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琇有些惊讶:“有很多个院子可以选吗?”

那管事笑着回答:“是,西庄除去主院外,还有六处院子,每一个院子都有泉眼。景致却各不相同。赵大姑娘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选择。”

这还真是个惊喜。赵琇只听汪福来提过,当年老郡公修建这个庄子时,只建了一处主院,两处偏院,万万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经过皇宫里的主人修整,连环庄西侧又增添了这么多的院子。她有些拿不定主意,只能看向张氏。

张氏略一沉吟:“王爷也要来避寒。我们只是借住,怎好占据主院?就在其他六处偏院中选择一个吧。两个孩子也不必住在别处了,与我同住就好。”

那管事看了看高桢的神情。便笑说:“那就请郡公夫人与侯爷、大姑娘移步,先往主院歇息,一会儿再到各处院子参观,好选择一个合心意的住处。”

一行人又去了主院。主院倒是个传统的三进四合院格局,差别只在于入门不是在东南角,而是在正南方。倒座房就成了门房与仆妇们的住所。一行人先去了第一进院子的正屋,高桢忝为主人。招呼着张氏祖孙三人坐下用茶,寒暄了几句。张氏问起广平王的身体状况。高桢也一一答了,并没什么大碍,就是天冷,身子虚弱些,因此才打算到温泉庄子上住些日子,已经跟宫里打了招呼,太后与皇上等闲是不会让人来打扰广平王的。

张氏心中略安,又问:“不知王爷几时驾临?我们祖孙也好前去相迎,谢过王爷慷慨借庄的美意。”

高桢微微笑道:“老夫人不必如此客气。父王曾有言,您是长辈,应当是他来向您请安问好才是。只是父王行动不便,如今也少见外客,只得厚颜免去此节,还望您不要见怪才是。”

“王爷太客气了。”张氏忙道,“若要劳动王爷亲至,那就是老身的罪过了。”

广平王与张氏之间的礼数还真是不好说,广平王位尊,张氏年长,两家又有着众多渊缘,前者救过后者祖孙性命,后者祖孙又救了前者的独子,加上赵家可以说是两代君主的拥立功臣,自然不能简单地以君臣之礼来界定彼此。广平王不能接受让张氏这位长辈来拜见他,张氏同样不能接受广平王这位目盲的贵人来拜见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两人另约一处相见,但那对双方来说都有不便之处,因此索性还是不见算了。当然,对于他们的晚辈来说,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张氏已经暗暗下了决定,必要让孙子孙女前去向王爷问安。

张氏觉得有些疲倦,她近来的身体本来就不是很好,走了几十里的路后,也有些腰酸背痛了,真恨不得立刻找一张舒服的床躺下。但西庄有这么多院子可选,她还没选定,又不好说现在就去休息。可一想到这么大的西庄,她要逐个院子逛一圈,才能选定一个,又觉得心都累了。本来广平王就有明言说,把西庄借给建南侯府的人住,自己只会住东庄。张氏原本也想过,干脆住主院算了,但方才一进来,发现这座主院的正房里,有太祖皇帝的御笔匾额,还有诸多御用之物,就连帷幔,也都是用的赭黄色,原是皇子、亲王才能用的,她倒是不敢再说这话了,觉得还是另择一处偏院的好。

大约是张氏的倦色太过明显了,高桢非常有眼色地起身告退,说自己要先过东庄去察看广平王准备住的地方打扫得怎么样了。起身往外走的时候,赵玮上前相送,他就压低声音对赵玮说了句:“让你祖母选落梅院。”然后就走了。

赵玮有些疑惑。回头看看祖母一脸的倦意,就问那管事:“我祖母已经累了,怕是没有精神去逛庄子,只得另择时间。不知落梅院是在何处?”

那管事笑道:“原来侯爷知道落梅院?那离这里很近的,就在边上。前后两进,是个极雅致的地方。世子从前来庄上,都是住在那里,不过这一回陪王爷前来,就要改住东庄,好就近侍奉。落梅院住下郡公夫人与赵大姑娘还没什么。但房舍不多,侯爷怕是要另择一个住处了。”

原来是高桢住过的院子。赵玮神色一松,知道王府小主人曾经的住处,绝对不会是不好的地方,便笑道:“那就把我祖母和妹妹安置在那里吧。”他自己是无所谓的。

管事的便带了赵玮一行去邻近的落梅院。那里果然离主院极近。不过几十步的距离。院子不大,但墙很高,门开在东面,进去后,左右都是抄手游廊,但游廊两侧却装上了宽大的玻璃窗,走在里头,不惧寒风雨雪。暖和多了。

游廊环绕整个前院,连接着北屋和西厢房与南房,西厢房是一处四面环窗的小轩。南房一排四间,则是下人的住处。院中种了好几株梅花,有红有粉有白,北屋窗下还种了几株腊梅。想必这就是“落梅院”的来由了。

北屋五间,是正房所在,当中一个厅。左右都是暖阁,一样的格局。南窗下有大炕,次间的起居室大炕与梢间的卧室大炕连为一体。中间只用多宝格相隔。屋子宽敞,窗明几净,张氏与赵琇一见就喜欢了。

正厅有门通往屋后,又是一条长廊,仍旧装上了宽大的玻璃窗,两边有细竹帘子卷起,随时可以放下遮挡。正中间有一条通道通往后院的两间木屋,那是汤屋。整个后院的游廊呈“工”字型分布,而左右两个小院,又别有洞天。左面的小院,用玻璃建成了一个阳光房,搭起了竹架子,种了些新鲜的瓜菜,右边的小院,则是露天的,在墙角种了几株红彤彤的梅花,开得正艳。通道左右各有小门通向两个小院,随你爱去哪一个。

汤屋里的布局也十分别致,左右两个大池子,都是用一种深灰色的岩石砌成的,不知是什么材料,大冬天的摸上去,竟不会冻手,反而是温温的,带着热度,也没有硬冷之感。池子边上有冷热水闸,需要泡汤时打开添水进去,自行调节温度就好了。东边的池子正对着的大窗子足有四尺见方,是玻璃的,平日用极细的竹帘遮挡,透过帘隙,隐隐可以看见院中的梅花,但要想看得清楚些,就要把帘子全卷起来。

试想一下,在下雪的时候,把竹帘卷起,就可以一边泡温泉,一边欣赏雪景与梅花了,再来杯小酒,那滋味真是绝了。当然,同时也有被别人看见自己泡澡的风险,这样的设计可以说相当大胆。

赵琇赞叹之余,还有些恍惚,以为看到的是现代的温泉度假屋呢。传言说太祖皇帝非常喜欢用玻璃做窗子,还喜欢造玻璃房子,果然不假。赵琇再一次怀疑,这位太祖皇帝也许真是她的老乡。

张氏见了那池汤正对的窗子也忍不住耳根红了,捂着嘴道:“这是世子从前年纪还小的时候住过的地方吧?男孩儿倒是不用太讲究,只不过咱们却不能象他一样胡闹。快叫人把这帘子放好了,最好是再加一块板。”

赵玮笑着说:“祖母,那帘子似乎是特制的,从外头看不见里面。”赵琇也点头称是,方才走过来时,还以为这边是一堵墙呢。

张氏却摇头道:“不可大意,咱们毕竟是客居,不能象在自家一样随意。”

赵琇无奈,只得吩咐丫头,一会儿记得多寻几卷帘子来,挂在这边窗前,好彻底隔绝外头的视线,也隔断了在汤屋内能欣赏到的好景致。

池中并没有温泉水,但整个房子却比外界要温暖得多,似乎是从脚板底下透上来的热气。赵琇察觉到屋中的舒适,便笑着对张氏说:“祖母累了吧?要不要先躺下歇一歇?等歇过了,吃些饭食,再开了池水来泡上一阵,看看这小汤山闻名遐迩的温泉水是不是名副其实?”

张氏心动了:“好,我腰酸得很,正想要歇一歇呢。他们说外头暖阁里的炕已经烧热了,我就在炕上躺一躺吧。饭食就叫他们不必太过麻烦了,我瞧这里有新鲜瓜菜,做两个清淡些的小菜和粥就好。”

赵琇答应着,扶着她回到前头的北房里,因东暖阁的布置、装璜明显更华贵些,便让祖母在那里歇下。

温泉庄子的总管在正厅里行礼,为他们介绍了一个三十来岁的女子,说是这处落梅院的管事,人称梅姑,恰好跟院名有一个字相同。梅姑长相中平,但落落大方的,看得出来行事颇为利落。她自称是个园丁,主要就是负责照料这院里的花果蔬菜,手下有两个婆子负责日常洒扫。她们全都住在南屋,若张氏与赵琇等人不叫,是不会过来打扰的。

张氏微笑着受了梅姑的礼,让夏露赏了荷包,再拿一吊钱赏另外两个婆子,就把人打发下去了。她实在是太累,正好这东暖阁的次间大炕上铺着厚厚的皮褥子,看起来颇为暖和,她就在这里倚着引枕打个盹好了。

赵玮见祖母安置下了,自去寻总管与梅姑商议饭食的事,还要为自己也寻个住处,赵琇则带着丫头们悄无声息地收拾着行李。先把张氏的收拾好了,再收拾她自己的。张氏既然住了东暖阁,她自然是占西暖阁了。

西暖阁的摆设与东暖阁差不太多,但看起来风格要简明利落许多,不如东暖阁华贵。一应摆设、椅搭、引枕、坐褥等,都是深蓝色缎面,刺绣图样也很简洁。次间里摆着大大的书架,上头摆满了各种书籍,窗下大炕两边的炕柜里,也有全套的文房四宝。赵琇随手拿出一本诗集翻了翻,发现上头还有笔记,字迹竟然是高桢的,忽地心中一动,又打开炕柜看里头的文房四宝,恰好跟上回她去高桢书房时看到的是一样的。

是了,总管方才说过,高桢从前住在这里,都是住落梅院的,这院里有他的东西真是再正常不过了。

梢间的卧室里,碧菡悄声与碧莲说:“这屋里还备好了被褥呢,也不知是谁的,看起来料子真好,又轻又暖的,比咱们姑娘平时用的还好些。要不要…”

碧莲白了她一眼:“休要胡说,咱们又不是没带姑娘的铺盖来,怎能用别人的东西?快把原来的铺盖叠好了收进柜子里。小心些,这里是王府的庄子,别把人家的东西给弄坏了。”

赵琇在外间听见,心里不由得嘀咕:那难道是高桢的铺盖?可他不是要跟着王爷住东庄那边吗?怎的这落梅院又把他的铺盖都准备好了?

正胡思乱想着,赵玮已经回来了。她连忙迎出去:“哥哥可定了住在哪里?”

赵玮点点头:“西南边一个小院,前后也有两进,后院也有汤屋,挺清静的,离这里还近。听闻从前只有钟家的公子曾住过两回,其他时候都是没人的。我瞧那里的书房还有不少书本,许多都是我现下正在读的,倒省了从家里带书来。”

说完了他抬头看看天色:“快到午时了,我想去东庄找世子,陪他一道用饭。他今晚也不知会不会留宿,若是不留,大概吃过午饭就要回城了。这处院子就是他私下推荐给我的,你和祖母看了都喜欢,我也该向他道个谢。”

赵琇咬了咬唇,揪住了兄长的袖子:“我跟哥哥一道去吧,能住到这么好的地方,我也想向他道谢呢。”

第二百五十四章栖凤斋

梅姑派了个婆子来给他们带路,赵琇跟在兄长赵玮身后,沿着小径直往东庄而去。

这一走,倒是看到了不少地方的景致。赵琇忽然发觉,原来她所住的落梅院,离东庄挺近的。

落梅院位于西庄主院的东边稍后的地方,院里院外都种了不少梅花,院子以东、以北,还有一大片梅林,足有好几亩地大。梅林中有青石小径,也有缓缓流淌的小溪。也许因为是温泉流出的水的关系,在这寒冬之中,溪水没有半点结冰的迹象,反而在水面上形成一层水雾,朦朦胧胧,如烟似幻,把这片梅林衬托得如同仙境一般。

沿着小径穿过梅林,很快就是另一片林子,种了许多树木,又以竹子为多,竹林深处,还隐隐能瞧见几座竹舍。若是在夏天,那自然是消暑的好去处,但冬天里却只能抛荒了。高桢自然也不可能在这时候住进去。而据引路的婆子讲,夏天时,广平王偶尔也会带着王妃、世子来住上些时日,那竹舍是他午睡时最爱去的地方,不但凉快,还能倾听竹子被风吹的沙沙声响。不过考虑到竹屋阴凉,林中又有水气,对王爷的身体不利,除了看房的仆人外,是不会有人在那里过夜的。

出了竹林,就是花圃了。与西庄相似,这里的花圃也建了许多玻璃花房,即便是在外头路过,也能瞧见里头姹紫嫣红的鲜花,景致极美。前方还有一处极大的池塘,眼下残荷凋零,看不出什么好景致来。但到了夏天,那里会有半塘荷花开放,翠盖亭亭,风送清香,却是王妃生前最爱的所在。因此池塘北面。就建了一处精致的三进小院,名叫芙蓉楼,盖因后院有楼,即使不出院子,也能欣赏到荷塘美景。

当然,眼下虽然是冬天。也不是完全看不到荷花。引路的婆子声称,芙蓉楼后院也有一处玻璃花房,里头有温泉水养着一小池荷花,即使在隆冬腊月也能依旧开放呢。那原是王爷去年悄悄命人准备的,准备冬天带王妃来消寒时。给她一个惊喜,万万没想到会出现那么多变故。王爷王妃都没来,世子险死还生,去年冬天的那一池荷花,就只能白开了。今年虽然又能再次绽放,赏荷的人里却永远少了一个人。

看得出来,这温泉庄子上的仆人对主人广平王一家的感情还是很深的,似乎因为王妃曾来过这里好几回。又宽厚怜下的关系,丫头婆子们都十分怀念她,如今个个穿的都是颜色素淡的衣裳。头上也没戴什么首饰,似乎在为主母守孝。说起王妃永远没机会看到的那一池荷花,引路的婆子眼圈都红了。

赵琇与赵玮兄妹俩默默听她说着,等待她平复心情,没有多说什么。倒是她自己觉得不好意思了,抬袖拭去泪痕。赔笑道:“老奴失礼了,小侯爷与赵大姑娘请随小的来。我们世子的院子不在这里。要往前头走几步。”

世子高桢从前其实一向是住在西庄的,免得打搅了父母的二人世界。不过今年只剩下父亲。王爷又双目不便,他不放心,想要就近服侍,所以就让人在芙蓉楼附近准备了屋子。之所以不直接住在芙蓉楼,是因为那整个院子里的每一间屋子,都有父母珍贵的回忆,他不忍破坏其中任何一个。他住的是芙蓉楼西面百余外的一处院子,是两进的房舍,却没有正式的围墙,地方相当宽敞,正位于东庄入口前往芙蓉楼的必经之路上,原是广平王处理事务之所。他命人在后堂收拾出三间屋来,供自己起居坐卧之用。前堂仍旧是理事所在,不过如今料理王府事务的,就从广平王换成了他这个世子了。

这处院子,名唤栖凤斋,因为院里种了许多高大的梧桐树,前堂正厅上,又安放着紫檀木雕凤凰的落地大屏风。据说从前太祖皇帝元后住在庄上时,这里是凤驾停靠的地方。但也因为这样的原因,这里并没有预备下住人的房子,所以后院没有泉眼。世子高桢住在这里,不能享受到温泉的好处,还真是委屈呢。但世子一点都不在乎,实在是个孝子。还是庄子的总管忠心耿耿,一心为小主人着想,特地赶在日前将花圃那边用的一眼泉水用陶管引到栖凤斋后堂中,供世子享用,但比起其他的院落,这个紧急修好的设施,自然会显得简陋些。

引路的婆子一边感叹着世子的孝顺,一边将赵琇赵玮兄妹领到了栖凤斋。赵琇发现,若是从落梅院出西庄,再到东庄入口进来栖凤院,看着是很远的路,哪怕是从花圃那边沿着青石小径走过来,也需得先经过荷塘,绕一个大弯,但如果从落梅院门口直接穿过林子走泥地过来,这院子却恰好位于花圃正前方稍微偏西的地带,离西庄那边还是很近的嘛,直线距离…大约只有百来米?

她跟在赵玮身后进了栖凤斋,一抬头就看到高桢坐在前堂上,跟总管说着话,旁边还另站了一排八名妇人,看打扮与举止,都是管事婆子、管事媳妇。引路的婆子上前禀报时,高桢刚刚发布完一轮指令,说:“都下去吧,好生预备着,不要出差错。若能让父王住得舒服了,过后我自然会赏你们。”

众管事婆子媳妇们纷纷下拜领命,恭敬退下,引路婆子趁机上前回禀,高桢看到赵玮赵琇,脸上的表情缓和了许多:“怎么过来了?老夫人可好?赶了半天路,一定很累了吧?”总管见他有意跟赵玮兄妹谈话,便也告退了。赵玮赵琇在下手交椅上落座,立刻便有长相清秀、打扮朴素而整齐的丫环上前奉了茶。

赵玮跟高桢说了自己兄妹的来意:“祖母身体疲倦,已经暂时歇下了。她十分喜欢落梅院,妹妹也说那院子好,这都多亏了你提点。因此我们兄妹特地来向你道谢。”

高桢微微一笑:“客气什么?以我们两家的关系,早已不必讲究那些俗礼了。你若要为了这点小事,特地来向我道歉,反而是生分了。”

赵玮听得也笑了。高桢一向待人有些冷淡,却会跟他说这样的话。实在让人心里暖呼呼的。他接下来说话的语气也显得亲切了些:“听说落梅院是你从前惯住的院子?那院中的景致还真不错,若是院外的梅林中,梅花都开了,想必梅香会更沁人心脾吧?”

高桢点点头:“那里的景致确实不错,不过景致尚在其次。那里原是我惯住的地方,房中一应取暖御寒之物。都比别处精心些。老夫人身子弱,是特地为了避寒才来的,最要紧的是保暖。若是一不小心着了凉,岂不是失了远道而来的本意?”

赵琇想起落梅院中东西暖阁里的大炕,还有前后院中的玻璃游廊。以及后院的汤屋,确实处处以保暖御寒为先。若不是事先知道,她真想不到那里原本是身体健康、武力值不低的高桢的院子。

高桢抬眼看了看她,似乎猜到了她心中的想法,道:“我小时候身子不好,哪怕长大以后已经没什么了,母妃仍然会担心我在冬日里会着凉,便特地将我安置在那院中。整个连环庄。也就只有落梅院一处,是从进院门起就进了屋,不必畏惧寒风的。”他笑了笑:“那时母妃是住在西庄主院中的。我住落梅院,倒也离得近,且又暖和。”

赵琇想起了王妃钟氏,心里有些不好受,轻声道:“王妃是一片慈母之心,她生前对你如此疼爱。也不会愿意看到王爷和你一直为她伤心的。你要看开一些。”

高桢弯了弯嘴角:“我知道的,只是偶尔想起罢了。无论是王府。还是这处庄子,到处都有母妃生前的痕迹。我难免要多想几回。但你们放心,我不会因为伤心而损了身体。母妃已经去了,父王身边只剩下我,我还要照顾父王呢。”

赵琇听了他的话,心中有些怀疑,他把惯住的落梅院让给她们祖孙住,自己却住在从前不用来住人的栖凤斋,莫非不仅仅是为了就近照顾广平王?也许,在落梅院中,也有许多能让他忆起亡母的事物吧?虽然她不能确定高桢是否有这种想法,但也不再说多谢他推荐院子的话了。

高桢又问赵玮:“你挑了哪个院子?落梅院小,老夫人与赵妹妹住了进去,就只剩下西南边的小轩一间空屋子了。可那里是书房,只怕不好住人,你想必是住到了别处吧?”

赵玮笑着点头:“是,我如今住在松柏居,就在主院西南面,离落梅院并不是太远。”其实两个院子之间还隔着一整个主院,并不算近的,但跟其他院子相比,这已经很近了,院里的书房又十分吸引人,所以他才选了那地方。

高桢微微一笑,赵玮选的果然是松柏居。先前他命人收拾屋子时,因松柏居曾经住过钟雅卓的缘故,特地命人将那里的东西全都换了新的,又多多地放上各种书籍,本来就是预备要给赵玮住的。如今看来,他对这个好友的品味还算拿捏得妥当。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就差不多到饭时了。赵玮赵琇需得回落梅院陪张氏用饭,高桢这里用完饭,再巡一巡庄子,就要准备回城,因此双方便先行道别了。他们也没觉得十分不舍,因为高桢只是来打点的,过几日他就会陪着广平王一道住过来,日后要见面的机会还多着呢。东西庄相邻,中间又没有围墙相隔,这跟两家做了邻居也差不多了。

高桢送赵玮赵琇出院,赵玮先一步出了门,赵琇殿后,却被高桢叫住了:“落梅院…赵妹妹住得还算舒适么?”

赵琇回头嫣然一笑:“很好啊,我住西暖阁,感觉特舒服。”她忽然想起了一个疑问:“我瞧那边次间里的摆设,好象很象你王府里的书房,莫非…”

高桢微笑着点头:“正是,我住那里时,一向是在西暖阁起居坐卧。那边窗下正对着院里的梅花,看着景致更好。”

说来也是,赵琇想起落梅院的情形,确实是西暖阁窗下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梅花,至于东暖阁,虽然装饰更为华贵,景色却要差一些。可这么说来…她岂不是住进了高桢的房间?赵琇的脸微微一红,有些不好意思了。

赵玮在叫她,她朝高桢笑笑,就要迈步出门,却又被高桢叫住。她与赵玮都疑惑地看向他,他看了看院中的梧桐:“好象起风了。赵妹妹没穿斗篷出来,会着凉的。你们稍等一等。”就叫人取来一件斗篷,深绿色的呢子,似乎是夹着孔雀金线织的,倾侧间便透出点点金光,内里则是光滑轻软的灰鼠皮。他将斗篷打开,轻披在赵琇肩上:“这是我从前的旧衣,如今已经短了,不太合身。我要守孝,也不好穿这等华贵之物,就送了妹妹吧,也省得压了箱底。千万别脱下来,免得一会儿吹了风。”

赵玮想想,就没让妹妹拒绝,再次道了谢,便带着妹妹回去了。赵琇轻声道一声谢,双手紧紧拽着斗篷的领口,边走边回头看高桢,只觉得那斗篷真的非常暖和,把寒风完全挡在了外头。

第二百五十五章雀金呢

兄妹俩沿着石径返回西庄,路上还真的起风了。赵玮感受着侵入袖口的冬风的寒冷,就在庆幸方才没有拒绝高桢的好意,让妹妹披上了御寒的斗篷,否则这会子妹妹一定会着凉的。

赵琇有些担心地看着他:“哥哥不要紧吗?要不咱们找间屋子躲一下,叫个人回松柏居替你取件斗篷来吧?”

赵玮笑道:“这才几步路?不必费事了。这里到底不是咱们家的地方,况且我也没那么娇弱。祖母还在等着咱们呢,别让她老人家久等。”他摸了摸妹妹身上的斗篷,赞道:“果然是好东西,只是瞧着华贵,不是寻常能见的料子。世子长高了穿不得,方才便宜了你。”

赵琇笑道:“哥哥羡慕吗?不必羡慕嫉妒恨,回头妹妹也寻块好料子,亲手给哥哥做一件斗篷,也用灰鼠皮做里子,你说好不好?”

赵玮哈哈笑道:“果然好,我一点都不羡慕了。妹妹的针线,岂不是胜过世上所有的华服?”

赵琇心里一暖,笑着挽住哥哥的手臂,兄妹俩相依相伴,回到了落梅院。

落梅院里,张氏已经起来了,就盘腿坐在东暖阁次间大炕上。梅姑在旁指挥在一个婆子,和夏露一起搬来一张炕桌,见到兄妹俩过来,转身福了一礼。赵玮摆摆手,示意她起身,便向张氏问安:“祖母歇息得怎么样?身上可好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