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太嫔双眸熠熠,“娘娘,此话当真?”

陈蘅点了一下头,“自是真的,不仅是对你,本宫早前与父皇、陛下皆提过此事,对没有儿子的太上皇嫔妃,俱可从娘家挑一个侄女、侄孙女养在身边,承欢膝下。”

有娘家的侄女、侄孙女,谁愿意养别人的孩子。

瑞太嫔当即打消了夺孩的主意,与陈蘅闲聊了几句,又问道:“娘娘祖籍永乐府,不知娘娘对永乐府的少年才俊了晓几何?”

“我所知道的,要么比本宫的年岁长些,要么也是本宫这年纪的,俱已娶妻生子,要说弱冠之年的少年才俊,哪里晓得,许得问永乐籍的官员。”

第九百六十章 太妃迁居

(续上章)“要说弱冠之年的少年才俊,哪里晓得,许得问永乐籍的官员。”

“这女儿大了,真是愁煞人,想挑个满意的驸马还真不容易。”

阳太婕妤笑话她粗心,总好过膝下无儿女的。

陈蘅道:“待得明春会试后,瑞太嫔再选不迟。”

瑞太嫔迭声应“是”,她坐了一阵,领着十四公主告辞离去。

潘老夫人与阳太婕妤闲话家常。

阳氏是北燕的大族,潘老夫人颇是敬重,阳氏族中的子弟亦有文有武,在北燕的名声不错。

阳太婕妤定为晓琴、晓光姐弟二人的哺养祖母。

选了个吉日,让潘家将姐弟二人送到阳太婕妤的宫中。

陈蘅觉慈安宫太偏僻,又在离慈安宫所在地的西六宫,挑了西六宫的主宫做阳太婕妤与两个孩子的寝殿。

阳太婕妤因哺养皇族血脉,晋位太嫔,封号“禧”,人称“禧太嫔”。

瑞太嫔听说阳太婕妤搬到西六宫的主寝殿,也想挪出慈安宫,便说十四公主要出阁了,慈安宫太静太偏,在陈蘅那儿说道了好几回。

陈蘅便答应将西六宫的另一处寝宫给了瑞太嫔。

十五公主的生母也跑来哭诉,说自己住的地方离十五公主的地方太远,走动不便,想住到离十五公主更近的地方,以便照应。

陈蘅亦应了。

十四皇子的生母听闻后,也不愿住慈安宫。

慈安宫的寝宫看似大,可住的太上皇嫔妃太多,地位高的嫔妃一人一座小院,地位低的就是两人、三人住一个小寝院。

最初还觉得热闹,可时间一长就觉得不方便。

现在,陛下与太上皇同意考虑到有些嫔妃没有子女,恩允她们从娘家带一个侄女、侄孙女来住,有的是为了颜面,还有的就是为了争口气。

走门道的走门道,寻不到门道的就哭,也陈蘅说她们的难处,又说住一处的嫔妃如何不懂事。

“李太才人黑白颠倒,婢妾夜里要休息,她却一个人在那儿咦咦呀呀地唱小曲,生怕别人不知道,她家是开茶楼的。可婢妾想睡觉啊,这哪里睡得着。皇后娘娘,你瞧瞧婢妾,是不是近来老了十几岁。”

你老不老的,你快四十的人,还不老能像话么。

今儿来哭诉的是奉天府来的嫔妃,是应选入宫的,一生只承了几回宠,太上皇就再也没碰过,据说是乡绅之女,家里算不得多厉害。

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嫔妃搬出慈安宫,也跟着心动。

别人能单独一处寝宫,凭甚她就要与一个太才人合住。

陈蘅问道:“姑姑,西六宫住满了么?”

“是,禧太嫔要教养光公子姐弟,住了西六宫的主宫,副宫住着瑞太嫔,又有四位太才人各据一处。”

太才人见自己来晚了,当即一脸悲切,她已经写信给娘家了,让娘家挑一个机敏可爱的侄女来作伴,到了年岁,还能去太学读几年书,入了太学,不是皇子、就是皇亲家的贵公子,许能谋上一个好姻缘。

侄女说不得翻年就来,怎能与她住在一个逼仄的小院子里,更不能与人共住。

“嘤嘤,娘娘,婢妾这真是没法子了。”

陈蘅悠悠轻叹一声,“北六宫那边如何?”

元芸微怔。

韩姬道:“娘娘,燕孝帝时期,因圣帝留下的嫔妃多,确有太嫔们暂住西六宫的,可这北六宫…”

这是皇帝的后宫,若是用了北六宫,岂不要被人说嘴。

陈蘅问:“慈安宫可有空下的寝宫?”

韩姬答道:“慈安宫的主殿自来住着太后,太上皇没有嫡后,照着规矩要空下来。几位太嫔各居一处寝院,太才人们两人、三人合住一处,这也是有律可循。”

陈蘅不解地道:“不是搬出六位,两位太嫔,四位太才人,怎还有共住一院的?”

韩毁低声道:“此次随太上皇迁居的太嫔、太才人共有二十一位。”

这么多?

她一直以为只得十几位。

二十一位,恐怕将所有人都搬出来,这三宫六院都能住得满满当当的。

陈蘅问道:“二十一位太嫔、太才人,有多少位能接娘家侄女入宫相伴的?”

韩姬答:“十七位。”

这么多!

宫里要多十七位小丫头。

陈蘅扳着指头,六皇子有生母宁太嫔,九皇子亦有生母某太才人、十四皇子还有生母某太才人,十四公主的生母瑞太嫔,十五公主的生母某太才人。

“宁太嫔、颜太才人、佟太才人是三位王爷的生母,还有谁要接娘家侄女?”

韩姬道:“不是娘娘同意瑞太嫔从娘家带一位侄女入宫相伴的?”

陈蘅一时哑然。

韩姬问:“前儿微臣在御花园遇到十五公主的生母项太才人,她问瑞太嫔能接一位侄女来作伴,她是不是也能接一位来。”

陈蘅总觉得哪里不对,“为了让各家的姑娘多陪她们,尽量都挑年纪小些的,逾过七岁的不成。”

是了,若是弄几个妙龄少女来,镇日谋划着如何勾慕容慬,她又该头疼了。

她又补充了一句:“到了十四岁,各家姑娘需还家配人,不得再住宫中,此事亦许与她们讲明白。”

韩姬低声道:“微臣与她们说的是五岁以下。”

陈蘅面露赞赏。

韩姬补充道:“还多亏元芸姑姑提点,说年纪小些入宫,能多陪她们几年,要是陪上三两年出宫,太嫔、太才人们岂不又寂寞了。”

陈蘅点了点头,这理由好。

“你说得不错,为太嫔们思量周全。”

面前的太才人心里愕然道:敢情她们都成了给娘家养侄女的,五岁以下的小女娃,还会哭闹呢,哪里会哄人,真是的,还指望着用她们攀上皇帝,亦好关照自己,五岁以下的入宫,十四岁就还家配人。

她们能打的主意,全被皇后给灭了。

尤其这位叫行云夫人的女官,真是个人精,将她们的路都给堵死了,想走旁的门道都不行。

陈蘅问:“慈安宫还有几位太嫔?”

“四位。”

“挑两位入住北六宫的主、副寝殿,宁太嫔与九皇子生母且搬出来,慈安宫的体面副殿由三位太嫔住,再挑四位太才人移居北六宫。”

第九百六十一章 教昊儿书法

“慈安宫的体面副殿由三位太嫔住,再挑四位太才人移居北六宫。”

西六宫、北六宫,这主殿多是掌一方的主宫皇妃所居,副殿也得皇嫔才能住的,其他四宫那也宠妃才能住,地方大,环境好。

“太嫔、太才人们服侍太上皇几十年,不能薄待她们,就让她们住得舒坦些。”

“诺——”

陈蘅一句话,北六宫亦住入了太上皇的嫔妃们。

没几日,都察院的御史就知道了,弹劾此事,说皇后如此安排乱了祖宗规矩。

慕容慬是知道陈蘅的心思,她是恨不能将三宫六院的人都给塞满。

以她对慕容慬的了晓,这个有洁癖的皇帝,不可能去沾老子的女人,知道那里住着太上皇的女人,宁可绕道而行,也不会去看一眼。

西六宫不能去,连北六宫也不能去了。

慕容慬道:“老之老以及吾之老,皇后仁慈,体谅太嫔、太才人们的苦处,这太上皇的嫔妃性情各异,有的爱白日睡觉,亦有的喜夜里睡觉,两位、三位合住,生出不少事端。

皇后得晓,体谅她们的苦楚,问过朕与太上皇后,方才做主将西六宫、北六宫用来安置太嫔、太才人。

总得让太上皇与太嫔安享晚年!这种事,你们就不要说嘴了。”

御史揖手道:“禀奏陛下,照着规矩,这三宫六院俱住陛下的嫔妃。皇后将太上皇的嫔妃安置入两宫六院之中,现下可就只剩下中六宫了。”

东边是太子宫与议政殿,南边是皇帝的太极殿、御书房,中六宫的主殿是凤仪宫,另有五处寝院现下还空置着。

可西、北二处的宫殿竟住了太上皇的女人。

这不符规矩。

太上皇既然退位了,他的女人就该住到慈安宫。

偏这些女人能闹腾,听说跑到皇后那儿哭闹的不少,这一哭一闹就能得个大寝殿,谁不愿意哭一场。

又有大臣道:“陛下正值春秋,可膝下亦只嫡皇子一个皇子,陛下该广纳后宫了。”

慕容慬朗声道:“丁爱卿,你今岁几何?”

“微臣三十有一岁。”

“膝下几个儿子。”

“回陛下,臣…臣有两个儿子。”

“哦,这么少啊!”慕容慬一扭头,“彭子,一会儿从宫中挑五个美貌的宫娥送到丁府,这是朕赏给丁爱卿的贵妾。”

“陛下!万万使不得。”丁大人惊呼一声,连连跪下。

有大臣可知道,这位丁大人是出名的惧内,家里连个侍妾都没有。

“如何使不得?”

“臣…臣与糟糠乃患难夫妻,臣答应过她不纳妾的。”

“你们夫妻有患难之情,朕与皇后就没有。”

“可臣…臣有两个儿子。”

“你那两个儿子可比不得朕这一个儿子,你家儿子一岁能识字,两岁能写家书?”慕容慬一脸鄙视,他自己不敢纳妾,却要他纳妃,这算什么狗屁大臣,“朕的嫡皇子,一个顶十。你们这满殿的文武听着,朕也惧内啊!”

当今皇帝惧内?

这怎么可能。

他是皇帝,谁也不信。

慕容慬轻叹一声,“朕真是惧内,瞧瞧朕的耳朵,昨儿被皇后给拧的。朕昨儿就提了一句选妃的事,可皇后倒好,竟让吏部、翰林院给朕呈了一份美人簿,哪里是什么美簿,全是我朝官员中有才干之人的名册。

朕就说了一句,不是美人,怎的全是一群男人,她就恼了,拧着朕的耳朵问:你不寻贤士能臣,竟想美人作甚?”

朝堂之上的御史很是感动。

皇后贤惠啊,这看似娇纵,可也有道理,是劝皇帝重用贤士能臣。

说不得这名册里头就有他们呢。

“昨儿皇后还替柳仲原、刘文笙、方鹏、胡远等人说好话,说朕想看美人,就看他们的才华,选人用人当以品行才干为首,亲贤臣,远小人。”

被点到名字的人心下又是一阵激荡。

皇后为他们说情了,夸他们是能臣干吏呢。

“清廉臣子因养不起姬妾而不纳妾,朕也穷啊!北燕国库不盈,还借着医族的银子呢?你是想将六菜一汤变成二菜一汤。

朕穷得也只能养得起皇后一个,可皇后还不是朕和朝廷养的,皇后有医族供养,这医族每月都送二十万两供奉银子。

连朕的六菜一汤还是医族拿钱备的,朕能不惧内!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朕深有体会啊!”

话题一转,慕容慬看着大殿上跪着的丁大人。

“丁爱卿,起罢。”

“谢陛下隆恩!”

丁大人跪得双膝发麻。

第二日再上朝,群臣没看到丁大人,听人说昨儿黄昏,陛下颁旨,将丁大人流放陈留做知州,不奉诏,永不得返京。

丁大人是携着妻儿赴任的,今儿天未亮就启程。

皇帝这真是惧内?许是怕皇后知道了,又要拧他的耳朵。

皇帝惧内,还与大臣说出来,丝毫不以为耻。

是夜,陈蘅就知道慕容慬在朝堂上说的话。

“你真怕我?”

“那不是怕,是疼,是宠。”

慕容慬笑得灿烂。

陈蘅落在怀里,吃吃娇笑出声。

慕容慬拥着娇妻,意味深长地道:“转眼间,我们成亲好几年了。”

“阿慬,谢谢你心中唯我一人。”

“你做得很好。”

陈蘅轻吻着他的脸颊,“昊儿来信了,说年节要回来。”

“父皇那儿写信了?”

“能不写吗?”

慕容慬接过家书,他一早就发现,白昊给陈蘅的家书写得最为认真,通篇没有一个圈,全都是字,字写得依然有十来岁孩子一般好。

“你教昊儿书法了?”

“能不教么,书法感悟、丹青要领,我俱都教会他了,又叮嘱他隔三岔五在回味一番。”

难怪昊儿的书法进展大。

白昊的家书还真是区别对待,给他的圈圈最多,陈蘅收到的家书没一个圈圈,太上皇的家书遇到笔画多的就是一个圈圈,惹得太上皇天天拿着家书在圈圈填字,有时候猜一个,觉得不妥,再猜一个,回家书的时候,还把那汉字给写上,指点白昊如何如何写家书。

白昊的家书水平全都展现在陈蘅这儿。

慕容慬看着儿子通篇无数个圈圈的家书,就能觉得头疼。

第九百六十二章 好生邪门

慕容慬看着儿子通篇无数个圈圈的家书,就能觉得头疼。

“三军将领会陆续返朝,听莫勉之说,永乐府陈大夫人将你二兄的几个儿女送来燕京了。”

陈蘅错愕道:“是长嫂送的?”

“听说你大侄儿阿闯去年下场应考童试,未能得中案首,考了第二名,被长兄训骂得不轻。阿闯今年十三了吧?”

转眼间,阿闯都这么大了。

陈蘅迷蒙之中,似乎又忆起了前世的情形。

“你长兄对他抱予厚望,阿阅倒是护着长兄,说他将来一定考个案首回去。”

十三岁的孩子没考中案首,陈蕴就狠狠地训骂了一顿,惹得那得了案首的,恨不得将这名头送了陈闯。

陈蘅问道:“长嫂与几个孩子到燕京了?”

“说是昨儿黄昏到的,莫勉之派人去城外相迎,木兰候府都拾掇好了。原是岳母入京,可你长嫂压不住你长兄的古怪性子,岳母不放心,怕你长兄又将几个孩子训得找不着方向,就说服你长嫂带了关关、陈闯、陈贤兄妹四人抵京。”

蓦然回首,娘家兄长们的孩子添了。

陈蘅道:“回头我让韩姬安排一下,见见长嫂与几个孩子。”

“你二兄二嫂已在回京途中,此次回来,是三军换防调兵。”

“此次亦要大调?”

“不调不行,陈义的水军那边,虽招蓦了三万水军,可剩下的人必须通过换防,从三军挑选通谙水性之人。你二兄听说后,硬是去徐州水域学凫水,你二嫂也想学,可你二兄觉得一个女人凫在水里委实不成样子。”

慕容慬拥着娇妻,轻声道:“慕容谅得再封一个王爵,且赏世袭三代;慕容忠的郡王爵亦得再晋为王爵,赏世袭三代。你二兄、裴嘉、慈北公主夫妇亦得重赏,但亦得留退路,再立功有可封之地,若犯过亦能有重罚机会。”

“萧洪烈此次不在厚赏之列?”

“他是戴罪之身,现下升为一营主将已是恩赏,若再立功,且观后效。”

对萧家,他始母心有顾虑。

萧氏虽死,可十二皇子慕容怀还在北方苦寒地受罚。

几年过去,他并未收到慕容怀逝去的消息。

陈蘅与慕容慬夫妻叙话时,刑部大牢里,慕容恺亦搂着朝阳。

刑部抓了人,关在大牢,最初两天还传了两回。

朝阳死口否认,自己没有勾结邪教。

一旦承认了,这就是死罪。

刑部显然是不信的。

从第三日开始,刑部再未提审,更未问话,就似将他们给遗忘了。

刑部的人似很忙,忙得瞧不到几个人。

朝阳却深深地明白,因她拒绝白少主,被白少主给算计了一把。她与晓琴之间,恐怕母女二人很难和平共处。

晓琴恨她,那眼里的浓浓的恨意怎么也掩饰不了。

晓琴早拿潘如当成了亲娘,杀母之仇,对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是深刻而无法忘却的。

朝阳问道:“檀郎,刑部不会一直关着我们罢?”

慕容恺道:“他们似在忙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