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老夫人点了一下头。

陈蕴揖手道:“有劳妹妹说嘴,若是可以,问问他们收不收女弟子,关关与闵儿都是好的。”

*

元宅。

陈蘅与白染分宾主落座。

白染问道:“夫人是从忆东灵女的记忆发现黄秋月灵女与袁东珠容貌酷似?”

“袁家宝、袁德宝兄弟是孪生子,袁东珠又育下孪生子,我曾听袁东珠说过,说当年她祖母娶她母亲,就是瞧中她的外祖母好生养。

袁东珠的外祖母这脉,多有孪生子、孪生女出生,她外祖母育有四子一女,前两胎都是孪生子,只第三胎是她母亲。”

“在我拥有忆东灵女的记忆后,我发现袁东珠与黄秋月长得很像,又忆起年少之时,在长安都城,其他的贵女避她如虎,而我却与她亲厚,就像血脉本身相引。”

前世的她,因为忌讳袁东珠的名声,所以不曾亲近,但对袁东珠颇有好感,从不觉得她讨厌。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以夫人之见,陈家会同意我们的提议?”

“会同意的。我长兄看重学问,长兄的嫡次子年纪虽幼,从出生之后,更是个小书呆子,小小年纪,就能识不少字。长兄为了陈家的长远计,也必会送子侄去医族学艺。”

白染点了一下头,告辞去了自己的院子。

元诚不无遗憾地道:“师尊,那可是少见的青气血脉小公子,应将两个都带走,加以培养。”

白染道:“陈家绝不会应。”

“儿子送走还是他们的儿子。”

元诚觉得陈家有些不可理喻,这要换成别人家,还不得欢天喜地将儿子送走。

去了医族,不说医术过人,这武功也是一绝,再有慧根修炼,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你不会懂,世家大族的嫡长子颇受看重,我瞧四公子倒比三公子更合适。”

“为何?”

“四公子敢闹敢冲也够果决,知道兄长不应,咬住他的手,看似孩子玩闹,可亦能瞧出他的反应机敏。”

元诚笑道:“陈家二公子小小年纪颇有儒雅之气。”

“世家大族养出的公子,能有几个差的,等着消息罢。”白染的手指轻叩桌案,“是不是带着血灵石去莫家走走。莫家的太上夫人血脉高贵,幸许他的儿孙里头,也有异于常人处。”

周通与长阳子坐在一边,静默地听他们说话。

元诚揖手道:“师尊,由我带着血灵石去莫家。”

白染道:“不急!太急,反而显得我们落了下乘。”

“诺!”

白染沉声道:“元诚是祭司殿首徒,若收陈闹为弟子,你要尽快带着他回到神木城,往后就不必再离开祭司殿,留在神木城教养弟子,再从医族挑几个弟子罢。”

此刻,莫氏请了莫三舅过府商议。

莫三舅听说医族相中了陈家的小公子,“医族古籍极多,医术、书籍、武功皆是最好的,能收陈闹为弟子,这是好事。”

莫氏也知这是好事。

陈蕴赞同送陈闹去。

袁东珠也应了。

陈葳则不舍儿子年幼离家。

陈阅生怕自己这个附带品去不成,正缠着谢氏,要她点头同去。

“你丢不丢人,人家相中的是四公子,你跟去作甚?”

“看书,医族有五千年前的古籍,阿娘,那是五千年前的啊,五千年前…你懂不懂?”

谢氏摇头,“为娘不懂,为娘只知道人家相中的是四公子,你却要跟着去,你去作甚?做四公子的伴读?”

“伴读怎了?有出息的伴读多了去,只要能看书,我做什么都乐意。阿娘,你就同意了吧。”

“郡主花园的藏书阁,书还不够多,待你二十岁,你能把书看完,就是誉满天下的大才子。”

“阿娘,那里的书待我学艺归来再瞧,我就想去医族。阿娘,你同意了吧,阿娘…”

陈蕴与陈阔进了木樨堂。

母子二人停止说话。

陈蕴道:“阿雪,让阅儿去罢。”

“他才几岁,能外出游学?”

“你舍不下孩子,只会害了他。三舅过府了,正想请母亲说情,要送一个孙子辈的公子去医族求学。”

陈阔满是羡慕地道:“阿娘,我也想去,可是二叔说得不错,身为嫡长子,就有自己的责任,责任重过学问。”

他伸出手,怜爱地看着陈阅,“去了医族,可不许偷懒,要用心读书学本事,将来大了,你就能回家,如果能拐一个医族娇娘子回来,就更好了。”

陈阅很是认真地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医族人长得貌美俊俏…”

谢氏抬手拧住儿子的耳朵,“你是去读书的,你才多大就学会逑淑女,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阿娘,放…放手,我不是小孩子,这不是长兄说的。”

陈阅连连挫着耳朵。

家中长辈是同意了,想到医族的古籍,他的心似要飞跃起来。

第七百四十七章 相中为弟子

翌日一早,袁东珠与杨瑜等一行十余人离开永乐邑。

医族人在陈、莫两家挑选弟子的事传出去了,平静的永乐邑就如煮沸的水。

太上夫人敲着木鱼,口诵经文,这篇经文她是从幽兰寺求来的,早已经背得滚瓜烂熟。

身边的仆妇正语调轻柔、欢快地禀着刚发生的大事。

“是医族的圣医,拿了一件医族圣物给我们家的公子、娘子检测血脉,四郎主的几位公子娘子,个个都是鲜红的健康红,祥瑞得很,尤其是楷四公子,闪出红木光芒,甚是奇特。

九郎主家的几位公子娘子,只三公子与庶出六娘子有鲜红瑞光出现。

十郎主的儿女也甚好,嫡出、庶出都有红光闪耀。

十一郎主的三个儿女个个都闪过红光。”

太上夫人道:“有几个孩子的血脉不好?”

“四位郎主统共有五个孩子的血脉未有祥瑞光芒。”

莫三舅的孙儿孙女可有十三个,健康的红光与异象有八个,比例也算是高了。

燕京贵族盛行给自己的儿女结亲,要挑血脉纯净、健康、高贵的,认为这样选出来的儿妇,育出的子孙才更健康、尊贵、聪明,为了这个,可以与寒门结亲。

太上夫人沉吟道:“医族人当真拿来了圣物?”

“是,那可真是个宝贝,不同的人,检测出来的也各有不同。几位郎主也都试过,个个都是鲜红的瑞色,只几位夫人…”

太上夫人道:“说罢!”

“四夫人、十夫人、十一夫人有瑞色显现,九夫人的血滴入之后,圣物虽有红光,里头却有杂浊之气。”仆妇迟迟疑疑。

太上夫人轻喝一声:“在我面前,但说无妨。”

仆妇道:“老夫人很生气,直说九夫人身有隐疾,害得六公子、四娘子亦随了她。”

太上夫人轻叹了一声,“今是儿挑起话头说要检测血脉的,医族登门,是来莫家选弟子,几个郎主、夫人凑什么热闹?”

“是九夫人…”

这可是怎搬了石头砸了脚。

自莫九郎入仕之后,九夫人就在妯娌里说话的嗓门都高了,有时候还想压长嫂一头。

这一回,几个夫人都检测了血脉,就只有她的不好,旁人都呈瑞色。

老夫人当然生气,觉得父母健康,生出的儿子才是健康的,其他几个嫡出孙儿孙女,个个都是好的,就她生的六公子、四娘子没瑞光呈现。

太上夫人吃吃笑了起来,“怕是三儿妇这会子气得不轻罢?”

“九夫人这会子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老夫人追问。”

太上夫人歪着脑袋,“九夫人的娘家母亲,我听说生女儿倒无碍,生儿子必是瘫子,在她上头,原有两个兄长,长到三岁都不会走路,后来都没了。她亲娘没有儿子,就将庶长子寄到名下…”

仆妇应答一声“是”。

“这就是隐疾,瞒过了所有人,却瞒不过圣物,这一检测就露馅了。”

太上夫人想着陈蘅,医族圣物,陈蘅说借来就借来了。

医族未免对她太过恭谨?

是因为他们看在天圣女的情面上?

就算陈蘅与天圣女好,也不至于让医族给她这么大的面子。

太上夫人忆起当年,化名朱雀的元龙护送陈蘅去江南,竟用短短一月就收服了水帮,后来又有了太平帮。当是老太公知晓,叮嘱莫三舅、莫三郎莫要张扬,让他们静观其变。

原想,是他异想天开,未想到还真被元龙给得逞了,他不但顺遂的收服了水帮、太平帮,还以护镖、护行做起了生意。

医族是北燕太子的母族,襄助北燕太子还能理解,可他们为甚要帮陈蘅?

太上夫人的疑惑越来越重,越想越多,将许多的事又从头到尾地理了一遍。

她忆起了当年空灵大师的预言“帝凰现,天下安”,忆起了莫静之、莫太后…

*

这日,去岁十一月出嫁的陈薇特意来元宅拜访,同来的还有婆家娣姒(意:妯娌)。

陈薇好奇地问道:“姐姐,医族真的在陈、莫两家选弟子?”

陈蘅道:“要看孩子的天赋。”

“外头说陈闹、陈阅和莫家的莫楷都被选中。”

陈蘅知道前儿元诚、长阳子带着血灵石去莫家的事,莫家所有十五岁的公子、娘子都接受了检测。

“莫楷…”

陈蘅一时忆不起这人是谁。

燕儿道:“禀夫人,是莫家四郎主的嫡三子,在莫家此辈公子里头行五,今年十岁。”

因医族的到来,再有医族收弟子,此事传出,永乐邑的世家很是激动。

外头有侍女神色欢喜地进来,她身份低微,不能进入花厅,燕儿奔了过去。

燕儿喜道:“夫人,悟缘大师收了陈家三公子为俗世弟子。”

悟缘大师收陈闯为弟子,这真真是奇闻。

白染近来与空灵、悟非、悟缘都走得近,白染甚至能直进兰园不受阻拦,虽然他极少出现在永乐城,有医族圣医出现的消息还是传了出去。

秀君从外头进来,福身道:“禀夫人,盟主的家书到。”

陈蘅接过书信,上面的笔迹熟络,是慕容慬的笔迹,拆开书信,慕容慬催她快些回去,说颖川一带接下来会不大安全,恐她在外遇险。

元芸捧着点心,笑微微地道:“厨娘新做的,夫人尝尝。”

陈蘅道:“盟主催我回去,说帝月山庄事务繁杂,后宅连个打理的人都没有。”

“行云夫人现下有孕,山庄事务多是行云护法在打理。”

转眼间,她离开燕京已有几月,得回去了。

这次回北国,医族会带走陈闹、陈阅、莫楷。

陈蘅吐了口气,“且问问元大师兄可选定了日子。”

陈薇巴巴地看着陈蘅手里的点心。

“阿薇,这是药膳点心,是专给有身子的养胎吃的,你可不能吃。”

陈薇尴尬一笑。“姐姐与医族的人交好,能不能说说,从我们苏家挑一个子侄做弟子。”

她原是庶女,苏家早前是商贾,为了在永乐邑站稳脚跟,这才求娶陈氏庶女为儿妇。陈薇的丈夫苏绩仪表堂堂、玉树临风,又颇有才华,很得陈薇倾慕。

陈薇一心想帮衬婆家,好得婆家高看。

李氏虽在莫氏面前帮忙求情,可莫氏已经推了。

陈蘅面有难色。

第七百四十八章 措施(二更)

陈蘅面有难色。

“姐姐,杨录事走了,她的职缺…”

不能让苏家弟子去医族学艺,好歹给丈夫谋个一官半职。

陈蘅对燕儿道:“我写一封举荐信,告诉钱县令、莫县丞,就说录事一职由苏绩接任。”

“谢姐姐!”

陈薇福身行礼,连连道谢。

衙门有人好做事,彼此是同僚,行事也方便些。

作为道谢的礼物,陈薇浅呷了一口茶,道:“姐姐,我听说王家要变卖家业。”

陈蘅面容微沉,“王家要变卖家业?”

苏大少夫人道:“王家现在变卖可比当年翻了一番的价格。我听人说,他们变卖了家业后,准备举族回太原。”

他们住了几年,临走还大赚一笔。

太医现下是北燕的地盘,由太原郡改成了太原府。

陈蘅道:“太原府知府是北燕名门的公子,府丞大人王远与他们这支甚近,定是听闻那边太平,这才举族回返。”

陈薇气哼哼地道:“姐姐当初为了建城,与姐夫可投了不少银钱进来,王家倒白白捡了个大便宜。”

陈蘅问:“钱县令、莫县丞都知道了?”

陈薇与苏大少夫人一脸茫然。

她们都是听其他贵妇们私下闲聊时说的。

王家的夫人私下打听,问各家有没有要添置家业的。

年节前,曾有一队王家公子带着仆从离开,走的却不是以前的道儿,据说是自家的护院。年节后,便有人说,王家在转卖家业。

陈蘅对燕儿道:“你去请钱县令、莫县丞来元宅一趟。”

苏绩成功接行录事一职。

陈蘅给陈薇送了一套头面首饰,又有一些北燕的土仪吃食,陈薇谢过,坐了一阵知她有事,告辞而去。

钱县令、莫县丞到时,陈蘅正坐在花厅看书。

二人见罢了礼。

陈蘅道:“听说王家在变卖家业,准备离开永乐邑。”

钱武事多,忙得跟陀螺似的,还真不知这消息。

莫九郎揖手道:“下官听到过传言,我与王五郎在八方馆碰面,可他一口否认。”

陈蘅心下一沉,“空穴未来风,若王家要走,我们不必留,只是想将家业变卖出好价,只要有人卖,你们也不必阻。

这两年,每月都有名士、乡绅进入永乐邑,对有些人,这里是避难之所;对有些人,这里则是家园。

有来的,自然就有离开的。几年、十年、百年之后,但愿各自不悔。”

钱武揖手道:“禀郡主,我钱家人都在永乐邑,结的儿女亲事也在永乐邑,永乐邑就是我们的家,下官生是永乐邑的人,死是永乐邑的鬼。”

“莫说这等生死之话,不大吉利。”陈蘅捧着肚腹,“杨瑜走了,她的录事一职就由苏绩顶上罢。有朝一日,若苏家要离开,你们也不必阻止。要走的人,终究是留不住的,但是规矩不能坏,一旦离开永乐邑,从户籍卷宗除名,收回户籍文书,从此不再是永乐邑的人。”

钱武应答一声“是”。

户籍管理自有司户房负责。

陈蘅道:“为防他日有人冒名顶替,人名不符,必须核查,我们得维护真正的永乐人利益。”

这话何解?

钱武心下一阵转桓。

莫九郎也感觉到异样。

陈蘅道:“若是县衙抽得出人手,派官吏进行核查户头,若有不符者、冒名顶替者,必须驱离永乐邑,让各镇的里长带人襄助,我想知道永乐邑现在的准确人口数。”

她抬了抬手,示意左右退去,既然相信他们,就不妨与他们二人透过底。

身边只得元芸、白雯二人。

陈蘅沉声道:“北燕大军很快就要攻打颖川。”

二人皆有慌容,只片刻,两个人都露出了平静之色。

他们慌什么?陈蘅的丈夫是帝月盟主,而帝月盟的圣女是北燕太子妃。

她们定有往来,有陈蘅在,永乐邑必然无事。

陈蘅又补充道:“我会在北燕那边为永乐邑的文士、读书人争取最大的利益,看能否将永乐邑建造成奉天府、顺天府这样的直隶地。若是不成,取消颖川郡建制,建永乐府,将周围数县归于永乐府所辖。

昔日,盟主助我在此收拢天下奇人异士,就是为了一统天下后有贤臣、能臣可用,而那些离开了却手持永乐邑的读书人,想占这里的科举入仕名额,便万万不能。

核查户籍人口刻不容缓,必须核查人口。对那些视这里为避难之地的大族、世家,你们不必留人。今日我与你们说的话,你们不得再传出去。

不出三载,我就会让那些视这里为避难所的人后悔莫已。”

二人听得一阵激动。

若永乐邑改为永乐府,那就是一地首府,县令变知府,是正五品的官,府丞也是从五品,若他们干得好,陈蘅还会引荐给朝臣,入燕京为官已不再是梦。

南晋都没了,他们可没在乎做哪朝的官。

莫九郎以前是看重南晋的,但自从莫静之令莫氏分支,莫三舅一家艰难来到永乐邑,心也寒了。

陈蘅低声道:“其二,教化百姓,教书育人,朝廷急需人才,而不是仅仅是会打仗的将军,北燕一统天下之势,已不可挡,各地的知州、知府、知县,不会再沿袭过往的世家权贵举荐入仕制度,而是科举入仕。无论是名门、书快论坛,还是寒门士子,人人都有机会。”

这话又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