宁实在琢磨不透,把这两人放在一起做主考和副主考,赵晤到底是怎么想的。蒋统的身体不好,他顶得了几天几夜赶着批改试卷的强度吗?如果不是他参与批改试卷,那么就算是蒋统出的题,也应该按着顾汐年的喜好来写文才对。

阅卷者,才是打分者。

还有一点,如果祁思煜今年也参加科考,那么蒋统就应该主动回避。大宋在这方面可是做了十分严格的规定:“本族缌麻以上亲,及有服外亲、无服外亲,并令回避,其余勿拘。”除非今年祁思煜不参加科考。

思索良久,杜锦宁终于没在蒋统的名字后面写任何信息。

她总觉得蒋统只会参与出题,不会参与阅卷。如果她写了蒋统的文风喜好,反倒误导了许成源等人。

刘大庆几人过来后,杜锦宁将几封信交给他们:“送到许成源、方少华、关嘉泽、梁先宽手里。”又叮嘱道,“亲自送到他们手上,否则宁愿不送。明白了吗?”

“是,少爷。”

不久,几人陆续过来回禀,都已把信送到。

杜锦宁这才安心睡觉。

第二日子时,杜锦宁就被陈氏叫醒了,她细细地把假胸贴好,再将假喉结也贴上,并在真假皮肤交接处打了她自制的粉底和定妆粉。为让陈氏放心,她还给陈氏看了看。

陈氏见了十分惊讶:“啊呀,跟真的一样,完全看不出来。”伸手去摸一摸,也摸不出异样来。

“进考场的时候,还是黑灯瞎火的,就算验身处有灯光,也没有多明亮,完全可以糊弄过去。”杜锦宁穿上衣服笑道。

陈氏看着她,表情十分复杂。良久方叹一口气:“辛苦你了。”

“我乐意呀。”杜锦宁把自己上下检查了一遍,发现没什么问题了,便出到厅里吃早餐。

餐罢,她乘车去了贡院。

离贡院还有很远,马车就走不动了,杜锦宁只得下来步行。

这一次参加会试的考生有多少,杜锦宁没有统计过。但她知道清朝光绪九年的时候,参加会试的考生高达一万六千人。原先参加府试、乡试的时候只有一千人,贡院门口就拥挤不堪了。现在这么多人,其拥挤程度可想而知。

幸好杜锦宁提前一些来了。大家都依着老规矩,昨日就来踩过点,约好了在哪里碰面。现在孙坤和张松涛两人一左一右把杜锦宁护在中间,前头还有一个高大魁梧的刘大庆开道,一行人挤了老半天,这才把杜锦宁送到了预定的地点。

“锦宁你来了?我还担心你挤不进来呢。人实在是太多了。”齐慕远道。

杜锦宁左右看看:“其他人还没来?”

齐慕远还没回答,便见许成源也被周澄和他家的一个男仆护着挤了进来。

这里人多嘴杂,不是能说话的地方,即便许成源对于蒋统和顾汐年有一肚子的疑问,也没法儿问,三人只得聊些闲篇。不一会儿,方少华、关嘉泽、梁先宽也陆续到了。

以前乡试,都是按县来做单位入场的;会试则按省。而且为了让考生在这么多人的情况下不至于找不到入场的地方,每一届哪个省从哪个门入场,都是规定死了的。

桂省在贡院的西门入场,所有的考生都会汇集到这里来等候入场。

关嘉泽见杜锦宁一直在东张西望,似乎在找人,他不由奇道:“你在找什么?”

“我想看看祁思煜有没有来。”杜锦宁道。

“他来了又怎么样?还能跟你争名次不成?”关嘉泽开玩笑道。他显然不知道主考官蒋统跟祁思煜的关系。

齐慕远看了没心没肺的关嘉泽一眼,默默地将头转到一边去。

“说的也是,来了又怎么样?”杜锦宁一笑,不再左顾右盼了,安安心心地等着入场。

终于,一个写着“桂省”的大灯笼出现在了西门附近,大家连忙挤了过去,跟其他桂省的考生站在一起。

杜锦宁还没站定,齐慕远就低声在她耳边道:“不见祁思煜,他应该没参加这一次考试。”

杜锦宁抬起头看了跟个门柱子一般的齐慕远,感慨道:“长得高就是好。”

齐慕远一笑:“好歹还有个用处。”

“唉,我觉得,齐慕远你还是少笑一点好。”杜锦宁十分严肃认真地道。

她这话恰巧被关嘉泽听见了。他转过头来问道:“为什么?”

他对齐慕远的面瘫脸十分有意见,觉得很影响心情。尤其是在他说笑话的时候,齐慕远让他很有挫败感。

“他要是经常笑的话,咱们得帮他挡多少桃花你知道吗?”杜锦宁仍然是一副严肃认真脸。

关嘉泽纳闷地认真打量了齐慕远一眼。

“哈哈哈哈哈…”一直在看着他们耍宝的方少华实在忍不住了,捧着肚子大笑起来。

齐慕远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关嘉泽终于得以看到齐慕远的笑容了。他真心实意地惊叹道:“真的耶,这小子笑起来挺好看的。”

齐慕远被大家看得脸色发红,赶紧敛了笑容转过头去。等大家说别的将这话题撇开了,他转过头来,对着杜锦宁微微一笑。

“…”

杜锦宁睁大了双眸。

她被撩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第635章 馆阁体

“桂省的考生入场。”前面传来一阵喊声。

大家赶紧打起精神,看向前方。

杜锦宁以前还能从容站在旁边看一看别人是怎么检查的,可现在人挤人,她根本看不到前面,只得掂起脚尖朝前面张望。

无奈只能看到人头,根本看不到检查入场的那个地方。

“你想看什么?”齐慕远低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