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开个玩笑。”关嘉天抬起手来,对杜锦宁拱了拱手,“小师弟,久仰大名。这些年都是你在父亲面前承欢膝下,我们几兄弟对你都堪是感激。”

“是老师和师母照顾我,师兄的感激我却愧不敢当。”杜锦宁拱手回礼。

关嘉天又拍了拍陶华晖的肩膀:“华晖兄,这是我的小师弟。你可别像曹鸿寿那样欺负我师弟啊,小心本知州大人给你小鞋穿。”

杜锦宁又忍不住笑了起来。

没想到大师兄是个逗比,她的生活有乐趣了。

陶华晖似乎跟关嘉天是旧识,关系还挺好的那种。

他白了关嘉天一眼,对杜锦宁拱手道:“你大师兄挑拔离间,咱们别理他。咱俩都是同知,理应联系起来对付他才是。平时迟到早退中途溜号,咱们可得互相照应,帮着打个马虎眼儿。”

这话说得杜锦宁又笑了起来。

三人虽没穿官服,但杜锦宁的容貌实在有些惹眼。因为曹鸿寿与汪玉贵的倒台,只两日功夫,润州城对杜锦宁这位同知的本事就传得神乎其神,处处流传着她如何斗跨活阎王曹鸿寿的传言。

而守城官兵作为曾经被杜锦宁的容貌惊艳过一把的人,更把杜锦宁的容貌拿出来吹嘘了一通,吹嘘的过程中,他们对杜锦宁的容貌就更深刻了。

杜锦宁刚到城门口接人的时候,守城官兵就注意到了她的存在。后来杜锦宁接到关嘉天两人,再听他们提出曹鸿寿的名字,以及屡次提起“知州”“同知”等词,就猜到这两位是新来的知州和同知大人了。

看看杜锦宁跟这两位熟稔的模样,大家的猜测又进一步得证实。

杜大人果然有强硬的后台啊,曹鸿寿跟他不对付,他就把曹鸿寿掰倒,弄一两个跟他关系好的知州和同知来,这简直是手眼通天啊。

杜大人,万万不能得罪。

衙门里的官吏因为一直没能见到杜大人,且想方设法递进去的帖子都石沉大海,心里忐忑,只等着被秋后算账,根本不敢有半分八卦杜大人的胆量与心思。守城的官兵属于武官,跟文官不是一个体系,所以议论起这种事来就百无禁忌。

但看到眼前这一幕,校尉还是被自己的猜想吓了一跳,告诫手下的兵卒道:“以后可不能跟人说杜大人比大姑娘还美貌了,你们要是自恃比曹鸿寿更厉害,那就说,否则给我闭嘴吧。”

兵卒们连忙点头。

如果说,杜锦宁连哪个来润州任知州都能左右,那么捏死他们这种小兵,还不跟踩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杜锦宁并不知道这些人如何议论她,她跟关嘉天、陶华晖一边往前走,一边问道:“二位的住处还没有安置吧?不如先到我家住下?”

她又扫了刚刚被检查完的几辆马车一眼:“嫂夫人以及侄儿侄女们可有一道随行?”

关嘉天道:“圣旨下得急,我们都是急急从各自的地方到了京中,领了皇命后快马加鞭赶来的,家人还在原职所在地,随后才能赶来。”

顿了顿,他道:“所以不急,如果州衙有地方住,我们住在州衙就可以了。就我跟陶兄两人加几个男仆,住在哪里都无所谓,还是不去叨扰杜婶婶了。”

说着,他笑着拍了拍杜锦宁的肩膀:“如果你有心,帮我们打听一下宅子,我跟陶兄怕是得在这里呆上几年。”

官员熟悉当地的情况都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任期都不会短,却也不会很长,以免滋生腐败与强权,一般都会是三年到六年,呆上一任或是两任。

关嘉天和陶华晖来此,至少要呆上三年。

给官员住的州衙倒是有宅子,但面积不大,住进去还要花一笔钱去修缮,所以除了家境十分贫寒、买不起宅子的,否则大家都不会住它。

杜锦宁笑道:“如此,那我就不勉强二位了。买宅子的事自然没问题,二位把要求告诉我的管家,他干中人的活计还是很有一手的。”她指了指姚书棋。

姚书棋连忙行礼。

大家都笑了起来。

“行了,咱们上马车吧。”关嘉天道,“州衙离这里还有些距离吧。”

“是,大概还有一炷香时间才能到州衙。”杜锦宁道。

于是大家各自上了马车。

杜锦宁上马车前,朝姚书棋使了个眼色,姚书棋骑上马,领着几个下人飞奔而去。

杜锦宁既来接人,自然不会没有做好准备。

州衙后面的宅子,因为久无人住,早就破败不堪。虽关嘉天表示只住几日,那也得好好修缮收拾一番,至少把屋顶的瓦片拣拣,门窗换换,再打扫打扫卫生。

这些都需要姚书棋带人去做。

等关嘉天和陶华晖到州衙的时候,就看到姚书棋领着一众下人在忙里忙外,两人很是领杜锦宁这份情。

此时姚书棋已把厅堂收拾出来了,出来道:“小人照少爷的吩咐,叫了一桌席面,马上就可以叫人摆上。两位大人是收拾一会儿再吃,还是吃了再收拾?”

关嘉天与陶华晖对视一眼,道:“我们洗把脸就可以。赶了一天的路,倒是饥肠辘辘了。”

等两人去洗了手脚,换了一身衣服出来,就看到一个四十来岁瘦高个儿的男人正跟杜锦宁说话。

杜锦宁连忙给两人引见:“这位是马剑马大人,原来的同知。”

马剑上前给关嘉天等人行礼,心里对杜锦宁充满了感激。

这几日去杜府都吃了闭门羹,他还以为杜锦宁对他,就跟当初曹鸿寿与汪玉贵对他一样呢。他都做好了继续坐冷板凳的心理准备。

没想到今天杜家的下人却去通知他,说新来的知州和同知大人来了,杜大人让他过来一起吃饭。

他当时真是受宠若惊。

第737章 陈氏的建议

杜锦宁把马剑叫来,其实也不是大发善心;一来马剑此人虽无能,却不是坏人,没干过什么坏事,这是杜锦宁最看重的地方;二来州衙四个头头,以后还要在一起共事,他们三人聚会,却把马剑落下,总是不妥,容易让人说闲说话。

三来,杜锦宁不喝酒,她把马剑拉来,就是让他陪关嘉天和陶华晖喝酒。

其实这具身体的酒量还不错,杜锦宁一个人时测过酒量,喝上几杯没有问题,毕竟古代的酒度数很低。不过作为一个女子,酒这东西能不碰最好不碰。否则要是发生什么,那真就是天大的事了。

“我听父亲说过,你喝了酒身上就起疹子,既然不能喝就别喝。”关嘉天十分豪爽地一挥手,直接允许杜锦宁不参与男人在酒桌上的战争。

说是这样说,但其实他是很赞同杜锦宁不喝酒的决定的。

酒能迷人眼。杜锦宁长得比女人都好看,谁知道这些臭男人喝了酒后会不会把他当成女人?要是真因为这种事被人轻薄了去,不光杜锦宁丢脸,便是他们父子几个的脸都不好看。

所以,能不碰酒,杜锦宁还是尽量的不碰酒的好。

酒过三巡,他又道:“本来我们接到朝庭的调令,是可以直接到润州来的。皇上特意把我跟陶大人叫过去,是怕我们不知道杜大人研究农事的重要性,所以把我们叫到京城去郑重叮嘱了一番。”

他公私分明,说到公事的时候,他就唤杜锦宁为“杜大人”;说私事的时候,那就是“杜师弟”。对陶华晖,他也是如此。

他抬起眼来,环顾一周,最后目光落到杜锦宁的脸上,正色道:“所以,接下来州衙的事都交给我们,便是今年的春耕,如果杜大人那里顾及不到,也可以交给我们,你专心做自己的事。皇上说了,只要你能研究出增产增收的法子,什么都可以往后靠。”

杜锦宁大喜,抬起手拱了拱:“如此,今年春耕的事就拜托给三位大人了。今年我的法子还在试验阶段,不能全面铺开,我只在我的田地里做研究即可,别的也顾不上。到得明年,我可能就会在一定范围内试行双季稻,到时候农事也得劳烦三位大人操心。”

“放心,一切有我们。”关嘉天道。

陶华晖也点点头:“对,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多操点心而已了。杜大人你做的才是大事。”

马剑在一旁听得暗暗心惊,这才发现曹鸿寿犯了一个怎样的错误。杜锦宁哪里是得罪了皇上被贬到润州来?他完全是被皇上派来做大事的好不好?

难怪曹鸿寿被处理得这么干脆利索。杜锦宁岂是有后台,简直是太有后台了。人家的身后站着皇上,惹着了他,处理一个曹鸿寿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马剑赶紧表态道:“几位大人但有差遣,我马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是把姿态放得很低了。三位同知里,他把自己放在了最后一个。

听到这些话,杜锦宁心里很是高兴。

她不争权不夺利,只想一心一意地进行农业研究而已。大家都支持她,也不用她做什么杂事,真是再好不过了。如果三年内她真研究出了让赵晤满意的成果,这三个人其实也是有功劳的。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我以茶代酒,敬三位大人一杯,多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她举起茶杯,态度十分真诚。

关嘉天他们连日赶路,也是累的狠了。酒过三巡,草草吃过饭,见得屋子收拾好了,大家就散了。

临走前,杜锦宁把秦老六查好的衙门官吏们的资料,避着陶华晖与马剑,交给了关嘉天。

以前凭曹鸿寿的手段与后台,他在润州都经过了一番争斗,用了好几个月才站稳了脚跟。现在有了这些资料,关嘉天就不用这么艰难了,直接该抓的抓,该罚的罚,该罢官的罢官。有证据在手,他还真不怕这些人敢跳出来与他作对。杀鸡儆猴之后,其他人也就老实了。

这些资料,除了卖一个人情给关嘉天以外,自然也出于杜锦宁的私心,要让那些对她不敬的人好好喝上一壶。

“多谢师弟。”关嘉天很承杜锦宁的这份人情,拱手道了谢后,见四周没人,他压低声音道,“我来的时候,齐大人托我带一句话给你。他说皇上说了,这段时间都没发现有人对你起歹意,所以那两个御卫以后就不跟着你了,免得给你造成不便。”

杜锦宁大喜。

她真不喜欢有人当尾巴一天到晚跟着她,尤其像她这样藏着天大秘密的人。

第二天,杜锦宁去衙门里点了卯,参加了关嘉天召集的一次会议,便去了庄子上。

姚书棋则把当初买宅子时城里各处的情况写了下来,交给了关嘉天和陶华晖的管家。他们打算在哪里买宅子,依各人的情况与喜好而定,这些就不是姚书棋或者杜锦宁能做主的了。

“你是说,齐少爷过两日要到润州来?”陈氏听到姚书棋的禀报,连忙问道。

“是。”姚书棋道,“少爷吩咐我给齐少爷收拾院子呢。”

“收拾哪间?”陈氏问道。

“听风轩。”姚书棋道,“少爷说了,到时候他会搬到得月阁去住。”

杜锦宁现在所住的院子实在太“独”了,当初为了逼两个御卫现形,姚书棋照着她的吩咐特意挑了这么一处附近没什么屋舍的院子。现在齐慕远要来,杜锦宁既不好把他安排在自己的院子里居住,也不好让他住一个离自己院子很远的地方,所以干脆就挑了两个邻近的小院,做齐慕远来时她与齐慕远的临时居所。

陈氏一听有些失望,皱眉问道:“少爷就不怕…”她指了指天上,“派来的人监视她跟齐少爷说话?”

不等姚书棋说话,她又压低声音建议道:“其实我觉得,反正少爷的院子那么大,不如把齐少爷安排在东厢或西厢,这样他们想说些什么私房话也便宜,不至于让人听了去。”

第738章 齐慕远来了

姚书棋完全不知道自家主母“居心叵测”,老老实实地道:“少爷没跟太太说吗?那两个御卫回京里去了,不会再来了。”

“啊?”陈氏还真不知道这事呢。

姚书棋见陈氏一下子精神恍惚起来,似乎想到了别的事情,他只得确认一声:“那这院子的安排,小人要不要跟少爷再商量一下,就说是太太的意思?”

“哦,不用了,就照你少爷的吩咐做吧。”陈氏摆摆手,“行了,没你什么事了,赶紧去吧。”

待姚书棋一走,陈氏就迫不及待地道:“去,把陶妈妈叫来,我有事要吩咐她。”

陶妈妈是杜家的内管事,跟姚书棋分管着内外事宜。

“太太,您有什么吩咐?”陶妈妈进来,给陈氏行了个礼。

陈氏朝她招了招手,待陶妈妈凑近时,在她耳边说了几句话。

陶妈妈脸上的表情要多古怪就有多古怪。

她忍不住问道:“太太,您到底要做什么?”

“别问,我自有用意,你照着我的吩咐去办就是了。”陈氏摆摆手。

一向听话的陶妈妈却没有动,而是语重心长地劝陈氏道:“太太,您听老奴一声劝,这样做不好。本来少爷长得那么漂亮,就被人嚼舌根子了。要是别人发现他院子里竟然有一个这样长相的小厮,您让别人怎么想?

陈氏一听就横眉倒竖:“嚼舌根?谁嚼我家锦宁的舌根子?”

“没人,家里没有哪个下人敢说这种闲话的。”陶妈妈赶紧澄清,“老奴只是打个比方。毕竟少爷的长相在那里摆着呢,到现在还不娶亲,外人不明就里,难免会有些猜测。”

陈氏也知道陶妈妈说的是实情。杜锦宁这样,被人说闲话在所难免。

她一摆手:“行了,我知道。不过这事你别管,只按我的吩咐做就是。”

“太太…”陶妈妈见劝她不动,只得另辟蹊径,“要不您问一下少爷如何?如果少爷也同意,老奴就把人送去。”

“你的意思是,如果少爷不同意,我就使唤不动你了?”陈氏斜眼看她,显得十分不高兴。

陶妈妈低眉顺眼:“老奴不敢。”

“既然不敢,就照着我说的做。”见陶妈妈还是不动,陈氏也拿她没办法了,只得道,“少爷也是同意这样做的。反正有什么后果,少爷绝不会怪你就是了。”

陶妈妈想了想,只得应了一声“是”,行礼退了出去。

陈氏这才吐了一口气,笑骂了一句:“这老东西。”

她当然不是对陶妈妈不满,陶妈妈这样做,她反而更认可陶妈妈的忠心。只是,陶妈妈不知情,根本不知道她的良苦用心啊。

两天后,杜锦宁又站到了城门前。

这一次守城的官兵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只装着没看见她。校尉直接从城墙守卫处下来,跟杜锦宁见礼,热情地邀请她去守卫处坐坐:“您只要说您等谁就行。反正进城都要查路引的,看到您等的人,我让小兵们上去通知您。”

杜锦宁也不愿意在这里站着。来来去去的人都要瞧她两眼不说,因估摸不准齐慕远什么时候到,她来得比较早。要是在这里站上半个一个时辰,还真不是个事儿。

她道了一声谢,把齐慕远的名字和长相略微跟守城的士兵交待了,又留了一个小厮在下面看着,便跟着校尉去了守卫处歇脚。

根据齐慕远信里说的信息,今天应该是他告假的日子。如果他比较急于过来,应该是早上京城城门刚开的时候出发,骑马急奔。杜锦宁算过他的脚程,如果中午只随便吃些干粮,而不是停下来打尖的话,他应该能在申时到达润州。

杜锦宁是提前了小半个时辰到的。

可没想到她到了守卫处才刚刚坐下来,还没接过校尉泡的茶,就见小厮冲了直来,嘴里叫道:“少爷,少爷,齐少爷到了。”

“不好意思,我先下去了。”杜锦宁跟校尉歉意地点了点头,便下了城楼,问小厮道,“在哪里?”

小厮一指城门口,杜锦宁就看到齐慕远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正冲着自己笑。虽风尘仆仆,整个人灰头土脸的,但看在杜锦宁眼里,他依然是那么英俊。

杜锦宁的心情一下子变得飞扬起来,跑过去到他面前站定:“你怎么来的这么早?路上着急赶路了吧?”话说到后面,满是嗔怪之意。

“急着见你嘛。”齐慕远道。

两个人你看我,你看你,就这么站在城门口,对着傻笑起来。

“喂,这位小哥,你到底进不进城?”一个排在齐慕远后面的推着板车的汉子冲着两人大叫道。

杜锦宁这才发现,刚才齐慕远正让守门的兵卒检查路引,正好站在城门口。大概小厮远远看到齐慕远,就跑到城楼里叫她了,她下来他刚好进城。

“哦哦,对不住,对不住。”齐慕远赶紧往里走,让开了一条路。

“杜大人,这位是…”跟着杜锦宁从城楼下来的校尉问道。

“这是齐大人,我的同窗,现在在大理寺任职。”杜锦宁无意多说,朝校尉拱拱手,就告辞离开,跟齐慕远一同上了她带来的马车,青木则骑着马与观棋随行。

“杜大人,果然是背景深厚啊。”兵卒跟校尉感慨了一句。

校尉深以为然。

杜府里,陶妈妈正面无表情地教导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端茶倒水:“你的背应该更弯一些,茶水才不会洒出来。”

“你是小厮,只要做好你本份的事情就好,不需要笑。”

陈氏站在窗外,看着屋里那个少年越来越娴熟的动作,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那里。

姚书棋愁眉苦脸地看了屋里一眼,追上了陈氏:“太太,这件事,您就不多考虑考虑?”

陶妈妈没有胆子背叛陈氏,将状告到杜锦宁那里去——杜锦宁这几日在庄子上,陶妈妈想告状也无从告起。不过今天姚书棋为了招待齐慕远,跟着杜锦宁从庄子上回来,她还是忍不住将这件事告诉了姚书棋。

第739章 一个小厮

陈氏停住了脚步,警告姚书棋道:“你要是胆敢把这事告诉少爷,我就直接将你一家子卖了。你别以为我是吓唬你,作为一个主母,我要卖一个管家,并不需要经过谁的同意。少爷是个孝顺的孩子,她不可能为了你忤逆我;她要想继续做这个官,她也不敢。”

姚书棋自然知道,虽说少爷很看重他,但再看重,份量也比不过亲生母亲。再者,大宋以孝治天下,如果少爷真忤逆了陈氏,即便陈氏不往上告,少爷的政治对手也能拿此来攻讦少爷,这将是少爷的一个把柄。政治前程与他这么个下人管家相比,孰轻孰重,还要说吗?

“太太,我知道您不是吓唬我,我也不会去跟少爷告状。只是…”

“停。”陈氏伸手止住了姚书棋的长篇大论,“如果你是想劝阻我,那么可以省省了。这些话,陶妈妈这两天已在我耳边念叨过无数遍了,我没兴趣听你再说一遍。”

“…”姚书棋只得郁闷地闭上嘴。

陈氏严厉地看了姚书棋一眼:“这件事,你就当不知道。反正也造不成严重的后果,不是吗?到时候谁也不承认,只说是那小厮自己的意思,就算是齐少爷也怪罪不到少爷头上。而他身为客人,也不会不给我面子,当众把人打死。到时候,我私下里把小厮处理了就是。”

她顿了顿,回头又看了姚书棋一眼:“放心,我又不是那等心狠手辣的人,我会给一笔钱让他走,不会要他性命的。”

姚书棋无语,也十分委曲:“太太,我没那么想,也从来没那么想过。”

陈氏没有说话,朝远处的丫鬟招了招手,两个小丫鬟连忙跑了过来:“太太。”

“回吧。”陈氏说着,朝自己的院子走去。

目送着陈氏离开,姚书棋长长地吐了一口气。

陈氏越来越像一个上层社会的当家太太,身上已有了一股杀伐果断的气势,姚书棋既为少爷感觉欣慰,又替他担心。

欣慰的是,有这样一个母亲,如果她不犯糊涂,将是少爷仕途的一大助力;可如果犯起糊涂来,杀伤力又大增,不知道会不会给少爷带来大麻烦。

“姚管家,少爷他们回来了。”一个小厮跑来禀道。

姚书棋再顾不得想那些有的没的,当即匆匆去了前门,迎接齐慕远和自家少爷。

陈氏那边也得到消息了,她让人告诉陶妈妈:“让蓝木赶紧去听风轩。”

借鉴着青木的名字,陈氏都懒得给这个呆不了几天的小厮想什么好名字,直接给他套用了“蓝木”这个名字。

杜锦宁跟齐慕远下了车,一边往里走,一边介绍一下杜府的各处分布。

齐慕远听杜锦宁说自己原先住在一个四面空旷的院子,还特意让杜锦宁绕道领他去看了一下。

作为一个特务机构的头头,齐慕远一眼就看出了杜锦宁这院子的妙处。

他满含深意地看了杜锦宁一眼:“这个院子不错。”

他指了指空旷的水面:“不过,如果真有人要偷袭你,这么宽阔的水面其实也是个破绽,只需要派凫水比较厉害的人潜水过去,就可以摸进你的院子,而且还叫人防不胜防。”

杜锦宁赞同地点点头:“这一点我也想到了。不过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官员,专心搞农业,竖敌又不多,应该不会有人这么想要我的小命吧?”

“以前没有,现在曹鸿寿肯定很想要你的小命。”齐慕远道。

“那他也得有那本事。”杜锦宁笑道,然后指了指沿着池塘岸边种了一圈的绿色植物,“看到没有?就算有人凫水过来,想要顺利上岸,也不容易。而等他们把这些荆棘砍掉,我的护院早就到位了。”

杜锦宁是做什么的?上辈子就是研究植物的。虽然对这条河岸的防护措施有很多种,但最经济最容易做到的,自然是围着河岸种上一溜儿的带刺的植物。这些植物不光起防护作用,开出来的漂亮花儿还能装点院子,一举两得。

齐慕远眼睛一亮,上前仔细地打量那些植物,问道:“这些都是什么品种?”

虽然有死命令,齐慕远不能将他现在做的事跟杜锦宁明说,但在他有意无意的透露之下,杜锦宁很清楚地知道齐慕远现在在帮赵晤做什么事。

她知道这些东西,没准对齐慕远有大用,便仔细地将植物的名称与生长习性给介绍了一遍。

了解了这些,齐慕远对杜锦宁这座孤岛似的小院更喜欢了:“住在这里,确实很清静。”

杜锦宁摇摇头:“现在还好,可过一阵就不行了。”

她指了指外面的农田:“到了夏天,青蛙叫起来…”

大家一愕,不由笑了起来。

还真是。这一片农田在禾苗青青长出来后还挺赏心悦目的,但架不住农田里青蛙多呀。夏天的晚上,青蛙一叫起来,杜锦宁在屋子里就别想睡觉了。

“所以,我打算搬到得月阁去住了。”杜锦宁道,“在得月阁旁边,有一处小院叫听风轩,你这几天就住在那里。”

她指了指前面一个方向:“走吧,咱们过去。”

一行人到了听风轩门口,杜锦宁正要请齐慕远进去,看到院子门口站着的一位青衣小帽的陌生小厮,她的笑容就凝固在了脸上。

“怎么了?”齐慕远立刻察觉了杜锦宁的异样。

杜锦宁知道自己要是不做出合理的解释,怕是瞒不过敏锐的齐慕远。

她指着那个小厮,问姚书棋道:“姚管家,这是…”

事情到了这一步,姚书棋也没办法了,只得硬着头皮道:“太太说家里人手不够,前阵子就买了几个下人。这个小厮就是其中一个。这段时间陶妈妈一直叫人教导他们规矩,今天才将他们派往各处。”

杜锦宁深深看了那个小厮一眼。

这个小厮,十六七岁年纪,乍一看也就长得比一般人整齐一点,可仔细一看,他的眉目十分精致,皮肤干净白皙。更让人移不开眼睛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质,怎么说呢,有几分忧郁,又几分超然出尘,往那儿一站,竟然自成风景,让人忍不住去探究他的过往与内心。

真是难为陈氏能找到这样一个人!

第740章 丈母娘看女婿

古代农家日常正文卷第七百一十八章 丈母娘看女婿姚书棋紧张地看着自家少爷,心里祈祷着少爷能找个借口,把这个小厮赶走。

少爷那么聪明,应该会感觉这事情的蹊跷吧?

家里主子就两个人,下人却也不少了。太太和少爷又向来不是那等讲究奢侈排场的,有些事情甚至喜欢亲历亲为。比如少爷,院子里除了一个青木,外加一个在青木休息时听候召唤的小厮,都不怎么使唤下人——便是连衣服,都要自己洗。

所以之前无论是少爷还是太太,都没有再买下人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