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晤的身体忽然僵住了,满脑子都是“她在日苯成亲”几个字。

他一直觉得,大宋比日苯不知繁荣几倍,又是杜锦宁的家乡,只要他给出诚意,杜锦宁肯定会很乐意回到大宋来的。

他完全没有想到,杜锦宁会在日苯成亲,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日苯人。如果她嫁的是日苯皇室…

赵晤打了个寒颤,不敢想下去。

以前因为杜锦宁是大宋人,不管她是男是女,做不做官,都在大宋生活,普天之下都是莫非王土,再如何她都得为大宋服务。

所以杜锦宁失踪,赵晤虽然可惜了她这么个人才,但鉴于她是个女子,就算找回来也不能重用,他便没有再将她放在心上。

即便高产水稻出了问题,他心里着急,也不过是觉得最坏的结果就是回到原点,就当没人杜锦宁这人出现过,损失也不大。

现在,他是真真正正地认识到杜锦宁这个人对整个社稷的重要性。

他想起杜锦宁在殿试时给他勾勒过的宏伟蓝图,后来又多次谈起来国家的治理,以及她出了个计谋、让皇家几代人都为人头疼的世家问题得以解决。

她在政治上的雄才大略,她在开放路引、繁荣经济方面的gāo zhān远瞩,她研究出的高产水稻…

如果这些全都给了日苯。就算日苯国小,也难说不会成为威胁大宋的存在。

想到这里,他完全没理会齐伯昆刚才的话,问道:“那您说给她个什么身份?要不朕认她做义妹,给她个公主的身份怎么样?享受食邑的那一种。”

他看了齐伯昆一眼,补充道:“她的儿子可以世袭,与鲁国的儿子享同样的爵位。”

齐伯昆与杜锦宁两人的功劳,完全值得他赏一个世袭爵位。最重要的是,这样能吸引杜锦宁回国,齐伯昆为了爵位,也会下大力气去寻找和说服杜锦宁回国,嫁给齐慕远。

对于这个提议,齐伯昆还是很满意的。

以公主之身参与政事,谁也说不出什么闲话来,还能为他的曾孙子捞个爵位。最重要的是,杜锦宁成了公主,就能拥有公主府,可以跟齐慕远两人单独居住,不用去伺候婆婆苏氏。

想想儿子和儿媳妇那臭德性,齐伯昆都不好意思让杜锦宁嫁进齐家。

如果她被封为公主,一切问题都能解决了。

他道:“这事为时尚早,为今之计是先找到杜锦宁。没准杜锦宁有不同的想法呢。”

赵晤便知道齐伯昆对他的提议没意见了,点头道:“也好,到时候问问杜锦宁再说。”

议完这个,他又问:“爱卿你看派谁去日苯寻找杜锦宁比较好?”

齐伯昆摇摇头:“臣并没有什么好人选。”

开玩笑。虽说这条航线还算成熟,但海上风浪谁能算得准?再者,如果杜锦宁不在日苯,而在国内,去日苯的人无功而返,到时候反吃挂落。

听到这话,赵晤松了一口气。

他问话的时候,是打算派齐慕远去的。但问题一出话,他就想到,如果杜锦宁愿意进宫做妃子,他派齐慕远去岂不是羊入虎口?当即就希望齐伯昆舍不得孙子冒这风险。

还好,齐伯昆的回答正如他意。

“那朕跟鸿胪寺和礼部的人商议后再决定吧。”他道。

第838章 在行动

齐伯昆回到家里,把这事跟齐慕远说了。

齐慕远愕然,旋即摇摇头:“杜锦宁绝对不会在日苯。”

“你怎么知道?”齐伯昆好奇地问道。

“我知道安适这个人。”齐慕远道,“他是杜锦宁为茶道而请的琴师,性格孤僻,平时就住在园林里,只与陆先生他们交好,在外人面前很少露面,所以没什么人知道他。”

他没敢说安适是楚馆出身,免得齐伯昆想太多,对杜锦宁有误解。

“那现在怎么办?又联系不上杜锦宁。”齐伯昆皱眉道。

如果杜锦宁在日苯还好,可是不在日苯的话,就有点骑虎难下。毕竟让赵晤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很不好,他会对杜锦宁的观感不利。

得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才行。

这一回倒是齐慕远的脑子灵光。他道:“如果杜锦宁真的安全地呆在某地的话,她一定会时刻注意着京城的动向的。如果日苯的事也是她设的一个计谋,她一定会有妥善的法子回来的。”

他不想再呆下去了,站了起来:“我去码头查一查,看看那日船只出了问题,是不是杜锦宁故意叫人做的手脚。如果是,那可以肯定锦宁是很安全的。咱们只需要等待她联系咱们就可以了。”

其实他出去不光是查船只是不是故意做了手脚,而是怕杜锦宁留下首尾,叫赵晤的人查出来。这件事,他笃定赵晤肯定会叫另一只特务机构的人去查的,他得先他们一步,把痕迹给抹掉。

当然,如果杜锦宁没留下半点痕迹,那是最好不过了。

齐伯昆也知道这一点,颔首道:“快去吧。我就在家里,你查回来告之我一声。”

“好。”齐慕远匆匆回了自己院子,易了容改了装扮,也不从大门出去,而是跳墙从后院僻静处出了齐府,直奔码头而去。

半个时辰后他回来了,对齐伯昆道:“杜锦宁做事还是很谨慎的,连我都查不出什么破绽来。只是有个大概的猜测。”

“哦,此话怎讲?”齐伯昆问道。

“渡边大师坐的是从日苯来的船,船工自然也是日苯的。他们在京城呆的这段时间,也认识了一些人。在开船的头一天晚上,他们认识的一个朋友带了下人上船来给他们送行,还送了些礼物,又让人挑了上等席面请他们吃饭,在船上呆了足有一个时辰才离开。我猜测那人就是杜锦宁安排的人。他跟船工呆在一起,但他的下人却是可以四处走动的。没准就在他们吃饭的当口去给船只动了手脚。如果跟随一起去日苯的大宋的船只出了问题,直接换一艘便是;但日苯的船出了问题,就只能修了才出发。所以那日启程晚了半日,就是因为日苯的船出了问题。”

“这事不会被那伙人查出来吧?”齐伯昆问道。

齐慕远摇摇头:“不会。鸿胪寺的官员只负责接待渡边大师等人,对于船工没甚在意,这件事码头知道的人并不多。我还是查了许久,才在一个老船公的嘴里听到这消息。他说那晚码头上人并不多,而且因为那艘船停在码头已有几个月了,没人去注意那艘船的动静。他也是因为跟那船的一个船工聊过几句,又知道他们第二日要回日苯去,才多注意了几分。”

“那个老船公现在还在那里吗?”

齐慕远摇摇头:“我已经叫他去另一个码头帮咱们运茶了。”

齐伯昆放下心来。

作为赵晤的心腹,他对赵晤手里另一只特务机构还是有所了解的。他们跟齐慕远这一支分工明显不同,那一支主要是监视和调查皇宫各妃子的动向,以及她们与世家的联系。并在大皇子被下素后,派遣去跟御卫互相监督、互相掣肘,保护皇室几个重要人物的安全。

所以真要论起查案的手段,他们明显跟齐慕远不能比。

对齐慕远的本事,齐伯昆心里还是有数的。齐慕远有心隐藏痕迹打听事情,没人能发现。

杜锦宁之所以躲在徽州,一来徽州繁荣,大隐隐于市,不容易被人察觉,这里的环境气候也不错。二来就是这里离京城不远,只及时获得京城的消息。

没几天的功夫,京城的动静就传到了她的耳里。

她伸了伸懒腰,叹道:“唉,我的悠闲日子不多了。”

这一年多时间,是她自穿越以来最轻松自在的时光,原来为了赶在十六七岁发育前完成既定目标,那真是跟时间赛跑,一刻都没松散的时候。

自打失踪后,为防被人发现,她很少出门,每日宅在家里吃了睡睡了吃,兴趣来了就看看书画点画练练字,拿绣绷胡乱戳几下给母亲交差,日子过得不要太悠闲。

就是闷了一点,有点不开心。

现在时机成熟,她也不能宅在家里孵蛋了。虽然离回京城还有一段时间,但计划得布置起来。

她先将秦老六夫妇叫到厅堂里,询问他们京城的各个势力的情况。

这本就是杜锦宁让秦老六注意的,只是消息太多太杂,秦老六也不知道杜锦宁到底需要哪一方面,便也没说,等着她问。在这一问一答间,杜锦宁也终于确定了计划实施的目标。

蒋家,也是当初要捉她去做女婿的几个世家之一,是京城的大世家。势力不如张、赵两家,但张、赵两家倒下,它就成了京城第一大世家。

蒋家家主见风使舵的本事了得,一看张家被灭,马上就入宫对赵晤投诚,说支持赵晤的一切决定。

当时赵晤要对付张家和赵家,生怕蒋家跟其他世家联合起来对付他,他腹背受敌。虽说张家和赵家倒下后他胜算更大,但肯定得元气大伤。

所以蒋家一投诚,他就立刻应承下来,双方达成了共识,蒋家支持赵晤,赵晤则在官职和军权上退让一步,给蒋家点好处。

但这仅仅是权宜之计。现在张家和赵家所有隐藏的力量都被挖出来灭了,其他世家要不被灭,要不夹着尾巴做人,蒋家就成了赵晤新的心腹大患。

如果能把蒋家也打死打残,杜锦宁觉得她的一切做法,都会得到赵晤的原谅的。

不过这件事得跟赵晤讨价还价再做,杜锦宁可不是做好事不求回报的圣人。

“你等等。”杜锦宁回房去写了一封信,交给秦老六,“你把信送到指定地点。”

她当初跟齐慕远商议失踪计划时,曾约定过一个秘密地方做联络点的。不过杜锦宁有意藏匿,一直没有给齐慕远送过信。现在是时候进行联系了。

第839章 计划与谣言

在联络点看到杜锦宁的亲笔信,齐慕远差点没掉眼泪。

虽然越到后面越笃定杜锦宁是自己逃走的,而不是被人所害,但他心里的那份担心始终没有放下过。

现在知道杜锦宁平平安安,还有了确切消息,怎么不叫齐慕远百感交集?她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掂念之意,更是让他的心如枯木逢甘露一般,瞬间萌发了生机与活力。

齐慕远回到家里,对满脸疲惫从宫里回来的齐伯昆道:“杜锦宁传了消息来了。”

“哦?”齐伯昆顿时精神一振,问道,“她怎么样了?”

“挺好的。”齐慕远道,“她别的没说,只问她如果现身的话,是用原来的名字,还是需要改头换面,彻底换一个身份。”

齐伯昆的眉毛皱了起来,仔细思考这个问题。

杜锦宁换个身份,其实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不用再被人追究原先的欺君之罪,也不会因为她去书院读书,又参加过科举,还一同为官,时时处处都跟男人在一起而遭受非议。

世家可是因为杜锦宁的失踪而土崩瓦解的,世家肯定恨她入骨。她回来后世家不敢明着找她麻烦,但用流言诋毁她却是可以预料得到的。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个男人陷于流言蜚语之中都有可能受不住而自尽,更不用说一个女人了。

另外,齐慕远也会饱受讥讽。

可如果换个身份的话,杜锦宁在外行走时总不可能一直戴着面纱。她的容貌跟杜锦宁极像,还将把工部一众官员都难倒的高产水稻的问题解决了,就算换个姓名也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根本遮掩不住她就是杜锦宁的事实。这样做反倒把原先的功德丢掉,还落得个愚弄民众的坏名声。

总之,怎么做都不好。

他道:“杜锦宁自己怎么说?”

齐慕远摇了摇头:“她没说,只问了这么一句。”

齐伯昆身为跟杜锦宁脑电波同频道的老狐狸,瞬间明白了杜锦宁的意思。

她这是想知道齐家人是什么想法。

如果齐家不惧流言,她自然用原来的身份回归;如果齐家让她改名换姓,她…到底是个什么想法,可就难说了。

他抬起眼来,深深地看了孙子一眼,道:“想来,你是明白她问这话的意思的吧?那么,你是怎么想的?”

齐慕远洒然一笑:“连断袖之名我都不惧,又惧怕别人说那些莫须有的谣言吗?杜锦宁跟我一起长大,我们一起上学一起科举一起做官,谁要说杜锦宁半句闲话,我喷他一脸。”

一听后面这句话,齐伯昆就释然了。

是啊,杜锦宁是跟自己的未来夫君一起上学一起科举一起做官的,就算有什么,也只是跟齐慕远。说她跟别的男人有染,那把齐慕远当什么了,傻子吗?傻子能考上探花,短短三年的时间在大理寺做到正五品的位置,专查大案要案?传闲话的人,把齐家置于何地?

再者,杜锦宁要是被封为公主,那就是皇家人了。非议皇家人,到时候齐慕远的特务机构出动,揪出几个人来严惩,就没人胆敢再嚼舌根子了。

没有世家挑事,一般老百姓除非别吃杜锦宁研究出来的米,否则就是没良心。把yú lùn往这个方向引,那就什么都不怕了。

他叹道:“倒是我想多了。行,就照你说的做。”

说完这个问题,齐慕远才又说第二个问题:“杜锦宁还问,皇上是否满意现在的蒋家?”

齐伯昆微微一怔,继而眼睛一亮,兴致更高了:“她的意思是…”他眨巴眨巴眼,没有说下去。

有些话不用说出来,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他摸着下巴想了想,对齐慕远道:“你先别急着回信,我明儿个探一探皇上的口风。”

齐伯昆这种在朝堂上混了一辈子的老狐狸,想要探口风能拐上十几个弯,让人根本不知道他在是套话。

第二日他套了赵晤的话回来,便对齐慕远道:“你跟杜锦宁说,皇上当初不过是暂时妥协。能削弱或除去蒋家,皇上求之不得。”

齐慕远点点头,写了一封信,当天晚上去了那处联络点,把信放了进去。

这个联络点其实是一个十分普通破败的小院子,杜锦宁当初重新给姐姐们分财产补嫁妆的时候,将它混杂在给杜方菲的财产里,地契却在她自己手上。杜方菲不像杜方苓和杜方蕙那么精明,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个院子存在。所以除了杜锦宁和齐慕远,这院子平时都空着。

因为它太破败,下雨漏雨,四面透风,连乞丐都不愿意住进来;再加上他们的信又放在一个比较隐秘的地方,不是被人跟踪,根本就不会有人发现这是他们的联络点。

这样一来一回地联络了两回,双方便将计划神不知鬼不觉地订了下来。

不过这事要做得真,就不能急。时间定在了去日苯找人的官员回来之后。

此时乘船去日苯要看运气,运气好一路顺风,十来二十天就能到;运气不好遇到风浪,两个月都不一定能到达。

所以如果不顺利的话,杜锦宁没准得在半年后才能回到京城。

好在齐慕远并不是一个冲动的人。他即便再思念杜锦宁,也知道此时杜锦宁的行踪不能暴露一丁点消息,否则就前功尽弃。杜锦宁从来不在信里说她在哪儿,他也不问,更没有在联络点埋伏尾随拿信的人。

时间一天天过去,鸿胪寺的官员是夏天去的日苯,到天气转凉秋天到来之际,他们就回来了。还带回来一个消息,杜锦宁并不在日苯。

可不知这话是怎么传的,一下子就传了出去,百姓们都知道了。最重要的是一传十十传百,消息还大变样。

坊间里的小道消息说,杜锦宁其实就在日苯,只是躲起来了,没让大宋的官员找到。

谣言又说,杜锦宁当初是被世家追杀逃去的日苯,日本国王极赏识他,把公主嫁给了他。杜锦宁大人投桃报李,把他研究的高产水稻也造福给了日苯民众,并且打算呆在日苯不回来了…

这谣言一出,再想想无能的工部的官员把高产水稻弄得连一般稻种都不如,整个京城的百姓都炸了。

第840章 杜锦宁回京

京城里的小道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赵晤就是坐在深宫里也听到了。

尽管挺相信鸿胪寺的那几个官员不敢对自己隐瞒什么,他仍然疑神疑鬼起来。

他让人把这些人召进宫来,问他们道:“你们在日苯真没看到杜锦宁?有没有发现什么不对的地方?”

鸿胪寺的那些官员听到外面的消息,都快吓死了,这会子立刻喊起冤来:“回皇上,便是给臣几个一百个胆,微臣也不敢隐瞒不报,犯欺君之罪呀。微臣几个跟杜大人非亲非故,如果真看到了他,或是有他的消息,不可能不禀报于皇上。”

赵晤冷着脸道:“那为何外面会有那样的传言?是不是你们回去之后跟家里人说了什么?”

“回皇上,真没有。”

“臣不敢。”

“事关朝堂之事,臣怎么会跟家里人说?”

几个大臣纷纷磕头否认。

齐伯昆在一旁及时为他们说话:“皇上,这几位大人都是忠心耿耿的,应该不会隐瞒事实。毕竟这样对他们没什么好处。”

几个官员心里顿时对他十分感激。

赵晤也知道这些官员不会这么大胆,最重要的是,这样做对他们没有好处。

“陆九渊三人为什么不愿意回来?还有,你们真没见到那个安适?”他问道。

这些情况,其实大家一回到大宋就跟赵晤详细禀报了。

这会子见问,只得再一次解释:“陆先生说茶道的传播在日苯做得还不到位,得再呆上一段时间才能回来。因为微臣们跟陆先生等人见面的时候,他们身边没有安适这个人,微臣们也不知道此人的存在,所以没问及此人,故而没有见过。”

见从他们嘴里再也问不出什么新的消息,赵晤摆了摆手,示意这些官员退下。

大家连忙松了一口气,退了出去。

赵晤疲惫地将身子往龙椅上一靠,眉毛皱成了一个川字:“齐公,你说京城里怎么会有这样的流言?”

齐伯昆迟疑片刻,道:“或许杜锦宁真的在日苯也未可知。”

赵晤一惊,坐直了身体:“怎么可能?”他指着外面道,“难道他们都是骗朕的?”

“自然不是。”齐伯昆道,“如果杜锦宁真在日苯,日苯又知道她有这份本事,有意对咱们的官员fēng suǒ xiāo息也不是难事。但皇上可别忘了,这次去日苯的还有船工,来往于大宋和日苯的还有和尚与商人,消息也有可能是他们从日苯带过来的。”

不等赵晤说话,他便道:“所以皇上,臣建议再派人去日苯,不过不要以朝庭的名义,而是以商队的名义。只有这样,才能在他们不设防的情况下探听到确切的消息。”

“好,就这么办。”赵晤立刻同意。

于是,隔了几日,由宫里太监、御卫、特务机构成员等组成的一支队伍,全都假扮成商人乘船去了日苯。

京城世家出身的贵公子贵女们,每日的任务就是吃吃喝喝玩玩,在城里玩腻了,就会跑到城外去玩上几日。

此时正值深秋,泡温泉的最好季节。贵公子贵女们便去了离京城几十里路的山里玩,这里正好有蒋家的别院,可以呆在这里吃吃喝喝,泡泡温泉。

吕紫颐是大长公主和英国公的孙女,她在蒋家别院游玩时无意中听到有人给她传口信,说杜锦宁大人被关在蒋家别院的地牢里,让她赶紧通知皇上来救。

吕紫颐也是个有城府的,一直不动声色,回到京城后直接把事情跟祖母说了。

大长公主是先皇的亲妹妹,人为十分精明,在夺嫡后期时眼看到局势倒向了赵晤,便顺势而为地让英国公府助他一臂之力,从而获得从龙之功。听到这个消息,她立刻进宫,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赵晤。

赵晤正为民众的怨气弄得心神不宁呢,听到这个消息,大喜,立刻让齐慕远领着他的手下,以及御卫们一起往蒋家别院搜查,最后果真在地牢里找到了杜锦宁。

在看到杜锦宁的那一刻,齐慕远心疼极了。

原来杜锦宁为了让这件事显得真实一些,这段时间愣是把自己饿瘦了十来斤。再加上化妆效果,看上去真是跟被nuè dài了许久一样,样子十分凄惨。要不是齐慕远说这就是杜锦宁,杜锦宁自己也承认,看到她的官员都不敢相信她就是原先那个漂亮倜傥的杜大人。

蒋家人知道消息,全家满脸懵逼。

他们别院里确实有个地牢,那还是在前主人手里买过来时就有的。因为想着或许有一天会用到,所以一直没把这个地牢填了。

因这个别院离京城挺远,他们就算要关押什么人也没必要送到这里来,所以这个地牢就一直空着没。

没想到忽然有一天,这阵子传言去了日苯做皇家女婿的杜锦宁会出现在了他家别院的地牢里。

蒋家家主知道这恐怕是赵晤的诡计,不管那人是不是杜锦宁,也不管他是如何被关进去的,既然御卫在蒋家别院的地牢里发现了杜锦宁,这件事就是黄泥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蒋家人百口莫辩。

他也是个果断的,当即直接进宫,把蒋家人在军中及朝堂里的几个紧要位置直接让了出来,只求能保全一家老小的性命。

得到杜锦宁在国内的消息,赵晤就已经喜出望外了;现在因为这事不费吹灰之力获得了蒋家的败退,赵晤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跟蒋家家主讨价还价了一番后,召了齐伯昆过来,问他道:“现在咱们该怎么办?是直接宣布杜锦宁女子的身份,还是怎么的?”

这件事,齐伯昆早在跟杜锦宁一来一往地书信中商量过了。

他建议道:“皇上,不如咱们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赵晤眼睛一亮,赞道:“好主意。”当即回了后宫,与郑太后商量一番,回来道,“妥了。”

杜锦宁被救出来后因为身体太过“虚弱”,且要洗澡换衣吃东西,耽误了一些时间。等她慢慢回到京城,进宫拜见皇上时,无论是蒋家还是太后那里的问题,都全部商议解决了。

“臣杜锦宁,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到朝自己行礼的削瘦憔悴的杜锦宁,赵晤百感交集。

第841章 赵晤来访

“爱卿受苦了。”赵晤抬手虚扶了一下,立刻有太监上前,将杜锦宁扶了起来。

看着一身男装,除了那张虽然漂亮、却因削瘦而有些脱形的脸蛋,浑身上下完全找不到一丝女人味的杜锦宁,赵晤怎么都想像不出杜锦宁穿女装是怎么样的。

他沉默了片刻,又看了齐伯昆一眼,道:“爱卿失踪之事闹得挺大,此事还需爱卿配合查明此案,给朝堂内外一个交代。不过今日天时已晚,爱卿又受了许多苦,暂且回去休养,明日上朝朕会派人通知爱卿前来,当众说明情况。”

“是。”杜锦宁虚弱地应了一声。

“小金子。”赵晤又唤了一声。

曾去过润州两次看稻谷丰收情况的金公公闻声出列,站到了杜锦宁身边。

“杜爱卿被找回来得突然,家中想来没什么准备,下人未免照顾不周;且杜大人一案尚未查明,需得派人保护。你在宫里挑选四名太监四名宫女,外加八名御卫,送杜大人回家,今晚亦留下照顾杜大人。待明日查清案情,杜大人家的下人也从润州回来了,你们再回宫。”赵晤又道。

“是,奴才遵旨。”

杜锦宁虽说不情愿被人近距离监视,却又说不出拒绝的话,只得跟赵晤谢了恩,再由金公公等人护送回了家。

杜锦宁被找回来的事并没有传出去,吕紫颐回家后是悄悄跟大长公主说的,大长公主立刻进了宫跟赵晤汇报,赵晤派人出去找寻也没有惊动太多人。因此杜家三姐妹和杜家下人都不知道杜锦宁回来了。

但杜锦宁随着齐慕远、金公公他们回家时,迎接她的却不是一院冷清,而是家的温暖。

杜锦宁失踪这一年半,姚书棋是润州和京城两头兼顾。

他觉得主子是在京城失踪的,京城的消息也更灵通,而且主子失踪这件事比较蹊跷,他唯恐如果呆在润州,杜锦宁得了什么机会想给他捎个消息都不好送,因此他让汪福来做了管事,将润州那处的事都托付给他,自己则长年守在了京城,同时坚持不懈地四处寻找杜锦宁。

因此杜锦宁进门后回到自己院子,发现院子里的每一样东西,都仍然保持着她离开时的模样,且处处窗明几净,就像她一直住在这里一样。

她感动地回过头,看着姚书棋和青木等一干下人自打见了她就一直不停地抹眼泪,为调节气氛,她只得用略带嫌弃地口吻道:“行了,别哭了,再哭咱们家就要被水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