鄜州县双眸眯起,盯了云鬟半晌,道:“既如此,那你跟本县明白说来,昨晚上究竟发生何事?”

云鬟道:“此事事关重大,还请大人屏退无干人等,我才能说知。”

鄜州县越发哂笑:“当真笑话!自古以来公堂问案,便没有关起门来问话的道理。”

云鬟不慌不忙道:“那大人可听说过——‘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这句话?”

鄜州县本满脸不屑,忽地听云鬟说了这句,便微微色变,拧眉看她。

而就在云鬟说罢,门边儿的白四爷忽地微震,任浮生并未察觉,只自顾自低低嘀咕道:“‘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这句话哪里听过,如何有些耳熟……”

且说堂上,鄜州县原本并不把云鬟放在眼里,猛然听见这句,暗然心惊。

仔细定睛再看,却见眼前的女孩子气度从容,竟毫无任何羞怯忸怩之态,——这样年纪的孩童,若说认得些字,会几句诗词,倒是常有的事儿,然而张口便能说出这一句来,却叫人无法等闲视之……

鄜州县端详不语的当儿,老程察觉有些不妙,便道:“大人,不过是个毛丫头罢了,竟敢在大人跟前撒野,满口不经之谈,岂不是藐视公堂么?有这样的主子,才能教导出那样破格无耻的奴才……”

鄜州县被他一句点醒,回了回神,又看向云鬟,却见她仍从从容容地站在跟前儿……鄜州县咬了咬牙,便道:“够了,本县面前,容不得你们如此放肆……要如何断案,也轮不到你们置喙,看在你年纪尚小的份上,便不予追究,你且退下罢!”

云鬟眉头一蹙,却仍站着不动。

鄜州县莫名心乱,挥手示意公差将她带下,谁知秦晨在旁,从见云鬟露面开始,就极怕她吃亏的,此刻见状便抢上前来。

秦晨半蹲地上,握住云鬟的肩头,低声道:“凤哥儿,大人自有定夺……这儿不是好耍的,我带你出去。”

云鬟不言语,只是低着头,秦晨叹了声,握住她的小手,起身拉着她往外而行。

云鬟跟着他走了两三步,眼看要出大堂了,她的目光所及,望着前头高高地门槛,就在这一刻,云鬟忽然停了步子,口中轻轻地说道:“古有羊角哀舍命全交,我难道不能为君一死?”

此刻大堂内外,寂静非常,故而云鬟的声音虽然不高,可是里里外外,却都听见了,只不过多半人不懂而已。

秦晨也是莫名,他低头看向云鬟,见她不肯往前走,秦晨不便勉强,只以为她仍有些执拗,正要好生再劝她两句,却听得身后大堂上,鄜州县道:“你、你说什么?”

秦晨一愣,便回头看去,却见在明镜高悬之下,海水扬波之前,鄜州知县睁大双眸,死死地望着云鬟,满脸不信。

云鬟慢慢回过身来,同鄜州县两个人目光相对,却并不回答。

鄜州县喉头几动,双手撑着几案,竟缓缓站起身来,双眸仍牢牢地盯着云鬟:“你方才……说什么?”声音竟有些虚颤。

秦晨读书不多,更加不明白那句话何意了,只当云鬟说错了话,触怒了大人而已。

秦晨自知道鄜州县的脾性,当下心中叫苦,正要替云鬟遮掩过去,不料云鬟直视鄜州县,微微昂首,重又清清楚楚、不疾不徐地说道:“古有羊角哀舍命全交,我难道不能为君一死?”

孩童脆生生的声音,在大堂内外隐隐回荡,每个人都听得极清楚,但却无人能解其意,就连博学如白四爷,也仅仅知道羊角哀舍命全交的典故,却也难懂此句话的内情。

只有鄜州县令目眦欲裂,骇然如白日见鬼,无人知晓——他袍袖底下的双手已经无法自控地抖了起来。

众目睽睽之下,县官竟从长桌后踉跄转了出来,直奔向云鬟!

第15章

且说崔云鬟来至公堂之上,说了一句话,竟叫鄜州县面色大变,举止失常。

与此同时,堂下众围观听审的百姓们也都目瞪口呆,纷纷地问:“这……是在说什么?”

有人答道:“说什么羊角……羊角哀舍命之类?却是什么意思?”都面面相觑,猜测疑惑,难知所以然。

这任浮生早也满腹疑窦,忙拉住白四爷问究竟:“四爷,凤哥儿说的什么羊角哀舍命全交?究竟何意?”

白四爷却置若罔闻,双眸只盯着堂中那一道身影。

任浮生正讪讪不解,忽有一名老儒低声笑道:“你们不知道也是有的,这乃是个读书人的典故,说的是春秋时候两个贤士的故事。”

众人正一头雾水,闻言忙都请教。

这老儒乃含笑点头道:“这两名贤士,一个叫做羊角哀,一个叫做左伯桃,本是结伴往楚国而去,欲图前程的,不料中途那左伯桃冻饿不支,难以前行,他不忍带累羊角哀,竟以死相劝角哀不必理会自己,继续前去楚国谋取功名,因角哀不肯,伯桃竟于那冰天雪地中,将全身衣物脱下付与角哀……角哀承此重意,只得前行,后果然受楚王器重,奉为中大夫,角哀乃归去收敛左伯桃尸首,择地隆重葬之,谁知夜间,竟得伯桃的鬼魂托梦,说有荆轲阴灵欺压,角哀屡次相助无效,竟留书楚王,壮烈自尽而死,同化作阴灵相助伯桃,阴魂们一场恶战,终究打败荆轲……这正是仁义高贤的故事,千古流传……”

老儒缓缓说着,又捋着胡须点头赞叹。

任浮生正因白四爷不肯说给他,猛听见此人出声,大喜过望,便侧耳倾身而听。

白四爷正拧眉看着堂上情形,听这老儒生絮絮叨叨地卖弄,心中竟有不胜聒噪之意。

任浮生却听得心满意足,一边儿听,一边儿忙又分神看堂上,正看到鄜州县起身转出,直奔云鬟而去,——任浮生不由吃了一惊,又见鄜州县是那样气色,只以为他要对崔云鬟不利。

自从崔云鬟露面、上堂,虽然只是初见,然而任浮生心中却着实喜欢起这异于常人的小女孩子,见她挺身独挡鄜州县的逼问,他心中更多了一丝怜惜,此刻若非白四爷在侧,以他的脾性,只怕早就冲出去了!

且不提堂外任浮生心中忧急,只说在堂上,秦晨本欲带下云鬟,谁知忽然生变,眼见知县大人急急冲向跟前儿,秦晨心底所想,却跟任浮生不谋而合——都以为知县是要不利于云鬟。

秦晨不及多想,忙闪身向前,挡在了云鬟跟知县之间,又微微躬身笑道:“大人,这小孩子不懂事口没遮拦,什么羊角牛角的,必然是些不成体统的荒唐话,大人可别跟小孩子一般见识呢。”

鄜州县停步,一言不发地瞪向秦晨。

秦晨只当凶多吉少,仍嘿然陪笑:“大人息怒……我立刻带她走就是了。”他不敢怠慢,俯身就要把云鬟抱起来。

谁知秦晨才一张手,云鬟也已抬起小手儿,正好按在秦晨手背上,竟似是个制止的意思。

秦晨一愣的当儿,却听身后知县直直地问道:“你……方才那句、是什么意思?”

秦晨越发怔忪,不由蹲在地上,回头又看知县,却见知县仍紧盯着云鬟,神情不似是暴怒,却仍只是惊悸骇然似的。

秦晨纳闷之极,不知这一大一小到底唱得哪门子戏,然而他毕竟不笨,看出知县并非歹意,便抬手摸摸后脑勺,不再出声罢了。

鄜州县问完,云鬟同他四目相对,轻轻说道:“永靖九年,二月十六日。”

云鬟说这句的时候,声音却并不高,只在旁侧蹲着的秦晨和她跟前儿的知县两人,方听得清楚无碍。

秦晨皱着眉,自然不解,知县却后退一步,涩声道:“你、你如何……会知道?”

相比较鄜州县的失魂落魄,云鬟却依旧沉静,干净爽利的乌黑发鬓,越发衬出雪团似的脸,眉目若画,凤颊微光。

云鬟凝视知县,一字一顿道:“我知道,‘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咽’,我也知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我尽都知道,——就如我知道青玫跟陈叔是无辜的,谢二老程等人,不过是心怀不轨、反遭天谴,如今穷极无赖,反咬一口而已。”

秦晨在旁听得分明,虽仍是不明白个中意思,却已毛发倒竖,隐隐觉着两人之间似有一股莫名寒意流动,令人毛骨悚然。

堂下众百姓正听了那老儒讲完了“羊角哀舍命全交”的典故,虽看见堂内两人在说话,只可惜他两人站的近,云鬟又声儿低,竟听不真切,顿时一个个好奇心发,急躁之极,却毕竟不敢造次,只伸长脖颈,竖起耳朵而已。

而听了云鬟这一番话,鄜州知县越发骇怔,双眼已然通红,面上如惊,如怒,如悲,又似有些不可言说的怆然之意。

两两相对,如同剑拔弩张的对峙。

堂上堂下这会儿都是鸦雀无声,陈叔青玫等都是呆呆地,心里自然极为云鬟担忧,旁边秦晨虽觉着这情形简直诡异——他从捕快升任捕头,这四五年里见过多少稀奇古怪的案情场景,却不似今日所见一般稀罕,有心要插科打诨两句,却又着实无法出声。

一片死寂之中,忽听有人道:“小小的年纪,竟如此的妖言惑众,匪夷所思,这、这莫非是鬼怪附体么?大人明察秋毫,可千万不要被这小妖女迷惑……”

这说话的人,自然正是老程,原来他跪在旁边不远,隐约将两人说话听了个大半儿,老程心思诡诈,见知县举止神情异样的很,虽不知云鬟那些话何意,却也觉着不妙,因此忍不住又出言挑拨。

老程说罢,鄜州县眼皮一眨,才似回了神。他转过头,目光扫过地上跪着的众人,最后又看一眼云鬟,才转过身,慢慢地仍回到高堂上坐了。

众人见状,都有些紧张起来,不知县官接下来究竟要如何,却见知县神情悲凉,垂眸沉默半晌,才声音沉哑,道:“将老程、青玫分别羁押,其他无关人等各自退下,此案改日再审,退堂。”说着,振衣起身,头也不回地往后堂而去。

这一判决,顿时引得堂外一连声的鼓噪,老程更是叫道:“大人,大人!”却被公差们踢翻在地,不由分说押到牢房里去了。

秦晨先大大地松了口气,便对云鬟笑道:“凤哥儿,你可又叫我大开眼界了,方才究竟是怎么样?就让我们难缠的县老爷变了主意?”

云鬟正看着青玫,闻言道:“秦捕头,我有几句话要跟青姐说,可以么?”

正有公差上来准备带青玫离开,秦晨忙叫停下。

那边儿青玫正也依依含泪地看着云鬟,见状便扑到跟前儿,紧紧地把云鬟抱入怀中:“你又来这儿做什么?叫我死了也就罢了,横竖不能再连累了你,不然我死也是不能瞑目了。”

云鬟也伸手拥住青玫,却不说话。

青玫察觉她的小手抬起来,搂着自己的脖颈往下勾了勾,她便会意低下头来。

果然,云鬟在她耳畔,低低地说了几句,又握着手儿,看着青玫道:“青姐务必记得我的话。”

青玫虽然诧异,却忙点头:“好,我记下了。”忍不住又将人搂入怀中,只咬着牙落泪而已。

半晌,秦晨见时候差不多了,才让衙役们过来带人,他又对云鬟道:“凤哥儿不必担心,我已交代他们,不会委屈了你的丫头。”

云鬟才又谢过秦晨,此刻陈叔过来,看着云鬟,欲言又止。

秦晨望着这一老一少,倍加怜惜,便叹道:“反正这儿无事了,我送你们回去罢了。”

当下陪着他们出了县衙大堂,往外而去,这会儿外头兀自还有许多看热闹的人不曾散去,见秦晨亲自陪着出来,均都让了开去,只眼睛却都看着云鬟,个个暗暗称奇。

云鬟依旧微垂着眼皮儿,目不斜视而已,被陈叔跟秦晨一左一右护着,出了衙门。

外头素闲庄的人早把马车拉了来,秦晨抱了云鬟上车,自个儿牵了一匹劣马,陪着往城外去。

不多时出了城,眼见路上人渐稀少,秦晨心里发痒,便打马靠近车窗些儿,问道:“凤哥儿,方才在县衙里,你跟大老爷说的那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怎么想也想不明白?”

陈叔坐在车辕上,闻言看向秦晨,心中自然跟他一样不解,只是不敢就问罢了。

车窗的帘儿被轻轻挑起,是云鬟往外看了一眼,见秦晨歪着头,一脸笑嘻嘻地等着,云鬟便缓声道:“其实并没什么,我只是乱翻书的时候,曾看到羊角哀左伯桃的典故,他们两个都是有名的仁义高贤,读书人是最推崇的,知县大人又是个饱读圣贤书的,故而我就说了那句……不过是想借此表明心迹,打动他罢了,瞧着歪打正着……仿佛有些效用似的。”

秦晨听了愕然,忙又请教这典故何意。

云鬟自然给他又说了一遍,秦晨听得津津有味,时而瞠目,时而叹息,最后听到羊角哀拔剑自刎,相助左伯桃的阴魂大战荆轲之时,不由扼腕叫了起来。

秦晨皱眉道:“这读书人,便是迂直,且又身子弱的很,倘若是大爷我,又怎么会冻饿在那荒郊野外呢?”

陈叔见他竟是计较这个,不由苦笑。

秦晨又道:“这左伯桃虽讲义气,可也实在无用,最后倒连累的羊角哀又把命给了他……不过若非如此,又怎能见羊角哀的真直呢?毕竟已经做了大官儿,却宁肯抛了那荣华富贵,一并跟他在地下做鬼。所以说这读书人的所思所为,却是叫人……”说着,便笑叹了数声。

秦晨为羊角哀左伯桃之事叹息半晌,忽然想到知县的反应,心中想到:“凤哥儿这般说,难道是想让知县大人知道……她跟青姑娘便是左伯桃羊角哀一般的讲义气么?可大人的反应未免也有些太过……”本正掂掇,又想到云鬟一句“歪打正着”,又联想到云鬟素来的举止性情,便摇了摇头,并未追问下去。

秦晨不问,车内云鬟微微垂首,也正在出神。

鄜州县之所以骇然失态,自然事出有因,却绝不是她方才回答秦晨的答案。

长睫掩映,云鬟垂眸,看似出神,眼前却出现清晰的数行字——

刑部主事黄诚,永靖九年至十二年,曾任鄜州县令,后因贪墨、徇私舞弊等罪,被革职缉拿,审讯中对所有罪名供认不讳。

入狱后三日,黄诚忽然狂病大发,胡言乱语之余,竟每做自戕之举,医药无效,数日中,所念者最多的乃是——“古有羊角哀舍命全交,我难道不能为君一死?”

其他所念诵的零碎句子诗词,譬如“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咽”等,亦由看守狱卒口述记录在册。

云鬟往下看去,却见在书页底下,另有一行小字,写道:后经查证,黄诚之所以举止失常,起因乃永靖九年,二月十六日…

云鬟凝神看着,正欲翻页,却听得一声门响,人未进门,声先道:“爱妃好兴致,竟在本王的书房躲清闲么?”说话间,脚步声已渐靠近。

眼前字迹错乱,云鬟手一抖,猛地将书合起来,眼前的光影也随之闪烁乱舞,猛抬头之时,是赵黼斜倚在前头书架旁,身上散散地披着一件暗蓝绣墨云龙纹的素绉外衫,嘴角斜挑,似笑非笑。

第16章

话说在鄜州城中,鄜州知县黄诚拂袖退堂,径直回到内衙,在书房闭门不出许久。

将晚掌灯时分,秦晨跟两个捕快从县衙侧门转出,正欲归家,忽然有个小厮匆匆出来,对秦晨道:“秦捕头,大人叫你。”

秦晨疑惑,便问何事,那小厮道:“谁知道,先头自个儿在书房内半天,悄无声息的,也不许人打扰,方才忽然又让我们来找您呢,幸喜您还没家去,快随我去见大人罢?有什么事,横竖去了就知道。”

秦晨同两个捕快对视一眼,笑道:“大人的八字儿跟我不是十分相合,万万别是什么犯冲的事儿呢。”

两个捕快大笑,推推搡搡地去了,秦晨便随着那小厮进内衙相见。

来至书房,那小厮敲门道:“大人,秦捕头来了。”

半晌,里头方有一声“请进来”,秦晨摆摆手,对小厮道:“很不敢,我自个儿进去就是了。”说着,便又道:“大人,我进来了。”方推门而入。

此刻天色已晚,外头黑黢黢地,室内自不必提,然而却并未掌灯。

秦晨左拐往前,定睛细看,才瞧见黄知县坐在书桌背后,静静默默的动也不动,那身形看来倒似幽灵般。

秦晨心中嘀咕,面上却不敢露,上前行礼罢了,便问:“不知大人这会子传我来,是有什么事儿呢?”

隔了会儿,黄诚才道:“你……跟素闲庄那个小丫头十分相熟么?”

秦晨闻言笑笑,道:“大人是说凤哥儿么?其实也并不算十分相熟,不过是见过几次面罢了。”

暗影中黄诚抬眸,忽道:“你是如何跟她相识的?你且同本官说来。”

秦晨错愕,心底一转,并不着急回答:“大人问这个做什么呢?”

黄诚听出他的意思,便道:“你放心,本官不是要对她不利。”

秦晨闻听,又琢磨了会儿,才笑着答道:“说起凤哥儿那孩子,委实是万里无一……”说着,便把同云鬟相识种种,以及后来无意去素闲庄,正赶上谢二发飙行凶之事尽数说了。

秦晨知道黄知县素来不喜欢自己好赌,也本想隐瞒一二,只不过一来实在绕不过,二来黄知县毕竟是个心里有数的,倘若在这件事上瞒住了,保不住给他看出破绽,那往后所说种种,对他而言自然也可疑起来,且又事关云鬟跟素闲庄,因此秦晨索性交代的一清二楚。

末了,秦晨又道:“我瞧素闲庄上的人,不是那种穷凶极恶的,何况他们老的老,小的小,其他的不过是小厮跟婢女,原本连个得力的护院都不曾有,这许多年又安分守己从不曾有事,哪里还能去害人呢?是后来谢二等来搅闹要挟,他们才被逼自保罢了。”

黄诚听罢,若有所思地问道:“那……你可见过素闲庄那个擅赌的老者了?”

秦晨笑道:“当时正赶上谢二行凶,后来又因他们逃了,忙着缉拿,且还要搜寻那些逃犯,哪里还有心思呢,便把此事忘了。”

黄诚点了点头,忽然道:“那你可相信她说的……素闲庄真有此人?”

秦晨一怔:“大人这话……我如何有些不大明白?”

黄诚却并不理会,只仍垂眸想了会子,才道:“你去大牢,把青玫丫头提出来,本县要审她。”

秦晨目瞪口呆:“大人……这功夫儿审案?”

黄诚淡淡道:“使不得么?”

秦晨倒也机灵,白天黄诚一脸冷硬地不肯私下问询,如今改了主意,自然是大善的,他便忙道:“使得!当然使得,不都是大人一句话的事儿?”他生怕知县又改变主意,当下忙抽身出去提人。

就在秦晨迈步出门之时,身后黄诚闭了双眸,喃喃道:“可知,这并不是我一句话的事……‘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哈,哈哈。”

他停了停,微吁一口气,叹道:“凤哥儿,谢家凤哥儿……你到底,是何方神圣?”

秦晨办事极为利落,飞快去牢中提了青玫,由一个狱卒陪着,来至书房。

此刻早有小厮将主簿传了来,备好了纸笔等候。

进书房之时,秦晨又格外叮嘱了青玫几句,道:“不必怕,只照实说就是了,大人这回变了主意,只怕不会再偏信那什么老程。”

青玫点了点头,便随他入内,跪在地上,耳畔听黄知县道:“先前你要私审,本官成全你,如今你速速将实情道来,若有隐瞒,就休怪本官无情了。”

青玫垂着头,此刻心底所想的,却是先前云鬟离开之时,在耳畔低低叮嘱的话。

青玫定了定神,才说:“那日,我给凤哥梳头,不合扯痛了头发,她骂了我几句,我心里不快,便跑了出去……谁知,竟遇见……”

如此半个时辰后,黄知县审过了青玫,主簿在侧一一记录在案。

青玫说罢,垂泪道:“故而在人前的时候,并不敢说出实情,虽然不曾失了清白,但毕竟传了出去,是说不明的……还求大人宽恕垂怜。”说着,便俯身磕头。

秦晨因是捕头,并非无干人等,故而也在侧旁听,听罢又惊又气,道:“这样说来,得亏凤哥儿机灵,不然的话,那夜死的指不定是谁呢,这杀千刀囚攮的!”

独黄知县神色如常,只把主簿誊录的口供看了一遍,见无误,便又命人将老程带来。

自从被云鬟上堂搅局,老程心中便始终忐忑,他本是老奸巨猾之人,然而生平第一次,却忌惮起一个孩子来,尤其想到云鬟冷冷淡淡的神情,简直让他心底仿佛有阵阵寒风吹过,极是不安。

被狱卒带到书房,老程上前跪了,黄知县看他一眼,道:“你可知,本官今日传你来,是为何事?”

老程看着主簿跟秦晨都在场,便道:“大人,莫非是夜审?”

黄知县点头,老程道:“可、可这不合规矩……”

黄知县淡淡道:“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常——本官觉着这话是极有道理的,你也算是半个读书人,你觉着呢?”

老程强笑:“大人怎可听信那小丫头的胡言乱语?”

黄知县仍是不动声色:“闲话休提。先前你说,那青玫丫头有意勾引谢二,可是不是?”

老程答应,黄诚道:“既如此,那夜他们两人相会,你是事先知道的?”

老程略犹豫:“我是听二爷说过一句。”

黄知县道:“你既然知道素闲庄众人心存不良,如何不拦着他些?”

老程道:“何尝没拦过呢?然而二爷被色所迷,哪里肯听小人的话?果然便给害了性命。”

黄知县望着老程,忽然笑道:“这青玫既然想巴结谢二,就该好生谄媚哄骗才是,如何又要害死他?这说法未免有些前后矛盾。”

老程一惊,结结巴巴道:“我、我本也不知他们如此歹毒……只看到二爷尸身后才……”说到这里,忽然叫苦:倘若如此,那他又怎么还劝谢二不要去跟青玫“相会”呢,岂不是果然自相矛盾了。

老程出了一头冷汗,黄知县却并未纠缠,只又问道:“照你说来,你并没随谢二同行,那么……那夜你在何处?”

老程已有些失了章法:“小人……不过是在客栈里歇息罢了。”

黄知县波澜不惊地扫他一眼,点头:“这儿有两份供词,你且看一眼。”

主簿闻言,便起身到他身边儿,将供状放在老程跟前。

老程不知所以,低头看去,先看的却是青玫的一份供词,见竟写得是当夜谢二迷奸不成,后被吓退,不知所踪等话。

老程正欲叫嚷,黄诚示意他看第二份,老程拿起复看,脸色陡然大变。

原来第二份供词,却是张奎的,竟把三人前来鄜州的打算,谢二看上青玫的图谋……种种不堪行径都写得一清二楚。

张奎先前本受了重伤,这几日将养的好了些,下午时候,黄知县亲去了牢房审问,张奎本是个没心机的,听闻谢二已死,又给县官旁敲侧击,便将所有事情供认不讳。

黄知县见老程看完了,便笑道:“张奎供状上写明了你们想要篡取素闲庄的产业,你更是挑唆谢二,让他先强奸青玫,后卖掉凤哥儿,这些话难道都是假的?”

老程面如土色:“小人……”

黄知县冷笑道:“且你说事发当晚你在客栈,可是据本官所知,因秦捕头要捉拿你们,本县内所有客栈几乎都贴有你们的形貌影图,更无一家敢收留,你到底住在哪家客栈,你只管说来……本县可传人来对质。”

老程越发胆战心惊,无言以对,黄知县冷觑着他,忽厉声喝道:“你这刁滑的囚徒,竟还敢在本官面前演戏哄骗?快些从实招来,那夜你到底做什么去了,是不是跟谢二一块儿意图强奸,谢二又是怎么死的,莫非是你们内讧而暗害了他!不然你也不至于非要咬定素闲庄的人所为,莫非是做贼心虚!”

老程本正想巧言辩解,想不到黄知县一反常态,忽地又听知县指认自己害了谢二,老程一时失神,竟身不由己道:“小人冤枉!二爷不过是受了惊吓,失足落水,委实跟小人无关!”

一句话冲口说出,书房内众人面面相觑,老程瞠目结舌,然而现在要矢口否认也是晚了,当下只得垂头丧气,便将整件事说了明白。

原来,因秦晨追的急,老程谢二两人不敢在鄜州城内盘桓,只在城郊逗留,未免受了好些苦楚。

他们实在走投无路,可又不肯轻易舍手,老程便劝谢二道:“有道是‘解铃仍需系令人’,当初就是为了素闲庄那丫头,才被人追狗似的追缉,如今我们不如再回庄上,那丫头毕竟年幼,二爷装装可怜,受些委屈,她未必不会不回心转意。”

这几日连番吃亏,谢二也有些后悔当初在素闲庄操之过急了,不曾演的详细……在老程劝说之下,两人便往素闲庄来,谁知半路上,正好看见青玫孤身一人走来。

两人见状,便如饿狼见了羊羔一般,当即便生了歹意……怎奈青玫看两人意图不轨,反抗的甚是厉害,挣扎了一番竟是逃了,老程体力较弱,追之不及,谢二却乐得迫不及待,穷追不舍而去。

后来老程喘息回神,心想谢二此刻多半成了好事了,当下便又慢慢地摸索着出来找寻。

当时已经落雨,电闪雷鸣,路滑难走,老程眼神不佳,正俯身认路,却看见迎面谢二从长堤上摇摇摆摆而来。

老程只当他遂了心意,便先笑了几声,抬起身来,才要叫“二爷”,谁知谢二怪叫一声,身子趔趄往后倒退,竟直跌出去,滚了几滚,便坠入了葫芦河中。

老程目瞪口呆,忙追过去,却救之不及,起初还听见谢二呼了几声,后来便悄无声息了。

至此,三份供词合在一起,天衣无缝,真相大白。

想这前因后果,自是谢二先前被云鬟装鬼所吓,失魂奔逃里猛听见怪笑,又见黑影窜出,他自认为又撞“鬼”,吓得胆颤,失足溺亡。

秦晨在旁听的分明,止不住叹道:“整日里听人家说什么天理昭彰,报应不爽,没想到竟果然亲眼见到了。”

黄知县正在浏览证供,闻言手微微一抖,扫了秦晨一眼,却也并未做声。

次日,黄知县当堂宣判,为保全青玫,并不曾提谢二老程意图强奸之事,只说谢二被老程所吓,失足落水而死,如今老程已然供认不讳,加上张奎的供词,洗脱了素闲庄的嫌疑,青玫亦无罪开释。

底下早有陈叔、来福等众人来听审,见这样判词,均都欢喜非常。

就在黄知县判定此案之后,过午,忽地有两人来至县衙,言明要见知县大人。

黄诚问是何人,小厮道:“并没有名刺,也无拜帖,只听着是京城口音,很是气度不凡,一个看来大约二十出头,是极清俊贵气的爷们儿,另一个年纪小些,还佩着剑,却也是相貌不俗。”

黄诚毕竟是本地县长,乍然听着这般描述,顿时便想起近来耳闻因鄜州大牢脱狱之事、京内刑部派了人下来侦询的消息,黄诚起身整衣,随口问道:“那二十出头的爷们,是什么打扮?”

小厮想了想,琢磨说道:“不过是件靛青的棉布袍子,却挺括爽利的,面上也没什么喜怒之色,不过虽生得清贵俊秀,可瞧着不知为什么,倒有些怪怕人的……”

黄诚听了他的描述,微微一震:“是他!”

几乎与此同时,就在素闲庄内,崔云鬟也有些惊疑不定:“难道是……他?”

然而,这是她生平第一次,无法确信自己的记忆。

第17章

原来自从衙门里那一场回来后,云鬟的乳母林氏因知道了此事,十分着恼。

这整个庄子里,也不过只有林氏才是京城内带来的,她为人虽慈和,却因是侯府内的嬷嬷,自是极懂规矩的,先前因呆在这“穷乡僻壤”里,人又少,也不会客等等,林氏未免便怠慢了,并不格外拘谨云鬟。

又因先前云鬟的母亲谢氏在世之时,更是百般地疼宠她,凡事都由着她的性子,只要她喜欢就是了,林嬷嬷见状,越发疏懒了心意,只要云鬟不闹得十分破格,就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谁料昨儿竟偷偷跑去县衙,林氏后知后觉听说了,未免惶恐,毕竟她还是要回京城去的,倘若此事传了回去,还不知闹出什么波折来呢,又加上青玫这件事,正如火上浇油一样。

林氏便愤愤地说:“我就知道总住在这儿不是个常法儿,先是丫头闹得不像样子,如今姑娘也学坏了。我可管不了姑娘了,你是这样有主意的,什么话也不肯听我的,这还只六岁罢了,若再大一些,越发不知道我是谁了。”

云鬟见她念叨起来,便说:“奶娘,以后不会了,过了这一关,就太平了,我自然也不会再擅自乱跑出去。”

林氏道:“你只哄我就是了,哪一次不是我说破了嘴皮,你口中答应,下回却依旧照做不误的?昨儿送你回来的那人……叫什么秦捕头的,竟也不知道个进退,还硬是要抱你下车,成什么样子!”

云鬟知道秦晨为人大大咧咧,并不是那种小心谨慎的性情,何况他从来把自个儿当作男孩儿一样对待,未免不会在意那些什么规矩之类,可虽知此情,却不好替秦晨辩解,不然林氏必以为她又是犟嘴,——只听着罢了。

林氏见她不语,加上自个儿也累了,便歇了口气,又思忖着说:“露珠儿不中用,以后不论去哪儿,一定要我陪着才好。”

云鬟只应承:可昨日上堂之事,倘若给林氏提前知晓,只怕她一定要把云鬟锁在房中,半步也不许出去罢了,故而云鬟才瞒天过海,只带一个小厮就去了县城。

林氏又念两句,才自去吃茶。待她去后,云鬟方吁了口气,笑道:“阿弥陀佛,耳朵终于清静了些。”她起身转回卧房,从架子上的抽屉里拿了一本书出来,翻开看去,书页裁剪的整齐利落,字迹洁净直正,令人一见便心生喜欢。

谁知便由这些字迹,竟勾出些心魔来。

云鬟呆呆站在书架旁边,这一刻,不知为何,她居然又想起昨儿在县衙门口的情形。

——像是有什么绝对无法被忽视的……被她遗漏了。

只是此刻她的心情极为古怪,一面,急切慌乱地想看见自己到底遗漏了什么,另一面,却隐隐心存畏惧,竟不能静心细细回想。

眼前所见,是一角靛青的袍子角,虽是极简的布料,可在那人身上,其挺括熨帖,干净整洁,自问这世间再无第二人如此。

可这又怎么可能?云鬟握着书,竭力将自己从回忆里抽离——那个人,怎么会在此刻,出现在鄜州?

她又仔细回想前世,想找出有关“他”跟鄜州的蛛丝马迹,然而搜遍所有,把并未寻到这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