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一个无父无母又无家人的,她…许瞧不上我…”

“这可不一定,说不得她也喜欢你呢。”

可杜鹃刚才瞪大了,她的样子很吓人,是真生气了。

几天后,陈蘅画了不少圈,慕容慬与他的侍卫被远远摔在身后。

林中,慕容慬又收到一封家书。

燕高帝催促他回燕京。

“殿下…”御狗走近,有些担忧地看着慕容慬。

再不回去,怕是陛下要恼了。

慕容慬道:“我现在还不想离开,我答应过要陪她过端午节。”

第四百零四章 迷路

慕容慬道:“我现在还不想离开,我答应过要陪她过端午节。”

“可是殿下,这已经是第二封催你回去的飞鸽传书了,而且还是陛下的亲手笔迹。”

他这样拒绝陛下,陛下定然会着恼的。

众人正要再说,慕容慬道:“别说了,先帮她将阵布好。”

御猴道:“郡主这阵,真的能困住人?”

慕容慬沉声道:“你若不信,往后走百丈试试。”

不过才五日时间,他们已经布好了二里长的阵法。

御猴拉了御狗,“走,我们试试阵法去,若是一个时辰还没出来,还得有劳殿下将我们带出来。”

两人结伴,照着慕容慬所言进了阵林,不过百丈,没走多久,竟不见了同伴的身影,瘭植的树没甚特别,堆在其间的大小石子似乎也很寻常。

御狗沉声道:“我们…好像迷路了。”

“我才不信这邪,我们是御卫,记忆力和武功过人,再走!”

然而,又走了一阵,他们很快发现,竟然又回到了原地,因为那棵树下有他们留下的记号,特意用小石头摆成了一颗心的形状。

天羽正卖力挖坑,“殿下,他们二人进去不止一个时辰。”

“我正想试试此阵能不能防御外敌。他二人想试,让他们自己出来。”

如果该阵能困住御狗、御猴这样的高手,对寻常人更有效。

十二御卫的记忆力、反应力与武功皆是千里挑一,若能困他们一天,就能困寻常许久,一旦进入就会迷路,时日一久,自然无人敢进入这里。

此时的御狗、御猴,二人昏昏沉沉,越是着急,越是走不出来,明明郡主说过,此阵宽约不过十丈,照理也没多宽,不过是够长,沿着永乐县,温延了三十里,其间更是跨越了九座大山,山上、山下,所谓的三十里,是平地,若算上几座山,怕是一百里都不止。

让人郁闷的是,他们刚布好的这二里中间就有一座山。

现在,他们被困在两个山谷与一座大山之间,兜兜转转就走不出来,唯一能做的就是沿着新植的树一直往西而行。

陈蘅带着杜鹃画圈,圆的是植树,方的是摆石。

她们越走越快,慕容慬十几人被远远地甩在身后。

到第五天时,慕容慬竟追上了陈蘅。

“你来这么快?”

“银鼠拿了钱去找附近的百姓,移植一棵树付三纹钱,昨儿镇上来了二十多人,黄昏的时候,有的一人能领一百纹,就连半大孩子也领了三十纹。今儿一早来了一百多个人,你画的圈虽多,可人亦多。”

百姓们很好奇,永乐郡主在这里布下树石阵作甚。

慕容慬给的解释是:“郡主听闻,森林那头匪贼横行,布此阵,是为了防山贼穿过森林祸害百姓。”

百姓们心下感动,早前还担心永乐县成了郡主的封邑,大家的日子不好过,可官府非但没有加赋的通告,反而是发出公告,给这几年受到冯家、石家迫害的人家发放抚恤。

从官府领钱,这可是前所未有的。

以前,都是他们往官府送粮送钱。

慕容慬留了两个侍卫指挥百姓们如何移树、如何在方框里填石头,石头嘛,自然是越大越好,没有大石,就用几块小石磊起来,而石头就得往土里埋上一截。

“盟主,猴精、狗腿两个人已经困了五天了,你看是不是…”

慕容慬道:“寻人吗?这森林的野物颇多,你担心他们饿死?”

这两人能饿死,他们一身的武艺,轻易就能捕到猎物。

就是他们,进来时,除了带了几张馍,就没有别的,每日不也打了兔子、野鹿等物充饥。

杜鹃带了一大箱子的调料,至今连二成都未用到。

“等着吧,他们用不了多久就能出来。”

可是,现在的御狗正在大骂:“该死的猴精,你是不是想坑死我,你想找死,扯我来试阵作甚?”

简直丢死人了,以为一小会儿工夫就能出去,可现在呢,事实证明,这阵确实厉害,他们被困了五天,好不容易不在原地兜圈了,却越走越陌生,越生到他们都觉得害怕。

一到夜里,夜鸦鸣叫,山风吹拂,吹得他们心头那个怕呀。

御猴正坐在火堆前烤猎物,“我怎么知道这阵如此厉害?”

“殿下是何等英明的人,他没阻止,你就没瞧出什么?”

御猴回过味来,知道殿下是故意让他们试阵。

说不得,殿下发现这阵的奇妙,还真乐意让他们两个高手来试。

若能将他们二人困住,那寻常人不是更容易困住。

两个吃猎肉,喝山泉。

困了,就选一处柔软地儿睡觉。

饿了就捕猎用食。

她的阵宽约十余丈,长有三十里,离永乐县森林内边沿有三里宽,听说寻常这些猎户是不会寻过这三里的距离,走得太远,就易遇上凶兽,他们不敢走得太远。

陈蘅动作很快,布阵到后头越发麻利,树、石头交错,又几日后,来移植树苗的百姓高达三百人,她的动作就更快了。

每天又有人专门查看各镇的百姓多了多少,清点之后当即结算,各镇都有了领头人,领到钱后再分给各人。

有百姓干活,慕容慬就在前头缠着陈蘅说话。

“玉雕老匠人刻了一枚‘永乐邑’的官印?”

他知道,许是韩姬说的。

韩姬是他十二御卫里的御鸡。

陈蘅道:“魏大仁为补上那块缺掉的官印,将自己的私藏美玉刻成官印。玉虽好,却不及玉雕老匠人的手艺。”

慕容慬微微一笑,“一个老玉雕师,没有照着他们的意思刻‘永乐县’三字,反而刻了‘永乐邑’,他是在向你示好。”

那是一个匠人。

与她示好又有何用?

他又道:“世间,哪有平白示好的人,他是有话要对你说。”

陈蘅眨巴着眼睛,“有话说?”她想到关于玉山村的事,“难道玉山村里还有美玉?”

慕容慬哭笑不得,用手轻捏她的脸颊,“你到底在想什么?世代为匠的,祖上必有名匠,士农工商,这工匠地位仅比商人好一点,他隐身乡野,却独对你示好,你若不往心里去,岂不是辜负一位老人的期望。”

第四百零五章 布阵

(续上章)“他隐身乡野,却独对你示好,你若不往心里去,岂不是辜负一位老人的期望。”

他就凭“永乐邑”三个字,就说一位老玉雕师向她示好,还有话与她说。

“待此间事了,我随你去寻他可好?”

慕容慬道:“师父常说,真正的高人都藏在山野、民间,得遇明主,方可出。三国刘备为求孔明,三顾茅庐,可你倒好,有这样一位高手示好,你自己竟未往心里去。

建造世外桃源,只有文士不成,你会布阵也不成,士农工商缺一不可,而这位老玉雕师定有重要的事与你说。”

她初见他时,他的话不多。

现在却越来越絮叨,“阿慬,我不是答应你,此间事了,我就去见他。”

“还算没了吗?你往西看,是不是这阵就要布完了。”

陈蘅傻笑两声。

就在杜鹃准备出声时,她突地止住了笑意,“快完了,可还没完,我得将阵直接布到西河畔,与水相连。只是接下来用什么?石头,若是涨水,必然冲走。树苗,水大也保不住…”

杜鹃也在认真地想。

慕容慬道:“插柳成荫,就插一片柳如何?”

柳树是最易成活的。

他一转身,在林间寻到几株大树村,挥剑取了腕口粗细的柳枝,拖着柳枝插。

陈蘅眉头微锁,“你…你学会我的阵?”

“瞧你布阵这么久,不过就是四十九种变化,三十里路,有四十九种阵法,第一式与第二式相似,第二式又与第三式,阵法相连相接,四十九种阵法一直轮回,到尽头时,正好重复了九回。”

他居然看懂了!

陈蘅想到西华说过,这阵法寻常人看不明白的。

他看懂了,会不会还有旁人看懂。

她好奇了,意外了。

慕容慬道:“我在想,你的这种阵法能不能用到兵阵之中,若是用到兵阵中,威力有多大?你心软心善,此阵能困人,却不能有任何杀伤力。”

陈蘅此刻立在河畔,微闭着双眸,她用的是三品玄阵,但只用了一品阵法,她只学到五品上,难道要在河畔布下五品阵法。

她微敛眸光,“杜鹃,取草木灰!”

杜鹃应答一声。

陈蘅道:“除了柳树易于水边生长,还有什么植物适合此处?”

杜鹃答道:“荆棘!”

“好,这次以荆棘为石…”她一出口,又道:“不行,这河上有渔民,荆棘缠船不说,还容易伤人,石头就以大柳树代替,这个阵法要用到二十一株大柳树,若是移植枯死,就当成是天意。”

陈蘅用脚比划了一下,“此处是大柳树,以三角为示。”

杜鹃照着她脚的比划,用灰画了一个偌大的三角。

陈蘅又走到下一处。

如此往复,半个地辰后,偌大的河畔上就有二十一株大柳树。

她又开始画柳树种植的方位,这里一个圈,那里一个圈,竟有八十七株大柳树。

因植树、搬石头都能挣钱,附近的村民、猎户赶来的不少。

陈蘅道:“三角种抱大的柳树,移植一株一两银子,小圈种腕口粗的柳树,可以插柳枝,价格和早前一,一根算十文。”

种大树一两银子…

立时就有猎户奔来,一处站一个孩子在三角上,“这里是我们猎虫村要种的…”

小孩子们见大人指了三角,不到片刻,所有三角上都站了一个孩子。

有怕丢了赚钱机会的,又有些更小的孩子立在圆圈上,以示这是他们要种的树。

人多力量大,这么一大片河畔,不到两个时辰就种满了。

侍卫们又抬了一筐子钱,又一大盒子,种了大树的领银子,种小树的领钱。

原本光秃秃的河畔,立时就有了绿树成荫的感觉。

“这么大的柳树移过来,不知道能不能活?”

“如果杨家的人在,一定全能活。”

“他们家可是花木匠人,没人比他们更会种树了。”

这些声音传到陈蘅耳里,她问道:“你们刚才说花木匠人…”

几个村民互望了一眼。

杜鹃道:“几位大叔不妨告诉我们郡主,这村里真有花木匠人?”

其中一人壮着胆子道:“是,我们村有几户杨姓人,听说祖上曾是专为皇帝种花木的匠人,他们家的人都会种树,就说我们东山的南边,那可是乱石滩,早前许多人种地、种树,种庄嫁,就不生苗,种树那也是死。

可杨家人花了二两银子买下那片荒滩,没几年就变成了果林,如今那一片的果子,啧啧,可真是诱人啊。”

陈蘅忆起慕容慬说她的话。

即便是一个匠人,也应该受到优待。

世外桃源,不是几个人就能建成,也得有他们的影子。

“劳烦大叔,将这位最会种树的人请来,就说我有事请教。”

说话的男子让自家的儿子去唤人。

不多时,又来了几个村民,领首的是个发须花白的老翁。

陈蘅轻声问道:“听说老伯是这一带最会种树的能人。”

老翁凝了一下,随后答道:“祖上原是宫中花木匠人,有些经验,后,因战乱,来到此处避祸,杨家比寻常百姓更有种植经验。”

陈蘅问道:“东山那片果林,都种了什么果树?”

“有梨、桃、杏、李、柿,还有一片茶园。”

“老伯有多少兄弟,家中又有几个儿子、几个孙儿?”

老翁初见贵人,又见是个年轻却蒙着面纱的少女,心下也就想随意答几句,可这女子问下来,倒是随和得很。

“我有兄弟三人,膝下有两子一女,女儿嫁到长沟镇一个买豆腐的人家,长子又有三子,次子有两女两子…”

“家里的日子过得可好?”

“我们家早年买了一片荒山做果林,后来又开垦有自己的田地,只是兄弟三人,每家只分得二十亩,因在果林里养了鸡鸭,日子还不算太难…”

陈蘅道:“不算太难,却也不好过。此处山清水秀,可荒滩、石坡多,少耕田。”

老翁答道:“我们家与其他村民相比,算是富裕的,我五个孙儿,有三个已经娶妻,正是因家里好过,这才娶上新妇。”

慕容慬立在一边,陈蘅与老翁说话的样子,没有居心临下的高傲,反而很随和,也很自在,不仅是给旁观者的印象好,就是他自己也舒服,这是没有任何防备的谈话。

第四百零六章 御用花匠后人

(续上章)不仅是给旁观者的印象好,就是他自己也舒服,这是没有任何防备的谈话。

陈蘅道:“老伯,我将这种柳林交你照顾,如何?”

老人其实不老,只得五十出头,只是两鬓斑白,瞧上去显得老。

“听说郡主布树石阵,是为了防外头的山贼进来祸害,我祖上留下遗言,说植树造林乃至大善,草民愿意看护这片林子。”

“这林子的树木,若是枯萎了一株,就你再种一株,但位置不能变,你若在两侧再种些也无妨。让你护林,也不能白耽搁你的时间,否则你的儿孙们该有意见。”

陈蘅的声音很好听。

与杜鹃一点头,杜鹃立时过来,手里捧着个布包,“老伯,这是我们郡主给你的护林俸禄——十两,在这些柳树未成活前,它们都由你照看。”

“这…”

老翁欲推辞,他的两个儿子却极是激动。

十两银子,山野百姓有的人家几年也挣不了这么多。

他若不收,反倒显得很假,只得感激地收下银子,捧在怀里,觉得这银子很沉重。

陈蘅笑道:“永乐邑正在新建县城,我走了好几个镇,发现石坡、荒坡甚多,盼着老伯能为造福永乐邑出一份力。”

老翁的儿孙们难掩激动,难道这贵人要重用他们家。

“我们祖上便迁来永乐邑,早在这里落脚生根,祖坟也在这村子里,若能出一份力,草民很荣幸。”

最后几字,他说得有些文绉绉的。

“我有意重金请老伯到县衙种树,俸禄就照了八品小吏的走,不知老伯可愿意?”

到官府帮忙种树,还是八品小吏的俸禄。

周围的村民看到这儿,一个个瞪大了眼珠子。

这老杨家是走了好运,真有这等好事。

老翁垂首道:“村子里姓杨的几户,都是种树植树的好手,什么地儿能种什么样树,适合长什么样的果树,一瞧便知。就算荒漠、石坡,也都有适合种的,只是世间少有人知道其间的法子…”

慕容慬的眼睛微亮。

国师的话果真没错,能人都在山野民间,像眼前这位不起眼的老人,就是一个人才。

陈蘅又道:“我欲植果林、茶林,植林成功,石坡变良田,老伯可能带着你的儿孙领令,事成之后,我对你及儿孙自有重赏,他日《永乐县志》也少不得记下你一家对永乐县百姓的功劳。”

老翁心下欢喜,当即重重一跪,“草民愿代儿孙领命,若草原民不能完成使命,将由我三子继续,儿子完不成又有孙子完成…”

“老伯之心,永乐感佩,只这是护民避贼的柳林得有人看护,还得劳你挑一个人看守好。”她顿了一下,“世上都说,春冬植树最好,不知老伯以为如何?”

“只要法子得当,四季皆可植树。”

陈蘅很满意他的回答。

“既是如此,老伯将家里安顿好,我会在县城为你们一家安排一处宅子居住。”她又喝一声:“杜鹃,给十两银子。这十两是给你们的安宅费用,去了县城,还得添买日常所需。老伯到了县城,寻郡主别苑即可。”

老翁再接过十两银子,双手微颤,一双原本有些浑浊、劳累的双眼,变得明亮而充满了希望。

陈蘅点了一下头,与慕容慬道了声:“照原路返回!”

老翁高呼:“恭送郡主!”

他的儿孙也跟着大喊,只这声音高低、语速参差不齐,可这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激动之情。

*

出来时,原以为要几月时间才能布完阵。

现在,亦不过只用了十日。

人多,力量大,植树、移石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