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是张彦瑾发愁的地方,因为现代的技术很难制作出微孔滤膜这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工业生产中所需要的微孔滤膜面积十分大,否则很难支撑大量食盐的生产,这样一来, 难度就更加高了。

毕竟微孔滤膜已经是有机高分子的水平了, 凭着他这种半吊子技术根本达不到制作出微孔滤膜的水平。

思索再三, 张彦瑾已经决定放弃用微孔滤膜来进行薄膜过滤制盐,毕竟微孔滤膜的生产工艺已经达到了纳米级别,在大魏朝根本不可能实现。

故而张彦瑾决定退一步,采取另外一种方法。平顶山这里常年无法种植粮食, 故而居住的人甚少,大量的土地就闲置了下来。

他们便可以利用这些土地对盐床进行清洗,提纯,晒盐结晶,再提纯,再结晶,反复多次的办法。

饶是如此,也比现在所用的锅煎刮盐的技术提取出来的盐要纯净许多。

大魏朝廷为了控制经济命脉,发展经济,沿用上一个朝代的办法,实行盐业专卖制度。凡制盐之人,经过官府许可著其户籍,名叫“亭户”、亭户所制的盐,全部由官府收买,再销于民。

现在的亭户就是瑞国公周勤一家,各地的亭户也是通过他们家族衍生出去的。

如果说大魏朝贩卖盐的产业链是一个金字塔的话,那么周家就是这金字塔尖的第二层,朝廷是第一层,广大的老百姓是最下面的一层。

不过等到后来,大魏朝的经济发展了起来,周家没落之后,那时候的皇帝授权给当时的盐铁使刘宴,让他进一步改变盐法,在产盐区设置监院,督促盐户自行生产,将盐税加在盐价中售给商人,听凭商人运销,以增加财政收入。

实施开始的第一年朝廷的收入增加了四十万贯,等到后来甚至增加到了六百万贯,可以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利益。

这也是张彦瑾为什么一定要把平顶山下的盐床开采出来的原因。

确定了方法之后,张彦瑾便开始在平顶山下安排人修建晒盐池,索性这个时代最不值钱的就是土地,故而他占再大的面积也没有什么。

张彦瑾在和黄修均、宇文上恺、陈溯三人商量之后,干脆直接将这里打造成大魏朝的第一个制盐厂。

或许是张彦瑾在平顶山下挖出盐矿,彻底在黄修均和宇文上恺擅长的领域碾压了他们,他们现在对张彦瑾是越发的崇拜。

此时听说张彦瑾要修建晒盐池,也不管晒盐到底符不符合现在他们常用的煎锅刮盐的技术,直接就同意了张彦瑾所说,并且对于制盐厂的建造是乐见其成,还愿意负责设计外形的构成,和排水管道这些方面的问题。

盐池的修建很快就提上了日程,因为大家都看到了盐矿所能带来的巨大收益,而中州重建,各地都是百废俱兴,除过南阳和信阳的毛尖之外,生产食盐可以说是能最快带来巨大收益的方式了。

他们四人在进行商议之后,立马做出了决定,那就是暂且把其他地方的修建放一放,把制盐厂修建起来。

宇文上恺和黄修均两人放下各自手上的工程策划,先对制盐厂的格局和排水、通水管道进行规划。

陈溯则负责制盐厂修建时所需资金的计算,以及修建好,投入规划之后能给中州带来的收入和对朝廷上缴的赋税,然后将这些数据汇总在册上奏给朝廷。

张彦瑾则把正在负责牡丹花卉园的香山帮工人们调动过来,开始修建晒盐池。

不到十天的功夫,黄修均和宇文上恺就规划好了制盐厂的修建图纸,将其交给了香山帮的工人们,让他们进行修建。

制盐厂在中州的老百姓眼中可以说是金子的所在,这种认知让他们充满了干劲,一时间可谓是众志成城。

经过一个月的功夫,用红砖所搭建而成的制盐厂便坐落在了平顶山的山脚下,成了中州老百姓的骄傲。

张彦瑾在这一段时间除过监工之外,也没有闲着,他知道一旦制盐厂修建成功,就可以投入生产,那么其中所需的各种工具也要在这一段时间里尽快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缩短所需要的时间。

晒盐池所需的工具并不多,晒盐,蒸发,重结晶的过程也不需要太多的人力,可是最后加碘的过程就不一样了。

加碘需要采用喷雾加碘的方法,首先需要的就是极其细密的喷头,第二就是要解决喷发时的动力问题。

索性大魏朝工艺最精湛的香山帮工匠就在这里,极其细密的喷头并不难做,张彦瑾画出管道和喷头之后就交给了他们。不到几天的功夫,香山帮的工匠们在琢磨了一番,又实验了几次之后,就做出了十分坚固的铜质喷头。

剩下的便是张彦瑾要解决的动力问题。

喷雾加碘的办法首先是配置一定浓度的碘液,然后将这些碘液输送到管道里面,等到碘液到达喷头的时候,以极大的动力将碘液挤压出去,如此一来,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碘液受到挤压,通过喷头上细密的小孔,就会转化成气雾。

气雾进入盐池,均匀的覆盖在食盐上,便达到了细致均匀的加碘食盐,现代的加碘食盐便是用这种办法制成的。

动力问题和高分子的薄膜技术不一样,张彦瑾在进行前前后后的思索之后,发现动力问题大魏朝可以解决,虽说不可能达到现代那么高的技术水平,但是给喷头提供一定动力还是可以实现的。

毕竟工业社会发展伊始,便是用煤炭推动蒸汽机,以蒸汽为动力推动各种机械进行工作的。

既然那个时候的英国,法国这些资本主义国家都可以达到,为什么他没有办法达到呢?

张彦瑾在细细回想了一下当初学的关于蒸汽机的原理,画出了几十张设计图,他在先后对比思索之后,挑出了其中几幅设计图,递给了他带过来的工匠,让他们按照图制造出上面所画的机器。

要是说香山帮工人是这个时代修建行业的翘楚,那么张彦瑾可以很自信的保证,他手下的这一帮工匠一定是这个时代工业制造工匠中的翘楚。

就算他再提高食盐的纯度,还是有人可能会将就用纯度不高的食盐,可是他一旦给食盐加上碘之后,恐怕就不会有人再将就了。

等到那个时候,他再进行包装一番后,便可以畅销各地,成为制盐行业的龙头。

张彦瑾望着静静伫立在阳光下的制盐厂,思绪万千。

制盐厂刚刚制作好,还需要晾晒几天才能投入使用。

他手下的工匠们已经开始制作蒸汽机了,等到明天应该就可以进行使用实验,等到完全确定下来后,制盐厂也晾晒好了,便可以进行加碘食盐的生产了。

对于食盐的生产张彦瑾是乐见其成的,毕竟在其中可以攫取巨大的利益。可也正是因为这利益太过于巨大,让他有些发愁。

制盐厂一旦开始投入生产,进行销售,便会引起无数人的觊觎,就和当初他建造而成的红砖厂一样。

那么他那个时候还要将到手的肥肉拱手送给朝廷吗?他实在是不想啊,要知道当初红砖厂被他伯父张仲谦交给皇上,他可是肉疼了好几天啊。

晚上回去,张彦瑾在房间中来回踱步,想的依旧是这件事。

他目光一瞥,看到案几上放置的信封上写着刘俊义三个粗犷的大字。他心中有事,故而听到张伍二说刘俊义有寄信过来,也没有心情看,便让张伍二先放在桌子上。

不过现在他的心情却和下午的时候大为不同。

既然他现在要制盐,为何不让制盐场地四处开花?这样不仅可以把大家的注意力分散开,也可以减少一些周勤集中在自己身上的火力不是?

到时候各处都是制盐厂,周勤就算是再不愿意,还能和天下为敌不成?

第101章

大魏朝由于制盐工艺不先进, 海水中的杂质太多, 所以并没有人用海水制盐, 官府也没有往海水那边考虑,自然也没有规定禁止海水制盐。

他现在便可以抓住这个漏洞, 让刘俊义所在的沿海地区和中州平顶山这里一起生产出盐。

大魏朝在后来便取消了官制盐, 这可以说明,大魏朝廷起码一早就有在这方面的考虑。若是如此,他便可以和刘俊义一起让朝廷加快制盐制度的发展, 到时候周勤那一伙人哪怕再不愿意,恐怕也是无可奈何。

这样一想, 张彦瑾立马拿出纸张奋笔疾书,给刘俊义写信。

周勤想要垄断官盐, 独吞这块蛋糕, 他偏偏就要把这块蛋糕从他的手中夺走!

他可以和刘俊义合作起来,在沿海地区建设制盐厂,和中州一起,把食盐生产出来,贩卖到各地去。

等到食盐生产的时候, 东瀛的使者也应该回来了, 他们还可以直接和东瀛使者签订贩盐协议不是?

一想到可以坑东瀛使者, 张彦瑾心情就越发飞扬。

他拿不到全部的利益,他让周勤更拿不到。

张彦瑾一向秉承人不害我,我不害人。可周勤实在是欺人太甚,三番五次想要弄死他, 那就不要怪他不客气。

由于制盐厂修建的事情兹事体大 ,张彦瑾只是在信中提了一下想要在沿海地区修建制盐厂的事情,让刘俊义过来一趟。

随后,他便让张伍二把信交给了驿站使者,让他们快马加鞭传递给刘俊义。

之后,张彦瑾心中再无烦恼之事,他一觉睡到天明后,便起床去了工厂,看工匠们制作的蒸汽机去了。

蒸汽机是一种往复式的动力机械,通过蒸汽的推动,将蒸汽中所带的能量转化成机械功的器械。

蒸汽机的原理对于张彦瑾而言非常简单。

它只需要一个使水沸腾产生高压蒸汽的锅炉,这个锅炉可以使用木头、煤、石油或天然气甚至麦秸作为热源。蒸汽膨胀推动活塞做功。

当初英国也是先进行采矿,其中采取最多的就是煤炭。英国的大多数煤矿和山西大同的露天煤矿不同,是深深藏在山底下的,所以就需要打井采矿,在采矿业发展到相当的规模之后,单靠人力、畜力已经难以满足排除矿井地下水。

而当时周边又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故而当时的英国人就萌生了用火力提水的想法。

再到后来,瓦特便发明了由汽缸、底座、活塞、曲柄连杆机构、滑阀配汽机构、调速机构和飞轮等部分组成的蒸汽机。

这一蒸汽机的发明,彻底推动了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张彦瑾对于这些部分的构造只了解了大概,故而对这些构造的样子他也不是很清楚,便画了好几十张图来反复确认,之后又找出来许多设计图让工匠制作出来。

今天,他便打算一个一个组装起来进行实验。

蒸汽机的基本原理他是知道的,故而实验起来并不麻烦。

张彦瑾到了工厂之后,便开始组织工人们将大量的零件按照他图纸上画的样子进行安装,然后一一进行试验。

等到他们安装好之后,张彦瑾便让人用煤炭烧早就准备好的大蒸汽锅炉。

很快水便剧烈的沸腾了起来,张彦瑾非但没有让人熄火,还让人加大了煤炭的用量。

他知道,锅炉下面的火力有多少,锅炉里面的蒸汽就会沸腾多少,这也决定了最后能提供给喷雾器的压力有多大。

很快,锅炉里面沸腾的蒸汽在聚集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管道,又从管道进入了汽缸当中。

在汽缸当中的蒸汽达到了一定的量之后,张彦瑾便让工人把各大蒸汽机的阀门关闭掉了。

工人们虽然都懵懵懂懂,不知道张彦瑾到底在做什么,不过还都按照张彦瑾所说的做了。

这种安装在管道和汽缸之间的阀门可以有效的控制蒸汽到达汽缸的时间,在锅炉下面火力一定的情况下,便可以控制进入汽缸当中的蒸汽量。

等到蒸汽经主汽阀和节流阀进入滑阀室后,便会受到滑阀控制,来回交替地进入汽缸的左侧或右侧,推动活塞运动。

蒸汽在汽缸内推动活塞做功,经过冷却的蒸汽通过管道被引入冷凝器重新凝结为水。这样一来,便会形成真空,和外界的大气压之间形成巨大的压力差。

外界的大气压会压着和喷雾管道当中的碘水,将碘水压到喷雾头中,形成喷雾。

现在虽然已经是秋天,可好几台蒸汽机一起启动,还是让张彦瑾出了一身的汗,可是他像是没有感觉一般,只是认真地盯着喷雾喷头,看看哪个会试验成功。

让张彦瑾失望的是,第一批试验的这几个蒸汽机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有些一开始是汽缸中的蒸汽直接将气阀冲撞掉了,有些则是活塞动了几下就停了下来,张彦瑾猜测应该是密闭性不够。

还有些则是莫名其妙就停了下来,张彦瑾还没有排查出原因。

不过他并没有气馁,因为一开始他就知道他的设计图可能有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不可能一开始就成功,故而他是有些沮丧却也在预料之中。

在让工人们把第一批蒸汽机撤下去之后,张彦瑾便开始组织大家安装第二批的蒸汽机。

“二郎,咱们安装的到底什么?”张伍二看张彦瑾让人继续安装第二批蒸汽机,他越发郁闷了,便抹了一把脸上的汗,凑上前道。

张彦瑾把手中的螺丝递给工人之后,才抬起头来,简练地回答道:“蒸汽机。”

张伍二一头雾水道:“二郎,我知道咱们装的这东西叫蒸汽机,可咱们弄这到底是干什么的?”

要一个人没有接触过某样东西的时候,再解释他都会觉得不清楚,都会觉得迷糊。

张伍二现在就是这种状态,张彦瑾正是觉得会是这样,与其他怎么解释都解释不清楚,还不如不解释。

他淡淡道:“等到成功后,你就知道这是干什么的了,现在问这么多做什么,赶紧去看其他机子安装好了没有。”

张伍二看张彦瑾一件严肃,也不敢再问,赶紧麻利起身去安装其他的去了。

一行人一直折腾了一下午,个个脸上身上都是臭汗,距离锅炉近的人身上还沾染上了黑灰,看起来更为狼狈。

随着一台蒸汽机接着一台蒸汽机出问题,在场的众人都十分泄气。他们虽然稀里糊涂,根本没搞明白这到底是要做什么,可看着一次一次的失败,还是丧气不已,甚至有些人已经开始熬时间。

锅炉当中熊熊燃烧的火光,散发出燥热的气息,和余留在初秋腾腾的潮热融合在一起,钻入在场每个人的身体里,运化成了无处发泄的烦闷。

没有人觉得张彦瑾会成功,只觉得他这是异想天开。

大家不敢直接和张彦瑾说,都把无奈的目光投向了张伍二。

张伍二此时也对什么蒸汽机不抱希望了,甚至觉得这东西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处,他望着依旧专心致志注视着蒸汽机的张彦瑾,欲言又止。

他想要开口劝说张彦瑾,可又被张彦瑾那专注的神情所打动。

外人总说他们二郎玩世不恭,可实质不然,他跟着他们二郎这么久了,发现凡是他们二郎要经手的事情,没有一件上面,他们二郎是不认真的。

也正是因为此,他们二郎才总能完成常人所不能完成之事吧?这也正是他们二郎人格魅力所在吧?

一时间场地中静悄悄的,只剩下锅炉内煤炭燃烧时,时不时发出的噼里啪啦声。

众人似乎都被张彦瑾的坚韧和认真打动了,压制下心中的烦躁,和张彦瑾一起关注着蒸汽机每一个环节的进程。

张伍二心中一动,他再次环视场地,望着开始默默行动的众人,心中感慨万分。

他读书少,认知更少,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心中的那份动容,或许这就是他们二郎身上与众不同的能力,而这种能力能让大家伙凝聚起来!

又过了小半个时辰,只有众人动作时发出细细嗦嗦声音的场地中,忽然爆发出“噗”地一声。

众人朝着声音处望去,发现张彦瑾手中的铜质喷头当中冒出了一股小小的白色气雾。这股白色气雾在空中荡漾着,很快就落到了地上,不过喷头中却依旧不断喷出细小的白色喷雾。

第102章

场地寂静了片刻之后, 这里骤然发出激烈的欢呼声。

“我们成功了!”大家虽然依旧不知道这喷雾有什么用, 可是这个机器后面冒出白色喷雾, 在他们看来,总算是有结果了。

场子中一时间充满了欢呼雀跃的声音。

张彦瑾也分外欣喜, 他本来还抱着今天做不成, 明天继续试验的心态,没想到今天这一批蒸汽机中居然有一个模型成功了,他让后面的人关掉气阀。

他这才接过张伍二递过来的毛巾抹了一把脸上和脖子上的热汗, 他看着脸上挂着欣喜笑容的工人们道:“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 大家把锅炉里的火都先熄了,回去休息吧。”

从临时的试验场地中走出来后, 吹着傍晚徐徐的凉风, 让张彦瑾觉得浑身舒爽。既然喷头和蒸汽机都有了着落,那他下来只要制作好橡胶管就可以开始制作碘盐了。

喷碘水时,靠的是外界的大气压把碘水压入喷头当中,这一段就必须用橡胶管,因为橡胶管可以弯曲、柔软有弹性, 不像他今天临时做试验时用的铁管, 不能像橡胶管那样可以随意拉到别的地方去。

再者, 橡胶管一旦生产出来,可以用到很多地方,甚至可以专门开设一个生产橡胶管的厂子,生产橡胶管, 然后卖到各地去。

物以稀为贵,这个时代恐怕没有人能像他一样发明出橡胶管,但是很多地方使用橡胶管会让很多工艺变得方便,这样必然就是供不应求。

他记得,欧洲也是在十八世纪之后才彻底改造了天然橡胶的生产工艺,把天然橡胶做成了管子,汽车的轮胎之类的东西,若是他能现在就发明出来,岂不是让大魏朝的生产工艺站在了世界最前列?岂不是成了他们祖宗的祖宗?

一想到欧洲人到时候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这片土地上,却发现这里的各个方面都比他们领先许多年,不知道他们又作何感想?张彦瑾心中暗爽不已。

不过生产橡胶管却不只是要突破现在工艺的桎梏,他必须先找到天然橡胶。

据他了解,最初,只有热带地区有天然橡胶树,中国一开始是没有天然橡胶树这一物种的,是后来国家农科院经过移植之后中国才有了天然橡胶树,才有了自产的天然橡胶。

虽说也有合成橡胶这么一说,可是他在这上面根本是一窍不通,再加上合成橡胶已经涉及到了高分子领域,这个时代根本无法做出来。

思量再三,张彦瑾打算还是先用铁管代替橡胶管,先把碘盐制作出来。

刘俊义马上就要到中州来了,张彦瑾原本早就想要让刘俊义去海外寻找橡胶树,可又怕写在信中他不清楚,就想要等他来了当面交流,可是他没有想到蒸汽机能这么快的就试验成功。

在他原本计划里,他是预计蒸汽机起码有一个月才能真正试验出来,而这段时间,刘俊义则想办法把在热带地区的天然橡胶树移植回来,顺便大量购买一些天然橡胶,等到他拿到橡胶的时候,刚好就可以开始生产碘盐了。

不曾想,蒸汽机都试验成功了,刘俊义还在路上,真是计划跟不上变化。

刘俊义临近海边,容易购买橡胶 ,他所在地方气候较内地炎热,很适宜种植天然橡胶树,张彦瑾记得后世国家就在沿海地区种植了许多的天然橡胶树,非但让中国自产天然橡胶成为了可能,还让中国一举跃为出口天然橡胶的世界第五大出口国。

如果他真的成功的让刘俊义把天然橡胶树移植到了沿海各地区,那他张彦瑾会不会成为让中国变成橡胶管出口第一大国呢?那到时候,他岂不就是真正的睁眼看海外的第一人?

张彦瑾原本平静的内心渐渐跃跃欲试起来,既然他在这个时代,还有机会,他要是不抓住机会,岂不是暴遣天物?

张彦瑾当即就下定了决心,等到刘俊义来了之后,除了告诉他筹划生产海盐的事情之外,首要任务就是让他去海外大肆购买天然橡胶。

至于橡胶的生产工艺张彦瑾虽然只知道个大概,但是他觉得应该不难,毕竟当时历史上英国生产出橡胶管之后,欧洲各地就迅速普及开了。

打定主意之后,张彦瑾这才洗漱吃饭去了。

几天之后,张彦瑾终于等到了一路策马加鞭风尘仆仆赶到中州的刘俊义。

刘俊义虽说十分疲惫,可一双眼睛却分外明亮。

此次在内陆行走,为了方便,他把常年蓄着的一把大胡子剃了,只剩下些许短短的胡须,看上去竟然显得年轻了不少。

“二郎,你这个天天在内地的人,怎么比我这个经常在海上飘的人还要黑了几分啊?”刘俊义和张彦瑾寒暄道。

张彦瑾这小半年来基本上都是风里来雨里去,经常性的顶着大太阳晒一天,怎么能不黑?

他露齿一笑,打趣刘俊义道:“听说刘兄和尊夫人终于和好了?”

以前刘俊义在海上飘荡的时候,虽说也是海上一霸,可由于其中可捞的油水又实在是太少,再加上经常在海上飘,行踪不定,生活条件又不好,他们家给他许配的妻子就离他而去了。

刘俊义富了之后,先是把生气离开的妻子找回来,这倒是张彦瑾没有想到的。不过刘俊义如此举动,倒是获得了张彦瑾不少认可。

好男儿顶天立地、雄霸一方,在家中却愿意为自己的妻子放下身段,包容自己的妻子,这才是真正的男人。

刘俊义哈哈一笑,掩饰过尴尬后道:“这还不是托张兄的福气,我在海上赚了钱,有了稳定的收入,让我和兄弟们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夫人这才愿意跟我回来。”

两人谈谈笑笑一起进屋,喝过一壶茶之后,终于谈到了正事上。

张彦瑾把需要天然橡胶的事情一说后,刘俊义也不问用处,直接道:“我确实在热带地区见过这种树,你放心,你既然想要,我就帮你弄来。”

说罢,他顿了顿又道:“其实这种事,你在信中告诉我就好,我看到之后,就会让人买来给你送来。”

张彦瑾知道,豪爽如刘俊义,经过海上的摩擦之后,他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兄弟了,完全没有斤斤计较得失的意思。

“我不止是想要乳白色的天然橡胶,我还想要天然橡胶树,刘兄可否能弄到福建厦门那边去?我想要让你帮我在那里找合适的地方种植这些天然橡胶树,甚至发展出一个园林,专门种植天然橡胶树。”张彦瑾把自己的想法直接说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