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绿头牌都凑不满一盘,传出去也是有失体统。”

百日热孝已过,改元是近在眼前。身为天子,皇帝是不用守孝的,二十七日一过立刻除服,册封皇后、妃嫔掌握朝政等等,无一不和清净守孝的宗旨相背离,但这都是不得不为的

事,册封皇后、太子乃至各宫妃嫔,都是为了安定国本,执政什么的就更不必说了,在这种事上稍微不讲礼法,没有人会多说什么的。但,选秀就不一样了,那纯粹就是为了满足

皇帝的私欲……张皇后也是过了百日,才敢把这事拿出来给皇考贵太妃商量的。

虽然张贵太妃多次表明了回南的意愿,但她从前在宫中执掌宫务时,对东宫一脉多加照拂,英国公对当年的东宫也是没少在明里暗里帮忙说话,这些情分摆在这里,再加上现在南

京皇宫已经是门庭冷落有几年没有修葺了,英国公一家人也到了北边。不论是皇帝还是皇后都没有把贵太妃的客气话当真,尤其是皇后,也正需要一个饱经世事的长辈帮着指点指

点,贵太妃要是大摆皇考贵妃的架子,对宫里的事指指点点,她说不定还会希望贵太妃回南,可现在贵太妃一心要归隐了,皇后倒是更愿意她能留在北京悠游养老,就是要回南,

也等万一这回迁的事真能成了,再和大家一起回去。

好比眼前吧,这再度选秀的事,张皇后就有些拿不准主意,尽管她自己深沉老道,在很多时候都是丈夫左膀右臂般的存在。但国朝新立没有前例可循,前朝又是暴虐无道根本和汉

人不是一路的元朝,再往前宋代的宫闱之事,本来就见不得史书,她也是拿不准主意,这选秀的事,什么时候提出来才好。

张皇后的为难之处,贵太妃也是看得一清二楚。“你和我当年倒不一样,执掌宫务,是皇后的本分,这事只好由你来说,让别人说了,倒是扫你的面子呢。”

身为新皇后,对宫务张皇后肯定也有自己的主意,刚刚接手,也是爱惜羽毛的时候。这话,提早了被外臣们驳回来,没面子,提晚了,皇帝心中有所不足了,也是皇后的失职。皇

后犹疑着说,“新年就要到了,万象更新……”

贵太妃轻轻地摇了摇头,没有搭理皇后的话茬,而是向着太子妃道,“太子妃有什么看法?”

太子妃胡氏虽然说不上是缠绵病榻,但也一直是病得一阵一阵的,最近几天身子大好,可以出来走动了,便随着张皇后一道来给贵太妃问安——仅从这一点来看,她在皇后心目中

的地位,还是一如既往的稳固。听到贵太妃的问话,她也没有谦虚自抑,而是婉转地道,“守制三年,其实毕竟是上古时候的事了,一直以来,民间能守过百日的百姓都是少数,

就是读书人们,也没有谁都能一直谨守礼仪。人生在世,毕竟是有很多营生要做的……”

确实,就是贵太妃,入宫之前,英国公府也还没那么显赫,在座的三个女人都不是不通世事:一般说来,除非是正处于风口浪尖上,又或者别有目的的官僚以外,一般的士大夫也

都是守满一年就开始该干嘛干嘛了。除了不应考以外,就连出仕都没什么关隘——大不了夺情就是了,没有谁会特别将就这个。再过上几个月,就是妻妾有了身孕也可以大大方方

地生下来,反正只要是满孝后出生的,也不会有人说三道四。

太子妃会这么说,其实也就是在向张皇后提议,选秀可以,最好还是等过了文皇帝的周年再来操办,这么一来,连外臣们都挑剔不出多少不是了。

张皇后的眉头略略舒展了一点:她其实也是这么个意思,却又还有一重顾虑。“只是如今宫中人口不足,的确也不成体统……”

贵太妃微微一笑,淡然道,“说句实在话,皇帝陛下的身子骨,的确也是有几分虚弱的。才接受国事,千头万绪本已烦难,若是女色上再一放纵,只怕身子是支持不住的。”

身边并没有别人伺候,一起说话的也都是最高层,用不着顾忌自己的形象,贵太妃掩口一笑,“所谓一鼓作气,二而衰……”

张皇后和太子妃都笑了起来,又说了几句话,张皇后便带领太子妃起身告辞,贵太妃还问呢,“不知道太子才人现在康复了没有,我前儿打发人去问,好像还是挺虚弱的,没能起

得来床。”

以贵太妃的身份,三番二次地派人前去询问,可见她不是客气,是真的有几分喜欢徐循了。太子妃忙代徐循谢过贵太妃的青眼,“……人是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就是心绪还不大好

,总还是怔怔的没什么精神。”

贵太妃叹了口气,“还是年轻,经不住事。”

此时子女夭折,乃至孩子流产毕竟都不是什么鲜见的事情,皇后和太子妃也没什么可以为徐循劝解的,贵太妃也不过就是一说,便也道,“等她好了,你们使人告诉我一声也罢了

,也不瞒你们说,我的确是看着这孩子很好。”

太子妃自然忙应允了下来,神色宁静自然,也是丝毫不见妒忌,皇后看在眼里,不禁暗暗点头:太子嫔也好,徐才人也罢,都是以妾侍身份,享有一些妾侍身份不应享有的特权,

对此,太子妃能处之如常,可见她的大妇心胸了。

从贵太妃居住的仁寿宫出来,皇后让太子妃和自己上了一辆车,“这几年,你好生作养好身体,别的事情不必着急。能把身体养好了,等到三年孝期以后一举生下嫡子,才是最要

紧的事,别的事情,都要往后头说了。要知道唯有父母都是身体健壮,孩子才能康健长大,此事不是小事,可不要舍本逐末了。”

这话虽然话意有点惹人遐思,但是浓浓的关怀却是无法作假的,太子妃点了点头,没有多想什么。自己这个婆婆的态度,一直都是很明确的。“媳妇知道,最近也是在每日进补,

只求用这几年的时间,把身体给养出来。”

媳妇懂事,明白她的意思,皇后也就更欣慰了。她沉思了一会,又道,“贵太妃的想法,还是很老成的,国朝以孝治天下,礼不可以轻废,这头一年,宫里的确不适合有什么动作

。至于大郎和诸王,更是要守满三年不能轻举妄动,若是闹出什么丑事,我也是不依的。这些年来,朝事纷纷扰扰,很少有几次改元是顺利的,我们这一代,应该要拿出个郑重其

事的表率来。”

这等于是把太子和藩王们本来只需要严格守的一年大孝扩大到了三年父母孝的高度,而且对皇帝是从宽,过了一年就准备给选秀,对孙子辈却是从严,二十七个月内别想生儿育女

,甚至管得更严格一点,连那事儿都不能去做。

虽说让二十多岁的大男人素个两年多是有点不人道,但话又说回来了,别人不说,文皇帝对太子的疼爱那是没得说的了,连两年多都忍不住,昔年的疼爱岂不是瞧错人了?就是别

的皇子们,也不是没有受过祖父的关心……若是胆敢犯戒,第一个容不下他们的就是和先帝父子之情已经有所疏离的皇帝了,张皇后这个态度,若是和皇帝商量过以后确定了下来

,那诸皇子肯定也没有谁敢于违反,毕竟,现在皇子们可都还生活在京里,不论是谁身边都有中官跟着,临幸了谁想要瞒下去,那是不太可能的——还有档要记呢。

这两年多的时间,等于是给了太子宫中诸位有名分妃嫔们一个喘息的机会,让她们可以从容将养身子,不必担心被别人分薄了宠爱去。受益的也不止太子妃一个,但她作为现在太

子宫的小领导,肯定是要对皇后表示一下感激的。“母亲尽守孝道,真是堪为天下楷模……”

张皇后摇了摇手,重重地叹了口气。“还不是为了给大郎这个孽畜擦屁股!”

为了体恤太子宫里的妻妾,让诸王跟着太子一起守孝两年多?张皇后脑子没抽,这话已经是把她的动机给点得一清二楚了:滥服丹药很有可能损伤肾水,要保肾该怎么办?不必做

医生也知道,禁绝房事才能治标。拉扯诸王,一个是因为只有太子守制不像话,还有一个,也是给太子减轻点负担,不然,他不能生儿育女,弟弟们却可得子,这给太子宫的压力

那就太大了点。至于太子宫女眷们得到的喘息机会,不过是附带罢了……

这话被张皇后点破了,太子妃反而不好说下去,只好又是尴尬又是感激地一笑,“大郎和我能懂得什么人事,还不得仗着娘给我们做主当家吗?”

这话倒是说到了张皇后心里,她郑重叮嘱太子妃,“大郎年轻难免贪嘴,这两天我也会和他把这事提一提,可日积月累,能守住全靠水磨工夫。你可不能懈怠了敲打观察的脚步,

免得功亏一篑,闹出什么丑事来,那就真是丢大人了。太子嫔和才人们那里,也要把这话给说一说。”

太子妃自然恭谨应是,此时车驾已经到了中宫,太子妃本欲侍奉皇后入内,可听宫人来报,“彭城伯夫人已相候久矣”,便转了主意,在宫门口拜别了皇后。

皇后也是有几分无奈:彭城伯夫人年岁大了,七情上面也是藏不住自己的好恶。只好委屈了太子妃,每每回避不和长辈照面,也确实是难为她了。可毕竟是皇后生母,皇后也不便

多说什么。只好令太子妃先回东宫去,自己去见彭城伯夫人。

不过,彭城伯夫人此来也不是为了寻太子妃的晦气——外戚没有插口宫务,管到外孙屋里的道理,见皇后进来,稍事寒暄后,她便迫不及待地问,“贵太妃对选秀的事怎么说?”

听了皇后的转述,她的眉头顿时拧了起来。“可若是如此,郭氏那边……”

和出身一般人家,父兄都是靠自己的得官的皇后相比,如今的后宫可以说是藏龙卧虎了,原来的张才人、郭才人背景都很深厚。而比起失宠的张才人,正受宠儿子又多的郭才人肯

定是更为显眼的,皇帝即位后,不但加封她为贵妃,而且对郭贵妃家人的封赏,反而略过于对张家人的封赐。

比起那些象征意义居多的官位,张家人更在乎的,肯定还是圣眷。——郭妃的长子,今年也已经有十七八岁了……

张皇后的眉宇间,也浮现了一丝阴霾,她心事重重地摇了摇头,“毕竟还是孝道为重……”

这个理由,显然无法说服彭城夫人。可真正的理由,又无法形诸于口,母女两个注定是有嘴皮官司要打了。

且不提中宫之事,就是东宫此刻也正热闹——太子妃回到东宫以后,略略沉思了片刻,便令人将三位妾侍都请来说话。

坚壁

所谓斩衰三年,可不是开玩笑的,服孝期间,除了病、弱、幼、老以外,正常健康的成年人连荤腥都不能动。太子宫里也绝不会有什么娱乐活动,平时无聊的时候,宫人们可以去花园里荡秋千、斗花草,甚至于是偷偷地推骨牌……可现在,这些娱乐在东宫已经是完全绝迹了。别说言官、中官、东厂、锦衣卫,就是太子自己,都不会容忍有人不把文皇帝的孝不当回事。毕竟,他可是文皇帝最宠爱的皇孙!虽说以嫡长身份,即使没有早定名分,他被晋封为太子也是名正言顺\水到渠成的事,但谁也不会嫌这名分再早定一日的。

虽说按照洪武旧例,大行皇帝去世,嗣皇帝除服以后,皇太子以下是要守制读书的,但那个时候,建庶人的儿子年纪还很幼小,本来就是读书认字的岁数,而如今太子都二十多岁了,比起年岁较长,精力有些不济的父亲,正当盛年的他却是能力出众,不论文事武功都已有相当的阅历,足以在朝政上辅佐父亲。因此,百日热孝过后,身上还穿戴着素服的太子,已经是早出晚归地参与到了国事中去。长期呆在东宫的,也就只有这妻妾四人了。

说起来,这四人身上都有些不好,现在守孝更是都在养病,太子妃连晨昏定省都给暂时免了,为的就是太子嫔和徐才人的病情——徐才人也罢了,小产而已,多躺几天已经是复了元气,她现在主要的问题还是心不在焉,成天浑浑噩噩的,像是得了‘离魂症’。可太子嫔的病情却非同小可,她才出了月子,就强撑着把文皇帝的丧事给跟了下来,长达一个多月的折腾,使得太子嫔是有些亏损了元气,好容易又熬过了册封太子嫔的典礼,转头就又躺下了,将养了一个多月,好容易才把病情给控制住,就是现在,在东宫里走动都还乏力呢,从住处莲华殿到慈庆宫正殿,她都是让人把她给抬过来的。

以太子嫔的为人,不是实在不想走路,也不会这么行事,所以太子妃也没因为她这多少有点摆谱嫌疑的表现而感到不悦,反而是关心地问孙玉女,“不是说已经大好了,再养两天就成了么,怎么看脸色还是这么苍白,可要再请医生来给扶扶脉?”

都在孝里,按说连皮草甚至是棉衣都穿不得的,但天寒地冻的,还有什么东西比皮草更能御寒?大家也只能做到绫罗绸缎不要上身而已,这几个太子妃嫔,穿的都是白粗布棉袄,在这摆设简朴的屋子里聚着,不像是天家妃嫔了,倒像是农妇聚会。孙玉女头上缠着的裹头布更是和农妇一色一样,都是黑色的粗布,倒越发显得她肤色淡白缺少血色,听到太子妃这么慰问,她勉强一笑,细声道,“其实请来开的也就是那些食补的方子,倒不如不费这个事儿了。就是今日起来有些头晕,多歇一会应该也就没有大碍了。”

太子妃听说,也就不继续追问了,转而谈起了正事,“今日去见娘娘,娘娘已经和我透出风了,咱们这个孝,是要用心守。”

为天子守孝,其实对于整个宫廷都算是新鲜事。因为宫闱间的事很难留有正式文字记载,南京宫殿又被建庶人烧得差不多了,所以二十多年前高皇帝去世的时候宫人是怎么守孝的已经缺乏文字记载了。这个孝,是用心守还是着实守,那差得还是很多的。就和一般廷杖一样,‘用心’、‘着实’之间,差出来的可往往是一条人命——守孝若守得不好,也是容易闹出人命的,太子妃的这个玩笑,开得很俏皮了。

——可回应她的却是一片茫然无知的眼神……

何仙仙是真的没意识到太子妃在说笑话。而孙玉女虽然明白太子妃是想要说笑话,但却可能也不知道这个用心、着实的典故——虽然在内帷长大,但外廷的事,也不是她能随便接触、了解的。

至于徐循嘛,压根就是完全走神了,眼神茫茫然的,一看就明白,心思也不知飘到了哪里去……

太子妃游目四顾,不免在心底轻轻地叹了口气:皇后想选秀,其中的苦心她焉能不明白?身为宫廷大妇,妃嫔们也是她们的脸面。都是些老弱病残,连侍寝的绿头牌都凑不满一盘,这完全是属于大妇工作没做好的结果。坐到她们这个位置,一般的妒忌根本已经不能影响皇后和太子妃的心情了,对于皇家正妻来说,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最要紧的事。

太子宫里的这三个美人,往年也还是能撑场面的,但现在看,就显得分外单薄孱弱了,个个都不康健,如何能上得了台盘?于情于理,太子妃都要考虑为太子纳新了。

当然,长达二十七个月的孝期也足以让她从容准备了,明年大祥以后宫中为皇帝选秀时,也可和皇后打声招呼,为太子预留一些美人,太子妃现在并不担心人选的问题。她担心的是太子宫里这股颓唐的精神风貌。——三个美人,个个似乎都有心事,没有谁面上是有欢容的,即使在守孝的时候,这面孔看起来也是有点太沮丧了。

至于个中缘由,太子妃心里模模糊糊也有猜测,只是不好明说而已,今日把众人都聚在宫里,为的也就是让这个消息提振一下大家的情绪。

“既然要用心守,咱们的吃穿用度且先不说了,就是大哥,都要谨守礼制,”太子妃和缓地说,“宫中没有秘密,有些事一旦发生过,说不定就是大哥将来被人对付构陷的把柄……从前,咱们也是看到东宫中人是如何行事的了。身为妃嫔,自当谨言慎行,不能给大哥添一点麻烦。”

话说得有点弯弯绕绕,但也是把自己的意思表露得很明显了。太子妃考虑到大家的精神状态,都没有用上暗示——反正,说出口的话也留不下多少凭据。

做太子,那从来都是比较战战兢兢,比较受气的。距离天子的位置也就是一步了,地位和权柄都并非旁人能比,但也正因为如此,受到的猜忌也要比旁人更大。尤其太子深受文皇帝喜爱,身边是重臣环侍,内阁大臣几乎都指点过他的学业,现在也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和一直不大受宠的太子比,他的锋芒,一直都是很盛的。

树大招风,越是得意的时候,就越要小心。虽然现在太子和皇帝的关系并没有丝毫不对,但这并不意味着东宫诸妃可以就此懈怠,甚至是恃宠而骄。既然皇后说了,这孝要用心守,以她在皇帝身边的地位,此事就相当于已经定下来了。东宫必须把用心守三字一以贯之,在整个孝期里,任何人和太子行敦伦之礼,都等于是为将来的东宫添上无穷的祸患。孝期行房,那就是不孝的大罪,认真追究起来是可以要人命的。这样的责任哪个妃嫔当得起?

太子妃的这句话,也是成功地令众妃嫔都露出了深思、戒惧之色,就连徐循也都回过神来,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太子妃身上。太子妃满意地点了点头,又续道,“非但我们自己要谨守礼仪,连对宫人的约束也要严格。大哥年轻气盛,难免有憋不住的时候,譬如一根干柴,若是处处都遇到冷水,那倒也罢了。可要是在这样的时候,还有人故意眉目传情地挑逗太子……”

各妃都纷纷道,“娘娘放心,我们知道该如何做的。”

像徐才人身边的花儿那样,受过宠爱又没有名分的宫女,在太子宫也有那么几个。几个妃嫔身边都有这种类似于通房大丫头的存在,虽然没得名分,已经证明太子对她们的确是没什么兴趣,再临幸的可能性很小。这些宫女的出路也比较凄凉,多数时候都是在宫中幽居下去——受过恩典的宫人,一般是不会再放出去了。但有一就有二,很多宫人心里,也许还做着一步登天的美梦。

对于这种事,妃嫔们秉持的态度不一,不过大多数都持无所谓的态度,她们都不是爱争风吃醋的妒忌之辈,若是多一个受宠的妃嫔,是从自己宫里出身的,那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不过如今,不但自己不能和太子有什么太暧昧的接触,就连自己身边的宫人也要严格约束了,那些性情不大老实,又有几分姿色的人物,可不能再出现在太子身边。太子妃有些话没有明说,但众人都是心知肚明:在鱼吕之乱中,大家也学到了一个道理。皇帝身边,肯定是有耳目的,宫里发生的事,要瞒过皇帝恐怕很难。想要私下和太子偷情来维系自己的宠爱,那简直就是在玩火。一旦事发,就算有太子护着,也会在转眼间惹来太子妃甚至是皇后的怒火。

太子妃对自己的这三个姐妹还是很有信心的——都不是一心争风吃醋、邀宠斗心机的是非之辈。之所以说得这么明白,不过是为了让她们慎重以对,免得疏忽出事而已。现在见三人都点头称是,也就放下心来,遣散了众人,“都早点回去养着吧,没有大好,就别到我跟前来请安了,只管好生养着。——二十多个月呢,足够你们慢慢调理的了。”

现在,三个妃嫔似乎也都可以放心了,二十多个月,什么病养不好?大家反正都不能偷跑,心里也没什么好担心后人一步的……甚至于什么新秀女,那也是更远以后的事了。别人不说,孙玉女面上的表情是明朗了一些——她心思重,自己身子不好,千辛万苦才养了个女儿,转眼又得病了,正需要休养……

太子妃把三位嫔妾的表情也是尽收眼底,她微微一笑,亲自起身将众人送出了屋子,又喊住了早已经走到人群前头的徐循,“小循你留一会儿,我有事要问你。”

徐循怎么说也执掌过宫务的,太子妃有事找她帮忙询问丝毫都不奇怪,连她自己也以为是细务上的事,走到屋内便问道,“姐姐可是想问这宫中宫女轮值的事——”

太子妃摆了摆手,把徐循的说话给打断了,她瞅了徐循一眼,皱了皱眉头,脸色阴沉了下来,开门见山地就道,“小循,你最近是怎么回事,人在宫里,魂儿飞到哪里去了?难道就是那一次流产,把你的心思都给流出去了?”

见徐循口唇微动,似乎想为自己辩驳,太子妃又截入道,“别怪我说话难听——这年头,谁没有过几次掉孩儿的事情?就连我,在黄儿之后也是掉过一次的,只是秘而不宣,没有多少人知道而已。你心里难受,我们都能理解,可难受到现在还要继续如此失魂落魄,只怕……众人会觉得你太娇气了。”

见徐循面上多了一丝警醒,太子妃心里也是不无安慰:还好,懂得警醒,就还算是有救的。

她还是不给徐循说话的机会,沉吟了片刻,竟开门见山。“其实我也多少猜得出来,你这么浑浑噩噩的,只怕不全是因为孩子的事——是被殉葬的场面,给吓着了吧?”

这话一出口,徐循的双肩,顿时显着地震动了一下。

清醒

徐循心里在想些什么,其实还真只有她自己能够明白。

人心自私,对那些被殉葬的无辜妃嫔,徐循会有同情,有惋惜,但这份怜悯,不至于让她食不下咽、睡不安寝。还没有两个月就已经流产的无缘孩儿,也不能让她失魂落魄,镇日间魂不守舍。——在目睹了当日殉葬的惨况后,大部分位份不够尊贵,又没有儿女的妃嫔,心里在想的多数都是和她一样的问题。

唇亡齿寒、兔死狐悲。一样都是天家的女人,怎能不为自己的将来担心?就是再欢喜太子,徐循也没想过和他同生共死……甚至于,同生共死这四个字,还不适用于她和太子的关系,太子死了,她有很大可能要陪葬,但若她死了,太子除了几滴眼泪和一些封赏以外,别的什么也不必付出。

人,都是想活的。可她跟前明摆着的就是一条死路,即使太子宫的气氛再熙和,人心再温润,徐循现在还有什么心思去快活?她的心境,倒是真的很贴合《礼记》里对斩衰孝的心境要求,真是茫然若失、仓皇难宁了。

可要找一条活路,又哪有这么简单?徐循心里再乱糟糟,也是给自己定下了一条线:斩衰三年,头一年肯定是不能有什么房事的,她还有大把的时间去迷惑,去苦恼。等到一年以后,她就是再没有方向,也该振作起来了。

若只是生活,在宫中即使无宠也能生活得很好,甚至不必去看男人的脸色。但若想要活下去,凭借的就是男人的宠爱了。从前太子说“一滴精十滴血”的时候,徐循没少在心里笑话他的一本正经。可现在,她才算是明白了这句话里暗藏的宠爱:在宫里,还有什么比一个儿子更加重要?太子就是太明白这点了,所以才要让宝贵的精血,尽量灌溉在可以发芽出苗的田地里。

若是能诞育皇子……

多的事,徐循现在还不敢去想,太子妃的年纪还很轻,和太子之间的关系,虽然说不上蜜里调油,但也十分和睦。她生病的时候也罢了,若是康健时,侍寝的次数总是独占鳌头。嫡长子身份贵重,一出生就天然胜过诸子,太子显然也很看重这点,是卯足了劲儿想要生个嫡长子出来。以徐循和太子妃的身份,她也是衷心盼望太子妃能有个儿子的。

可不论如何,若是能有个皇子,怎么说,都是有个希望在手上……这也是在如今的情况下,她唯一能做的一件事了。

至于别的路,根本从一开始都没有存在过,也谈不上走不通了。难道她还能私逃出宫,还能借腹生子,还能翻云覆雨地把皇位抢到手里来做?

徐循自认自己只有一个优点:她一直都很明白自己的斤两。这些事,以她才具,是做不来的。

可即使明确了该走的路,徐循的心情也没有因此明媚几分。她从前也常读诗书,屈原《离骚》、《天问》,徐循都曾是拜读过的,当时也就是一笑而过,可如今回思起来,才知道千古名篇,实在是别有过人之处。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已是道尽了她彷徨无尽的心情。

求学的道路,从来都是如此无穷无尽,即使以先贤大能,都要上下求索。人生的意义又何尝不是如此?徐循眼下已经不是技穷了,她是完全迷失了道路。

从前以为,自己被聘入天家,就是皇妾。虽然占了个皇的名分,但也还和一般妾侍一样,无非就是悦乐夫主生儿育女,辅助主母佐理家务。若说有什么是和一般妾侍不一样的,那便是她也要承担起劝谏夫主不要迷于声色的职责。得宠时,尽量生儿育女,失宠后,便辅助主母佐理内宫,如此安宁平顺地,不也就是一辈子了?和一般人家的妾侍比,她能享用到的富贵,连公侯之家的主母都只能瞠目其后,徐循一向惜福,对自己的生活,她是很满意的。

可……一般人家的妾侍,并不需要杀身以殉夫主。徐循不确定她能去责怪谁,是已经远去的皇爷么,还是下令殉葬的皇帝,不论如何,在寿昌宫里发生的事,她怪不到太子头上。可饶是如此,每回太子好心好意来探望她的时候,徐循却还是忍不住发自内心的排斥、厌恶和恐惧,即使她也明白,于情于理,太子都不能对祖母辈妃嫔的生死多做置喙,在这件事上他只是个彻头彻尾的旁观者,可只要想到,身边这个对自己呵护备至的高大男子一旦去世,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她的死亡,徐循就打从心底生出一股难以言喻的怒气和叛逆。

太子很了不起吗?皇帝很了不起吗?大家一样都是人,你不也一样要吃喝拉撒,凭什么你一死,我也得跟着死?

这个宫,是我要入的吗?是你把我抢进来的!人抢进来了,服侍你了,等到你死的时候还要陪着你一起死,就是强盗也没有这么不讲理!她徐循也是爹生娘养,一样也是一条命,何曾就贱到这样的地步了?

从前曾读过的那些怨望之语,在心底如一道激流四处乱冲,徐循知道太子以为她是伤心过度魂不守舍,其实又哪是如此,每回他来探视时,她都是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不敢在言语中流露出一点心底的所思所想。这些悖逆的想法,仅仅是泄露出一星半点,就足以令她真的被废去品位,到宫正司领罚了。

天子受命于天,去世后“事死如事生”,在地下也需要妻妾的服侍,身为他的家人,殉葬随到地下去跟随着夫主,难道不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徐循也打听过了,这二十多年来,甚至还有藩王去世正妃殉葬的,指导思想都是事死如事生这么一句话。高皇帝年间殉葬的那些妃嫔,更是不分生儿育女与否,全都跟随到地下去了。身为一个有觉悟的太子才人,她怎么可能表露出对殉葬制度的任何一点质疑,难道她对太子的敬爱,不足以让她放弃生命?

徐循用不着打个磕巴都能流畅地回答出来:就是不足以,一点也不足以。远香近臭,对这个高大健壮的英俊青年,她要腹诽的毛病可有得是呢。不是说没有情分,几年相处下来,情肯定都是有的,但她还真没敬到那份上儿。

可就是没到那份上又如何,她还不是要去乞求、维系太子的宠爱,还是要靠着他过日子,殉葬毕竟是以后的事了,现在但凡把自己这不该有的想法流露出一点儿,她的日子可就不会比殉葬好到哪儿去了。徐循有时真觉得自己要被撕成两半儿了,她实在是没法维系着言笑如常的正常模样,虽然没有任何一个人虐待她、算计她,每个人都待她很好。可她却是恨不得大摔大闹、大哭大叫一番,宣泄心里那说不出口的惊涛骇浪。上司们对她表现的不满意,徐循都已经没法放在心上了。

就是现在,太子妃一句话,大家都要守孝三年,一下把她打个时间差,抢先一步怀上皇嗣的可能性给断绝了。徐循心里也是丝毫都没有沮丧,她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心思都去了哪里,留下来的只有一团迷茫和混沌。守孝就守孝,不生就不生吧,就是生了又如何,有子正妃殉葬的事,国朝又不是没发生过。

而在这一团迷雾中,太子妃说的话,她多少也是有些充耳不闻,仅仅是虚应故事而已,直到她被留下来单独说话,太子妃又一针见血地提到了殉葬的事,在这一句话,终于是戳破了徐循的心口似的,让她那满腔的怨愤,有了往外喷发的危险,她是用尽了自制力,才将这些情绪全都压到了心底。

“我……”声音里的颤抖倒是货真价实的。

太子妃成功地被她瞒过了,丝毫未曾注意到徐循的异样,她露出亲切的笑容,拍了拍徐循的肩膀,压低了声音说道,“这件事,不要外传。不过,据说父亲也是被当日寿昌宫的惨状,吓得不轻……”

从前的太子,如今的皇上,的确一直都是以宅心仁厚出名的。这些年来,和动不动往外抬死人的内宫不同,东宫一直很少闹出人命,最近徐循虽然浑浑噩噩的不问世事,但也恍惚听说了皇上已经赦免了方孝孺的大逆之罪,又找到了他和当年辅佐建庶人的两位股肱之臣的后人,荫庇抚养了起来。殉葬的事,过于残忍,皇上看了有所不忍,也是很正常的事。

这句话,好像是定海的神针,一下就把徐循的心思给定住了。——不是因为殉葬的事有望废除,不全是如此。更多的,还是因为……徐循也说不清,也许还是因为,终于有除了她以外的第二个人,还是个如此位高权重的人,表露出了对殉葬这件事的不喜。

不是我错了,徐循想,是殉葬这件事,本来就是错的!不是我自私自利,不愿在地下服侍夫主。而是……而是我的命确实没有这么贱!人和人之间,也不是天生就该差得这么多的!

理直才能气壮,一直以来纷纷扰扰如同一锅粥的心湖,仿佛忽然宁定了下来,徐循几乎是大松了一口气——她一直自问是个听教听话的学生,可这些日子以来,脑子里转得那都是多么悖逆的想法?几乎和《女诫》、《女训》的教导背道而驰。这让她还怎么安心?后宫妃嫔,当是妇德表率。自己心里都暗藏悖逆了,还窃居太子才人之位,岂非欺世盗名表里不一?太子妃的这句话,真是起到了拨云见日的效果,让她觉得周身的云雾,都消散了不少。

太子妃自然也感受到了她的松弛,她踌躇了一下,又低声说道,“但,后辈不废前法,即使皇上对殉葬的事有看法,也不能在文皇帝的妃嫔身上表现出来。而现在,他更是不会提自己这批妃嫔的事,毕竟,即位不久便提凶礼,多少也是不祥之兆……”

这个道理,徐循还是懂得的,即使是要废除殉葬,皇帝也多数会等到自己弥留之际,再来下这个决定。没有谁喜欢谈论自己的后事,这一点也是人之常情。

有了这两句话,徐循若是还不振作,那便是辜负太子妃的心意了,她现在也的确是一下清明了许多,起码,已有余力来做一个正常的自己。

徐才人便微微一笑,感激地握紧了太子妃的手。“姐姐……倒是我不懂事,让姐姐不能不泄露消息了。”

才是两句话功夫,小循就恢复了以往的贴心灵慧——皇帝私下的一言一语,是如何流传到太子妃耳朵里的?虽然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但皇帝也不会喜欢儿子、儿媳探听自己的消息。太子妃把这话告诉徐循,也是担了风险的。不然,她大可刚才就直接在小会上说出来了,孙玉女和何仙仙也是妾侍,难道就没有陪葬的担心了?徐循这是领了太子妃的情。

太子妃欣慰地一笑,“咱俩之间,还说这话?你能振作起来也好,我有什么精力不济的地方,还要指望你来帮一把呢……”

她眼底掠过了一丝暗影,“别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了,咱们这是万里跋涉才刚开始。从今以后,当以从前的东宫为目标,处处谨言慎行。这可少不得姐妹们的帮忙,偏偏玉女精神头又不大好,你若消沉颓废,我还真觉得缺了帮手。”

话里含含糊糊,似乎有所暗示,却又不便明说。

徐循立时有了几分凛然:太子,从古以来都是很熬人的职位。身为储备中的君主,没有不受现任君主猜忌的。尤其皇帝和太子的年纪相差不算太远,现在一个还没有老,一个却已经是年富力强,羽翼丰满了……休说太子宫里一贯没有什么勾心斗角,就是有矛盾,现在也不是争斗的时机。围绕着皇位,宫里出过得怪事难道还少了吗?就算太子现在地位稳固,也得居安思危!说那什么点,自己要担心殉葬,也该在太子登位后再担心。现在最要紧的,还是配合太子妃,把宫里的工作做好。

“正是。”徐循眉头一拧,已经是拿了个方案出来。“何姐姐素来是不过问宫里的事的,这些年间,宫务几易其手,咱们三姐妹都管过一段时间,也都休息过一段时间。要说有谁能把宫务手拿把掐的捏牢,却没这回事。今日孙姐姐身子不好,少待两天,等她康复了,我们三人少不得也要坐下来一起商议商议这具体的章程。除了大哥那里以外,宫里上上下下,也都不能失了守孝的礼数去。”

她却没追问太子妃话里的底细:有些事知道得太多了也没什么好处,该领导担心的事,就由领导来担心好了。

说实话,能免去殉葬,太子妃也是乐见其成。看着徐循从刚才那半死不活的样子,一下又回到了这活泼可人的模样,太子妃宽慰地点了点头,“你还不是一样?先回去好生歇着吧,后日还长呢,咱们再好生商议不迟。”

徐循浮起一抹微笑,躬身下拜谢过了太子妃,遂告退出了屋子。——虽然孝期里不能放声大笑,但她面上的确是阴霾一去,那股属于徐才人独有的欢乐劲儿,一下就又全回来了。

就连送她过来的钱嬷嬷、孙嬷嬷都看出了这个变化,两个嬷嬷一对眼,也都微微地笑了起来——按理,徐循出门,扈从的多数都是小宫女,东宫内行走,嬷嬷们也不必伴随。可徐循这一阵子的精神状态,走在平地上都要跌跤呢,让谁都放心不下,两个嬷嬷硬是就跟了过来。

“到底还是太子妃娘娘本事,也不知给贵人开了什么药方子,居然当时服下就见效了。”才出了宫门,孙嬷嬷就和徐循开玩笑。

徐循住了脚,回头望了孙嬷嬷一眼,笑道,“我也不知道呢,倒觉得从前那些日子,都和活在梦里似的,现在才醒了过来。”

钱嬷嬷、孙嬷嬷并花儿、红儿都是相顾而笑,徐循又再回过头去,望着那雕梁画栋朱壁青瓦的巍峨建筑一眼,她也微微笑了起来。

只是,这笑意却并未到达眼中。

众人皆醉我独醒,其实很多时候,能一直浑浑噩噩,也不失为一桩幸事。

作者有话要说:小徐开始认清宫闱的本质啦。

再次重申:本文不会有很多阴谋诡计。也不会把宫里女人的争斗作为主旋律,更不是个爱情故事。

宫斗、阴谋和男主角都是徐循生活里的一部分,而不是主旋律,这本书说的就是她的生活,所以叫做贵妃起居注。因为殉葬而来的心态转变是她成长中很重要的关节,我不会吝惜笔墨,如果读者觉得情节慢,也许是因为你一直没看到你想要看到的东西,如果我的文不能满足你,你可以随时不看,文和读者一直都在经历一种双向选择,这很正常。但我不接受说我水文的指责。

当然,会留下来看的读者还是可以得到我的保证,这个故事一定是有头有尾,心路完整、逻辑清晰、人物丰满、冲突不断的,只是冲突未必都围绕女主展开,新卷的三章很多人觉得情节慢,是因为没看到后宫争宠吗?后宫争宠还真不是这一卷的主旋律,什么矛盾是呢,我的暗示也已经很明显啦,至于徐循在这个矛盾里有什么作用,大家感兴趣的话就放心看好了。

微妙

其实,太子宫的妃嫔们把太子当贼一样防,就现在来说,多少是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起码在皇爷去世的头三个月里,太子是丝毫都没有表示出一点不得体的兴趣的。热孝行房乃是大罪,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没必要被□的那二两肉给主宰了,做出天怒人怨的丑事来。

不过,现在热孝马上也要过去了,皇后娘娘又下了这么一个决定。太子宫三美坐在一起开了个小会,到底是硬生生地梳理了一个章程出来,免得太子受不住诱惑,中途就叛变了革命——身为正式妃嫔们,她们是肯定不会悖逆皇后娘娘的意思,和太子爷那什么什么的。甚至于自己宫中的宫人也都可以约束得安安分分,但太子身边轮值的宫女,光是徐循知道开了脸的就有青儿、紫儿,不知道的没准还有好些呢,这些人也得把工作做到位了。有些特别漂亮,平时也不大安分的宫人,现在就不能让她们在太子身边出没了……

徐循捧着花名册一个个地念,太子妃和太子嫔一起,根据名字来回忆各人的长相、行事,徐循也在一边查缺补漏,好容易把宫女都梳理了一遍,小中官们也难逃筛选,虽说太子宫中人口多,但三人一道选,出纰漏的几率就不大了,三人顺了一遍,章程也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危险人物,在这一两年间都打发到闲差事上去,青儿、紫儿这样身份比较特殊的近身宫女也要叫来叮嘱一番,再和王瑾这样的大伴通过气,太子起码在宫里,是不会做出什么不才的丑事来的了。

太子嫔这几日休息以后,精神是好了些,略略咳嗽了几声,也是有点不解,“虽然娘娘是这么嘱咐过了,但如今世上还有谁能这么守礼呢。别人不说,我就不信那些藩王们个个都能谨慎守孝三年,怎么就是咱们这儿这么当真,就差没喊打喊杀的了。”

这多少是有点故作天真了——太子妃前几天在小会上已经把态度给表示得很清楚了,太子嫔还发这一问,其实还是在旁敲侧击,想要问出如今究竟是谁觊觎储位,令东宫有所不安。

这点语言上的游戏,徐循还是能看得明白的,她看了太子妃一眼,不知怎么,倒是想起了丹药的事情。

太子已经很久都没有服用丹药了,这件事乍一看似乎是早已经结束,可徐循心里却觉得未必有这么简单。话递上去以后,就没了丝毫回馈,太子口中一句也没带出此事,只是简单不吃了而已,这和她熟悉的太子性格并不吻合,也许,背后还是有一些故事的……她有一种直觉,这一次的行动,其实也许就和太子服丹药的习惯牵连很深。要不然,太子妃也不会这么当一回事。

不过,不论如何,太子嫔不知道内情,有此一问也是很自然的事——她都能服太子妃的冠服了,在东宫怎么说都能占个地位特别的考语吧。想要知道一点水面下的事情,也是为了给太子妃分忧,这一问,太子嫔是问得很理直气壮的。

太子妃却只是略带无奈地笑了笑,含含糊糊地道,“走到这一步,惦记着储位的人是不会少的。要让上头满意,下头也挑不出刺来,咱们就得比从前更谨慎。”

话是正理,但太子嫔的笑容却不禁垮了几分,“这战战兢兢的样子,和爹娘那边不生分都生分了呢,其实就是闹点不体面的事也没什么,多大的错啊,大郎撒个娇不就完事了……”

太子妃没有答话,唇边的笑容也褪色了一点,徐循左看看右看看,免不得在心底叹了口气,出口打了圆场,“既然娘娘发话了,咱们这里是怎么办也说不上过分的吧。娘娘初履后宫,正是需要立威的时候,咱们东宫可不能给她添乱呢不是?”

这句话倒是把太孙嫔的注意力给带开了——怎么说,她也是太子妃亲手带大的。“你是说——”

都是太子的女人,彼此说话没必要太藏着掖着,徐循笑了一下,“孙姐姐不可能没有听说吧?”

太子妃这下都有点糊涂了,“你们打什么哑谜呢?”

其实这事儿,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无非还是封赏外戚的事儿。

随着太孙官升一级,他的妃嫔们也迎来了鸡犬升天的好日子,徐循等人可能还没怎么觉得——按照礼典宫规,太孙宫的待遇一直都是高于藩王,略低于太子。而太子才人的常例真的也就只是稍稍高于太孙婕妤而已,但她们的家人按例也都是得了朝廷的加封,虽然大多数官衔都是虚职,但好歹以后也有一份固定的钱粮了。朝廷封赏外戚也是跟着妃嫔的品级来的,按部就班,有一定的规矩。这一阵子,宫里自然是要封一下新任妃嫔们的家里人了,结果,皇上也不知是怎么想的,居然是先封了郭贵妃的娘家人,力度还并不小,甚至是把皇后的娘家人都给越过去了。

这事还得从郭贵妃的身世说起,郭贵妃也是开国元勋之后,武定侯郭英的孙女儿,只是郭家在老武定侯去世以后,一直也没有能定下来由谁袭爵,爵位的传承就断绝了有二十多年。到现在皇帝登基以后,大笔一挥给复爵了,指定的就是郭贵妃的娘家兄弟,这么着就是一个侯爵的位置到手了。要知道,公侯伯子男,皇后娘家,也就是两个伯爵而已……

这么大的八卦,宫里怎么可能不流传评述?徐循早从几个嬷嬷口中得知了端倪。此时一点,太子妃也是心领神会,倒是太子嫔养病,怕是还知道得不大明白,忙都细问了一番,徐循也就假借宫中传说,半吐半露地说了几句,太子嫔顿时就是惨然色变,半晌才黯然道,“皇后娘娘受委屈了!”

花花轿子人抬人,面子都是互相给的。现在在宫里,皇后似乎天然就输了郭贵妃一点面子,若是东宫这里再恃宠而骄,不把她的吩咐当回事,皇后权威何在,怎么打理宫务呢?不说别的,就为了这个,东宫也得把这件事重视起来。太子嫔终究是没了话,怏怏地认可了太子妃的态度。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情绪都不是很高涨。

贵妃这个位分,在杨贵妃以后,似乎就天然出于众妃之上,国朝也不例外,高皇帝的成穆贵妃,文皇帝的昭献贵妃,都是罕见地享受了庶母的待遇。不过,这两个贵妃可都没有儿女,而郭贵妃却是连生了三子,她的长子,到现在都有十五六岁了。虽然因为避讳的关系,平时谁也见不着他,但听说也是十分聪明伶俐,很讨皇上喜欢的。

有些事,禁不起细想啊……

徐循回到自己殿里,想想也是叹了口气,同李嬷嬷感慨道,“怪道都说妻不如妾呢,大妇难为,不论是皇后娘娘还是胡姐姐,心里都得装了多少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