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义暗暗松了口气。

今上正宫皇后无子,膝下只有一位皇女南阳公主,还未成年就夭折了,而诸皇子中,大皇子是宫人所出,在今上还是太子时就早夭了,连正经的封号都没有;二皇子延陵王的生母是个嫔,本人才能平庸,性情怯懦,不堪大用;三皇子便是广平王,生母蒋淑妃还生了四皇子乐安王,是**中有皇子的妃嫔里地位最高者;五皇子生母王贤妃曾经一度得宠,但因为恃宠生骄对皇后无礼,已经被打入冷宫了,连累五皇子也不受皇帝待见;六皇子是眼下最得宠的朱丽嫔所生,还是个奶娃娃呢,看不出日后如何。这些皇子里头,眼下就数广平王最受皇帝宠信重用,朝野都很看好他做储君,想必再过两三年,便要正式册封了。

有未来储君替张氏撑腰,不怕小二房斗不过赵炯那一家子。

张氏刚回到老宅,就先后与汪四平、广平王府的护卫统领以及张朝义说了半天的话,已经十分疲倦了,这会儿脸上的倦色是掩都掩不住。张朝义见状,便先行告退了,打算晚些时候再过来陪她吃饭。

但张朝义走了,一直沉默地站在边上的汪四平却没走。他几次抬头看向张氏,欲言又止,却又吞吞吐吐地迟迟不肯开口。

张氏懒得与他耍什么心计:“老汪,你有话就说,别作这副怪样子。”

汪四平这才上前一步,把腰弯得更低了,说话声音也几不可闻:“老夫人,您方才跟二舅老太爷说,侯爷没有理由忤逆郡公爷,不会对郡公爷不利,其实…理由是有的。”

张氏全身一震,不可置信地看着他。

汪四平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深吸一口气,郑重地道:“老夫人您也知道,郡公爷忽然过世那一天,老奴奉了他老人家的令盘账,盘到一半就听说了噩耗。事实上…老奴盘的东四牌楼那几家铺子的账,一向就是侯爷和夫人分管的。郡公爷气得不行,说是账上短了二十万两银子,让侯爷花到不该花的地方去了,让老奴去查。老奴去账房之前,先管侯爷夫人要了账簿,他们问老奴要那些做什么,老奴老实答了是郡公爷要过问,他们当时就有些慌张,虽然交出了账簿,却也立时赶去见郡公爷了,兴许就是为了这件事,惹了郡公爷生气,也未可知。”

张氏有些愕然,那几家铺子她知道,是在她生下儿子后,郡公爷为了安长子的心,分给他管理的产业,所有权依然在公中,只让他夫妻吃利息,每年至少能贴补他们六千两银子。

她为了避嫌,对这几家铺子的事一向是不管的,只知道它们获利颇丰,一年下来也有个七八万两银子,不知为何,从几年前开始,收入就大减,去年统共只有四万两,原因却是莫名,也不见它们生意差了。若说赵炯夫妻存了私心,贪了公中的银子作私房钱,也不是不可能,以郡公爷对长子的宠爱,顶多就是教训一番,为何会如此生气?

赵炯到底把钱花到什么地方去了?

第二十八章账簿

更新时间2014-3-2620:03:13字数:3390

汪四平仿佛还觉得张氏受到的冲击还不够大似的,又再添了几句:“京城府里原本在书房侍候的人,郡公爷出事时正好在屋外,也不知道是否看到、听到些什么,郡公爷头七还未过,他们就都被打发了,换上了侯爷和夫人得用的人。这些人与其他被打发的人不一样,其他人是被撵到了城外的庄子上,他们却是被撵到了山东的庄子,名义上是办事不力,郡公爷晕倒时惊慌失措,不堪大用,被贬了,事实上三七都还没过,刚进山东,他们就被打死了。这事儿是夫人派了亲信悄悄把人押去山东,在路上办的,旁人并不知晓,连他们的亲友,只怕也以为他们眼下还在山东庄子上做活呢。”

张氏惊得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

如果说张朝义向她提出这个疑点时,还有可能是他恨极了赵炯,又有心劝张氏为孙子争夺侯爵之位,因此恨不得往赵炯身上多栽几个罪名的话,汪四平的话就等于是间接证明了赵炯对郡公爷之死负有直接责任的事实,否则,被撤换的下人有这么多,为何偏偏是在书房侍候的人被灭口?再联想到赵炯夫妻分管的那几家铺子账上平白失了踪的二十万两银子,想必是做下了什么大逆不道之事,才会引发郡公爷震怒。连一向疼爱长子的郡公爷都会觉得生气,必然是一桩大错,错到赵炯有可能宁愿背负气死老父的名声,也不愿意让人知晓。

张氏咬牙问汪四平:“郡公爷去世那一日,你既然在盘账,那账簿在哪儿?”也许她能从上头查到点蛛丝蚂迹,找出真相。

汪四平却弯下腰去:“铺子的账簿当天晚上就让夫人要回去了,至于盘完账后另作的预备要给郡公爷看的账簿,只做完了一半,夫人也想要,老奴是下人,没有不听从主人号令的道理,只好把做好的那一半账认真誊写了,一个时辰后连同账房的钥匙给夫人送过去了。”

“誊写?”张氏看了汪四平一眼。

汪四平微微一笑:“是的,誊写,草稿上的字太凌乱了,既要呈给夫人看,怎能不誊写清楚呢?”

张氏心骂一声老狐狸,直截了当地问他:“那原稿在哪里?!”

“让老奴收起来了。”汪四平那天直觉感到事情不对劲,他是郡公爷提拔重用的人,虽然感情上偏向小长房,但在一些事情上,还是有底线的。为了以防万一,他把盘账结果做出来的账簿原稿偷偷藏了起来,在一个极机密的地方,连他妻子儿女都不知道,他也没跟旁人提过那天的事,直到今日张朝义提起,他又被赵炯弃用,已下定决心要投到张氏这边来。

张氏问起具体的藏匿地点,汪四平却无论如何也不肯明说,只道:“老夫人若需要,老奴回京后一定马上把东西取出来,交到老夫人手上。”

张氏心知他这是在向她要一个保证,生怕她也象赵炯一样,过河拆桥。她心中虽不喜汪四平,但此次能顺利当众揭破赵炯的真面目,广平王自然是最大的依靠,汪四平也同样功不可没,她乐得给他一个善终,就答应了,若她祖孙能重新入主建南侯府,则继续用他作大管家,同时放他儿女孙辈出去做良民,若她祖孙未能重夺侯府,也会给他一笔银子,让他下半辈子能过得舒舒服服的。

汪四平总算满意了,郑重说出了藏东西的地点:“郡公爷停灵的家庙,后殿正房有一尊观音像,在观音像背面西侧的房梁上,有一个黑漆小匣子,账簿原稿就在匣子里。老奴是趁着给老郡公布置停灵屋子时,亲自爬梯子上去,借口挂帐幔,把匣子放到梁上的。”

张氏听完后松了口气,那家庙与别处不同,本就位于赵家田产地面上,周围是太祖皇帝赐的良田,除非赵家犯下谋逆大罪,皇帝下旨收回,否则不可能会有易主之事;家庙里又是供奉赵家家庭成员的,两年前才重修过,只怕十年八年都不会再动土了;房梁之上本是隐秘之所,加上是在观音像头上,有谁敢无事爬上去?甚至不会有人没事就抬头去看观音像身后,把东西藏在那里,被人发现的可能性实在很低,想必汪四平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张氏吩咐汪四平:“此事不能经第三人之手,等此间事毕,你返回京城,就找个合适的时间把东西取出来,交到我手上。”

汪四平答应了。

离开正房时,他暗暗抹了把汗,眼中却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欣喜之色。他也算是站住脚了,就算建南侯赵炯要撤了他,至少他还有张氏这条退路,有一笔银子可拿。他做大管家久了,亲眼看到郡公爷生前有多宠爱这个填房,因为嫡子不能承爵之事,为了弥补,这些年郡公爷就没少贴补张氏,张氏缺什么都不缺钱。他的大孙子早就蒙郡公爷开恩放了出去,只要再把他儿子媳妇的奴籍抹去,他们一家子就能舒舒服服做起富家翁了,哪里还用得着继续侍候人?

为了这个梦想,他现在还不能松懈。

汪四平决定再加派几个人去东院,建南侯赵炯眼下就在那里养伤。他回乡后原本是住在正院正房的,但城门事发,张氏就住进了正院后头的院子,赵炯落马受伤,高成生怕住得离她近了会让她有机会做手脚,特地把主人搬去了空置的东院,倒是让张氏得了清静。汪四平打从心底里希望赵炯的伤势别好得太快,也担心他们会寻机加害张氏祖孙,因此盯得很紧。

高成又为赵炯请到了一位大夫,但他们之前对那位擅长骨科的老大夫无礼,消息都传开了,有点傲气的名医都不愿意来,有意巴结上来的,又听说赵炯伤势极重,生怕治不好人反摊上责任,踌躇着不敢来,最后来的却是个本事稀松却没太大自知之明的人,装模作样地给赵炯摸了半天的脉,之乎者也掉了半天书包,高成是一个字也没听懂,赵炯更是疼得一个字也听不进去,最后他开了个方子,赵炯喝了两剂,竟发现身上的痛感越来越小了,渐渐的,居然不再疼了。

赵炯大喜,只觉得自己是好了,不但赞那大夫是神医,还送了他一大笔金银,外加几车的绫罗绸缎与名贵药材。那大夫得意了,也觉得自己很有本事,可称得上是奉贤杏林第一人了,只怕上海府内都没几个比得上他的。还好他家老子心里清楚他有几斤几两,好说歹说,让他借口说要回家查医书开新方子,带着那些赏赐的财物离开了赵家,然后连夜卷款逃跑了。

大夫跑了,赵炯才开始觉得不对劲。他身上虽然不疼了,但也没有知觉了,僵直地躺在床上,高成不小心碰到他的伤口,他也感觉不到,起初他以为是喝的药有麻醉功效,但停了药后,感觉也没有恢复,这下他就慌了,老大夫说他会瘫痪的话还言犹在耳,莫非真的应了这句话?他忙叫高成去请先前那位大夫,谁知已是人去楼空。

瘫痪的恐惧盖过了赵炯的理智,他整个人变得暴躁易怒起来,对身边侍候的丫头小厮是张口就骂,长期待在他面前的高成更是逃脱不掉。高成暗暗叫苦,只得好说歹说,把那位擅长骨科的老大夫再次请了回来,给赵炯诊治,跟逃跑的那位大夫相比,这一位好歹是有真本事的。

老大夫只看了一下赵炯的伤势,再看一眼先前大夫开的方子,话也不说,扭头就走。赵炯一见心都凉了,高成连忙追了上去:“大夫,大夫,我们侯爷的伤到底如何了?你怎么不说话?”

老大夫却说:“我早警告过你们,你们只不信,这药也是能乱吃的?也不知你们打哪里请来了个庸医,若说建南侯原来还有一分可治,如今就连这一分都没有了,我既然治不了,不赶紧走,难道还等你们拿大棍子赶我么?”说完急急走了。

高成在原地呆了半天,方才犹豫不决地往回走,他都不敢想象赵炯知道这件事后,会有什么反应。他一心为此犯愁,竟没留意到,附近还有其他仆人听到了他跟老大夫的对话,并且迅速回报了汪四平。

汪四平禀报了张氏,张氏依然还是淡淡的:“我说了不管他的事,就绝不会管,他是瘫了还是死了,通不与我相干。”又吩咐汪四平:“请统领大人过来。”

广平王身边不能缺护卫,他把自己的护卫统领派到张氏身边来,已经很给面子了,如今赵家全族都知道张氏身后有广平王在撑腰,连奉贤县令都有所耳闻,若不是赵家有丧事,只怕都直接巴结上门来了。但统领毕竟不是张氏的人,他来了两天,也该回去了,看着赵家目前还是风平浪静的样子,便打算暂时留下四名护卫保护张氏,其他人随他回广平王那儿去。张氏有无数的秘事要向广平王请示,可惜自己分不开身,只能写成一封长信,反复斟酌用辞,然后托护卫统领捎给广平王,顺便把孙女儿给接回来。

赵琇得到消息祖母要接她回去时,已经在广平王一家三口身边待了四五天了,四五天都没能见到自己的亲人,一直寄人篱下,如果不是广平王夫妇都很和善,世子高桢也非常可爱,她早就满心苦闷了,但就算日子过得不错,她也更希望回到祖母和小哥哥身边。

高桢头一次尝试为人师的滋味,正在瘾头上,在他的“教导”下,赵琇不但背下了整本《三字经》、《百家姓》,还把两套拳法给练熟了。也就是高桢年纪小,不知道什么叫适可而止,才会认为这种教学强度没什么问题。赵琇只觉得自己好苦逼,听说祖母要接她离开,她马上就迈动小短腿,跌跌撞撞地跑向了广平王夫妇住的院子。

(女主可算出来了,这算不算是破了我的纪录?“女主未出场章数”的纪录…)

第二十九章调派

更新时间2014-3-2720:03:35字数:3417

广平王看完张氏的信,沉默了好一会儿。

事情的真相比他所知道的更不堪,他心中的愤怒已经无以言表了,无比希望父皇能干脆利落地直接赐死赵炯,剥夺了赵家小长房袭爵的资格,贬为庶民,才勉强能够给小二房一个公道。只是他想起京中最新来的情报,心情就开始沉重起来。这个世上,总有些事情是不能尽如人意的。他能做的,也就是把事情变得如人意一些。

他问护卫统领:“赵炯果然是瘫了么?”

护卫统领肃然点头:“确实如此。属下私下去寻给他看诊过的大夫打听,赵炯的伤势,除非神仙下凡,否则是不能好了,不但要终生受瘫痪之苦,只怕寿数也要大打折扣。”

广平王觉得心头的郁闷稍稍消散了些:“他这模样,也不能再任职朝中高官了。赵老郡公生前统率大军镇守边关多年,旧部不少,他老人家在世时,虽然告老在家休养,其实从未真正卸下过担子,每旬都要过问军务,若不是他老人家在军中威望甚高,人人都忌惮几分,当年父皇的储位只怕早就轻易被人夺了去。如今父皇甫登基一年有余,朝中还有些不稳,赵老郡公一去,他那些旧部各安其事,暂时出不了乱子,但长此以往是不行的,一旦边关有变,谁能主持大局呢?就怕有人心思不正,借机生事。”他抬头看了护卫统领一眼。

护卫统领只觉得他这一眼满含深意,却不敢轻易猜度,只能拿话试探着:“殿下所言甚是。本来依旧俗,父死子继,朝中那些大将军、老公爷、老侯爷们,若年老去世无力再约束旧部了,由子侄接任就是,旧部们也都服气,可如今赵家的情形,赵焯已死,他儿子还是小娃娃,身体又不好。至于赵炯,别说他已经瘫痪了,即便没瘫,以他犯下的罪状,也没有资格了,他长子又无功名在身,前些年参加武举,年年落榜,可见才干平庸,不堪大用,赵家只怕是再无人能出面领军了。”

广平王微微一笑:“朝廷只能另挑人选担此大任,但这人选不好挑,不但要有本事,还得可靠,最好与赵家有些渊源,能让赵老郡公的旧部们服气,又不会让赵炯一系有机会插手军务,以免日后生事。”说罢他将笑容一收,正色问:“范本章,你可愿意担下这个重责大任?”

护卫统领范本章的心跳得嘭嘭响,知道自己的猜想成真了,激动得快要说不出话来:“属下…属下…”

广平王抬手止住他:“别光顾着高兴,这可不是个容易办的差事,不但要到边疆吃沙子吹风打清兵,还得稳住赵老郡公的那些旧部,让他们知道赵炯的所作所为,从此与他疏远,不听他小长房任何号令,但凡武力、心计、手段略差一点儿,都不能成功。若是弄砸了,你还不如不去呢,省得给我丢脸。”

范本章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重重地磕了三个头:“求殿下给属下一个机会!属下自从离了辽东,日夜盼着能再次回去杀敌卫国,如今大好机会摆在属下面前,倘若属下真的弄砸了,不等殿下处置,属下自己就把头割下来请罪!”

广平王笑了,亲手将对方扶了起来。范本章本就是边军出身,在辽东待了十几年,立下许多功劳,可说是才干出众,经验也很丰富,与赵家旧部还有多年同袍的香火情,若非如此,他也不会特地派范本章护送赵老夫人回乡,再给对方安排这么一个职位。只要范本章回到辽东后,把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一切——包括赵炯对继母嫡弟的所作所为以及涉嫌气死老郡公的事实——全部隐讳地告知赵家旧部,那即使赵炯赵玦父子再怎么打着老郡公的旗号指使赵家旧部为他们办事,也不会有人听他们一个字的,赵家旧部这几万人马,就稳稳当当地留在了皇室的掌握之中。

广平王微笑着勉励了范本章几句,便嘱咐他:“此事要等我们回京后才能定下,你暂且不要声张,先从手下的人里挑一个合适的人选,在你之后接任王府护卫事宜。”

范本章恭敬应下,忽然又想起了一件事,有些为难地道:“殿下,您可记得属下手底一个年轻护卫,名叫鲁云鹏的?”

广平王自然记得:“赵老夫人那个丫环,还是他救起来的,不是么?怎么?你属意他做你的继任者?是不是太年轻了些?”

范本章咬牙切齿:“可不是太年轻了么?不懂事爱胡闹!此行去奉贤,他还胆大包天地做了一件大事!”

范本章所吐嘈的鲁云鹏,眼下就站在屋外的院子里,百无聊赖。

和他一起回来的其他王府护卫,以及张氏派来接孙女儿的丫环仆妇,都被安置在别处了,只有他一个被统领大人带到广平王住的院子来,不用说,肯定是要拿他弹石子断白幡之事告上一状的。鲁云鹏打从心底觉得自己没有犯错,对于上司的所作所为,自然觉得很没意思。

赵琇走到院子门口的时候,就看到鲁云鹏蹲在那里划圈圈,她记得这个王府护卫,好象是个挺和气挺开朗好相处的人,后来跟着上司护送祖母张氏回奉贤了,这次跟着回来,兴许可以向他打听一下祖母和小哥哥的近况?

她立刻就迈动小短腿跑了过去:“护卫哥哥,你刚从我祖母那里来吗?”

鲁云鹏抬头见是她,脸上立刻就露出了微笑,只是怎么看都带着几分哄小孩的意味:“呀,赵小姑娘,你听到消息就赶过来了么?赵老夫人派了人来接你呢,一会儿你就能见到她们啦。”

赵琇心下大喜,但还没忘记自己的原意:“护卫哥哥,我祖母怎么样了?小哥哥怎么样了?他们顺利回家了吗?大伯父怎么说?”

鲁云鹏回答得有些心不在焉的:“嗯,你回去以后,直接问你祖母就知道了。建南侯如今名声臭不可闻,他还从马上摔下来,成了瘫子,以后就再也害不了人了!”接着他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她的脸:“我曾听赵老夫人身边的姐姐说,赵姑娘在落水之前,看见老郡公显灵了,被老郡公开了窍,因此说话行事都比同年纪的孩子要聪明百倍,这可是真的?”

赵琇不明白秋叶怎么会把这件事告诉广平王府的人,她眨了眨眼,干笑两声:“当然是真的!不然换了别人,能这么跟你说话吗?不过祖母叫我别到处说这个事儿。”其实她自己也不愿意多说,骗骗亲人掩饰一下自己的反常之处没问题,但到处说得多了,就显得有炫耀的意思,又容易穿帮,还是少提为妙。

不过,建南侯赵炯居然成了瘫子,也不知能不能治好,如果不能的话,岂不是要受一辈子活罪?赵琇顿时心中大快,只是还有些不满足,盼着赵炯能再惨些才好,还有京城里的蒋氏,手上也不干净,应该让她也受点报应。

她这么想的时候,鲁云鹏也在若有所思:“确实,你这样的聪明,世所罕见,但神神鬼鬼的事说不清,宣扬出去了,对女孩儿家的名声不好。”

不过他对这件事真的很好奇:“你看到郡公爷的时候,他是什么样子的?穿的什么衣裳?脸色如何?我听说鬼是没有脚的,你看见郡公爷的脚了么?他是不是飘在空中的?”问了一连串问题,听得赵琇心里暗暗叫苦。

这时候,烟霞出现了:“赵姑娘,你怎么跑到这儿来了?!”她跑进院子将赵琇抱起,脸上带着几分气恼:“你又偷跑了,曹妈妈知道了,定会骂我的。小祖宗,你就给我消停些吧,这么小的人儿,站都站不稳,整天想着到处跑,不累么?”

她也看到鲁云鹏了,不过广平王妃钟氏治家很严,丫头们是被严禁和护卫们私下说话的,因此烟霞只是微微红着脸,屈膝行了一礼,叫一声“鲁护卫”,便抱着赵琇转身跑了。

鲁云鹏一愣,追上两步,就听得上司范本章在屋里大叫:“鲁云鹏!你小子给我滚进来!”他跺跺脚,只能乖乖转身进屋。

赵琇本来还打算忽悠烟霞几句,好让她同意自己留下来继续探消息,没想到她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抱着自己跑了,只能眼睁睁看着鲁云鹏离自己越来越远。

烟霞直接将她抱去了后头广平王妃钟氏那里,广平王妃屋里正有客,是几个眼生的女子,两个是中年妇人,看起来是大户人家仆妇的打扮,另两个则是十六七岁的丫环。这样明显是下人的身份,为什么广平王妃会对她们那么客气呢?赵琇好奇地多打量了几眼,那两名中年仆妇中的一个便转头望了过来,眼中顿时一亮:“这一定是我们家大小姐了。”

赵琇这才知道,原来这几个人是赵家派来的,可她一个都认不得,到底是不是张氏亲自派来的?别是赵炯那边借张氏的名义,把她弄走好做人质威胁张氏吧?

赵琇的思维发散了一下,没办法,在现代时刑侦探案剧看过不少,网络小说里也不乏阴谋争斗,这都是很常见的桥段,还好广平王妃及时为那四位客人洗刷了清白:“这是你祖母派来接你的人,随范统领他们一道过来了。你祖母十分想念你,让尽快把你接回去呢!”

既然是随护卫统领他们一起过来的,那就是真货了,想必是老家宅子那里的人手。赵琇好奇地看了看几位嬷嬷和丫头,对广平王妃说:“不但祖母想念我,我也想念祖母了,我什么时候可以回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