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谅急切地问道:“太上皇怎么说?”

“太上皇说,既然慕容恺一心求死,成全他罢!”

慕容憨看了眼慕容恺,“太上皇是含着泪说的。”他厉声怒骂道:“慕容恺,你为了这女人,居然要死要活,连你的儿女都不管了,你真是丢尽我们皇家的脸面。”

“爹——”晓琴喊着。

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将死亦私

“爹——”晓琴喊着。

慕容恺还有女儿送吃食,可另两个连个亲友都没有。

他们的罪太大,没人敢来送。

也只有刑部刽子手照例灌了一大坛子酒。

慕容恽、慕容愔被灌下后,昏昏乎乎,垂着脑袋有些精神不振。

慕容想大喝一声:“验明正身!准备行刑!”

几人检验之后,背上插了名牌,头顶的绳索套吊了下来。

朝阳这边,则是刽子手磨刀霍霍。

她在人群里寻觅,希望能看到如意。

晓琴坚信她的娘是潘如,更因慕容恺的话信了十成。

如意,她的女儿,她死之后,会来帮她收尸吗。

然而,人群里并没有人。

“如意!你在吗?如意——”

没有人回答她。

在西市的茶楼上,莫勉之、莫励之兄弟站在窗前观刑。

莫励之道:“她要死了,还想连累如意?”

“她太自私了,这是我见过最自私的母亲,见如意,一定逼如意答应帮她收尸,只剩几根骨头,有什么好收的。”

茶楼外头,打扮着侍女的小姑娘正往楼上走,“我是广宁候家的侍女,请问广宁候在哪个雅间?”

店家道:“在杏花红雅间。”

自太上皇夸六福楼的雅间名儿好,其他茶楼酒楼就学了去,一改以往什么甲字号、天字号的传统,会取了雅名,挂了匾额,在燕京的茶楼酒楼成了一种风向,就连客栈也都跟着学样,什么“春花红一号房、夏叶青一号房、秋月冷一号房、冬梅香一号房”颇有趣味。

小姑娘谢过店家,走到雅间前,正瞧见莫勉之、莫励之在里头说话。

莫勉之道:“皇后娘娘担心如意会是第二个莫静之。”

这一句话,令她连连闪退到门外。

莫励之心下微沉,“如意就是个孩子?”

“她只是担心,让莫家严加管教,宫里传话的公公说,如意是本性善良还是伪装善良?”

这是不相信如意?

莫励之笑了,“果然做了皇后,都是会变的。”

莫勉之道:“皇后被莫静之害得多惨,我们都知道,这怨怪不得她。她能善待莫静之的两个女儿,已是大度。”

他走到窗前,静静地看着刑台,“太上皇此次杀三子,这是向天下证明朝廷诛除邪教的决心。如意若是行差踏错,会累及整个莫家。

这背后嫉妒莫家的人可不少,为了莫家的平安,待她回永乐府,就送到镜花抄写佛经罢。待过两年,邪教的事淡了,再将她接回来。”

莫励之觉得如意够可怜了,没有父母,寄居在莫家,虽然有长辈疼爱,到底比不得亲生的父母。

如意心下一阵冰冷,她努力地想把莫家当成自己的家人,可是舅舅们不相信她,连皇后娘娘也不相信,觉得她会成为第二个莫静之。

她怎么会,亲娘不知廉耻,又心肠歹毒,她是不会那样做的。

莫勉之道:“皇后派人传的话,是担心,也是提醒莫家。你不觉得如意这一年所作所为都太过优秀了吗?乖巧、懂事、会女红,还贴心,目睹过母亲杀死父亲,瞧眼过外祖杀死她长兄,你觉得她的心思会单纯吗?”

一个小时候见过亲人为仇,为了活命互相厮杀的女子,心里会单纯?

不会!

“我更相信晓琴的反应才正常,爱恨分明,可以大骂,可以整人,这样的晓琴更不会伤害无辜,晓琴要伤的都是她认为的坏人。

当年的莫静之真是后来变坏变恶的?励之、十一弟,这是她以前掩藏得太好,是因为有长辈在,不敢流露恶意。

我不觉得皇后的担心无道理,莫家已经不住任何的风雨,想在北燕站稳脚步,就必须防范。

你可记得十几年的莫静之,待字闺中,也是左右逢源,温婉尔雅,知书达理,谁不夸她好,可后来怎样?

现在的如意太像当年的莫静之了,也难怪皇后会有此担心。如果如意真是第二个莫静之,最先被伤害的是我们莫家,她会连累的也是我们莫家。”

“如意还是个孩子,她…”

“她在天牢与莫静之说的那些话,看起来是善良感人,可你仔细琢磨,未必就能让人放心。她要拜祭莫静之,莫静之是朝廷钦犯,又是她自己承认的邪教女弟子,沾染邪教二字的都没有好下场。

太上皇因邪教的事杀三子,这就是他的决心,若是我们沾上,莫家还能保得住?”

“如意是顾念母女情分才想尽一份儿女之孝。”

“她是尽孝了有了美名,却会害了我们莫家,说到底,她的本性看似善良,实为自私。就如你所言,她到底是孩子,因为是孩子有些时候就掩饰不住,露出了异样,可越是这样,我就越不放心,小小年纪,就知道伪装善良,蒙蔽他人,再过几年,那还了得。

莫家分崩离析,族人四散,可都是莫静之所赐。

她为了掌控自己的父兄为用,令莫家分支,又令人搞出江南瘟疫,就为了夺得四叔家的百万家财,其手段也太狠了。

她可没有将四叔当成亲人,也忘了从小到大,四叔可是拿她当女儿的…”

“长兄,你说真的,当年金陵瘟疫,是莫静之弄出来的?”

“我的话还能有假,我在吏部为官,刑部有位官员,想替其妻兄谋差,是他亲口告诉我的,朝廷为了说服江南列强,是想把这件事诬到邪教头上。

可你我都知道,邪教是在长安城坡后才与莫静之搭上的,我当时听了之后,一宿未睡,想到是她害了四叔父子的性命,你当我不恨、不怨?她对自家亲四叔如此狠毒无情,你又怎么敢保证如意不会是第二个她?”

莫励之摇头轻叹,“太可怕了!就为了得到四叔家的百万家财,她竟然让金陵城染上瘟疫!难怪祖母一提到她就生气,真不敢相信,他会是我莫家的女儿。”

莫励之细想其间的道理,揖手道:“长兄所虑必有原由,既是这样,待她回永乐府,就送到镜花庵静养。”

门外的如意心里更是翻天覆地,因为母亲的狠辣无情,算计亲人性命,莫家人防备她,亦不会相信她。

她是拿他们当亲人的,为什么就不相信她呢。

认为她将来会和莫静之一样恶毒。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地狱爬不出仙子

认为她将来会和莫静之一样恶毒。

莫静之是她的亲娘,她就一定会变成亲娘那样。

她的心好不伤心,她不知自己是如何离开雅间,失魂落魄地下来,她想去送送亲娘最后一程,可在舅父们的眼里,她是不顾莫家安危,只顾自己的孝名。

她不能再去送亲娘了,否则,莫家就对她真的有意见。

她以为,皇后娘娘让她来燕京,就是为了给莫静之敬孝。

原来不是,只是单纯的让他们见一面而已。

她怎么做都是错的。

她没有亲人,当成亲人的莫家舅父不相信她,她的路在何方?

如意伤心地出了西市,穿过燕京的坊市,漫无目的地走着。

广宁候府内,莫家的姐妹们正在追逐玩闹。

她们是姓莫的,而她姓夏候,是不一样的,在莫家,她始终是个外人。

莫四姑娘奔了过来,“如意表妹,你怎么穿着婢女的衣裙?”

“你快换下罢,要被大夫人瞧见,又要训斥了。”

如意问道:“家里来客人了?”

莫励之的女儿道:“表姐,是…是梁王妃,怕是四姐的亲事就要订下来了。”

“是四表姐啊。”

如意笑了一下,垂首道:“我去换衣裳。”

她绕过花园,穿过凉亭的时候,正看到假山外一个贵妇与四舅母在说话。

“梁王妃不是来瞧如意的?”

“不想瞧了。”

“为什么?你不是听人说如意善良得体,想订给嫡次子为妻?”

梁王妃轻叹一声,“广宁候夫人,既然你问了,本妃就不瞒你。”她顿了一下,“太妃是听说如意郡主善良温婉,举止大方,想给六安王相看。可是,来了你们府上,上至你、莫大夫人,下至仆妇侍女没一个不夸好的。本妃不敢订给嫡次子啊!”

广宁候夫人是陈筝,她也是世家大族的贵女,“你是说她…”

“据本妃所知,当年广陵莫家的莫静之待之闺中时,也是上下从人皆夸,更名动整个江南,可实际如何?世间怎会有如此完美的人?”

陈筝明白了,梁王妃是怕如意成为第二个莫静之。

莫静之是帝后心里的一根刺。

梁王妃宁可改主意相看四姑娘,也不想看如意。

如意的身子摇了一下,不由得一阵悲凉。

又是因为生母之故,觉得她恶毒狠辣,怕给儿子选错了妻子的。

梁王妃如此,后来的人是不是也这样。

陈筝沉吟道:“听你一说,我这心里发凉,若真如此,也太可怕了。”

梁王妃笑道:“你我都是女人,这做得太完美的人,显得不真实,要不是伪装就是心有图谋,无论是哪一种,都不可取。”

陈筝道:“太上夫人为了让她修身养性,没少让她抄写经书…”

“地狱里爬不出善良的仙子!”

“梁王妃是说,她亲眼目睹过父兄之死,对感情看得淡薄。”

梁王妃微微一笑,认同了她的看法,“感情淡薄的女子,到底不可取,这样的儿妇,梁王府也不敢要。”

如意听到这儿,静默地走开。

二人听到脚步声,见是一个半大的婢女,皆未放在心上。

如意回到自己的寝院,坐在铜镜前,她总想做得最好,在别人眼里却成了伪装又有图谋,为甚就这么难。做得不好,会被长辈责备,做得好了,又惹人怀疑。

她到底无法与莫家融为一体,又说她感情淡薄,“地狱里爬不出善良的仙子”,她是瞧过母亲杀了父亲,又看到外祖杀了长兄,可正因这样,她更渴望人间真情。

她该怎么办?

这些偷听到的话,她不能告诉任何人。

莫大夫人、陈筝发现如意变得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这日,陈筝笑问道:“如意,你有心事?”

“四舅母,我几时回永乐府?”

“快了,过完中秋节就能回去。”陈筝笑盈盈地道:“如意,你是想家了?”

她淡淡地应了一声。

“四舅母,待我回永乐府,我想去镜花庵住一阵子,就当是修身养性。”

“如意…”

莫家原就有这意思,被她自己说出来了。

如意道:“四舅母,就是想静静。四舅母,女孩儿长大了,就只能嫁人生子这一条路吗?”

“以前是,可现在不是,你瞧刑部的张明镜、杨锦囊,她们就没嫁人,依旧活得好好的,前些日子,陛下还赐了一面‘赏罚令’给张明镜,她一拿到,带着皇帝令牌就巡视各地去了…”

“我想做这样的人。”

“可这样的人,普天之下统共才几个,不过只出了她们俩,更多的女子还是得嫁人生子。”

“再没别的法子了?”

陈筝坐到她的对面,“你不想嫁人?”

如意摇头。“我身份尴尬,大户人家不娶丧妇之女,我又是无父无母的人,曾是南晋的公主,再有一个那样的亲娘,谁会娶我?

四舅母,看到亲娘的下场后,我既痛快,觉得这是她的报应,又觉无奈。她是我娘,我居然因为她的死在庆幸。

小时候,我看到她握着剑杀了父皇,长兄和我当时就藏在小榻下,我被吓得昏了过去,醒来后,我见到阿娘就怕得要死,连一句完整都说不全,变成了小结巴,她就更不喜欢我了。

后来,长兄没了,所有人都说是外祖杀了他,说长兄要行刺外祖,我渐渐长大,我知道长兄不会行刺外祖,这都是说出来哄外人的。

夫妻成仇,亲人刀剑相向,仔细想想,这人也怪没意思的。恩爱夫妻,为了活下去,也可以杀掉另外一个人;原是亲厚的祖孙,为了活下去,也可以杀掉自己的亲人。这人世间,还有什么是真,又有什么值得我留恋。

四舅母,我想了这么多天,我真的想明白了,我想去镜花拜镜花师太,剃度出家。

如意已经没有亲人了。

我告诉自己,应该把莫家当成亲人,可我无法做到,连至亲的外祖都是那样儿的,我怎么可能完全相信莫家。

如意知道,莫家在防备我,怕我成为第二个娘亲,我又何曾不是防备莫家,担心你们是第二个外祖。两两防备,让大家都不痛快,倒不如成全我的心意,让我出家为尼。

父皇、长兄惨死,就当我是为他们祈福而出家…”

陈筝捂着嘴,嘤嘤地哭泣起来。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亲事

陈筝捂着嘴,嘤嘤地哭泣起来。

如意太让人心疼,她很聪明,很像当年的莫静,同时也很是敏感。

如意浅笑道:“四舅母,这是一条最适合亡国公主的路,我不想往后沦为苦命女人,甘愿潜心修佛…”

“如意,那天我与梁王妃说的话,你是不是听到了?”

她后来才知道,就在那一天,如意穿着婢女的衣裙出过门。

现在听她说话,不难猜出来。

如意没有否认。

陈筝道:“对不起,如意,我们都不想伤害你,只是以前的一些事,太让我觉得害怕了。”

“阿娘为了得到四叔公家的几百万两家财,不惜算计他们惨死,是…是挺让人觉得害怕。你们防备我,我不怪你们,这是人之常情…”

这件事,陈筝那天可没与梁王妃说啊。

她是从哪儿听来的?

陈筝宽慰了如意一阵,方才离去。

离开时,她的眼睛很红肿。

夜里,陈筝将这事告诉了莫励之。

莫励之惊道:“立秋那天,我们去刑场附近的茶楼,下来的时候,店家说家里的婢女去找我们,难道是她?她听见我和长兄的话了?”

这件事算是捅破了。

陈筝翌日一大早就去找莫大夫人说这事。

莫大夫人道:“人当初是皇家送到我们家的,我们递了帖子见见皇后,把如意也带上罢。”

*

凤仪宫。

陈蘅见莫氏娣姒来见,心情不错。

如意乖巧温顺地立在陈筝身后。

陈蘅问了些“家里可好?”“孩子们都好?”“听说四姑娘要议亲了?”等话题。

莫大夫人与陈筝一一答了。

寒喧了几句,莫大夫人为难地道:“如意这孩子,近来想去镜花剃度出家,我们带她来见皇后,想看看皇后的意思。”

陈蘅眸里蓄满了讶异,目光落在如意身上,她长得更像莫静之了,举止言行都像,她恍惚之间,似乎回到了数年以前,又回到当年的广陵莫家。

“如意,你真的决定了?”

如意福了福身,“禀皇后娘娘,臣女想明白了,那是臣女最好的归宿。”

“最好的…归宿…”陈蘅沉吟着,“前朝公主,新朝开恩封为郡主,因为这尴尬的身份,权贵门阀不会迎娶,小户小门又有辱你的身份,和亲异乡,到底落魄孤苦,这确实是一个好的归宿…”

陈蘅心疼地拉着她的手,定定地看着她的眼睛,这双眼睛不像莫静之,像夏候凛,拥有这样眼睛的人,应该是善良的。

“如意,如果本宫为你寻一门合宜的亲事,那个人会待你好,不会在意你的身份,你会愿意吗?”

莫家二位夫人互望一眼。

“怎…怎么会呢…”

“定王府!”陈蘅道出这三个字,这是慕容慬几天前和她提的,也是定王的意思,“北燕皇家立有祖训,四代之内不得再结姻亲,恭郡王的嫡长子已有十四,现下正到议亲之龄。

你若愿意,陛下会为你们赐亲。定王府立有规矩,嫡长房子嗣不得纳妾,这可是满燕京无数贵女都想要的亲事。”

如意的一句剃发出家,让陈蘅觉得这姑娘不是莫静之。

陈蘅伸出手,轻抚着她的脸颊,“这是你一辈子的事,你要想清楚。要做定王府的长孙妇可不容易,当年的世子妃订亲之后,就去了定王府接受教导。

你当知道,做他家长孙妇,没有一点本事拿不下来。丈夫后宅只你一个,但三五年会换一拨侍寝婢女。”

梁王妃可瞧不着她,觉得她虚伪。

如意瞪大眼睛,“他们家不会嫌弃我吗,我是无父无母之人…”

莫大夫人连啐两口,“你说什么胡话,你也是有娘家的,你有外叔公、外叔母,还有曾我祖母,怎就没家人了。”

陈蘅道:“我只问你乐不乐意,若你不愿意,你就当我未提,若你愿意,我让陛下下旨。一旦订亲,你就得去定王府,仆妇、侍女全用定王府的人,要学规矩,学定王府管家的本事,定王妃、定王世子妃都会将该交的交给你。他家的规矩很重,对定王府长孙妇的规矩就更重。”

如意福身道:“我都听皇后娘娘的。”

“啊呀,这是同意了!”

莫大夫人笑着。

陈蘅道:“我没有决定你命运的权力,命运应该握在你自己手里,我要你最明确的答复,是愿意嫁入定王府,还是去庵堂!正如你说的,入庵堂是你不错的选择,可定王府的事你也听到一些,定王妃是大长公主之女,定王世子妃是长公主之女,因到这辈,担心再娶姻亲之女,会误了子孙后代,才在其他贵女里面挑选。”

如意扬了扬头,“臣女愿意!”

皇后不会突然提这事,许是定王府先提出来的,皇后只是从中玉成。

既然他们看中她,定是觉得她身上有可取之处。

陈蘅点了点头,“好,你既愿意,且回广宁候府住着,等着宫里的旨意。到了定王府,你要多与世孙相处,了晓他的秉性,更得多看多瞧,少说话多做事。”

“臣女谨记娘娘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