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宠毒后:鬼王来硬的上一章:第 77 章
  • 盛宠毒后:鬼王来硬的下一章:第 79 章

“这是如何说的?”

“若以西子比美人,浓妆淡抹总相宜。”

众人立时大笑起来,就连夏三夫人也难掩笑意。

“不过,永乐却说静姐姐的字差一些流畅,又少一点风骨。”莫慧之吃了两口茶,“我初还不服,便怂恿永乐绘莲花图。”

一屋子的人都被莫慧之吊足了胃口。

偏莫慧之不说了。

莫慎之急道:“你倒是快说,后来如何了?”

莫慧之道:“永乐绘了一幅墨莲图,画技、笔法比静姐姐还高上许多,她身边的银侍女能砚出颜色深浅不同的九种墨汁,一幅墨莲图绘好之后,惊得我们三姐妹皆说不出话。可永乐道‘这不算我绘得最好的墨莲图’,说完这话,她似有些不高兴,便说身子不适要歇息。静姐姐讨了墨莲图回闺阁,连绘了两幅都比不得永乐的墨莲图。”

莫夏神色凝重。

慎二少夫人问道:“与三叔的书画相比,永乐的如何?”

莫慧之面露难色。

莫夏道:“明日晌午,大房那边要设宴给永乐洗尘…”

莫慧之道:“我听四堂叔身边的侍从说,永乐在都城曾与王三郎斗书斗画,她的才华比王三郎还略胜半分。”她凝了一下,“王三郎心系永乐,倾慕已久。不过,我在大房听人说,秋姑母给静姐姐与王三郎保媒。”

夏三夫人苏氏道:“王三郎配静之?”

同是世家名门,同是名扬一地,确实是好亲事。

慎二少夫人惊道:“三叔配永乐,静之妹妹配王三郎,若结成良缘,定会传为佳话。”

怎么看都是顶顶好的良缘。

莫恒之沉吟道:“永乐明年才是二八年华,她一个养在深闺的女郎,书法丹青能比王三郎还好?”

莫慧之道:“今儿我可是在望月阁亲眼目睹的,瞧着她动手写字绘画,哪里有假,静姐姐可是输得心服口服。直说不愧是南晋四大世族之一的陈氏,她甘拜下风。”

她顿了片刻,又道:“听从都城回来的仆从们说,颖川陈氏族里的才女不少,永乐的庶妹在都城是出名的才女,颇得永乐真传,绘的荷花、兰花连六皇子都比不过。再有颖川湘老太公的孙女陈筝,这书法也是极好的。

荣国府真迹字画、典籍无数,永乐是荣国府唯一的嫡女,得父母、兄长爱护,从能识字起,就有名家真迹的字画、字帖相伴,更能自由出入宫中,得宫中教导皇子公主们的鸿儒授学。”

荣国公的母亲可是陈留太主,当年这位公主出阁,这嫁妆可是前所未有的丰厚。

慎二少夫人看全家对这门亲事颇是期待,若莫恒之娶了这样一个女子过门,自己这长嫂的怕是压不住她。

第三百一十五章 再见书法谱

慎二少夫人看全家对这门亲事颇是期待,若莫恒之娶了这样一个女子过门,自己这长嫂的怕是压不住她。

她真不希望莫恒之娶陈蘅,可她说了不算,就连自己的丈夫对这门亲事也是真心希望能成。

此刻的陈蘅,令莫松大娘与杜鹃将库房里的书籍搬到阁楼。

几箱子字画、书籍一些是常见的,一箱箱地翻阅之后,竟发现九幅名家字画,一幅前朝的,两幅小书圣的,甚至还有一幅卫夫人的真迹,再剩下的都是最近百年的名家真迹,有的还活着,有的已经作古。

陈蘅小心地将真迹放到自己装真迹的箱子里头。

整理第二遍的时候,发现其间有一本泛黄的羊皮封皮手札,外面写的是《诗经》二字,书法不算多拔尖,亦不算差,她眯了眯眼,好生眼熟。

是了,前世她去都城灵隐寺上香,在庙会看到一摆书摊的瘦老翁,她蹲下身子,信手拿起的正是这本。

瘦老翁道:“这是手抄的《诗经》,夫人想要,看着给点钱便是。”

陈蘅翻看羊皮封皮,里头的内封上却写的是“书法谱”,她再往后翻,里头的笔迹越来越熟悉,这才豁然明白,这是传说中大书圣少年时期看过的一本奇书,也是这本名为《书法谱》的手札,让大书圣的书法一日千里,终成一代书圣。

前世见过的手札出现在面前,她难掩激动,启开封皮,但见内封上写的是“书法谱”三个字。这三字如游龙走凤,颇有些特色,真真与她在前世庙会上捡到的一本书一般无二。

当时,她给那瘦老翁付了一两银子。

瘦老翁问:“夫人还要别的书么?”

这卖书的老翁不识字,身材不高,似江南水乡的人。

难不成,他不是百姓而是水帮的人。

陈蘅故作淡然地将书递给杜鹃收好,又在小摊上挑了两本书方罢。

她的书法也是自得到这本奇书后方突飞猛进,只她未将自己的书画才学展现世人,不被人知罢了。

她细细地看过,前世虽瞧过,而今再看却别有另一番感悟。

杜鹃在外头道:“郡主,天色不早,早些歇息罢,你昨晚便未歇好。”

陈蘅应道:“我一会儿便睡。”

看过一遍,陈蘅将书用绸布包好,小心地放回自己的字画箱子里头。

一觉到五更,她换上马装,这式样是冯娥设计的,长裤短裙,又设有衣领,穿上后更显女子的婀娜有致。

望月阁,陈蘅张开双臂练习着凰影拳、凰影腿,打上一遍习练玄门祈祷舞。

燕儿领着数个侍女从大厨房取晨食回来,一股风儿似地奔近,“郡主,有大事发生。”

大事?她能有甚大事?

她等着郡主问呢,怎么郡主依旧挥着拳腿。

杜鹃道:“燕儿,你快说。”

燕儿咧嘴笑道:“郡主,王…三郎来了,昨儿夜里三更天到的莫府。”

杜鹃咦了一声,显是不愿相信。

燕儿的声音不小,张萍主仆那边已经听到了。

张萍道:“现下可是腊月,王三郎不在都城待着来广陵作甚?”

如果说是拜访朋友,她可不信。

王三郎虽年少时出过门,可那也是回瑯琊郡,去洛阳、咸阳一带,这些地方不是他的祖籍便是离都城长安最近的古城。王氏一族在洛阳、咸阳有田庄、店铺,他是替家里去收租子的。

王灼与莫氏郎君不算熟络,但因陈蕴的缘故却是相识的。

燕儿又道:“郡主,今儿晌午,府中要为你设宴洗尘,大厨房已开始忙碌。说晌午时,大房、三房两房人的老爷、夫人都会来。”

陈蘅不喜这种场合,觉得又吵又闹,又让人头疼,可不喜却不得不参加。

用罢晨食,陈蘅去清心堂给老夫人问安。

今儿到时,大房的夫人、少夫人、嫡庶出的女郎俱在。

莫老夫人笑道:“听说昨儿你身子不适,今日可好些了,再不舒坦可得请周老御医入府瞧看。”

陈蘅答道:“换了榻,换了地儿,有些不适,昨晚睡得甚好。”

莫老夫人道:“望月阁若需要什么,只管与你三舅母说。”

“阿蘅省得。”她坐在莫老夫人身边,莫老夫人一脸宠溺地握着她的手。

陈蘅路遇水匪之事,莫老夫人已经听说了,已叮嘱儿孙,这件事万不能张扬出去,若是他日有人问起,只说水匪认错了人。

莫七少夫人笑问道:“永乐表妹此来广陵,可带了不少好东西呢。”

昨儿一出手就给了莫静之一幅名家真迹,消息传出,没有不动心的。

她用手推了推自己只得两岁余的嫡长女,仿佛是告诉陈蘅,你也是表姨,不能忘了这个晚辈。

莫老夫人瞧到眼里,心下气恼不已,四夫人不清醒,连带着她帮七郎娶的媳妇也是眼皮子薄的。

陈蘅道:“听闻江南富庶,准备将这些东西卖个好价。永乐县穷得很,得了银钱,我还得重建县城,修建城墙,更得建郡主府,荣国府别苑、莫氏别苑等。

外祖母,待我将新县城建好了,阿蘅送你一座体面的别苑,你老得暇可一定要去永乐县玩。表兄们可以去永乐县的百里森林狩猎,还可赏景。”

莫老夫人不想离开家,上了年纪,哪儿都不想去,但陈蘅这话说得好,很是熨贴人心,哈哈笑了起来,“阿蘅送我们的莫氏别苑,不知会建成什么样子?”

“就建一座四进的别苑如何,虽不如莫氏大房的府邸好,却能让外祖父、外祖母住得舒坦,我再修上大舅、二舅、三舅、四舅的寝院,这四处寝院俱建成二进的,清心堂居中,四位舅舅各居一方…”

莫老夫人又是一阵笑。

莫静之道:“表妹建永乐县,自己筹银子?”

“永乐县的百姓日子原就过得艰难,若再加重赋税,他们的日子就更艰辛了。珠宝首饰、字画典籍与瓷瓶摆件留着也无甚大用,倒不如售个好价儿,用这些银钱来建永乐县城。”

陈蘅说得轻浅,可在众人听来却不由得多想。

莫静之心下暗暗羡慕不已,此次陈蘅来,带了不少的大小箱子,早前以为是送莫家的,现在才知道,她带这些都是为了变换成银钱,为了建永乐县。

同样是贵女,她却不如陈蘅有钱。

第三百一十六章 筹措银钱(三更)

同样是贵女,她却不如陈蘅有钱。

莫老夫人却晓得,这些东西原就不是她自己个儿的,要卖起来自不心疼,陈蘅想要的是银钱,亦是想打理好永乐县。

只不知道陛下将永乐县赐给陈蘅时,只是给陈蘅作一生的沐食邑,还是可以传给子孙后代。

莫三舅的长子媳妇莫四少夫人道:“表妹要出手,现在可不是好时机,待过了正月十五。”

年前变卖玉器、字画的人不少,真正的名家真迹却不多,广陵城的字画铺子、文房铺子都瞪大眼睛想捡漏,现在变卖会低廉许多。

莫十少夫人柔声道:“表妹若是卖珠宝、布匹,现在可出手。广陵城的富户多,现下是腊月,但凡家景好的,少不得给女郎、儿妇们添几件首饰,置几身新裳,表妹手头的珠宝皆是上等货,肯定容易出手。”

她原是西沈的嫡女,陪嫁的就有好几处铺子,有珠宝首饰铺,亦有布庄、绸缎铺子。

莫十郎是长房三舅的庶子,性子好,行事也不出挑。

陈蘅笑道:“早听说十表嫂是个精明人,还得劳表嫂帮我将这些东西出手换成银子。”她起身微微一福。

莫十少夫人微愣了片刻,忙道:“表妹行此大礼,可不敢当。祖母,表妹这忙,我可是不得不帮了。”

莫老夫人道:“自家表妹的忙,你不得不帮。”

陈蘅又柔声道:“还是外祖母疼我。”她凝了一下,“陛下与太后赏赐我自理永乐县的权力。永乐县下辖八镇,于东北方向又有一处百里森林,我想在莫氏族中寻一个能干的表兄去任县令,可这官着实不大,也不知道表兄们看不看重?”

当官…

一屋子的人立时各有主意,莫家大房四位嫡子,迈入官场的只得莫大舅、莫二舅,这二位舅舅的几个儿子亦有入仕的。唯有莫三舅、莫四舅的儿子各令了家族的生意、产业打理着,说不想入仕这亦也不可能,但凡是士族公子就没有不想入仕的。

莫老夫人还真没到此节,早前想的是联姻。

陈蘅又道:“我从投靠的商户中挑了一个精明、能干的去永乐县做县丞,此人行事沉稳、圆滑,父兄皆说不错。”

她选定之前,问过陈安、陈蕴,陈安完全没将一县放在眼里,陈葳倒是奔陈蘅的主意不错。

屋子里一片静寂,只听四夫人轻呼一声:“永乐啊,麻雀虽小也是肉,永乐县县令一职的官是太小了些,好歹都是亲戚嘛,你有困难想到舅家,我们这些当舅母、表兄表嫂不能不帮啊…”

莫三舅的三个儿媳面露异色。

四叔母这话说得越来越大了,人家能想到莫家,是看重,也是情分,四夫人这话听着倒是帮永乐了。

永乐早前那么说是谦虚,可别忘了,颖川陈氏离永乐县可不远,陈氏也是大族,族中人口不比莫氏少,人家完全可以在族中挑一个能干的过去。

莫老夫人心下气恼莫四夫人不会说话,可这儿妇一直是这样,往往说出口后不久,她就能回过味,又要感叹半日,说自己管不住一张嘴。

莫三夫人为难地道:“永乐县离广陵太远了,比广陵去都城还远,外头贼匪横行,可不大太平。”

陈蘅沉声道:“三舅母,正因外头贼匪横行,我才自卖珠宝、字画筹措银钱重建永乐县,我想…把永乐县建造成一处世外桃源,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莫四夫人第一个笑出声来,“你这孩子,心甚善良,可这世外桃源岂是能建造出来的。”

莫老夫人不说话,一直在暗中观察陈蘅,瞧她的模样倒不似说假。

六娘子怯生生地问道:“永乐表姐,我…我听说你让张女郎去永乐县当女吏,还是司掌一县案子、教化百姓守纪的司法一职?”

“正是。”

莫四夫人道:“这事胡闹了,哪有女子入仕为官的道理。”

“张女郎的才华不弱男儿,又心有志向,志在走出一条不同以往女子的路,她有此心,我又有成全之意。”

才华再好,那也是女子,怎可入仕?

“张女郎原是北方士族嫡女,父祖曾入仕为官,祖上还有人做过大理寺卿,最是熟谙国法。”

无论旁人怎么看,陈蘅已拿定主意要给张萍这个机会。

因人施用,这也是一种本事。

陈蘅如此行事,也是告诉世人,她不会走女子的老路。

莫老夫人心下沉吟,昨晚莫十一郎将陈蘅的墨宝交给老太爷鉴赏,这可真是难得一见的好字好画,老太公瞧了良久,沉声道:“莫、陈联姻,怕是难成。”

莫三舅也觉此事能成的希望不大。

陈蘅身边的慕容慬,能文能武,相貌又是无双的俊美,瞧着更比莫恒之还优上几分,更难得人家是一盟之主,振臂一呼,一呼百应,属下能人异士辈出。

莫恒之虽有才华,却到底只是一个文弱书生。

今儿陈蘅说出让莫氏子弟任永乐县令的事,就已经明确的表示,她对莫、陈联姻并没有任何想法。

陈蘅对莫三夫人道:“三舅母,张女郎想早些去永乐县,今儿要出门采买,还请三舅母使一个沉稳仆妇帮衬。”

莫三夫人当即吩咐身边的仆妇。

莫老夫人面露倦意,“儿妇、孙妇都散了罢,永乐与三儿妇留下。”

孙媳妇们不语,甚是恭谨。

莫四夫人愤愤不平地道:“母亲要留三嫂说话,我就不是儿妇了。”

莫老夫人道:“你且回房照看你两个儿妇,现下都有身子了。”

“她们身边自有仆妇照应。”

莫老夫人摆了摆手:“且把老四那边打理好。”

完全不理莫四夫人说的混话,她这些话倒是听得多了,最初刚娶进来地还谨慎几分,见她是个豁达、开朗的,后来越来越过分。莫老夫人罚也罚过,训也训过,最长的时间管三月,最短管三个时辰。

对莫四夫人这性子,莫老夫人完全没有法子。

清心堂花殿上众人散去。

莫老夫人只留了心腹仆妇,这好轻声问道:“阿蘅,你不喜欢莫恒之?”

陈蘅道:“心亦有所属,就算谪仙神将临世,阿蘅已皆不喜。”

第三百一十七章 心有所属

陈蘅道:“心亦有所属,就算谪仙神将临世,阿蘅已皆不喜。”

她说得落落大方,旁人瞧不出慕容慬是男子,以她三舅的眼光,岂有看不出的道理。

莫三夫人问道:“阿蘅所喜的,是王三郎还是…”

陈蘅微握着下颌,“外祖母,你看过多少风风雨雨,亦经历过八王之乱,你看这天下还能太平多久?”

“这些话是你三舅告诉你的?”

“不,是我看出来的。”陈蘅悠悠轻叹,“我心中之人,是能在乱世之中护我平安之人,也是能给陈、莫两族退路与将来之人。”

她的意思很明显,她不会嫁给莫恒之。

莫恒之不是不好,却不是她心中的人选。

而她嫁的是这世间最好的男子,一个能许给陈、莫两族平安与将来的人。

她的选择,早已经不束缚于后宅、深闺,她已经看到了数年、数十年后。

莫老夫人意外。

莫三夫人的惊愕也不小。

“南晋还能太平多久?太后老了,陛下的身子这几年一日不如一日。皇族没有嫡皇子,几个庶皇子更是野心勃勃,他日无论是哪位庶皇子登基,其他皇子皆会不服。

当年德帝陛下登基,因他年幼,南晋皇族亲王、郡王尽不心服,这,便有了八王之乱,长达数年,我祖母四处征战平叛,八王是没了,可他们的余孽却在四下成贼成匪,而朝廷却无力剿除。

南晋一旦再乱,国势强大的北燕,又有西边虎视眈眈的西魏,他们又岂会放过这机会?

历朝历代,一旦天下乱,最终富庶之地江南就会成为各方霸主争夺的美食,晋高帝昔年一统天下,广陵、金陵两地的世家拼死抵抗,可最后又如何?

抵抗晋高帝一统天下宏愿的世家都没了!

或杀或诛,又或是泯然于众。”

老夫人与三夫人不说话。

莫老夫人不知道莫氏是怎么教女儿的,真如府中下人所议论的那样,是自小拿陈蘅当儿子教养,也至她的这些想法不是闺中妇人能想到的,也能说出的。

“外祖母,阿蘅的夫婿必是这世间的强者。即便不是最强的,也必是能护得了陈、莫两族之人。阿蘅会将永乐县打理好,会将那里治成世外桃源,永乐县在南晋是出名的贫困县,也正因贫困,却不会成为各方霸主必争之地。”

她看不上莫恒之,在她眼里,莫恒之太弱小了。

她要嫁的夫主是个强者,能护得了家人,也能护得了莫氏。

莫三夫人问道:“你若将永乐县治成世外桃源,天下若乱,各方霸主就不争夺了?”

“若真成世外桃源时,我自有法子保一县平安。永乐县不仅是我一人的沐食邑,亦是陈、莫两族最后能求得安宁、退保子孙的休养之地。”

陈蘅定定地望着莫老夫人,“昔日陛下赏赐沐食邑,这也是父亲为何不要江南之地,却求一偏隅贫困之地的缘故。”

莫老夫人虽是妇人,但因年岁多,经过的事多,亦不再是寻常的妇人。她微微点头,似认同了陈蘅的话。

“你外祖父出门了,今日午宴前必回,我会将你的意思转告外祖父。”

莫三夫人沉声道:“阿蘅瞧不上恒之太过文弱,那你看莫家表兄…”

莫十一郎对自家这个表妹可是赞赏有加,如果二人能结成良缘,也是一桩美事。

陈蘅道:“荣国府与莫氏原就是姻亲,我的叔父们居心叵测,唆女害我们荣国府一家,虽有骨肉名,却上无骨肉情。父亲、母亲、长兄二兄最仰重的还是莫家。永乐县有朝一日真成世外桃源,我会将一镇之地作为莫家的休养之地,永乐县城会有一处莫氏别苑。”

她这么说,再是明显不过,她会保自己的家人,同样也会保莫氏,给莫氏在永乐县留下一个休养之所。

莫老夫人心疼地拉着陈蘅的手,轻轻地拍了又拍,“听你三舅说过,陈氏大房斗得厉害,你当年毁容也是被陈宏之女所害。”

“外祖母,他们不将我们一家当作亲人,而今荣国府拿他们当成陌路人。只有亲人做错了事才会感到伤心、痛苦,陌路人就算犯下再大的恶事,也不能令我们伤心。”

她是在说陈宏,何曾不是在说,荣国府人的心不可伤。

莫老夫人道:“我且回去歇着,今儿晌午府里设宴,为你揭风洗尘,打扮得漂亮些来。”

“是。”

陈蘅退出清心堂。

莫三夫人望着她的背影,“郡主很优秀。”

“恒之与她不相配,莫、陈联姻的事却不能就此作罢。”

荣国府的烈焰军,莫家是不会让其落到其他人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