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没有一两个拿手的酱菜腌制秘方?虽然说这灌顶过来的方子很实用,数量也多,足足有十个, 让阿米能丰富一下冬日的腌菜品种,可酱菜就是酱菜, 怎么也变不成其他稀罕东西啊。

最最要紧的是, 或许就是因为这个方子,七月的抽奖居然就来了酱菜坛子,还是足足有五个, 半人高,难道说,这是金手指觉得卖酱菜也是个好技能?霉运来了怎么都抵不住,八月五十斤的小米,九月两斤的绿茶,没有一样让阿米满意,为了这,早就狠下心不去收购站瞎转悠的阿米忍不住还是去了几次,偷偷的卖了不少东西,咳咳咳,也偷偷弄回来不少好货,呵呵,不说这个,就说这卖了东西后的抽奖吧。

果然阿米的猜测是正确的,霉运啊,就是这么笼罩在她的头顶了,虽然也有英语精通,植物学精通的技能大爆发,也有老红木座钟这样的实用家居,可另外的两次却是让人吐血的大亏本,一次是奶糖五斤,一次是棉被一套,要不是那奶糖是这个时代奶香味最浓厚的那种,要不是那棉被一套是带着被褥枕头,单件足足不下五斤的实在货,阿米都觉得这是系统故意折腾自己呢。

好在阿米从来都是心大的,凡事都知道从另一个角度去想,这才好些。酱菜怎么了,这酱菜也实用的很,家里有了这些坛坛罐罐的,趁着秋日好生做点,到时候走亲送礼都用的上,早饭就这这个还是挺不错的,再不成做点酸菜鱼,酸辣肉什么的,也是一种消耗。小米也很不错,早饭用这个做粥,营养好着呢,怎么都能吃上一两个月。绿茶更是城里都少见的,价钱还不便宜,村子里就是老村长也不舍得买,常年吃山里的野茶。有了这两斤,就是自己不吃,寄给顾小麦也成啊,多好的送礼佳品,说不得还能派上大用场呢。

至于英语精通,这东西这会儿虽然用不上,可等着十年二十年之后呢?多一门语言就多一条路,这可是人家犹太人最信奉的至理,不这样人家也不能再无数国家兜得转生存,可见这实用性有多强。要是自己多几门这语言上的优势,以后混个外交部都有可能。植物学最令阿米欢喜,因为有了这个,这大山在她眼里就又揭开了一层面纱,什么能吃,什么有毒,什么能治病,比中医草药常识都细致,对阿米以后采药,挖野菜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什么?植物学用来挖野菜大材小用?那你说怎么用?这会儿让阿米这么个孩子去研究所不成?再说了,这年头对植物研究好像也没有后世那么讲究吧,真有研究所?

所以啊,忽忽悠悠的近五个月的时间里,真说起来阿米的收获并没有什么大的惊喜,连着库存也没有多少增加,唯一看着有点惹眼的就是多了一个座钟,就摆在堂屋的条案正中,和主席像肩并肩。

这年头有那么一个钟都是个稀罕货,村子里就没有几家有的,刚摆出来的时候倒是也引来了不少人的稀奇,不过阿米用一个收购站边上的旧货摊淘换来的借口就糊弄了过去,现在可不是民国时期了,这年头更流行那种铁皮的闹钟,这样木质座钟确实不够新朝,说是旧货很符合常理,更不用说是在收购站边上的旧货摊了,只要一琢磨估计不少人都觉得,是那种坏了的座钟被卖到了废品收购站,然后有人拿了修缮一新再卖出来的。这种脑补很是方便了阿米,同时也引动了好些人往收购站和旧货摊走动。

阿米家这个村子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不少人家手里都有了几个钱,有了钱,粮食不缺,屋子修完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添置家当就成了必然。特别是那些即将或已经添丁进口的人家,更是想多置办几样像样的家当,能给自家脸上添点彩,让亲家或是亲戚上门的时候多赞几句,显摆一下自家如今的条件。

往日对这样的行动他们多少还有些犹疑,毕竟这都不是小钱,可如今看了阿米的那个座钟,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大门一样,让他们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旧货摊和废品回收站,新的太贵,这些总不会贵了吧,比如说,去弄点瘸腿的桌椅回来,自家会做木匠的,几下子下去,五个凳子凑成三个,那不是一样一下子就添了三把老木料的好凳子?差了门的柜子弄回来,自己再寻点一样颜色的旧木板凑一下,家里就能立马多个衣柜多稀罕?

除了这些,还有些日常能用上的东西一样样的从废品回收站和旧货摊一点点的走进了山村里的小屋里,现在看着似乎不怎么起眼,甚至在县城等地方,还有人觉得这些山里人穷酸,捡破烂,可事实是,到了后来,二三十年后,这些人一个个都是红着眼睛妒忌的望向这个小小的村落。

破凳子?那是红木的;咸菜缸?那是明清时期青花的;铜盆?那是清末的;碗筷?里头有官窑的;反正啊,那时候几乎每一家都能找出一二样古董来,让无数当年笑话他们的人悔恨不已,自己当年怎么就没有干这么勤俭节约的事儿呢?太亏了。

当然了,也因为这样的缘故,到了后来,阿米手里有古董流出去的时候才会显得那么的不起眼,没法子这满村子的人都有啊,谁还会关注这其中一个的问题?倒是也免去了不少的麻烦。

金秋十月到了,阿米也将开始新一个月的抽奖,在此之前,阿米很是迷信的对着老天拜了拜,希望老天爷手下留情,在已经倒霉了这么久之后,来点实用的,甚至阿米还在心里给自己列了一个表格,盘点了一下目前需要的东西。

“我会做弩了,不过要是再有点木匠手艺就好了,家里的一些小活儿就能自己干了,不用老是麻烦大伯家,嗯,篾匠的本事也成啊,我这做篮子做的太难看了,还容易坏,这东西买又不划算,问别人要也不好开口。或者给我把好弓?家里的不顶用,容易拉坏。听说牛角弓挺不错的,还有这面点技能上次那本里头只有十个做法,好像少了点,来这个也可以接受,秋粮里的红薯玉米磨了粉也能做点好吃的。唉,老天爷,别给用不到的,拜托了。”

絮絮叨叨的阿米很是慎重的洗了手,擦了脸,开始抽奖,等着指针一停,定睛一看,阿米哀嚎了一声。

“哎呦,白求了,怎么是这个?”

只见那大转盘上显示出一行大大的字:农具一套。

怪不得哀嚎啊,阿米这一年四季除了打猎就是读书,田地里的伙计,除了家里的那个后院菜地,基本上是一点不碰的,你说给上一套农具有啥用?干等着吃灰啊!等着领出来一看,嘴角更是抽抽,一套还真是一套,锄头,镰刀,耙子,铲子,犁头等等,地里用的上的全有了,和村里生产队的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这一整套用的铁估计很实在,很不错。毕竟这个念头,因为国家大炼钢铁的缘故,不少地方铁制品稀少,就是最关键的农具还是木头包铁皮的,有这么一套实在铁器,想来也算是一般农家难得的好家当了。

只是这样的家当对于阿米来说除了鸡肋还是鸡肋,能有啥用?阿米一个冲动都想着是不是索性送给生产队得了。正努力运气和这些铁东西较劲的档口,门口稀里哗啦的声音传了过来,这才让阿米稍微回神了一下下,匆匆的跑到门口,打开门,朝着正飞奔的秀芝招了招手,大声的问到:“怎么了,怎么了?有啥事儿?这么吵吵?”

“村子里选定开荒的地方了,我来喊我爹过去看呢。阿米你去不?”

“去,你等着啊。我和你一起。”

肯定要去啊,选定一个新的开荒地这事儿大伯也说了好几回了,人丁繁衍,口粮的问题可是大事儿,特别是阿米,经历过后世,知道这人口问题有多严重,人均田亩的红线有多紧张,自然对着人均口粮也很是敏感,这会儿听到这开荒的事儿怎么可能不重视。这会儿那农具的事儿早就被抛到了脑后,匆匆的一锁门,就跟着秀芝跑了。

第125章 开荒

说起开荒, 其实前些年这事儿已经做了不少, 灾害前那几年,全国对这战天战地的事儿都报着十二万分的热情, 就是这个小小的村落也跟着折腾了许久,可即使这样,也不过是开出了一些梯田,毕竟这里是山里,没有那么多合适的土地山坡, 这一次能寻到新的开荒地方那真是运气。

前面说了,这葫芦村说起来就是个山沟沟,几乎是四面围山,就那么一条小小的山涧窄路往外通, 还上下不平, 弯弯曲曲, 很是不好走,就是县里有啥任务一般也不枉这里派人,没人愿意走这么折腾人的路,可见这里到底有多偏了。这样的地方, 能有多少合适的土地?

往年想要开荒,寻遍了四周都没有合适的, 可不想前一阵子因为打野猪的事儿, 村子里的人往野猪聚集的一片山林走了几次倒是意外的发现了一片处在山腰的小山谷,哪里多少年了都是属于野猪的老巢,还真是没有什么人进去过, 等着这近一年的专攻野猪,慢慢的才被人发现了端倪,这里头虽然地方也不是很大,地不算是平整,可开荒的地利条件却不差,一处山溪蔓延而下,能平整的地方按照估算能出来二十多亩,若是坡地也修正一二,怎么也能拾掇出近五十亩,这样一算,可就是近八十亩的田地,要是好生操持,这地方能产多少粮食啊!

虽说若是想要耕种方便,他们要做的事儿也很多,比如将里头的野猪要全部清理干净,比如从那里要开出一条能通往村子里的能走牛车的小路等等,可和这些田地一比,这事儿就不是事儿了。更不用说这若是开路,说不得还能沿着这小路再开出些零碎的地,就是只有这八十亩,对这个山村来说,也是解决未来人丁口粮的重要补充。

“我爷爷前头就去看过一回,说是那地方其实真说也不远,就是翻个山的事儿,只是要是开路那就有点麻烦,毕竟这得从山脚那地方绕,这样一来路程不会小,不过也不是没有别的好处,这一片山反正都是咱们村的狩猎范围,山脚一路过去还能顺带开点山坡地出来,我爷爷说,村长的意思是坡缓的地方做坡田,不合适的就种点核桃树啥的,到时候也能卖不少钱,顺带的,咱们那个香皂厂也开过去,就在那出村往那边去的路上,哪里有个石滩,虽然地有点零碎,可整平了,糊上点水泥也能收拾出五六间不小的屋子,比现在这地方更宽敞,扩充一下产能也合适,还免得这脏油的臭味熏到人。”

秀芝的消息比阿米不知道灵通了多少,带着阿米一边往村子里预定好的新开小路的方向走,一边和阿米解说这段时间村子里的决定,听得阿米不住的点头。

“只要那边地好,这点付出也值得,不是说有八十亩嘛,那可是有咱们村子如今的三分之一了吧,要是这周边的地方再能开出来,那咱们村子以后的口粮就多了,就是再多点人也不用发愁。”

如今的村子人丁已经超过了七十人,原本的那点地,不过是二百多亩,若不时有红薯土豆等高产的粮食顶着,这点田地交了公粮之后,每个人头上一年能分到五百斤粮食都勉强,毕竟这个时候可没有什么高产稻,高产小麦什么的,再加上这地质不成,比不得那种良田,平均亩产也就二百多斤,更不用说不少地还要种植大豆等国家任务中的粮食了,如此一来除了土豆和红薯,亩产是在少的可怜,也就一百多,去除牲口粮,种子粮,上缴任务粮,分到手的也不多,靠着两种高产的东西,再加上有打猎的补充,这才让村子里能过的下去。就这在这附近村子中都是算好的,好些村子可耕种的面积只有一百多亩,人均不到两亩地。可见这时候粮食问题有多严重。

如今若是能开出新的地来,那人均就就有四亩了,这样一来自然能让整个村子的人都不用再担心吃饭问题。特别是那些小子多的人家,不说敞开来吃,最起码每顿也能吃上八成饱。所以这开荒的事儿,村子里的人都很是积极,一心想着多出点力气,几年后,让自家能过的更舒坦些。

“可不是,我爹一听说有那么多地,高兴的差点没蹦起来,往年过冬即使不缺粮食也难熬,除了红薯就是土豆,吃的人肚子难受的紧,要是这地能多些,家里能多存点米粮,那日子才美呢。”

听到秀芝这么说,阿米感觉有点 ,她去年分了粮食后,因为有肉吃,有抽奖补充,所以把红薯大半都给卖到了黑市上,就是土豆也是做青菜土豆汤多些,还真是没有试过日日吃的滋味,不过记忆力那种吃多了烧心挠肺的感觉还是存在的,所以也很是理解秀芝的想法“咱们如今打猎不是顺手的很,隔上点日子也能吃点肉了,再吃红薯也不会那么难受,说起来你察觉没,自打吃肉吃多了,这饭量好像就小了呢。”

赶紧转移话题,这话也正说到了秀芝的心坎上,只见她笑眯眯的说:“可不是,我爷爷开始都以为是老了,没胃口了,可后来一看,一家子都这样,这才拍着腿说,这是那些肉的功劳,肚子有了油水,所以才省了粮食,对了,我哥也说了,这次去征兵考核的时候,人家部队的干部都说我哥那脸色一看就是家庭条件好的,开始还问来着,知道是猎户村子里出来的才相信我家就是个贫下中农,还说猎户身体素质更符合他们的要求呢。”

阿米听到这里,自然是狠命点头的,可不是吗,这成天吃的好,跑的多,还和猎物做周旋,不管是身体素质上,还是身体的灵敏度上,都不是一般的庄稼汉能比的。

说话间,两个女娃已经到了这山脚处,不来不知道,一来才发现这时候的人对于土地,对于粮食的热情有多深,这消息穿过来才多久啊,居然已经有人在这边帮着清理石头,整理路基了。那几个下放来的老兵还用自己当年爬山卧雪的经验给老村长做参考。

“这路既然是走牛车的,那也不一定要全平整了,稍微有点坡度也能承受,这样工程量就能小些,只要能大致平顺就成,再有这里,什么裂缝啊,明明就是个小山涧啊,我看弄点炸药更合适,把里头的树砍了,或者直接移到各家门口当乘凉的,然后把这小山涧炸开些,能省下三成的路…”

你还别说,这些人观察能力真不是盖的,好几处经过他们指点后修改,比一开始的时候定下的合适多了,特别是说的那个小山涧的地方,本是山里一处悬崖下的石头裂缝,这边村民还有老辈传来下来的传说,说是什么大仙斗法,最后一剑劈开的缝隙,就在半山腰上,侧着身子才能过去,里头长满了杂草,往日都是蛇虫的窝,四周也长满了大树,很是不起眼不说,还少有人去,如今被这么直直的点出来之后再看,果然是个捷径,只要去了哪些树木,清理了裂缝,将地方炸宽些,即使因为在半山腰,走牛车不一定方便,可走人却肯定没问题,这样一来,去那边山谷果然就快多了,几乎是直线的距离,多方便人们去做活啊!这不是,老村长眼睛都亮了。

“是个好法子,这样走过去也不过是半个小时的时间,能省不少的功夫,而且清理了树,这口子上也能开点菜地出来,这一边离着坡地近,照顾起来方便的很,就是后面靠着山谷的地方要清理,那边常年没人去,不知道是个啥样呢,对了,那山谷周边也要让狩猎队走几回,将大东西清理一下,别漏了啥,到时候伤到人。”

这个确实是关键,那边毕竟靠近深山了,即使是个几乎封闭的山谷,里头清理干净了还算是安全,可这出来进去的一段路却不是这样,还是属于野兽的地盘,不能不小心。

洪教授看着这一群人说着怎么清理山林,心下有些不忍,有心想说些什么,可他却怎么都说不出口,他知道这样开荒其实就是在毁林,对生态不是什么好事儿,可他同时也明白粮食对于人的重要,在活人和山林发生冲突的时候,他做不到舍己为人,做不到明明有可以开发的田地而让村民忍饥挨饿,所以他最终不过是说:“山道边多种点树,各家也多种点,别都砍了,这都长了几十年了,砍了可惜了。不成就在道边拉上栅栏或者渔网,不让那些野物进来就是了,都打了,以后这动物都迁徙了,咱们打猎就麻烦了。”

这话倒是也合情合理,老村长听了也点头赞同,到底是山林猎户出身,对山林的爱护观念比一般人都强些,知道维护山林的好处。

“这话在理,这好木材可不能瞎弄,道边种点核桃,枣树,又能卖核桃吃枣子,等着树长大了,也能起屋子做家具,最实惠。栅栏渔网的再看看,要是东西少就不用了,要是多,还真需要,不然一竿子全打了也不合适,不说卖不卖的出去的问题,就是为了来年有的吃,也要悠着点。”

虽然喝洪教授说的有点变味,可到底也算是不错,洪教授一听就赞同了。领头的有了主张,这干活自然越发的快,不过是一会儿的功夫,就清理出一大块地来。

第126章 开荒2

秋收前的日子除了一天三遍的看地里的粮食, 本来能干的活计就不多, 有也是和秋收有关的准备工作,如今这注意力一个个被开荒的事儿引过来之后, 立马让整个村子都热闹了起来,几乎每一个跑得动的人都上赶着往这开荒的地方跑。

别以为是他们有劲儿没处使,没事儿瞎折腾,真说起来真没有一个笨蛋,你想啊, 要是这赶在秋收前能将那地方开出来,哪怕只是开出一半的土地呢,那翻弄好了,将地晒一晒, 到了秋收后种植冬小麦, 那地就能跟着一并种下去了。

只要能赶得及, 只要能种下去,那到了开年收粮食的时候,自家能多分多少粮食啊!别忘了,这地开荒虽然是和上头打过招呼了, 可到底咋交粮可还没说定呢,按照早几年的做法, 怎么也要等着开荒完成之后, 将总数报上去,这才会根据具体情况核定这地的应缴份额,甚至还能商讨一下因为新开土地地力不够, 开荒一两年免交粮的政策优惠。

听明白了吧,也就是说,在正式核定之前,在官面上,这地还是空的,不在交粮范围,这样一来也就是说在明年春天开荒完成前,这种下的东西都是属于他们村自己的,这样一来,你说,这村子里的人该有多积极?那可是近八十亩啊,哪怕是只开出平地的三十亩,种上小麦,到了开春,就是地力再不济,每亩一百斤总能有的,更不用说这里原来可是野猪的老窝,猪粪什么的从来不缺,自然地力也不会像是太差,再怎么不济,一百五十斤每亩应该不成问题,分到每一个人头上,那就能有六七十斤麦子了。

大家可别觉得这个数字小,按照如今的产量和分配来看,这已经是一个人两个多月的口粮,有这么些粮食,不说阿米这种单个过日子的孩子能剩下多少换钱,就是人丁繁多的人家,有了这份人头粮也能把日子过得松快不少,甚至有能力支援一二那些过不下去的亲戚。

村子里的人肚子里都有一本账,怎么样最划算都不用人教,知道这早点开出来的好处,那么自然而然的,对这自然积极的很。

都说人老成精,老村长都不用多看一眼,只寻摸一下人数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也不用多话,直接喊了村子里的打猎好手,往哪野猪的小山谷里去,争取几天的时间里能将那个山谷以及周边的威胁给去除掉,随即又分派了农活最厉害的几个跟着查看山谷及周边的土地,看看需要做点什么准备,若是山谷里安生的话,那么跟着去,或许今儿就能烧出一块地来。

此外,开路的,移树的,准备炸裂缝的,满眼都是活计,老村长一个人怎么可能忙的过来,所以顾大伯自然就成为了负责人之一,被派到了最前头,跟着那些狩猎对的人。

阿米是个有心的,知道自己这个村子里什么都好,就是人丁太单薄了,这一次的开荒事件是好事儿,可人就这么一点子人,几下子一份派,估计哪儿都不凑手,想要安全规整的将那山谷收拾利索,只怕有的磨了。

既然发现了问题,作为村中的一员自然不能光看热闹的,怎么也要帮上一二,所以她带上了自己打猎的工具,招呼了一起的伙伴们,跟着顾大伯一起往山里头走,“你怎么跟着来了?赶紧的都回去吧,都是孩子呢,没事儿和大人掺乎个什么劲啊。”

毕竟是去野猪的领地,即使哪里野猪已经让大家伙儿给收拾了几回,不是杀了,就是逃了,哪里应该还算是安全,可对于这些村子里的孩子们,大人总是下意识的想要让他们安全安全,再安全一些,不愿意让他们面对一丝的危险。

只是今儿这事儿可不是他说了算了,才冒出来一句,不等阿米回话,后头跟着的几个小子们就一个个嚷嚷开了。

“顾大伯,您这是看不起我们啊。我们年纪虽然是小了点,可打猎本事可是不差的,不然咱们去年能有那么些收获?”

“可不是,顾叔,我爹都说我是家里半个顶梁柱了,你咋还能不信我们呢?这可是歧视啊!”

“不就是担心有野猪嘛,又不是没打过,这有啥?”

这七嘴八舌的,说的顾大伯都想翻白眼,有心过去好生给这些小子屁股踹上一脚吧,想想这些孩子都是好心,自己也不能太不讲究,可不说又觉得自己好像挺亏的慌,这么大的年纪了,居然让这么一群孩子给挤兑了,心下十分的不忿,所以喽,自然阿米就倒霉了,得了自家大伯两记大白眼。

如今阿米和刚来的时候可不一样,性子爽利的很,和顾大伯也早不是那种生疏的模样,得了这两记白眼,自然也敢反抗了,小嘴的吧的吧的,说的还挺在理的:“大伯,你也别白我,咱们村一共才几个人,这么多活计,要赶时间在翻地前干完,靠着你们这么些人肯定不成,到时候还不是一样要咱们跟着一起出力?既然这样,一开始就一起干不是也一样?”

“怎么可能一样,后面让你们再来,那最多不过是出点力气的事儿,如今呢?这可是靠近深山了,你们这一群娃娃,要是出点啥事儿可怎么好?家里养活你们这么大不容易,眼见着能顶大用了,养出头了,可不敢有啥闪失。家里老的还在呢,轮不着你们这些娃娃冒这个险,好好的长大,才是正经。”

知道侄女和这些孩子都是有心,是想帮忙,都是好孩子,所以虽然嘴上不怎么赞成,可一路上依然是带着他们走,还边走边说教几句,生怕这些孩子初生牛犊不怕虎,性子毛躁的争强好胜,不明白大人们的苦心。

别人怎么样不知道,阿米对这顾大伯的嘱咐还是挺听得进去的,虽然不能告诉顾大伯,其实深山什么的,他们打猎的时候也不是没去过,虽然都只是深山外围,可比野猪那地方也不差什么了,所以这所谓的危险还真是不放在眼里,不过对顾大伯说的老人还在,不让还在冒险的话,却分外的理解和感慨,父母为了子女能付出的,真的是太多太多了,这是一次次的再用自己的命呵护。

“知道了,我们不傻,再说了,有不是什么生手,当我们这么些时候打猎都是白干的啊,再说了我们跟过去也没说一定是去林子里,帮着烧荒不是也一样?”

听着阿米说不是要去打猎,这就让顾大伯安心多了,可即使这样,也改了路线,绕了个圈子,从最安全的地方往哪山谷去,就怕有个万一,可见他的小心谨慎程度。

等到好容易过了山涧,上了半山腰,绕过一处石壁,那小山谷的入口就已经赫然在目,凌乱的石阶一层层往下,等走过了那通道,阿米他们还没来得及好生看看这山谷的模样,就被一阵的黑烟给迷了眼,咳嗽,流泪,那个凄惨的,早没了前头傲娇的模样。

“哎呦,这谁干的,咳咳咳,怎么这么缺德啊,都不知道看风向啊,咳咳咳,这不是存心害人嘛。我的眼睛哦。都能成兔子了。”

“这怎么就烧上了?不是说才过来没几个人嘛,咳咳咳,我以为这活怎么也该是我们干的,这谁手那么快啊。把这么好的活计给抢了?”

“咳咳咳,都别说了,关键不在这儿,别忘了这可是秋天,知道怎么烧荒不?别弄个山林大火出来,看着烟就知道是个没经验的,真是不省心啊!”

几个小子们一边咳嗽一边还不老实,眼睛都看不清了,还嘴巴不老实的嘀咕,好像这烧荒的事儿不让他们干,那就是十恶不赦,立马会惹大祸一般,其实说白了,不过是他们自己对这防火的事儿比较感兴趣而已。

当然了不是因为有防火这种邪恶的爱好,而是山里的孩子都知道,这山上草木兴盛,在这样的地方烧荒,肯定能烧出不少的东西来,比如山鼠,比如兔子,比如黄皮子,比如野鸡等等。一边防火,一边围猎,那才是真的痛快,那些猎物就像是随便兜就能兜住一样,只要风向什么的看好了,堵住了去路,这一趟的收获,估计比专门去打猎几天都丰富。你说说这样的好事儿他们能不眼馋?

可一到这儿才发现,合着这好事儿已经有人抢先了,你说憋屈不憋屈?这时候能有好话?那酸的都能上天了。

“臭小子,说什么呢,小心老子大耳刮子抽你。”

“这是屁股痒了?没事儿找踹呢?”

可惜啊,天时地利人和,就没有一个在位置上的,合着该他们倒霉,这话说的酸,听的人也不对,眨巴眼一看,不是自家老爹,就是长辈叔伯,可这弄了半天自己找虐来了?看着大人们有些不善的眼神,娃子们立马舔着脸笑嘻嘻的换了模样,这变脸变得太快,把顾大伯都差点给惊着了。

“嗬,这帮小兔,崽,子,都精,怪了啊!”

第127章 开荒3

好歹这些小子们也都是干活的好手, 有了他们的帮忙很多活计做起来自然快乐很多, 你还别说这一片地方即使目前依然有些荒芜,地上草根, 石子不少,要收拾到能耕种的程度还需要花费不少的力气和功夫,可与此同时这地力却比村子里有些地方好很多,毕竟这里城市野猪的老巢,猪粪, 腐烂树叶,长年累月的积攒下很是滋养了这一片土地,再加上村子里的地一年年,一代代的种植被耗去了太多的养分, 如此一比, 不少人对新开荒的土地很是期待, 觉得即使是头几年地生,收获只怕也不会相差太多。想到这些,大家伙儿干活干的越发的起劲了。

捡石子这样的活真的是很累人,阿米跟着做了没多久, 就觉得腰都不是自己的了,在看看周边其他人, 也都是满脸的疲惫, 心下对如今的生产能力实在是有些无语,你说这要是有个筛土的东西该多好?等等,记得以前看人家乡下人家修房子拌水泥的时候不是有个斜立着的网吗?那沙子往网上一铲, 细细的沙子过去了,带着石头的,大块的全落了下来,这样的东西用在这里其实也是可以的吧,想到这个,阿米忙立起身子走到顾大伯身边说起了自己的想法,你还别说,这一说就让顾大伯拍着大腿喊好。

“你不说我都忘了,在城里我见过这样的东西,也就是咱们这儿起屋子都习惯了用土用砖,没有水泥什么事儿,不然这事儿早该想到了,得,这个东西好弄,我马上就让人做去,这要是弄来三五个的,不过是把这片地往下铲一层,一会儿就能筛出来,即使想要弄得深些,那也不过是多来几次,比这傻不拉几的弯着腰捡可利索多了。”

作为生产队长,顾大伯的行动力绝对是够的,而且还顺势想到了村子里的那些地上。

“每年深耕的时候,咱们村子里那些地要是也这么弄一次,那样地底下更好的土就容易翻出来了,也能省好些力气,这个法子是真不错,阿米啊,你脑子就是快,果然出过远门见过世面的人就是不一样。”

顾大伯说的很是欣慰,可阿米听着有点傻,这和见过世面有啥关系?难不成自己去了一趟西北,那就一下成了博士生了?这逻辑是不是有点太强大了?不过不管怎么说吧,这个主意被采纳还是蛮不错的,不过是第二天,这网就弄了三个出来,立在了那山谷中,弯腰捡石头的事儿终于结束了,不过阿米几个娃子依然不得闲,因为这大人都干着开垦的事儿了,那么这铲土过滤的事儿自然还是归这些个孩子干,这一下子,累的不是腰了,而是手臂,一天下来阿米感觉这双臂都快不是自己的了。那个酸啊!

也的亏阿米力气大,体力好,若不是这样,这罪估计受的还大些呢,也是阿米虽然是个孤儿,虽然以往日子苦,可到底以前只是个女娃,还是个孩子,这地里的活计真没做过什么,多半都是捡稻穗什么的散碎活,等着爹妈没了,小麦不见了,阿米也穿过来了,那就是靠着打猎吃饭了,这正紧的农家本事确实没怎么学,也没怎么干,难得有点自家菜地的活也基本在她的能力范围内,自然而然的这承受力就差了些,看看,边上其他的孩子,就是秀芝干的都比她利索,那些还是力气不如的人呢。

有了这么些对比,这些榜样,阿米就是再累也不好矫情,只能闷头苦干,顺便给自己喂点鸡汤:这是自己没找到技巧,多看多干,没事儿的,一会儿就习惯了,就会用巧劲了,自己力气大,肯定很容易的。

你还别说,这心灵鸡汤还是挺有用的,没干多久,阿米自己就觉得自己的手势都顺当起来了,如果晚上偷偷揉胳膊的时候那股子酸疼不算的话,确实干的挺好,学的挺快的,甚至因为力气大的缘故,量也是绝对最多的,为了这个,顾大伯还难得感慨了一下,说是没爹妈的孩子就是不容易,这样的年级活计就做的这么好,可见平时多难等等。

阿米他们再这边山谷里忙乎,村子里的人也忙得不行,虽然从民兵队和县武装部寻了些开山炸药来,将那缝隙给开辟出来了,可那地方毕竟是刚炸出来的,路不平不说,还狭小的很,也就能顺当的过一个人,平日里若是过来干活,慢悠悠的走着是没事儿,可要是运货什么的,就不成了,根本不够宽,所以那绕着山的小路还是一样要修一修,最起码好走个牛车吧,因此这修路的事儿成了村子里的大事儿。

好在村子里的干部们还有点好脑子,用村子里的存下的一些香皂什么的,当做礼物送到了县城的武装部,给了那些民兵什么的,一人十块,加上保证顿顿有荤腥的包饭,用擦边球一般的犒劳方式,请来了正歇着秋收假却还没开始秋收的民兵们,让他们一起帮着干了三天,就这三天的集中劳动,总算是大致上将这一条牛车能走的道给收拾了一遍,虽然还不能说很不错,好歹算是能用了。

这两条路一通,自然这山谷收拾的速度也开始加快了,甚至连坡地也开出来了一部分,按照老村长的说法,等着秋收后,大家在努力一把,就能将这开荒的的事儿大致做完,到了村子里开始种植冬小麦的时候,这里也能种下头一茬了。至于路边的计划?这个就不成了,种植果树什么的,怎么也要等到春天才行,至于路边再开点田地,那个更麻烦,毕竟这里野兽什么的还没收拾利索,开了估计也十有八九让野兽给糟蹋了,还是慢慢来的好,等着下雪前在慢慢来,一遍清理一遍将动物往深处赶一赶,过上一二年,才有可能真的派上用处,即使这样,因为地势的关系,估计种植番薯玉米或是蔬菜等的可能更大,免得有个万一,影响了主粮的收成。

这些大方向上的事儿阿米是不管的,就是知道了也不过是听过就算。连着好些日子的重活,这会儿她满身都是疲惫,就这还是最近一年里吃的好的结果,要是往日那般半饥半饱的,别说是阿米了,就是其他人估计这会儿也该倒下了。

“这葫芦村真不错,看看这些人,一个个面色多好,可见粮食打的不少,吃的饱呢。”

“肯定是啊,去年那野猪泛滥的时候,他们可是卖了不少钱,也吃了不少肉,一个冬天下去,身子就是再不成,这也养的差不多了,今年夏粮听说也收获不错,可不就是吃的饱嘛。”

“要这么说啊,其实在乡下地方也有乡下地方的好处,咱们在城里可就没有这个福分了,人头分的定量粮食,顾了小的就顾不得老的,不是重体力这粮食怎么都不够糊弄肚子的。”

来帮忙的民兵帮着开好了路有几个家里条件不好的,看着这里一日两顿的饭食不错还有荤腥吃,有心给家里省点粮食,索性就留了下来,美其名曰反正没什么事儿就帮帮忙的名义,跟着村子里的人一起干活,晚上就睡在家里屋子多,条件好些的人家凑合,这几日下来,看着葫芦村的人都有点眼红了。

其实吧,这才到哪儿啊,不过是吃了一段时间有荤有素的饭菜,这些村民们不至于面黄肌瘦的让人看着就像饥民罢了,头发依然带着点枯黄,身子也瘦瘦的,一掐就能直接拎起一层皮,不带半点脂肪,这模样居然还有人羡慕,可见这日子大家过的有多苦了,耳聪目明的阿米在听到这些人的羡慕之后,开始还觉得好笑,可等着看了这些所谓的民兵之后,却沉默了,每年几个月军事训练的民兵按说吃的肯定有一定的保障,身体条件应该也相对较好,可那脸色,还真是没有村子里的人强,虽然那种焦黄比阿米刚来时候的村民好很多,可也能看出他们的营养没跟上,发色也偏暗,没有什么光泽,身上看着还算是结实,可那露出了手臂,小腿一看就没什么肉,这样一看果然苦的很,就是后世的农民工也比他们强些。

大家都是苦命人啊,再想想当初去西北的时候一路看到的人们的样子,阿米更加能感受到这个国家如今的困难,周边看到的所有人,几乎就没有什么身上带点肥肉的,胖子更是绝迹。怪不得这些人肯为了这边的饭食就来做这些苦力活呢,不但是热情高涨的缘故,也是为了吃的好些啊!如过从这个角度去看,似乎那所谓的下乡也变得可以理解了,这是想要减轻城里的粮食负担,想要加大全国粮食产量的一个不得已的措施吧!至于后来的种种,或许真的是好心办坏事,这才最终酿成了那样的苦果,害了整整一代人。

第128章 山洞和痕迹

忙碌总是让时间过得飞快, 转眼秋收的日子就到了, 村子里一竿子大人都开始为村中田地的事儿忙碌,自然而然的, 这开荒的事儿就暂停了下来,阿米也重新回到了山林,开始自己做后勤的工作,和秀芝两个整日的在林子里打转。

“阿米,咱们怎么不往你家后面那片去, 反而来这儿?如今这里可没人。”

秀芝一步步的跟着阿米穿过了那刚开辟出来没有多久的山间窄路,很有些疑惑不解,阿米家后面出去的那一片虽然说不算是物产丰富的地界,可到底她们前前后后的不知道走了多少回, 那地方已经忒熟悉, 不说是闭着眼睛也没问题吧, 最起码在那里从来不用担心遇上了猛兽没处躲,各处陷阱什么的,早就了然于胸了。

这样的熟地不去,今儿阿米却带着她来到了这开荒山谷附近, 这是啥意思?这地方除了这开荒的这些日子,以前可从没有来过, 是属于村中狩猎队的地界, 路不熟不说,连各处物产都分不清,更不用说山石地理了, 万一遇上个什么,可怎么办?这会儿可不是一窝子人一起进山,就她们两个,可别怪她心虚胆小,实在不安的很,只是阿米也怪了,今儿怎么就想着来这儿呢?

“怕啥?”

阿米头都不回,一边抽动着鼻子,一边四处张望,想要更仔细的查看周边的地形。

“这里狩猎队来了多少回,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这一段路加上山谷那里人来人往的,这么大的动静,你觉得那些大东西还会继续在附近留着?只怕是早就不知道躲哪儿去了,这会儿安全着呢,就是回来,只怕没有个十天半个月的,也不可能,动物的胆子可都不大。更不用说这里原本就是野猪的地盘,有其他东西的可能性不大。”

山里自有山里的规矩,即使是动物,也一样在遵循着一种潜规则,比如各种大动物的地盘划分方式,比如人和动物的你进我退的地盘博弈等等,只要遵循这样的一种潜规则,其实在山里还是有一定的安全保障的。

秀芝是山里长大的孩子,自然对这一套还是挺清楚的,一开始也只是没有想明白罢了,如今被阿米这么一提醒,脑子也转过弯来了,忍不住笑了笑,疾走几步,跑到阿米边上说道:“你不说,我都没反应过来,可不是这样吗,这附近闹腾了这么些天,这会儿确实没啥可担心的,不过我怕,这野鸡什么的也跟着不见了,那咱们可就是白来了。”

这也是个问题,阿米也发现了,这都已经走出了裂缝的范围,可这一路上好像就没啥动静,难道就像是秀芝说的,连着野鸡野兔都给吓走了?不会这么没用吧,那些野兔可是连高粱地都不放过,一个劲的打洞的。怎么可能会一只都不见?

“咱们好好找找就是了,不可能没有的,往这山谷附近靠着深山的那一面细细的查看一下,这山明明比我家后头的林子还密些,果子,草籽也丰富,怎么可能没好货?还有啊,往日来这里的人都不怎么采草药,这一路上我都瞧见好些东西了,过阵子,咱们还是要带着人多来几次,可不能浪费了,等着天冷大雪埋了就可惜了。那可都是钱!”

都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秀芝能和阿米凑一起,可见也是个抓钱的,一听到阿米说这山里草药被浪费,那也是一阵的心疼,眼珠子更是往周边好生的看了看,“我就知道是这样,就该跟着看着的,我娘老说我爹手松,这些狩猎队里都是我爹这样的粗人,心眼都不知道飞哪儿了,这样的捡钱的事儿都能干的那么不走心,这还能指望什么呀。”

这话肯定不是秀芝的原话,百分百是以往秀芝娘抱怨的调调,你说让阿米怎么搭话?到底她只是个晚辈,总不好跟着说些埋怨话吧,那要是穿出去了,岂不是说她没大没小,不知道分寸?所以喽,阿米只好假装看到了药材,快走几步去采。

也不知是什么运气,这才走了没几步,从来都身轻体健,健步如飞的阿米脚下居然绊了一下,整个人都往山下倾斜,这局面让后头的秀芝一下子都看傻了,楞在那里一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在阿米自己的反应够快,才倾斜了那么几分,就猛地往侧面倒去,按照这个角度,即使最后任然会滚下山去,可没有了直面朝下的危机,自然也就不会一下就伤到脑袋,就是滚下去,那也能有足够的时间让她进一步的自救。

“阿米,阿米。”

这会儿秀芝也反应过来了,迅速的往前跑了几步,侧着身子,伸着手,想要将阿米给拉住了,可惜这反应还是慢了一步,光扯到了一片衣角,并没能拉倒人,可就是这样,也算是给了阿米几分借力的机会,有这么一点点的缓和,阿米的身子往侧面倾斜的越发的厉害,一时重心开始转移,不再是往下,而是往边上去,好歹似乎减去了大半的危机。

有了这么一点子缓冲,阿米反应迅速的开始保护自己的关键部位,比如头脸什么的,虽然这神经反应和身体动作的反应很有些不协调,感觉身体跟不上,可做了总比不做好,有了那么一点保护,总能少几分伤害。

等着秀芝走进,阿米彻底跌倒在地,其实全部的过程时间也不过是几秒钟,可却是惊心动魄的几秒,若不是这两个常年在山里走动,身体,脑子都反应极快,又有些自我保护的本事,这会儿只怕已经去了半条人命了,而不是如今这样,阿米虽然跌在地上,还往山下滚了几圈,却也不过是划破了衣裳,胳膊手掌,膝盖等磨破了皮。其他的愣是啥事儿没有。

“阿米,你咋样?怎么突然就…身上在看看,有没有不好的?疼不疼啊!”

秀芝蹲在阿米的身边,很有些手忙脚乱的查看,一直以来阿米在他们这些打猎进山的小子姑娘们眼里都是顶顶厉害的人物,什么都会,更不用说当初那一拳头砸飞野猪的一幕了,那妥妥是奠定了阿米在这个小团体里武力第一的地位,孩子们的世界很单纯,谁本事就服谁,所以即使阿米年纪不是最大,却一直都是他们的头,谁能想到这样厉害的老大,居然也有被绊倒的时候?还能这么狼狈?所以秀芝是真的有点吓着了,明明没事儿了,眼睛还红着,下意识的不断检查四肢什么的,生怕伤到了骨头。

阿米呢,这会儿也回神了,不过她这回神后却并没有立马关心自己的身体问题,而是站了起来,利索的将身上的土拍了拍,随手将自己水壶里的水把擦破皮的地方洗了洗就说道:“没事儿,还好你拉了一把,没崴着脚,也没撞到什么东西,骨头都没事儿,就这么些破皮的回去拿药水涂涂就好了,倒是这会儿,你跟我来,刚才我绊着的地方有些不对,咱们去看看。”

这心大的,这会儿还有心思看这个呢,偏偏秀芝也傻乎乎的,居然真这么听话的跟着走了,于是乎她也就没有看见那阿米偷偷揉屁,股的样子。骨头确实没伤到,不过这不代表那屁股蹲没事儿啊!回去乌青一定不小。

咱们再说那罪魁祸首,那一块石头没什么特别的,可它边上却很特别,就在不远处,一处不大的荆棘丛被阿米两个拨开后,居然露出了一处半人高的山洞。往里头张望一二,乌漆墨黑的,愣是啥都看不清,闻着味也没有腐烂的味道,到不像是寻常的山洞模样。

许是今儿阿米已经受了罪的缘故,往日一马当先的活计这会儿秀芝冲到了前头,把手指含到嘴里弄湿,随即往这山洞里伸,感受了一下之后转头对阿米说道:“里头应该没其他出口,都没风呢。”

干净,没味道,还没风?这是啥洞?处半山腰,半人高,看不到底的洞在这山里其实还是挺有用的,因为若是收拾好了,做一个零时据点,那能给山里的猎户,和过路人一个躺着歇息的地方,再不济也能作为储备一些工具的存放点,所以阿米也好,秀芝也好,发现了这么一个地方自然下意识的要探一探。

不过在怎么今儿似乎有点不合适。

“咱们没带够东西,这样,明儿来的时候火把,手电,再加上绳子,多带点,对了,再喊上个人,到时候在看。”

秀芝给的建议很实在,阿米没有反驳的理由,自然是要点头的,再说了,今儿他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可不是玩探险的好时候,所以很是认可的点了点头,和秀芝两个将附近收拾一遍,恢复了原样,用荆棘丛遮挡起来,免得让什么动物占了去,这才转身去别的地方。

第129章 曾经

接下来阿米和秀芝的行程还是挺顺利的, 这边本就比阿米他们原先打猎的地方更靠近深山, 物种丰富,资源不少, 即使最近折腾的狠了些,可也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有那么个神经,知道早早避开的,所以一个兔子窝外加一窝鸟蛋,就让阿米和秀芝收获满满, 让村子里的壮劳力们很是痛快的吃了顿兔肉烧土豆,和鸡蛋汤,要说村子里的人们对于阿米的打猎本事那真是只有称赞的份,真都多少回了, 每次村子里有这丰收大事儿, 阿米从来没掉过链子, 总能保证后勤上荤腥的供应,让不少人都觉得,这娃子即使年岁不大,可办事儿真心实在, 也能力不差,也应为这样, 所以即使阿米往常不怎么和村子里的人们一起下地干活, 却从没有被隔离在村中大团体之外。也因为是这样,这一次阿米和顾大伯说起这山上发现的一个山洞的事儿,也引起了他的重视。

“那边的山洞?半人高的?我听着怎么这么熟悉呢?”

顾大伯听到阿米说的地址, 眉头就是一皱,连手里的活计都忘了,只是一个劲的回想。想不出来还顺手拉了一个正好回来喝水的村民,“那个山洞啊,你一说我想起来了,那不是四几年的时候,那个什么兄弟躲起来的地方吗?”

就是这么一句话,让顾大伯一脸的恍然,也让阿米在这一天听到了一个故事,一个十年前的故事。都说中华百年苦难,这话确实不假,只是有多少人能看到这些苦难的背后,除了战乱之外的苦,比如天灾,就像是前几年的灾祸一样,四一年到思二年也同样历经旱灾,范围之广,同样造成了无数的苦难,把这旱灾之苦若是在加上兵火战乱,加上政治贪腐,那更是雪上加霜,苦的让人欲哭无泪,挣扎无力。

顾大伯说四二年的时候,有一对不过十三四岁的兄弟逃难到了这里,本来靠着大山,又有村民相助,这对兄弟倒是也能勉强存活,可不想一个祖传的药方成了灾祸的源头,本来逃到这里就是为了寻找自家父亲的同门师兄弟,人没找到在这山里定居也不算太差,毕竟那个年头,因为战乱,流离失所的不是一个两个,人没寻到也是能够预见的,可谁能想到那个不见了的师伯本就不是寻常的失联,而是被人绑架失踪的,这绑人的是这附近一处山头的土匪,本只是想绑来个大夫,好让自己的寨子有个看病的人,可时间长了,却意外的发现这大夫出自杏林名门,更绝的是门中自有绝妙秘方,能治术后感染,比那些外头卖得和黄金一个价的西药差不多的疗效,如此一来,自然心生贪婪。

那大夫被无数次折磨,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最终在看着被活活打死的妻子,和同样伤痕累累的儿子,为了保下这唯一的儿子,只能说了实情,这药方只在嫡系传人手中传承,自己只是一般弟子,实在不知,并提供了其他的几个有价值的方子,这才勉强保命。

原本事情闹到了这里,若是没有后续,那么或许这大夫一家最终的结局也不过是被软禁一辈子,即使满身仇恨,一腔不甘,也只能给这山寨土匪当个大夫了,也许到了解放,运气好还能活下来,可不想这时候那一对兄弟却寻上了门,虽没有碰面,可听下山采买的人说起姓氏,这偏偏还真的就是嫡系的子弟,生怕当年为了活命留下的线索牵扯到自己师傅家,给这兄弟带来厄运,也为了能摆脱被软禁的命运,为自己死去的妻子复仇,那大夫难得雄起了一把,偷偷的给整个山寨下了药,带着儿子跑了出来,让自己的儿子赶来通知那对兄弟并立马逃走,而他自己则选了另一条路,引开可能的追击,毕竟他只是不被信任的大夫,药不称手不说,下手总差了些狠毒周全,再加上即使下药,这山里因为各处巡逻站岗的问题,不可能顾忌到每一个人,这样一来,追兵也是不少的,若是没有人断后,那恐怕之前做的一切都会成为泡影。

断后从来都是九死一生,更不用说面对的是凶残毫无人性的土匪了,也因为这样,最终这大夫付出了性命,而那一对兄弟,也只能离开了这个刚刚安身的村落,带着那大夫的儿子,自己的师弟,往深山跑,希望能躲过一劫,也正是那个时候,那个原本山间猎户偶尔栖身的山洞成了这几个孩子的暂时容身之地,躲在那里日日靠着野果猎物度日,村子里上山的村民有那心善的看到,还会偷偷的给点东西,帮着他们躲藏,直到那土匪放松了这边的搜查,才离开,不知道去了哪里。

“听说那山洞爬进去之后,里头还算是宽敞,最起码有两人高,内里也算不小,最起码三五个人睡觉不成问题,不然那么点地方,也容不下三个男娃住。能在哪里住了那么久,里头估计还是不错的。虽然不如屋子敞亮,可也不差了,那时候咱们村子里最好的屋子,也不过是土胚家茅草,还都是摇摇欲坠的。冬日总担心会塌了。”

顾大伯说起这个的时候,一脸的唏嘘,砸吧着嘴感慨:“那个时候真的苦啊,打猎来的猎物难得能卖个好价钱,不是被抢了,就是让人收税收的还不如自己吃,要倒贴,土匪什么的,那更真是猖獗的很啊,咱们村子也常被勒索,若不是因为这地方实在是没地主看的上,只怕砸窑的事儿也不会少了,这些人就靠着这过日子的,城里的官府又不管,甚至还有人说,那些土匪和官府的啥保安团还有关系,有分润好处,你说说,这日子让老百姓怎么活?那兄弟也是命好,那大夫是个有良心的,到底也没为了自己活命,害了他们,最终还为了让他们逃送了命,不然这两个孩子,被这些人盯上哪有活命的机会。”

阿米听到这些,真的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以前也曾在无数的史书里看到过类似的事儿,也从一些抗战神剧中看过类似的故事,可故事终究是故事,在没有这样亲身经历过的人讲来的朴实和真实。

“那后来那兄弟几个就没有回来过?”

阿米觉得若是自己,这样一个地方怎么也会回来看看,毕竟这里埋葬了两条人命,即使那两兄弟可以不记得,那大夫的儿子总会记得。