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开导

“丁夫人,车氏不懂事,我已经教训了她,还请丁夫人大人不计小人过,不要放在心上。”封维伦很是歉然的看着敏瑜,他近日到杨府拜访,最主要的便是亲自向敏瑜道歉来了。

秋霞将车秀娟押送会封府的当天,封维伦便派了管事妈妈带了礼物上门,一是代他向敏瑜道歉,二是感谢敏瑜管教车姨娘,礼数上让人挑不出什么错来。

“封大人太客气了!”封维伦这般会做人,敏瑜自然也不会做出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她笑着道:“说起来原是我越俎代庖,让贵府的姨娘受委屈了!”

“是她没有规矩,丁夫人肯出手管教我感激还来不及呢!”封维伦心里明白,如果没有李安恬的情分在,敏瑜绝对不会理会车秀娟,更不会特意让人将车秀娟押送回去,留下那番警示自己的话语,他笑着道:“如果没有丁夫人的提醒,我还不知道车氏在外面轻狂成哪个样子呢?”

“封大人真不知道?”敏瑜似笑非笑的问了一句,把封维伦狠狠地噎了一下之后,便笑着起身,道:“封大人,我去厨房看看今日的菜色,让瑾泽陪你坐!”

“内子年纪小,说话的口气冲了些,道绪别见怪!”等敏瑜出去了之后,杨瑜霖才做出一副抱歉模样的道。

封维伦无奈的摇摇头,他刚刚在一旁可看的清清楚楚的,丁敏瑜埋汰人的时候,他那眼神可只有宠溺纵容,没有半点责怪。

“不过,她说那些话的出发点却是好的!”杨瑜霖话音一转,却又为敏瑜辩解道:“如果不是因为与尊夫人相得,内子也不会做那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更不会说这种不太好的话。”

“这个不用瑾泽说。我心里也清楚!”封维伦脸色微微一正,道:“前几天我接到内子来信,信上还说起尊夫人…”说到这里,封维伦微微一顿,将原本要说的话咽了下去,笑道:“内子不止一次说尊夫人聪慧机敏,她自叹不如,我原本倒有些不信,觉得内子有些言过其实,但现在却觉得她说的一点都没错。”

敏瑜和董夫人几次过招的事情。封维伦都听说了,自然知道敏瑜几次都稳稳地占了上风,而原本以为定然很有手段的董夫人现在看来也不过是个外强中干的。对于这样的局面,封维伦觉得有些意外,但又觉得在情理之中——以封维伦的身份,自然隐约听说了皇后对敏瑜的心思,也听说了敏瑜和九皇子青梅竹马的情分,知道敏瑜名义上是公主陪读,但宫里那些人精在教养她的时候却将她当成了未来的皇子妃。这般教养出来的女子。又怎么可能输给董夫人那样的人呢?只是之前觉得,董夫人年纪比敏瑜大了不止一倍,又在肃州经营了那么多年,占得优势。敏瑜刚开始的时候必然要吃点亏,可是没有想到敏瑜第一次出手便旗开得胜,之后更是连连告捷,让董夫人一再失利。

“她确实是个聪慧的。很多时候我都自叹不如!”杨瑜霖赞同的点点头,知道封维伦这是有感而发,对于敏瑜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不止一次的让董夫人连连吃亏他也很意外——不过他意外地只是敏瑜的效率。而不是敏瑜的能力,敏瑜从未在他面前藏拙,他自然知道敏瑜的手段。

封维伦颇有些见不得杨瑜霖那副“还算你有见识”的样子,打趣道:“瑾泽心里是不是觉得,有如此贤妻,此生再无所求了?”

“是这样的!”杨瑜霖却点了点头,这让封维伦大感意外的怔了怔,而他却又笑道:“不过,道绪有安宜郡主那样的贤内助,倒也不用羡慕我了!”

“唉~”封维伦叹了一声气,而后苦笑一声,没有接这话,看样子,对李安恬却带了些不满。

杨瑜霖原本不想多问,但是想到敏瑜提及李安恬时的那毫不掩饰的欣赏,却还是多了一句嘴,道:“道绪为何这般?莫不是和安宜郡主有了什么间隙?”

“没有!”封维伦立刻摇头否认,他和李安恬之间确实有了不小的间隙,但是却也不至于和杨瑜霖说起来。

“道绪夫妻间的事情,我一个外人原本也不该多嘴,只是内子不止一次的在我面前提及安宜郡主,每次提及的时候都说安宜郡主这般好那般好。前几日,内子发作了贵府姨娘之后,还与我感叹,说如果安宜郡主在的话,又怎么可能让车姨娘这般轻狂,一副招惹是非的样子!”杨瑜霖看着封维伦,诚挚地道:“道绪或许也听说了,我和内子原本没有打算今年完婚,是因为我的任命下来,知道我上任之后,三五年之内恐怕都无暇回京完婚,这才将婚期提前。道绪也一样,三五年内轻易回不了京城,那道绪为何不将安宜郡主接到肃州,既能夫妻团聚,也能安心的将内宅交给安宜郡主打理,不用分心他顾,更不用担心妾室不守本分的招惹是非。”

封维伦摇摇头,苦笑一声道:“不是所有女子都能像尊夫人一样,愿意抛下习惯了的锦衣玉食,到这苦寒之地来受苦的!”

封维伦的话让杨瑜霖的眉头微微一皱,直接问道:“难道安宜郡主不愿意到肃州来?”

“她到没有说过不愿意到肃州来,事实上我们也没有商量过这件事情,只是我想着,她从出生起便被娇宠着养大,应该不愿意,便没有和她说起,免得遭了拒绝。”一看杨瑜霖的表情,封维伦便知道他他心里在想什么,他摇摇头,苦笑一声,道:“不瞒你,我和内子也是打小就认识的,成亲之前一直觉得能够娶到她那般出身家世,才貌品行都无可挑剔的妻子是人生最大的幸事,但成亲之后才知道,人生哪有那么事事如意圆满的。”

封维伦得到任命的时候,李安恬身怀六甲,自然不可能和他到肃州来,封母黄夫人便做主,让车秀娟跟着他到任上侍候他的起居,他到了肃州之后,夫妻两人也就写了那么两份信,更没有机会提及此事。黄夫人在中秋前后让人送东西过来的时候,倒也捎了一封信,信上抱怨了一堆,对李安恬的怨言颇多。

对母亲的抱怨,封维伦很是厌倦,他有的时候也想不通,当初把李安恬夸得无一处不好的母亲为什么在他们成亲之后便开始事事挑剔起来,一开始的时候他还会为李安恬说话抱屈,但是挑剔多了,他便也渐渐的埋怨起李安恬来。

“听说,道绪能谋到肃州通判这个缺,令岳父靖王出了不少气力。”杨瑜霖轻叹一声,说起了似乎不相干的事情来。

杨瑜霖的话让封维伦的脸色一僵,不自然的点点头,一副不想深谈的样子。

“道绪是不是觉得仰仗着岳父才能一展才能,心里很不知滋味?”杨瑜霖笑笑,道:“但是道绪可曾想过,相比起才华,其实这才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以你我的年纪资历,如果没有长辈的提携,根本就不可能有今日的地位和官阶。这世上与我们一般年纪,但却比我们出众的大有人在,只不过没有个好出身,也没有个可以仰仗的岳家,所以只能慢慢的熬着,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熬出来。”

封维伦也不是蠢人,自然明白杨瑜霖说这个是为什么,他苦笑一声,道:“若是自家长辈或者师尊别人倒也不会多说什么,但换成了岳家便不一样了,别人会说,不过是生了一副好皮囊,攀了一门好亲,靠着裙带上位。”

“道绪觉得你是靠着一副好相貌才被靖王看中的吗?”杨瑜霖摇摇头,这样的话他其实也听过,就在他被任命为肃州都指挥使的时候也听到不少类似的酸话,说他如果不是靠着未过门的妻子是皇后跟前的红人的话,哪里有这样的好事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任命是怎么来的,自然对此一笑了之。

“当然不是!”封维伦颇觉得受辱,李安恬固然是让人趋之若鹜的高贵郡主,但他也不是那种攀了一门好亲就一步登天的寒门小子。

“既然如此,道绪纠结什么呢?”杨瑜霖笑道:“至于说靖王为你活动的事情…你是他的女婿,是半子,他不帮你帮谁?你应该理直气壮地接受靖王的关照,你需要的不是纠结,而是努力做事,让人知道,职位是靠着长辈得来的,但是功绩却是自己实打实的干出来的。当然,作为女婿,孝顺岳父岳母也是情理之中的。”

“你这一说,我这心里真的是舒坦多了!瑾泽,谢谢你的开导!”封维伦觉得心里一下子坦荡了,他其实并不是那种爱钻牛角尖的人,也不是那种听了别人的酸话就迁怒的人,只是他和李安恬成亲之后,不光是身边的朋友同僚用一副羡慕嫉妒的眼神看他,说些他娶了郡主必然平步青云的话,就连家人也有不少这般说,而母亲黄夫人又总说李安恬高傲看不起人,所有的加在一起,真给了他不小的压力。

“我可不是为了开导你才说这些!”杨瑜霖摇摇头,道:“我想说的是,如果安宜郡主不想跟着你到肃州的话,你觉得靖王还会帮你谋求到这个职位吗?”

封维伦呆了呆,他真没有往这方面想,可是母亲…想到母亲,他忽然灵光一闪,骤然间想通了一些事情,他起身,郑重的朝着杨瑜霖一鞠,道:“多谢瑾泽出言提醒,我感激不尽!”

☆、第二百二十二章 及笄礼

“不都说丁夫人是贵人吗?我还以为今天过来能看到什么贵人呢,怎么好像没有啊!”跟着董夫人一道前来的薛雪玲刚刚坐下,便阴阳怪气的来了一句,还一脸嫌弃的道:“早知道的话,我就不来了!”

“薛雪玲,你是什么意思?”张菁菁见不得薛雪玲那副闹场的样子,立刻针锋相对的道:“又没有人请你来,你有什么资格说这样的话?”

薛雪玲被张菁菁堵得难受,当下就跳了起来,指着张菁菁骂道:“我说什么跟你有关系,你出什么头啊,你…”

“玲儿~”董夫人皱着眉头叫了一声,她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自是恨不得将倾己所能让她过得安逸,锦衣玉食自不用说,请最好的先生教导琴棋书画,为了她还花了大价钱请了从宫里出来的教养嬷嬷教导规矩,但凡是能够想到的,能够给她的,都尽一切可能的给她。可是,女儿却没有她预想中的那样色色出众,将所有的人给比下去——比不过丁敏瑜上尚情有可原,但和张菁菁这样的女孩当着这么多的人这样斗嘴就让她不悦了。

“娘~”薛雪玲嗔怪不依的叫了一声,对于董夫人的情绪丝毫没有感觉,反而觉得母亲不应该阻止自己。

董夫人严厉的看了她一眼,薛雪玲只能悻悻的闭了嘴,老实的坐在那里不出声了,但一张嘴翘得,都能挂上几十个油瓶了。

张菁菁朝着哼了两声,却没有再说什么,她知道,今天是敏瑜的大日子,不能出任何的差错。

辰正,王夫人起身,庄重的道:“今日,由我代为主持敏瑜的及笄礼。诸位大驾光临,我带敏瑜向诸位致谢!”语毕,稍微顿了顿,便宣布及笄礼正式开始。

正厅的帘子被掀开,敏瑜神色端庄的走了进来,进屋之后,姿势优美的面朝西,端跪在了厅堂中央的藤席之上,受邀为赞者的骆夫人脸上带着微笑,便要上前为她梳头。

“且慢~”不等骆夫人走到敏瑜身边。厅外便传来一个轻柔却又威严的女声,正厅里众人微微有些愕然,看着再次被人掀开的帘子,一身青色宫装的中年妇人和一个中年内侍进来,他们身后跟了两个姿容秀丽的少女和年轻内侍,每人手上都端了一个盖了红色绒布的漆盘,显然的秋霜笑盈盈的引着他们坐了一直空着的上座,道:“姑姑、雷总管,请坐!”

薛雪玲当下就不满起来——那两个位子是整个厅房里最当中。也最尊贵的座位,连她的母亲都不能坐,凭什么让他们上坐?好在董夫人刚刚的态度摆明了不准她胡闹,她便只是狠狠的瞪了两人。没有出言讽刺。

这两人是什么人,薛雪玲的心里想什么,自然是一眼就看了出来,不过他们懒得理会这么一个黄毛丫头。权当什么都没有看见罢了!

端跪堂中的敏瑜看到两人,心头又惊又喜,更有浓浓的感动。她的眼眶微微一热,盈满了热泪,但脸上的笑容却灿烂耀眼起来,那宫装妇人有些心疼,连忙道:“请赞者梳头吧!”

被打断了的骆夫人这才上前,为敏瑜梳头,等她梳完,将梳子朝南放下,那宫装妇人便起身,带着托盘少女,走到敏瑜跟前,笑着道:“这里有两支玉簪,你且选一支来用吧!”

她说完,那少女便恭敬地跪下,将盖着的红色绒布掀开,里面有两支玉簪,一支五福如意碧玉簪,一支白玉凤簪,都极为精美,哪怕是不懂的人见了,都能看出这两只玉簪都绝非凡品,也都是花钱都买不来的好东西。

身子微微前倾的众位夫人姑娘都有些羡慕,薛雪玲更是嫉妒的眼睛都泛起了红光——董夫人一贯认为女儿要富养,要娇养,不知道为她攒了多少好东西,一直以来她也都认为没几个人能有自己那么多精美,贵重的珠宝首饰,但是现在看了这两只玉簪,却觉得她那几匣子珠宝都失去了光彩。

“岚姑姑,她们不会这个时候还打擂台吧?”敏瑜看了那两支玉簪,微微一怔之后,无奈起来。

来的这位不是别人,而是皇后身边最得力也最有身份地位的岚娘,而那位姓雷的内侍,敏瑜并不是很熟悉,但也知道他是庆郡王府的内侍。

敏瑜的话让岚娘笑了起来,道:“就知道你这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她们的心思!选吧!”

敏瑜无奈的摇摇头,下巴微微一点,道:“就白玉凤簪吧!劳烦姑姑回去和娘娘说,我选了她赏的。”

岚娘再一次忍俊不禁的笑出声来,道:“不错,有眼力,一眼就看出来那才是娘娘精心为你挑选的。”

不用岚娘吩咐,那少女便起身,将另外一支玉簪放到另外一个少女托盘上,岚娘则笑着道:“不知道今天请的正宾原本是哪一位夫人?”

敏瑜起身,指着王夫人笑道:“婶娘是都指挥同知张猛张大人的夫人,张大人是瑾泽师叔,对瑾泽关照甚多。”

“原来是王夫人!”岚娘微微笑着点头,她进来之前便从秋霜那问清楚了,她客气的道:“我是坤宁宫的奴婢,此次前来是奉皇后娘娘之命,一是送着插笄用的玉簪,其二呢…或许诸位也听说了,敏瑜打小在娘娘跟前长大,娘娘一贯把她看得跟眼珠子似的,如果这及笄礼在京城举行的话,娘娘定然会亲自来为敏瑜插簪。”

岚娘话都说到这里了,王夫人自然明白她的意思,当下笑着道:“姑姑既是代表皇后娘娘,那么今日这正宾也要劳烦姑姑了!”

如果今日请的正宾是别人,听了岚娘这话,就算不敢有什么意见,但心里肯定也会极不舒服,但王夫人原本就将杨瑜霖当成了最疼爱的子侄,敏瑜是侄媳妇,心里不但没有半点不悦,还是十分的高兴,她相信,今天之后,那些一直摇摆不定的人,定然会做出选择。

及笄礼继续进行,岚姑姑将那只玉簪为敏瑜插上之后,又亲手将敏瑜扶起来,笑着道:“娘娘和侯夫人要是能亲眼看到你这样的话,不知道心里有多高兴呢!”

“岚姑姑回去之后,把今日的事情与她们说也是一样的!”敏瑜握着岚姑姑的手,笑着道:“告诉她们,敏瑜已然长大,让她们放心。”

“儿行千里母担忧,你再大,在她们眼中也是孩子,又怎么可能不为你担心呢?”岚姑姑轻轻地摸了摸敏瑜的脸,笑道:“进去换衣服吧!衣服就换我带来的,那可是娘娘精挑细选出来的料子,让内造府最好的绣娘为你缝制的,穿上之后定然美得让姑姑都认不出来。”

“嗯!”敏瑜轻轻点头,秋喜引路,骆夫人和另外一个托盘少女一起去了换衣裳,岚姑姑看她们出去才满脸微笑的回到座位上。

“姑姑是皇后娘娘身边的人?”薛雪玲满脸好奇的看着岚姑姑,脸上带了恭敬,眼中也闪烁着光芒,刚刚的不满完全不见了。

“这位是…”岚姑姑轻轻偏头,询问的视线落在秋霜脸上。

“回姑姑,这位是薛雪玲薛姑娘,是都指挥同知薛立嗣大人的千金!”秋霜立刻轻声介绍,她和岚姑姑也是老熟人了,自然更亲近一些。

“原来是薛姑娘啊!”岚姑姑微微一笑,而后上下打量了一番,没有再说什么,却又将视线落到了王夫人身边的张菁菁身上,道:“这位应该就是张大人的千金了吧!”

“小女菁菁见过姑姑!”张菁菁有些拘束的起身行礼。

“张姑娘不用客气!”岚姑姑虚扶了一把,而后笑着从手上褪下一支玉镯,道:“第一次见面,我也没有好东西给你,这玉镯是皇后娘娘赏的,你戴着玩吧!”

“这…”张菁菁哪里敢收,迟疑的看着王夫人。

“妹妹收下吧!”敏瑜正好换了衣服回转过来,见状笑道:“岚姑姑手里可有不少好东西,一只手镯而已,妹妹尽管收下!”

敏瑜都这么说了,张菁菁谢过岚姑姑之后,接过玉镯,玉镯到了手上,却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原来这看着不起眼的玉镯却是一支难得的温玉,她微微一惊,不仅又有些迟疑了。

敏瑜却不客气,笑着上前,为她将手镯带上,而后笑盈盈的朝着岚娘道:“岚姑姑啊,有我的礼物吗?”

“你这坏丫头!”岚姑姑伸出手指了,轻轻的点了她的鼻尖一下,笑骂道:“你从姑姑这里要了多少好东西,真是贪心不足的坏丫头!”

敏瑜轻轻地吐了吐舌头,一副小女儿的娇态,除了岚娘之外,其他人都看呆了,敏瑜在她们面前一贯冷静而强势,她们何曾见过她这副小女儿的姿态?

岚娘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同,笑着指着雷总管,笑道:“还记得这位雷总管吗?”

“不大记得了!”敏瑜顽皮的来了一句,笑着道:“雷总管,可是大殿下有什么吩咐?”

敏瑜的话让雷总管也笑了起来,道:“殿下来之前还说,丁夫人就算嫁了人,定然也还是那个让人头疼的顽皮妹妹,这话说的果然没错!丁夫人,咱家是奉殿下之命,给丁夫人送及笄礼的!”

雷总管这么一说,在座的夫人姑娘们又是一惊,脸上的表情精彩起来…

☆、第二百二十三章 所谓规矩

“每个月的支出贴榜公布?”敏瑜轻轻一挑眉,笑道:“这还真是个好主意,董夫人是觉得这样能让善堂的管事清如水呢,还是认为这样能给她带来清名?”

“兼而有之吧!”骆夫人笑笑,而后道:“明儿就是三十了,照善堂以前的规矩,初一那天便要将每个月的花费款项写在红榜之上,而后将红榜贴在善堂的照壁上公布于众。金师爷觉得这有哗众取宠之嫌,想要改一改这个规矩,只是丁夫人之前也交代过了,暂时不要动董夫人之前立下的规矩,所以…”

接受善堂,金师爷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金师爷真不是什么有大智慧的人,很多事情上都没有太好的主意和点子,好在他也知道,齐大人挑中他打理善堂,并非看中他的本事和能力,而是看中他的出身,所以,遇上什么难题便直接找回来了。

“这规矩在善堂的口碑应该极好吧!”敏瑜笑笑,问道,从一开始,她就没有打过将善堂掌握在自己手上的主意,善堂原是朝廷所设,原该肃州府打理,别说善堂不过是个积累人脉和名声的地方,就算有更大更多的好处,敏瑜也不会把手伸过去——什么能伸手,什么不能伸手,敏瑜一贯看得清,要是连这点诱惑都抵挡不住的话,她也不是她了。但是敏瑜却将善堂当成了一个突破口,所以,对善堂的一切,敏瑜都仔仔细细的了解过,这与众不同的规矩自然也不例外。

“嗯!”骆夫人点点头,道:“其实就连金师爷都觉得这个规矩不错,如果不是因为他想找一个突破却又不知道该往哪里下手的话,他也不会想改这个。”

“那就改这个吧!至于怎么改,我倒是有些想法…”敏瑜笑了起来,将自己的主意详细的说了出来。骆夫人听完,情不自禁的脱口赞好,而一旁的王夫人也笑了起来,道:“真不知道你这孩子是怎么长大的,菁菁只比你小一岁,但现在除了玩之外还什么都不懂,她要是有你一半,不,有你三分之一能干,我就不用为她担心了!”

“婶娘~您觉得我好。我倒是更羡慕菁菁!”敏瑜笑着道:“像菁菁这样,单纯活泼才是真的有福气,像我这种,就是个劳碌命,这不被你们拉过来出主意了吗?”

敏瑜的话让王夫人很是受用,但是想到还有些懵懂的女儿,却又忍不住叹了一口气,道:“敏瑜,我这些天一直在琢磨一件事情。很有些拿不定主意,你帮我参考参考,怎么样?”

“婶娘请讲!”

“是这样的,我想给菁菁请个教养嬷嬷。一来可以教她规矩,拘着她,免得她都十四岁了,还整天往外跑。像个野丫头似的,二来,菁菁也着实不小了。等她及笄之后也该给她找婆家了,学了规矩议婚也好一些。”王夫人看着敏瑜,脸上有些心虚。

在京城,家里有姑娘请教养嬷嬷的比比皆是,门第高,条件好的请宫里出来的教养嬷嬷,门第一般或者家底薄的请个普通的也就是了,但这里是肃州,在偌大一个肃州,只有薛家花了大价钱和大气力为薛雪玲请了教养嬷嬷。要是在以前,王夫人不会也不敢想这个,但是现在,看了敏瑜,她忽然觉得能给女儿请个教养嬷嬷也不错,不指望她学了规矩之后能比得上敏瑜,只求不再什么都傻呼呼的不知道就好,至于怎么请…皇后娘娘为了敏瑜的及笄礼都能拍身边最得力的女官不远千里的到肃州来了,求了她,找一个还过得去的教养嬷嬷应该也不难吧!

请教养嬷嬷?敏瑜皱了皱眉头,看看一脸期望的王夫人,再看看眼中也带着期盼之色的骆夫人,道:“骆夫人是不是也想为齐姑娘请一个教养嬷嬷?”

“是有这个的想法!”骆夫人点点头,略有些不好意思的道:“我和王夫人的想法差不多,学学规矩总是好事!”

看来她们都想到了一块去!敏瑜笑笑,没有说好不好,而是看着王夫人,问道:“婶娘可想过给菁菁找一个什么样的夫家?”

“这个…”王夫人微微迟疑了一下,而后便坦然道:“说实话,虽然没有特别中意的人家,不过我就这么一个女儿,她的性格脾气也摆在那里,我也不指望她高嫁,只想找个相对单纯一些的人家,最好是次子。菁菁不是当长媳的料,与其到时候让人挑剔,自己也手慌脚乱,还不如一开始就降低要求。”

“那么,骆夫人呢?”敏瑜点点头,转向骆夫人。

“我不好说啊!”骆夫人苦笑一声,道:“我家老爷明年就满两任了,我估计他是不大可能继续连任,我们俩人都是京城人,到时候或许能够留京城谋个职位。”

“也就是说骆夫人极有可能在京城子弟中为齐姑娘选婿。”敏瑜微微沉吟了一下,而后正色看着两位夫人,道::“如果这样的话,我建议两位都不要请什么教养嬷嬷。”

敏瑜的话让骆夫人和王夫人都皱紧了眉头,但她们都没有直接问为什么,而是仔细的思索着,好一会,王夫人才轻声道:“敏瑜,你是不是觉得给菁菁请教养嬷嬷是多此一举的事情?”

“嗯!”两人能够仔细思索,而不是听了自己的话就问为什么让敏瑜很高兴,这证明自己已经在两人心里有了不一样的地位。她轻声道:“如果婶娘希望菁菁高嫁的话,请个教养嬷嬷倒也算有必要,毕竟大家族中的规矩可不少,要是不懂,进了门之后难免会被人嘲笑,甚至让人看不起。但是,婶娘只想找个简单的人家,就真没有必要学什么规矩了。学了不仅对她没有什么用处和帮助,反而可能是一种负累。”

“这话怎讲?”王夫人皱起眉头看着敏瑜,从敏瑜身上可看不出学了规矩有什么不好。

“学了规矩,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不知不觉之中都会和旁人有些不一样,如果高嫁自然无所谓,但如果嫁到了并没有这么多讲究的人家,那么。她的言行举止不但不会给她带来什么好,反而可能给她带来困扰,婆家人说不准会认为她看不起人而疏远她。”敏瑜轻声解释道:“这还不是最坏的可能,万一人家相差了,认为她之所以学那么多的规矩,是为了高嫁,结果高攀不成,退而求其次的选了他们…婶娘,如果有了这样的误会,那要解释清楚可就难了!”

王夫人愣住。她只想着学了规矩能够带来的好处,却没有想到可能引起的误会,被敏瑜这么一说,她想要为女儿请教养嬷嬷的念头就淡了很多。

“可是现在不学,万一到时候找了个特别讲究规矩的人家岂不晚了?”骆夫人也觉得敏瑜说的有道理,但是她和王夫人的情况却有不一样,张猛十年八年之内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动,张菁菁以后说亲不是在肃州便是附近几个州府,夫家极有可能也是武将之家。学不学规矩其实也无所谓,但是自己的女儿齐若眉就不一样了啊!

“不晚!”敏瑜笑着道:“真要是找了个特别讲究规矩的人家,那么定亲之后再请教养嬷嬷也不迟。到时候,除了教养嬷嬷之外。再从未来的亲家那里请一个积年的妈妈过来,学规矩的时候请妈妈在一旁指点,定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王夫人和骆夫人都微微点头,骆夫人想了又想。却又道:“这样会不会有些仓促?学规矩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啊!”

“诚然,这学规矩不比其他,一天两天是看不到成效的。你们现在就急着找教养嬷嬷,应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敏瑜微微一笑,见王夫人点头之后,继续道:“可是,你们有没有仔细想过,现在学规矩其实并不好。”

“那怎么才算好呢?”王夫人这会已经打消了请教养嬷嬷这个念头,而骆夫人则没有,相反,她更急切了。

敏瑜笑笑,道:“学规矩,最好的是像我一样,打小就学,时间长了,规矩刻在了骨子里,不用刻意,也能遵规道矩。其次,则是学上个一年半载,知道何为规矩体统,也知道了敬畏,规矩或许会差一点,但却无伤大雅。尤其是别人知道这一点,无形之中便会多了些包容之心,那么,就算不小心犯了小错,也容易得到原谅。最怕的则是学上个两三年,说她懂规矩,但其中的精髓却不一定能懂,说她不懂,面上的规矩却不会出错,这样的人,也没有了敬畏之心,一旦犯错,极有可能就是大错,而别人总认为她是懂规矩的,不难不会轻易原谅她,甚至还会罪加一等。”

骆夫人点点头,而敏瑜又笑着道:“还有,家中女儿到了十三四岁才忽然请教养嬷嬷的,一般有几种情况。最好的就是我之前说的,结了一门好亲事,为了让女儿到夫家之后能够更快适应;其次则是逢大选,想将女儿送到宫里去参选的,最糟糕的则是家风不正,为了以后能谋一门好亲事,不得已的才请了教养嬷嬷…所以,我建议不管是齐姑娘还是菁菁,暂时不要请什么教养嬷嬷,如果等她们议婚之后,夫家的规矩多,有了这个必要的时候,那么再请。到那个时候,婶娘和骆夫人如果需要我帮忙的话,只管开口。我别的能耐没有,帮着请个教养嬷嬷却还是能办到的。”

敏瑜这话一出,就连骆夫人都打消了立刻请教养嬷嬷的念头——齐守义一年后要能回京城的话,到时候再请教养嬷嬷也不迟,要是不能回,女儿现在学了规矩也未必就能派上用场,说不定还会像敏瑜说的,起不到什么好反而带了麻烦…

☆、第二百二十四章 账目风波

每月初一,善堂的照壁上都会张贴一张红榜,善堂当月的支出款项都会列在其上,这是董夫人接手善堂这十多年来的规矩,用她的话来说就是要让所有的人都能看到,她没有从善堂捞一个铜板的好处。

十月初一,善堂的人愕然发现这项规矩似乎被人打破了,善堂的照壁上空空如也,红榜的影子都没有见到。不等他们愤怒的找金师爷金主事讨要说法,便有人告诉他们,规矩变了,从这个月开始,红榜贴到善堂大门外的布告栏上,从今外后,善堂每个月的收支明细都会这样公布出来,让全肃州的百姓都看得到,让全肃州的百姓监督善堂的运作。

这样的回答让善堂的人勉强满意,虽然他们觉得将善堂的收支明细这样公布出去有一种家务事外传的嫌疑,但是回念一想,善堂从来都不拒绝外人进入,就算贴在照壁上,旁人想看也一样可以进来看,便也释然了。

当下,大多数人该做什么便做什么去了,但有那么少数几个人却还是去看了这个月的红榜——他们可都憋着坏呢,想从这个月的红榜上找找,看看能不能挑出什么骨头来,要是能够借此将事情闹大,把金主事撵走,把董夫人迎回来就好了。而他们只看了一眼,便呆住了…

善堂每个月的支出其实很简单,无非不过是柴米油盐酱醋等几大类,孙亮当主事的时候,都只泛泛的写上每一项支出多少银钱,最后合计多少,其余的一概没有,每次一张红纸便足矣,而这一次,满满当当的写了四张纸。整个布告栏都贴满了!

既然是收支明细,那么首先便要将收入明细写出来:大到州府拨来的固定款项五十两银子,商铺富户和官家夫人几两到几十两的捐款,小到普通老百姓几个铜子甚至几升米,几个鸡蛋,几捆小菜的捐物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一样被遗漏。这让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愣住了——原来他们不是董夫人自掏腰包养活的,原来他们是靠朝廷和肃州众百姓养活的,那他们这些年只知道感激董夫人的行为是不是在无意中成了别人眼中养不熟的白眼狼?

而最让他们觉得震撼甚至不敢置信的是,那位在他们心目中的衣食父母。那位付诸了不知道多少心血支撑着善堂,养育他们长大的董夫人的名字居然没有出现在上面。他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却还是没有找到董夫人或者薛家任何一个人的名字。

然后是支出,和孙亮主事时不一样,所有支出不但将项目列了出来,购买多少,用了多少,剩余多少。每一样的单价甚至在哪一家铺子买的东西也都写得清清楚楚,没有半点马虎。而看完之后,他们更傻眼了——所有的东西,除了在集市上买的新鲜蔬菜和肉食之外。但凡是需要到铺子里购买的,无一例外都是薛家的铺子。比他们年长的哥哥姐姐,成人离开善堂之后,不是入伍便是到薛家的铺子当伙计。他们自然知道薛家有那些铺子。

原来薛家伙计每次送来的东西都是要钱的!这是这些人脑子里的另一个念头,他们原以为那些东西都是董夫人捐出来的,但现在看来。根本就是别人捐了钱财,而后照顾董夫人家的生意去了!原来善堂这老老少少两百来号人并不是董夫人的包袱,而是她的主顾!

如果说这一次的红榜,只是推翻了善堂不少人,尤其是年少天真的那些半大小子和小姑娘们一直以来被人灌输的思想的话,那么给肃州百姓带去的便是另外一种思潮了,而那些脑子灵活的生意人,却从这红榜上看到了做生意的契机。

红榜贴出去的当天下午,便有一个自称姓王的米粮铺子老板上门了,他身后跟着四个伙计,每个伙计都背着一个不小的布袋,里面分别装了一种米面粮食,他给出的报价每一种都比红榜上写的单价要便宜,最多的一石便宜了两百文,最少的也便宜了五十文。

王老板是比较敏锐,来的也比较快的一个,继他之后,又来了好几个铺子的掌柜和老板,纷纷就善堂消耗较大的米粮等物品做了报价,金主事在货比三家之后,选择了价格更低的几家,至于一直合作的薛家铺子,金主事毫不犹豫的派人上门通知合作取消。

这样的变故让薛家铺子的掌柜们措手不及,直接上善堂,找金主事讨要说法,金主事冷笑两声,将其他铺子的报价丢出来,掌柜们看了报价,哑然无言,灰溜溜的走了,等他们一走,薛家卖给善堂的物品和市面上持平,但是却比大宗买卖贵了一两成的消息却在善堂里外传开了…

“上个月为什么没有照规矩往善堂送米粮和日常所需的物品?”董夫人脸色阴沉的看着面前几个铺子的掌柜,他们都是她一手培养出来的,她原以为他们是值得信任的,但是现在,她真的怀疑他们是否值得自己相信。

“夫人…”几个掌柜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最年长的一个不得已的开口道:“小人们是想着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让他们知道,如果没有夫人的话,善堂根本支撑不下去,哪知道…哪知道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是啊!”他的话音一落,马上就有附和着,而后道:“夫人,小人们也是为了您才这样做的!”

“为了我?”董夫人肺都快气炸了,她冷冷的看着这些掌柜,道:“为什么没有人和我说起这件事情?如果没有善堂今日没有闹这一出的话,你们还准备将我蒙在鼓里多久?你们可知道,就因为你们的擅作主张,就让我这么多年的心血付诸流水?现在,估计全肃州的人都会以为,我管理善堂这么多年来,一个子都没有出过!”

董夫人不能不恼怒,她对善堂十分重视,自然不可能舍不得往善堂花钱。她一早就吩咐过,每个月往善堂送一些柴米油盐之类的必需物品,鸡蛋,蔬菜,肉类送的也不少,善堂的人每隔三天就能吃上一顿肉菜,没隔两天,便能吃上一个鸡蛋,这些都是她定下的规矩。她管理善堂这么多年来,平均每个月要花五十两银子。可是现在呢,那些钱都白花了,善堂甚至全肃州的人都会以为,自己管理善堂这么多年来,一个子都没有出过。事实上呢,这么多年来她在善堂上花的银钱,起码也也上万两了!

董夫人怒火让掌柜们不敢再辩解什么,他们都低下头…

“还有,为什么善堂购买的东西会是那样的价格?一石米居然要一千零五十文。散卖也不过是这个价格!张三德,你给我说说,为什么会是这个价格?”董夫人直接点名,道:“我不是说过了吗?给善堂提供的所有东西都照成本价!一石米的成本价是多少?你也给我说说!”“夫人。这个…”被点名的张三德起身,看看暴怒的董夫人,又瞟了神色不明的孙明,扑通一声跪下。道:“这都是小人的错,小人是想着每个月往善堂送那么多的粮食,花费不小。便想着在价格上稍微加一点,补贴一下…”

“糊涂!愚蠢!”董夫人大骂,道:“补贴一下?能补贴多少?多的银子都出了,还用得着在意这么一点零头吗?现在倒好,我管理善堂这么多年的功劳,苦劳都没了,有的只是赚善堂的钱的名声!”

张三德低下头,不敢为自己辩解,一旁的孙明上前为董夫人换了一杯热茶,和声道:“夫人,您先喝杯茶消消气!”

董夫人喝了一口茶,但心头的气恼却一点都没有稍减,她失望地看着在场的掌柜,道:“孙明,你说我能不生气,能不上火吗?这么多年来,我为了善堂付出了多少,可是现在呢?就因为他们的擅作主张和阳奉阴违,让我所有的付出都成了笑话。要是我以后再接手善堂,你说别人会怎么议论?他们定然会说我舍不得善堂带来的好处!”

“夫人,这事情都已经闹出来了,您着急上火也与事无补啊!”孙明比谁都清楚董夫人为善堂付出了多少,但是他也比谁都清楚事情变成现在这样子的缘由,但是他却不能说,也不能让董夫人追究下去,他转移话题道:“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如果您也揪着这件事情不放的话,只会让人以为您心虚,还不如闹出点别的事情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这件事情自然也就淡下去了!”

“你有什么好主意吗?”董夫人知道孙明说的没错,她比任何人都明白,要让某件事情骤然降温,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另外一件事情将人们的视线吸引过去。

“这…”孙亮微微迟疑了一下,董夫人会意,轻轻一挥手,那些掌柜立刻起身告退,他们知道,这一关算是过了。

“夫人可还记得,去年杨将军凯旋归来的时候,怡情楼的姚芊芊当众示爱的事情?”孙明脸上带了一抹暧昧,道:“前些天,怡情楼的妈妈传了话过来,说姚芊芊对杨将军痴心不减,怎么都不肯挂牌子接客,妈妈拗不过她,便想问问夫人该怎么处理。”

“你的意思是…”董夫人听懂了孙明的意思,只是她却有些拿不定主意。

“姚芊芊一番痴心,夫人为什么不给她一个机会呢?”孙明笑着道:“让妈妈给她一点点自由,要是她有那个本事,让杨将军对她另眼相看的话,那么怡情楼定然不会难为她,到时候拿出赎身银子便放她自由身,要是她没有本事的话,那么,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董夫人皱眉不语,说实话,她其实很反感那些上赶着给人当妾的,善堂出身的那些女子当初给人当妾她也曾反对过,只是她们最后没有听她的而已!

“小人知道,这个主意不大光明磊落,只是夫人想想,自打丁夫人到了肃州,就一心一意的给夫人您添堵,您为什么不给她添添堵呢?要是姚芊芊进了杨家,她恐怕也没有精力和您为难了!”一看董夫人的神色就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而他也知道该说什么大笑董夫人的疑虑,他笑着道:“至于姚芊芊,对于她这样的女人来说,从良是最好的归宿,要是能给爱慕之久的英雄为妾,那更是三生修来的福气!”

“这…好吧!”董夫人叹气,道:“这件事情你去安排吧!”

☆、第二百二十五章

“真没想到恬姐姐来的这么快!”看着瘦了不少的李安恬,敏瑜笑盈盈的道:“原以为恬姐姐起码也要等过完年,春暖花开之后才会带着孩子一起过来呢!”

敏瑜还真的是很意外,她原本以为杨瑜霖的那番劝解封维伦未必就能马上接受,就算听进去了,也写了信回京城,李安恬也得考虑年幼的女儿,缓上个半年,等女儿更大一些再过来。哪知道这才过去一个月,李安恬便带着女儿到了肃州,算起来,封维伦极有可能是从杨家回来就写信回京,而李安恬则是接到信就收拾行囊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