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喂狗两个字说的嘎嘣溜脆,一点都不打折扣的,贺大娘声音又响亮,灶上的和来取饺子的丫鬟婆子听得一清二楚,一个个都老实了许多,却和昨天大太太清理府中下人的样子差不了多少。

上卷 从丫鬟做起 第四十四章 一群恶狗当道

顾二蒙了,若是把这一锅丸子汤喂猪她懂,直接倒泔水桶里自然有人提出去,可是喂狗?狗在哪里了?

只得怯生生地拉了下贺大娘的衣襟,问道:“大娘,府上哪里有狗?”

贺大娘话一出口就后悔了,心里有些埋怨顾二,这孩子要说也有那么一股子机灵劲,关键时刻就掉链子,悄没声儿的把这一锅汤倒了,洒了,或者灶上的人分了不就完了?

府里的几个少爷小姐都还小,老太太不许养狗护院,家里主要靠着下人仆役巡逻,难不成还叫顾二端着这一大锅丸子跑到府外面去寻狗来喂?

贺大娘左右为难之时,王顺家的拉了拉她的袖子,低声说:“大娘,咱们府里是有狗的。”

贺大娘微微一怔,开口就要反驳,猛地想起,府里确实是有狗的。还是些就爱吃肉食的狗。

贺大娘神色一轻,唤过顾二嘱咐了一番,顾二点头应了,把锅里的丸子捞出来盛了满满的一小盆。顾二端着一盆子肉丸子,按照贺大娘吩咐的,出了院子向左边拐弯,又朝北走了半里地,果然看到一棵大槐树。

槐树旁边的院子就是府里养狗的地方了。

顾二站在院子外面,却一点狗吠声都没有听到,怀疑贺大娘指错了地方,犹豫再三,还是上前拍门,那门却没有锁,碰了一下自己就开了。

顾二抬眼一看,吓了一大跳,这院子里砌了一个类似马厩的房子,三面是墙,中间是一个个的小隔间,隔间前面又有一道长长的栅栏。

而每个隔间里,都有一条狗!

这些狗颜色不一,主要是黄黑红三种,身子矮小,皮毛油光发亮,一看就是喂得极好。按理说,狗的鼻子是极灵的,以前顾二邻居家的狗,只要有人从门前经过就会乱叫个不停。

这些狗似乎也意识到了顾二的到来,却没有一只叫出声来,一个个睁着漆黑的眼睛,泛着凶光的盯着顾二,顾二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大块热气腾腾的红烧肉,她腿一软,就跌倒在了地上。

那些狗见顾二显了弱,就有些得意洋洋,懒懒的站起来,前腿搭在了栅栏上,张开流着口涎的大嘴,白森森的一口牙不停的开磨着,爪子发出了抓挠的声音,若是没有这栅栏,怕是立刻就向顾二扑了过来,

顾二早忘了贺大娘的差事,吓的哇的一声就要大哭起来,一只小手从旁边塞进了一个饺子,一下堵住了顾二的嘴巴。

顾二惊骇莫名,又被堵住了嘴巴,只能发出“呜呜~”的悲鸣声,鼻涕眼泪糊了满脸。

一个男孩凶巴巴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带着三分霸气:“叫什么叫,再叫把你丢进去喂狗!”

顾二委屈地收了声,谁见了这些狗能不害怕啊,只是这时她知晓身边有人,心里奇异的安定下来。

回过神来的顾二一口咬掉嘴巴里的饺子,唔唔,比王顺家的给她的还要好吃,一股极鲜的味道充斥了整个口腔,鼻子被冲的呛了一下。

顾二正要回头看看这给自己塞了饺子的是谁,院子外传来了说话声,一个略有些谄媚的声音道:“四爷,这次小的内弟给您淘弄来的青花儿,绝对是百里挑一的好狗,刚足两岁,正是最生猛的时候…”

一个淡淡的男音略表示怀疑地打断了他:“是么?”

就在这时,顾二身后的那个人凑近了她耳边恶狠狠地威胁她:“你别告诉别人小爷在这里。”

顾二脖子上的汗毛根根直立,打了个突,直觉告诉她这人的话一定要听从,不然会死的很难看,她努力动了动僵硬的脖子,表示知道了。

顾二虽然知道身后的人不在了,却还是一动不动,生怕又犯了什么忌讳,院子外的两个人转眼到了门前,先前那谄媚的声音的主人一眼看到顾二,立刻就恼了,喝道:“你是哪个院子的,这么没规矩,不知道这里不准进入吗?”

顾二怯生生地回过身,眼前两个男子,一个穿着短衫肥腿裤子,应是个下人,另外一个浅紫长袍,披着貂毛大麾,看着极是富贵,一张脸生的极好,粉面红唇,若不是两道浓眉真让人以为是谁家的大姑娘跑了出来。

顾二自然不知道,这个就是府里的四老爷,也是王顺家的曾经的姘夫。

四爷伸手阻止了身边人的乱吼乱叫:“够了,李度。”

李度看着主子的脸色,不像是生气的样子,心里稍微定了些,回头看着顾二依然恨得牙痒痒的,也不知道哪里跑出来这么个没规矩的,这院子平时都落了锁的,今日里因去请四爷来看新得的猛犬,寻思着即刻就回转了,也就没锁门,谁知道就让她溜了进来?!

四爷上下打量了一番顾二,最后视线落在了她手里的食盒上,眼珠一转,问道:“你是哪个太太派来的,是不是剩了酒肉要来打点我的宝贝儿们?”

顾二不敢隐瞒,惴惴地道:“是贺大娘叫奴婢来的,剩了些肉丸子,说是喂狗。”

四爷拖了个长音:“哦~~”含笑的走到顾二身边,接过她手里的食盒,走到了栅栏边上,把食盒打开,看到里面满满一盆子的肉丸子,眉毛动了动,笑道:“贺大娘还真心疼我这些宝贝儿。”

李度赶紧上前接过四爷手里的食盒,把肉丸端了出来,在每个狗前面的食盆里倒上一些,四爷看着他忙和,漫不经心的挥一挥手:“你去吧。”

顾二如蒙大赦,也顾不得拿食盒了,撒腿就开溜,刚走了两步,身后突然传来犬吠之声,顾二一回头,妈呀,一只半人高的青色白花大犬张牙舞爪的向她扑来,近的看得见狗牙缝里的肉丝。

顾二啊啊啊啊连续尖叫数声,眼泪哗哗哗的流了出来,这辈子挨打挨骂虽然是家常便饭,也没被这么吓过。

她尖叫半天才发现那狗脖子上还栓了个绳子,大狗呲牙咧嘴地前爪费力地向前扒,却被那绳子拽的死死的,动弹不得,一双犬眼凶狠地瞪向顾二。

上卷 从丫鬟做起 第四十五章 李府的老少爷们

“哈哈,”耳边突地传来四爷的大笑声,他从袖子里摸出一小块碎银,丢到了李度脚下:“狗不错,这是爷赏你的。”

李度费力地拉住青花大犬,憋的满脸通红,断断续续地道:“谢,谢四爷,赏,赏。”

李度费力的把青花大狗拉回了狗圏之中,擦了把额头的汗,趁着四爷没注意,把那小块碎银放嘴巴里咬了一口,拿出来一看明显的牙印子,脸上露出了满意的表情,用袖子擦了上面的口水,仔细地贴身藏好了。

顾二被惊吓过头,虽然青花儿已经被牵回了狗圏,她仍然坐在地上起不来,两条细细的小腿打着颤,眼泪止不住的淌,咚咚的心跳声在耳边响个不停。

就有一双手伸到了顾二的腋下,把她搀扶起来,那手生的很好看,白皙的皮肤上隐隐看到青色的血管,显得他的手越发剔透。

接着一个好听的男声温和地道:“四叔何苦为难这么个小丫头。”

顾二情不自禁的回过头去,眼前男子身材颀长,比不上四爷生的花团锦簇,却也自有一股子的温文,细眉细目,鼻梁高挺,唇很薄。

扶起顾二后,他从袖中抽出了一方帕子,仔细地擦了擦手,随手就把帕子丢到了地上。

四爷手下摸着新得的青花犬,这狗倒是识相,在四爷手里乖巧的如同一只小猫,四爷似笑非笑的看了自己侄子一眼,淡淡地道:“我比不得大侄子你,咱们府上的嫡子长孙,正儿八经的主子。若是不发发威,怕是下人都不晓得我这个主子了。”

话罢,四爷抬眼见自己侄子一脸的温和笑意,似乎没听到他的话,也就不再自讨没趣,转了话题问道:“你不是一直苦读诗书,准备明年的春闱吗?怎么今儿个这么有空?还特意绕到了四叔的这个小院子里,让四叔送你两条狗?”

李家大少微微一笑,举了举手里的一包蜜饯,应道:“还不是您那侄媳妇有些反胃,想吃街上的善食斋的蜜饯,侄儿就特意跑了一趟。”

四爷终于站起了身,深深的看了侄子一眼,笑道:”左右我也该去给老太太请安了,不是说晚上吃饺子吗?咱们一起回去吧。”

李家大少含笑应了,叔侄二人并肩子出了院子,却是没人再看顾二一眼,顾二缓过了气,爬了两步,把李家大少丢在地上的帕子轻轻拣了起来,纯白色的帕子上绣了一枝红梅,角上还绣了蝇头小字,顾二费力的看去,认得那是玉梅二字。

突地肩膀上被人拍了一下,顾二连受惊吓,此时如同惊弓之鸟,满面惊慌地回过头去,一个和她差不多大的男孩子一脸不耐地瞪着她。

顾二这才想起来,这院子里还有个小瘟神,只是先前躲了起来罢了。她扭头向左右看了看,见这院子里只有她和小瘟神二人,不禁瑟缩了下。

男孩子生的很俊,只是年纪尚小,还没有长开,配着他一身的宝蓝缎子小袍子和银鼠毛披风,天然带了一身的富贵气。

他对着顾二恼道:“看什么看,那个奴才去打狗食了,你给小爷记牢了,在这里见过小爷的事情不许跟旁人说。”

顾二赶紧点头应了,这小子对顾二的懂事表示满意,想学他四叔一样轻描淡写的摸出块碎银打赏一下,手伸进袖子半天却只摸出一块糖。

糟糕,讨好卖乖说要自己去给祖母取饺子,方才是临时起意,见四叔这座宝贝院子的门没有锁上就偷溜进来瞧瞧,装银子的荷包丢在大丫鬟手里了。

他自己觉得尴尬无比,抬眼见顾二一脸懵懂,突地觉得好笑,这么个小丫鬟,怕是大钱都没见过几个,何况是银子,他咳了一声,若无其事地把糖块丢在了顾二身上,小大人样的说:“这是爷赏你的,收好了。”说完觉得不对,赶紧补充道:“吃了吧。”

说完,他自己觉得收买人心的举动很成功,提起食盒,昂首挺胸的向院子外面走去。脚要踏出院子的时候,耳边传来了顾二的喊声:“你放心,我不会跟任何人说的。”

这小子脚一顿,恨恨的转头,这小毛丫头喊什么喊,巴不得全府的人都知道小爷在这里是吧?!

却见顾二已经从地上爬了起来,两步跑到了他近前,一口气还没喘匀,从怀里摸出了老太太赏给她的那一小片碎银塞到了眼前的男孩手中,很是诚恳地说:“你肯定是有了什么为难事吧,这钱你就拿去用吧。”

话罢,头也不回地跑掉了,留下恨得牙痒痒的男孩,小爷,哪里缺钱了?不禁后悔给了小丫鬟一块糖,他亲娘还没有过这个待遇呢,从他手里拿银子可比拿糖容易多了。

顾二跑回灶上,心还是扑通乱跳个不停,刚才遇见的那个男孩,是府上的少爷吧,只是见了另外两个主子却不肯出来,想必是受了什么责罚,顾二以前被顾家娘子罚的时候就不敢见顾家娘子,一见就是多一顿打骂。

可怜的人儿,一定是挨罚了,顾二以前被罚不许吃东西的时候,顾家娘子也总是叫她帮忙做饭,顾二越饿就越馋,顾家娘子就越高兴。

那男孩也被罚的拿食盒呢,估计饿了肚子了,希望他拿了钱可以买点东西吃吧,还把最后一块糖给了自己,真是个好人。

顾二这一趟出去的时间挺长,贺大娘瞪了她几眼,顾二调皮的吐了吐舌头,知道大娘不会罚自己。

厨房里兵荒马乱,灶上的人累了一天也无心再去打理,搬了个小杌子在灶前烤着火,聊着闲嗑。

顾二手脚麻利地开始收拾,把各种饺子汤倒了,又把菜刀和菜板清洗了,地上掉的烂菜叶子肉渣子,拿个扫帚轻轻扫了。

等那些婆子媳妇回过神来,灶上已经收拾的干干净净,不禁对顾二赞不绝口。

贺大娘坐在她那把太师椅里,点了水烟袋,嘴角微微上扬,真是个勤快的好孩子。往日里听着这些婆子的马屁,只觉得厌恶,今日里她们夸奖顾二,却十分中听,谁不喜欢自己家的孩子被夸奖呢,贺大娘也觉得与有荣焉。

上卷 从丫鬟做起 第四十六章 李府主子们的各种八卦

贺大娘抽了一袋子烟,听够了这一群婆子对小徒弟的溢美之词,把烟杆在脚上磕了磕,大着嗓门喊道:“静静,都静静。”

婆子们知道贺大娘有话要说,一起安静了下来,看向贺大娘的方向,贺大娘咳了两声,清了下喉咙,张嘴说道:“明天就是腊八了,要开始准备过年了,按往年的惯例,庄上开始送租子过来,”说到这里,她脸一沉,厉声道:“你们都给老婆子仔细着点,别把自己家里当成了府上仓库!”

婆子们赶紧低头应是,贺大娘面色缓和了些,又给了甜枣:“大太太说了,过年的时候每人多发一个月的月钱,另有鸡鸭鱼肉不等按照个人的份位来领。”

灶上的婆子媳妇们面露喜色,李府的主子向来优容,这月钱一向比旁的人家给的多些,过年多给一个月的却也是极难得的,私下里议论纷纷,猜测这大太太是为了给儿媳妇讨个好彩头,还是从四太太手里夺权成功庆祝一下?

贺大娘任由她们分说,想要管住女人的嘴巴比管住男人的腰带还难。等她们说够了,贺大娘又道:“今年不比往年,二姑奶奶说是回来过年,你们都精神着点,别犯在了太太手里。”

婆子们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是极厉害的二姑娘回来了啊,当年大太太嫁过来两年,府里还一直都由这个小姑子掌管着,直到二姑娘出嫁,老太太才叫大太太当了家。

如此说来,这涨了一个月的月钱,不就是叫咱们表现一下给二姑娘看吗?大太太要争一口闲气,这口气从二姑娘出嫁到现在也有十年了吧?谁敢这时候掉链子那是不要命了。

仿佛嫌还不够热闹,贺大娘慢吞吞的又加上了一句:“三老爷任期期满,据说也要回来过年。”

哗~婆子们一下炸了锅了,三老爷要回来?那三太太不是也要回来?哎呀呀,三太太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当年三老爷是府里最不着调的一个了,整日里伤秋悲月,满肚子酸水,见到花开花落都要掉几滴眼泪的主儿。

三太太虽然出身不行,不过是个教书先生的独生女儿,却好面子又上进的紧,一嫁过来就逼着三老爷读书,三老爷被逼的差点上吊,还是三太太当着他的面撞了墙,三老爷这才死了心专心攻读诗书,可巧就一路高中,一直拿了解元回来。

三老爷外放偏远的南方蛮地,三太太死活要跟着一起上任,大太太来劝,被轰了出去,最后老太太发了话,三老爷两口子整理行装,一起出了府,这一去就是三年。

这么多活祖宗,居然要一起回来了?!

大太太那次被三太太赶了出来,骂的狗血淋头,整个府里都听得见:“你家相公可以继承家业,我们老三能落得什么好?好不容易谋了个出身,叫他自己上任,没人照顾着,有个三长两短,叫我年纪轻轻当寡妇不成?大嫂,你好狠的心肠。”

于是,人人都知道,大太太好狠的心肠,大太太能不恨三太太吗?这次两个人见面真不知道要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要说三太太也是个有福气的人,三老爷读了几年书,三太太一点没耽误功夫,生了两个小姐,两个少爷出来,那可都是嫡出的小姐少爷啊。”

就有知道些三太太为人的拉住了这说话的,悄声道:“哪里是有福气的,是狠的下心才对,当年三老爷上任的时候,三太太硬是舍得刚满月的六少爷,天下当娘的有几个这么狠心的呦,还不是怕三老爷在外面有了外心。”

先前说话的婆子露出了然的表情,低声道:“听说三房里一个年轻点的丫鬟都没有,说是为了三老爷安心读书,谁不知道到底为了什么。”

八卦人人爱,婆子们得了这两桩大八卦简直跟注了鸡血一样,一个个亢奋的不行。

各自散了回房还聊到半夜才睡,顾二懵懂无知,婆子们的话只听懂了十之一二,总结下来就是打起精神干活,别给贺大娘丢脸,这个顾二自然是愿意的。

和贺大娘回到了房间里,洗漱过后,又是惯常的学习时间,贺大娘一鼓作气,把三字经教导完毕,就叫顾二一个人在那里练字,贺大娘的意思是这字不一定要写的多漂亮,至少要横平竖直,就像是做人,一定要规规矩矩的。

贺大娘毕竟年纪大了,这几日里教导顾二未免有些劳神,叮嘱了几句自己先去睡了,顾二坐在灯下认认真真的描着字,完全和贺大娘看顾的时候一个模样,一点也没有偷懒耍滑。

写了一个时辰,顾二小臂酸的抬不起来,她回头看见贺大娘的胳膊耷拉下来,就上前把她的胳膊放了回去,又给她掖了掖被角,就听得贺大娘含糊地唤了声:“映红,你也早点睡吧。”

顾二一怔,她自然知道映红是谁,老太太身边最得力的丫鬟,可是和贺大娘又是什么关系了?

她晃了晃头,把这些不相干的从脑袋中摇出去,

心却静不下来,有什么事情一直干扰着她,顾二凝神想了下,从怀里摸出一条丝巾,光滑似婴儿的肌肤,洁白无瑕,角上绣了枝傲雪红梅似乎要蓬勃而出,顾二摸着帕子一角上的两个秀气的小字,喃喃道:“玉梅,玉做的梅花么?真好听的名字呢,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儿的美人。”

今天李府的子孙齐聚一堂,在老太太和老太爷膝下承欢,四爷不知不觉就喝的高了,四太太搀着他,两个人挤了一顶轿子回到了自己院子里。

四太太见相公醉眼朦胧,知道他又醉了,赶紧屏退了左右,亲自去投了帕子来伺候他。

四爷粗暴地把四太太一把推开,吼道:“我就知道,我不是你亲生的,要不怎么会把我交给大嫂养?又怎么会对大哥那么温柔可亲,偏对我整日里端着个脸,我若是姨娘生的,就早早告诉我,我那亲娘哪里去了,好叫我也能祭祀一番。”

上卷 从丫鬟做起 第四十七章 李府的主子们

四太太慌乱的从地上爬了起来,抬头向外张望了眼,见丫鬟们都自觉的出去了,连忙凑到四爷身前,低声哄道:“我的爷,您喝不了这么多就少喝点,每次都闹这么一出,万一被老太太听到可怎么得了?”

说着,把投过的湿帕子绞了绞,不由分说的给四爷摸了一把脸,四爷略微清醒些了,看着四太太那窈窕的腰身,嗤笑一声,一脚把她踹开,骂道:“你个不中用的东西,连个蛋都下不出来。”

说完这句,四爷突然笑了起来:“爷倒忘了,这玉梅玉梅,玉做的梅花自然是不会结果了。”

四太太脸色一变,强自按捺住了,只一颗心像是在沸水里滚了又滚,这个浑家是个什么东西,早在嫁过来的第二天就知道了,新婚燕尔非要向自家娘子的陪嫁丫鬟下手的,倒真是闻所未闻。

幸好她人泼辣,才挡了他一挡,这人清醒的时候畏着她三分,发起酒疯来就可劲糟蹋人。

四太太脸上阴晴不定,外面丫鬟战战兢兢地唤道:“奶奶,醒酒汤煮好了。”

四太太闻言嫣然一笑,白嫩的瓜子脸上两只犀利的丹凤眼收敛了些,打起帘子,从丫鬟手里接过醒酒汤,冷着脸吩咐道:“你们下去歇着吧,爷这里有我伺候就行了。”

丫鬟唯唯诺诺的应了。

四太太小心的端着醒酒汤到了四爷面前,四爷闭着两只眼睛哼哼唧唧的骂个不停,四太太看了他一眼,恶狠狠地向着手上端着的盅里吐了一大口的口水,转过头,温柔地唤道:“相公,起来喝些醒酒汤。”

四爷手一挥,险些把四太太手里的盅打翻,四太太不管三七二十一,涂满蔻丹的右手死死抓住四爷的下巴,把一盅醒酒汤全灌了进去。

留下四爷呻吟不停,四太太自去洗漱了,收拾的干净了,上的床来,直接从四爷身上横跨了过去,中间还对着四爷放了个屁,做完这些,四太太觉得今日受的闲气出尽了,拿起被子把二人细细的拢了,这混账东西若是着凉生病了还得她掏钱给他看,那是万万舍不得的。

隔日腊八,灶上熬了几大锅腊八粥,放了小米大米黄米红豆大豆红枣桂圆,煮的满屋子都是米香。

这些却都是给下人们准备的,主子那里,按照习俗,四太太和大太太要亲手熬了腊八粥给老太太送去,以示孝敬。

从腊八开始,贺大娘异常忙碌起来,府上田庄里的庄头来送租子的时候还要带些庄子上的特产,鸡鸭鱼肉不一而足,又有玉米红薯等各式庄上特产,只给主子们图个新鲜。

顾二博了小孙婆子的好感,又得王顺家的照顾,在灶上渐渐混的开了,人人都晓得她勤快不爱惜力气,又勤学善思,乐的支使这么个小跑腿的。

灶上的杂活顾二一人包了一半,到处救急,渐渐的,灶上的各种活计,顾二都上了手。

每次累的精疲力尽的时候,王顺家的就对她眨一眨眼,努一下嘴巴,顾二心领神会的笑了,蹑手蹑脚的到了王顺家的案台旁,有个白瓷小盆,掀开盖子,里面要么是藏了几个白白的大馒头,要么是一盘小笼包,每次都不重复。

这成了顾二和王顺家的两个人的小秘密,也是顾二干完活最快活的事情了。

转眼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二姑奶奶和三老爷两口子都还没回来,老太太急的不行,派人日日在门外守着,就有二姑奶奶派来的下人先来送了信,说是罕见的大雪,误了行程。

三老爷那边也有信送到,长途颠簸,三太太染了风寒,晚几日才到。

消息一送到,府里就传的沸沸扬扬,都说这是三太太怕二姑奶奶太风光,难免会落了她的面子;让二姑奶奶先进门,等她回去时就算冷清了点也有得解释。

贺大娘听了这些小道消息,嗤笑不已,府里主子们的事情若没有个背后支使的,会传的这么快?

只是不知道背后是谁的主意,是大太太含怨报复还是四太太祸水东引?想叫三太太和二姑奶奶没进门前就先掐上一架。

果然还是二姑奶奶先到了,高门嫁女,低门娶妇,二姑奶奶嫁的可比这些嫂嫂好的多了,当年老太太为了二姑奶奶,专门回了躺盛京,在母族里东挑西拣,选了嫡亲表姐家的儿子,世袭三等子爵,孩子自己又争气,读书连中三元,二姑奶奶嫁过去的时候就是官太太了。

这些年逢年过节,就属二姑奶奶送回来的年礼最是深厚,这次二姑奶奶一回来,老太太就命人开了中门,大老爷和四老爷带着几个侄子一起迎到了大门外。

远远的,二姑奶奶的车轿近了,京城里出来的大户人家,自有一番气派,这车就与李府的不同,车厢外包了厚厚一层毡垫,毡垫是暗红印花的,打理的干干净净,金色的印花一闪一闪。

两边各有一个舷窗,却是用时下最流行的彩色琉璃做了窗眼,透光不说,里面的人看得到外面,外面却难得见到车里的贵人。

车前又单设了个板间,赶车的也不用受那风吹日晒之苦。

后面另有仆妇下人搭乘的大车,还有两大车二姑奶奶的行李以及给李府亲眷准备的礼物。

李家大老爷年约四十出头,长脸,留了三缕美髯,眼睛细长,望上去慈眉善目,倒是和年画上的托塔李天王有些相象。生平喜欢寻仙问道,不沾俗事,对几个弟妹还算爱护,妻子儿女反倒差了一层。

大老爷亲自上前,为胞妹打开车门,二姑奶奶生的团团圆圆,一张脸如满月,皎洁莹白,见到胞兄,先就落了泪。

兄妹二人抱头哭了一场,二姑奶奶掏出帕子给大兄抹了把泪,哽咽道:“妹子一去十年,大兄却还和当年一样风采依旧,莫不是寻仙有成?”

李家大老爷立生知己之感,这府中就只有这个妹子最知他懂他啊。

上卷 从丫鬟做起 第四十八章 兄弟姐妹妯娌间的弯弯道

要不怎么说大太太怎么恨死这个小姑子了,当家就当家吧,还鼓动别人相公去出家,这不是成心叫人当活寡妇吗?

四爷这时方凑了上去,亲亲热热的唤了句:“二姐姐。”

二姑奶奶眼角还挂着泪,听到这声招呼,犹疑地打量了半晌四老爷,见他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渐渐和记忆深处的某个影子重合,下意识地伸出手去揪住四老爷的耳朵,脱口道:“小四,你又逃学了?!”

四老爷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青稚少年了,却还是任由二姑奶奶揪住他的耳朵,一双眼睛氤氲,抽了下鼻子应了声:“二姐姐,小四儿早已经不需要去学堂了。”

两姐弟又是抱头哭过一场。

还是大老爷仙风道骨,最先从这俗世的感情上脱身,一派淡然地劝道:“咱们兄妹有的是时间再叙别情,母亲那里怕是等的急了,你嫂嫂也盼着早点见到你。”

二姑奶奶脸上露出个笑容,怜惜的摸了摸小弟的脸,应道:“说起来,我还没见过四弟媳,听说三哥也要回来了?”

李家大老爷点了点头,二姑奶奶想起杂草一样的三太太,脸上阴了一下,随即拉过她身旁的女孩,催促道:“涟姐儿,这是你大舅父,四舅父。”

车里伸不开腿脚,小姑娘还是恭恭敬敬地给两个舅父磕了头,看得大老爷连连点头,四老爷也觉得这个舅舅做的挺有面子的,果然还是自家妹子养的孩儿好。

二姑奶奶带着女儿下了马车,又上了家里备下的轿子,大老爷示意轿夫起轿,就在一旁跟着,边行边道:“呆会儿见了母亲,可要忍着点,大夫说母亲不宜过喜或者过悲。”

二姑奶奶一惊,反问道:“莫非母亲的身体不好么?”

大老爷叹了口气,瞥了眼走在前面的四老爷,低声道:“还不是生老四的时候落下的病根,总不见好。”

二姑奶奶也跟着忧心忡忡,半晌方道:“妹子这次带了些老参回来,平日里就给母亲煮水喝吧。”

等二姑奶奶到了老太太跟前,见了爹娘,一家几口又是抱头哭了一场,老太太见了外孙女儿分外高兴,专门叫映红把自己的首饰匣子搬了出来,叫外孙女儿自己挑个喜欢的。

涟姐很有规矩的看了眼母亲,二姑奶奶对着她轻轻颔首,才伸手进去拿了件青玉簪出来,簪头是朵精致的芙蓉花,花瓣向外翻着,有一瓣垂了下来,下面又串了一串珍珠。

做工还算精致,材料却只算的一般,在老太太这一匣子的珠宝里,不过落个中等。

老太太就抱住外孙女,面带笑容地问道:“怎么就选了这么个不值钱的玩意儿?”

涟姐轻声答道:“若是选了太贵重的,只怕是祖母心爱之物,恐要累的外祖母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