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胆子小得跟老鼠一样,怎么可能敢说出来。”詹氏不屑道,又拍拍荣宛的手,“你呀,就帮娘在锦花台好好表现,这比什么都强。”

第 21 章 飞燕喜春(一)

澜心院里,阿凝抱着老太太的胳膊,娇娇道:“那套珍珠发簪是大姐姐好不容易得来的,阿凝自己都舍不得用呢,可不愿意借出去。”老太太笑道:“那是自然,这样好的东西,借出去没的弄坏了。你这丫头又是不爱用别人戴过的簪花钗环的,可不得好好留着?”阿凝笑着点了头。老太太叹息一声,又道:“在我一个老婆子跟前,就该跟你这样娇憨一些好。宛姐儿啊,跟她娘一样,太聪明了些。”

阿凝心头咯噔一声,顿觉祖母当真是明白人。荣宛把老太太当枪使呢,难怪老太太心里不得劲儿。

阿凝从澜心院回到衔思阁时,途经蓼香汀,蓼香汀是一弯碧透活水伴水边香草而得名,正对着不远处的藕香亭。水流弯曲处有一片嶙峋假山阻隔起来的空地,只种了寥寥几株美人蕉,开得虽好,却冷清了些。阿凝一时想起孤雁阁前的青木香花,心道,若是拿到了培植秘方,倒是可以种在这处,位置隐蔽,水土也好。

正思索间,那假山处传来一声异响,阿凝一愣,给锦珠使了个眼色,锦珠走过去,“是谁躲在里面?快出来。”

只见两个畏畏缩缩的丫头站了出来,俱是柳青色襦裙绿色碎花帷裳,梳着垂挂髻,十四五岁的样子,眉目颇为清丽。阿凝走过去时,两个人福身行礼。

“见过六姑娘!”

“你们在里面做什么?”阿凝身子立得笔直,目光稳稳的,虽然年纪小,却已颇有几分迫人。

两个丫头被阿凝问得战战兢兢,其中一个胆大些的回道:“奴婢们是在谈论二房的莲心姐姐好福气,昨儿夜里伺候了寅少爷了。”

阿凝看出她低垂的眼睫闪烁了几下,又往前走一步,“是么?”

那丫头吓得往后退了一步,暗花刺绣镶边的窄袖中掉出一张纸来,飘飘摇摇的落到地上。

锦珠将那纸张拾起来递到阿凝跟前,那回话丫头的脸,刷的一下白了。

阿凝一瞧那纸上文字,写得是一个调配方法,方子的名字叫“飞燕喜春”。

这名儿取得倒怪,不像药方,大约是什么香方吧!阿凝正欲细瞧,就听见锦珠的声音,“姑娘,太太来了。”

姜氏原本是追出来想再嘱咐阿凝几句话的,看到阿凝手里的药方,差点没吐出一口血来,不由分说从阿凝手里拿过来,朝那两个丫头厉色道:“这东西是哪儿来的?”

两个丫头立刻跪地求饶,为首的那个回道:“是从莲心那儿得的。”

姜氏让阿凝回去,晚些时候再去衔思阁找她。阿凝刚从明玉山庄回来,原本乏得很,可这会儿看见姜氏的神色,有点好奇这到底是个什么方子。她伸了脖子朝姜氏手里的药方看,姜氏却叠了起来,递给身后的紫燕,“先收着,等下给二太太过个目就拿去烧了。”

阿凝有点郁闷,碍于许多丫头在,只用眼神朝姜氏撒娇。姜氏这回却没理会她,显见得是气急了。

阿凝回到衔思阁,还在思忖,不知是个什么药,能让娘亲这么生气,衔思阁的香方药方书籍也不少,她怎么从未见过这名字。当日夜间就听锦环说起,二房的莲心被发卖出去了,连带着寅少爷也被二太太训斥了。阿凝隐隐觉得这跟那张方子有关,还特地在书房里找了一回,无果。第二日祈王府派人送来了青木香花的培植方子,阿凝忙着研究种花,便把此事抛之脑后。

当青木香花种子顺利落了地,衔思阁中的四时橘开始结出淡绿的浆果时,上京城也因锦花台的临近愈发热闹,一时间,衣裳坊胭脂铺头面发簪店都异常火爆,参赛的人都牟足了劲儿想在比赛中大放异彩,不参赛的也都盼着瞧热闹,唯有阿凝,掰着手指数日子,期盼去方鉴楼拿解药。

赵琰说过不会有不适现象,可她就觉得各种“不适”,她也闹不清楚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比如最近胸口总是微微胀痛。可她又想到,自己正处在长身体的年纪,和她同年纪的秦晚馥这里也逐渐有了起伏,或许这只是正常反应呢?

这丫头对某些东西太过害羞,看书时偶有涉及到此,她都会跳将过去,都只知道个大概罢了。这会儿她也不好意思告诉别人,只自己一个人默默纠结。

不管怎样,此刻解药就是她的救赎。她服了解药才能安心。

好不容易到了约定之日,阿凝一早就去寻荣寰,让他带自己去方鉴楼。

到了方鉴楼,里面仍是空无一人,阿凝好奇道:“这几日京里这样热闹,还是没人来这里读书么?”

荣寰摸摸鼻子,“我先出去逛一会儿,晚些时候再来接你。”

阿凝应了一声,人已经上楼去了。

遣退了丫头们,她走到四楼的最里面,一步步靠近那机关门的所在位置,紧张得心都快跳出来了,就怕它不会开。

至一步远时,阿凝惊喜地瞧见它打开了。

这大半年的时间仿佛只是弹指一挥间,阁楼上一如去年雪天的安宁静雅。清淡的宁苏香静静燃着,不知还混合了什么香,鼻尖有若有似无的白梅香味儿。

琉璃窗边仍然坐着清贵高华的男子,一身月白锦袍,手握着半卷书,随意地半倚在靠垫上,一派温润舒雅。

当然,阿凝这会儿没工夫欣赏祈王殿下的气质。她步子迈得极快,若不是从小的教养使然,她多半要冲过去了。

“解药呢?”

赵琰微微皱了下眉,似乎是看书被打断而生了一丝不悦。他并未抬头,只左手往旁边的书架上指了指。

阿凝立刻往那书架上找,果然看见架子上放了一只三寸来长的小瓷瓶,塞了粉白色软木塞子,瓶身上是古朴的白底蓝画,画的是雪村访友图。

这瓶子倒很精致。阿凝拔开那塞子,倒了一粒在手心里,一口吞下去,唇齿间仿佛有淡淡的香味儿——好像跟上次吃的毒药味道一样?

阿凝虽然各种博览群书,但对毒药这块儿着实没有了解过,这会儿也没有过多怀疑,倒是看着满满一瓶子丸子有些吃惊,里面少说也有百来颗。

着实没想到他这样大方,把一瓶子都放这儿了。不知道她若是一次多吞几颗,会不会解毒更快?

她回头看了身后一眼,只见赵琰还是保持原有姿势,一分也未变过。她心下就生出几分侥幸来,立刻倒了几颗在手心里,正犹豫着要不要吞下去,身后便传来不咸不淡的声音。

“一次只许吃一粒,吃多了死得更快。”

阿凝吓得手上的圆滚滚的丸子差点掉下地去。

她回头一看,正在看书的男子仍然在低头看书,清隽的面容疏淡雅致,仿佛刚才说话的并不是他。

阿凝将丸子又小心翼翼地倒回瓶子里。连带着也打消了她想偷倒几颗放进袖子里带走的想法。

算了,瞧着他的确不像要自己命的样子,她每回都来这里吃解药就是了,若是惹恼了他反而不好。

解决了性命攸关的大事,阿凝这才将注意力放到书架上。

上回看了三日,囫囵吞枣看得个差不多。她记忆力虽然不错,但也并不是传说中过目不忘的神童,有些书还没翻开过。此刻…若是她能接着看就好了。

她尽量缩小自己的存在感,静悄悄地在书架里找了一本好书,又轻手轻脚地挪到桌案另一边的椅子上坐了。

去年这里是只有一把椅子的,这会儿竟然有了第二把椅子。虽然只是普普通通的黄花梨木交椅,华贵程度较第一把有天壤之别,但阿凝还是觉得能让祈王特意准备一把椅子的定然是很不一般的人。

阿凝当然不会自恋到以为这个人是自己。可此时这里也没别人,便暂且给她蹭一会儿好了。

她小心翼翼地动作着,对面人都没啥反应,她便逐渐放松起来,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书上。

室中静谧无边。阿凝看得极投入,待肚子有些饿了时才醒过神儿来。她这会儿正是长身子的时候,自然极容易饿的。

窗外已是日光灿烂,夏末的上京可谓绿荫满城,蓬勃而生机。阿凝瞧着心情舒畅,又听见对面翻书的细碎声响,回头一看,只见男子容颜如玉,神情专注。

他的半边侧颜在窗边日光的照耀下,让人无端生出美好的感觉。

阿凝看见他所持书卷上密密麻麻蝌蚪爬似的文字,又吃了一惊。

这是…古梵文吧?

古梵文是几百年前西域使用的文字,那时候当地的文明发展超前,也留下了不少古籍,但这种语言晦涩难懂,如今世上能看明白这些古籍的只怕寥寥无几。

若非如今自己的小命捏在他手上,阿凝定会对她肃然起敬的。

忽然,他放下了书,漂亮的眼神似笑非笑地看着她:“你是来看书的,还是来看我的?”

阿凝脸一红,气得嘴都嘟起来了,红艳艳的小樱桃一样,“谁看你了?!”

第 22 章 飞燕喜春(二)

赵琰自然不屑于跟一个小姑娘争,他只轻笑了一声,复又低头看自己的书,时不时执笔蘸墨,在书册的空白眉脚处写着什么。

阿凝起身,将看完的书放回去。因这书架有些高,她踮了脚,将书归回原位时,不小心触到了旁边一本轻薄的小册子,那小册子直直掉到她头上。

幸好这东西不重。阿凝摸了摸自己梳得整整齐齐的双丫髻,将鎏金嵌宝花卉簪扶了扶,正准备将散开的小册子收好放回去,赫然瞧见里面“飞燕喜春”四个字。

忽而想起上回莲心那件事来,她一时好奇,翻开一看,只见雪白的纸页上密密麻麻写了许多方子,除了飞燕喜春外,还有“金锁玉连环”、“旱苗喜雨”、“灵鬼展势”什么的乱七八糟的名字。名字下面有一行介绍功用的小字,谓曰:“畅美如仙,妙不可言。”

“哗”的一声,册子忽然被人从后面抽走了。阿凝看着自己空空的手,转身疑惑地看他。

男子翻开册子瞟了一眼,露出好笑的神情。

阿凝正看到紧要处,这会儿也不好去夺,微恼道:“你做什么?”

“这个不适合你看。”赵琰不由分说就仗着身高优势把那册子塞得高高的。

阿凝的眼睛都瞪圆了,一双喜上眉梢的海棠色绣花小鞋又踮了起来,伸手想拿回来那册子,嘴上道:“还给我!还给我!”

赵琰放好的册子,收回长臂,还淡定自若地理了下衣袍,一身清爽地转身回去了。

阿凝无奈地看了眼高过她许多的书格,去年这里的梯子也不见了,思来想去,只得走到赵琰跟前,双眸水润地瞪着他。

“那本书你不能看。”他到底没办法无视她,放下书,很认真地跟她说。

“不就是个香谱么?为什么不能?”她还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奇香,能达到“畅美如仙,妙不可言”的地步呢。

赵琰笑了,眼前这个小姑娘,又娇又俏又可爱,连生起气来都这样漂亮,可偏偏,她却在理直气壮地向他讨要春药方子看。

瞧瞧,水眸大眼亮得惊人,脸色粉红粉红的,仿佛春日阳光下的桃花瓣,还带着晨曦露水。

荣家阿凝有一颗甚重的好奇心。原本不过一个方子,并没什么好在意的,可偏偏,前头是姜氏不给她看,这回赵琰也不给她看,她这心里头就跟踹了只猫儿似的,挠得直痒痒,非要把这东西摸透了不可。

这会儿她见他笑了,心里的气恼愈盛,心道这人怎么这么小气的,回回看他的书都要一番折腾才给看。

不过她脸上倒是镇定起来,捡回了几分荣宓式的端庄笑容,“刚才那个飞燕喜春散,方子我都记住了,等回去我就能自己调出来。殿下您给不给看都没关系。”

小姑娘声音舒缓,带着几分天生的娇甜,缠缠绕绕的能滑进人的心里去。赵琰的眉峰跳了跳,冷声道:“你敢调一个试试!”

她丝毫也不惧,一双大眼睛波光流转的,也学着他平时的模样,淡淡瞧了他一眼,微笑道:“我调香的技术还不错的,到时候要不要给殿下送点儿?”

这辈子第一次,赵琰尝到了哑口无言的滋味儿。都不知该怒还是该笑。

平时里他冷着声音对身边的人说话,那些人没一个不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哪有这样顶撞他无视他甚至蔑视他的时刻?再者,她还说要送点给他?她还真敢说!

阿凝呢?她从小最不吃的一套就是威胁。她是阖府上下的眼珠子,是东临侯府的宝贝,若是要什么,总有人上赶着送到她跟前,世上哪儿有什么是可以威胁她的?

“好心倒当成驴肝肺,你若当真想看,我也不是不能成全你。”

他转身把那册子取了过来,扔到阿凝手上,一双眼似笑非笑的,“看仔细些,调好了先在自己身上用一用,你就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好东西了。”

这话里满含讽意,显然是反话。

阿凝狐疑地看他一眼,还是接过册子看起来。赵琰就闲闲坐在对面,瞧着她脸蛋儿由雪白转成粉红,然后艳红,最后红得快滴血。

她实在绷不住,啪的一声,关上册子。想起府里莲心被赶出去的事情,又想起很久以前秦晚馥跟她说的春/梦,脑中仿佛某根筋忽然被触动。

赵琰笑得很灿烂,收了那册子,“看得开心么?”

阿凝一双眼仿佛浸润了桃花水,秀眉微皱,抱怨道:“你这里怎么会有这样污人眼的东西啊?”

“哦,原来你知道这些东西的用途啊,”男子笑着,又轻声道,“那你告诉我,这些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他看着她红得透明仿佛轻薄樱花的脸蛋儿,心里莫名生出几分遐想来。随即又觉得自己荒谬,提醒自己道,这还是个小丫头呢。

阿凝的脸早烧起来了,她哪儿能知道具体什么用啊,她只知道这是件羞耻的事情,是作为名门贵女的她不该沾染的。

漂亮的娇气猫又羞又恼,男子看见她脸耳后根都变成红色,也不再取笑她,将那册子又放了回去,心里暗道,陆青山真是太“会”办事儿了,吩咐他把各门各类的书都放一些,他就傻得连这种东西都塞进来?没的祸害了人家天真可爱的小姑娘。

可祈王殿下也不想想,谁晓得你会让个小姑娘来你这儿看书呀?

阿凝呢,这会儿头就磕在桌案上,不愿抬头。

赵琰道:“世上没什么是真正污人眼的。只是,不适合小姑娘看而已。”顿了顿,又续道,“待你长成大姑娘,便可以看了。”

他本意是安慰她,结果她更觉得羞耻了,真想挖个地洞钻进去。

“我才不会看呢!”她闷闷道。

赵琰轻笑了一声,心道,这还真就是个小姑娘。

过了好一会儿,阿凝才抬起头,脸色粉扑扑的,“我要回府去了。”

赵琰修长的手指随意翻着书页,疏淡低醇的声音响起,“你上回,不是还欠了我一样东西么?”

阿凝一愣,豁然想起去年说要谢他,要给他送一件收藏珍品的事情来。

她前几个月还放在心上的,后来离得久了,便忘得干干净净的了。这会儿难免理亏,“唔…还没找到合适的。若是找到了就给你。”

“你记得便好。”他忽然放下书,站起了身。

阿凝莫名瞧他一眼,两人身高差距大,且一站一坐,这一瞧须得仰着头才能看到他的目光。

赵琰低低看了下她扬起来的小脸,迎春娇花儿一般粉嫩可爱,还带了一点迷糊。

他勾唇一笑,“不是要走么?我也要走了。”他其实早就应该走了,祈王府许多事情在等着他。

阿凝回府后,第一件事便是吃一顿饱的。吃完后沐浴,换了一身干净清爽的雪白底子银丝线绣暗花的齐胸对襟襦裙,在美人榻上半歪着,又唤了锦环来给她打扇子,眯着都快要睡着了,外头忽然来报说秦姑娘写了信来给她。

阿凝有些不乐意看。因为最近这段日子秦晚馥给她的信里写的全是她同姚沉欢在一起如何开心,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也有有了新人忘旧人之感。

“你帮我念着吧。”阿凝懒懒道。

锦环放下手中扇子,脆泠泠的嗓子开始念信。

这封信却并不是表达开心的,而是锦花台只剩下几日了,姚沉欢被南安侯夫人关在屋里练习六艺,秦晚馥便开始想阿凝了,末了还邀请阿凝一起去看锦花台,说是一早就让书哥哥给订了位置了。

结果到了锦花台比赛那日,阿凝却“病”了。

第 23 章 锦花台(一)

青葱绿撒花云烟纱帐中,少女如锻的青丝散在水绿色绣金花茶干花软枕上,墨绿缎织金缠枝花草暗纹的锦衾中露出半张雪白的容颜。阿凝睡得迷迷糊糊,半梦半醒间,听到外头的声音。

“上午的琴艺比赛,咱们四姑娘屈居南安侯府的姚姑娘,只得了第二。”

门外屋檐下,锦环语带惋惜,可晶亮的眸中难掩兴奋。

锦珠手指放在唇边,“你小声些,姑娘还睡着呢!”

锦环吐了吐舌头,声音压低了些,“要我说,这是咱们姑娘年纪没到,不然这琴艺比赛,哪轮得到南安侯府的人?”

锦珠也点点头,语中颇自豪,“这是肯定的,咱们姑娘可是南山先生的学生。欸,那棋艺呢?棋艺得第一的是谁?”

两个人怕扰了阿凝,又往外退了几步,立到一棵深翠的橘树底下,讨论着今日锦花台的赛况。

阿凝只听到了第一句,后面的便听不清楚了。今日是锦花台比赛的第一日,外头阳光灿烂,秋高气爽,丹桂飘香。阿凝却白白在屋里躺了大半日。事实上,这已经是她躺的第四日了。

她来月事初潮了。尽管姜氏一脸喜色地安慰她说,这是所有女子都有的,表示女孩子终于长大了,但阿凝还是很惶恐。她身体并无太多不适,却非要在榻上躺着,一方面是未雨绸缪以防身子疲累,另一方面…是她觉得没脸见人,干脆称病不出。

其实她也知道,这事儿除了贴身丫头和姜氏外,哪有别人知道啊,可她就是各种别扭。

这会儿一觉醒来,神清气爽。下腹的异样丝毫没有了,身子也分外松快,阿凝心中一喜,撩开纱帐唤锦珠进来。

锦珠诶了一声,进屋时,阿凝已经自行下了塌,一身暖玉色轻容纱的小衣,衬着雪色的容颜,墨黑的发,透着几分娇柔稚弱的美态。

乖乖,怎么觉得姑娘一日比一日漂亮?连她这日日陪在身边的都能看迷了。

锦珠愣了一瞬,才伺候着阿凝去沐浴。的确如阿凝所愿,恼人又羞人的玩意儿终于结束了。小姑娘瞬间生气蓬勃起来,沐浴之后梳了发髻换了衣裳,仔仔细细打扮一番后,又道:“去帮我准备马车,我要去看锦花台。”

锦珠瞧了眼已经开始西斜的太阳,“姑娘,这么晚了,只怕比赛都结束了。”

“太太她们不是还没回府么?”

今日一早,姜氏来看了阿凝一回,就和詹氏一起带着荣宛、荣寰和荣寅去锦花台了。荣寰也到了成亲的年纪了,姜氏怎么可能放过锦花台这样相看媳妇儿的绝好机会?现在她们还没回府,比赛定然还未结束。

在崇尚六艺的大齐,锦花台赛事几乎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其地位同三年一次的科举相比都不遑多让。朝中会指派内阁大学士来主持,另有翰林院、集贤殿鸿儒来观礼,评判官都是当今文坛中德高望重之人,夺魁者得赠梅花玉牌,获得三枚以上梅花玉牌的便能将名字刻印在云山书院云光阁双壁中的流芳壁上,以彰显荣耀。

云山书院是大齐第一书院,也正是锦花台的所在地。阿凝的马车到达云山书院时,书院外围已经堆满了各路王侯公府的马车。阿凝打发了锦环去和母亲说了一声,就去了靖北王府所订的观赏台。能见到姐姐的机会,她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此刻,这里正进行着今日的最后一项,画艺的比试。参赛之人分列台上,各配文房四宝,评判给出命题,他们据此命题临时作画,画完后交由几位评判,采用计票方式进行裁决。

荣宛和姚沉欢两人桌案相邻,在一列珠钗银环的姑娘中尤为出众。荣宛今日一身粉霞双蝶锦衣并丝地绣花百蝶裙,头上梳着百花髻,插了十二支金累丝蝴蝶穿花八宝簪,额间亦是银红的蝴蝶花细钿。荣宛的五官继承了她母亲的端雅明艳,这样一身色彩迫人的装扮,愈发显出她的仪态万方,光彩照人。

为了这两日的装扮,她可费了无数心思。她的容貌最适合这样艳丽的衣裳,先前还担心穿得过于艳丽了,今日一看,许多参赛的姑娘都是一身盛装。只有她旁边的姚沉欢,一身烟粉底子桃花暗纹对襟襦裙,百合髻上只簪了数枝粉色丝绢桃花。可就是这样淡雅清新的打扮,在众人中宛如一朵粉色娇艳的春日桃花,愈发让人惊叹。

想起上午的琴艺比试,荣宛心头就一阵低落。她将手里的笔毫蘸饱了墨,努力排除心中的杂念,集中精力在眼前的画上。

她的画并不算十分出众,也没想过夺魁,但不管如何,还是应该争取拿个三甲。

这边,秦晚馥拉着阿凝,跟她说着赛况,又兴奋道:“祈王殿下来了!在那儿呢!”她指了指评判席的地方。

评判席上都是各界泰斗,自有文儒风雅之气,但多是已过中年,唯有一个竹青色暗纹锦袍的男子,夺尽了满园光彩,占尽了锦绣风光。

也难怪惹得人频频瞩目。他今日穿了一身沉稳低调的衣裳,墨黑的发都同在场的文人儒士一样尽数挽起在头上,以青玉簪固定。可他周身的修容气韵、矜贵高华竟是挡也挡不住,便是远远的看不见那张祸水的脸,也足够让人心旌摇曳。

偏这会儿他还一派从容泰然,宛如天边朗月闲云,真如行走在流水落花之中,而非置身于此比赛之地。

“现在进行的是最后一项画艺比赛,比赛的人比往年多了好多呢!都是因为祈王殿下说要收学生的缘故。”秦晚馥的眼亮晶晶的,满脸的崇敬敬仰。

画艺比不得琴艺,比试过程中实在没什么观赏性。阿凝原本还奇怪秦晚馥怎么耐得住看这种安静的画艺比试的,原来她一直在看评判席里的人。

“哎,若我的才艺足够,我也想去拼一拼了!”叹气的是坐在晚馥旁边的宁知琴。只见她朝裁判官席位上看得目不转睛。

“何止你,我若是有好才艺,我也去了。”秦晚馥道。

阿凝心道:幸好那人这会儿未曾一身白衣,墨发散肩,不然这些姑娘们岂不一个个都要晕了去。不过他这么,的确比前几回少了几许疏淡散漫,多了几分沉稳内敛,算是别有一番风华。

坐在当中的靖北王妃掩唇笑道:“你们两个丫头呀,当着我这个长辈的面儿,就这样不知道害臊的。”

秦晚馥红了脸辩解道:“我的确是仰慕他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