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他们齐家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你放心,如果能把世家掰倒,我绝对说服皇上让你继续在朝堂里做事。”齐伯昆道,“做官不敢保证,但做事还是没问题的。”

唐宋还没像明朝一样,受朱熹“存天理灭人欲”这些理学思想的影响,把女子踩到尘埃里以凸显男人的身份地位。

唐朝十分开放,宋朝也不例外,起码女子是可以随意出门的。

杜锦宁这样特殊,有大功劳与大才华,齐伯昆相信赵晤是不舍得放过她不用的。

第808章 谁最蠢?

“唯有一点。”齐伯昆盯着杜锦宁的眼睛,话说得不急不徐,“皇上是个男人,作为君主,他定然是要把所有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一旦他得知你是女子,不知道会不会起别的想法。”

杜锦宁心里一动。

齐伯昆是老狐狸,她是小狐狸,齐伯昆话里的意思她自然明白。

齐伯昆是想让她在拿到丹书铁券后就直接嫁入齐家成为齐家妇。至于以后能不能参政,能不能走到人前,那都是以后的事,完全没必要现在就考虑这些。只不要让赵晤对她起别样的心思就好。

齐伯昆也知道杜锦宁明白他的意思,干脆挑明了道:“所以,我希望明日你拿到丹书铁券后,就立刻跟小远成亲。你成为了齐家妇,我跟小远才好跟皇上谈判。否则我们以什么立场与身份说话呢?”

“在皇上面前,我们首先是他的臣子,其次才是你的同乡或同窗,否则就是不忠。但亲人就不一样了。夫妻一体,就算皇上是君,他也不能逼着臣子放弃自己的妻儿而将他放在第一位。这样没有人情味的臣子,他也是不屑一顾的。”

杜锦宁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齐伯昆的意思。

不过她没有说话,而是转向了齐慕远,问他道:“你的意思呢?”

齐慕远这两年成长得很快,再不是以前那个能力略逊杜锦宁一筹的少年了。

齐伯昆和杜锦宁在商议事情,他虽不说话,但高大的身影往那儿一坐,再加上坚毅的面容、周身的沉稳,就给人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力量感,谁也无法忽视他的存在。

见杜锦宁转头问他,他脸上并没什么别样的表情,只是深深地看了杜锦宁一眼,便转头对齐伯昆道:“我跟杜锦宁的关系,皇上是早就知道的。如果这样,他还敢起别样的心思,就只能说,在他心里,江山还不如女人重要。”

这话里的未尽之意,齐伯昆自然听得出来。

赵晤他上位靠的是什么?是如齐伯昆这样的老臣一力支持。而现在,齐家不光有齐伯昆这个赵晤十分倚重的老臣,还有齐慕远这个掌握了他一部分暗中力量的得力臣子。饶是这样他都不管不顾,一心想着把杜锦宁收纳入后宫,那么齐伯昆与齐慕远就完全没必要再辅佐这样的君主了,趁早带着杜锦宁一起离开朝堂,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而原来一众辅佐赵晤上位的老臣,定然会为此寒心,也会对赵晤失望之极。没有了这一众老臣的鼎力支持,赵晤就只能成为世家的傀儡。

想来世家是十分愿意看到这一局面的。到时候即使赵晤想对齐家祖孙及杜锦宁做什么,世家也会拦着,不会让他得逞。

而赵晤会这样自毁城墙吗?肯定不会。他要是这种蠢货,齐伯昆当初就不会冒着满族灭亡的危险,支持他的夺嫡了。

所以,齐伯昆说的那些危险,是不存在的。

齐伯昆恨不得跳起来打死齐慕远这小子了。

这臭小子,他刚才说那些话,还不是为了他好,好让他早已抱得美人归。结果呢,人家还不领情,非得拆你的台,当面揭露你的险恶用心,丝毫不给他这个祖父留面子。

这小子是不是蠢!

齐慕远见祖父恶狠狠地瞪他,立刻回了一个“你才蠢”的眼神。

他这个老祖父,真是想抱曾孙子想疯了。

他就没想过人家杜锦宁的脑子丝毫不比他差吗?他心里打的什么鬼主意,打量人家不知道呢?没见人家不光没有立刻答应,还转过头来问他的意见吗?

他要是顺着祖父的说话忽悠杜锦宁,那是找死呢。

这时候只有以诚相待,才能挽回美人心。

也不知谁才蠢!

杜锦宁听了齐慕远的话,还是没有说话,只是转头默默地看了齐伯昆一眼。

齐伯昆刚才是关心则乱呢,被孙子那个眼神提醒,再看看杜锦宁的表情,他立刻明白过来了。

这小狐狸的忽悠之功,丝毫不比他差啊。他忽悠人家小狐狸,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吗?

他立刻尴尬地“哈哈”笑了两声:“看我这脑子,糊涂了。唉,人老了,脑子就是不好使。还是你们年轻人看得明白。”

要是以往,杜锦宁定然会没大没小地丢给他一个鄙视的眼视:还能装得更像一点吗?

但现在不同了,她现在算是齐慕远的未婚妻了,眼前这位是祖父大人呢,还真不能像以前那样倚小卖小了。

不光不能鄙视,她还得给齐伯昆一个明确的答复:“婚事不急,否则连累你们怎么办?这可是欺君大罪,要灭门的。一切等尘埃落定再说也不迟。”

她转过头来,给了齐慕远一个笑脸:“反正我们还小,我才十六岁呢,对不对?”

齐慕远回了她一个笑容:“没错。”

齐伯昆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他老人家算是看明白了。他儿子是个老婆奴;他这个寄予厚望的孙子,估计以后也是个老婆奴。人家杜锦宁都说不嫁给他了,他还乐呵呵的附和,这是蠢呢还是蠢呢?

他齐伯昆英明一世,怎么就有这样蠢的老婆奴子孙呢?

他聪明地撇开了这个话题,问道:“对付世家,你有什么好主意?”

杜锦宁也严肃起来,不答反问:“齐爷爷,您了解皇上。您觉得当世家势小,而他全面掌权之后,会不会变得跟现在不一样呢?”

齐伯昆叹了口气:“这个我不能跟你保证。但从大局来看,世家的存在阻碍了大宋的发展。”

杜锦宁点了点头,心里对齐伯昆这些老臣肃然起敬。

她也不藏着掖着了,道:“世家内部虽有矛盾,但对外的诉求是一致的,所以才会抱成团来对抗皇权。可他们真是铁板一块吗?能不能各个击破呢?”

齐伯昆摇摇头:“这些世家互相联姻,守望相助,很难各个击破。”

“那是矛盾与利益冲突还不够尖锐。”

齐伯昆眼睛一亮:“你有什么好主意?”

杜锦宁凑近一些:“咱们可以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齐伯昆皱了皱眉头:“这样行吗?”

“以前不行。现在皇上不是掌握了大半兵权了吗?是时候了!”杜锦宁胸有成竹地道。

第809章 抢婿风波即将来袭

杜锦宁和齐伯昆在这边商量着如何搞垮世家,那边几个大世家的家主也聚在一起,讨论着这件事会给世家带来怎样的影响。

大宋建立的时间久了,土地兼并严重,国家大部分的土地都在大大小小的世家手里。杜锦宁研究出来的产高水稻,对北方种小麦的地方没啥影响。可他们不同,他们这几个世家手里握着的都是江南的土地,是种植水稻的好地方。

一年两季,一季亩产七石,产量增幅太大,整个大宋的粮食巨增,供大于求,稻米的价格肯定会下降。

产量增加了,价格下降了,这么算起来,他们的收益似乎也没有多大区别。得益的,是佃农。就算交租六成,他们留存四成。但十四石的四成与两石的四成,数量相差太大了。只要不是非得把稻米换算成钱,也不是灾荒年景,佃农们就基本不用挨饿了。

几个家主讨论来讨论去,都觉得粮食产量增加是一件好事。毕竟他们也不希望阶级矛盾太过尖锐,别动不动就起义暴动。佃农有粮食吃了,他们就会老老实实干活。

再说,佃农手里的粮食多了,即便他们把租子从六成提高到七成甚至八成,想来佃农的反抗意识也没有以前那么强烈。而租子收的比例高了,积少成多,他们的收益也会比以前要多。

“只要别放开路引,让商业繁荣起来,对咱们就没多大影响。”赵家家主作了总结性发言,“不过,这个杜锦宁不简单啊。他刚成为状元时,轻而易举地把咱们设的圈套给破解了;现在又以一年半的时间研究出高产稻种。这样的天才不能为我们世家所用,假以时日,必会成为我们强劲有力的敌人。”

大家都知道赵晤一定会以此为借口,把杜锦宁的官职升上一大截的。

杜锦宁这人智商如此之高,还有政治头脑,一旦给时间让他成长起来,定然会成为让世家头疼的人。

“要不,咱们把他…”一个家主做了个杀头的手势。

另一个则道:“你个张老头,就会打打杀杀。他现在如日中天,杀了他,你就没想过会不会招来众怒?赵晤那小子正好没借口来找咱们的麻烦呢,你这不是将把柄送到他手上吗?”

张家家主两眼一瞪:“老子要杀人,会做得那么明显让人知道吗?想要他的命,千百种方法随便选。”

对方也瞪过来:“赵晤现在都急红眼了,他管你有没有证据呢?直接把屎盆子往你头上一扣,你还能跟他辩论得清楚不成?”

“那你说怎么办吧?你聪明你想办法。”

另一个家主不紧不慢地插进话来:“依我看,杜锦宁这种人聚天地之灵秀,怕是来历不凡,是不能随便乱杀的。不如将他拉入咱们阵营来。”

“别忘了,当初咱们可是给他设过圈套。”有人提醒道。

“哼,那又如何?利益面前,所有的恩怨都烟消云散。”

赵家家主听了,点点头:“这主意好。”他扫视了众人一眼,“杜锦宁还没有成亲,只要他成为了咱们几家的乘龙快婿,还怕他站在咱们的对立面不成?大家都想办法,软的不成就来硬的,总之要让他这几日内就成亲。”

“赵公说的太理。”

“那就这么定了。”

说到这里,大家都纷纷起身,急匆匆离去。

他们这些人虽然抱团,但内里却互相较劲。杜锦宁这样的人,哪家不想拉拢入自己家中,增加家族的力量?让给他人只会此消彼涨,导致自己成为被踩在脚下的弱者。

所以他们都各自回去想办法,防止别人捷足先登。

赵晤一直让人盯着他们的动向。他手下还有一支如齐慕远这样的特务机构,探听些情报还是不难的。

世家这次短暂的聚会,很快有消息禀报到了赵晤面前。

赵晤还在灯下批改奏折,听了这话,他当即摔了一个茶盏:“这些人到底想干什么?大宋好不容易出一个杜锦宁,他们想怎样?”

吴公公能成为赵晤的心腹太监,并不是仅仅在于忠心。他平时在政事上是不会轻易插嘴的。但一旦赵晤有特别烦恼的事情又无人商议时,他会说一两句开导的话,其实智商也是赵晤十分看重的。

他道:“杜大人这事并未触碰到世家的利益,想来世家不会对他做什么的。只是,杜大人终是未娶妻,这就是一条容易被苍蝇叮咬的缝,不得不防啊。”

赵晤无奈。

杜锦宁是断袖,他跟齐慕远情投意合,所以发誓终身不娶妻。但世家打定主意要用各种卑鄙的手段招他为婿,杜锦宁一个人躲得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终有一天会中招,无奈之下娶了世家女。

一旦杜锦宁成了世家的女婿,他赵晤怕是真没希望能掌控大权了。

他忽然问道:“明月今天做什么了?”

吴公公明白他这话的意思,回道:“杜大人来时,长公主殿下曾在半路上等着他,想跟杜大人说几句话。不过杜大人不愿意跟她有牵扯,不待长公主说话,就借故离开了。”

赵晤没有再说话,站起来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直到吴公公都快被他绕晕了,他这才下定了决心:“你悄悄过去,别惊动太后,将鲁国叫来。”

“是。”吴公公领命而去。

不一会儿,他就带着赵明月进了大殿。

“皇兄。”赵明月行了礼,便眼巴巴地望着赵晤。

赵晤整日为国事忙碌忧心,除了过去陪她与母亲吃饭,是不会特意跟她见面的。现在相召,必有大事。

赵明月凭着女人的直觉,隐隐有预感,赵晤要谈的事,必然跟杜锦宁有关。

赵晤本已打定主意了,可看到赵明月,他又犹豫起来。

赵明月见他几次三番欲言又止,忍不住道:“皇兄,您有什么事尽管说就是。妹妹一生的荣辱,全系于兄长。有机会能为皇兄分担点事儿,是妹妹的荣幸。只要能做到,妹妹绝不推辞。”

第810章 丹书铁券到手

赵晤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这才问赵明月:“明月,你老实跟皇兄说,你是不是还喜欢杜锦宁?”

赵明月的瞳孔微微张大,眸子里似有惊喜之色,旋即她点了点头。

在皇兄跟母亲说话的时候,她也偶尔听到了一耳朵,知道现在的政局不妙。更何况大皇子被人下毒,赵晤派réndà肆查探,是瞒不住人的。

今日又是宣召杜锦宁进京的日子。在跟杜锦宁见过面后,皇兄就悄悄召了她过来,很有可能皇兄已改变了主意。

生怕点头还不能让皇兄明白自己的心意,赵明月又开口道:“皇兄,我喜欢杜锦宁。”

听到这话,赵晤的表情变得十分复杂:“可他是个断袖,他喜欢男人。”

赵明月咬住了下唇。

杜锦宁宁愿喜欢男人也不喜欢她,这对于高傲的公主来说,真是一件很伤自尊的事。

但她就是喜欢杜锦宁。今天见到杜锦宁时那种浑身毛孔都喧嚣沸腾的感觉,是在面对萧二公子时从来没有过的。

她想要努力一把,她不甘心。

这么多年她也从赵昶那里了解了杜锦宁的为人,她对自己也有自信。她相信一旦她跟杜锦宁成了亲有了孩子,杜锦宁肯定会断了跟齐慕远的来往,一心一意对她好的。

就算不能,到时候杜锦宁真正让她伤了心,对这桩亲事绝望了,大不了和离就是,但她好歹死了心,不用再心心念念地掂着某个人。

公主改嫁,在唐宋时期是个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权势地位,她们照样能嫁个不错的郎君。

两年来,赵明月翻来覆去的想这事,早已想得很明白了。

“不怕。如果我挽回不了他的心,到时候和离就是。”赵明月抬起美眸,望向兄长,“您再给我挑个好的就是。”

这句话,真真正正安慰到了赵晤,也让他下定了决心。

没错,不行就和离改嫁就是。他赵晤的妹妹,就算和离了也照样求娶者如云。

“杜锦宁立了这样的大功,明日朝堂会宣他上朝以示嘉奖。世家几位家主刚才聚会议了此事,打算这几日就强取豪夺要把杜锦宁变成他们的女婿。”

“什么?”赵明月又惊愕又震怒。

那些世家贵女,她这段时间因为办茶会,也经常跟她们一起玩的。想像着杜锦宁忽然成了她们之中谁的夫婿,赵明月心里就生出一股戾气。

她赵明月视若珍宝、完全不敢亵渎的人,这些人怎么敢用龌龊的手段强迫杜锦宁成为她们的夫婿?

“皇兄,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她战意熊熊。

赵晤生怕她没领会自己的意思,将话挑明一些:“如果你先退婚,再赐婚,且不说母后会如何阻拦、时间来不来得及,便是杜锦宁也不会答应的。所以一切还得靠你自己,也要抓紧时间。”

“我明白。”赵明月道。

她母亲原来是贵妃,这宫里原来有皇后和许多妃子,为了夺嫡那真是你死我活的而非一片净土。赵明月虽有母亲护着,宫里的勾心斗角的手段却也见识不少。宫里从来养不出小白兔,端看她愿不愿意那样做而已。

看到赵明月行礼告退,赵晤心里又矛盾起来,道:“这事也不急,你回去好好想想,想明白了再说。如果你不愿意,跟朕说一声就行,朕再想办法。”

其实办法还是有的,直接给杜锦宁赐个婚就是了。他的心腹臣子不少人家里有适龄的姑娘,明日在朝堂上直接指一个给杜锦宁就是。

只是这样做,杜锦宁不愿意,估计那些臣子以后也要恨死他,毕竟杜锦宁是个断袖。这样一来,他一下子就得失去两个臣子的忠心。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这样做实在是不划算,还不如一开始就让杜锦宁去做世家的女婿呢。

赵明月这里,他也是看到妹妹对杜锦宁念念不忘,否则绝对不会出这样的招数。赵明月心里一直装着杜锦宁,就算嫁了萧二公子,也不会开心。如果跟杜锦宁成亲真不开心,和离了就是,也算是了了赵明月一个心愿。

所以思来想去,他只能出此下策。

不过想想母后的反应,他又头痛起来。

第二日,杜锦宁半夜就起来了,梳洗吃过早饭过后,换上官朝就在家里等着。

她的品阶不够,是不能去上朝的,需得等宫里宣召。

朝庭目前最大的事情就是粮食增产的问题了,所以朝会开始不一会儿,宫里就来了人,宣召她进宫。

进了宫,往那里一站,杜锦宁就听着几个大臣在那里吵得不可开交,争的就是到底要给她提到什么职位上,给什么奖励。

杜锦宁心里有了底,自然不着急,就老神在在地听他们争吵。

“臣以为…”听人吵了半天,刘御史站了出来,“杜大人年纪轻,入仕时间不长,官职不应该提那么快。但杜大人的功劳极大,利在千秋,不如赐杜大人丹书铁券一块。”

他这话一说,从上朝起就开始争吵的几伙人,一个个都不说话了,都低头掂量起给这个赏赐合不合自己的利益。

赵晤冷着脸坐在上面,心里只觉得悲哀。

本来皇权至上,杜锦宁立了功,他这做皇帝说给什么赏赐就给什么赏赐;可现在却还要看臣子的脸色,这就是因为他手上的权利不够啊。

见不明就里的心腹大臣出来反对,世家却开始对刘御史的提议投赞成票,他直接拍板:“杜锦宁调任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赐丹书铁券一块。”

他看向杜锦宁:“杜爱卿意下如何?”

众位大臣都看向了杜锦宁。

世家心里高兴,不明就里的赵晤的心腹大臣却为她可惜。

工部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是正五品,品阶不高,也没什么权利,与杜锦宁的巨大功劳不相符。而丹书铁券,更多的是一份荣耀,并没有多大用处。

但雷霆雨露均是君恩。赵晤既开了口,杜锦宁不可能提出异议,否则就是不识好歹。不管心里对这个决定再不满,也得硬着头皮答应了。

杜锦宁心里大喜,却还要极力不露出丝毫喜色来。

她跪了下来去,行一大礼:“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齐伯昆心里也乐开了花。

他虽胸有成竹,觉得今天一定会达成目的。但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出差子。

现在达成心愿,想想杜锦宁马上就会嫁进齐家,他老人家都快要绷不住笑出声来了。

第811章 见姐姐

拿到丹书铁券那一刻,杜锦宁心里异常踏实。从大殿里出来,望着天边的朝霞,她终于没忍住,对着天空露出了一个笑容。

“杜大人。”一个声音在旁边响起。

杜锦宁转头一看,台阶的侧下方抬起头来朝她这边望过来的,正是好久不见的翰林院承旨邓易。

看到杜锦宁注意到自己,邓易脸上的笑容更盛了几分。

他抬起头朝杜锦宁拱了拱手:“恭喜杜大人,贺喜杜大人。”

自己站在台阶上,邓易站在台阶下,最要紧的是大殿里赵晤与上朝的朝臣们都还未散朝,杜锦宁在这里说话大为不敬。

杜锦宁虽不大想理会邓易,还是从侧面的台阶上走了下去,对邓易回了一礼:“多谢邓大人,惭愧惭愧。”

“这里说话不方便,不如杜大人到翰林院坐坐吧。”

邓易说着,又笑道:“杜大人虽去了润州,但翰林院可是你的娘家。进了宫不去翰林院坐一坐,可是说不过去。再说,魏大人、陶大人、姚大人都掂记着你呢。”

杜锦宁没有马上说话,而是往旁边走了几步,离大殿远了一些,道:“多谢几位大人掂记着。但锦宁已不是翰林院的官员了,实不好在这宫里随意走动。以后有机会见面,再好好感谢几位大人。”

说着,她拱了拱手:“我还有事要办,就不多在此停留了,告辞。”朝邓易点了点头,便转身朝皇宫大门方向离去。

邓易差点跺脚,又不敢大声叫喊,快步追了几步,赶上杜锦宁道:“要不这样,晚上我在华盛酒楼设宴,请杜大人及姚大人几人喝酒?到时候再请齐大人也一块儿来。”

他是受了世家的嘱托,要把杜锦宁约去喝酒,好设个仙人跳之类的计谋的。他也看出杜锦宁是个谨慎的人,而且完全不卖他面子,不得已才搬出齐慕远来,好打消杜锦宁的顾虑。

没想到饶是这样,杜锦宁都不卖账,一味拒绝:“我几个姐姐和姐夫都请了我晚上吃饭,我都答应他们了。邓大人的好意我心领了。等以后有空我再请邓大人喝酒。”

邓易又劝了几次,却都遭到了杜锦宁的无情拒绝,最后只能望着走出宫门的杜锦宁,满脸沮丧,心里想着该如何对自己的靠山交待。

鲁小北家里,杜方菲已经好几次走到院门口张望了:“锦宁怎么还不过来?”

其他人家里都有长辈,只有鲁小北这里没有。所以几姐妹有什么事,就会聚在鲁小北这里。

昨日得知杜锦宁进京,并捎了信来说今天聚一聚,今日一早她们就过来了,还准备杜锦宁早爱吃的早餐。只是等来等去,只等到了杜锦宁派人给她们送来的信,说杜锦宁进宫去了,下了朝才有空过来。

为防没拿到丹书铁券,三个姐姐失望,杜锦宁并没有透露丹书铁券的事。

杜方蕙的婆家有人是每日要去上朝的,倒是知道时辰。她看了看屋里的滴漏,道:“还没到下朝的时候呢,大姐你坐下,别老走来走去。”

“是啊,宁哥儿下了朝,会直接过来的。”杜方苓也道。

“也不知道她进京来做什么。”杜方菲走了进来,坐到了椅子上。

“听说是她研究出了高产稻种,皇上要赏赐她。”杜方蕙道,“想来宁哥儿能调进京里来了,不用再呆在润州了。”

“要是调回来就好了。”杜方菲十分期待。

她们跟陈氏、杜锦宁以前都没有分开过。乍一分开时,她们很不习惯,隔三差五地就派人去润州给陈氏送东西,看一看陈氏和杜锦宁生活得怎么样。后来知道她们都安好,三人不是怀孕,就是有幼子要照顾,有公婆要伺候,事情繁忙,来往得便也没那么频繁了,隔上一两个月才派人送东西和信过来,而且一送就是三家一起。

杜锦宁做事缜密,在陈氏离开润州之前,还特意派了人到京城来送些吃食,三姐妹也赶紧回礼,派了人送东西过来,见了陈氏一面,所以三姐妹至今都没发现陈氏已离开了润州。

“来了来了,少爷来了。”一个丫鬟跑了进来,语调欢快地禀报道。

三姐妹站起来想去迎接,就看到杜锦宁走了进来。

“宁哥儿。”

“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