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得到了死亡、谎言和欺骗。

她如何还敢再无条件地去爱一个人?尤其是,这个人还间接害死了她的父亲。

杀父之仇,又如何再能错下去?

“秦四姑娘,我不知道你遭遇了什么事,可是现在的你,不是我所认识的你。曾经的你,敢爱敢爱,心中充满了爱和光明。可现在,我在你的眼里,只看到了阴霾和仇恨。”杨氏说着,语气充满了可惜。

秦宁之闻言,自嘲一笑,眼泪夺眶而出,她笑着道:“我父亲死了,母亲也跟着去了,这世上,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杨氏略有些吃惊。

顾景睿却一副早就料到的样子,他看向她,冷笑着讥讽,“一群蠢货,死了又何干?你也一样!”

他是故意要激起秦宁之的愤怒。

可秦宁之现在早已经不会为言语感到愤怒,她只是用怜悯的目光看着顾景睿,淡淡道:“你是在说你自己吗?被自己父亲放弃的蠢货?别急,很快就轮到你了。”

“你!”顾景睿气急攻心,猛烈咳嗽着,“你,你到底想干什么?!”

秦宁之却不屑再与他多谈。

杨氏皱着眉头,也不明白秦宁之的来意,“秦姑娘,令尊令堂的事情我很遗憾,只是,这跟晋国公府有什么关系?又与我和景睿有什么关系?你今日来到底所谓何事?”

秦宁之掩下心中的酸涩,道:“我只是来带你走的,带你离开这个没有人性的地方。你只需要知道,我从未想过要害你。”

杨氏依旧眉头紧锁,她想起前几次与秦宁之见面时候的场景,这个丫头,似乎对她很了解很敬重。方才,她又喊她师父,甚至知道她还有个师兄。这件事她从未告诉过任何人,就连景睿都不知晓。

难道,这个秦四姑娘,真的当过她的徒弟?

杨氏的直觉告诉她,秦宁之没有说谎。

只是,就算她真的是来救她的,她也不会丢下景睿。

“不了。”杨氏摇了摇头,“不管怎么样,我都要谢谢你的关心,但是,我生是他顾景睿的人,死,也会陪着他。”

秦宁之从杨氏的眼神中看到了坚决,她知道,自己没办法说服杨氏。别说如今她们并无交集,哪怕是上一世她们师徒情如姐妹,杨氏也不会随她走的。

又是一个为爱痴傻的女子。

她痛恨这样的女子。

秦宁之笑着摇了摇头,转身,泪水沾湿了衣襟。

他们要一起死,便随他们去吧!

------------

第四百五十二章大结局(一)

又下雪了。

太子被书闲郡主下毒谋害的消息如同这雪花一样向盛京城的各个角落飘去。

秦宁之穿着一身纯白色的斗篷,站在空旷的雪地里,抬头仰望着天空。

雪花,一片一片地落在了她脸上,冰冰凉凉的,如同她的一颗心。

是释然吗?

为什么她心里并没有半点松快。

长宁毒杀了太子,是弑君之罪。

当今圣上多疑,弑杀太子等于谋夺储君之位,再加上他本就怀疑晋国公的忠诚,如此事情发生,他又怎么会觉得这件事只是一个小姑娘的个人行为呢?

皇上会认为,顾长宁是受人挑唆,才会去毒杀太子。

皇上会认为,太子死了,下一个,会不会就是他?

铖王被羁押,太子又死了,这天下能与皇权抗衡的,岂不是只剩下誉王了?

所以,就算没有任何证据,只要皇上还想当这个皇上,他就不会放过晋国公府。

而长宁,则会被处死吧?

秦宁之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变得如此心狠手辣。

这么想着,她便从怀里掏出一块玉牌。

这是太后曾经赐给她的,如同皇上的免死金牌,可以救她的性命。

这块玉牌曾经被她遗忘在了角落里,直到父亲和母亲出事后,她收拾行囊,才发现了这块被压在梳妆匣底下的玉牌。

她那个时候想,如果当初她拿着这块玉牌去求太后保住父亲,是不是就不会走到如今这一步了?

这块玉佩没能救下父亲的性命,现在,不知道能不能保住长宁的性命。

秦宁之闭上眼睛,将玉牌紧紧握在了手中。

她还不想泯灭心底最后一丝善良。

“姐姐,我们接下来去哪儿呀?我们什么时候能再见到父亲和母亲?”身边稚嫩的童声响起,打断了秦宁之的思绪。

她睁开眼睛,低下头,看着身边小小的文哥儿,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就快了,一会儿,姐姐带文哥儿去见一个人,你先随她去江南,姐姐稍后便带着父亲和母亲与文哥儿会合。”

“我不要!”文哥儿似乎怕秦宁之丢下他,忙上前抱住秦宁之,道:“姐姐不要骗我了,你不可以丢下文哥儿一个人!”

秦宁之蹲下身,摸着他的脸蛋,温柔道:“姐姐发誓,一定不会丢下文哥儿一个人,只是姐姐还有一些事情要做,文哥儿若跟着姐姐,姐姐这件事便做不好,就像文哥儿有时候也不想姐姐跟着文哥儿一样。”

文哥儿听懂了,可心里依旧很不舍。

“文哥儿别怕,姐姐会去找你的。”秦宁之又一次承诺道。

文哥儿犹豫片刻,点了点头。

“文哥儿真乖。”秦宁之笑了起来,只是这笑容却没有抵达眼底。

秦宁之带着文哥儿去见了月儿。

月儿,这个原本与秦宁之没有任何交集的丫鬟。

她是太子府内的二等丫鬟,平日里负责照顾王良娣的日常起居。

可是有一日,月儿与太子的贴身侍卫私通的事情被王良娣的嬷嬷发现了。

嬷嬷担心她会对王良娣的声誉造成损害,所以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用一条绳索勒死了她。

可诡异的是,第二日,月儿居然复活了。

嬷嬷吓得肝胆俱裂,不多久,便病死了。

复活了的月儿,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变得更加聪慧谨慎,很快就取得了王良娣的信任,成了王良娣的贴身丫鬟。

当她在太子府站稳脚跟后,她便偷偷去了秦府,她指名要找秦四姑娘。

当她见到秦宁之的时候,她告诉了秦宁之一个秘密。

一个不可思议的秘密。

她说,她是青瑶。

她死了,却意外借尸还魂,成了月儿。

她原本担心秦宁之不相信她,一口气说了很多从前的事情。

可秦宁之却上前抱住她,轻声说:“活着就好,无论怎么样,只要活着就好。”

她哪里知道,比起借尸还魂,秦宁之的遭遇才更加得不可置信。所以,又怎么会不相信她?

青瑶成了月儿,秦宁之并没有让她回秦府,而是让她继续待在太子府,暗中保持联络。

起初秦宁之只是觉得太子有古怪,想让青瑶去探听一些秘密。

可没想到,青瑶并没能探听到什么秘密,而是成了最终杀死太子的武器。

“书闲郡主哪有那么大的能耐毒死太子?她没有杀过人,心虚,早就露馅了,若不是常勇一剑刺过来,太子根本死不了。”太子死后,青瑶便离开了太子府,与她在一家客栈会合。

她说的常勇,便是月儿曾经的情郎,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具尸体。

他刺杀太子后便要逃跑,谁知被太子府的侍卫团团围住,当场刺死了。

而这件事,在青瑶的刻意引导下,变成了常勇是书闲郡主收买的人,为的是刺杀太子的行动能更万无一失。

这样一来,书闲郡主谋害太子一事,便更不可能是一时冲动的个人行为了。

这分明是有备而来,分明是受人挑唆!

“长宁现在怎么样了?”秦宁之摩挲着手里的玉佩,心里说不出的郁结。

“暂时被收押了,郡主虽然没有杀人,但太子死后,也吓得三魂去了六魄,连哭都哭不出来。”青瑶说着,也觉得有些难受,可转瞬却又道:“那也是她活该!谁让她们晋国公府对不起老爷和夫人!这些都是报应罢了!”

秦宁之听到她这么说,心里的郁结散了几分,可还是道:“再等等吧,等到晋国公府被处置的那一天,我要拿着这块玉牌去求太后饶了长宁一命,她只是一个可怜的,受人指使的傻丫头,对皇上对皇上都造成不了任何威胁,相信太后慈悲,定会信守承诺。”

青瑶也跟着点了点头,“姑娘心善,哪怕背负着杀父之仇,也这样为郡主考虑。”

秦宁之却自嘲地笑了。

心善?她现在早已经没有心了,又谈何心善?

“青瑶,你先带着文哥儿去金陵吧,我事情办完后便会追上来。”

“姑娘,您一个人在这里一定要注意安全。”青瑶有些担心。

秦宁之摇了摇头,“能害我的人如今自顾不暇,我现在又有何惧?”

青瑶带着文哥儿离开之后,秦宁之决定去看望一下父亲和母亲。

秦寅和方氏被合葬在了秦家祖坟。

秦宁之原本并不愿意把他们葬在此处,可是秦老太太哭得撕心裂肺,她说生前对不住秦寅,死后不能再让他当一个孤魂野鬼。

秦老太太的一番话很是触动了她的心,是啊,何必因为她的一点任性,让父亲连死后都不得安生?

所以,她同意了,只是,再没有去看望过他们。

一是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二是对秦府实在没有半点归属感。

这是她第一次来看望他们。

等事情办完后,她便要去江南了,此去路途遥远,带着父亲和母亲的尸身多有不便,所以,她想要将父亲和母亲的尸身烧成一捧灰烬,随她一起前去江南。

秦宁之穿着缟服,双手撑地,跪倒在了墓前。

“咚、咚、咚”,她连续磕了三个响头,直到额前一片红肿,才抬起头来。

她望着墓碑上的名字,眼泪不自觉地落了下来,她喃喃道:“父亲,母亲,女儿不孝,这么久才来看你们。女儿是去干一件大事了,如今事情已经办成了,可女儿心里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母亲您以前说过,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想一想,想一想能不能做,该不该做,不能随心而为。可这件事,女儿真的想了很久,想得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女儿始终想不明白,您和父亲那么好,为何一次又一次地枉死?所以女儿觉得这件事该做,这件事能做,于是便做了,可为何事情成了,心,却反而不痛快了呢?母亲,您可不可以告诉我,女儿是不是又犯错了?”

秦宁之越说越觉得难受,声音也越来越哽咽,她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变成这样,伤害无辜之人的性命,只为了报仇雪恨。

可若不做,她心里难受呀!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父亲枉死,还无动于衷!

哭,放声地哭。

小时候母亲说过,如果觉得难受,就大声地哭,哭过之后,就会好了。

可是母亲,我的心里真的好难受啊!好像怎么哭,都好不了了。

时间不知道过了多久,秦宁之觉得她这一辈子的眼泪都要流干了。

可她的一颗心还是隐隐作痛,就好像当年被顾景元抛弃的时候。

“所以,你这是何苦呢?”突然,背后传来了一道熟悉的声音。

秦宁之的心重重一跳,她慌乱地转过身去。

出现在她眼前的人,一身青袍,面若冠玉,青丝飞扬,正是她最初心动的模样。

“你,你…”可此刻,秦宁之却犹如见了鬼一般,眸中充满了惊愕。

他,他怎么会在这里?

晋国公府出了事,府中所有的人应该都被关了起来,他又怎么能跑出来?他就不怕皇上更怀疑他们吗?

可来人却像无事发生一般,他上前一步,朝她走近,一双冷峻的薄唇里轻轻吐出几个字,“宁之,你闯下大祸了。”

------------

第四百五十三章大结局(二)

寒风在雪中肆虐。

对面来人的脸却比这风雪还要冰冷。

秦宁之的心像是被针刺了一下,她踉跄地往后退了两步,不知该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候”。

顾景元又上前一步,望着她,冷冷质问:“你可知道你都做了些什么?太子被谋杀,长宁被处死,晋国公府被满门抄斩,这些就是你想要看到的结果吗?”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秦宁之眼神闪躲,不愿意正面回答顾景元的问题。

可顾景元却步步紧逼,“宁之,你就这么恨我吗?我不明白,为什么你能这么绝情。”

“我绝情?”大约是被逼到了绝境,又大约是顾景元的话戳中了她心底的伤痕,秦宁之猛地抬起头来,冷笑道:“顾景元,事到如今,你还把我当个傻子吗?是,我是希望你们所有人都去死!但这是你们逼我的,这是你们的报应!难道我就活该家破人亡是吗?顾景元,你说过要救我的父亲,可是你没有!你骗了我,一次又一次!”

话说完最后,秦宁之几乎是咬牙切齿,如果说她对太子是纯粹的仇恨,那么她对顾景元就是绝望后的心如死灰。

“那长宁呢?她把你当成最好的朋友,对你毫不设防,结果你就这样害她!还有晋国公府的其他人呢?他们也有父母家人,他们难道不是无辜的吗?”顾景元情绪翻涌,胸腔里好像燃起了一把火。

他第一次这样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他怎么也没想到,秦宁之竟能心狠到这个地步。

看着顾景元眸中的震惊和失望,秦宁之垂下眸,凄然一笑,“我知道,我知道我对不起她,可是,我顾不了那么多了,家破人亡的滋味,你懂吗?”

顾景元,这样的滋味,我经历了两次,你懂吗?你有什么资格来质问我的对错?

风越来越大了。

秦宁之站在风雪里,脸色惨白,表情凄然,风刮起她身上的衣袍,她是那样的瘦弱,好像随时随地会被风刮走一样。

看到她这个模样,顾景元心头一震,怒火一点点平息了下来,随之而来的,便是愧疚和心痛。

是啊,他怪宁之不懂他,可他又如何懂宁之的心情?

这些天里,她恐怕日日夜夜都活在煎熬和苦痛之中,早已经万劫不复。

或许,是他错了。

“如果我说,你父亲和母亲,并没有死呢?”良久,当空气里的一切都归于平静,顾景元突然这样说道。

“你说什么?”秦宁之一愣,几乎怀疑是自己听错了。

顾景元凝视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道:“你的父亲和母亲,并没有死。”

“呵!”秦宁之觉得不可思议,摇头笑了起来,“你在说什么胡话?是我亲手埋葬了父亲和母亲,你却说他们没有死?顾景元,你以为我还会再被你给骗了吗?”

许是被伤害了太多次,秦宁之对于这件事的第一反应就是质疑和否定。

她不相信,她不相信她亲手埋葬的父亲和母亲会突然死而复生。

这一定是顾景元的阴谋,他又在诓骗她,在她有了希望后就将她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那些都是假的。”面对秦宁之的不信任,顾景元略有些激动道:“宁之,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解释这件事,可我希望你明白,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我只是没想到这件事会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我以为,我很快就能跟你解释清楚的。”

“你到底在说什么?”秦宁之瞪大了眼睛,一颗心扑通扑通跳得飞快,几乎要从胸腔里跳出来,“顾景元,你到底在耍什么花招?你又想骗我什么!”

“宁之,我真的没有骗你。”顾景元上前抓住秦宁之的手,急于证明自己话的真实性,“你若是不信,可以打开棺木看一看,看一看你父亲和母亲是否还躺在里面?他们当初只是诈死,也是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我原本想等到风波平息下来,可以安排你们离开盛京城,可谁知道你却无端端失踪了,还扬言要为你父亲报仇。若不是你那一晚前来国公府找长宁,我怕是一直都发现不了你的行踪。宁之,这件事是我错了,错在没能够明白你心里的苦楚,对不起…”

听完顾景元说的一番话,秦宁之的脑袋一片空白。

她不知道顾景元在说些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

良久,她突然回过神来,然后猛地推开了顾景元,发了疯似的去掘秦寅和方氏的坟墓。

不一会儿,她的手上便鲜血淋漓。

顾景元想上前帮忙,却听她厉声道:“你不要动!我自己来,我自己来!”

她要亲眼看一看,她的父亲和母亲是不是真的没有死!是不是真的还活着!

顾景元没有再动,站在一旁眼睁睁地看着她用双手掘开了秦寅和方氏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