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蘅不紧不慢地道:“阿慬想如何处置此事?”

“潘家递了折子,希望收将晓琴、晓光姐妹带去潘家教养,还说潘氏生前提过要将晓琴许配给潘二郎为妇的事,原是想等晓琴再大些就订亲,只眼下潘氏没了,这口头说定的婚约却不能不作数。”

陈蘅没见过晓琴,但想来潘家能欢喜,许也是个好孩子。

“皇伯父不应,说北燕皇族又不是养不起两个孩子,就算他们的父亲是个糊涂的,但皇族长辈却不糊涂。皇伯父当朝就与潘家争执起来,虽是皇家事,自来皇家事也是国事。”

第九百五十七章 没娘的皇族孩子

(续上章)“皇伯父当朝就与潘家争执起来,虽是皇家事,自来皇家事也是国事。”

陈蘅想到了太上皇,亦想到了慈安宫那几位太嫔、太婕妤,“不如将晓光接来宫中,送到父皇身边教养。”

慕容慬低声道:“为这事,昨儿皇伯父就去找过父皇。你猜父皇怎说的,父皇第一句话就是问‘有昊儿那般聪慧?’”

定王凝了良久,答道:“与小殿下相比,晓光这孩子自是不如。”

“那有昊儿可爱有趣?”

定王又道:“自是不及。”

“皇兄瞧孤像闲得无事,专给人带孩子的?”

定王无言以对,“这…这不是你老的孙儿么?”

“孤的孙儿多了去,孤带带昊儿还成,昊儿将来要登基为帝的,带晓光这种笨孙儿,孤定会被他气得少活十岁。”

虽没有直接拒绝,但这也是变相拒绝了。

定王想着太上皇无聊,每日做得最多的,就是将嫡孙写回来的家书翻出来看,还拿着笔在嫡孙画的圈上标注一些文字,猜测着那圈应该是什么字,要不,就让李力士拿着嫡孙的家书诵给他听,当是解闷。

再不,他就给自己的嫡孙写信。

一个月下来,太上皇能写好几封。

白昊也时不时回上几封,从一个月一封,改到一个月三封,就这样,太上皇还不满意。

定王想着,难怪慕容恺只拿朝阳当回事,这可不是随了太上皇。

太上皇只当白昊是孙儿,其他孙儿都是笨笨的,别说带,他都没提见见。

世间最多情的是太上皇,最无情的也是太上皇。

就算慕容恺贬为庶人,可到底是皇族,当初皇帝又没说将他除名、出族,他的儿女自然就与寻常百姓不同。

潘家要养两个孩子,这对定王来说就是打皇族的脸面。

定王又说不动太上皇,就私下问慕容慬:“陛下瞧这事怎办?若晓琴、晓光去了潘家,让百姓们如何看?莫非我皇族连两个孩子都养不了?”

慕容慬一下朝就来问陈蘅。

陈蘅想到晓琴是莫静之的女儿,心下就不大欢喜。

对晓光还真没有任何排斥,“不如将晓光接入宫中。”

“晓琴呢?”

慕容慬问。

姐弟二人要分开么?

陈蘅轻叹一声。

“潘氏与慕容恺,昔日可是我们保的媒,这人没了,必须得风光大葬,朕下旨,令礼部照了郡王妃礼下葬。她到底给皇族添了儿子的,又是这样死的…”

慕容慬不明白慕容恺是怎么想的?嫡妻死了,是不堪受辱自尽,这名声传出去,他的脸上就好看?

可他呢,还拦着刑部,不许刑部动朝阳,说什么要拿人就拿他。

他这是一再挑恤!

都察院的御史更是一封又一封地弹劾,说北燕受邪教迫害,怎能容忍邪教害人,且这回害的还是皇族妇人,这分明就是蔑视皇家。

陈蘅道:“我先见见两个孩子,再与几位太嫔商量商量,看谁愿意照看他们姐弟,有个长辈带着,总好过他们在宫外受苦。”

她前世养过柔柔,今生,她不想养别人的孩子。

想到白昊写来的信,很是霸气地告诉慕容慬,“你是我亲爹,就别与庶母、继母生小肉团,就他一个儿子,他要父爱,就要全部,不要分成几份,而他只得一份。”

即便陈蘅养了两个孩子,想到儿子,她就不大乐意了。

她可以私下多前照两个孩子些,但不能让白昊不快。

*

而此刻,因御史弹劾慕容恺,连带着将刑部也给弹劾了,说刑部办案拖泥带水,不拿凶问案查真相。

刑部尚书与侍郎无辜挨了一回训。

一散朝,刑部官员就领着差捕去了慕容府。

朝阳依偎在慕容恺的怀里。

晓琴、晓光跪在灵堂的蒲团上,只巴巴地看着刑部官员。

来的一位三十多岁的官员,揖手道:“还请八爷通融,莫要为难我等办案,今儿朝堂上,刑部被百官弹劾,就连陛下也下旨‘照律查办’!”

慕容恺厉声道:“就凭一个小孩子的胡言乱语,你们就要捉拿朝阳?她是和亲公主…”

官员道:“八爷,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她是妾,潘氏是妻,她当守妾的本分,既然有人将这案子报到刑部,刑部就必须插手…”

无果而终,被几个御史骂得不轻,尤其是恩科高中的那位榜眼,更是将他们刑部说得一无事处,什么“刑部法外开恩,竟也放过元凶”,这一句话出来比杀人还难受。

慕容恺看着潘夫人,“是你们潘家报的案?你们还要怎的,我不是已经答应让你们潘家接走两孩子,你们说潘氏提过晓琴与潘二郎的亲事,我应了!人给你们,连晓光也可以带走,你们怎么还报官。”

潘夫人心里不痛快。

今晨,潘安就递了折子。

谁晓得定王父子一百个不同意,直说潘家哺养晓琴姐弟是打皇族的脸面。

“八爷,我妹妹死了,身为娘家人,难道不该给她一个说法。将心比心,这怎能怪我们?”

刑部官员道:“如八爷真要阻止我等办案,只能请八爷与朝阳公主同去刑部说话。”

慕容恺深深一揖,“朝阳有身孕,受不得惊吓,能否请大人通融一二。”

“八爷,这件案子闹得颇大,不查个清楚,刑部亦不好交代。宠妾灭妻乃是本朝大忌。二位,请罢!”

刑部官员对着潘夫人一拜,“打扰了!”又取香烛,给潘如上了炷香。

慕容恺面有怨容,当初是他将晓琴抱回来的,可这孩子却将事闹大,生生连累了无辜的朝阳。

去了刑部,一切自是照了刑部的规矩来。

又七日后,潘如的葬仪结束。

韩姬领着潘老夫人,潘老夫人一手牵着一个孩子。

“晓琴、晓光,到了皇后娘娘跟前,一定要乖,要先行礼问安…”

她生怕两孩子忘了规矩,一下车辇就一遍遍地教。

晓琴在潘如逝后,几日之间似乎长大了许多,话少了,也晓得护着弟弟,此刻道:“姥姥,我记下了。”

第九百五十八章 阳太婕妤

(续上章)晓琴此刻道:“姥姥,我记下了。”

潘老夫人轻叹一声,“无论将来你们是留在皇宫还是去潘家,只要你们俩好好的,你们的娘亲在天上就会高兴。”

晓光一听人提到娘亲,眼里有泪,难掩悲伤,他没娘亲了,就和歌里唱的一样,他成没娘的草儿了。

“姥姥,大官会杀了坏女人吗?”

朝阳与慕容恺被抓到刑部大狱已经几天了。

潘如的后事是礼部派官员来办的,照的是郡王妃的礼仪收敛下葬。

“自有人会给你们娘亲公道。”

潘老夫人一个后宅妇人,如何知晓朝堂上的事,她是希望能杀了朝阳,以还潘如公道。

只是朝阳又背了一个和亲公主的名头,要杀她亦不易,总得顾忌两国邦交。

北燕强大,后晋势弱,可这两年后晋也在慢慢变得强大。

凤仪宫近在眼前,宫殿的四角挂着偌大的铜铃铛,晨风一拂,铿铿作响,甚是悦耳。

宫殿前的花木园地里,或植大片兰草,其间又植有桃杏等花木。

白雯笑盈盈地唤了声“行云夫人”,目光扫这潘老夫人,落定在两个小孩子身上。“潘老夫人,皇后娘娘与太婕妤、太嫔已等候多时,请进。”

陈蘅坐在大殿中央,穿着一袭华贵的凤袍,雍荣华贵,仪态端方。

潘老夫人携着两个孩子行拜礼。

晓琴做得熟络,自潘如逝后,她天天守在灵堂上,与人还礼,跪拜得多了,就更是熟练。

晓光今儿出门前被潘老夫人特意打扮了一番,穿得圆滚滚,一磕下头,没跪稳,在旁边歪了两下,一落到地上,像个小肉团似的。

陈蘅一瞧,立时乐了,想着两孩子新逝了母亲,按捺住笑意,化成最柔和慈爱的欣慰笑意。

“给皇后娘娘问安!”

陈蘅虚扶了一把,“老夫人年岁大了,且起来!”

她与一边的小马一使色,小马扶了老夫人,两个宫娥又扶了晓琴、晓光姐弟起身。

陈蘅略过晓光,看着晓琴,眉眼之中,有六分莫静之的模样,还有几分似曾相识,不是慕容忻还有谁。

慕容忻是个狠角色,莫静之更是,他们的女儿可不会是什么好相与的。

对晓琴,她莫名的多了两分防备。

晓琴垂着首,大气不敢出。虽有舅家,可舅家只是五品官员,在燕京这样的官很大,根本护不了他们,要护他们还得靠皇家,而皇帝和皇后就是最厉害的。

晓光看着大殿上摆的果点,糕点做得很漂亮,有的像小白兔,有的像桃子,他奶声奶气地问道:“姥姥,我…我能吃小白兔吗?”

他手指的方向是陈蘅案前的点心。

陈蘅笑道:“将这几盘点心给晓光捧过去。”

她轻叹了一声,“昊儿最喜欢吃这种漂亮点心,元芸姑姑昨儿听说今日有小孩子客人来,特意起了大早去厨房里做的。”

潘老夫人道:“多谢娘娘!”

晓琴规规矩矩地站在潘老夫人身边。

晓光捧着点心,先抓了一只小白兔,正要咬下,一扭头看到晓琴,看了看点心盘子,又看了看手里的小白兔形点心,将小白兔递给了晓琴,“姐姐,你吃!”

“这么可爱的小白兔,我可吃不下去。”

晓光为难地看着小白兔,瞧着是挺可爱漂亮的,吃了多可惜,将小白兔放到盘子里,另取了一个桃子状的点心递给晓琴。

晓琴接过桃子,捧在手里,因着父亲顶撞皇帝丢了爵位,否则他们姐弟也是郡主、世子。现在什么也没有,就是这等皇族吃用的点心,他们也没见过。

娘亲在世时,也曾令仆妇去外头给他们买过漂亮的点心吃。

娘亲没了,他们再也吃不到这些好东西。

陈蘅笑微微地介绍道:“这位太婕妤是太上皇身边的阳太婕妤。”

阳太婕妤,是水帮帮主阳显的姑母,二十年前入宫之后,一直膝下无出。据说年轻那会儿曾怀过一个孩子,都有六月了,竟早产落胎,还是个男胎,打这儿之后,再没了动静。

宫中岁月看似静寂,实则暗潮汹涌。

以她的出身,原早该封嫔晋妃,只因无儿女,一直未能再晋位分,加上她失了孩子后,心如止水。

陈蘅提出让太嫔、太婕妤教养两个孩子,慕容慬第一个就想到了阳太婕妤,一来有恩惠阳家的意思,二来也希望阳太婕妤能在宫中过得更好些。

他要重用阳显及其家族,少不得就得看重阳太婕妤。

昨日,阳太婕妤听说今晨一早来凤仪宫,身边的仆妇、宫人就猜到了。

若能养慕容恺的一双儿女,往后的日子也有个盼头。

太上皇如今年纪大了,不大宣嫔妃侍寝,有儿女的依靠着儿女过活,没儿女的就聚在一处烧香礼佛,或是三五一处打牌度日。

潘老夫人笑微微地打量着太婕妤,皇后要打理六宫,又掌着帝月盟的账目,她还听人说,就是医族那边,皇后也要过问,事多且杂,定是不能教养两个孩子。

皇后不会让一个太婕妤在这儿,定是给两个孩子挑选好的教养人选。

“阳太婕妤,不知与冀州阳氏是…”

阳太婕妤不紧不慢地道:“冀州阳氏是我娘家,阳氏族长正是我胞兄。”

这可是大族了!

只是,潘老夫人也是第一次听说宫里还有这么一位太婕妤,看上去三十多岁模样,既然是阳氏族长的胞妹,想来年纪得有四十多岁。

潘老夫人对两个孩子道:“还不给太婕妤见礼!”

晓光立马将点心塞到嘴里,像模像样地行礼。

阳太婕妤想着他们小小年纪没有亲娘,又忆起二十年前自己失去的那孩子,不由悲从中来,她愿意听从皇后、皇帝的安排,也是希望自己能活得像个人样,她这一生,娘家为了前程、荣华,将她送入宫中为嫔妃。

最初两年,她是想过光宗耀祖,可没了儿子后,她的心就冷了,也不争不夺了。

前儿,娘家写了信,提了皇帝令人传话的事,希望她为了娘家,也为了娘家的子侄们能打起精神哺养两个孩子。

这两孩子到底是太上皇的孙儿孙女,听娘家的意思,是想将来让阳氏的女儿嫁给晓光为嫡妻。

第九百五十九章 收养孩子

这两孩子到底是太上皇的孙儿孙女,听娘家的意思,是想将来让阳氏的女儿嫁给晓光为嫡妻。

陛下是夺了慕容恺的爵位,可陛下是个宽厚之人,定不会薄待晓光。

从眼下瞧着,晓光将来至少也有个候爵,只要她教养好了,晓光再立些功劳,晋位郡王、亲王不难。

郡王妃、亲王妃的位置,阳家是看重的,若晓光被阳太婕妤养大,这情分自然就更非寻常。

想着自己的残躯还能再为娘家谋得荣耀,阳太婕妤今儿出来前,特意经心打扮了一番,此刻看到两个孩子也是欢喜得很,笑微微地道:“免礼!真是两个讨人喜的孩子,只是…”

她未说完,拿着帕子压了压了眼角的泪花。

晓光埋着头,继续吃他的点心。

“启禀皇后娘娘,瑞太嫔、十四公主求见!”

陈蘅上次见到这对母女,还是中秋佳节上。

瑞太嫔更是巴结讨好,还送了她好些药材、珠宝,听说瑞太嫔娘家的子侄在军中立了功劳,瞧着似前方得来的好物件儿,其间还有两幅价值不菲的字画。

陈蘅收了字画,却没有要药材和珠宝。

瑞太嫔就道:“娘娘不收,便是瞧不起本宫。”

弄得陈蘅婉拒不得,只得尽数收下。

她收了东西,瑞太嫔就来过几次,话里话外都是说十四公主年纪大了,该要选驸马,而十四公主不喜欢行武中人,想挑一个像刘文笙那样才貌双佳的夫婿。

陈蘅对白雯道:“你带两个孩子去御花园赏花。”

“诺——”

白雯走近晓琴、晓光:“琴姑娘、光公子,随属下去御花园玩。”

晓光道:“我能带着这些漂亮好吃的点心!”

“属下帮你装进食盒里,若是你爱吃,凤仪宫的小厨房还有,一会儿让人再给你装些。”

白雯带着两个孩子离去。

瑞太嫔进了大殿,行了个半礼。

十四公主一见阳太婕妤,面容沉了又沉。

宫里要给晓琴、晓光挑选收养嫔妃,皇帝身边只皇后一个,而皇后要打理后宫,琐事繁重,根本就没有精力。最后,只能在太上皇的嫔妃里挑一人收养,太上皇宫中现下活着的就有十几位,这无儿女的就占了一半。

没儿女谁不想哺养?

到底是皇家的孩子,养在身边还能解闷,就算将来大了,还能有个依靠,只要谋划好了,说不得借着这两孩子还能帮衬娘家。

瑞太嫔笑道:“哟,阳姐姐也在,你不是在佛堂潜心佛事,什么风把你吹了出来?”

阳太婕妤比瑞太嫔入宫早,瑞太嫔唤一声“姐姐”自是使得。

陈蘅道:“陛下与太上皇商议,想让阳太婕妤做晓琴、晓光姐弟的祖母,一大早,本宫就将她请过来。”

瑞太嫔听慈安宫的人议论了,没儿女的,谁不想哺养。

她膝下只十四公主一个女儿,这女儿一嫁,她的日子就更枯燥无趣了。

“阳姐姐会带孩子吗?嘻嘻,她这一辈子,可是连孩子都没抱过。皇后娘娘,不如将这两个孩子交给臣妾,臣妾一定好好教养。”

这见过抢人的,没见过皇后已经说破,还要出口抢人的。

阳太婕妤身后的仆妇跟着着急,阳太婕妤不紧不慢地道:“瑞太嫔是会带孩子,十四公主五岁那年,你与几位嫔妃射覆,若不是我经过莲花池,怕是她就溺亡了吧?”

她好歹还救过十四公主一命,可瑞太嫔不记前恩,竟赤果果地跳出来抢人。

阳太婕妤是没有自己的孩子,现在这也是个机会,若收养了这两个孩子,自己的下半身有靠,晓琴的亲事已经订了,是潘如做的主,可晓光这孩子到底是皇家的子嗣,将来大了,就算不是亲王、郡王,怎么也能捞上一个候爵。

瑞太嫔面上时红时白,“马有失蹄,人有大意,自那以后,本宫可是很用心地带着十四公主。”

阳太婕妤原是礼佛之人,因常年沾染香火,人更沉静、安祥,也显得慈眉善目,反而是瑞太嫔,因近两年娘家子侄得力,她又要给十四公主挑驸马,有些上窜下跳,一瞧就是个不安分的。

潘老夫人亦更看重阳太婕妤些。

阳太婕妤没有儿女,定会一心对两个孩子。

瑞太嫔有自己的女儿,孩子给她教养,还不得听十四公主的。

十四公主福了福身,“我还没谢过阳太婕妤当年的出手相救之恩!谢阳太婕妤救我的性命。”

就似她提当年事,就是为了让瑞太嫔母女谢她。

陈蘅心下暗道:这是要在凤仪宫上演一场夺孩大战?

瞧着阳太婕妤不争不夺,可言辞犀厉,瞧了两个孩子,她也是真心喜欢的,加上阳家来了信,多有劝导的意思。

这女人有了盼头,有了目标,就不再是目不无尘。

阳太婕妤不咸不淡地道:“不敢当!时隔多年,若非瑞太嫔提及,我哪里还记得这件事。太上皇与陛下相中我哺养琴姑娘、光公子,是瞧我年迈膝下空虚,不像瑞太嫔膝下有十四公主孝顺。他日十四公主一出阁,育了儿女,少不得还要瑞太嫔帮衬拉扯。”

瑞太嫔心下一转,她本不想抢的,可十四公主与她分析了利弊,这件事只有好处没坏处,她方才来的凤仪宫,还没开始呢,就被阳太婕妤给说嘴了。

陈蘅笑道:“待十四皇妹出阁,瑞太嫔若是觉得宫中孤寂,不妨从娘家挑一个侄女放在身边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