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五姑娘张着小嘴。

陈贤还拍着巴掌叫好。

陈慧一脸蒙懂状,眼珠流转在白昊和陈闯身上。

白昊道:“你说不说?小爷数到三,你不说,我就带妹妹一边玩去。”

“哈哈…哈哈…敏儿是我的妹妹。”

“好!好!陈闯,你比陈琅有骨气,小爷佩服,你就在这儿继续笑。”白昊伸出手,“漂亮妹妹,走,跟哥哥玩去。”

他迫着敏儿的小手,两人往一边走去。

陈葳走了过来,解了陈闯的笑穴,“平日不用功,吃大亏了吧,不要以为拜得名师就一定有高徒,小殿下师从大祭司,此人是天下学识最渊博,武功最高、医术最好的名师。”

陈闯扭了扭手臂、双腿,“他能比我师父还厉害?”

“你说得不错,他就是比你师父厉害。”陈葳伸手,“要虚心!吃一堑长一智。”

“爹,他说敏儿是他妹妹,可敏儿明明娘生的。”

“他说是就是了?这种一争长短,就你们小孩子才玩。”

陈闯道:“我知道了。”

“骨肉亲情,是谁也抢不走的,小殿下就是小孩子的玩闹,上门是客,你为长,他为幼,你礼让几分又有何关系?”

白昊带着敏儿在外头玩了一圈,领着她回了会客厅。

敏儿一进来,小眼珠往四下一扫,走向陈蘅,喊了声:“娘亲!”

陈蘅正吃着茶,“噗哧——”一口喷了出来。

敏儿手里看看陈蘅,又用白昊给的小镜子照照自己,哥哥说她长得像皇后,一样都是大美人,好像真的像啊,她们才是母女。

白昊煞有介事地道:“娘亲,这是那个被坏人从宫里偷走的妹妹,你不会连自己的女儿都不认识了。”

敏儿道:“你是我娘亲…”

她迈着小短腿,跑到陈蘅身边,自己往她怀里偎依。

袁东珠愣了片刻,转而哈哈大笑,“小殿下,我听说前些日子,你骗了护国公光屁股,还骗了太平候只剩一条亵裤,你不会又哄了敏儿,说她是娘娘生的吧?”

莫勉之、莫励之、谢氏、莫家的大夫人此刻看着这画面。

袁东珠还能笑得出来。

白昊不紧不慢地问道:“二舅母,敏儿就是我娘生的,你看看她们,长得多像,一样好看,一样漂亮,信不信我娘抱着妹妹出去,问十个百姓,就有十个说她们才是母女。”

袁东珠笑不出来了。

白昊反问道:“你是从哪里捡到我妹妹的?当初宫里闹邪教,妹妹就走丢了,待你细说出来,待小爷回宫,禀了皇祖父,厚赏于你。”

他不会是说真的吗?

白昊吧啦吧啦说出敏儿不是袁东珠的数种原因,有条有据,其实从长相说,敏儿不像袁东珠,敏儿长得像她娘亲、当今皇后娘娘…

皇后听到自家儿子分析头头是道,整个一个见鬼状。

白昊什么时候变得如此能言善辩。

还有,白昊说史书记载,孪生子颇多,而袁氏的生母黄氏祖上也多有孪生子女出生,从未出现过三胞胎,定是袁东珠为了隐瞒捡到敏儿的事实,说成是自己生的。

说到最后,他很郑重地问道:“二舅母再仔细想想,敏儿妹妹可真是你生的。”

陈蘅心下大惊,白昊竟给袁东珠用迷魂术(催眠术),想用此法修改袁东珠的记忆,轻喝一声:“昊儿!”

白昊的迷魂术被陈蘅生生打断。

袁东珠一脸迷惑,“我记得只生了两个…”

白昊笑道:“你生的是陈贤、陈慧,敏儿是我妹妹。”

莫家人心下大骇。

这小殿下的口才也太了不得,把袁东珠自己都给说迷糊了。

敏儿被白昊哄了一阵,此刻赖在陈蘅怀里不走,奶声奶气地道:“娘亲,我要吃点心。”

陈蘅捧了点心盘,敏儿挑了一个,捧在嘴边吃起来。

袁东珠在努力地回忆,回忆自己和陈贤兄妹三个的情形,她是在树林子里生的,生得很快,不到半个时辰就全生了,她撒了战袍裹孩子,又生了火、切割脐带。第一胎时,她生陈闯、陈琅,看稳婆们处理过,她是照着样子做的。

她破了柏林坡之危后,请了圣医瞧看孩子。

她生的是三个。

待理清楚,她似明白了什么,白昊会玄术,也在用玄术乱人心智,她哈哈大笑起来,“娘娘若喜欢敏儿,认出养女便是,敏儿多个娘和兄长疼,也是她的福气。”

莫家人再次对袁东珠刮目相看。

做陈蘅的养女,这至少也是个郡主。

谢氏心下暗道:袁东珠看似大咧,心里的算盘比谁都精。

白昊道:“这是我妹妹,自是要封公主的,待我禀了皇祖父,少不了二舅母的赏赐。”

袁东珠走近白昊,低声道:“小殿下,你用了玄术乱心智吧?呵呵,我道你怎能糊弄得了护国公与太平候,原来这才是他们中招的原因。”

白昊没想被她识破,小脸微红,“对他们,我可没用玄术。”

第九百九十四章 袁家成皇亲

白昊没想被她识破,小脸微红,“对他们,我可没用玄术。”

他是没用,但用的是言语乱心术,此术不比那个差多少。

袁东珠又低声道:“上回在宫里,你娘教过我一些修炼功法,不仅我在炼,你二舅也在炼。”她一说完,用手轻抚着白昊的后背,大声道:“小殿下喜欢敏儿,愿认出义妹,我这当二舅母也乐意,呵呵…”

她又大声道:“小殿下没有妹妹弟弟,是孤单了一些,娘娘喜欢敏儿,带她入宫住几日,若她烦了,再送回来。”

原是极大的事,被袁东珠这一说,轻轻地揭过,也避去了尴尬。

谢氏与莫大夫人心中暗叹:袁东珠这是大愚若智,换作她们,很难能做到这等心胸。

陈蘅问道:“刚才你们说护国公光屁股、太平候只剩一条亵裤?”

白昊忙道:“妹妹,吃好了没,哥哥带你出去玩。”

他牵了敏儿的手离去。

袁东珠瞧出他怕陈蘅训斥,自己不说,自有人说。

莫大夫人就将外头的流言给说了。

陈蘅惊道:“这是几时的事?”

“护国公光屁股是大年初一,太平候这桩是正月初三,听人说…当时太上皇也在。”

太上皇可赢了平王府一千万两银子,又赢了北燕富贾八百万两,这两家怕是悔得肠子都要青了。

而护国公、太平候两位着了嫡皇子算计,近来连大门都不出。

护国公更是称病在家,让三个儿子出门应酬。

太平候的儿子还小,全由燕夫人打理着。

有仆妇进了花厅,与袁延寿低语了几句。

袁东珠道:“恩远候府有事?”

袁延寿红着脸答道:“是阿念来了,听说皇后娘娘省亲,来卫国府帮忙。”

“这孩子倒是有心了。”

陈蘅问道:“延寿与阿念的婚事定下来了?”

袁东珠道:“已经交换了庚帖,是百年难遇的良缘,永乐府那边,已经去信告诉长嫂,年节一过就启程入京给延寿张罗婚事。”

袁延寿抱拳道:“禀娘娘,臣去接阿念过来。”

莫大夫人与谢氏笑了起来。

陈蘅道:“两孩子倒是相配的。”

她心下一沉,太上皇带着白昊整平王府、又整了燕京第一富贾,这件事有些怪异,竟是连护国公和太平候也丢了脸。

慕容念行动了礼,坐在了一边陪陈蘅闲话。

在府里用了午宴,永乐籍的官员陆续来访,说是拜访,其实就是为了见陈蘅。

她素日在深宫,少与外臣接触。

柳仲原、王灼、张萍、冯娥、杨瑜等人亦都到了。

陈蘅道:“钱武调任户部左侍郎…”

她还真不知道。

永乐府知府要换人,这么大的事,她没得到一点风声。

柳仲原愕然道:“冬月时,太原王道明上过几份弹劾他的折子。”

陈蘅道:“钱武的才干整个永乐府上下皆知,为人正直,为官清廉,当年他劝王玄龄举族撤离永乐府,其实是为了更多永乐籍学子。

太原王氏一脉,原就不是真心留在永乐府,是想躲避战祸,保全族人性命,入户籍的主子一百余人,实则八百人都数不完。

这些人若留在永乐府,永乐籍的秀才、举人名额就被会他们抢去大半。

当初也是我示意钱武设法赶人,他惹了王家忌恨,本宫也有责任。”

言下之意,皇后会护着钱武。

柳仲原沉吟道:“外头说是我引荐钱武,我是在陛下面前夸过钱武的才干,可户部升迁文书下达后,下臣才晓这件事,偏外头传得沸沸扬扬直说是我的功劳。”

王灼道:“钱武为人处事还算公道,有他在永乐府,对学子们来说利大于弊。文郡王怎会好好的去永乐府做知府。”

陈蘅在心下转了又转,这件事颇有古怪,只现下还不知原因,待回了宫,问了慕容慬,定能弄个明白。

是夜,卫国府里再设宴,永乐籍的官员们用罢宴各自散去。

冯娥、张萍、杨瑜几个迟迟未离。

慕容念更是帮衬着袁东珠,跑前跑后的忙碌,依然要以未来恩远候夫人自居。

陈蘅道:“阿娥、阿萍、阿瑜,我们相识多年,有什么话就开诚布公地说。”

冯娥小心翼翼地问道:“朝廷是不是要打江南了?”

照着历史的轨迹,应该是开春之后就要攻江南。

陈蘅淡淡地道:“快了。”

冯娥笑道:“这次…能不能劳烦娘娘与陛下美言几句,给阿灼一个机会。”

陈蘅道:“想挣爵位的机会还有,鲁、晋、西北匪贼横行。”

她就想不明白,为什么冯娥几年前盯着攻打江南的机会,几年后还是盯着这一块儿,对于旁处,她就没有考虑过。

杨瑜揖手道:“娘娘,若剿灭还需人手,属下愿意献谋献策。”

她封了世袭三代的锦囊伯,又写信希望母亲、弟弟、弟妇带着侄儿侄女们来燕京长住,但户籍还挂在永乐府,往后其他侄儿在永乐府科举亦要容易些。

一家人分开几年,是该生活在一处了,着实不行,她想从弟弟的儿子里头挑一个哺养长大,这样与她也能更亲近些。

陈蘅道:“卫国公、穆南候夫妇此次不参与鲁晋西北一带的剿贼大事,卫国公为了攻江南,特意在两年前学会凫水。”

冯娥道:“阿灼为了江南的事,准备了几年,他勤练剑术,亦谙水性,也是想为朝廷效力。”

张萍一直沉默,好几次欲言又止。

杨瑜道:“若穆南候去江南,属下愿与她同往。”

“江南水军的主帅另有其人,就连水帮帮主也得令其号令,此人已研究水战多年,穆南候若不通水战,很难在水军谋到一营主将的实缺。

朝廷对护国公、镇国公另有安排,恩远候、广宁候、太平候亦另有要职。想再凭军功封爵,除了江南、南方的水战,就唯有剿平匪贼。”

陈蘅轻叹了一声,对杨瑜道:“阿瑜,你得做好准备,天下大定之后,你如何在朝堂为自己争得一个实职。”

这是说,不久后天下将要大定。

杨瑜起身道:“还请娘娘指点!”

“张萍在刑部提刑司寻到了自己的位置,证明了她的价值。你呢?你的位置在哪儿,你的价值除了战场,又在何处?”

第九百九十五章 明镜录

“你呢?你的位置在哪儿,你的价值除了战场,又在何处?”

陈蘅道:“女子在这世道行事,付出的辛劳远比男子更多,只要你想,本宫会在陛下那里为你争一个机会。”

杨瑜有些手段,也有些谋略,她与袁东珠联手,才有了今日的荣光。

而对水战,她没有经验,袁东珠也是瞎子过河得自己摸索。

陈葳能在水军谋到一营主将的实职,可袁东珠却未必能谋到。

杨瑜不由沉吟着问自己:“除了战场,我还能做什么?”

张萍小心翼翼,又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娘娘,属下…能不能给家中弟弟在水军求一个一官半职。”

张母看到莫十一郎、袁延寿都挣来了爵位,羡慕不已,又写了信来,催张萍给自家弟弟在军中求个职缺。

陈蘅道:“阿萍,你的弟弟武艺如何?”

张萍埋首不语。

杨瑜道:“阿萍,张家现在是尾大难弃,你有了好处,就想分一杯羹,你娘的心早就偏向你的弟弟。你父亲因屡考不中,连举人都做不了,无法再入仕,更是忧郁在怀,不部世事。

阿萍,你两个弟弟皆不通武功,就算会了些,也是这几个月新学的,上了战场,那可是真刀真枪。刀剑无眼,一旦他们中有一人伤及性命,以你娘和你两个弟妇的性子,肯定会埋怨你让他们丢了性命,受到了伤害。

无论你做什么,对于你娘、你弟妇来说,你都做得不对。”

冯娥想到史书中的杨瑜,她在天下一统之后,与娘家绝决,最终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将爵位袭给衣钵弟子,而不是留给侄儿。

当时,这件事闹得很大。

张家为了逼张萍就范,四处说她的坏话,说她不仁不孝,无情无义,她的弟妇甚至说张萍有疯病,畏惧男人,更说当年南晋都城,宁王府宴会,其实张萍早就失了名节等等。

皇后听闻后,颇是震怒,出面说项,亲书匾额,以信鼓励张萍。

张萍最终在朋友、皇后的支持下重新站立起来,之后屡破奇案,成为天下奇女子,更成立了对后世影响颇大的“明镜府”,北燕自此之后,出名的女仵作、女差捕、女提刑大多出自明镜府,成为明镜府的创府祖师。而后世的刑部提案司掌司大人,多是她这一派的女弟子,而她的女弟子们最终走向天下各地府衙,成为名捕、神捕。

晚年的张萍,在明镜府里传授徒孙们破案技巧,编著《明镜录》,将她一生遇到的奇案、大案收录在内,成为后世破案的参考书,其个人影响远胜过杨瑜、袁东珠之人。

后世,曾有史学家道:是凤懿皇后成就了一代神探张萍。张萍完善了《明镜录》,从解剖尸体,细微捕捉,到最后的层层破晓案情,一部《明镜录》涉猎解剖学、医学、药学,更涉猎当时的律法,风土人情,后世史学家对这部著作甚为推崇。

张萍也是燕太宗至高宗皇帝期间唯一一位最终做到刑部尚书的女官,与满朝男子站在其间,得两代帝王器重。

冯娥想到此处,道:“阿萍,阿瑜说得没错,无论你怎么做,对你娘和你两个弟妇来说,他们都不会满意。你的爵位只有一个,你给了大弟,小弟会说你偏心,会惹他不满。

你不防收三五个孤女做弟子,授其断案技巧,挑最优秀的女弟子继承你的衣钵。让她袭你之爵,明镜府,听听,这名字多好听。开派立府,说不得几十年后,天下最出名的名捕、神探都是你的弟子呢。”

杨瑜眼睛一亮,“这主意好!阿娥此计甚妙,女子不成亲又如何,照样可以开派立府、后继有人。”

她笑,讪讪道:“我只一个弟弟,他自来对我很是敬重、懂事,弟妇也是个懂事的,我的爵位自要留给侄儿。”

杨家的情况与张萍完全炯异。

张萍是家中母亲偏心,父亲不问世事,母亲有偏宠,父亲的袖手旁观,仕途不畅,直接影响了张家的两个弟弟。

张父一直想入仕,可北燕开启科考取仕之法,甚至还有武科举,文武并存的科举之路,取代前晋推荐制度,更为公平,却让一个自视为世家出生的人无法步入仕途。

陈蘅道:“阿娥,你的事我记下了,回去等着消息。”

冯娥再三央求,她不好再夺,她想不到好主意,慕容慬定能想到。

杨瑜道:“娘娘,属下的事呢?”她笑得有些傻。

“你自己先想好太平盛世无仗可打时,你能做什么,你不会想着在家里坐吃等死,当饭桶罢。”

后面一句,她可不会当成骂人,这只是故友之间的揶揄打趣。

杨瑜笑了起来,挠着头皮,“谁想当饭桶,我也想像张萍一样。”

陈蘅又对张萍道:“你在办案上是人才,心思细腻,可对处理家事却是一头雾水。阿萍,有些事当断则断,不断反受其乱。”

她凝了一下,“你不妨离开燕京一段时间。”

张萍怕家里寻来,上次张母带着弟妇、弟弟寻来,就吵得她一个头两个大。“做什么?”

彼时,为防家里闹腾,她听说冀州一带出了大案,领着女差捕躲了出去,听闻母亲、弟弟、弟妇未离开,又到他处继续查案,直至张母寻不着人,拿她无法,张母总不能追着张萍四处跑,最终只得带着儿子、儿妇回了永乐府。

陈蘅道:“与其止步于京,不如行万里路。北燕这么大,所辖十几省,又有数百州府,哪里有大案,你就带上赶赴哪里查案、破案,为自己积攒经验。

二三十年后,你走不动了,可以在家著书立传,我将书名都想好了,就叫《明镜录》。将你断过的案子都写出来,告诉后人,这些大案、奇案都是怎么一步步破的…”

天啦!冯娥的心颤了又颤,果真是凤懿皇后的慧眼识珠,成就了一代神探张明镜。

陈蘅这些话,可不就是历史后来发生的事。

陈蘅一侧目,看到冯娥那激动的表情,只片刻就释然了。

第九百九十六章 代天巡视

陈蘅一侧目,看到冯娥那激动的表情,只片刻就释然了。

杨瑜则以为冯娥怎么碍了陈蘅的眼,稀微担忧,又想道:冯娥可是皇后的心腹,就算她出再大的事,皇后也不会怪她。

她们几个人包括袁东珠,与皇后的感情是不同的。

张萍神采奕奕,“娘娘,你说下官能著书立传,还能留传后世?”

陈蘅点头,“只要你做得好,本宫会庇护你。待我回宫,便与陛下求情,为你争取一下可在北燕境内四下巡视冤案,更可以彻查冤案、大案的权力,可这官名就叫…”

“叫…”

总得有一个名头罢。

冯娥大声道:“刑部巡查钦差,代天子巡视各地,查冤案、办大案,还天下清明,还死者公道。”

哇——果真冯娥才是皇后的心腹,这种官名也能想出来。

巡视钦差,代表巡视,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官。

杨瑜简直佩服不已,她还没反应过来,冯娥就听明白了。

陈蘅点了一下头,“这官名有些意思。”

这不就是张萍的官职么,正因为在各地积攒的资历,受百姓爱戴,连男人们都不得不叹服,否则张萍也不会挣下一个世袭罔替的明镜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